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建筑房屋共50页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的房屋

少数民族的房屋

少数民族的房屋1.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门忌朝西开。

房屋呈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树,打扫得十分洁净。

室内砌土炕,墙上挂壁毯,开壁龛,并饰以多种花卉图案。

2.土家族的房屋一般靠山靠水,成老虎坐山形,多数人住干栏屋。

有的是吊脚楼或立柱悬。

3.满族传统建筑形式是院落围矮墙,院内有影壁,立有,供神明用的“索罗杆”。

住房一般为3间或5间。

4.傣族的房子都是单幢的,四周有空地,各家自成院落。

芒市等地的傣族住宅,多土墙平房,每一家屋内间隔为三间,分卧室、客堂。

西双版纳州则完全是干栏式建筑,楼上住人,下栖牲畜。

上层近梯处有一个角来做主人的卧室,其余便是大一大开间,中央是一个火塘,煮饭烹茶,都在火塘上,主客聚谈,也都围炉或蹲或坐。

屋顶用瓦或木板铺盖,梁柱门窗楼板全部用竹或木板。

5.水族历史上盛行颇似傣家竹楼的干栏式“木楼草房”每栋一般为三间二层,近年受当地汉族影响亦就地取材多盖落地三间的“片石墙” 。

6.白族民居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浓厚的文化积淀。

住房多采取“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格式。

他们十分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门窗雕刻及山墙彩画的装饰艺术。

门楼装饰,通常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组成翘角飞檐,雕梁画栋,花枋精巧,斗拱重叠,雄浑稳重,美观大方。

7.独龙族的人们所居房屋是在怒江流域及其他较湿热地区常见的干栏式木竹楼和木楞房,干栏式木竹楼俗称“千脚落地”,这种房屋的四壁仅以竹篾巴围起上覆茅草,整个建筑结构简单。

北部的气候比南部寒冷及耕地较为固定,因而,当地住房样式多是以木板镶围或用整个圆木垒成的木楞房。

用木料或木板层层相交叉叠垒而成,四个角墙板或木料锯成凸凹的齿状交叉固定。

8.纳西民居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

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

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

中国少数民族建筑房屋(课堂PPT)

中国少数民族建筑房屋(课堂PPT)

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
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
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
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 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
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
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 台之用。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
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
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
• 蒙古包搭好后,人们进行包内装饰。铺上厚厚的地毡,摆上家具,四周挂上 镜框和招贴花。现在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畅欢乐。
•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 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一 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 来。
是一幅完整的装饰图画,又像是一幅镜框。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蒙古族
•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 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
• •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10几个人。
北方窑洞和古城民居中国地域宽广、民族较多,各地民居的形式、结构、装 饰艺术、色调等各具特点。无论所使用的材料,还是建筑结构样式,都反映 了人们巧妙地利用当地材料,适应当地的气候特点来营造居所的智慧。

中国少数民族房屋

中国少数民族房屋

窑洞
窑洞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 窑洞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 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 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 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 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 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 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 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 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 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 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
各民族房屋图片
傣族
傣族地处亚热带, 傣族地处亚热带,竹楼具 有防酷热和湿气的功能。 有防酷热和湿气的功能。 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 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 具有建材经济、 居,具有建材经济、冬暖 夏凉、 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优 点。
内蒙古民居蒙古高原上,寒 在辽阔的蒙古高原 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
内民族,住的都是可以搬迁的帐篷式住 所以蒙古包是内蒙古族传统民居。 宅。所以蒙古包是内蒙古族传统民居。流行于内蒙 古自治区等地牧区。具有制做简便,便于搬运、 古自治区等地牧区。具有制做简便,便于搬运、耐 御风寒,适牧等特点。 御风寒,适牧等特点。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 容易、搬迁简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40峰骆驼或 峰骆驼或10 容易、搬迁简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 峰骆驼或 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 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20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吊脚楼
是山地民族,住所往往依山 是山地民族, 旁水建成。 旁水建成。而且山区气候潮 湿多雨而且炎热, 湿多雨而且炎热,为了通风 避潮和防止野兽的侵害, 避潮和防止野兽的侵害,采 用了一种房屋下部架空, 用了一种房屋下部架空,称 为干栏式的住宅。。一般是 为干栏式的住宅。。一般是 。。 在降水多,气候炎热的地区。 在降水多,气候炎热的地区。

各族民居

各族民居

各族民居苗族主要建筑形式:吊角楼由于长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区各自的特点,房屋多系木结构,以瓦、杉皮或茅草等盖顶,山区多为吊脚楼;昭通等地则住长形茅草房或以树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住房多以树栅为墙,削树皮为壁,编时为瓦,或以士善墙,竹片或木片做瓦,内分卧室、厨房和畜厩,摆设简单。

部分苗族居住在坝区,住房亦有水土结构的瓦房,内分三室,左右室各设一侧门,中室设大门,亦即正门。

在部分苗族中,正门一般不得随便出入,凡家中遇有婚丧嫁娶或祭把等活动,方能由正门出入。

壮族建筑:半干栏式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

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其村落房舍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

壮、侗、瑶、苗、汉都有。

多为两层。

上层一般为3天间或5开间,住人。

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火、杂物。

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

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开阔,采光也好。

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

居室格局,各族自有特点。

龙胜县龙脊乡壮族干栏,以神龛为中心,神龛后面,居中是家公住房(以女主人为中心),左角是家婆住房,有小门与家公房相通。

主妇房在右角。

丈夫房在厅堂右侧外。

客房在前庭左角,姑娘房在右角楼梯旁,便于她们与小伙子们交往。

这种布局的最大特点,是夫妻异室,沿袭了古俗。

现在的干栏,内部结构略有变化,但基本格局不变。

哈尼族主要建筑:蘑菇房哈尼族创建村落时,村址的选择必须具备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源、平缓肥沃的山梁等垦殖梯田不可缺少的条件。

从建筑形式来看,哈尼族建筑包括茅草房、蘑菇房、封火楼、土掌房、千脚落地的干栏房、土司政权的衙署建筑、一正二厢三合院瓦房以及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房等几种类型。

其中,蘑菇房是哈尼族传统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建筑样式。

梯田、蘑菇房、寨神林、棕林、竹林、茶园、寨门、磨秋场和水碾,既是哈尼族蘑菇山寨的基本景观,又是尚待开发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

中国少数民族建筑房屋

中国少数民族建筑房屋
各民族建筑房屋在结构、造型、 装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
少数民族建筑房屋的特点和价值
• 传承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建筑房屋作为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 承载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信仰等信息,对于传承和弘扬民 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建筑房屋的特点和价值
历史价值
少数民族建筑房屋是研究各民族历史 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对于了解各民 族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 价值。
藏族碉房
碉房的结构
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 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 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 两层或三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 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 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 ,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 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
碉房的特点
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 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 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 敌防盗。
05
少数民族建筑房屋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
文化内涵
民族特色
少数民族建筑房屋在结构、材料 、装饰等方面体现了各民族独特
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宗教信仰
很多少数民族建筑房屋融入了宗教 信仰元素,如藏族的寺庙、傣族的 竹楼等,体现了民族信仰对建筑的 影响。
自然环境
少数民族建筑房屋往往与所处的自 然环境相和谐,利用当地材料和技 艺,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
社会功能
居住功能
少数民族建筑房屋首先满足人们 的居住需求,提供遮风避雨的住
所,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
社会交往
少数民族建筑房屋常作为社区或 家庭聚会的场所,促进人们之间 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社会凝聚力

经济活动

中国少数民族建筑房屋ppt课件

中国少数民族建筑房屋ppt课件

12
13
14
15
1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7
18
19
蒙古族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藏族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侗族
37
38
39
40
41
42
傣族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中国少数民族 居住风俗
姓名:
学号:
班级:
电话:
QQ:
1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指出:房屋建筑是人类最经常、最普遍使用 的生活设施,除少数宫廷建筑和特殊建筑物外,绝大多数建筑物都是 就地取材,所以人们在建筑房屋之前,首先要考察当地有哪些可供使 用的材料。其次,为满足房屋建筑最基本的防御功能,要根据当地的 气候条件来选取合适的结构形式。
中国的民居种类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在汉族各地区民居和少数民族 民居之间,常常有着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尤其是少数民族房屋,特 点鲜明,功能繁多,设计独特,有的精美小巧,有的威武庞大,很有 观赏价值。
2
3

Company LOGO
4
维吾尔族 蒙古族 藏族 侗族 傣族
5
维吾尔族
6
7
8
9
10
11

各民族不同建筑-优质课件

各民族不同建筑-优质课件
• 各民族不同建筑
• 我们国家各民族居住的地区分布在不 同的地理位置,这些地区的环境和气 候条件各不相同,正是由于适应各地 不同的条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房屋。
• 汉族:四合院(北京)
• 北京地处北方,冬季多风寒冷, 四合院首先具有挡风遮寒的作 用,而且很美观。
• 以下为傣族竹楼,居住地区云南, 气候温湿多雨,所以傣族的竹楼利 用竹木悬空建造。
• 这种悬空建造的房屋具有很的防潮 防蛇蝎毒害的作用。
• 内蒙古土屋

• 你来总结内蒙古土屋特点吧
• 以下四川山村民居
• 大家讨论一下四川山村民居的特点吧
江苏民居
• 以上江苏民居有什么特点呀

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民居

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民居
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民居
傣族建筑
竹楼 曼菲龙塔 曼苏满寺 景真寺八角亭
傣族竹楼是一种干 栏式住宅。
粗竹子做骨架,竹编篾子做 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 木板,屋顶铺草,主柱有24 条。所以竹楼用料简单,施 工方便而且迅速。
竹楼的平面呈方形,底层架 空多不用墙壁,供饲养牲畜 和堆放杂物,楼上有堂屋和 卧室,堂屋设火塘,是烧茶 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
土掌房屋頂 云南楚雄 地区的土掌房,是土墙、 土顶、外墙和底层无窗 的两层楼房。有的內院 也盖屋頂, 称“无內 院式”。设天窗采光, 屋頂还能当晒台。整個 村落沿山坡而建,巷道 很窄,远远望去,你家 的屋頂是他家的院子, 只要上了一家屋頂,就 能靠活动的木梯自由往 來。
土掌房特别的屋顶
藏族碉房
藏族碉房
藏族碉房
其他特色民族民居欣赏
壮族吊脚楼
白族建筑
大理白族筑
佤族民居
景颇族民居
丽江摩梭人民居
丽江摩梭人民居入口
谢谢大家欣赏
谢谢!
蘑菇房
彝族土掌房
彝族土掌房是一种彝族民 房建筑。多建于斜坡上。 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 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 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 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 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 漏雨水。
房顶又是晒场。有的大梁 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 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 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 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 三层。
傣族竹楼
竹楼内部
竹楼群落外观
哈尼族蘑菇房
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 蘑菇,由土基墙、竹 木架和茅草顶构成。
屋顶为四个斜坡面。 房子分层:底层关牛 马堆放家具等;中层 用木板铺设,隔成左、 中、右三间,中间设 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 的方形火塘;顶层则 用泥土覆盖,既有防 火,又可堆放物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