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方-科学计数法教案

合集下载

2.9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2.9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有理数乘方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有理数乘方的计算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理数乘方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实际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有理数乘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存在一些困难。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尝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感觉效果并不如预期。可能是因为例子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是我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将乘方的概念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数感与符号意识:通过学习有理数的乘方,使学生能够理解乘方的意义,运用数学符号表示乘方,增强对数学符号的认识和使用能力。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与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探讨有理数乘方的性质和运算规律,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进行证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有理数乘方的基本概念。有理数乘方是指用一个有理数自己连乘若干个相同因数的方式。它是数学运算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和现实生活中。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计算2的5次方,展示有理数乘方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负数的奇偶次幂,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优秀3篇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优秀3篇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优秀3篇《有理数的乘方》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2、知道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3、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教学重点1、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结果(幂)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教师)问题引入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面食。

制作时,拉面师傅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若干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

你能算出拉扣6次后共有多少根面条吗?乘方的有关概念试一试:将一张报纸对折再对折……直到无法对折为止。

你对折了多少次?请用算式表示你对折出来的报纸的层数。

你还能举出类似的实例吗?有理数的乘方:同步练习1、对于式子(-3)6与-3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的意义相同B.它们的结果相同C.它们的意义不同,结果相等D.它们的意义不同,结果也不相等2、下列叙述中:①正数与它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②非负数与它的绝对值的差为0;③-1的立方与它的平方互为相反数;④±1的倒数与它的平方相等。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1B.2C.3D.4有理数乘方的教学反思篇二有理数乘方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

所以教师在教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要从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有理数乘方运算顺序。

有理数乘方书写格式,有理数乘方常见错误等五个方面来教学。

一、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即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相乘即。

a。

a。

a…a= ,记作。

在教学上应该抓住以下几点:一、乘方是一种运算。

相当于“+、-、×、÷”。

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其书写方法,及格式。

强调幂的意义,幂的意义与“和、差、积、商”一样。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6有理数的乘方第3课时科学记数法教学设计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6有理数的乘方第3课时科学记数法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记数法在数学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学习对象为沪科版七年级学生,他们在前两个课时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对乘方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科学记数法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然而,由于科学记数法涉及到较大或较小数的表示,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上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c.科学记数法在乘除运算中的运用。
2.各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基础练习:设计一些基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和转换方法。
2.提高练习: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如科学记数法在乘除运算中的应用,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小组竞赛:开展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究,交流分享:
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学习、交流分享,提高学生对科学记数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精讲精练,巩固知识:
对重点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典型例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科学记数法的运算技巧。同时,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适时反馈,调整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科学记数法。
4.思考拓展题:
-科学记数法中的指数n可以为负数,你认为这意味着什么?请举例说明。
-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为什么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科学记数法?
作业要求: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乘方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乘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乘方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乘方概念:求n个相同因数相乘的积,写作幂,记作an。

2.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方法:(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3)零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方概念,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的规律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有理数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乘方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有理数的乘法,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乘法的扩展。

2. 新课讲解:(1)介绍有理数的乘方概念,讲解幂的表示方法;(2)讲解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举例说明;(3)分析有理数乘方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 案例分析:运用有理数乘方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利息、折扣等。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掌握情况。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有理数乘方的关键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有理数乘方概念和运算方法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有理数乘方的规律及应用。

七、教学拓展:1. 探讨有理数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物理中的速度、面积等。

2. 介绍数学中的幂运算,如指数法则、对数等。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3. 深入研究有理数乘方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七年级数学上册1.6有理数的乘方(科学记数法)教案沪科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1.6有理数的乘方(科学记数法)教案沪科版

1。

6有理数的乘方一、复习引入:1.什么叫乘方?说出103,―103,(―10)3、a n的底数、指数、幂.2。

把下列各式写成幂的形式:32×32×32×32; ⎪⎭⎫ ⎝⎛-23⎪⎭⎫⎝⎛-23⎪⎭⎫ ⎝⎛-23⎪⎭⎫ ⎝⎛-23;-23×23×23×23;32222⨯⨯⨯. 3.计算:101,102,103,104,105,106,1010。

由第3题计算:105=10000,106=1000000,1010=10000000000,左边用10的n 次幂表示简洁明了,且不易出错,右边有许多零,很容易发生写错的情况,读的时候也是左易右难,这就使我们想到用10的n 次幂表示较大的数,比如一亿,一百亿等等。

又如像太阳的半径大约是696000千米,光速大约是300000000米/秒,中国人口大约13亿等等,我们如何能简单明了地表示它们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科学记数法. 二、讲授新课:1.10n的特征 观察第3题:101=10,102=100,103=1000,104=10000, (1010)=10000000000。

提问:10n中的n 表示n 个10相乘,它与运算结果中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与运算结果的数位有什么关系?(1)10n=0100个n ,n 恰巧是1后面0的个数; (2) 10n=位)1(0100 n ,比运算结果的位数少1.反之,1后面有多少个0,10的幂指数就是多少, 如 070000000个=107.2.练习:(1)把下面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1000,100000000,100000000000。

(2)指出下列各数是几位数:103,105,1012,10100。

3.科学记数法:(1)任何一个数都可以表示成整数数位是一位数的数乘以10的n 次幂的形式。

如:100=1×100=1×102;600=6×1000=6×103;7500=7。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教案:有理数的乘方教学目标:1. 了解有理数的乘法规则;2. 熟练计算有理数之间的乘方;3. 能够应用有理数的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熟练掌握有理数之间的乘方运算;2. 能够将有理数的乘方运用到实际生活问题中。

教学难点:1. 理解有理数之间的乘方运算的含义和规则;2. 能够将问题转化为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进行求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如:你们还记得什么是有理数吗?有理数之间的乘法规则是怎样的?二、讲解有理数的乘方(10分钟)1. 定义: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是指一个有理数自乘若干次的运算。

2. 规则:如果有理数a除以正整数b(b≠0),乘以自己b-1次,那么就称a的b次方为a的乘方。

如:2的3次方(2³)= 2×2×2 = 8;-3的4次方(-3⁴)= -3×-3×-3×-3 = 81。

三、解题示例(15分钟)1. 例题1:计算(-2)的5次方。

解:由乘方的定义可知,(-2)的5次方等于(-2)×(-2)×(-2)×(-2)×(-2) = -32。

2. 例题2:计算1/3的2次方。

解:由乘方的规则可知,1/3的2次方等于(1/3)×(1/3) = 1/9。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计算下列有理数的乘方,并给出结果的最简形式:a) (-5)的3次方;b) 2/3的4次方;c) (-6)的2次方;d) -1的8次方。

2. 根据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有理数乘方的应用题,让学生动手计算并分析解决方案。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进一步应用乘方的知识,解答一些较复杂的问题,如:(-2)的6次方等。

2. 提高学生对乘方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小结归纳(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了有理数的乘方的定义和规则,并要求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则。

2. 能够正确计算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 能够应用有理数乘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乘方的概念:介绍有理数乘方的定义,即一个有理数自乘若干次的结果。

2. 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则:讲解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则,包括正数乘方、负数乘方和零的乘方。

3. 有理数乘方的计算方法:介绍有理数乘方的计算方法,包括同底数乘方、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

4. 有理数乘方的应用:举例讲解有理数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利息、折扣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计算有理数的乘方。

2. 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示例法:给出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跟随解答,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 练习法: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相关的PPT,展示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有理数乘方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学生课后巩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幂的概念,引导学生过渡到有理数的乘方。

2. 讲解概念:讲解有理数乘方的定义,强调乘方的意义。

3. 运算规则:讲解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规则,包括正数乘方、负数乘方和零的乘方。

4. 计算方法:介绍有理数乘方的计算方法,包括同底数乘方、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

5. 应用实例:举例讲解有理数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有关有理数乘方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讨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并进行讲解。

八、巩固与拓展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021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的乘方2有理数的乘方__科学记数法教案新版苏科版

2021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的乘方2有理数的乘方__科学记数法教案新版苏科版

科学记数法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并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10大的数。

②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空间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③感受科学记数法的作用,体会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优越性及必要性。

二、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由六个教学环节组成。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问题;第二环节:探索新知,解析问题;第三环节: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第四环节:分析归纳,探索规律;第五环节:随堂练习,巩固新知;第六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导入问题内容:在生活中还经常遇到比100万更大的数. 教师以中国人口、太阳半径、光速中的数据为切入点,引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上面这些数都很大,你该怎样表示它们呢?目的: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从一系列的数据中体会大数“读”“写”的困难,从而导出课题。

效果:学生感受到问题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实际问题,有了极大的探究热情。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解析问题;内容:(1)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回顾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算一算:102= 104= 108= 1010=请学生讨论回答(1)1021表示什么?(2)指数与运算结果中的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3)与运算结果的数位有什么关系?问题2、把下列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100000=10000000=1000000000=(2)给出情境:小明想知道计算器是怎样表示数的大数的,于是他输入1 000,连续地进行平方运算,两次平方后,发现计算器上出现了下图这样的显示。

并向学生提问:“你知道它表示什么数吗?”希望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否自己尝试探索出表示大数的简单方法。

(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可以借助10的幂的形式来表示大数。

比如:1300000000=1.3×109,69600000000=6.96×1010, 300000000=3×10898000000=9.8×107 , 10100000000=1.01×1010, 61000000=6.1×107(板书)科学记数法: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 × 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scientific nota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3.3 有理数的乘方(2)——科学计数法
一、学习目标:
1、什么叫科学计数法?
2、怎样正确使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数?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比10大的数。

难点:正确掌握10n的特征以及科学计数法中n与数值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探求新知:
自主学习63至64页,回答问题:
1、科学计数法: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有理数可以记作的形式,其中a是,n是。

2、大于10的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时n的规律:10的指数n比原来的整数位数少。

3、下列各数计数法是否是科学计数法:
(1)1.5×103 (2)29×104(3)0.32×103 (4)2.58×1003
(二)精讲点拨、探索规律:
1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24000000000 (2)—10800000
把普通的数字写成科学计数法的方法:
方法1:查出已知数的整数的位数,整数的位数减去1就等于10的次数。

方法2:把已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几位,就乘以10的次方
2、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1000 (2)—120000 (3)3050000
(三)有效训练:
1、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696000 1000000 58000
2、、指出下列各数各是几位数
9.597×105 1.707×104—6×104—3.95×105
3、北京2008奥运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建筑面积达25.8万平方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应为平方米。

(四)拓展提升:
1、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
(1)银河系中的恒星数约是160 000 000 000万吨;
(2)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约是149 000 000千米;
(3)1cm3的空气中约有25 000 000 000 000 000 000个分子
2、在去年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过程中,国内外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截止5月30日12时,共收到各类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约399亿元,这个数据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元
四、学习小结,浅谈收获:
五、达标检测:
1、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8 700 000; (2)500 900 000; (3)3742; (4)70005.
2、2008年5月26日下午,奥运圣火扬州站的传递在一路“中国加油”声中胜利结束,全程11.8千米。

11.8千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是米。

六、课后训练:1、课本练习题: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