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论文文化意识论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交 流 传 承 使 者 的 复 合 型 外 语 人 才 已经 成 为 一 种 趋 势 。本 文 从 跨 文 化 意 识 的 基 本 理 论 入 手 . 过 分 通
析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中培 养 学 生 跨 文 化 意 识 的 必要 性 , 出 大 学 英 语 课 堂教 学 中培 养 学 生 跨 文 化 意 识 提 的 方 法 。 最 后 , 在 大 学 生 英 语 课 堂教 学 中如 何 处 理 文 化 与 语 言 技 能 之 间 的 关 系等 问题 提 出一 些 对
门 语 言 . 体 验 一 种 文 化 , 时 更 是 接 触 了 另 一 即 同
个 世 界 。 因 此 , 培 养 学 生 的 跨 文 化 意 识 , 导 学 生 要 引
积 极 将 两 种 文 化 进 行 融 合 , 承 中 国 文 化 , 收 西 传 吸
方 文 化 的 精 华 , 进 行 文 化 创 新 , 升 国 家 的 文 化 并 提 软 实 力 建 设 。大 学 英 语 课 堂 教 学 中 培 养 学 生 的跨 文 化 意识 对不 同专 业学 生 的人 文 素养 有 很 大 的帮助 。 著 名 教 育 学 家 钱 伟 长 生 前 一 直 呼 叮 培 养 全 面 发 展
1建 构 主 义 和 人 本 主 义 学 习 理 论 客 观 上 要 求 大 . 学英 语课 堂教学 培 养学生 的跨 文化 意识 。 根 据建 构 主义理 论 , 习是 建 立在 对 原 有 知识 学 结 构 的 基 础 之 上 . 新 建 构 新 的 知 识 。 中 国 学 生 习 重
的责 任 .而 大学 英 语 教 学提 供 了学 生 体 验 西 方 文
化 . 将 中 西 文 化 相 互 融 合 发 展 的 一 个 平 台 , 触 并 接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文化意识

有发生 , 从这些事实 中不少有 识之 士认识 到 了“ 社会 文化 能 力” 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 学中的重要性 。有关部 门也采 取了
一
言形式和它所反映的文化内容来看 , 二者在外延与 内涵上 是
相等 的。
些措施 。有人将近几年 来 四级考试 试题 进行 了统 计与 分
文化教 育越来越 重要。 四、 加强文化意识培 养的方法
所载负 的文化相近有关 。那么 中 国大学 生在 大学英 语学 习 中的情况怎 么样呢? 由于汉语 与英语 属于不同的语系 , 以 所 它们 的语言形式 ( 即基本 的语 音 、 汇 、 词 语法等 ) 差别也较大 。 它们所 负载的文化各不相 同( 并非没有 相同的地方) 。
2 大学英语教学 中语 言与文 化 的关 系。不 同的文化 通 .
过 不同的语言来反映 。因此 , 世界上不 同民族 的语言干 差万 别 。同一语系中的两种语言差别相对来 说小一点 , 与它们 这
析, 在选取 了一个样 本考 卷 中, 发现 其 中涉 及某 种社 会 文化
内容的篇 目已占到考卷 内容的 3 .% ( 7 5 王英鹏 ,99 。19 19 ) 98 年1 2月通过 的新 的《 大学英语 教学大纲》 修 订本 ) ( 中将 语言 能力 的培养 由三个层次改 为两个层 次 : 较强 的阅读能 力仍为 第一层次 ; 一定 的听 、 、 列为第 二个 层 次。将 “ 写 译 以英 语为 工具获取本专业 的信息” 提高为 “ 英语 交流信 息 ” 强 了 , 用 增 提高文化素质 的任务 。这 些都充分说 明 , 大学英语 教学 中的
二、 大学英语教 学中培养学生文化 意识 的现状
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近年来 , 语言与文化 的关系 已成为英语教 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
语 言教 学过程变为对 目的语 和母语 文化不断加深 理解和认 同的过
程 , 而使 英语教学 与实际应用 不脱节. 从 多年来 , 了四、 为 六级的过 关,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 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 言技能 的培养 ,
e e c )即文 ptne , 化 能 力 (r6 utrlo cos l a cmmui tecmptne , 一 c u nci o e ec )这 av
须 了解语 言 , 语言和文化是相辅 相成、 相互影 响和密不可分 的。它 们之 间的这 种关系决定 了语言 老师也必然是 一名文化老师 。在英
语教学 中应对 目的语和母语文化 同时进行加强 。 22文化教学应遵从的策略 -
理论 已经为我 国外语教学 工作 者广泛接受 。随着我 国综合 国力 的 不断强大 , 社会上迫切需要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纵
观我 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可谓 喜忧参 半。各个高校 的学生花在学
在具体的 日常教学中 ,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 面着手 :
语言与文化之间 的关系非 常密切 , 国际交流 中, 同文 化背 在 不 景 的人往往缺乏对异质 文化的了解 , 可能产生误 会 , 进而妨 碍正常 交流。如果学 习外语 的学生只机械记忆一大堆词汇和语法规则 。 而 对所学语言赖以存在 的文化不 了解 , 缺乏跨文化 意识 , 那么他是 无 法正确理解和得体地运用这种语言 的。学 习一 门外语不仅要掌握 语音、词汇和习语 ,而且还要知道选 择这种语 言的人如何看待 事 物, 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 自己的语 言来反 映他们社会
联 系。一方面 , 语言是文 化的一个特殊组 成部 分 , 是传递 文化的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te at t wb e k e a e a e ’ b c ” h 8 s a ra s h d nc m lS a k .意 为 使 人 无 法 承 l r t l 受 最后 一 击 。其 他 的像 《 特 伯 利 故 事 集 》 莎 士 比亚 的 《 坎 、 哈姆 雷 特 》 都 是英 语 中 的经 典 文 学 作 品 。 等 1 生 活 习惯 、 值 观 念 在 词 汇 中 的 体 现 。 西 方 人 特 有 的 - 4 价 生 活 习 惯 、 值 观 念 在 词 汇层 也 有 深 刻反 映 。 如 “o ” 词 在 价 dg 一 汉 语 中含 有 贬 义 , 西 方 人 对 狗 甚 为 偏 爱 。 “ o r , d e , 而 Y uae i e d n alc yd g ” 不 能 简 单 地 译 为 : 你 是 条 幸 运 的 狗 ” 而 应 译 u k o .就 “ , 为 “ 是 个 幸 运 儿 ” 又 如 “ d i a s 由 于东 西 方 价 值 观 念 你 。 i i d l m” n v u i 不 同 西 方 人 眼 中具 有 褒 义 , 在 东 方 人 眼 中却 是 贬 义 的 。 在 而 2文 化 信 息 和 成 语 、 言 . 格 成 语 或 习 语 、 言 是 一 个 社 会 的 语 言 和 文 化 的 重 要 组 成 格 部 分 . 一 个 民族 的 地 理 环 境 、 史 背 景 、 济 生 活 、 俗 习 与 历 经 风 惯 、 教信仰 . 宗 以及 价 值 观 念 等 方 面 都 有 不 可 分 割 的关 系 。成 语 、 言 一般 都 运 用 恰 当 的 比 喻 , 起 人 们 的联 想 , 这 种 联 格 引 但 想 是 由各 民族 的现 实 环 境 和 生 活经 验 决 定 的 。 如 , 例 汉语 中 常 用 “ 后 春 笋 ” 容 事 物 迅 速 而 大量 地 产 生 。 雨 形 而英 国不 产 竹 子 , 因 此 . 用 “ k muhoms像 蘑 菇 一 样 )表 达 相 同 的 含义 。 就 l e sro ( i ” 只 有 注意 这 种 语 言 的 民 族 差 异 , 能 更 准 确地 理 解 其 含 义 。 才 此外 , 成语 、 言 是 语 言 中独 立 、 定 的 部 分 , 们 的意 义 格 固 它 往 往 并 不 是 其 各 个 组 成 部 分 的总 和 。例 如 “ a e d b a t I m d a — e to — dy”就 不 能 被 望 文 生 义 为 “ 被 打 到重 伤 ” 实 际 上 ,d a— a.. 我 。 “ed b a” 思 为 “ 疲 力 竭 ”- 1 成 语 、 言 意义 的整 体 性 还 在 于 et意 精 [2。 20 3 格 借 助本 民族 历 史 文化 中 的典 故 而形 成 , 有 约 定 俗 成 的 意 义 。 具 如 i h r s f rh u ( 梦 乡 里 ) Mo h u ( 耳 普 斯 ) nte m Mop e s 在 a o , r e s摩 p 是 古 希腊 神话 中 的 睡梦 之神 。还 有些 习语 不一 定遵 守语 法 规 则 和 逻 辑 推 理 , 1 i n u i n ( 逢 对 手 ) ,u 就 不 能  ̄ D a dc t a d 棋 mo d mo 中 ctຫໍສະໝຸດ .墨 方 俊 华
谈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山 东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总第 18 3 期
谈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中 文 化 意 识 的 培 养
鲍 莹
( 泽 学 院外 国语 系, 东 菏 泽 2 4 1 ) 菏 山 70 5 摘要 : 不同的 民族有着不 同的社会文化背景, 学习一种外语有 必要 了解这种语 言所承 栽的文化。英语教 师应从 多方
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除 了传授语言知识外 , 还应适 时 、 适度
地 导 人 相 关 的文 化 知 识 。 再 次 , 学 技 术 的 飞 速 发 展 , 识 和 传 播 技 术 的 日新 月 科 知 异 加 剧 了世 界 各 国文 化 的 交 流 与 合 作 , 同 文 化 背 景 的 人 不 们 彼 此 间 的 交 往 日益 频 繁 。随 着 全 球 经 济 一 体 化 进 程 的 加 快 和 信 息 时 代 的 来 临 , 外 文 化 的 交 流 无 论 从 深 度 上 还 是 中
们则成 了语 言知识 的 “ 容器 ” 。这种 发展 的不 平衡性 就 会 导致很恶劣 的影 响和后果 。对学生来说 如果 仅仅 只是掌握
正 确 的语 法 , 准 的 发 音 , 有 一 定 的词 汇量 和 阅读 理 解 能 标 具 力 , 对 语 言 中所 运 载 的 社 会 习 俗 、 值 取 向 、 语 规 则 甚 而 价 言 至 非 言 语 交 际方 式 等 等 方 面 知 之 甚 少 , 会 在 实 际 工 作 中 就 闹 出许 多 笑 话 或 引起 误 解 。
展 , 断 将 自己 的精 髓 注 入 到 语 言 中 。 文 化 的 社 会 性 决 定 不 了语 言 系 统 不 是 一 种 存 在 于 真 空 独 立 发 展 , 自生 自灭 的 系 统, 而是 无 时不 受 存 在 语 言 符 号 系统 之 外 的 社 会 因 素 的影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

浅谈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摘要: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关键词:文化意识;英语教学;语言与文化;文化教育语言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化艺术、价值观念等。
英语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理解外国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进而拓展文化视野,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由此可见,在学习语言时,培养文化意识也是很重要的。
一、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教育,培养文化意识1.进行文化教育,培养文化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英语美国语言学家e. spair 在他的《语言》一书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够离开文化而存在。
”语言学家拉多在他的《语言教学的科学方法》(language teaching: a scientific approach)书中表明:“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
”佛赖斯也强调,讲授有关民族的文化生活情况绝不仅仅是语言课的附加成分,不是与教学总目的全然无关的事情,不能因时间有无或方便与否来决定取舍,它是语言学习的各个阶段不可缺少的部分。
2.进行文化教育,培养文化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日常的英语课堂当中,如果仅仅只是教给学生一些枯燥无味的单词或语法的学习,学生会觉得太乏味,很快就会分散注意力,开起小差来。
这样的话,学好英语就不容易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
但如果在课堂上融入一些文化的教育,如,中西方文化习俗、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异同或词语的文化内涵等,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

79 0 ) 10 0
能 力 通 过 后 天 社 会 环 境 的 触 发 而 习 得 的一 套 知 识 系 统 ,因 此 语 言 是 文 化 的一 部 分 。语 言 学 家 指 出语 言 既是 一 种 文 化 的 一 部分 , 又是 该 文化 其 他 组成 部分 的 主 要 表 现 手段 。 言 是 人 类 语 的 思 维 工 具 和 文 化 载 体 。 人 类 的 思 维 方 式 和规 律 必 然 在 语 言 中反 映 出来 。语 言 结 构 和 语 言 习 惯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反 作 用 于 思 维 方 式 和 习 惯 。 类 既 不是 单单 生 活 在 客 观世 界 中 , 不 是 单 人 又 单 生 活 在 一 般 理 解 上 的 社 会 活 动 所 构 成 的 世 界 中 . 而 是 很 大 程 度 上 受 支 配 于 已 成 为 他 们 社 会 交 流 媒 介 的 某 一 特 定 语 言 。 实 上 . 谓 “ 实 的 世 界 ” 式 建 立 在 这 一 群 体 的 语 言 事 所 真 正 习 惯 之 上 。可 以 说 , 同 的 文 化 所 反 映 出 的 语 言 习 惯 是 不 同 不 的 。同时 , 同 的语 言 在 不 同 的 文 化 中 所 体 现 的 文 化 内 涵 也 不 相 尽相同。 长 期 以 来 , 于 忽 略 了 文 化 意 识 的培 养 , 语 教 学 的 目的 由 外 被 认 为 仅 仅 是 培 养 学 生 具 备 “ 出一 些 意 义 正 确 , 乎 语 法规 造 合 则的句子” 的技 能 。 随 着 强 调 培 养 学 生 语 言 交 际 能 力 的 各种 但 教 学 法 在 外 语 教 学 中 的地 位 E渐 巩 固 .各 种 外 语 教 学 理 论 也 l 开 始将 文 化 因 素 作 为 一 个 重 要 的语 言 习 得 的制 约 因 素加 以考 察 和 论 述 。 教 师 也 对 外 语 教 学 中语 言 与 文 化 二 者 关 系 的研 究 逐 渐 重 视起 来 。 语 言 是 文 化 的一 部 分 , 言具 有 文 化 的 特 点 。 语 首 先 。 文 化 的 内涵 来 看 , 包 括 人 类 的 物 质 财 富 和 精 神 财 富 从 它 会 。 外 向型 个 性 的学 生 , 强 其 意 志 力 、 力 的 训 练 , 养 其 对 加 毅 培 自我管 理 和 自我 监 控 能力 。 习 英 语 需 要 脚 踏 实 地 持 之 以恒 , 学 才会 见效 。“ 成 ” 不 可 行 的 。培 养 学 生 良好 的性 格 , 成 有 速 是 形 益 于学 习 和符 合 社 会 要 求 的性 格 品 质 ,才 能 大 幅 度 提 高 英 语
浅议大学英语教学中对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过符 号在 历 史 卜代 代相 传 的意 义模 式 ,它 将 传 承 的观 念 表 现 于象 征 形 式 之 中 。 通 过 文 化 的符 号 体 系 ,人 与 人 得 以相 互 沟 通 , 延 传续 . 发 展 出 对 人 生 的知 识 及 对 生 命 的态 度 就 语 绵 并
言教学而言 , 文化 是指 一 个 国 家 或 民族 的历 史 、 理 、 土 人 地 风 情 、 统 习俗 、 活方 式 、 学 艺 术 、 为 规 范 、 传 生 文 行 思维 方式 、 值 价 观念 等 。 从英 美 两 国人 类 学 家 下 的 定 义 来 看 .英 国 人 类 学 家 E — d wr T l 的 著 名 定 义 足 :所 谓 文 化 和 文 明 乃 是 包 括 知 识 、 ad y r o “ 信 仰 、 术 、 德 、 律 、 俗 , 及 作 为社 会 成 员 的个 人 而 获 得 艺 道 法 习 以 的其 他 任 何 能 力 、 习惯 的一 种 综 合 体 。 ( 文 仲 .9 7 美 国人 ”胡 19 ) 类 学 家K u k o n 于 文 化 的 定 义 是 : 所 谓 文 化 . 的 是 历 史 lc h h  ̄ “ 指 上创 造 的所 何 的 生 活 样式 .包 括 显 形 的 和 隐形 的 ,包 括 合 理 的 、 合 理 的 , 及 谈不 上 是 合 理 或 不 合 理 的一 切 , 不 以 它们 在 某 时 期 作 为人 们行 为 的潜 在 指 南 而存 在 . ( 文 仲 ,9 7 “ . 胡 ” 1 9 ) 不 同 的 民族 在 小 同 的环 境 下 牛存 ,他 们在 各 自的 J 史 中形 成 了 了 了 自己独 特 的 文 化 并在 各 自的 文 化 氛 同 巾继 续 发 展 ” 从对 比 的 。 角 度 看 , 同一 概 念 用 不 同 的语 形 式 表 达 时 会 传 递 不 同 的文 化信 息 。 同文 化 重 和谐 、 巾 求平 衡 , 心理 时空 和 时 间 顺 序 。 重 西 方 文化 则 重 形式 论 证 、 逻辑 分 析 文 化 意 识 是得 体 运 I】 言 的保 证 . } 语 它包 括 文化 知识 、 化 文 理解 、 文化 交 际 意 识 和能 力 。以跨 文 化 交 际 为 目的 的外 语 教 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英语论文文化意识论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文化意识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
纵观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教师已经普遍认识到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本文仅对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方式简单作一论述。
关键词:大学英语;培养;文化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英语教学视作语言基础知识传授的工具,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语言、轻文化的普遍现象,忽视了英语的人文性以及对大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实际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就已逐渐建立了。
同时,教育部在2007年公布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大学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故而,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更应包括文化教学,这应成为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在大学教育中,学习英语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为了修学分、考级拿证,而是为了借鉴与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科技文
化。
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之一应是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往也更加频繁。
较之以前,中外文化的交流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因此,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已认识到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
重要性与必要性。
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作了简单探讨。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就应对学生进行文化输入。
换句话说,就是将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
从目前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是课堂。
因此,首先应该传授与教材相关的文化知识。
高校非英语专业现在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文章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寓意颇为深刻,文化知识面涉及很广。
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风俗习惯不同,传统道德有别,再加之学生缺乏与所学篇章紧密联系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造成他们在理解文章时常感到困难。
大学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至少有一篇阅读文章,文章内容与英美国家地理、宗教、制度、风俗习惯、饮食习惯等相关,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其在
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对其中的文化因素进行详尽的分析与研究,挖掘文章中包含的文化背景信息,确定每篇文章可以给学生传授的相关背景知识,从而将文化知识切实有效地纳入教学计划之中。
除了对篇章的把握,英语词汇在教学中也应引起重视。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份,其文化涵义也相当丰富。
有的时候我们只知道词汇的本意,而不知道它在英美国家使用过程中的引申意义,常常容易引起误会,产生误解。
即便同一个词,由于不同的政治背景或历史原因等,也会被赋予特定的意义。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给学生解释清楚相关词汇的文化意义。
还应该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结合所学教材内容的相关知识引入文化知识,引导学生通过篇章理解与词汇学习来吸取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培养文化意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践能力。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英语文化修养
教学是教与学共同活动的统一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起着主导的作用。
教师要统领全局,组织与引导学生的学习,并且要安排好恰当的内容与方式。
大学阶段的学习本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接受的都是“填鸭式”教育,造成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此外,现阶段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对
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并不详尽,要使学生获得这方面的知识,依赖于教师的收集与积累。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仍需依靠教师的传授。
教师不仅是文化内容的传授者,也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文化修养。
可以通过接受专业的培训,系统地学习英语文化课程,深入地了解英语使用国家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传统习惯及生活细节。
现在高校英语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很大,工作压力也重,致使他们用于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有的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去关注这个问题。
所以,各个学校应该给教师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提供有效的时间与良好的平台。
在教学中,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正确处理好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文化方面存在的难点与盲点了然于心。
只有教师的文化修养提高了,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去理解篇章所要表达的意义,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把相关文化差异以及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
三、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文化导入。
多媒体教学通过电影、电视、录音、录像、幻灯片等手段,将教学内容
直观地呈现给学生,用图形、图像、动画、音乐等各种信息刺激学生感官,使他们具体体验外国文化的情景,创造出让他们感受外国文化的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给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教师可以根据所教课文的内容,摘录和整理一些涉及相关文化知识的图片、音乐、电影等声像资料,有针对性地展示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情景或社交场景,把现实生活中的英语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能间接体会到英语在具体环境中如何使用,不仅增进课堂教学效果,更能让学生进一步认知英语国家社会丰富的文化,从而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理解和积累。
其次,合理利用网络媒介。
当今社会,互联网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向学生普及英语文化知识,也应鼓励学生有效利用网络去体验相关的文化。
学生通过网络可以结交外国朋友、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观赏经典影片,了解外国文化以及西方的风土人情、交际礼仪等,从而培养文化意识、增强文化修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介绍好的网站、论坛等途径,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四、注重本土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输入与传授,也不能忽略本土文化的导入。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主要起到帮助交流的作用。
但有时影响交际的原因不在于缺少英语文化知识,而是本土文化知识欠缺造成了障碍。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的大都是以西方国家为背景的英语文本,而以本土文化为背景的英文读本则鲜为见到。
一直以来,我们都时刻感受着本土文化,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并未系统地接受过本土文化知识的学习。
这就造成了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只学会了表达西方的文化内涵,而无法有效地把本土文化输出与传递给对方。
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学生慢慢丧失立足本土文化、不断自我发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并不单是了解与学习西方文化与科技,更重要的是要让西方国家更多地了解中国。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本土文化知识教育提升到与英语和西方文化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
当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除了上述的几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外,也可以采取组织英语角、举办文化讲座、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其它行之有效的方式,帮助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7.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1989.
[3]陈果.浅析大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2009,(11).
[4]王玲玲.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j].科技咨询,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