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
巩固运用
(教材P73 T1)
1.估算。
76×9≈ 720 432×2≈ 860 246×4≈ 1000
106×5≈ 500 503×7≈ 3500 305×8≈ 2400 123×3≈ 360 490×4≈2000 129×3≈ 390
(合理即可)
(教材P73 T3)
2.张大爷家的稻谷大约有多少千克?
把59、63、62、57、58、 62、58都看作60。
60×8=480(千克) 答:张大爷家的稻谷大约有480千克。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根据实际情 境的需要
往大估 往小估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73页练习十五第2题和第4题; 2.完成《新领程》或《学练优》本课时的习题。
分析与解答
29×8与250元进行比较。
我直接计算29×8。
232<250,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所求问题 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所需条件 三(1)班有29人参观,门票每人8元
分析与解答
29×8与250元进行比较。 29 × 8 ≈240(元)
… …
估一估。
接近30 约等号
30×8=240 29×8<240
所以250元钱够了。
所求问题 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所需条件 三(1)班有29人参观,门票每人8元 回顾与反思
有30人买门票只需240元,所以29人买门票 250元肯定够了。
答: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想一想:如果92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
92 × 8 ≈720(元)
接近90
92>90,92×8>720 答:带700元买门票不够。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版新课标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版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的第八课时,解决问题(1)。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利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章节内容有:1. 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会利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的意义和运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的运用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乘法口诀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1)。
例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4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讲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运用方法。
解释乘法口诀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
示例:2 × 3 = 6,表示2个3相加的和是6。
3. 练习乘法口诀的运用。
让学生分组进行乘法口诀的练习,每人轮流说出一个乘法口诀,并让对方回答。
例如:甲说“2 × 3 = 6”,乙回答“对”。
4. 解决实际问题。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解答。
例题: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4个香蕉,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乘法口诀的运用方法,并强调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乘法口诀的定义和运用方法。
2. 实际问题的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5个苹果,小华有6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答案:11个苹果。
2. 题目:妈妈买了4个苹果和5个香蕉,一共有多少个水果?答案:9个水果。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第8课时 解决问题(1)作业课件

3. 已知每根跳绳长 1.5 m ,现在有一根长 10 m 的绳子,最多可以做几根 这样的跳绳?
10 ÷ 1.5 ≈ 6 (根) 答:最多可以做6根这样的跳绳。
4. 食品店的王叔叔运进 80 kg 食用油,把它分装在小桶里,每个小桶最多 可以装 4.5 kg 油,至少需要几个这样的小桶?
80 ÷ 4.5 ≈ 18 (个) 答:至少需要18个这样的小桶。
5. 刘爷爷家的葡萄喜获丰收,共摘了 1.85 t ,计划全部用筐装运。大筐每 筐最多可装 30 kg ,是小筐的1.5倍,如果全部用小筐装运,至少需要多少 个小筐? 1.85 t = 1850 kg 30 ÷ 1.5 = 20(kg) 1850 ÷ 20 ≈ 93 (个) 答:至少需要93个小筐。
第3单元 小数除法
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1. 结合实际情况在括号里填上近似数。
(1) 一张纸能剪6.8个正方形,实际上剪了( 6 )个正方形。
(2) 有一些苹果,每个盘子装5个,需要6.2个盘子,实际需要
( 7 )个盘子。 (3) 有12元钱,能买6.6本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实际上买了( 6
)本练习本。
2. 王老师每天乘坐公交车上、下班,票价2元,使用成人优惠卡可以优惠 0.2元。王老师一次充值50元,最多可以坐几次?
方法一: 350 ÷ 20 ≈ 17 (杯) 17 × 15 = 255(g) 答:大约需要 255 g 方糖。 方法二: 350 ÷ 20 ≈ 18 (杯) 18 × 15 = 270(g) 答:大约需要 270 g 方糖。
8. 明明和芳芳共有35元钱,如果明明借给芳芳6元,他们两人的钱数就一 样多了,明明原来有多少钱? 先求出两人钱数一样多时两人各有多少钱,再将明明借给芳芳的6元还给 明明,就是明明原来有的钱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第1单元分数乘法第8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教材第13~14页例8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数连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在“用数学”活动中,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在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单位“1”“分率”与所对应的量的相对性。
进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单位“1”“分率”与具体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1. 找一找,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1)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2)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相等。
2. 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1)篮球有35个,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足球有多少个?(2)六(1)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相等,六(1)班有女生多少人?3.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利用单位“1”的量,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环节中两个练习题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地复习了有关单位“1”的知识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单位“1”、分率与具体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思辨交流(一)阅读与理解出示例8情境图:这个大棚共480 m2,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
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呢?整个大棚的面积是()。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
意思是说以()为单位“1”,()是()的()。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
意思是说以()为单位“1”,()是()的()。
要求的是()的面积。
【设计意图:审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有效的数学信息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1)》优质课堂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1)》优质课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1)》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理解问题的基本成分,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画图或其他方法表示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成分,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会用画图或其他方法表示问题。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不能准确地找出问题的基本成分,有些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准确地找出问题的基本成分,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成分,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画图或其他方法表示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成分,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画图或其他方法表示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出问题的基本成分,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管中的流动速度大约只有静脉中的 1 。血液在毛
160
细血管中每秒约流动多少厘米? 【教科书P15“练习三”第1题】
20× 2 × 1 = 1(厘米) 5 160 20
答: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每秒约流动 210厘米。
3.海象的寿命大约是40年,海狮的寿命是海象
的3 ,海豹的寿命是海狮的 2 。海豹的寿命大
自主探究,思辨交流
阅读与理解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____14____。 意思是说以_萝__卜__地__的__面__积__为单位“1”,_红__萝_ 卜 地的__面__积__是__萝__卜__地__面__积___的___14____。 要求的是__红__萝__卜__地___的面积。
自主探究,思辨交流
方法一:用这个数连续乘对应的分率;
方法二:用这个数乘对应分率的积。
回顾与反思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检验 一下上面答案的合理性。
检验1:大棚面积
240×2=480m2
检验2: 大棚面积
60×8=480m2
萝卜地面积60×4=240m2
大棚总共分成2×4=8份 一份是60m2
巩固练习,综合应用
【教科书P13 做一做】
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
自主探究,思辨交流
阅读与理解 整个大棚的面积是___4_8_0_m_2___。 1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___2_____。 意思是说以_整__个__大__棚__面__积__为单位“1”,_萝__卜_ 地的__面__积__是_整__个__大__棚__面__积__的___12____。
4
3
约是多少年? 【教科书P15“练习三”第2题】
40× 3 × 2 43
=30 2 3
数学人教五(上) 1 小数乘法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大米 30.6 2 肉 26.5 0.8 鸡蛋 10或20 1
(教材第15页例8)
妈妈带100元去超市购物。她买 了2袋大米,每袋30.6元;还买 了0.8kg肉,每千克26.5元。剩 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 吗?还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吗? 分析与解答
你能用估算解决这样的问题吗?
小组合作: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重点】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的价值。 【难点】
学会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课堂导入
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整数。 你能发现其 中的规律吗?
6.8×4< 28
想:7×4
2.4×5.14> 12
想:2.4×5
2.93×5.86< 18
想:3×6 估大法
3.14×7.2> 21
(教材第17页第5题)
1. 学校食堂准备购买下面4箱水果,200元够吗?
58.2元/箱 39.6元/箱 42.8元/箱
方法二 笔算 58.2+39.6+42.8×2=183.4(元) 200>183.4 答:200元够了。
2. 一个房间长8.1m,宽5.2m。现在要铺上边长为0.6m 的正方形地砖,100块够吗?(不考虑损耗。)
把价钱估小些不够,求得的和(100),一定比实际
结果小,所以剩下的钱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回顾与反思 小亮和小红的估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商品 大米
肉 鸡蛋
单价 数量
30.6 <31 2
26.5<27 0.8 <1
10
1
总价 <62 <27 =10
商品 单价 数量
大米 30.6>30 2
肉 26.5>25 0.8
骨。剩下的钱够买一箱46元的牛奶吗?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4)校办工厂把1010个乒乓球装箱,每20个装一纸箱,需要多少个纸箱?
进一法
2. 蛋糕房特制一种蛋糕,每个需要 0.32 kg 面粉。李师傅 领了 4 kg 面粉最多可以做多少个这种蛋糕?
[教材P41 练习九 第7题]
4÷0.32= 12.5(个)≈ 12(个)
答:最多可以做12个。
3. 果农们要将 680 kg 的葡萄装进纸箱,每个纸箱最多可以 装 15 kg 葡萄。装这些葡萄需要准备多少个纸箱?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妈妈要将 2.5 kg 香油 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需要 准备几个瓶子?
每个瓶子最多 可盛0.4kg。
阅读与理解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分析与解答
2.5÷0.4=6.25(个)答:需要___个瓶子。
+ + + + + += 0.21kg.4k=g2.5kg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要进一取整数。
舍去尾数取整数。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三、综合实践,巩固运用
1.用哪种方法求商的近似值更合理?
(1)国庆节期间五(1)班16名同学到“世界之窗”游玩,每3个同学
乘一条船,需几条船?
进一法
(2)夏铭用彩纸折纸飞机,每5张纸折一架,34张纸可以折几架?
去尾法
(3)赵老师家4个月用水45吨,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保留整数)
都是求几个袋子,为什么结果不一样?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求商的近似数
“进一法” “四舍五入” “去尾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五、巩固练习
做一个奶油蛋糕要用7.5g奶油。 1.80g奶油最多可以做成多少个这样的奶油蛋糕? 80÷7.5= 10.666···(个)≈ 10(个) 答:可以做成10个这样的奶油蛋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先求小马的速度,即600米的(1+1/6),列式为600×(1+1/6),再求小狗的速度, 小狗的速度是小马速度的(1-1/4),即600×(1+1/6)的(1-1/4)。
3、六年级一班植树80棵,二班植树的棵数是一班的5/4,三班植树的棵数比二班的7/10还 多7棵。三班植树多少棵? 二班:80×5/4=100(棵) 三班:100×7/10+7=77(棵) 答:三班植树77棵。 [解析]由一班植树的棵数求出二班植树的棵数,再由二班植树的棵数求出三班植树的棵数。
一、情景导入、探索新知
青少年: 75次 婴儿: 4 比青少年多 5
4 解法1: 75+75× =75+60=135(次) 5 (先求出婴儿比青少年多的,再加上青少年每分钟心跳 的次数,就是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9 解法2: 75×(1+ 4 )=75× =135(次) 5 5 (求婴儿每分钟心跳次数就是求青少年的(1+ 多少) )是
3、一共有900本书,六年级分得2/9,分给五年级的 本数相当于分给六年级的4/5。五年级分得多少本?
900×2/9×4/5=160(本) 答:五年级分得160本。
4、一台洗衣机原价3680元,经过连续两次降价1/4后, 现价多少元? 3680×(1-1/4)×(1-1/4)=2070(元)
答:现价2070元。
方法一:150十150×2/5=210(名) 方法二:150×(1十2/5)=210(名) 答:第二天来了210名游客。
5、一种电脑原来每台售价4200元,现在商场搞促销活动, 每台价格比原来降低了1/7,现在这种电脑每台售价多少钱?
方法一:4200一4200×1/7=3600(元) 方法二:4200×(1一1/7)=3600(元) 答:现在这种电脑每台售价3600元钱。
5 2 解:18× 6 × 3 =10(元)
答:小新储蓄了10元。
课堂小测 1、实验小学合唱组有120人,美术组的人数是合唱组的 3/5,科技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2/3。科技组有多少人?
120×3/5×2/3=48(人) 答:科技组有48人。
2、六年级兴趣小组人数在40~50人之间,参加美术 小组的人数占1/8,参加音乐小组的人数占1/3。参加 美术小组和音乐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每人只参加 一项) 48×(1/8+1/3)=22(人) 答:共有22人。
5、爸爸和轩轩都感冒了,妈妈要给他们买4天的药, 药品说明书上写着:成人一次1/2袋,儿童一次1/3袋, 一日三次。妈妈要买多少袋药才够用?
(1/2+1/3)×3×4=10(袋) 答:妈妈要买10袋药才够用。
6、某工厂加工电脑桌椅,计划一个月加工4800套, 上半月完成计划的5/8,下半月完成计划的3/4。这个 月实际超额完成多少套?
?次
二、知识小结
小结:虽然两种解法不同,但都是依据了分数乘法 的意义解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 问题。 “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 的解题方法有两种: (1)单位“1”的量±单位“1”的量×比单位“1”多(少) 的几分之几=所求的量 ( 2)单位“1”的量×(1±比单位“1”多(少)的几分 之几)=所求的量
3、小军看一本18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这本书 的1/3,第二天看了余下的1/3。还剩下多少页没有看?
180×(1-1/3)×(1-1/3)=80(页) 答:还剩80页没看
三、课堂小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吗?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属于两个量相比 的关系。 单位“1”的量×比较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比较
量
2.解决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
题,弄清每一步单位“1”的量是谁最关键。
一、情景导入、探索新知
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
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
4
多 5 。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阅读与理解
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约75次。 已知条件 所求问题 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4 。 5 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第1单元
分数乘法
解决问题
第 8 课时
预习作业 一、填空题。 (1)2/9十2/9十2/9十2/9=( )×( 4 ) (2)计算(1/2十2/3)×3/5时,应先算( 乘 )法,再算( 加 )法。 (3)3/8×4表示求( 4 )个( )的和是多少。计算时,先用 整数和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分母 )不变,能约分的要 先(约分),计算结果是( )。 (4)3/7×4/5表示( 的 是多少 )。 (5)15个3/5是( 9 ),5/6的18倍是( 15 )。 (6)一袋大米,第一周吃了这袋米的1/2,第二周吃了第 一周的1/2,第二周吃了这袋米的( )。 (7)(1/24十1/6)×24=1/24×24十1/6×24,这里运用了 (乘法分配)律。
一、情景导入、探索新知
分析与解答
(1)怎样理解“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
4 多 5 ”?
婴儿每分钟心跳次数与青少年心跳次数相比较,把青少年每分 钟心跳次数看作单位“1”;多的部分是青少年心跳次数的 4 , 5 4 婴儿每分钟心跳次数是青少年的(1+ )。 5 (2)这道题怎样解答,请你根据题意先画出线段图。
一、复习引入
下面各题分别把谁看作单位“1”?
1 (1)乙数是甲数 的 。 3 (2)乙数的 1 相当于甲数。 3 4 (3)母鸡只数 等于小鸡的只数。 5 4 (4)母鸡的只数相当于公鸡的 。 5
二、例题展示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 2 5 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小 3 6 新储蓄了多少元?
4800×(5/8+3/4)-4800=1800(套) 答:这个月实际超额完成1800套。
课时跟踪训练
1、客车每小时行驶72千米,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5/8, 货车从甲地到乙地共用了4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 72×5/8×4=180(千米) 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180千米。
2、一批面粉,用去1.8吨,剩下的是用去的5/9, 这批面粉有多少吨?
1.8×5/9+1.8=2.8(吨) 答:这批面粉有2.8吨
三、巩固练习
1.一袋大米重25千克,先吃去这袋大米的 1 ,
1 又吃去剩下的 ,两次一共吃去多少千克? 5 1 解:25× 5 =5(千克) 1 ( 25-5 )×5 =4(千克) 5
5+4=9(千克) 答:两个一共吃去了9千克。
课堂小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国庆长假的第一天,到乡村农家大院的游客有150 名,第二天来的游客比第一天多了2/5。第二天来了多少 名游客?
6、四年级有学生120人,五年级比四年级少1/4,六年级学生 人数比四年级多1/4。五、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20×(1-1/4)+120×(1+1/4)=240(人) 答:共有240人。
检测题
1、聪聪和明明是好朋友,一天聪聪问明明,“你今年几岁了?”明明笑了笑说:“我妈妈今 年36岁,我的年龄是妈妈的1/4。”明明又问聪聪:“那你今年几岁了?”聪聪也想考考他, 聪聪说:“我爸爸今年42岁,我的年龄比爸爸少5/7。”你知道他俩谁大吗? 明明:36×1/4=9(岁) 聪聪:42×(1-5/7)=12(岁) 12岁>9岁 答:聪聪大。 [解析]用妈妈的年龄可求出明明的年龄,用爸爸的年龄可求出聪聪的年龄, 再比较。 2、在森林运动会上,小羊每分钟跑600米,小马的速度比小羊快1/6,小狗的速度比小马慢 1/4。小狗每分钟跑多少米? 小马:600×(1+1/6)=700(米/分) 小狗:700×(1-1/4)=525(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