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2015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各科目满分是多少

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各科目满分是多少参考一下一下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相关内容的介绍资料,这些资料都是精心整理出来的,有志于考取人大的同学看过来,这些都是对于人大的学费,跨考考研难度的分析比较。
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己摘抄笔记哦~~一、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学费、考试科目介绍2015年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学费学费总额为7万元,学制为2年。
科目一:思想政治理论(满分100分)科目二:英语二(满分100分)科目三: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满分150分,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播电视实务)科目四: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满分150分,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二、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总体来说,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招生人数31人,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人大内部统计数据得知,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科目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学新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三、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怎么样?人大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人大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据人大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人大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培养方案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新闻与传播理论与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播观和人文社科基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品德修养,具备较强的新闻与传播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能适应国家和地方决策、企事业单位发展和传媒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要求1.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研究方法技能,掌握新闻与传播的基本理论、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2.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人文基础,具备较强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熟悉传媒产业形态和运行机制,了解当代国内外新闻与传播领域的最新发展;3.具备新闻传播领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掌握研究方法和技术,具备新闻与传播的理论和实践的深造能力;4.具备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在新闻媒体、传媒企业、研究机构等单位从事新闻与传播的管理和创新工作。
三、培养内容1.学科基础课程:包括新闻学、传播学、文化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课程,以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传播观的学习;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传媒经济学、媒介技术与应用、媒体与社会变革、媒介伦理与法律等专业核心内容的学习;3.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媒介管理、新闻采编、新闻写作、传播策划、新媒体运营等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进行选择;4.实践环节:包括实践教学、社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5.科研训练:包括科研课程、科研项目参与等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素质。
四、培养方法本专业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讨论类教学等,以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质量保证为了保证培养质量,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和科研训练,定期组织专业课程评估和教学质量评估,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各科目都包含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各科目都包含什么参考一下一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相关内容的介绍资料,这些资料都是精心整理出来的,有志于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的同学看过来,这些都是对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学费,跨考考研难度的分析比较。
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己摘抄笔记哦~~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学费、考试科目介绍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学费学费总额为7万元,学制为2年。
科目一:思想政治理论(满分100分)科目二:英语二(满分100分)科目三: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满分150分,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播电视实务)科目四: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满分150分,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总体来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招生人数31人,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中国人民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科目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学新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怎么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中国人民大学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据中国人民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
新闻传播学硕培养方案

新闻传播学硕培养方案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兼备国际视野和本土化特色的高级新闻传播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 深入理解新闻传播的理论与实践,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理论、
方法和技能进行新闻传播工作;
2. 具备较强的新闻采编、撰写和编辑能力,能够灵活应对新闻
传播工作的各种情境;
3. 具备较强的新闻传播策划和管理能力,能够有序地组织和管
理新闻传播工作;
4. 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和国际交往能力,能够在跨文化环境
下进行有效的新闻传播工作。
二、培养要求:
1. 课程设置: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新闻传播学基础课程、新闻
采写与编辑、新闻传播策划与管理、跨文化交际等。
其中,新闻传播学基础课程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媒介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等。
2. 实践教学: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包括新闻采编实践、新闻
传播策划与管理实践、跨文化交际实践等。
3. 学位论文:学位论文要求毕业生运用所学新闻传播理论和方法,探究新闻传播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毕业要求:
1.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2. 具备较强的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新闻传播相
关工作;
3. 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和国际交往能力,能够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有效的新闻传播工作。
四、培养时间和方式:
1. 培养时间为3年;
2. 采取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3. 推行双导师制,既有学术导师,又有实践导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报录比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报录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专业方向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复试笔试科目备注055200-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新闻传播学综合笔试,外语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播电视实务;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报录比专业学位教学地点录取人数报名总人数联考推免合计金融北京547363470苏州4427878应用统计北京8431839税务北京17926834国际商务(经济)北京116281442国际商务(商学)北京9624630保险(财金)北京228513保险精算(统计)北京16336资产评估北京9120121法律(非法学)北京116415722179法律(法学)苏州190293362社会工作苏州213791291汉语国际教育苏州28761667新闻与传播北京2553131文物与博物馆北京3015520工程(软件工程)北京48151025农业推广(农村区域)北京57231033工商管理北京1079376376公共管理北京9267426100苏州944040公共管理(教育)北京102525会计北京62650656苏州21327835图书情报北京9911920艺术(音乐)北京20艺术(美术)北京2810414艺术(艺术设计)北京31437合计694512812331514注:1、报名数据以上报教育部的准考数据库为准,录取数据以上报教育部的录取数据库为准;2、联考、推免数据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人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参考书目院系名称代码专业名称方向初试考试复试考试初试专业课科目初试考试科目备注初试参考书复试专业课内容复试参考书目133—新闻学院新闻学01-无02-国际新闻传播610-新闻传播实务824-新闻传播史论新闻传播实务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播电视实务;新闻传播史论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01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二版)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02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03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04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5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或《传播学纲要》陈力丹、闫伊默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1方向新闻学综合笔试02方向国际新闻传播综合笔试初试复习书目中的专业课内容。
2015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学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2013年招生目录专业方向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复试笔试科目备注050301-新闻学01-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10-新闻传播实务824-新闻传播史论新闻学综合笔试,外语新闻传播实务含新闻采写、编辑和评论;新闻传播史论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
05030 1-新闻学02-国际新闻传播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0-新闻传播实务824-新闻传播史论国际新闻传播综合笔试,外语国际新闻传播方向从推免生中选拔,不招收统考生。
050302-传播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10-新闻传播实务824-新闻传播史论传播学综合笔试,外语新闻传播实务含新闻采写、编辑和评论;新闻传播史论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
0503Z1-传媒经济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10-新闻传播实务824-新闻传播史论传媒经济学综合笔试,外语新闻传播实务含新闻采写、编辑和评论;新闻传播史论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
0503Z2-广播电视学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10-新闻传播实务824-新闻传播史论广播电视学综合笔试,外语新闻传播实务含新闻采写、编辑和评论;新闻传播史论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
055200-新闻与传播00-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新闻传播学综合笔试,外语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2014年招生目录(133-新闻学院)注:本部分内容如与教育部文件不一致,则以教育部文件为准。
专业方向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复试笔试科目备注050301-新闻学01-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10-新闻传播实务824-新闻传播史论新闻学综合笔试,外语新闻传播实务含新闻采写、编辑、评论、广告、公关、传媒经济和广播电视实务;新闻传播史论含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和传媒经济理论。
新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新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新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是在新时代媒体环境下,针对高素质新闻人才需求的背景下制定的。
本方案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养、扎实专业功底、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闻专业人才。
以下是具体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政治素养: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投身于我国新闻事业。
2.知识结构:使学生掌握新闻传播理论、实务操作、新媒体技术等专业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实际操作能力。
4.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政治理论、英语、高等新闻传播理论等。
2.专业课: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广播电视新闻、新媒体传播、国际传播等。
3.实践课:新闻实务操作、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三、培养环节1.理论学习:通过课堂教学、学术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使学生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实践锻炼:组织学生参加新闻采访、编辑、评论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学术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
4.国际交流:选派优秀学生赴国外知名高校交流学习,拓宽国际视野。
四、毕业要求1.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修满规定学分。
2.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际价值。
3.达到国家规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相关要求。
五、就业方向1.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单位。
2.新媒体公司、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行业。
3.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
4.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新闻传播教学和研究工作。
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 0503名称新闻传播学
一、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队伍
二、培养目标
三、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 36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必修 3 门共 7 学分专业(或专业基础)学位课必修 5 门共 10 学分
非学位课须修 7 门共 14 学分
必修环节:社会实践共 2 学分
论文选题(开题报告) 共 1 学分
学术活动共 1 学分
发表论文共 1 学分
五、实践环节(社会实践)基本要求(包括时间安排、内容、
工作量、考核方式)
六、学术活动(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环节的基本要求(包括
次数、内容、考核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5-04-16
一、适用专业学位
新闻与传播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
培养热爱祖国、德才兼备,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传播理念,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适应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学习年限
基本学习年限2年。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
必修课不少于15学分,社会实践不少于4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6学分,具体课程及学分要求见“方案课程及学分要求”。
五、社会实践
学院与重要新闻单位、新媒体机构、政府和企业新闻传播部门共建实践实习基地;学生在读期间社会实践不少于6个月。
六、论文撰写
(一)硕士学位研究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
修满学分并均获得“合格”以上成绩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学位论文选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面向新闻传播业
的实际问题,体现学生运用所学新闻传播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综合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可以是调查报告、案例研究、专业作品等多种形式,由硕士研究生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二)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进行硕士论文的开题。
由当事人报告未来学位论文的选题及理由、核心观点或社会实用价值、已有的学术或知识积淀。
开题小组由三位以上的硕士导师组成,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三)学位论文的写作要遵循学术规范,遵守著作权法,治学严谨。
附:课程设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学分要求
1、必修课(15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1学期
(Research on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语言基础 3学分 1学期
(Foreign Language)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3学分 1学期
(Research Methods of Social Sciences)
(本课程讲授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经典研究个案,提升学生使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闻传播理论 2学分 2学期
(Theories o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本课程讲授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和经典理论,提升学生理论素养和学术思辨能力)
中外新闻传播史 2学分 1学期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a)
(本课程讲授中外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进程、重大事件和代表人物,使学生了解新闻传播事业的演进规律、观念和路径)
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3学分 2学期
(Media Industry Development)
(本课程讲授传媒产业发展的前沿问题,使学生了解传媒经济、传媒经营与管理的一般规律和实践路径)
2、选修课(不少于16学分)
新闻采访与写作 3学分 1学期
(News Gathering, Reporting, and Writing)
(本课程系统讲授新闻采访与写作基本知识、训练学生采写技能。
)
新闻编辑与评论 3学分 2学期
(News Editing and News Commentary)
(本课程侧重宏观新闻编辑理论与实务以及新闻评论的传播规律与前沿课题,通过对理论与实践中重点、难点的专题研究,提高学生的业务素养与能力。
)
视觉传播研究 2学分 2学期
(Advanced Visual Communication)
(本课程研究视觉传播原理与实务、不同表现形式与技术技法等,探讨影像在各类传播活动中的作用、特点、得失与前景。
)
新媒体新闻传播实务 3学分 2学期
(Journalism Practice on Digital Media)
(本课程介绍新媒体技术发展及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同时介绍新媒体中的新闻业务形态及其操作方法。
)
广告学研究 2学分 1学期
(Studies on Advertising)
(本课程讲授广告学基础理论及广告实务操作流程。
通过对本门课的学习,让学生具有基本的广告学框架及广告观,并具有广告活动操作能力。
)
公共传播研究 2学分 2学期
(Studies on Public Communication)
(本课程以专题研究和课堂讨论的方式对政治传播、健康传播、环境传播、非盈利组织传播、公共外交等以公共利益为传播指向的传播现象和活动进行研讨)
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实务 3学分 1学期
(Broadcast Journalism)
(本课程包括视觉传播符号及其运用;电视新闻采制;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及策划三大板块。
主要培养学生从事较高层次广播电视新闻实践的理念和技能。
)
传播与社会(指定选修) 2学分 2学期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业界导师联合讲授新闻传播事业的前沿趋势及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开阔学生视野,提升专业素养)
注:选修课由学生在本专业开设的选修课内任选,修满学分后可在全校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范围内修选。
3、社会实践(4学分)
社会实践 4学分 3学期
(Social Pract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