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课程模式教学提纲
《蒙台梭利教学法实训》教学大纲 (新修版)

《蒙台梭利教学法实训》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蒙台梭利教学法实训课程编号:041412118课程类型:专业拓展+选修(任选)课程总学时:16 课程总学分:0.5开课单位:幼儿教育学院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一、实训目的与任务1.实训目标:熟悉蒙氏教育的理论基础,了解蒙氏教育的真正内涵;掌握经典蒙氏教具的操作方法与过程,并从中分析和体会教具操作与思维探究、教具操作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独特意义与作用;理解体会教师在幼儿发展中的“非干预角色”。
2.实训任务:根据课时与学情,完成七大实训项目的实训过程,让学生具备对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认知与操作中积极探究的能力。
实训教学的内容,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和养成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具有整体性联系的学习方法。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三、实验项目基本情况一览表四、实训教学参考书、指导书1.玛利亚.蒙台梭利著,单中惠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丛书(9册套装);山东教育出版社;2018年10月。
其中包括:《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理》;《为了新世界的教育/童年的教育》;《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经典名著导读》;《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蒙台梭利实际生活练习教具操作》;《蒙台梭利感官训练教具操作》;《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教具操作》《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具操作》。
2. 玛利亚.蒙台梭利著,肖永捷译;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年7月。
五、实训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与学习说明:本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选修课程。
它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实训类课程,在学习中学生要注意结合幼儿园教育见习的所见所闻和典型案例;同时又与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儿童心理发展理论、课程理论、教育活动设计的各种理论学习紧密结合,所有内容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具有整体性联系的学习方法。
(2)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样,主要有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报告法等;教学手段有多媒体教学;教具、白板、纸笔等。
蒙台梭利理论培训提纲(1)

蒙台梭利理论培训提纲第一次.基本理念一.介绍蒙台梭利(1)介绍蒙台梭利的出生、国籍。
(2)蒙台梭利的一生的学习。
(3)蒙台梭利最主张的教育核心。
蒙台梭利认为并希望教育是帮助生命发展的最重要的工具,用现代的语言来讲,教育的目的就是释放人类最大的潜能。
她在帮助孩子释放生命最大潜能的时候,讲究的是和平的教育,她提倡宇宙性的教育。
宇宙性教育认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在宇宙的理法和计划中是以互相扶持,互相依赖的,它们之间共处的信约,就是和谐、和平。
近期美国研究蒙台梭利教育的人都把她的教育称为和平教育。
她曾经三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可是她每次都拒绝了。
如果简单来概括蒙台梭利的核心理念就是利用教育帮助生命充分发展,或者帮助每个孩子释放他最大的潜能,用科学的方法释放潜能,这个科学的方法里面着重的是和平、和谐,让每个孩子理解自己,发现自己和环境里面的每一个人事的关系,希望每个孩子都成为和平使者。
二.案例分析自由、纪律、尊重(1)怎么做到自由又不约束孩子。
(2)讨论自由与纪律的相对性。
(3)怎样做到尊重。
第二次.认识自我一.成人应该学会认识自己“在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年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律与孩子的关系。
”所以我们要接近孩子就要先认识自己。
二.案例分析三.儿童的秩序感儿童具有两种秩序感:一种是外部的,一种是内部的。
(1)什么事外部秩序这种秩序感遇儿童对他所环境的一样有关。
(2)什么事内部秩序它能使儿童意识带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的相对位置,而这种也可称为内部定位。
四.案例分析第三次.儿童成长过程的需要成年人应该努力去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为孩子做个很好的,准备好的环境。
(1)有准备的环境需注意的方向(2)孩子成长过程需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3)儿童成长的障碍有哪些?第四次.通过手我们和孩子能获得人得手如此精巧复杂,它不仅能展示人类的心灵,而且使人与环境建立了特殊的关系,可以说我们靠手征服了环境。
蒙台梭利课程的教案

蒙台梭利课程的教案一、教育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蒙台梭利课程的儿童观,理解其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发现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具体教育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该课程进行正确的评价,认识到蒙台梭利课程中教师的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幼儿教师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蒙台梭利课程的儿童观,理解其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发现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具体教育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相关图片四、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经常会见到蒙氏教育、蒙氏早教机构、蒙氏幼儿园,这个蒙氏是什么呢?是一个名字?还是一个教育思想?请同学们结合课本进行思考。
学生甲:是蒙台梭利的教育学生乙:是蒙台梭利的教育课程教师: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
蒙台梭利最先创立这个课程是为了矫正智障儿童,后来随着她的课程模式的影响越来越大,就成为了大家追随的课程模式。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幼儿园课程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蒙台梭利作为幼儿教育史上影响最大的人之一,她的课程模式也对幼儿园课程有着广泛的影响,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讨蒙台梭利课程。
(二)讲授新知1.蒙台梭利的儿童观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蒙台梭利认为“有一种神秘的力量给新生儿孤弱的躯体一种活力,使他能够生长,教他说话,进而使他完善。
”她把这种力量叫作内在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的冲动就促使幼儿从生活中学习并发展自我。
在她看来,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自发活动(知识拓展:皮亚杰的‘自发概念’儿童获得的成就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表现出来的。
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表现和满足;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教学以活动为主。
教师:蒙台梭利认为生命力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
例如儿童对颜色、声音、触摸的敏感期在2-4岁,而行为规范的敏感期在2-6岁。
蒙氏的课程教案

蒙氏的课程教案教案标题:蒙氏的课程教案导语: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个别发展和自主学习。
本教案将为教师提供有关蒙台梭利课程的教案建议和指导,以促进儿童在多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1. 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理念。
2. 掌握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实施方式。
3. 设计基于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课程教案,以支持儿童的全面发展。
教学准备:1. 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2. 研究蒙台梭利教育在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和课程框架。
3. 准备与蒙台梭利教育相关的教学资源、材料和活动。
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蒙台梭利教育方法(15分钟)- 简要介绍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包括其起源、主要原理和基本特点。
- 强调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理念,即以儿童为中心,鼓励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第二步:不同阶段的蒙台梭利教育实施方式(20分钟)- 分析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和需求。
- 讨论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等阶段的实施方式。
- 强调教师在不同阶段的角色和责任。
第三步:设计蒙台梭利课程教案(45分钟)- 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发展需求,指导教师设计蒙台梭利课程教案。
- 强调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个别学生的学习需求。
- 指导教师设计与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相适应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第四步:讨论和分享(20分钟)- 鼓励教师分享他们设计的蒙台梭利课程教案。
- 互相讨论和评价各自的教案,提供意见和建议。
- 汇总共享的教案,以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总结:本教案致力于帮助教师们理解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并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使他们能够设计出基于蒙台梭利教育的课程教案,以促进儿童在多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这样的教案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蒙台梭利理论培训提纲(2)

蒙台梭利理论培训提纲第一课:第一、基本理念一.介绍蒙台梭利(1)介绍蒙台梭利的出生、国籍。
玛利亚·蒙台梭利[1]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1870 年8 月31日玛利亚· 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 Ancona )地区的基亚拉瓦莱( Chiaravalle )小镇。
父亲亚历山德鲁· 蒙台梭利是贵族后裔和性格平和保守的军人,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
作为独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因此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
玛丽亚·蒙特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
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
《西方教育史》称她是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蒙台梭利五岁时,因父亲调职而举家迁居罗马,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涯。
蒙台梭利虽是独生女,但父母并不溺爱她,而是注意对她的教育,如要求她守纪律,同情和帮助穷苦和残疾的儿童。
因此她幼年时就特别关心那些不幸的儿童,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玛丽亚从孩提时代起,她的自尊心就非常强烈。
有个老师对学生很严格,很权威,不尊重,不关心。
有一次这位老师曾用略带侮辱的口吻提及她的眼睛,为了抗议,玛丽亚从此不在这老师面前抬起“这对眼睛”,她认为孩子也是一个人,也需要受到尊重。
在安科纳上小学时,蒙台梭利也表现出关心、帮助其他儿童的倾向,对教师轻视儿童和侵犯儿童人格尊严的态度和行为极为反感。
幼儿园蒙台梭利课程设计教案

幼儿园蒙台梭利课程设计教案教学主题:蒙台梭利学前教育课程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蒙台梭利教育和其核心理念。
2. 探究蒙台梭利课程设计的主要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学习如何设计蒙台梭利的幼儿园课程,培养教师的教育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蒙台梭利教育经典理念1. 蒙台梭利教育的起源2. “自由发展”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价值3.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引导”-蒙台梭利的教育观第二部分:蒙台梭利课程设计1. 蒙台梭利课程设计的主要特点2. 教学内容3. 教学方法第三部分:蒙台梭利幼儿园课程设计1. 蒙台梭利幼儿园的基本原则2. 蒙台梭利幼儿园的教育目标3. 蒙台梭利幼儿园的教育内容4. 蒙台梭利幼儿园的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第一节课:1. 蒙台梭利教育的起源(10分钟)a. 分享蒙台梭利教育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b. 分析蒙台梭利教育强调“自由发展”思想的来源和实践。
2. “自由发展”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价值(15分钟)a.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蒙台梭利重视“自由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内涵。
b. 分析“自由发展”对幼儿教育的积极作用。
3.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引导”-蒙台梭利的教育观(15分钟)a. 分享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引导”。
b. 指导学生分析这种教育观对幼儿教育的启示和应用。
第二节课:1. 蒙台梭利课程设计的主要特点(10分钟)a. 分析蒙台梭利课程设计的前人总结和实践成就。
b. 着重讲解蒙台梭利课程设计的具体特点,如幼儿参与性强、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2. 教学内容(15分钟)a. 分析蒙台梭利课程的核心内容。
b. 讲解蒙台梭利课程的具体细节,如语言、数学、科学、文化、艺术等课程。
3. 教学方法(15分钟)a. 分析蒙台梭利课程最为优秀的教学方法体系。
b. 指导教师了解蒙台梭利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如教育游戏、观察、实践和语言交流等。
第三节课:1. 蒙台梭利幼儿园的基本原则(10分钟)a. 分享蒙台梭利幼儿园的基本原则。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加 减 乘 除 阵 盘
乘 除 法 板
让孩子感知多个相同数相加为乘法,理 解乘法概念
立 方 体
数 字 与 筹 码
认识10以内的奇数、偶数;巩固数字110与相应数量相结合的概念。
二 倍 数
让孩 子对 乘法 的初 步了 解
几 何 图 形 板
帮助幼儿认识平面几何图形,锻练手部肌肉的 控制力,发展手眼的协调能力及注意力,为学 习平面几何做准备。
(二)教育观 1.主张自由教育 蒙台梭利主张自由教育,强调儿童应 有权利选择自己要做什么和决定自己工作 要做到什么程度。她认为儿童的发展史自 己工作的结果。只有在自由的条件下产生 的“自我创造”才可能成功。
2.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所谓有准备的环境,一方面是指充满爱与 快乐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也是指经过教师组 织与安排的物质环境,主要指各种可提供幼儿 操作使用的材料或教具,以及有关的设备。 总之,在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中,自由、工作、 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活动营造的主要支柱。自 由不仅能满足儿童的需要,而且也能使进行的工 作符合儿童的兴趣,是儿童专心与工作,从而达 到良好的秩序。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
的敏感(1.5-4岁) 5.动作敏感期(1-4岁)
3.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 儿童成长的过程有既定的“自然程序表”。 儿童发展四阶段:1~3岁,3~6岁,6~12岁,12~18岁。 儿童的成长类似于蝴蝶的生长变化。
4.儿童的发展是通过工作实现的
儿童的发展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儿童是在与环 境相互作用中,通过自己自发性的活动,即工作完 成的。儿童由于内在生命里的驱动和心理的需要产 生了一种自发性活动,这种自发行互动通过与环境 的交互作用使儿童获得有关经验,从而促进儿童心 理的发展。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最主要的活动不是 游戏,只有工作才能促进儿童多方面的能力的发展 及儿童心理的全面发展。
蒙台梭利教学法教学大纲

蒙台梭利教学法教学大纲《蒙台梭利教学法》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521835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学分:2学分学时:36学时开设学期:第5学期一、教学目的1.熟悉蒙氏教育的理论基础,了解蒙氏教育的真正内涵。
2.能使学生依据幼儿自身心智发展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在不断操作.反复尝试的过程中完成自我教育,获得发展。
3.熟练认识并掌握每一项蒙氏教具的操作演示过程,并了解其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独特意义与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蒙氏教育的五大模块(日常生活教育、数学教育、感观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教育)2.难点:数学教育的拔高训练课程三、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分组练习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具的亲自操作四、教学内容第一章蒙台梭利教育思想(3学时)教学要求:了解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创办基本背景,从历史、社会等多方面深入理解蒙氏教育体系。
充分理解蒙氏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认识到蒙氏教育的教育初步了解蒙氏教育的五大模块(日常生活教育、数学教育、感观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教育)通过对蒙氏教育的基本原则的学习,让学习者更深的理解蒙氏教育,从而更好地进行课程教学。
一、蒙台梭利生平介绍二、蒙氏教育的教育特色三、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及模块设置四、蒙氏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及教师守则第二章蒙氏日常生活教育(8学时)教学要求:认识日常教育领域中各个教具的名称、作用并掌握其操作方法,能熟练进行课程展示。
一、日常教育的初步认识二、日常生活教育的实践及操作第三章蒙氏感观教育(8学时)教学要求:认识感官教育领域中各个教具的名称、作用并掌握其操作方法,能熟练进行课程展示。
一、一般的感观教育工作二、特色感观教育三、几何图形嵌板橱四、几何学立体组五、构成三角形盒第四章蒙氏数学教育(6学时)教学要求:认识数学教育领域中各个教具的名称、作用并掌握其操作方法,能熟练进行课程展示。
一、蒙氏数学教育的理论基础二、数学教育的基本工作展示三、数学教育的特色工作操作四、数学教育的拔高训练课程第五章蒙氏语言教育(6学时)教学要求:认识语言教育领域中各个教具的名称、作用并掌握其操作方法,能熟练进行课程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被誉为在世界幼儿教育史上自福禄贝尔以来影响最大的人之一。
蒙台梭利早年从事医学工作,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1907年,在罗马的贫民区开设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将对智力缺陷儿童的教育方法运用于正常儿童。
以后,蒙台梭利在国内外相继开设了训练班,培养了许多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师。
在1914年至1935年期间,蒙台梭利教学法盛行于欧洲,后因法西斯政权的禁止,蒙台梭利教学法在欧洲的推行受到阻碍,二战以后,蒙台梭利再次受到欧洲各国的欢迎。
60年代,由于亨特和布鲁纳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指出早期的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蒙台梭利教学法在教育改革的呼声中曾风靡美国。
迄今为止,蒙台梭利在幼儿教育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蒙台梭利课程在全世界许多国家仍然可以见到。
1、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与她的儿童发展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蒙台梭利认为,"存在一种神秘的力量,它给新生儿孤弱的躯体一种活力,使他能够生长,教他说话,进而使他完善,那我们可以把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说成是一种'实体化'"。
一方面,蒙台梭利十分重视遗传素质和内在的生命力,她认为,正是这种内在的冲动力,促使儿童不断地发展;另一方面,蒙台梭利也相信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蒙台梭利坚信,遗传是第一位的,对儿童而言,生命力的表现就是自发冲动,因
此,蒙台梭利将对儿童的自发冲动进行压制还是引导,看成是区分教育优劣的分水岭。
在蒙台梭利看来,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
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表现和满足;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生命力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
例如,儿童对颜色、声音、触摸等感觉的敏感期在两岁至四岁,而行为规范的敏感期则在两岁至六岁。
这样,环境和教育就成为十分重要的事,因为如果忽视了敏感期的训练,就会产生难以弥补的损失。
蒙台梭利进一步认为,每个个体儿童有不同的发展节律,即要实施个别化教学,让儿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活动,因此,儿童的自由成为了教育的关键。
总之,"自发冲动、活动和个体自由",这些都是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基本因素。
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感官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讲,感官教育符合该时期的心理发展状况;从教育学的角度讲,感官教育能引发出算术、语言、书写、实际生活能力等。
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要支柱。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不仅能使儿童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且还能使作业符合儿童的兴趣,使之专心于作业,从而达成良好的秩序。
自由、作业和秩序是通过作业而协调统一起来的,而以自由和作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秩序,明显不同于以常规压制和命令训练而产生的服从。
2、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以培养儿童成为身心均衡发展的人格为目标,通过作业的方式,让儿童把内在的生命力表现出来,在作业过程中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在自由和主动的活动中让儿童自我纠正,使儿童在为其设置的环境中成为具有特质的人。
蒙台梭利教具、对儿童进行观察和引导等方法,对儿童实施教育。
日常生活练习旨在培养儿童的独立自主能力和精神,学习实际生活的技能,并促进儿童注意力、理解力、协调力、意志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
与儿童自身有关的日常生活练习主要是儿童的自我服务,包括穿脱衣服、刷牙、洗脸、洗手、梳头、洗手帕等;与环境有关的日常生活练习主要是做家务,包括扫地、拖地板、擦桌椅、摆餐桌、端盘子、开关门窗、整理房间等。
感官训练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旨在通过视、听、触、味、嗅等感官的训练,增进儿童的经验,让儿童在考察、辨别、比较和判断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蒙台梭利设计了16套教具,用于对儿童的感官训练。
在蒙台梭利的感官训练中,触觉训练最为主要,因为蒙台梭利相信幼儿常以触觉替代视觉或听觉。
触觉训练有辨别物体光滑程度的训练、辨别物体冷热程度的训练、辨别物体轻重程度的训练,以及辨别物体大小、长短、厚薄和形体的训练等,触觉训练的教具有立体几何体、触觉板、温度
筒、重量板、布盒,等等。
视觉训练包括识别物体量度、形状和颜色的训练,视觉训练的教具有各种几何图形板、几何体、颜色板、圆柱体组、粉红塔、长棒,等等。
听觉训练包括辨别音高、音响和音色的训练,听觉训练的教具有发音盒、音感铃,等等。
味觉训练包括识别不同味道的训练,味觉训练的教具有味觉瓶。
嗅觉训练包括提高嗅觉灵敏度的训练,嗅觉训练的教具有嗅觉筒。
蒙台梭利将肌肉训练看作是有助于儿童的发育和健康,有助于儿童动作的灵活和协调,也有助于儿童意志的锻炼和合作精神的培养的活动。
蒙台梭利设计了专门的器具,如攀登架、绳梯、跳板、摇椅等,用作对儿童进行肌肉训练。
蒙台梭利还设计了有音乐伴奏的走步、跑步和跳跃练习以及徒手操,用以锻炼儿童的肌肉力量,发展儿童的节奏感。
此外,蒙台梭利还通过儿童的自由游戏,让儿童在玩球、铁环、棍棒、手推车等的过程中得到肌肉的锻炼。
初步知识的学习包括蒙台梭利认为的儿童可以学会的阅读、书写和算术。
在算术教学方面,除了运用感觉教育的教具外,蒙台梭利还设计了一套算术教学的教具,一起用于对儿童实施的算术教学。
算术教学教具的运用是与教学目的匹配的,例如,为了让儿童理解0-10的数字和数量,可运用的教具有数棒、砂数字板、纺锤棒和纺锤箱,等等;为了让儿童认识十进位的基本结构,可运用的教具有金色串珠、数字卡片,等等。
在阅读和书写的教学方面,书写的练习常常先于阅读的练习,通过触觉的训练,儿童可以自然地练习书写;蒙台梭利还设计了字母教具,让儿童通过练
习,使视觉、听觉、触觉和发音结合起来,以学习辨别语音和拼音、阅读单词和理解短句。
3、蒙台梭利课程中教师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学校中,教师扮演的角色首先是观察者。
蒙台梭利把教师称作为"指导员",她说,应用她的方法,教师教得少而观察得多;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儿童的心理活动和他们的身体发展。
蒙台梭利箱信,教师要成为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学习和研究一本书,这本书就是对儿童的从最初不协调的活动到自发、协调的活动的观察。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观察应着眼于儿童的成熟程度,通过对每个儿童不同刺激引起注意的时间长短的观察作出判断。
当然,观察不是最终目的,观察为的是对儿童进行引导,在必要时及时给予指导或适当的刺激,为的是给儿童提供活动的环境和作业的教具,让儿童通过自己的作业,达成自我的发展。
在蒙台梭利学校中,教师的作用还体现在为儿童提供榜样。
由于在活动中教师很少对儿童直接传授知识,教师的榜样就显得格外重要。
教师的榜样作用需要教师的自我完善,其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对儿童的爱、对儿童的期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儿童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
4、对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评价
在世界教育史上,蒙台梭利是真正以优秀教师而闻名的教育家之一。
蒙台梭利的长处可以粗略地归纳为对儿童的爱、信任和尊重,细致而耐心地观察,机智及时地指导。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迄今为止仍在世界范围内有相当的影响,说明该课程模式有其吸引人之处,例如,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强
调了个别化的学习,特别是蒙台梭利设计的教具使个别化教学的实施成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又如,蒙台梭利课程模式强调儿童主动学习和自我纠正,能使儿童身心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皮亚杰在评价蒙台梭利时曾经说过:"蒙台梭利对于智力缺陷儿童心理机制细致的观察便成了一般方法的出发点,而这种方法在全世界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
"
应该看到,蒙台梭利主要还是一个偏重于实践的教育家,从严格意义上讲,对蒙台梭利而言,还谈不上完整的教育思想,因此,"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提法似乎更为妥当。
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决定了蒙台梭利教学法带有相当程度的机械的和形式化的色彩,该课程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是比较被动的和消极的,这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该课程模式的结构化程度较高,因此,儿童的行为常被高结构化的活动所限制,这也不利于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
此外,还有人批评该课程模式偏重智力训练而忽视情感陶冶和社会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