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案例三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

合集下载

湛江麻章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湛江麻章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湛江市麻章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湛江市麻章区人民政府2017年08月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调整完善的背景和原因(一)规划调整完善背景2014年11月,国土资源部召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视频会议,会议指出: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一系列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的根本要求,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土地利用统筹管控能力和加快建设法治国土的客观要求。

会议要求各地要深切认识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规划调整完善作为当前土地规划管理的中心任务推进,确保尽快保质保量完成该项工作。

为扎实做好全省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粤府函…2015‟45号)全面部署全省开展规划调整完善工作。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印发《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指南》(粤国土资规划发…2015‟88号)和《关于加快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7‟59号),明确了规划调整完善的总体要求,成果编制要求,调整完善方案编制的内容等,并于2016年正式下达各地级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及建设用地总规模指标。

2016年12月,经湛江市人民政府同意,湛江市国土资源局印发《关于下达湛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主要调控指标调整分解方案的通知》(湛国土资(规保)…2016‟748号),下达各县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及建设用地总规模等指标。

麻章区按照国家、广东省及湛江市相关文件要求,全面开展现行规划调整完善工作,落实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简要说明

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简要说明

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 2020 简要说明一.城市性质、规模与发展目标 1.城市性质我国南方大港广东省副中心城市之一粤西及环北部湾经济圈中心城市具有北热带风光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2.城市规模1城市人口规模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近期至2005年为85万左右中期至2010年100-110万远期至2020年150-175万。

2城市用地规模现状湛江市建成区城市建设用地71.02平方公里人均用地指标为96.67平方米根据国家城市建设用地强制性标准确定近期至2005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89.75平方公里人均用地指标为104.68平方米远期至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173.37平方公里人均用地指标为105.27平方米。

3.城市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经济高效、充满活力的城市富有雷州历史文化底蕴、南国风光、滨海特色的城市具有最佳人居环境的城市。

未来18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分三步走到2007年全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到2013年再翻一番到2020年实现宽裕小康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近期-核心目标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加快工业化进程形成运输物流中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力争实现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

3远期-核心目标发展高科技工业和服务业实现产业升级建成粤西及环北部湾经济圈主要的加工制造业中心和海洋经济强市成为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明星城市。

二.城市发展方向选择结合考虑影响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因素城市发展方向选择为提升核心-完善功能西扩东拓-拉开框架北推南进-做大做强。

提升核心主城建设区调整完善提升中心城市功能。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存在大量的尚未建设的用地且处于城市建设用地的核心地段近中期内通过进一步开发未建设区调整优化用地功能结构重点加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配套。

西扩东拓西部麻章城区、临港工业园区已有一定基础且用地条件较好有利于与现有基础设施的衔接规划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基本都从建成区西部穿过对麻章城区、临港工业园区及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扩展有极大的拉动作用。

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用地分类第三章建筑容量第四章建筑间距与退让距离第五章公共设施第六章道路交通第七章市政及其它公用设施第八章城市景观与环境设计第九章户外广告设置第十章城市综合防灾第十一章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前的规划核实第十二章附录1 总则1.1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提高湛江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实现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特制定《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1.2 本《规定》以国家和广东省有关法律、规范与标准为依据,参考国内先进城市和地区的同类技术规定,结合湛江市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建设实际制定,是湛江市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技术依据。

1.3湛江市域城市规划区内与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有关的工作,必须执行本《规定》的要求。

湛江市原制定的有关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性的规范性文件和规定,凡与本《规定》内容不一致时,以本《规定》为准。

1.4凡本《规定》尚未涵盖到的相关技术性规定内容,原则上按国家和广东省颁布的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行,或就具体问题由湛江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按法定程序的要求进行处理。

1.5 本《规定》经湛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由湛江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如需对本《规定》的内容作增补或修订,应按法定程序进行。

2 城市用地2.1 城市用地分类2.1.1 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各阶段的城市规划和用地统计工作。

2.1.2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大类、53中类、81小类。

2.1.3在湛江市域进行城市规划编制、实施规划管理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应符合表 2-1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的要求。

2.1.4 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分类,规划选址确定用地性质以中类和小类进行划分。

表2-1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2.1.5城市规划区内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定,按表2-2执行。

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全文

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全文

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全文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全文摘要] 6月19日消息,国务院原则同意《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批复指出,湛江是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北部湾城市之一。

一、总则1、规划期限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远景展望至2030年。

2、规划层次与范围规划范围包括市域、城市规划区和城区三个层次,其中市域总面积约1.32万平方公里,城区总面积约715.7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2507.23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示意图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1、城市发展总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先进城市为标杆,以包括空港、深水良港等在内的全市综合运输体系为支撑,以海洋经济产业、绿色钢铁石化产业为龙头,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建设为纽带,以海湾海岛景观塑造为特色,建成全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现代化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适宜人居、创业、旅游的生态型海湾城市,更具集聚力、辐射力、引领力的粤西地区城市,代表广东参与环北部湾和XXX合作竞争的区域性城市。

2、城市发展战略1)区域一体战略。

整合空间,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以湛江城区为辐射核,统筹协调周边的遂溪县、雷州市及经济、交通、生态等方面密切联系的区域,共同打造大湛江城镇圈,促进湛江与周边国家战略区域的协调对接。

量体裁衣,实现市域城镇差异化发展。

将湛江市域空间划分为城镇化指导地区、镇村协调发展区和生态控制区,针对各种地区制定响应的发展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2)XXX统筹战略推进海洋开发。

整合湛江海洋资源,构建海洋发展新平台,加快海洋产业发展,打造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

统筹港城关系。

依托东海岛港区和宝满港区,大力发展钢铁、石化等临港工业,形成“港工互动”格局;积极发展面向港口经济的城市生产性服务职能,形成“港城互动”格局。

3)魅力引领战略以平安、温馨、愉悦的空间塑造,实现魅力引领发展。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期内,湛江市将重点建设:
湖光岩风景区:山上多树,山下多园
东海岛省级旅游度假区
南三岛生态旅游区:休闲度假旅游
加快开发市级风景名胜区
8.生态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9.规划指引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民支持,社会受益
22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
案例总结:
1.城市概况分析
自然:地理,人口,资源,气候,防灾
(1)市域森林覆盖率偏低;
(2)降雨量少,淡水资源不足;
(3)城镇无序扩张,生态共更能发挥受限;
(4)建筑体量与环境不协调;
(5)工业污染;
(6)绿地分布不均。
14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
3.规划结构与布局
由环城绿地系统和城区绿地系统两个层次组成;
规划结构:六区,五心,四廊,三带,两轴,一岸
15
绿地。建设绿地系统的前提是把绿化用地固定下来,并要留有余地,
使之有持续发展的条件,在市中心区的绿地应不受建筑物的挤占,还
要防止和杜绝在现有绿地内"插屋",来"蚕食"绿地。
六、群众性
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平等地享受社会的绿化成果,也是各部门、各
行各业绿化效应的受益。
13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
缺点:
市域绿地系统分类保护规划
1.湛江市域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简表
2.湛江市域基本农田保护区简表
3.湛江市水产资源保护区名录
4.湛江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简表
5.湛江市域主要旅游度假区、风景名胜区绿地简表
6.湛江市重要地质景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20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2002-2020年)
21

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终版)

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终版)

.1 总则1.1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提高湛江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特制定《湛江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技术规定)。

1.2 本技术规定依据国家和广东省城乡规划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参考国内先进城市的同类技术规定,结合湛江城市规划发展要求和建设实际情况制定。

1.3 本技术规定尚未涵盖到的有关城市规划管理内容,应按国家和广东省现行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执行。

1.4 为提高湛江市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应贯彻落实住建部颁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要求。

1.5 本技术规定作为湛江市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技术依据,湛江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及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均应按本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执行。

城市规划区内村民住宅(民房)的规划建设要求另行规定。

1.6 本技术规定在施行过程中如需增补或修订的,应按相关的法定程序进行。

2 建设用地与开发强度2.1 建设用地分类2.1.1 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的规定执行。

在规划图纸中同一地类的大、中、小类代码不能同时出现使用。

2.1.2 规划选址和规划条件确定用地性质应以用地分类中类或小类进行划分,并标注类别代码。

2.1.3 建设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多种性质用地以其地面使用的主导设施性质进行分类。

规划多种性质混合使用地块,其用地类别代码为各类土地用途代码并列,之间以符号“/”分隔。

2.2 建设用地管理2.2.1 应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完善功能布局,保护景观和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

新建项目用地应以规划道路为界限,按城市规划单元成片实施。

2.2.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应按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用地兼容性确定建设用地使用性质。

湛江市绿色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参考版本

湛江市绿色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参考版本

湛江市绿色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参考版本设计依据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1993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15-86-2011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8.《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9.《建筑幕墙》GB21086-200710.《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11.《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12.《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13.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一、工程概况1. 项目用地面积: m22. 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 m2 地下: m23. 是否有旧建筑重复利用:有□无□二、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设目标省标一星B□省标一星A□省标二星B□省标二星A□省标三星□国标一星□国标二星□国标三星□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2.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避让措施;3.应说明确保人均用地面积指标达标的措施,包括控制户均住宅面积,增加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建设比例等,此处应有具体数据说明;4.应说明本项目在确保建筑日照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建筑间距的控制、户型的设置等措施。

自选说明内容1.说明本项目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情况,包括设施种类、500m范围内幼儿园、会所布置情况;2.说明项目所属声环境功能区类型及住区声环境的测评结果(数据应取自有检测资质机构的环评报告),包括测点昼间和夜间的噪声值;3.说明改善小区室外热环境的设计措施,包括建筑布局设计、小区通透设计、室外下垫面和建筑立面的热物性改性设计以及室外绿化设计、生态修复设计等方面的措施。

湛江麻章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湛江麻章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湛江市麻章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湛江市麻章区人民政府2017年08月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调整完善的背景和原因(一)规划调整完善背景2014年11月,国土资源部召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视频会议,会议指出: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一系列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的根本要求,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土地利用统筹管控能力和加快建设法治国土的客观要求。

会议要求各地要深切认识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规划调整完善作为当前土地规划管理的中心任务推进,确保尽快保质保量完成该项工作。

为扎实做好全省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粤府函…2015‟45号)全面部署全省开展规划调整完善工作。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印发《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指南》(粤国土资规划发…2015‟88号)和《关于加快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7‟59号),明确了规划调整完善的总体要求,成果编制要求,调整完善方案编制的内容等,并于2016年正式下达各地级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及建设用地总规模指标。

2016年12月,经湛江市人民政府同意,湛江市国土资源局印发《关于下达湛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主要调控指标调整分解方案的通知》(湛国土资(规保)…2016‟748号),下达各县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及建设用地总规模等指标。

麻章区按照国家、广东省及湛江市相关文件要求,全面开展现行规划调整完善工作,落实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三::案例三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1第一部分项目概况与工作框架一、项目概况项目概况湛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热带海滨港口城市。

解放以来,历届市政府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都很重视。

20世纪50-60年代,湛江曾掀起过园林绿化建设的高潮,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全国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颗璀灿的南国明珠,并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1970年代后,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湛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曾长期停滞不前。

2002年后,湛江市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力度,城市景观焕然一新,全市人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因此得到有效促进。

2003年初,湛江市政府进一步提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宏伟目标,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科学地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积极组织编制了《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与《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同步推进,同期报批,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和“绿地优先”的现代园林城市规划理念。

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奋斗,《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实施,城市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大幅度提升,城市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都取得重大进展。

2005年12月,建设部经严格考核后,正式命名湛江市为“国家园林城市”,湛江成为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热带花园城市。

工作框架二、工作框架《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历时15个月,规划成果的内容框架如下:1 规划文本规划总则与目标市域绿地系统规划1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于2003-2004年间进行,主编单位是湛江市市政园林局、湛江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参编单位有湛江市规划勘测设计院、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精一规划勘测科技有限公司等。

笔者作为湛江市政府的高级顾问应邀主持了该规划的编制,具体参与指导湛江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成功。

本书编辑时,对部分规划内容作了简化或缩写。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城市绿地分类规划城市绿化应用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分期建设规划实施措施规划附则2 规划说明书第一章第一章 城城市概况市概况第一节 自然地理状况一、地理位置与人口分布二、土地资源及利用条件三、气象与气候特征四、水文与水资源特征五、地震六、生物与矿产资源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一、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二、2002年湛江的发展成就第三节 城市规划建设一、城市历史沿革二、城市风貌特色三、城市规划简况四、城市园林发展第四节 生态环境保护一、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二、生态环境治理概况第二章第二章 城市绿地现状与分析城市绿地现状与分析城市绿地现状与分析第一节 园林绿地建设与管理现状一、城市绿化建设现状二、城市园林管理体制现状第二节 城市林地现状综合分析一、市区林地建设现状二、市区林地现状分析三、关于红树林种植与开发第三章第三章 规划总则与目标规划总则与目标规划总则与目标第一节 规划总则一、规划编制的意义二、规划依据、期限、范围与规模三、规划原则第二节 规划目标一、规划目标二、规划指标第四章第四章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第一节 市域绿地系统的功能和作用第二节 市域绿地系统的发展战略第三节 市域绿地现状评价第四节 市域绿地系统布局一、北部丘陵山地生态保护区二、城市中心区绿心三、经济走廊生态功能区四、南部沿海生态区五、东部滨海开敞区六、西部沿海生态区七、市域水源涵养区第五节 市域绿地系统分类保护规划一、生态保护区保护规划二、海岸绿地保护规划三、河川绿地保护规划四、风景绿地保护规划五、缓冲绿地保护规划六、特殊绿地保护规划七、雷州半岛人文资源保护规划第六节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控制要求第五章第五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与布局布局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及建设要点第六章第六章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城市绿地分类规划城市绿地分类规划一、公园绿地规划二、生产绿地规划三、防护绿地规划四、居住区绿地规划五、其它附属绿地规划六、环城生态景观绿地规划第七章第七章 城市绿化应用树种规划城市绿化应用树种规划城市绿化应用树种规划第一节 规划目标第二节 规划原则一、体现地带性特征,适地适树原则二、乡土树种优先,外来树种为辅原则三、生态效益优先,三大效益统一原则四、乔灌花草结合,形成复合系统原则第三节 基调树种的选择第四节 骨干树种规划一、庭园骨干树种二、防护骨干树种规划第五节 一般树种规划一、棕榈科树种规划二、地被植物及攀援植物规划三、庭荫树规划第六节 常用观赏树种规划一、观叶观果类树种二、肉质类植物第七节 绿化树种配置技术指标与苗木培育规划第八章第八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第三节 植物多样性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市域植物资源条件概况二、植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第四节 植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一、基因多样性保护二、物种多样性保护三、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四、景观多样性保护第五节 红树林保护措施规划第九章第九章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第一节 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分析一、市区古树名木的基本情况二、市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概况三、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二节 城市古树木保护规划一、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二、市区古树名木保护规划三、未入册的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第十章第十章 分期建设规划分期建设规划分期建设规划一、近期建设规划二、中期建设规划三、远期建设规划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实施措施规划实施措施规划实施措施规划第一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措施一、提高城市绿地指标,积极拓展绿化空间二、城郊一体统筹绿化,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三、公众参与园林绿化建设四、努力提高城市绿色空间占有量五、加强政策研究,出台相应法规六、构建多渠道的园林建设投资体系。

七、加强主管部门横向联系与协调八、加强苗木行业管理,保证城市建设九、加强园林科研和技术水平第二节 园林绿化管理体制改革规划第十第十二二章 规划规划规划附件附件附件附件一:湛江市区分区绿化规划纲要第一节 霞山区绿化规划纲要第二节 赤坎区绿化规划纲要第三节 开发区绿化规划纲要第四节 麻章区绿化规划纲要第五节 坡头区绿化规划纲要第六节 东海岛绿化规划纲要附件二:湛江市中心城区绿线管理规划导则第一节 城市绿线管理的基本要求第二节 城市中心区绿线管理控制规划第三节 霞湖地区城市绿心规划指引3 规划图则1) 湛江市城镇体系规划图2) 市域绿地形态空间体系图3) 市域自然保护区分布示意图4) 城市绿地分布现状图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分析图6)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图7) 公园绿地规划图8)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分析图9) 防护绿地及生产绿地规划图10) 旧城中心区绿线控制规划图则附表:湛江市旧城中心区规划绿线控制图则地块属性表4 基础资料汇编第一章第一章 城市概况城市概况城市概况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一、地理位置二、地质地貌三、地震四、气候条件五、土壤六、水文七、主要植物、动物状况第二节 经济及社会条件一、经济条件二、社会发展条件三、城市发展目标四、人口状况五、土地资源状况第三节 城市环保一、城市主要污染源二、城市污染源分布情况三、环境治理情况第四节 城市历史与文化资料一、发展简史二、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三、文化第二章第二章 城市绿化现状城市绿化现状城市绿化现状第一节 绿地及相关用地资料一、现有各类绿地的位置、面积及其景观结构二、各类人文景观概貌第二节 技术经济指标一、绿化指标二、生产绿地概况三、古树名木保护概况四、园林植物资料第三章第三章 管理资料管理资料管理资料第一节 管理机构第二节 湛江市园林管理单位相关情况附表一 湛江市区古树名木调查名录附表二 湛江市区古树名木分类株数统计表附表三 湛江市区在册保护的古树名木一览表附表四 湛江市区在册古树名木生势状况调查统计表附表五 湛江市区园林绿化应用植物调查名录附表六 湛江市珍稀濒危物种名录附表七 湛江市区主要乡土树种名录附表八 湛江市红树林树种名录第二部分 规划文本第一章 总则第1条 规划编制意义规划编制意义贯彻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战略部署,落实国家有关城市绿化的法规文件,为把湛江建设成为中国大陆最南端环境优美、生态平衡的热带园林城市提供科学的规划指引和法律保证。

第2条 规划依据规划依据、、期限期限与与范围范围2.1 2.1 规划依据规划依据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建设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0;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纲要》(试行),2002;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2002;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1999;广东省建设厅:《区域绿地规划指引》,2002;广东省建设厅:《环城绿带规划指引》,2002;湛江市政府:《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湛江市政府:《湛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湛江市政府:《湛江市园林绿化专项规划》,1996-2010;湛江市政府:1993-2003年市区内已编制的专项城市规划。

2.2 2.2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规划期限本规划实施期限为2002-2020年。

其中:近期为2002-2005年,中期为2005-2010年,远期为2010-2020年。

2.32.3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本规划中各项城市绿化指标计算范围与人口规模,均与《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一致。

即: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近期76万,中期100~110万,远期150~175万。

主城地区远期按200~230万人口规模控制。

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近期为87平方公里,远期为24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1600平方公里。

第3条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3.1 前瞻性原则:为使湛江保持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城市绿地系统将按照高标准规划建设,重点保护对城市生态比较敏感的地区。

3.2 生物多样性原则:规划结合现状设置各类城市园林绿地,努力增加市域植被物种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3.3 整体性、系统性原则:将自然山水空间与各类园林绿地相联系,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

3.4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原则:在建设城市园林绿地的同时,发掘和保护文物古迹,体现城市历史文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