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2010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培养方案(定稿)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妇女事业,具有社会责任感、社会性别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调查研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政策倡导与执行能力、管理服务机构能力或社会纠纷调处能力,能够掌握运用国家政策法律、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处理妇女儿童家庭工作实际问题的复合性应用型社会工作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领域1.妇女服务2.妇女维权3. 儿童保护与家庭教育三、学制学制2年。
实行弹性修业年限,修业年限2—4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学分不低于37学分。
学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修满学分,按规定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五、培养方式1.实行学分制学生必须通过培养方案中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相应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有资格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联合培养本专业坚持“依托妇联、服务妇女、服务家庭、服务儿童”的原则,进行联合培养。
(1)课程学习,校内专业教师和联合培养教师共同承担课程的教学任务。
(2)专业实习采用双督导制。
督导由学校教师督导与机构督导共同组成。
(3)学位论文采取双导师制。
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联合培养教师合作指导学生的学位论文。
3.注重实践教育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实施,理论教学围绕实践问题开展,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理论教学能够学以致用;实践教学突出课内外结合,通过课程实践、到行业进行专业实习、在实践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2.教学与学习方式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实际服务部门,采用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和问题为本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考核方式突出以能力为核心,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课程论文与实践报告相结合的多元考核方式。
理论类课程采用终结性考试与过程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实践类课程以过程性考核为主,重视学生学习的态度,重点考核学生的平时作业和参与课程教学情况;毕业论文着重考核学生的研究及实践能力。
关于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关于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嘿,各位看官,今天咱们来聊聊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方案。
作为一位有10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我就用意识流的方式,给大家献上一份精彩纷呈的方案。
一、背景分析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我国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设立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成为必然趋势。
二、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2.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复合型、应用型社会工作人才。
3.培养能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领域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人才。
三、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学原理社会心理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政策分析2.专业课程社会工作伦理与职业素养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项目管理社会工作实习3.选修课程社会工作案例分析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社会工作服务技巧社会工作与社会发展社会工作与心理学四、实践教学1.实习环节:设置为期6个月的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能力,提高实践水平。
2.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社会工作项目,增强实践能力。
3.学术交流: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社会工作领域的最新动态。
五、学位论文1.论文类型:分为理论型和实践型两种。
2.论文要求:论文应具有创新性、实用性,能对社会工作领域产生积极影响。
3.论文评审: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评审,确保论文质量。
六、招生与就业2.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领域从事社会工作服务。
设立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应用型社会工作人才。
通过完善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要求,为社会工作领域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设立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的方案实施过程中,注意事项和解决办法可是关键。
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定稿)

附件1: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执笔人:叶良均审核人:教学院长:)
一.专业名称(中英文);专业代码
社会工作(Social Work)专业代码:030302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以及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够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团、社区、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工作的相关基本理论,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获得专业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社会工作的技能与方法;
2、具备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与技能;
3、具备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社会工作实践等多方面的基本知识。
四.主干学科
社会学
五.主要课程
社会学原理、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政策、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研究方法等。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践、调查实践、专业实习、专业实验、学年论文及毕业论文的设计。
七.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
八.授予学位
法学或哲学学士
九.毕业学分要求
最低学分要求:最低修读178.2学分,其中课内教学131.5学分,实践教学46.7学分。
十.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专业学时学分分配表(按开课学期)。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全国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教学基本要求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全国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教学基本要求1. 引言1.1 概述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全国社会工作硕士(Master of Social Work,简称MSW)专业学位教学基本要求是指为了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高级应用型、复合型社会工作专门人才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关于全国MSW专业学位教学的基本要求,包括教育目标、课程设置要求、实践环节安排等方面。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撰写:第2部分:学位教学基本要求 - 包括教育目标、课程设置要求、实践环节安排;第3部分: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与质量保障 - 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保障以及质量评估机制的建立;第4部分: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创新 - 探索实践性教学模式、跨学科交叉融合以及完善实习实训环节;第5部分:结论与展望 - 对中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展望未来的发展,并提出对该领域教学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制定的全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学基本要求,并探讨其对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保障以及质量评估机制的影响。
同时,通过对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的探索和完善,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相关建议,以进一步促进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发展。
2. 学位教学基本要求的内容如下:2.1 教育目标: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对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的教育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社会工作知识与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解决社会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其主要培养目标包括: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具备系统分析和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具备策划、组织、管理和评估社会工作项目的能力;具备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政策研究的能力;具备道德伦理及职业规范意识。
关于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培养具备社会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提高社会工作服务质量和 水平,推动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学位的重要性
1 2 3
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和多样化,社会工作领域 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MSW学位的 设置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职业发展
持有MSW学位的专业人才在职业发展上更具竞 争力,能够胜任更高层次的社会工作职位,获得 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关于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 设置方案
汇报人: 2023-12-23
目录
•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概述 •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的核心
课程 •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的申请
与培养
目录
•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的就业 前景
•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的未来 发展
01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MSW)是一种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具备社会工作专 业知识和技能的高层次人才,以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福祉和推动社会发展 。
,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提升综合素质
除了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 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等综 合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
关注行业动态
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和 发展方向。
建立人脉关系
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建立 广泛的人脉关系,为自己的职
业发展打下基础。
05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的未来 发展
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趋势
专业化
随着社会工作行业的不断发展, 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 高,专业化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
势。
多元化
社会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贫困 人口等不同群体,多元化的服务领 域将进一步拓展。
关于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关于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专业设置: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侧重于培养具备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的
人才,学习内容覆盖社会工作理论、实践技巧和研究方法等。
同时,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如社会政策与管理、社会工作实践与创新等。
2. 课程设置: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个层次。
基
础课程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法律、统计学等,为学生提供社会工作所需的学科基础
知识。
专业课程则包括社会福利政策、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社会工
作研究等,强调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
3. 实习要求: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中普遍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实习,旨在让学
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
实习通常在社会工作机构、社区组织等实践
场所进行,学生需完成一定的实践任务和报告。
4. 研究要求: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也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毕业前
完成一定的研究项目或论文。
学生需要选择一个研究课题,进行相关的综合研究和撰
写论文。
5. 专业素质要求: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设置还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包括具备
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具备团队合作
和沟通能力等。
总体而言,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专业社会工作知识、能力和
素质的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需求,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和质量。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0级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新闻学院2010级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0-07-10新闻学院2010级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专业新闻学(国际新闻传播方向)(学习年限2年) (学科门类: 文学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二、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创新能力和献身精神,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掌握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的相关知识,掌握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经济与金融、国际法律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英文与中文新闻采编应用能力,并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言。
3.本专业方向培养在媒体、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或教学研究机构从事新闻报道、外交、国际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三、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一国际新闻传播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附表)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7学分。
其中, 必修课不少于25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
五、社会实践新闻学(国际新闻传播方向)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需与新闻实践保持密切联系。
因此,本专业研究生在第3学期需到新闻媒体从事不少于6个月的业务实习,并取得有关媒体的实习合格证明。
六、论文撰写新闻学(国际新闻传播方向)硕士研究生可以选择提交学位论文或者毕业作品。
(一)学位论文要求:硕士研究生修满学分并考核合格后,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应进行开题报告。
在导师指导下,硕士研究生本人按计划进度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二)毕业作品要求:硕士研究生修满学分并考核合格后,进入毕业作品设计与采写制作阶段。
毕业作品应为原创性深度报道、系列报道、纪录片、多媒体融合性报道等。
在开始毕业作品采制前,应进行开题报告。
在导师指导下,硕士研究生本人按计划进度独立完成毕业作品。
(三)学风要求:发扬良好学风,严格自律,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不剽窃、不冒用他人成果。
2010版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2010版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拥有丰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教学、研究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树立科学的世界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懂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和基本国情,能理论联系实际。
2.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科学、严谨、勤奋、踏实的学风以及终身向上、创新实干的精神,具有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自律谦让、团结合作和竞争拼搏的品质。
有较好的文化、道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3.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较系统的基础科学理论、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有关科技发展的新动向。
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懂得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国防知识。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掌握独立获取、消化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收集处理信息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5.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和养护身体的技能和方法,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身心健康,毅力坚强,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为终身学习和工作提供健康的体魄。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国外社会学理论、西方社会思想史、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保障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区社会工作、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治疗学、社会政策、社会统计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
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本专业的特色是理论与实践并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2010级攻读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MSW)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专业
社会工作 (学习年限2 年)(学科门类:法学一级学科:社会学)
二、培养目标
建立“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学会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
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相应的实习,培养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领域高层次、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掌握一门外语。
三、专业方向
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必修课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社会工作实习8学分。
学位论文2学分。
五、专业实习
专设有督导的社会工作实习,必修,共800小时。
在第三学期集中完成专业实习,内容包括所选专业方向的业务实习。
要求提交实习报告。
计入考试成绩。
六、论文撰写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完成的论文包括: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应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保证质量。
附:课程设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学分要求(括号里学分所示)
1、公共必修课(6学分)
(1)、政治理论(3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PUM505 1学期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
(2)、外国(3学分)
●语言基础 3学分 PUF505 1学期
(Foreign Language)
2、专业必修课(12学分)
●社会工作理论 2学分 SOW601 2学期
(Social Work Theories)
(分析当代西方社会工作的各大理论流派,探讨其对中国社会工作的参考借鉴。
)
●社会工作伦理 2学分 SOW602 1学期
(Social Work Ethics)
(介绍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和职业伦理,学习更加敏锐地察觉社会工作实践中与
伦理有关的问题,并培养妥善处理此类问题的能力。
●社会研究方法 3学分 SOW603 1 学期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
(结合具体研究个案介绍从事社会研究的伦理守则、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者的角色、
目标以及研究的特点,特别是研究对于知识积累和专业发展的意义。
)
●高级社会工作实务 3学分 SOW604 1学期
(Social Work Practice )
(以专题的方式介绍不同领域的社会工作,包括以不同年龄群体和工作场所划分的专门
性的社会工作,重点是不同领域的社会工作所面临的特定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和方法)
●社会政策基础 2学分 SOW605 1学期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Policy)
(介绍社会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机制,介绍,并学习分析和批判性地反思现有社会政策
的方法以及进行政策倡导的方法)
3、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
●中国社会政策 2学分 SOW606 2学期
(China’s Social Policy)
(介绍中国现有的涉及社会工作实践人群和实践领域的社会政策,学会批判性地反思现有社会政策,并了解完善现有社会政策的途径)
●中外社会福利制度 2学分 SOW607 2学期
(Introduction to Social Welfare System in China and abroad)
(介绍和比较当代中外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了解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历史以
及现有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理念和内容)
●项目管理 2学分 SOW608 2学期
(Project Management)
(介绍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实施方法,特别是项目的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
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评估,重点是项目管理在社会工作
实务中的应用。
工作结合的可能性及路径。
)
●社会服务管理 2学分 SOW608 2学期
(Social Service Management)
(介绍不同场所社会工作服务的管理方法与模式。
结合案例说明如何通过服务管理
提高工作绩效,并更好地满足工作对象的需求。
)
●非营利组织管理 2学分 SOW610 2学期
(Introduction to NGO Administration )
(系统介绍非营利组织的定义、目的、分类、历史和现状,及其管理的基本理论,
从宏观和微观上对非营利组织管理进行全面了解。
)
●社会工作评估 2学分 SOW611 2学期
(Social Work Evaluation)
(系统介绍社会工作评估的意义、有关项目评估的理论、做项目评估的方法以及经典的
社会工作项目评估过程。
)
●社会工作督导 2学分 SOW612 2学期
(Social Work Supervision)
(介绍作为高级从业人员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督导方法,内容包括行政
性督导的内容与方法、教育性督导的内容与方法、支持性督导的内容与方法以及其
它与督导工作相关的问题。
)
●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 2学分 SOW613 2学期
(Human behavior and Social Environment)
(介绍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发展特点以及社会环境系统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社会工作方法 2学分 SOW614 2学期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
(介绍过内外社会工作创新性的实践模式和最新的干预手法,结合个案研讨学习通
用模式的社会工作方法并讨论专业的服务技巧如何更好地满足工作对象的需求。
)
●学校社会工作 2学分 SOW615 2学期
(School Social Work)
(介绍学校社会工作的特点,学习和掌握从事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和技巧。
●家庭社会工作
(Social Work with Families) 2学分 SOW616 2学期(系统介绍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模式以及开展家庭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技能。
●老年社会工作 2学分 SOW617 2 学期
(social Work research with Elders)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国内外老年社会工作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模式,研究探
讨通过专业社会工作应对中国老龄化危机的方法。
)
●残疾人社会工作 2 学分 SOW618 2 学期
(Social Work in Work Place)
(系统介绍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不同模式以及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在相关领域中的运
用)
●本土社会工作 2 学分 SOW619 2 学期
(Indigenous Social Work)
(介绍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的经验和模式,分析本土社会工作的演变、现状、特点,
探讨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方法与本土社会工作的结合)
●社会福利思想 2 学分 SOW620 2 学期
(Social Welfare Ideology)
(系统介绍社会福利思想的演变及其对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 2 学分 SOW621 2 学期
(Mental Health Social Work)
(系统介绍精神健康问题的分类与应对方法,介绍社会工作在解决精神健康问题时
运用的知识与手法) 2 学分 SOW622 2 学期
●社区社会工作
(Community Social Work)
(系统介绍社区社会工作的最新发展,主要工作模式和工作技巧,相关的政策法规和
资源体系)
注:选修课由学生在本院所开设的选修课或在全校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范围内任选。
4、社会工作实习 8 学分 SOW623 3 学期
(Social Work Field Placement)
学生到不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接受有督导的专业实习。
研习各种直接工作方法和间接工作方法。
5. 硕士学位论文 2 学分 SOW624 4 学期
学位论文可以是项目设计与评估、实务研究或政策研究,硕士生修满学分并考核合格后,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按计划进度独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