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自然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解析
答案
轻松尝试应用
1
2
3
4
5
4. 电冰箱压缩机是用 凝器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热液化。
的方法将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
关闭
压缩气体体积
答案
轻松尝试应用
1
2
3
4
5
5. 火箭在大气中飞行的时候, 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生热, 温度可达到 几千摄氏度, 在火箭头上涂一层特殊材料, 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发生 和汽化, 这两种物态变化过程都要 , 使火箭头部的温度不致过 高。
解析
答案
轻松尝试应用
1
2
3
4
5
2. 下列自然现象中(如图所示), 由液化形成的是
(
)
关闭
C
答案
轻松尝试应用
1
2
3
4
5
3. 关于雨、 露、 霜、 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雨是水的液化形成的 B. 露是水的汽化形成的 C. 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 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关闭
互动课堂理解
露、霜、雨、云、雹和雪的成因 第一, 空气中总是含有水蒸气的, 这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 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蒸发而来的,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 时, 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 这些很微小的颗 粒, 能被空气中上升气流顶起, 形成浮云, 所以云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 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第二, 当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 达到一定程度时, 上升 气流无法支持, 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 冰晶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 水滴一起落到地面, 就形成了雨。 第三, 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在地面上, 由于草、木、石 块等固体辐射热量, 因此它们的温度下降速度快于空气温度的下降, 当草、 木、 石块等物降到某一温度而使附近的空气达到露点时, 则有 水珠凝结在这些物体上形成露。
生活中常见的51例物态变化现象

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5、下雪不冷,化雪冷6、霜前冷雪后寒二、厨房中的热现象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2、冬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
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1.雨2.露3.雾4.雹5.冰6.雪7.霜8.窗花(发生在窗户的表面)9.雾淞五、解释下列现象中"白气"形成原因。
物态变化知识点简要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简要总结物态变化的种类与特征:固体-液体-气体:这是物质在常见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最常见的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
当温度升高或压力减小时,固体物质会熔化成液体,进一步加热或减小压力则会使液体变成气体。
反之,当温度降低或压力增加时,气体物质会凝华成液体,再进一步降温或增加压力则会使液体凝固成固体。
固体-气体: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物质还可以直接由固体转化为气体,这个过程被称为升华。
相反地,气体也可以直接由气体转化为固体,这个过程被称为凝华。
液体-气体:除了蒸发和凝结外,物质的状态还可以通过汽化和液化来互相转化。
当液体被加热至其沸点时,会发生汽化,将液体转化为气体;反之,当气体被冷却至其凝点时,会发生液化,将气体转化为液体。
物态变化的过程:在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物质会吸收或释放能量。
当物质由固体转化为液体或气体时,其内部的分子会摆脱原先的位置,并具有更大的自由度,这需要吸收一定量的能量,同时也会导致物质的温度升高。
反之,当物质由气体、液体转化为固体时,释放出的能量会使物质的温度降低。
常见的物态变化包括升华、凝华、熔化、凝固、蒸发、液化等过程。
每种物态变化都有其独特的变化过程和表征性的现象,这也为我们研究物质的性质和行为提供了很多宝贵的信息。
影响物态变化的因素:物态变化的发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和压力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物质的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也会减小,这会使得物质更容易发生状态转化。
相反,当温度越低时,物质的分子运动越缓慢,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也会增强,这会使得物质更难发生状态转化。
压力也会对物态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增加压力会使得气体更容易变为液体或固体,减小压力则会使得液体或固体更容易变为气体。
这也是为什么玻璃瓶中的气体可以在打开瓶盖后迅速从液体状态转化为气体状态的原因。
此外,物质的种类和结构也会对物态变化产生影响。
生活中常见的51例物态变化现象

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5、下雪不冷,化雪冷6、霜前冷雪后寒二、厨房中的热现象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
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常见物态变化

自然现象的物态
自然现象的物态变化是指自然界中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现象。
自然现象中六种物态变化是指: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
以下是自然现象中六种物态变化具体举例说明:
一、熔化:(1)冰放在太阳下,一会儿就变成了水;(2)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
二、凝固:(1)水结成冰块;(2)铁水浇铸成车轮;
三、汽化:(1)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2)擦在
手上的酒精马上干了;
四、液化:(1)早晨的浓雾、露水;(2)夏天,棒冰周围冒“白气”;
五、升华:(1)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2)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六、凝华:(1)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2)北方冬天的树挂。
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自然界中,我们常常能够观察到各种各样的物态变化现象。
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转变,这就是物态变化。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并探讨其原因和意义。
一、溶解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完全分散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混合物。
常见的例子是将糖溶解在水中、盐溶解在水中等。
溶解是一种快速而普遍的物态变化现象,这是因为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的分子进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物质。
溶解的原理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的分子之间发生吸引力或排斥力。
当这种相互作用力大于溶质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溶解就会发生。
溶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对于化学反应、生物过程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沸腾沸腾是指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凝固体和气体之间发生反复转化的过程。
当液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液体内部的分子能量增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
当液体内部的蒸气压等于外部气压时,液体就会发生沸腾。
沸腾时,液体内部会产生气泡,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气体。
沸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水烧开时发生的沸腾现象。
沸腾的过程中,液体内部的分子与气体相互转化,这种相变过程对于烹饪、发酵等过程至关重要。
三、冻结冻结是指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变为固体的物态变化过程。
当液体的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时,液体内部的分子的热能减小,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
这导致液体分子逐渐排列成规则的晶格结构,形成固体。
冻结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水在零度以下凝固成冰。
冻结不仅对于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在工业生产、自然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四、蒸发蒸发是指液体在一定温度下,从表面向空气中转化为气体的过程。
液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中,有的分子能量较高,逃离液面,形成气体的分子,这个过程就是蒸发。
蒸发是一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比如水洗完衣服晾晒时,水分逐渐蒸发。
蒸发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会降低,所以蒸发是一种具有降温作用的物理过程。
六种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

六种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在物理学中,物态变化有六种基本形式,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每种物态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有些是吸热过程,有些是放热过程。
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物质吸收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增加,使得原子之间的吸引力被克服,从而使固体变为液态。
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因为需要吸收热量来克服原子之间的吸引力。
例如,冰在吸收热量时会熔化成水。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即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当物质放出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减少,使得原子之间的吸引力重新建立,从而使液态变为固态。
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因为需要放出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热运动。
例如,水在放出热量时会凝固成冰。
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当液体吸收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增加,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被克服,从而使液体变为气态。
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因为需要吸收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例如,水在加热时会汽化成水蒸气。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即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气体放出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减少,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重新建立,从而使气态变为液态。
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因为需要放出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热运动。
例如,水蒸气在遇冷时会液化为水。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而不经过液态阶段。
当物质吸收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增加,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被克服,从而使固体直接变为气态。
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因为需要吸收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例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吸收热量时会直接升华为气态二氧化碳。
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即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而不经过液态阶段。
当气体放出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减少,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重新建立,从而使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因为需要放出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热运动。
例如,水蒸气在遇冷时会直接凝华为霜。
云雨雪雾露霜的物态变化

云雨雪雾露霜的物态变化1. 云的产生和物态变化云是水蒸气在大气中凝结成的水滴或冰晶体,是天空中的一种自然现象。
云的产生是由于水体的蒸发、植物的蒸腾、土壤的蒸发等,形成了水蒸气,而水蒸气在遇到一定条件后,就会形成云。
云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有时云渐消散,有时又聚集成厚厚的云层。
当云层中的水滴或冰晶体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出现降水现象,如雨、雪、冰雹等,这种物态变化将水从气态转化为液态或固态。
2. 雨的物态变化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是云中的水滴或冰晶体因重力加速度而落下地面的过程。
雨是从云中的水滴或冰晶体形成的,这些水滴或冰晶体在下落过程中逐渐融化,形成水滴。
当水滴的直径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下落到地面上,成为雨。
雨的物态变化是气态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这一过程是由于水蒸气冷却至饱和点而形成云,云中的水滴和冰晶体不断增长直到体积增大到重力作用使其下落,最终形成雨水。
3. 雪的物态变化雪是一种在冬季经常出现的降水现象,是云中的水蒸气先变成冰晶,然后在冷空气中逐渐增长,最终降落至地面的冰晶体。
雪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如低温、高湿度等。
雪的物态变化是水蒸气凝结成冰晶,在逐渐粘附、合并后,形成了雪花,雪花在下落的过程中因为温度低,使其保持在冰晶体的状态,最终落在地面上形成一层白色的雪。
4. 雾、露和霜的物态变化雾是一种气态水蒸气在接近地面时形成的云层,是云的一种形态。
露是指地面上由于水蒸气在降温时形成的液态水滴,通常出现在夜间气温降低时,叶片和草地等物体表面上会出现一层水珠。
霜也是由于水蒸气在降温的过程中形成的固态水分子,通常在地面或物体表面覆盖一层冰晶,是夜晚最常见现象之一。
雾、露和霜的物态变化都是水蒸气从气态转化为液态或固态,是气象规律的体现,它们都与大气中的水分子有关。
总之,云、雨、雪、雾、露和霜都是大气水分的不同形态,它们的物态变化体现了水在不同温度、压力等条件下的不同状态。
这种变化是自然界中很常见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自然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
云、雾、雨、露、霜、雪、雾凇、冰雹是水的不同物态,它们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
一、云的形成
地面附近的水蒸气上升,到了一定高度(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如果高空的温度高于0°C,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滴,如果高空温度低于0°C,水蒸气就凝华为小冰晶。
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就形成了云。
云涉及的物态变化:液化或凝华。
二、雾的形成
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便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便形成雾。
雾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三、雨的形成
云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如果云中的雨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在重力作用下就会下落形成降雨;如果小冰晶增大后下落,当到暖气流时就会熔化形成降雨。
所以雨涉及的物态变化有:熔化。
四、露的形成
若空气湿润(一般在春秋季节),夜间温度下降,地面附近的水蒸气在植物枝叶表面液化便形成露。
露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五、霜的形成
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小冰晶),多形成于深秋或初冬季节的夜间,当夜间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蒸气在地面或枝叶上凝华形成霜。
霜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六、雪的形成
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到0℃以下空气时时,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过程中周围水蒸气与其接触而结晶成雪。
雪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七、雾凇的形成
雾淞(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十里长堤的自然现象,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经常一夜间松花江畔长堤上的大柳树成了“白发三千丈”的雪柳,苍松则成了“玉菊怒放”的雪松。
当夜间温度下降,空气中水蒸气凝华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上便形成了雾凇。
雾凇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八、冰雹的形成
冰雹是从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一种固态降水。
冰雹(人们常称为雹)。
冰雹是在对流云中形成,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会凝固成小水滴,若随著高度增加温度继续降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固成冰粒,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水滴而长大,直到其重量无法为上升气流所承载时即往下降,当其降落至较高温度区时,其表面会熔化成水,同时亦会吸附周围之小水滴,此时若又遇强大之上升气流再被抬升,其表面则又凝
固成冰,如此反覆进行如滚雪球般其体积越来越大,直到它的重量大于空气之浮力,即往下降落,若达地面时未融解成水仍呈固态冰粒者称为冰雹,如融解成水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雨。
所以冰雹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熔化与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