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单元 试卷(含答案)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练习题(含答案)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共体拟议创建过程中,曾积极邀请英国参加,但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组织了一个“小自由贸易区”(也称七国自由贸易区)……在两大经济集团的抗衡发展中,七国集团显然不敌欧共体。
到60年代,英国对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增加幅度较大,加强了英国对欧共体的依赖。
面对严峻的现实,英国政府于1961年8月要求加入欧共体。
但法国总统戴高乐运用否决权拒绝了英国的申请。
1969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考虑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遂重新考虑英国的申请。
对此,英国表示调整外交政策,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1973年1月,欧共体接纳了英国。
材料二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
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是去是留,再次在英国人中引起热议。
2016年6月英国退出欧盟。
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材料三如果说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是一j“QQ群”,美国是群主。
随着美国特朋普总统上台、英国脱欧,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目前这j“QQ群”有散群的危险。
——以上材料均据新华网、央广新闻等网站资料整理请回答(1)据材料一,英国对加入欧共体持何种态度?概括英国最终被欧共体接纳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脱欧”的原因及其影响。
(3)据材料三,该“QQ群”是否有“散群”的危险?请结合相关史实,说明理由。
【答案】(1)从拒绝加入到积极加入。
英国对欧共体的经济依赖加大,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英国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2)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
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3)有;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题干“20世纪六十年代之前英国拒绝加入欧共体,而自1961年开始英国开始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从拒绝加入到积极加入。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1.下列选项中与下图同一时期的是()A.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B.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 万隆会议D. 日内瓦会议【答案】B【解析】根据课本内容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都是在195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故选B2.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尼赫鲁总理及其继任者施行包括五年计划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使印度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粮食基本实现自给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选项B因果关系颠倒 1990年3月纳米比亚获得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1960年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巴蒂斯塔政权取得革命胜利古巴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故选A3.“柏林墙”只是一道铁丝网以后才用灰色水泥预制板和砖块砌成全长166公里其中46公里横穿柏林市其余为西柏林同东德波茨坦专区和(奥德河畔的)法兰克福专区的分界线把整个西柏林环形包围只留有9个过境通道“铁丝网”出现的原因是()A. 美苏冷战B. 二战胜利C. 欧洲联合D.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柏林墙是冷战期间民主德国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全封闭的边防系统以将其与联邦德国管辖的西柏林市分割开来 A符合题意 B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柏林墙”无关排除故选A.4.观察图对其中“善意”的实质理解正确的是()①控制西欧国家②体现无私奉献③提升欧元地位④遏制苏联力量A. ①④B. ②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A【解析】观察漫画可知这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 1947年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通过对西欧的经济援助达到了控制西欧国家遏制苏联力量的目的5.下列二战后欧洲、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共同原因包括()①大力发展军事工业②进行民主改革③美国的扶持④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D. ①②【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美国的援助都采用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政府都采取了发展经济的有利措施③④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6.某同学学习的下列历史事件其共同主题是()①杜鲁门主义②马歇尔计划③建立北约组织④成立华约组织A. 两极格局的形成B. 霸权主义的推行C.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 区域集团化的加快【答案】A【解析】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为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的开始马歇尔计划是援助西欧遏制苏联经济上的政策 1949年美国等西欧北美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针锋相对 1955年发起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它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A符合题意故选A7.1991年底美国总统宣布“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世界和平力量的国家”这次讲话的背景是()A.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结束B. 美国控制联合国C. 世界经济中心转向美国D. 美国的科技发达【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991年底”及材料“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世界和平力量的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8.“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攻击对方的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等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 美苏兵戎相见人民死伤惨重B. 冷战两极均衡达到相对稳定C. 美苏对峙时期世界相对和平D. 冷战不是战争两极相互对峙【答案】A【解析】由材料“‘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攻击对方的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可知A项美苏兵戎相见人民死伤惨重不符合“除了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这一限定故A符合题意BCD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9.(1)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_________9.(2)以“民主”“科学”为旗帜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_________9.(3)标志祖国大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_________9.(4)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_________9.(5)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是_________9.(6)被誉为“铁人”的大庆石油工人是_________9.(7)抗美援朝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_9.(8)参与重庆谈判为和平而奔走在万隆会议上发出了“中国声音”的(人物)是_________9.(9)为改变河南兰考的落后面貌与严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_________9.(10)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__【答案】辛亥革命【解析】本题考察基础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作答即可【答案】新文化运动【解析】本题考察基础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作答即可【答案】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解析】本题考察基础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作答即可【答案】最可爱的人【解析】本题考察基础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作答即可【答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解析】本题考察基础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作答即可【答案】王进喜【解析】本题考察基础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作答即可【答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解析】本题考察基础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作答即可【答案】周恩来【解析】本题考察基础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作答即可【答案】焦裕禄【解析】本题考察基础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作答即可【答案】邓小平【解析】本题考察基础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作答即可10.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其中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________和圣马丁 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中领导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女英雄是________【答案】玻利瓦尔, 章西女王【解析】11.如图是欧盟组织的盟旗该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 它成立于________年.【答案】经济体, 1993【解析】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欧洲联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欧盟是世界上最有力的国际组织和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实体在贸易、农业、金融等方面趋近于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而在内政、国防、外交等其他方面则类似一个独立国家所组成的同盟.欧盟其实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故答案为经济体 1993.12.(1)20世纪50-70年代日本工业产值和工业生产率增长最快 ________12.(2)同一时期美国和西欧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________12.(3)这一时期美国工业总产值位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一位 ________12.(4)为了重振欧洲地位法国等国家发起成立了欧洲共同体 ________12.(5)这一时期仍然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________【答案】A【解析】(1)表格《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世纪50-70年代日本工业产值和工业生产率增长最快.【答案】B【解析】(2)但当时美国和西欧经济也有较快发展说同一时期美国和西欧经济处于停滞状态是错误的.【答案】A【解析】(3)表格《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总产值表(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中数据显示这一时期美国工业总产值位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一位.【答案】C【解析】(4)为了重振欧洲地位法国等国家发起成立了欧洲共同体在两个表格材料中都没有体现.【答案】A【解析】(5)两个表格材料的数据中都不均衡据此可以说明这一时期仍然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三、简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3.(1)据史料记载当英军向珠江沿岸炮台进攻时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看着自己的朝廷和英国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这说明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3.(2)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是列强套在中华民族脖子上的沉重枷锁日本通过什么条约割占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20世纪初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造成这一现象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13.(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是什么?“二战”期间明确规定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的国际文件是什么?13.(4)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声呐喊是新中国的奠基之战如何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在军事上站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答案】民众缺乏民族意识【解析】(1)根据“平静地看着自己的朝廷和英国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可知当时普通民众认为战争只是朝廷与外国人之间的战争而不是中华民族和外民族之间的战争说明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民众缺乏民族意识(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说明清政府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这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所以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在军事上站起来了”【答案】《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解析】【答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开罗宣言》【解析】【答案】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析】14.(1)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面对这种形势我国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14.(2)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之后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14.(3)中美关系一直是两国与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事件是什么?中美正式建交在哪一年?14.(4)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的外交事业也取得非常大的进展除中美建交外请再列举出一项70年代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对比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和新中国取得的辉煌的外交成就分析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答案】(2)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方针求同存异【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在与印度代表团会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产生矛盾和分歧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答案】(3)事件尼克松总统访华时间 1979年【解析】(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 1979年1月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答案】(4)外交成就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解析】(4)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之所以能去的辉煌的外交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15.(1)2019年恰逢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当时哪个阶级在运动中发挥关键性作用?这场运动为哪个政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15.(2)2019年也是渡江战役、南京解放70周年 19世纪中期曾经有过哪个政权定都南京?渡江战役的胜利有何历史影响?15.(3)你认为新中国成立最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奋斗了多少年才迎来了这重要的历史时刻?新中国的成立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15.(4)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请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何时?这届会议的召开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15.(5)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方面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请问 20年前我国在统一大业方面有何重大成就?【答案】(1)工人阶级中国共产党【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工人阶级在运动中发挥关键性作用这场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答案】(2)太平天国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解析】(2)2019年也是渡江战役、南京解放70周年 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统治着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答案】(3)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开始当家作主 28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解析】(3)新中国成立最伟大的历史意义是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开始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奋斗了28年才迎来了这重要的历史时刻新中国的成立给我们留下的启示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答案】(4)1954年标志着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形成【解析】(4)根据所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这届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形成【答案】(5)澳门回归【解析】(5)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方面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年前我国在统一大业方面的重大成就是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16.(1)如图所示欧洲局势都主要与哪两国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16.(2)如图所示两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的欧洲有何重大影响?【答案】(1)法国、德国【解析】(1)据“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967年欧共体成员国”及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局势都主要与法国、德国两国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英国是三国协约的核心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崛起并进行了争夺世界霸主的斗争沦为二三流国家的西欧诸国意识到只有联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共同发展维护自己的安全 1967年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答案】(2)促进欧洲走向联合有利于欧洲的和平与稳定促进欧洲经济发展(任取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解析】(2)据题干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德国两国关系的变化促进了欧洲走向联合有利于欧洲的和平与稳定促进欧洲了经济发展。
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达标试题(含解析)

——摘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联合从哪一领域开始?欧洲联合有什么意义?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以立法和内阁会议决议的形式,提出了保护和扶植轿车、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机器等有代表性的重化工业的方针。并颁布实施了各种特别措施。日本产业结构调查会从1963年起开始制定产业结构长期构想。提倡“产业结构重化工业化”,作为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方策。
材料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工业公害发生以后,日本经济从高速增长进人低速增长时期。这种经济形势的变化迫使日本产业界不得不缩小那些耗能大、费资源、用人多而且公害严重的产业,发展知识密集型的尖端产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为企业发展寻找新的出路。
(2)要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要注意科技创新;要发展知识密集型的尖端产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为企业发展寻找新的出路;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要保护环境;依靠科技形成少排放、多利用的消费模式等。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以立法和内阁会议决议的形式,提出了保护和扶植轿车、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机器等有代表性的重化工业的方针。并颁布实施了各种特别措施”等,得出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再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日本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5.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能够反映图片之间的联系)
【历史】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测试题(附答案)

【历史】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测试题(附答案)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德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登纳的主张及其目的。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先后签订了条约,建立“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其同体”。
1965年,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六国决定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组成欧共体……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建立。
——摘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联合从哪一领域开始?欧洲联合有什么意义?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初,美苏两极格局终结。
欧盟却日益扩大,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多极化发展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摘自岳麓版《世界历史教学参考书》(九年级下册)(3)根据材料三,概括欧盟扩大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4)综上所述,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崛起历程中,最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是什么?【答案】(1)主张:欧洲各国进行联合;目的:避免欧洲走下坡路,提高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欧洲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2)经济;方便了人们生活,提高欧洲国际地位,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等等。
(3)欧盟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4)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合与合作。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可知阿登纳主张欧洲各国进行联合。
其目的是避免欧洲走下坡路,提高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欧洲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2)根据材料二“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其同体”等相关经济组织的建立,可知欧洲联合从经济领域开始的。
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科技发展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科技政策对日本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1)措施:鼓励购买技术(专利);支持银行向公司提供科研资金;支持科研成果的转化。(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变化:政策由“加工贸易立国”到“科学技术立国”;从引进技术成果到进行科技创新。
【解析】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材料一反映了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是二战后大国间冷战政策的表现;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美苏冷战导致德国分裂,欧洲冷战局面形成。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冷战过程中起主宰作用的两个大国是美苏;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1945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世界占50%,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量的59%,美国不仅拥有庞大的陆海空军力量,还拥有原子弹。战后苏联的军事实力已今非昔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锤炼出了一支数量大,战斗力强,技术装备精良的军队”,结合所学可知,美苏冷战的原因有美国实力增强:苏联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英法等实力削弱:二战中美苏发挥了重大作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未发挥积极作用等。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凭借极度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积极谋求全球霸权。苏联的强大及共产主义影响的扩大,阻碍了美国全球霸权的实现。美国采取非战非和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6.观察下边《非洲的民族独立》图,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单元试卷(含答案)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单元试卷(含答案)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德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登纳的主张及其目的。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先后签订了条约,建立“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其同体”。
1965年,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六国决定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组成欧共体……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建立。
——摘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联合从哪一领域开始?欧洲联合有什么意义?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初,美苏两极格局终结。
欧盟却日益扩大,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多极化发展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摘自岳麓版《世界历史教学参考书》(九年级下册)(3)根据材料三,概括欧盟扩大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4)综上所述,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崛起历程中,最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是什么?【答案】(1)主张:欧洲各国进行联合;目的:避免欧洲走下坡路,提高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欧洲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2)经济;方便了人们生活,提高欧洲国际地位,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等等。
(3)欧盟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4)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合与合作。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可知阿登纳主张欧洲各国进行联合。
其目的是避免欧洲走下坡路,提高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欧洲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2)根据材料二“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其同体”等相关经济组织的建立,可知欧洲联合从经济领域开始的。
欧洲实现联合方便了人们生活,提高欧洲国际地位,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等等(3)由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初,美苏两极格局终结。
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 综合复习试题(附答案)

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综合复习试题(附答案)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德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登纳的主张及其目的。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先后签订了条约,建立“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其同体”。
1965年,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六国决定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组成欧共体……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建立。
——摘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联合从哪一领域开始?欧洲联合有什么意义?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初,美苏两极格局终结。
欧盟却日益扩大,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多极化发展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摘自岳麓版《世界历史教学参考书》(九年级下册)(3)根据材料三,概括欧盟扩大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4)综上所述,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崛起历程中,最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是什么?【答案】(1)主张:欧洲各国进行联合;目的:避免欧洲走下坡路,提高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欧洲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2)经济;方便了人们生活,提高欧洲国际地位,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等等。
(3)欧盟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4)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合与合作。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可知阿登纳主张欧洲各国进行联合。
其目的是避免欧洲走下坡路,提高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欧洲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2)根据材料二“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其同体”等相关经济组织的建立,可知欧洲联合从经济领域开始的。
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是()A. 杜鲁门主义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C. 马歇尔计划D.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了冷战其在军事上的表现是1949年成立了北约组织华约是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为应对北约的威胁于1955年成立的2.二战后丘吉尔在发表的演说《欧洲的悲剧》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的实践是()A.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 建立欧洲联盟C. 建立华沙条约组织D. 建立联合国【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联合起来”可判断欧洲国家为此进行的实践是建立欧盟为了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各国逐步使用欧元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故B正确故选B3.二战后西欧经济腾飞是有多种因素的其中生产力因素是()A. 马歇尔计划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B. 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C. 欧盟建立走上联合自强发展的道路D. 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答案】B【解析】4. 下列不属于美国在战后初期能够占据广阔国际市场条件的是()A. 遭受战争损害的国家急待恢复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大增加B. 美国战后成为最富强的国家C. 战前竞争对手都无力与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相抗衡D. 美国是世界上惟一掌握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答案】D【解析】5.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日本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其外部因素是()A. 科技革命的推动B. 美国的援助C. 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D. 区域的联合【答案】B【解析】6.如图漫画所反映史实的影响是()A. 标志着冷战的开始B. 造成德国的分裂C. 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D. 稳定了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答案】D【解析】7.“北约”“华约”两大集团的千万大军开始处于战略对峙状态美国的战略导弹和苏联的战略导弹相互瞄准着对方成员国由此看出北约、华约成立的目的是()A. 建立集体防御体系称霸世界B.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C. 为发动大战做准备D. 帮助欧洲复兴经济【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目的是美、苏对抗而建立的集体防御体系最终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故选A8.关于下面两幅图说法错误的是()A. “柏林墙”的修建是“冷战”激化的产物B. “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标志C. “柏林墙”两边分别是苏联占领区内的西德与美国占领区内的东德D. “柏林墙”的倒塌反映了两德的统一【答案】C【解析】东德即民主德国战后由苏联占领西德即联邦德国战后由英美占领 C想说法错误故选C9.下列史实体现的时代主题是()A.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B.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C.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D. 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欧洲的联合、美国的发展、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都是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以提高国际地位美国经济持续发展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二战后的欧美国家普遍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故A项正确其余BC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A10.以下是一位同学整理的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示意图其中①、②处分别应为()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苏两极格局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C. 美苏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D. 美苏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答案】A【解析】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伴随着美苏争霸的进行世界形成了两极格局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故选A11.1990年纳米比亚第一任总统努乔马在独立庆典上发表就职演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A. 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B. 非洲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C. 美洲民族解放运动最终胜利D. 发展中国家紧密团结在一起【答案】B【解析】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故B符合题意故选B12.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A.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B. 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发展趋势C. “华约”成立标志“冷战”结束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答案】A【解析】题干给出的“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等都属于美苏“冷战”时期的史实故对这个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帮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控制西欧在军事方面美国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故选A13.如图年代尺主题为“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其中完整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演变历程的阶段的阶段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了对抗北约组织 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因此完整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演变历程的是1955﹣1991年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14.下图是1870~1998年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示意图对1950~1998年间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解读正确的是()注①美国②日本③法国④英国①科技的发展助推了经济的发展②英国和法国的发展得益于马歇尔计划的实施③两极格局下的和平竞争④美、日、西欧三足鼎立A. ①③B. ①②C. ②③D. ③④【答案】B【解析】由题述可知 1950~1998年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①正确战后初期美国在西欧实施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英法德等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与发展故②正确图表没有反应以苏联代表的“另一极”的经济发展情况故无法得出“两极格局下的和平竞争”的结论故③错误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出现是在1970年代故不能完全呈现该表格内容④排除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5.(1)指出材料一中“另一条道路”的名称15.(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5.(3)根据材料三的图示写出西欧、日本二战后工业生产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呈现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共同原因15.(4)综合上述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说一说给经济崛起中的中国带来的启示【答案】(1)名称新经济政策【解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故“另一条道路”是指新经济政策【答案】(2)特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解析】(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答案】(3)变化趋势西欧、日本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共同原因美国的援助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或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重视发展科技教育)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解析】(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美国、西欧、日本不同时期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图”可以看出西欧、日本二战后工业生产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呈现出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第二小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和西欧经济迅速发展其共同的原因可从美国的援助、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等方面进行概括【答案】(4)启示政府要加大对教育和科学技术的投入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政府要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作用【解析】(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给中国带来的启示可从政府要加大对教育和科学技术的投入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政府要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国家对经济调控的作用顺应全球化趋势充分抓住全球化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机遇等方面进行概括回答16.请对比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之间的比较)图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图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与会领导人步出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答案】题目:《对抗与合作》正文 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成立北约组织这是冷战时期美国为对抗苏联称霸世界而拼凑的军事对抗组织它的成立加剧了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危害世界和平 21世纪初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举办高峰合作论坛这是全球化时期中国为促进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而贡献的中国智慧“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搭建起一个广阔的国际合作平台推动了各国繁荣发展和友好往来给世界带来和平【解析】北约体现的是对抗一带一路体现的是合作因此可归纳出题目是《合作与对抗》, 需要结合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及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17.(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怎样“懂得改变”的?这一改变有何作用?17.(2)亚历山大二世领导的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17.(3)材料三中“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在19世纪60年代末表现出的重要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对日本在社会制度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7.(4)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随着资产阶级统治的进一步巩固欧美又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经济革命” 这个革命是指什么?有何特点?【答案】(1)南北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解析】(1)结合所学 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懂得改变”指的是南北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答案】(2)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解析】(2)亚历山大二世领导的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答案】(3)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解析】(3)1868年明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使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答案】(4)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解析】(4)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随着资产阶级统治的进一步巩固欧美又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经济革命” 这个革命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单元试卷(含答案)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同时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予所谓“援助”。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量协助世界恢复至积极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材料三各缔约国同意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1)材料一的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什么?(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
(3)材料三中公约组织的名称是什么?(4)上述三则材料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哪一政策的表现?这一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杜鲁门主义。
(2)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冷战政策。
美苏双方互相敌对,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二“美国应该尽量协助世界恢复至积极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是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3)根据材料三“各缔约国同意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出自《北大西洋公约》,该条约是由欧洲和北美国家共同签订;在军事上实行集体防御原则。
(4)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
这一政策导致美苏双方互相敌对,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杜鲁门主义。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
解答第三问需要识记《北大西洋公约》。
解答第四问的关键是认识冷战政策。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
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材料二:有美国人这样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
”“苏联曾是有用的敌人……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美国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
而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在战后 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材料三:美国著名战略问题专家托马斯•巴尼特在《五角大楼的新地图——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在克林顿政府的第二个任期期间,我在五角大楼办公室的一面墙上发现了这样一则个人广告。
招聘敌人启事成熟的北美超级大国寻求有敌意的合作者以进行军备竞赛、第三世界冲突和一般性对抗。
候选者必须有足够威胁,以说服国会满足军事需要。
具备核战能力者优先;但如果拥有重要生化武器资源,非核候选人也可考虑。
请将求职信并舰艇和空军中队照片寄至: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五角大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刘福明《中国梦》(1)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美国政府对美苏关系做出的调整。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关系调整带来的影响。
(3)据以上材料、问题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为实现其目的而采取的策略。
【答案】(1)调整为竞争对手(2)对美国:有利于美国的团结;促进了美国科技的进步;为美国干涉别国内政创造了条件对世界: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影响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发展、(3)树敌(塑敌)设立假想敌人。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
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可知,二战后美国政府对美苏关系调整为竞争对手。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
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美国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和“在战后 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可以概括出美苏关系调整带来的影响包括:有利于美国的团结;促进了美国科技的进步;为美国干涉别国内政创造了条件;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影响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发展。
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成熟的北美超级大国寻求有敌意的合作者以进行军备竞赛、第三世界冲突和一般性对抗。
候选者必须有足够威胁,以说服国会满足军事需要。
”可知,美国为实现其目的而采取的策略是设立假想敌人。
言之有理即可。
3.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47年前后,美、英、法三国合并在德国的占领区,随后实行货币改革。
苏联指责西方的举动破坏了德国的经济统一。
1948年6月苏联主动出击,实施柏林封锁。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态度坚决,通过空中运输援助西柏林,并对苏占区反封锁。
同时美英法先是向苏联发出同一内容的照会,被苏联基本否定。
接着西方三国决定把柏林争端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理由是苏联制造的紧张局势“构成了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对安理会提出的方案苏联实行了否决。
但是美苏双方都没有指望通过武力解决问题,没有把事态进一步扩大。
几经交涉和谈判,1949年5月12日,柏林封锁取消。
1949年9月和10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分别成立,德国正式一分为二。
材料二两德统一是早就植根于两个德国的德意志人民心中的夙愿,是两个德国人民民族情感的重新融合,这种民族情感的重新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西德的“新东方政策”。
20世纪60年代起,西德为了寻求国家重新统一,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逐步扩大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交往,实现了同苏东关系的改善,从而消除了两德统一的外部阻力。
在这一过程中,西德与东德在经济、人员和其他方面的交往日益密切,两德关系在互相磨合中得以发展、改善,成为了两德走向最终统一的内在的基础。
当然,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东欧剧变以及当时的苏联和美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适应这一变化对德国统一的支持,对促进德国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但这只是德国统一的外部因素。
从“柏林墙”倒塌时德国人民激动的心情,可以窥见民族主义情感所产生的强大力量。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双方在柏林危机问题上斗争的方式。
(2)依据材料二,探究促使德国统一的内外因素。
【答案】(1)封锁与反封锁;外交照会;在联合国安理会斗争。
(2)内部因素:两德人民的民族认同感;联邦德国政府的努力;两德在经济等多个领域联系的加强。
外部因素: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苏联和美英法等国家的支持等【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苏联主动出击,实施柏林封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态度坚决,顶住苏联的压力,坚守在西柏林的阵地,通过空中运输援助西柏林,并对苏占区反封锁”可以得出封锁与反封锁;依据材料二“同时美英法先是向苏联发出同一内容的照会”可以得出外交照会;依据材料二“对安理会提出的方案,苏联实行了否决。
但是美苏双方都没有指望通过武力解决问题,采取了克制态度,没有把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可以得出在联合国安理会斗争。
(2)根据材料二“两德统一是早就植根于两个德国的德意志人民心中的夙愿,是两个德国人民民族情感的重新融合”“这种民族情感的重新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西德的‘新东方政策’”“西德与东德在经济、人员和其他方面的交往日益密切,两德关系在互相磨合中得以发展、改善,成为了两德走向最终统一的内在的基础。
”促使德国统一的内部因素是两德人民的民族认同感;联邦德国政府的努力;两德在经济等多个领域联系的加强。
根据“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东欧剧变以及当时的苏联和美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适应这一变化对德国统一的支持,对促进德国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但这只是德国统一的外部因素”可知,促使德国统一的外部因素是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苏联和美英法等国家的支持等。
4.探究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的序幕,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也就是马歇尔计划。
目的是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道路。
1949年春,美、英、法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
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1945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世界占50%,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量的59%,美国不仅拥有庞大的陆海空军力量,还拥有原子弹。
战后苏联的军事实力已今非昔比。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锤炼出了一支数量大,战斗力强,技术装备精良的军队,1945年,苏联坦克和飞机的年产量仅次于美国。
作为战胜纳粹德国的主要力量,苏联的国际影响力得到很大提升。
(1)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是二战后大国间哪一政策的表现?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宰作用的两个大国。
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
(提示:需要答对4个成因)【答案】(1)冷战;德国分裂(2)美苏:原因:美国实力增强:苏联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英法等实力削弱:二战中美苏发挥了重大作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未发挥积极作用等【解析】【详解】(1)第一问依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材料一反映了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是二战后大国间冷战政策的表现;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美苏冷战导致德国分裂,欧洲冷战局面形成。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冷战过程中起主宰作用的两个大国是美苏;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1945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世界占50%,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量的59%,美国不仅拥有庞大的陆海空军力量,还拥有原子弹。
战后苏联的军事实力已今非昔比。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锤炼出了一支数量大,战斗力强,技术装备精良的军队”,结合所学可知,美苏冷战的原因有美国实力增强:苏联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英法等实力削弱:二战中美苏发挥了重大作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未发挥积极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