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机设计概念
离心机结构

离心机结构
离心机结构是一种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中的组分的设备。
它基本上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筒体、进料口、出料口、搅拌器和离心机底盘。
筒体是离心机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采用圆柱形,并由耐腐蚀材料制成。
它的内部通
常分为两个或多个区域,以提供更好的分离效果。
进料口位于筒体的顶部,用于将混合物
输入到离心机中。
出料口位于筒体底部,用于收集被分离的组分。
离心机的搅拌器位于筒体内部的中央,通过旋转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搅拌器通常由
一或多个叶片组成,这些叶片能够将混合物推向筒体壁面,从而加速分离过程。
搅拌器的
构造和大小可以根据分离效率和特定应用需求进行设计。
离心机底盘是支撑离心机的结构,通常由坚固的金属材料制成,以确保离心机在运行
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底盘还可能包括控制面板和操作面板,用于调节和监控离心机
的运行状态。
离心机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离心力、分离效率、材料选择等。
这些因
素的选择将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处理的液体混合物而定。
离心机结构的设计旨在实现高效的液体分离,并且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的结构设计通常会根据特定的需求和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更好的性能和效果。
离心机分类及技术原理和转子介绍

离心机分类及技术原理和转子介绍离心机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设备,采用离心力的原理来进行分离或快速旋转。
离心机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医药领域等各个领域。
根据其用途和结构特点,离心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固定转子式离心机、摇摆式离心机和连续式离心机。
1.固定转子式离心机:固定转子式离心机是最常见的离心机类型,它由一个固定转子和一个可移动的离心杯组成。
固定转子通常是一个铝合金制成的圆盘,上面固定有几个离心杯。
转子通过电机驱动,将样品放在离心杯中,然后启动离心机,使离心杯以高速旋转。
离心杯的旋转将产生离心力,使样品分离成不同部分。
固定转子式离心机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分离效果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2.摇摆式离心机:摇摆式离心机也是一种常见的离心机类型,它的转子呈摇摆状,类似于一个扫地机器人。
摇摆式离心机适用于样品体积较大的情况,例如培养皿、生物反应器等。
它通过运动偏心转动的方式产生离心力,使样品既可以顺时针旋转,又可以逆时针旋转。
摇摆式离心机的优点是可以避免样品在离心过程中被挤压变形,因此适用于对样品形态要求较高的实验。
3.连续式离心机:连续式离心机是一种高速离心机,适用于大量样品的离心分离和连续生产。
它的转子与固定转子式离心机类似,但转速更高,可以达到上万转每分钟。
连续式离心机主要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和环保等工业领域,用来进行固液分离、悬浮液分离和浓缩等操作。
离心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离心力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离。
离心力是指围绕转轴旋转的物体在离转轴越远处速度越大的力。
离心机通过高速旋转的转子产生离心力,离心力的大小与转速和转子半径有关。
离心机的离心力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离心机的转子通常采用不同的设计和材料制造,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常见的转子类型包括固定角度转子、扩展角度转子和直角转子等。
固定角度转子适用于一般离心分离和沉淀操作,转子角度一般为45度。
扩展角度转子适用于大量样品的离心和浓缩操作,转子角度一般为25度。
卧螺离心机设计

2)成立了分离领域的学术组织。
3)在基础理论与应用方面进行了研究。
4)目前已能生产三足、上悬、活塞、螺旋、离心力卸料,振动、进动卸料、刮刀及虹吸刮刀、翻袋及旁滤等离心机;分离机则有碟式、室式及管式。上述产品不仅遍及全国且远销国外,且技术特性有所提高[4]。
关键词:卧螺离心机;分离因数;生产能力;强度设计
Design of aφ600HorizontalScrollDecanterCentrifuge
Abstract:As a kind of separating equipment,the centrifuge hasbeen used in alarge area, such as in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department and national defence andenvironmentalprotect.TheHorizontal scroll decanter centrifuge is widely usedin phaseseparation withhigh efficieney,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large capacity,low operating costs and strong adaptability. It has been used for dehydrate,clarifying,concentr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separate field in chemical,petrifaction,food stuff,medication,mining,machine and environmen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ry economics,the appliance field will continuetoextend.As the pivotal equipment of petrifaction corporation,the size of centrifugebecame larger and heavier.
wsc常规离心-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wsc常规离心-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世界卫生组织(WSC)常规离心技术中,离心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
离心机的出现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分离和鉴定样品中的成分。
常规离心通过旋转样品,利用离心力将不同密度或不同重量的成分分离开来。
这种操作可以在各种科学研究领域和实验室中广泛应用,如生物化学、生物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
常规离心的原理是基于物质在离心机中受到的离心力作用。
离心机中的转子以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使样品内的物质分离开来。
离心力的大小取决于样品和离心机的参数设置,如离心机的转速、转轴半径和运行时间等。
利用这种离心力,不同的物质会在离心机管中以不同的速度沉降或浮升,从而实现分离目的。
常规离心广泛应用于细胞培养中,可以用来分离和收集细胞。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通常需要定期分离和传代。
通过离心技术,可以有效地将细胞从培养基中分离出来,并定量地收集到新的培养基中,以保持细胞的健康和生长。
此外,常规离心还可以用于血液和尿液等液体样品中的细胞、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的分离和提取。
总体而言,WSC常规离心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且广泛应用的实验方法。
它在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分离和鉴定样品中的成分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在未来,随着离心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我们可以期待更多更高效的离心方法的出现,进一步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和应用的拓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组织和布局方式。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论点,也有助于作者有效地传达自己的观点。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了文章讨论的问题和目的。
通过引入背景信息和重要概念,引言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包括了三个主要的要点。
这些要点可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或是支持作者主要论点的最重要的证据。
每个要点可以使用一个段落或若干个段落来进行展开,每个段落应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讨论,并提供相关的理论或实例来支持观点。
(2024年)Eppendorf实验室离心机

CHAPTER离心机定义及作用定义离心机是一种利用离心力,分离液体与固体颗粒或不同密度的液体的设备。
作用在生物医学、化学、环境等领域中,离心机广泛应用于各种样品的分离、纯化和提取等实验过程。
工作原理简介离心力的产生离心机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样品中的不同成分根据密度差异进行分离。
分离过程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密度较大的颗粒或液体会被甩向离心管底部,而密度较小的成分则留在上层,从而实现分离。
超速离心机具有极高的转速和离心力,用于分离极小颗粒或高粘度液体,提供更高的分离效果。
结合冷冻技术,用于分离温度敏感或易挥发的样品,保持样品的活性和稳定性。
分离式离心机根据液体密度差异进行分离,适用于不同密度液体的分离和纯化。
沉淀式离心机主要用于分离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
过滤式离心机通过过滤介质将液体中的固体颗粒截留,适用于含固体颗粒较多的悬浮液的分离。
常见类型及其特点CHAPTEREppendorf公司简介成立于1945年,总部位于德国汉堡,是全球领先的实验室设备制造商之一。
提供广泛的实验室解决方案,包括离心机、移液器、自动化工作站等。
以高品质、可靠性和创新著称,服务于科研、临床诊断和生物技术等领域。
高性能台式离心机,适用于各种常规实验需求。
Eppendorf 5400系列落地式大容量离心机,满足高通量实验需求。
Eppendorf 5800系列超高速冷冻离心机,用于高级研究和特殊应用。
Eppendorf 5900系列如细胞培养离心机、血液分离离心机等。
其他专用离心机实验室离心机系列产品先进的驱动系统独特的制冷技术人性化设计高安全性技术创新与优势采用高性能电机和精确控制系统,确保离心机运行平稳、准确。
易于操作和维护,配备大屏幕液晶显示屏和直观的操作界面。
采用先进的制冷系统和温控技术,确保离心机在高速运转时保持稳定的温度。
采用多重安全防护措施,如电子门锁、超速保护、不平衡保护等,确保实验人员和设备安全。
离心机的标准

离心机标准
一、结构与设计
离心机应设计为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耐用性高的机械装置。
其结构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离心机应由机体、电机、离心筒、减速器等主要部件组成。
2. 离心筒应设有盖子,以防止物料洒出。
3. 离心机应设有紧急停机装置,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4. 离心机应设有排渣口,以便于清理残留物料。
二、性能与参数
离心机的性能与参数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离心机应能适应不同的物料性质和分离要求。
2. 离心机的分离效率应高,以便于提高生产效率。
3. 离心机的能耗应低,以降低生产成本。
4. 离心机的噪音应低,以减少对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5. 离心机的振动应小,以防止对设备和基础造成损害。
三、操作与使用
离心机的操作与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以熟悉离心机的性能、操作和维护方法。
2. 在启动前,应检查离心机各部件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3. 在操作过程中,应缓慢调整转速和进料量,以避免对设备和物料造成损害。
4. 在操作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离心机的运行状况,如有问题应及时停机检查。
5. 在停机前,应先停止进料,并让离心筒旋转一段时间,以排出剩余物料。
6. 在清理残留物料时,应关闭所有电源,并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清理。
四、安全性
离心机的安全性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离心机应设有安全防护罩、限位开关、接地保护等安全装置,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2. 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得随意拆卸或更换零部件。
稳态加速度模拟试验设备_离心机设计(PDF)

航天器环境工程第26卷第2期186 SPACECRAF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2009年4月稳态加速度模拟试验设备:离心机设计(2)贾普照(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94)摘要:文章分3篇10章详细介绍了稳态加速度模拟试验设备——离心机的设计。
上篇对稳态加速度环境及其效应、相关试验方法和国家标准作了阐述;中篇(上)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离心机发展的历史,提供了较为全面具体的离心机结构概况,并对它们逐一进行小结与点评;中篇(下)对离心机进行基本理论分析,研究总体设计和部件设计问题,提出离心机设计原则及其计算方法;下篇通过一个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的实践作为实例,提供读者作设计参考。
在文章中,作者对多年来积累的技术资料和实践心得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梳理出一条在离心机研制中科学的设计思路和实用的工作程序。
该文章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会有很大启发和帮助,同时对其他同类设备的设计也有触类旁通的作用。
文章主要探讨的对象是中型、大型、特大型航空航天离心机,土工离心机和载人离心机。
关键词:环境模拟;加速度;离心机;设计中图分类号:V416.2;V216.5+6;T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79(2009)02-0186-15 第2章稳态加速度试验方法及相关标准目录引言2.1 稳态加速度环境模拟原理与试验方法2.1.1 惯性系与非惯性系2.1.2 惯性力与引力2.1.3 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2.1.4 离心加速度与引力加速度2.1.5 相似律2.1.6 火箭橇2.1.7 离心机2.1.7.1 物体离心机2.1.7.2 载人离心机与动态飞行模拟器2.1.8 离心机基本构造2.2 稳态加速度环境试验及离心机标准简介2.2.1 国军标GJB 150.15—19862.2.2 国军标GJB 360.22—19872.2.3 航天部标QJ 1239.14—19872.2.4 国军标GJB 3293—19982.2.5 电力行标DL/T 5102—19992.2.6 国家计量规程JJG 972—20022.2.7 国标GB/T 5170.16—20052.3 标准对离心机设计的规范摘要2.4 离心机标准工作刍议引言在人类运输技术范畴中,速度从来都是追求的目标,航空航天领域所达到的程度堪称首屈一指。
离心技术

所以 rpm = 1000 RCF 11.2r
利用此公式可以进行相对离心力和转数的计算,例如:已 知 一 个 离 心 机 转 头 的 半 径 r=254mm (25.4cm), 速 度 rpm=4200, 求RCF?
根据公式 RCF = 11.2r(rpm 1000)2
RCF = 11.2 25.4 (4200 1000)2 = 5018g
二级真空系统。这种泵的真空度可达133.322 10-3pa
3.3.4光学系统:
a 转头识别:通过离心腔内的光学扫描系统,对安装的转 头进行扫并把扫描的信号与本机设定的转头比较以此识别 。 b测速:通过转头底黑白相间的花边进行测定, c沉降带检测:通过光学系统将运行中的离心状态显示出 来。
3.3.5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是离心机的指挥中心。 a速控:包括设速、测速、控速等 设速:是在离心前设定离心时所需速度。 测速:在离心机启动后通过光电检测器测定运行的真实 速度 控速:包括提速、恒速、限速、减速等。 b温控:包括制冷启动、恒温、加温除霜
4转头的基本参数与性能
4.1转头K因子:
转头K因子是转头的常数,它表示转头大小和转速之间的关系。出 厂时就被标定了,以表示每个转头的分离性能。用公式表示为: (rmax/rmin ) S=2.533 1011ln──── (rpm)2.T S:表示颗粒的沉降系数(单位:Sec) rmax:为转头最大半径(单位:cm) rmin:为转头最小半径(单位:cm) rpm:为转头的允许速度(单位:转/分)
超速离心
1概述 2离心的基本理论 3离心机的分类与构造 4转头的基本参数与性能 5离心技术 6安全操作与离心机的保养
1概述
1.1离心技术过程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分离功率的因素离心机的分离功率离心机设计概念δU = EδU max(2 ∫ Ψrdr ) 2 Ψ r ∫ dr r2 0 ra 4 a 0 raπ2ρDa 4 ra4 Z结构设计角 度:增加最 大分离功率 1. 增加长度 2. 增加速度离心机转子动力学Em E F E I =m2 ⋅ m2 + 1⋅ ∫ B(2 − B)0Zdz Z流体力学角度:提高效率 1. 提高环流效率 2. 提高流型效率 3. 提高非理想效率离心机流体动力学增加离心机长度的方法问题:长度 ↑,振动固有频率↓ 振动分析结果:如果给定长度的转轴转速接近于其 固有频率,转轴的振动幅度增加。
后果:转轴可能的破坏旋转薄筒的固有频率(一次近似) (忽略端盖的质量、剪切刚度、陀螺稳定效应)转子直径 轴向模量2 1/ 2能否越过固有频率取决于很多因素,主要是:安装轴的边界条件 是否有阻尼 平衡情况 驱动功率⎜ πdf eigen = π 2 n 2 ⎜ ⎟ ⎜临界转速 本征频 率个数1 2⎛ d ⎞ ⎛ Eax ⎞ ⎟ ⎟ ⎝ L ⎠ ⎝ 8ρ ⎠转子长度转子材料密度下标ax: axial两种转子模型的比较 模型 线速度(m/s) 直径(m) 长径比(L/d) 长度(m) 侧壁压力(torr) 温度(K) Rome 600 0.5 10 5 100 320 Darmstadt 1000 0.5 40 20 500 340两种材料: 钢 -Eax=200 GPa,ρ=8100 kg/m3 复合材料-比钢的 Eax/ρ 高50% 注意: 钢: 均匀,Eax在不同方向没有区别 复合材料: Eax沿纤维方向>>Eax沿垂直于纤维方向; 轴向Eax与转子的具体的缠绕方式相关; 缠绕方式取决于所要求的临界线速度1临界切向速度-临界频率个数 说明:Rome: 跨越2个临界 Darmstadt: 复合材料转子跨越12个临界 钢转子跨越13个临界临 界 速 度 (m/s)临界长径比π 1 ⎛ Eax ⎞ ⎛ L⎞ ⎜ ⎟ ⎜ ⎟ = 2 v ⎜ 8ρ ⎟ ⎝ d ⎠ crit ⎝ ⎠ • 正比于材料参数 Eax / ρ1/ 4如没有过临界技术:亚临界运行 Rome: 只能运行在106.19m/s Darmstadt: 临界频率个数 运行在6.64m/s 另一方法:降低长度(?降转速更好还是长度)的4次方根; • 反比于速度的平方根 Rome模型: (L/d)crit=4.21 Darmstadt模型: (L/d)crit=3.25长 径 比 L / d下标crit: critical速度 (m/s)振幅 实际中的考虑 不能正好运行在临界转速, 也不能在附近。
比如要求 有离临界转速有30%安全 区域 1/ 4 π 1 ⎛ Eax ⎞ ⎛ L⎞ ⎜ = ⎜ ⎟ ⎜ 8ρ ⎟ ⎟ 2 v / kL ⎝ ⎝ d ⎠ work ⎠对亚临界转子长度增加的限制∝ (Eax / ρ ) ,没有多少增加余地 ∝ d ,长转子需要大直径,材料耗费↑,经济 性能↓ 结论:必须使用超临界技术 取得超临界的技术:1/ 4转速kl=0.7= kLπ21 ⎛ Eax ⎞ ⎜ ⎟ v ⎜ 8ρ ⎟ ⎝ ⎠1/ 4⎛ L⎞ = kL ⎜ ⎟ ⎝ d ⎠ crit均匀转子 非均匀转子Rome模型: (L/d)work=3.52 (原4.21) Darmstadt模型:(L/d)work=2.72 (原3.25)均匀转子在整个转子长度上各处弯曲刚度相同 后果:启动时要求跨越所有的临界频率 要求:复杂轴承系统、大功率电机、强力阻尼器某些临界频率与运行频率靠近:转子振幅产生大离心 力和大轴承力(与轴承类型有关) 需要阻尼所有振动,因此需要上、下阻尼器。
问题: 对于流体阻尼器,功耗∝阻尼器速度ωrd和振幅rd。
而 rd∝刚度和激振力→ω2r0。
所以功耗∝ω3r03。
如运行速 度接近最后的临界速度,电机驱动功耗>>正常运行功 耗 为减小非平衡所致激振力,转子要非常精确地平衡 实际阻尼器设计问题:要求阻尼器特征频率~转子特 征(临界)频率结论:各向同性转子将会非常复杂,即便是能 够设计成功,也是耗费很高 其它的实际限制对转子长度的限制 根据前面的临界切向速度-临界频率个数图,对 Darmstadt模型,临界频率相互太靠近,以致不可能 获得离临界转速30%的安全区域。
如在工作频率附近上下的临界速度差(复合材料): Rome模型:上下临界频率差:530.9m/s: 第2临界:~400m/s,第3临界:~900m/s 工作速度 600m/s+30%=780m/s Darmstadt模型:上下临界频率差:165.9m/s 第12临界:~975m/s,第13临界:~1150m/s 工作速度 1000m/s+30%=1300m/s2非均匀转子用弯曲刚度小的连接件把亚临界转子串接起来 每段亚临界转子的长度:运行速度+安全区域 Rome模型: 1.76米(3×1.76=5.28m) Darmstadt模型:1.36米(15×1.36=20.40m) 弯曲刚度↓,临界频率↓ 例子中,达到工作转速时,速度只是达到每段 临界速度的70%;高于整体临界的20~30%。
好处:轴承力↓ 阻尼功耗↓ 不平衡度和不直度要求↓ 对阻尼的有限阻尼范围要求↓ 结论:比各向 同性转子更优 越的选择条件:能够制造出这样一种连接件 技术复杂足够低的刚度 气密 强度足够大,能够承受旋转力而不会影响各段的要 求运行速度 不会影响转子中流体流动 必须有和转子一样长的寿命小结增加长度 → 超临界 → 工作频率与固有频率不 均匀转子 → 5大问题 靠近 非均匀转子 → 满足5各要求的连接体增加离心机速度的方法对于薄壁转子应力: σ = ρv (近似) 破坏速度 vB:当材料破裂强度达到时2vB = σ B / ρ比强度 绝对强度要求大vB,需要大σB,小ρ。
提高转速:把给定材料的强度用到极限 选用更好的比强度大的材料几种材料的可能转速材料 镁Mg-A17 铍Be 铝AlMgZn 钛Ti 强度GPa 0.35 0.65 0.64 1.4 3.0 2.17 密度kg/m3 模量GPa 1800 1900 2800 4500 8100 1344 1560 1560 45 300 72 110 200 E⁄⁄74.4 E⊥9.0 E⁄⁄170.0 E⊥9.0 E⁄⁄240.0 E⊥9.0 破坏速度 441 585 478 558 608 1271 1498 1754 342 523 370 499 544 984 1160 1359易燃 运行速度上表计算中,复合材料的强度和模量按下面式子 估算:σ B = ψσ Fibre + (1 −ψ )σ Re sin ≈ ψσ Fibre E// = ψEFibre + (1 −ψ ) ERe sin ≈ ψEFibre{钢NiCoMo Kevlar 复合材料T800碳纤 3.50 维复合材料 NE纤维复 合材料 沿周向缠绕 4.80ψ 为复合材料中的纤维的体积含量。
表中用 60%,即复合材料为60%纤维和40%树脂构 成。
树脂的强度(约为0.08GPa),模量(约为 0.3GPa)都很低。
有毒3实际中不要接近破坏速度: 材料利用因子kM (<1) 运行速度下标op:operational σ vop = k M B = k M vB ρ kM:随材料不同而不同 钢和钛:取0.8; 铝镁合金:取0.6;(因为易蠕变) 复合材料:取0.6 (当时没有高强度应用经验,现在?)注意:前表中数据为周向缠绕 问题:轴向模量和强度<<轴向→亚临界转子段 很短 最大分离功率与强度、模量等的关系 2 π2 ⎛ ΔM ⎞ 1 / 4 7 / 4 1 7 dn k L k M/ 4 δU max = 4 (ρ UF D )⎜ ⎟ Eax σ B ρ2 4 2 ⎝ 2 RT ⎠6结论:最大分离功率∝ 段的数目n; ∝ 直径d; ∝ 破坏强度σB的7/4次方; ∝ 密度的平方倒数; ∝ 轴向模量Eax的1/4次方; ∝ 材料利用因子kM的7/4次方。
长度、速度等关系代 入最大分离功表达式由0.6增加到0.8 可增加δUmax65%下标az: 最大分离功率的另一种关系 azimuthal 引入运行应力 σ op = k M σ B 运行应变 σ op = Eaz ε az ,op 2 π2 1 ⎛ ΔM ⎞ 1/ 4 7 / 4 7 / 4 δU max = 4 (ρ UF D )⎜ ⎟ k L Eax Eaz ε az ,op 2 dn ρ 4 2 ⎝ 2 RT ⎠6不同材料下可能取得的最大分离功率材料 镁Mg-A17 铍(Be) 铝AlMgZn 钛(Ti) 钢NiCoMo 运行速度 m/s 342 523 370 499 544 亚临界段 长径比 L/d 4.23 5.42 4.09 3.48 3.34 1.76 1.56 1.51 δUmax kgSWU 6.68 46.85 8.87 24.94 33.82 190.52 326.70 594.64 长径比小 注: kL=0.7 d=0.5m均匀材料: Eax = Eaz 2 2 π2 ⎛ ΔM ⎞ 7/4 ⎛ E ⎞ δU max = 4 (ρ UF D )⎜ ⎟ k L ε az ,op ⎜ ⎟ dn ⎜ρ⎟ 4 2 ⎝ 2 RT ⎠ ⎝ ⎠6结论:最大分离功率∝ 运行应变的7/4次方; ∝ 模量与密度比值的平方(均匀材料)Kevlar 984 复合材料 T800碳纤维 1160 复合材料 NE纤维复 合材料 1359考虑高转速带来的效率下降:可用压比103 压比到103时的半径 一阶效果:δU opt = δU max ⎢1 − ⎜ ⎜⎢ ⎣ ⎡4 ⎛ rc ⎞ ⎤ ⎟ ⎥ ⎟ ⎝ ra ⎠ ⎥ ⎦上表图示下标opt: optimal去除转子中心排空效果后的亚临界转子分离功 率上限材料 铝 钢 Kevlar T800 NE 运行速度 m/s 370 544 984 1160 1359 1-(rc/ra)4 0.9639 0.6090 0.2159 0.1580 0.1165 δUopt Kg SWU/a 8.55 20.60 41.13 51.62 69.28只比线性增长好一点点,但仍然值得提高速度4小结提高速度 → 高比强度材料 → 复合材料 → 轴向 模量小 → 转子长径比小 如何增加长径比?转子速度受限于其它部件情况(端盖、隔板、软 性连接件等) 此时转子材料的强度没有尽到最大限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