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 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 自测题及参考答案(第九、十章)

第九章 自测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研究变量的四种类型分别是( )。
A. 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B. 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随机变量C. 离散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D. 称名变量、顺序变量、连续变量和等比变量 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教育统计主要用于研究内容的分类整理、编制数据的各种图表、定量分析和由样本推论总体等。
B. 对研究获得的有效内容进行统计处理,使其成为用数据形式和数据表现形式的研究材料,以数量化的方式说明研究结果,称为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C. 定性研究方法(例如,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也要求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D. 统计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方法,以为“统计万能”的思想虽然有些过激,但是基本上是正确的。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对相关关系,至少有这样两种情况:变量X 是变量Y 的原因(或结果);或X 与Y 都是其它变量的结果。
B. 有相关一定有因果,两个存在相关关系的事物,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C. 相关关系与数学中函数与自变量关系的没有区别。
D. 相关的概念指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联系程度,它表达的是一种精确、稳定的变化关系。
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差异量越大,表示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广,越不集中,差异量越小,表示数据分布得越集中,变动范围越小。
B. 自由度是反映分布或数据差异信息的个数,即误差()X X i -的个数。
C. 用量化方式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仅用集中量数来描述是不够的。
因为集中量数仅描述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和典型情况,而事实上,数据具有变异性,即它们并不都等于同一个值,而是分散、变化的。
D. 总体方差和总体标准差基本上等于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
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算术平均数受抽样变动的影响较小,从同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容量相同的样本,所计算出的算术平均数与其它集中量指标相比,抽样误差较小。
电大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自测题和答案一、填空1。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
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定量分析)。
2。
教育研究文献的内容多种多样,按其的性质、内容加工方式、用途大致可分为四类,分别是(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3。
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
4。
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精读)三种。
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
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资料交流,(计算机互联网)。
6。
搜集研究文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检索工具查找方式)和参考文献查找方式。
7. 在内容分析法中,(分析单位)是在描述或解释研究对象时,所使用的最小的、最基本的单位。
8。
内容分析法具有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而有系统的分析,并且加以量化描述的基本特征。
9。
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日期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二、名词解释1。
文献的定义,已发表过的、或虽未发表但已被整理、报导过的那些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一切载体”,不仅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面印刷品,也包括有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2. “外审”:指对文献本身真伪的鉴别3. 内审:指对文献中所记载的内容是否属实的鉴别4. 分析维度:也称分析类目,是根据研究需要而设计的将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和标准5。
量化处理:是把样本从形式上转化为数据化形式的过程,包括作评判记录和进行信度分析两部分内容。
它是运用内容分析法时工作量最大的、操作最细致的阶段。
6。
平均相互同意度:平均相互同意度是指两个评判者之间相互同意的程度7.。
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学前教育科研方法》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1349)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学前教育科研方法》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1349)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20分)1.下列有关科学方法论层次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各种技术手段和操作规程B.具体学科门类的共有方法C.哲学方法D.数学方法2。
下列不属于设计研究指标的原则的是( )。
A。
以理论假设为指导的原则B.完整性原则C.简明、可行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3。
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称为( )。
A.零次文献B.-次文献C.二次文献D.三次文献4.在编制尺度式问卷时,尺度范围在多大之间最好()。
A. 7士1B.7士2C.7士3D. 7士45.下列名称与“自变量”意思相同的是( )。
A.独立变量B.参变量C.因变量D.无关变量二、判断题(每题4分,合计20分)6.问题的定位是指对研究问题在科学系统、层次中所处位置的分析,这是研究中很重要的一步。
( )A.正确 B.错误7.-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 )A.正确B.错误8.根据观察的范围,可以把观察分为全面观察和抽样观察。
( )A.正确 B.错误9.信度是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或学习成绩的区分程度。
( )A.正确 B.错误10.两种变量数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数值变大时,另一种变量数值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并且变大、变小的机会趋于相等,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负相关。
( ) A.正确B.错误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取样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答:取样的基本方法包括:简单随机取样法;(3分)分层随机取样法;(3分)等距随机取样法;(3分)整群随机取样法;(3分)多段随机取样法。
(3分)12.简述间卷编制的主要步骤。
答:确定研究目的,提出假设;(2分)了解研究问题的特质;(2分)确定行为样本;(2分)了解施测对象的特征及选择施测的被试样本;(2分)选择并决定问卷的形式;(2分)拟定问题的题目并随时修改;(2分)预试;(1分)编辑问卷和实施说明;(1分)确定除问卷法之外进行研究的其他辅助方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答案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科学研究是探讨未知的过程,这是科学研究的 B 特点。
A 客观性B 创造性C 继承性D 控制性2、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儿童或一些儿童的心理发展,或教育规律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是 CA纵向研究 B横向研究 C 个案研究 D成组研究3、核查资料是否符合逻辑关系属于 BA 计量审核B 逻辑审核C 资料审核D 资料评定4、从被试多种多样的行为中选出一种有代表性的行为进行观察,在自然的情境中等待所要观察的行为出现,记录这一行为的全貌是 BA 时间取样观察 B事件取样观察 C 轶事记录法 D 系列记录法5、不能随机分派被试,不能完全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是 DA 真实验B 前实验C 确认性实验D 准实验6、在问卷中 A 是对研究课题的高度、简洁概括的反映。
A 标题B 前言C 指导语D 结束语7、从一个或若干个概念入手,找出与这些概念相联系的明确的行为、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表现是问卷理论建构的 BA 因素分析方式B 理论推导方式C 实证标准方式D 逻辑分析方式8、下列哪种问卷回答方式适合于问卷的定性分析 BA 量表式B 填空式C 选择式D 排序式9、把阅读文献所得的信息资料抄下来是积累文献中的A方法。
A 抄录式B 提要式C 札记式D 标记式10、A对文献本身真伪的鉴别。
A 外审B 内审C 互证D 核查11、在行动研究中,研究的动力来自实际工作者,他们自己提出并选择研究的问题,自己决定行动方案属于B A 合作模式 B 支持模式C 独立模式D 内隐模式12、三角分析属于行动研究中的D方法。
A 观察陈述法B 自我报告技术C 情境分析法D 批判反省法1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很难在实验室进行研究,一般都是进行现场实验。
这是因为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具有B特点。
A 多因素B 实践性 C持久性 D 控制性14、将同一研究课题应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探讨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共同规律,这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D 趋势。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答案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试卷A 标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答案如下,每小题1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答案如下,每空1分(每小题填空顺序可变)。
1、基础研究应用研究2、非文字的智力测验(只回答“智力测验”也可)3、创新性伦理4、推断统计5、等组前后测等组后测6、内审法外审法7、因果分析系统分析8、描述记录取样记录行为核对表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答案要点如下:1、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1分),运用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探寻教育活动规律及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1分),以认识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1分)。
2、抽样:从一个总体中(1分)抽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1分),目的是用这一样本的结果去推断总体(1分)。
3、测量调查:是通过一组测试题(标准化试题或自编试题)(1分)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实际情况(1分),以搜集数据材料进行研究的方法(1分)。
4、质的研究:研究者针对自然情景发生的事件或现象进行实地研究(1分),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1分),以归纳叙述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的研究方法(1分)。
5、等组设计:是教育实验研究中最基本的设计形式(1分)。
它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等质的实验组和控制组(1分),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不给与实验处理,最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结果进行比较(1分)。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答案要点如下:1、举例说明教育实验研究中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答对2个给1分;举例说明2种方法给1分,共2分)。
方法:随机化,消除,平衡,恒定,盲法,统计处理。
2、用箭头图示说明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答对2个给1分,3-4个给2分,5-7个给3分,8个给5分。
顺序不可变。
根据回答情况酌情给分)。
明确检索方向和要求→确定检索工具和信息源→确定检索途径和方法→根据检索结果获取文献→对文献分类整理→做摘要或笔记→写综述或评论→准备参考书目。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后练习及答案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资料审核包括逻辑审核与()。
A. 统计审核B. 品质审核C. 计量审核D. 定量审核【正确答案】 C2. 两组以上被试的实验结果,如果是不连续数值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宜用()。
A. t检验B. Z检验C. X2检验D. F检验【正确答案】 C3. 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的意义在于()。
A. 获得荣誉和地位B. 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C. 繁荣教育科学理论D. 促进成果交流与转化【正确答案】 D4.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全过程的最后一步是()。
A. 选择课题B. 设计研究方案C. 执行研究方案D. 撰写论文【正确答案】 D5. 已知总体方差,两个样本的均数由全然无关的组别随机抽取的样本计算得来,且n>30,其差异显著性检验用()。
A. Z检验B. t检验C. χ2检验D. F检验【正确答案】 A6. 研究论文的摘要一般写()。
A. 100字以内B. 200字左右C. 400字左右D. 500字左右【正确答案】 B7. 每组被试少于30人的两个组比较,其平均数显著性差异检验宜用()。
A. Z检验B. t检验C. F检验D. χ2检验【正确答案】 B8.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
A. 访谈研究B. 实验研究C. 观察研究D. 行动研究【正确答案】 C9. 取样观察法包括()。
A. 时间取样观察法和空间取样观察法B. 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人物取样观察法C. 空间取样观察法和人物取样观察法D. 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正确答案】 D10. 我国儿童心理学之父陈鹤琴连续观察研究孩子808天,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A. 系列记录法B. 轶事记录法C. 日记描述法D. 持续记录法【正确答案】 C11.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提供学前教育现象真实过程的手段是()。
A. 观察B. 访谈C. 调查D. 问卷【正确答案】 A12.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普莱尔以自己的孩子为对象进行了连续3年的研究,最后写成《儿童心理》一书,其运用的主要方法是()。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学前教育科研方法》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1349)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学前教育科研方法》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1349)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20分)1.下列有关科学方法论层次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各种技术手段和操作规程B.具体学科门类的共有方法C.哲学方法D.数学方法2。
下列不属于设计研究指标的原则的是( )。
A。
以理论假设为指导的原则B.完整性原则C.简明、可行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3。
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称为( )。
A.零次文献B.-次文献C.二次文献D.三次文献4.在编制尺度式问卷时,尺度范围在多大之间最好()。
A. 7士1B.7士2C.7士3D. 7士45.下列名称与“自变量”意思相同的是( )。
A.独立变量B.参变量C.因变量D.无关变量二、判断题(每题4分,合计20分)6.问题的定位是指对研究问题在科学系统、层次中所处位置的分析,这是研究中很重要的一步。
( )A.正确 B.错误7.-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 )A.正确B.错误8.根据观察的范围,可以把观察分为全面观察和抽样观察。
( )A.正确 B.错误9.信度是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或学习成绩的区分程度。
( )A.正确 B.错误10.两种变量数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数值变大时,另一种变量数值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并且变大、变小的机会趋于相等,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负相关。
( ) A.正确B.错误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取样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答:取样的基本方法包括:简单随机取样法;(3分)分层随机取样法;(3分)等距随机取样法;(3分)整群随机取样法;(3分)多段随机取样法。
(3分)12.简述间卷编制的主要步骤。
答:确定研究目的,提出假设;(2分)了解研究问题的特质;(2分)确定行为样本;(2分)了解施测对象的特征及选择施测的被试样本;(2分)选择并决定问卷的形式;(2分)拟定问题的题目并随时修改;(2分)预试;(1分)编辑问卷和实施说明;(1分)确定除问卷法之外进行研究的其他辅助方法。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篇一: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试题1.基础性研究是指旨在揭示教育现象及过程的基本规律与本质联系并探索新的领域的研究。
2.文献是使用文字、符号或图形等方式记录人类活动或知识的一种信息载体,是人类脑力劳动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
3.抽样是指遵循一定的规则,从确定的研究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容量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的过程。
4.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在人为设计的环境下,严格控制外界条件进行的实验研究。
5.临床法临床法是皮亚杰为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而独创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是将对儿童的自然观察、灵活多样的谈话和儿童的实物操作(实验)综合起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
6.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就是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的一种研究方法,即一边行动一边研究,想办法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的研究。
它是以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科学研究的具体步骤有哪些?科学研究的具体步骤可归纳为:(1)选题;(2)查阅文献;(3)提出假设;(4)制定研究计划或方案;(5)收集资料;(6)分析资料;(7)得出结论;(8)撰写研究报告。
2.好的研究假设有哪些基本特征?一般认为,好的研究假设在内容与表述上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1)假设应以叙述的方式加以说明;(2)当有两个以上的变量时,在每一个假设中,只陈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3)假设有待检验并必须可以检验3.比较教育实验与自然科学实验的区别。
首先,在实验研究的对象上:自然科学实验以物为研究对象,着力探讨人与物质的关系。
教育实验则是以人和人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揭示正在成长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学前儿童在教育影响下全面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着力研究的是社会中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其次,在实验物质手段方面:自然科学实验一般远离生产实践,主要是在实验室人为地严格控制条件下进行,强调仪器手段工具的先进性。
教育实验则主要在教育和教学的自然环境状态中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自测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研究变量的四种类型分别是( )。
A. 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B. 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随机变量C. 离散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D. 称名变量、顺序变量、连续变量和等比变量 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教育统计主要用于研究内容的分类整理、编制数据的各种图表、定量分析和由样本推论总体等。
B. 对研究获得的有效内容进行统计处理,使其成为用数据形式和数据表现形式的研究材料,以数量化的方式说明研究结果,称为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C. 定性研究方法(例如,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也要求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D. 统计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方法,以为“统计万能”的思想虽然有些过激,但是基本上是正确的。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对相关关系,至少有这样两种情况:变量X 是变量Y 的原因(或结果);或X 与Y 都是其它变量的结果。
B. 有相关一定有因果,两个存在相关关系的事物,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C. 相关关系与数学中函数与自变量关系的没有区别。
D. 相关的概念指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联系程度,它表达的是一种精确、稳定的变化关系。
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差异量越大,表示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广,越不集中,差异量越小,表示数据分布得越集中,变动范围越小。
B. 自由度是反映分布或数据差异信息的个数,即误差()X X i -的个数。
C. 用量化方式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仅用集中量数来描述是不够的。
因为集中量数仅描述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和典型情况,而事实上,数据具有变异性,即它们并不都等于同一个值,而是分散、变化的。
D. 总体方差和总体标准差基本上等于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
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算术平均数受抽样变动的影响较小,从同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容量相同的样本,所计算出的算术平均数与其它集中量指标相比,抽样误差较小。
B. 为克服无法对总体进行整体检测的困难,大量的采用了相对容易获得的、对总体抽样的样本数据值。
因而,计算样本平均数X 成为一种主要的方法。
C. 算术平均数反应灵敏。
一组数据中任何一个数值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所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也会随之变大变小,能灵敏地反应出来。
算术平均数不适合代数运算。
D. 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一旦在数据分布中出现个别极端数据,就会对平均数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使人对平均数产生怀疑。
二、填空题1. ( )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
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2. 相关系数r的()±1之间。
“+”号表示变化方向一致,即正相关,“-”号表示变化方向相反,即负相关。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小表示两种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或相关的程度,其取值不同,表示相关程度不同。
3. 总体方差σ2与总体标准差σ,是以()时的离差平方的平均数和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的开平方数。
4. 积差相关又称积矩相关,当两种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而且两者之间存在(),表示这两种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积差相关。
5. 当遇到顺序变量、相应的数据总体不是正态分布、而且抽样的样本容量()时,采用等级相关法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三、名词解释1.自由度;2. 零相关;3. 差异量数;4. 集中量数;5. 加权算术平均数;6. 次数分布。
四、简答题1. 等级相关的使用条件2. 积差相关法的使用条件3. 方差和标准差的优点、缺点4. 算术平均数的优点、缺点5. 几何平均数的使用条件6. 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五、计算题1. 某小学对学生的成绩记录分三部分组成,即平时练习成绩X1、期中检测成绩X2、期末考试成绩X3。
假设这三部分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考评,同时三部分成绩的权重分别是,和。
若一位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为X1=90分,期中测验成绩为X2=84分,期末考试成绩为X3=86分,那么该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是多少?2. 在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30名样本,测得他们的某项考试分数如表中所示。
求他们分数的算术平均值。
表 30名样本的测验分数56 74 82 5974836075846276866377886877897078897278947380967381973. 某实验小学组织对学生进行一项能力测验,共抽出三个样本,获得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求其总的标准差。
表三个样本的能力测验计算表4. 有10名被试学生的反应时间如表所示,求其标准差。
表 10名被试的反应时间计算表5. 在某小学四年级中,随机抽查30名学生的语文测验(X )和数学测验(Y )成绩,其结果如表所示。
两个测验的满分均为100分,试求两个测验分数的积差相关系数。
表 语文成绩(上) 、数学成绩(下)58 60 62 62 63 63 64 64 65 66 70 71 72 72 73 74 74 76 78 78 7979808082838585878960 64 65 66 68 69 70 71 72 73 74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3 85868888898990939496参考答案一、1. A ;2. D ;3. A ;4. D ;5. C 。
二、1. 加权算术平均数2. 数值范围介于3. 总体作为研究对象4. 线性关系5. 小于30 三、1.自由度是反映分布或数据差异信息的个数,即误差()X X i -的个数。
自由度(Degree ofFreedom)的字面解释是:由于在n个数据中,当样本的数据总值确定后,只有n-1个数据可以自由取值,第n个不能自由取值。
另一方面,抽样样本总是与总体存在一定的误差,采用自由度的方法是为了对样本数据进行一定的修正,使其能够接近总体的情况。
2.零相关: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机会趋于相等,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3. 度量、描述离中趋势的统计量称为差异量数,差异量越大,表示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广,越不集中,差异量越小,表示数据分布得越集中,变动范围越小。
常用的差异量数有平均差、方差、标准差等。
4. 集中量数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集中量数也称平均的数,平均的数也是次数分布中的一个点,反映大量数据向某一点集中的情况,可以说明典型观察值的特征。
常用的集中量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它们的作用都是度量次数分布的集中趋势。
5. 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
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6. 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是指一批数据在按等距划分的各个区域(组)内出现的次数情况。
用专业语言来说,某一个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次数情况称为该随机事件的次数,各种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次数分布情况称次数分布。
四、1. 等级相关的使用条件·两列观测数据都是顺序变量数据,或其中一列数据是顺序变量数据,另一列数据是连续变量的数据。
像对学生的绘画、书法作品、体育项目测试成绩排名次等,就属顺序变量数据。
·两个连续变量的观测数据,其中有一列或两列数据的获得,主要依靠非测量方法进行粗略评估得到。
像语文基础知识水平可用精心编制的掌握测验加以测量,但学生的课文朗读水平却只能根据若干准则由教师给予大体的评估;有些情况下,对书画作品也是由教师进行大体的评估,得到一个粗略的分数。
这些类型的数据,经过适当转换后,可采用等级相关法。
2. 积差相关法是计算线性相关的基本方法。
其使用条件:·两种变量都是由测量获得的连续性数据。
例如,百分制分数可视为测量获得的连续性数据。
·两种变量的总体都呈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至少是单峰对称的分布。
·必须是成对的数据,而且每对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两种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在坐标轴中图形呈现为直线)。
·样本容量n≥30,计算出的积差相关系数才具备有效的意义。
·要排除共变因素的影响。
3. 方差和标准差的优点反应灵敏,随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严密确定,一组数据的方差及标准差有确定的值;计算简单,适合代数计算,不仅求方差和标准差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代数运算,而且可以将几个方差和标准差综合成一个总的方差和标准差;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差异量时,方差和标准差是最好的估计量。
它们在避免两极端数值影响方面超过其他方式。
例如,在避免绝对值方面,优于平均差。
方差和标准差的缺点是:不太容易理解,易受大小两极端数值的影响,有个别数值不清或缺失时,无法计算。
4. 算术平均数的优点:· 反应灵敏。
一组数据中任何一个数值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所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也会随之变大变小,能灵敏地反应出来。
· 严密确定。
由同一组数据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是同一个值。
· 简明易懂,计算简便。
算术平均数的意义简单明了,容易理解。
计算时,只需用简单的四则运算。
· 适合代数运算,例如,可以通过几个平均数求它们的总平均数等。
· 受抽样变动的影响较小,从同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容量相同的样本,所计算出的算术平均数与其它集中量指标相比,抽样误差较小。
算术平均数的缺点:· 容易受极端数值(极大或极小)的影响,如果一组数据中绝大多数数值都较高(或较低),而其中只有一个数值极低(或极高),由于每个数据都参加运算的结果,使所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大大下降(或上升),这时,算术平均数就不足以代表这组数据的典型水平。
· 一组数据中某个数值的大小不够确切或缺失,这时就无法计算其算术平均数。
根据上述对算术平均数的特性及其优缺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它所适用的条件是: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都比较准确、可靠,无极端数值的影响。
5. 几何平均数(Geometric Mean )是算术平均数的一种变形形式。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当需要处理的数具有以下两种特点时,一般都是用几何平均数来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 一组数据中任何两个相邻数据之比接近于常数,即数据按一定比例关系变化。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求平均变化率、或对等距与等比量表实验的数据处理,均应使用几何平均数。
· 当一组数据中存在极端数据,分布呈偏态时,算术平均数不能很好地反映数据的典型情况,此时应使用几何平均数或其它集中量数(如中数、众数)来反映数据的典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