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20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计划

中学2020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计划

各处室、年段、班级:

2020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意义重大。为认真贯彻落实xx市秀屿区教育局《关于做好2020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通知》(xx秀教〔2020〕号)等有关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当前学校安全工作的特点,决定在全校深入开展校园及周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切实做好学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希望认真遵照执行。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强调要“健全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各处室、年段、班级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大力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切实保障学校、广大师生安全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二、着力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防范水平

防灾减灾关系师生安危,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各处室、年段、班级要及时了解掌握气象、水利、地震等部门多途径、多平台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做到发送到人、预警到人。修订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提前制定学校师生紧急疏散转移方案,提前做好师生队伍、资金物资、避灾场所等各项准备。强化应急管理,优化和充实值班力量,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特别是加强寄宿制学校值班工作,确保及时处置险情。做好节假日留校学生的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工作。

三、提高学校灾害防御基础能力

各处室、年段、班级要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学校及周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治理、校舍排查和抗震加固工作,持续提升学校校舍的安全水平。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3〕103号),建立健全校舍年检制度、预警制度、信息监测公告制度、隐患排除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构建保障中小学校舍安全的制度体系。积极推动把学校作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做好学校布局规划,进行地质灾害危险

性评估,应避开地震危险地段、泥石流易发地段、滑坡体、悬崖边及崖底、洪水沟口等。建立健全校舍年检制度、预警制度、信息监测公告制度、隐患排除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构建保障校舍安全的制度体系。提高安全保障长效机制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妥善应对重大自然灾害

遇有暴雨等恶劣天气,可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和上学时间,必要时果断停课,并及时通知到学生和家长。一旦发生暴雨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台风、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各处室、年段、班级要听从指挥,迅速、坚决组织疏散、转移和撤离处于危险区域的师生,保障师生安全,特别是安置好住校学生。对受洪水浸泡等受灾的宿舍等校舍要暂停使用,对有师生受伤、校舍受损的受灾的,要积极稳妥做好受伤师生救治、师生安置复课、灾后重建等工作。相关情况及时报告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五、扎实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全覆盖,增强师生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互救能力与避险技能。将防灾减灾救灾知识纳入学生教育教学活动,确保覆盖到每一位师生。结合“防灾减灾日”等活动,通过科普宣传、课堂教学、参观考察、体验操作等多种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防灾减灾救灾教育。结合本地多发、易发灾害情况和学校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演练计划和保障措施,强化紧急疏散、逃生自救等应急演练。通过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家长宣传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提醒学生家长配合做好灾害防范工作。

六、全面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组织领导

各处室、年段、班级要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视程度,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时刻绷紧安全弦。要贯彻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和防灾减灾救灾领导机构的统一部署,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配合,结合本校实际,形成工作合力,扎实做好学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明确责任人员,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应急演练、重大事项报告、值班值守、监督检查等制度,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七、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具体要求

各处室、年段、班级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责任到位、预案到位、措施到位、行动到位,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全面落实。

2020年4月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