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合集下载

07-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图版

07-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图版

难以发育出苔原,A、B错误。大分水岭总体位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拔不高,发育不
出苔原,D错误。富士山地处温带,且海拔较高,能发育出苔原,C正确。
考向2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例8 简单的学术情境(2023·山东卷)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
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
A.落叶阔叶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热带雨林
D.常绿阔叶林
【解析】洛迦山岛位于浙江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理论上大多数植被为亚热
带常绿阔叶林,D正确。
8.知识点1、2、3为适应环境,滨柃最可能的特征是( C )
①根系纤细密集 ②植株抗风能力弱 ③植株耐盐碱 ④植株高大 ⑤植株耐贫瘠
A.①③④
B.②③④
D.④—温带落叶阔叶林
【解析】根据图中景观可知,①地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②地植被类型为温
带草原,③地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④地植被类型为亚寒带针叶林,故选C。
(2)下列关于四地植被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植被有板状根、茎花现象
b.②地区植被具有耐旱、矮小等特点
c.③地区植被春季长叶,秋冬季落叶
意温带地区的阔叶林。故图示植被景观按照纬度从低到高的分布顺序是①③②或者
④③②。
2.知识点2、3影响不同纬度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的主要因素是( D )
A.地形
B.海拔
C.水分
D.热量
【解析】不同的温度
带,由此形成了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寒带植被等全球陆地植被基本格局,D正确。
葱绿,冬季落叶,景观外貌四季变化较大,B正确;丙的层次很少,为亚寒带针叶林,
景观外貌四季变化较小,C错误;丁位于极地附近,主要为苔原和冰原,冰雪覆盖面

2.7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件 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2.7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件 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温带落叶阔 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 叶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1)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气候(影响植被类型)
一般而言,气温越 高、降水量越多的地 方,植被高度越大, 植物种的数量越多。
寒带植被 亚寒带植被 温带植被 亚热带植被
热带植被
①热量对植被的影响
极地
1.团城内的植被属于( ) ①自然植被 ②人工植被③落叶阔叶林 ④常绿阔叶林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是( ) A.吸纳土壤的水分,避免古树烂根 B.稀释土壤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 C.为土壤提供养分,维持古树生长 D.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
广玉兰原产北美洲东南部,花大、白色、芳香,为美 丽的庭园绿化观赏树种。读图完成3~4题。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大陆东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 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世界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大陆西岸
大陆中部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大陆东岸
温带落叶阔 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 叶林带
温带 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参考】1.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大气湿度等。 2.干燥天气多,容易引起山火;降水少,土壤贫瘠,林木生长慢。
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北京北海团城是中国古代
雨水利用的综合示范工程,建于 湖中孤岛,城内面积5 760平方 米,高出湖面5.64米。团城内除 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 孔的梯形青砖铺筑。由于团城设 计巧妙(下图),城内数十棵古树 无需人工浇灌而百代常青。据此 完成1~2题。

新教材2024版高中地理: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2024版高中地理: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标要求
通过野外观察
或运用视频、
图像,识别主
要植被,说明
其与自然环境
的关系。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通过图文资料,描述各种不同区域森林、草
原、荒漠景观的主要特点;简要分析所处区域的气候特
征及其与植被的关系。
[综合思维]结合陆地植被水平分布特征,简要分析其与
新视点:
“多肉植物的Biblioteka 乡”——纳马夸兰沙漠纳马夸兰沙漠南临好望角,西濒大西
洋,是一块南北狭长、荒凉干燥、地貌多样
的神奇沙漠。国际生态保护组织认为,纳马
夸兰沙漠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
区,区域内有超过3 000种植物,其中1 000多
种多肉植物是这里独有的,被誉为“非洲的
沙漠花园”“多肉植物的故乡”。
灌木
旱生 _______和禾草组成。
[小提醒]草原地区因降水相对较少,主要植被为草本植物,但是也
有耐旱的灌木生长,其中热带草原区还有耐旱的乔木存在。
3.温带植被
(1) 落 叶 阔 叶 林 : 乔 木 组 成 的 森 林 植 被 类 型 , 具 有 明 显 的
季相
________变化。
(2)针叶林(又叫泰加林)。
想一想3:
人们应该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
的治理,为什么?
【答案】河流上中游因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往往造成下游泥沙
堆积进而使洪涝灾害频发。
山东多杨树、柳树等落叶阔叶树,福建多樟树、榕树等常绿阔叶
树。据此完成第1~2题。
1.山东境内的杨树、柳树之所以落叶,主要是因为冬半年(
A.风力强劲

中图版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中图版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二、世界主要植被类型 1.热带植被:主要包括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等。 (1)热带雨林 ①分布:南北纬 10°之间的南美洲__亚__马__孙__河__流域、非洲刚果盆地、 亚洲__东__南__亚____地区。 ②特征 a.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结构复杂。 b.主要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c.没有老叶更新的周期性,也没有一定的开花季节,四季常绿。
提示:(1)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横贯大陆东西。 (2)大 热量(或太阳辐射) (3)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夏季高 温少雨。 (4)地处迎风海岸和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有暖流流经,起增 温增湿作用。
【核心考点突破】 1.热带植被类型 (1)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10°之间,终年湿润多雨的热带气候 区。植被群落结构复杂,主要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树 冠参差不齐,色彩不一,树干高大笔直,分枝少,具有板状根(如 紫茉莉、龙脑香科植物)、气生根(如榕树属植物)。中型叶或大型 羽叶常绿,下层植物常具滴水叶尖及花叶现象。茎花现象也是雨 林乔木的一个特征。另外,藤本植物、绞杀植物、附生植物等构 成了雨林的特殊景观。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解析:第 1 题,该植被地上部分矮小,地下根系扎得深,生长范 围广,有利于吸收充足的地下深层的水分。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 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地表水缺乏,A 对。湿润区植物根系浅,B 错。寒冷、炎热不是植物根系发达的主要原因,C、D 错。第 2 题,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获取足够生存的水分,C 对。地上部分 植株会变得更矮小,A 错。地上部分叶片变小或变成针叶或刺,B 错。地下部分分支增多,D 错。 答案:1.A 2.C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件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件

B.常绿阔叶林
C.针叶林
D.落叶阔叶林
解析 图示为热带雨林的景观,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长白山天池湖畔 B.重庆嘉陵江沿岸
√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D.武夷山九曲溪边
解析 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有热带季雨林分布,较普遍 出现图示现象;长白山天池湖畔是温带季风气候,重庆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较 普遍出现图示现象。
(1)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案 探险者游历的应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状根等现象,垂直结 构复杂。 (2)我国存在热带雨林这种植被类型吗?
答案 存在。在我国南部的海南岛、台湾岛南部以及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都是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区域,因此这 些地区存在热带雨林。
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据此完成5-6题。
5.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
√C.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
解析 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在沙漠生长的植物的根扎的特别深,根系 很发达,根系伸展的面积越大,能吸收的水分就越多,地上部分很小,可以减少水分的蒸腾,增加生存几率,故 答案选C。
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对着植物拍摄,软件就能立即对比辨认出植物。下面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某软件时显 示出的三幅图片。读图完成3-4题。
3.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A.太行山区(北方地区) B.长白山区(东北地区) C.昆仑山区(西北地区)
√D.武夷山区(东南地区)

2.7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优秀教学案例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2.7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优秀教学案例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植被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包括草原、森林、灌木林、荒漠等。
2.使学生了解植被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气候、土壤、水分等。
3.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观察当地植被,分析其与环境的关系。
4.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以及植被保护对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情境创设:利用图版教材、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展示不同植被类型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植被的多样性。同时,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问题导向: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3.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享受学习的乐趣。同时,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评价学生时,我将坚持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他们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植被,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你们知道图片中的植被是如何适应这个环境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引入新课。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运用图版教材、多媒体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讲解植被的分类及其主要特征,如草原、森林、灌木林、荒漠等。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配中图版)第2章第7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配中图版)第2章第7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植被生长可改变土壤的物理和 化学性质
【生活实践】 1.植物的指示作用 植物生长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它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 指示作用。例如,骆驼刺的生长反映了干旱环境,芦苇的生长则反映了多水 环境。可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许多气候类 型的名称用植被类型来表示,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原因即在 此。 2.热带荒漠上的骆驼为单峰驼;温带荒漠上的骆驼为双峰驼。
提示 树干高大、枝叶茂密、根系发达、吸水量特别大。
4.温带植被
秋冬季节更容易判别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最具有代表性的类型有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原。
有利于减少因呼吸作用而损失的能量
(1)落叶阔叶林:由春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 乔木 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
具有明显的 季相 变化。
(2)针叶林(泰加林) ①分布:亚欧大陆和 北美大陆
提示 台湾岛纬度低,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台湾岛山脉海拔高,相对 高度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所以物种丰富。
2.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影响大气:影响大气的组成成分,增加大气 湿度
,调节局
地 气候 。
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土壤结构
(2)影响土壤:植物根系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植物的 残落体变成土壤 腐殖质 ,从而改变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能力素养•提升
情境探究 (来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深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 响,当地森林茂密。但是,岛上1 000多座高度在 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丘上却只长草不长树, 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 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巧克力山”的称 谓由此而来。
(3)水分条件:水分条件的差异也是造成不同区域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原因。

2019(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019(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观察、描述植物形态特征并识别植被类型,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2.能够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植被状况。

【区域认知】3.运用自然要素的相互影响,说明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综合思维】4.树立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植被发展生产的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世界主要植被类型1.热带植被(1)类型: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等。

(2)热带雨林①分布:南北纬10°之间,如亚马孙河流域、刚果盆地、东南亚地区。

②特点: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生态系统,直接影响着全球环境。

(3)热带稀树草原(萨瓦纳):主要分布在热带较干燥的地区。

典型植物为猴面包树。

2.亚热带植被(1)类型: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和荒漠植被。

(2)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湿润季风气候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

(3)常绿硬叶林: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植被,主要由硬叶的常绿乔木和灌木组成。

(4)荒漠植被:植被十分稀疏,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

3.温带植被(1)类型: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原。

(2)落叶阔叶林:由春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

(3)针叶林(泰加林)①分布:只分布在北半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

②特点:通常由单一树种构成,立木端直,树冠呈尖塔状,群落结构比较简单。

(4)温带草原①特点:由低矮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旱生小半灌木组成。

②分布: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非洲均有分布。

北半球草原呈带状分布。

4.寒带植被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1)类型:极地(或高山)灌木、苔藓、地衣和多年生草本植物。

(2)分布:极地苔原位于极地地区,高山苔原位于寒温带、温带山地和高原的高山地区。

知识清单二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1.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1)根本因素:水分和热量以及二者的配合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习目标:1.能结合图片等相关资料,识别主要的植被类型。

2.了解掌握主要植被的分布、生长特征。

(重点) 3.理解主要植被与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关系。

(重难点)一、世界主要植被类型1.热带植被(1)热带雨林①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亚马孙河流域、刚果盆地和东南亚地区。

②特征: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结构复杂,四季常绿。

(2)热带稀树草原(又称萨瓦纳)①分布:主要分布在热带较干燥的地区。

②特征:散生在草原中的旱生乔木多为矮生、多分枝,具有大而扁平的伞形树冠。

2.亚热带植被(1)常绿阔叶林①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

②特征:森林植被,四季常绿。

(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①分布:地中海气候区。

②特征:由硬叶的常绿乔木和灌木组成,叶坚硬革质,叶面常被茸毛或退化成刺,树皮粗糙。

(3)荒漠植被:植被十分稀疏,植物种类极少。

3.温带植被(1)落叶阔叶林:乔木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2)针叶林(又叫泰加林)①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

②特征:单一树种构成,立木端直,树冠呈尖塔状,群落结构比较简单。

(3)温带草原①分布: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非洲均有分布。

②特征:低矮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旱生小半灌木组成。

4.寒带植被(1)分布:极地地区、寒温带、温带山地和高原高山地区(2)特征:由灌木、苔藓、地衣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

二、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1.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1)决定某地区植被类型的根本因素:水分和热量及二者的配合状况。

(2)太阳辐射: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有规律减少,形成了全球陆地植被基本格局。

(3)水分条件:水分条件差异也是造成不同区域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原因。

2.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影响大气:影响大气的组成成分,增加大气湿度,调节局地气候。

(2)影响土壤:增加土壤腐殖质,改变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3)影响环境:植被经过长期作用能使区域地理环境朝着一定方向改变。

(1)植被就是指植物。

()(2)人工植被与天然植被的自然特征完全相同。

()(3)所有森林中,热带雨林的垂直结构最丰富。

()(4)针叶林中的针叶叶片特征主要是抗寒冷。

()(5)我国新疆的典型植被是() A.温带森林B.温带草原C.温带荒漠D.亚寒带针叶林[提示](1)×植被是指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人工植被的种类较天然植被的种类少。

(3)√热带雨林树木高大茂密,种类丰富,垂直结构丰富。

(4)×针叶林中针叶叶片可以抗寒抗旱。

(5)C[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以温带荒漠为主。

]植被的分布及特征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进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

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

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

叮叮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又绿色的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问题1(综合思维)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其主要特征有哪些?[提示]探险者游历的应是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根现象,垂直结构复杂。

问题2(区域认知)探险者所游历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气候区?[提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问题3(地理实践力)我国存在热带雨林这种植被类型吗?[提示]存在。

在我国南部的海南岛以及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都是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区域,因此这些地区存在热带雨林。

[归纳总结]植被的分布及特征环境为植被的发育、生长提供阳光、空气、水分、养料、适宜的温度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条件。

植物的生长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植物根系的生长、腐败的植物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和组成,植物可以保持水土,植物可以调节气候,植物种类的改变会造成生物种类的改变等。

不同的植被又依赖于不同的特定的环境,具有适应当地特定环境的特征,植被离开了所适合的生长环境,可能会造成不结实、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

天然植被按类型有规律的分布(如下表)。

植被类型对应气候景观特征我国的分布森林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植被高大茂密、物种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西藏东南部、台湾南部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我国北方地区亚寒带针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植被以松、杉为主,叶片呈针叶状,以抗寒抗旱我国东北北部、新疆北部草原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湿季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无温带草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低我国的内蒙古高原地区荒漠热带荒漠热带沙漠气候荒漠景观,植被稀疏,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忍耐干旱的形态与结构无温带荒漠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1.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

读图完成(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长白山天池湖畔B.重庆嘉陵江沿岸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D.武夷山九曲溪边(1)A(2)C[第(1)题,图示为热带雨林的景观,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

第(2)题,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是热带季风气候,有热带季雨林分布,夏季会出现图示现象;长白山天池湖畔是温带季风气候,重庆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出现图示现象。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图。

问题1(区域认知)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出现的植被类型是什么?[提示]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问题2(综合思维)客家人南迁路线出现的植被类型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提示]气候。

[归纳总结]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1.自然环境影响植被(1)太阳辐射由赤道到两极递减影响植被类型(2)水分条件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影响植被类型2.植被自然环境的影响2.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1)~(2)题。

(1)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1)A(2)C[第(1)题,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

第(2)题,植被破坏会导致蒸腾作用减弱,降水量减小;由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故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人地协调观——塞罕坝,京城绿色屏障的前世今生2017年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生奖”。

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是皇家猎苑。

后来,开垦伐木,逐渐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荒漠,黄沙荡荡,看不到尽头,数百里外的京城失去了天然屏障,内蒙古高原的风沙毫无遮挡地南侵,沙尘笼罩成为北京冬春季常见的景象。

1962年,国家决心建立国有林场,恢复被破坏的植被,经过几代塞罕坝人的不懈奋斗,如今这里绿树遍植、花开草长,绿水青山也换来了金山银山。

2017《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塞罕坝林场(下图)建设者们的事迹感人至深,50多年来他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

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辽、金时期称“千里松林”。

据此回答(1)~(3)题。

(1)塞罕坝由天然名苑退化成荒漠沙地的原因可能有()①放苑开垦②掠夺式采伐③过度捕猎④连年山火⑤发展旅游业A.①②⑤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④(2)50多年前,寨罕坝没有人工林,只在阴坡上长着些不成片的白杨、云杉和山杨,阳坡和平坦地上几乎一片荒凉。

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阳坡和平地降水相对较少B.阳坡和平地上层较薄,砾石较多C.阴坡蒸发小,土壤墒情好D.阳坡受冬季风影响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3)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灌木D.针叶林(1)D(2)C(3)D[第(1)题,塞罕坝由天然名苑退化成荒漠沙地的原因可能有放苑开垦,掠夺式采伐,破坏植被,①②对。

过度捕猎不是植被消失的原因,③错。

缺乏管理,连年山火,导致土壤荒漠化,④对。

发展旅游业,不是土地荒漠化的原因,⑤错。

第(2)题,50多年前,塞罕坝没有人工林,只在阴坡上长着些不成片的白杨、云杉和山杨,阳坡和平坦地上几乎一片荒凉。

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阴坡蒸发小,土壤墒情好。

第(3)题,该地辽、金时期称“千里松林”,说明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针叶林。

]题组1世界主要植被类型“朋友圈里学地理。

”下图是襄阳市地理教研员牟老师发的一则朋友圈。

读图完成1~2题。

1.拍摄地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硬叶林B.针叶林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2.图示中地区有很多这样的植物,制约其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土壤B.气温C.降水D.光照1.D2.B[第1题,图中点明是寒冬季节长出新叶,我国冬季寒冷的是温带地区。

图中植被属于落叶林,长出的新叶是阔叶。

第2题,植物生长必须达到一定的积温条件,达不到这一积温条件,植物不会生长。

图示中地区有很多这样的植物,制约其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

]“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

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

”据此完成3~4题。

3.符合上文描述的地点是()A.撒哈拉地区B.西欧地区C.南极地区D.马来群岛4.当地的自然植被类型是()A.荒漠B.雨林C.落叶林D.针叶林3.D4.B[第3题,材料中的文字描述的是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和东南亚的马来群岛等地。

第4题,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景观。

]题组2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2018年2月到3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

读图回答5~6题。

5.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6.沿途自然植被变化依次为()A.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B.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C.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5.D6.B[第5题,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大兴安岭属于山地气候,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