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01 预习准备区精心准备夯实基础一、世界主要植被类型1 .热带植被主要包括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等1井布特冊热带雨林南北玮之间的南天洱刚果輕地、述洲东南亚地区植拘种花丰富•愴物辟落第梅丈朶*忙腔甘为 旦刑未加、灌未丛相◎本肚* -t冏性变化*帆李當録。

是缩持地球忌蛊平衡 的敢笈住态系號原{萨KW巫帝较辺「蝉世1<M 生在◎廉中的旱生莽木多为壌生3分枝,H TT 『带书號的大而帀平的何伞理树冠1. 判断正误。

(1) 不同的气候带,植被类型一定不同。

(X) (2) 苔原植被一定分布在极地地区。

(X)2. 亚热带植被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和亚热带荒漠草原3 .温带植被包括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原4 •寒带植被的苔原,由极地(或高山)灌木、苔藓、地衣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

2 .常绿硬叶林分布在()A. 南北纬10°之间B. 热带干旱地区C. 地中海气候区D. 亚欧大陆北部答案C解析常绿硬叶林是在地中海气候区发育的典型植被。

3 .对比说明雨林、硬叶林、针叶林形态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提示雨林茂密、常年葱郁,因常年水热丰富;硬叶林叶坚硬、有蜡质,因夏季干热;针叶林稀疏、叶片呈针状,因为热量不足。

二、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1 .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1)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口°!减少,由此形成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寒带植被的格局。

(2) 距海远近不同、口02水分条件存在差异,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差异。

(3) 洋流也是影响植被的因素之一。

2 .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通过fi g光合作用影响大气成分。

(2) 通过□蒸腾作用增加大气湿度,调节局地气候。

(3) 植物根系具有保持口05水土的作用。

(4) 植物残落体变成口06腐殖质,从而改变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5) 植被经过长期作用能使区域地理环境朝着一定方向改变。

1. 判断正误。

(1) 决定植被类型的根本因素是水分、热量以及二者的配合状况。

2.7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件 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2.7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件 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温带落叶阔 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 叶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1)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气候(影响植被类型)
一般而言,气温越 高、降水量越多的地 方,植被高度越大, 植物种的数量越多。
寒带植被 亚寒带植被 温带植被 亚热带植被
热带植被
①热量对植被的影响
极地
1.团城内的植被属于( ) ①自然植被 ②人工植被③落叶阔叶林 ④常绿阔叶林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是( ) A.吸纳土壤的水分,避免古树烂根 B.稀释土壤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 C.为土壤提供养分,维持古树生长 D.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
广玉兰原产北美洲东南部,花大、白色、芳香,为美 丽的庭园绿化观赏树种。读图完成3~4题。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大陆东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 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世界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大陆西岸
大陆中部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大陆东岸
温带落叶阔 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 叶林带
温带 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参考】1.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大气湿度等。 2.干燥天气多,容易引起山火;降水少,土壤贫瘠,林木生长慢。
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北京北海团城是中国古代
雨水利用的综合示范工程,建于 湖中孤岛,城内面积5 760平方 米,高出湖面5.64米。团城内除 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 孔的梯形青砖铺筑。由于团城设 计巧妙(下图),城内数十棵古树 无需人工浇灌而百代常青。据此 完成1~2题。

2.7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2.7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结合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植被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直观感受。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植被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引导学生探究植被的分类、地理分布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合理解释植被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原因和结果,培养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地观察、资料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利用图表、案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和生态功能。
3.通过植被调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植被调查实践活动,提高观察、记录、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4)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植被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教学评价:
-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实践活动成果等方面,以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
(一)导入新课(500字)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植被景观图片,如热带雨林、草原、荒漠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植被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思考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保证作业质量,按时完成。
2.作业内容要注重实际操作和思考,力求在实践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2.7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2.7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知识导引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挑战自我学习新知一、世界主要植被类型1.热带植被(1)类型:、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等。

(2)热带雨林①分布:南北纬10°之间的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盆地、亚洲东南亚地区。

②特点:植物种类,植物群落;维持地球的重要生态系统,直接影响着全球环境。

(3)热带稀树草原(萨瓦纳):主要分布在热带较的地区。

典型植物为树。

2.亚热带植被(1)类型: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荒漠草原等。

(2)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地区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3)常绿硬叶林:条件下发育的典型植被,主要由硬叶的常绿乔木和灌木组成。

(4)亚热带荒漠草原:在北半球位于热带荒漠北缘,主要由和禾草组成。

3.温带植被(1)类型:、针叶林和草原。

(2)落叶阔叶林:由季长叶、季落叶的乔木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

(3)针叶林(泰加林)①分布:只分布在北半球,在大陆和大陆北部。

②特点:通常由树种构成,立木端直,树冠呈,群落结构比较。

(4)温带草原①特点:由低矮的旱生多年生或旱生组成。

②分布: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非洲均有分布。

北半球草原常呈分布。

4.寒带植被(1)类型:极地(或高山)灌木、、地衣和多年生草本植物。

(2)分布:位于极地地区,位于寒温带、温带山地和高原的高山地区。

二、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1.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1)根本因素:和以及二者的配合状况。

(2)热量:热量有规律地减少,由此形成了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寒带植被等全球陆地植被。

(3)水分:不同,水分条件存在差异,造成不同区域植被类型差异。

(4)水热组合状况差异也会影响植被分布。

2.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植被通过植物的作用影响大气的组成成分。

(2)植被的可以增加大气湿度,调节局地气候。

(3)植被能够,增加土壤,改变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4)植被经过长期作用能使区域地理环境朝着一定方向改变。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米,胸径0.64米,地径0.75米,枝下高2.5米,树龄至少已有800年,是黄
山“四绝”之一。其一侧枝条伸出,如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远道而来
的客人,另一只手优雅地斜插在裤兜里,雍容大度,姿态优美。迎客
松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安徽省的象征之一,迎客松已经成为
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
探究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黄山山麓地带的植被是什么?它有哪些显著的特征? (2)尝试探究迎客松形态的主要成因。 提示:(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终年常绿,林相整齐,季相变化不明显; 主要分为林木层、草本层;藤本植物较为丰富。 (2)在强劲风的长年吹拂下,背风面枝叶比迎风面长得茂密,看起来 像旗帜形;迎客松位于玉屏楼左侧,倚青狮石破石而生,而它的枝干 也只能向着山壁的另一侧生长,因此形成了“双臂垂迎天下客”的姿 态。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思考感悟台湾岛是中国最大的岛屿,平原面积较小,山地面积较大, 山地占全岛面积的三分之二。全岛有50%以上的面积被森林覆盖, 从热带到寒带的树林,应有尽有。据统计,全岛树木品种多达9 000 多种,相当于欧洲大陆木本植物种数的三分之二,所以被人们誉为 “亚洲天然植物园”。为什么台湾岛被称为“亚洲天然植物园”? 提示:台湾岛纬度低,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台湾岛山脉海拔 高,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所以物种丰富。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思考感悟世界上最高的树——杏仁桉,是生长在澳大利亚草原上一 种高耸入云的巨树。杏仁桉一般都高达100米,最高的达156米,相 当于50层楼的高度,被称为“树木世界里的最高塔”。杏仁桉,树干笔 直、树基粗大,树根扎得又深又广,吸水量特别大,有“抽水机”的称 号。我国西南地区的很多地方都种植杏仁桉,前几年西南地区的旱 灾也跟杏仁桉大量吸取地下水有关。为什么杏仁桉被称为“抽水 机”? 提示:树干高大、枝叶茂密、根系发达、吸水量特别大。

新教材2024版高中地理: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2024版高中地理: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标要求
通过野外观察
或运用视频、
图像,识别主
要植被,说明
其与自然环境
的关系。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通过图文资料,描述各种不同区域森林、草
原、荒漠景观的主要特点;简要分析所处区域的气候特
征及其与植被的关系。
[综合思维]结合陆地植被水平分布特征,简要分析其与
新视点:
“多肉植物的Biblioteka 乡”——纳马夸兰沙漠纳马夸兰沙漠南临好望角,西濒大西
洋,是一块南北狭长、荒凉干燥、地貌多样
的神奇沙漠。国际生态保护组织认为,纳马
夸兰沙漠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
区,区域内有超过3 000种植物,其中1 000多
种多肉植物是这里独有的,被誉为“非洲的
沙漠花园”“多肉植物的故乡”。
灌木
旱生 _______和禾草组成。
[小提醒]草原地区因降水相对较少,主要植被为草本植物,但是也
有耐旱的灌木生长,其中热带草原区还有耐旱的乔木存在。
3.温带植被
(1) 落 叶 阔 叶 林 : 乔 木 组 成 的 森 林 植 被 类 型 , 具 有 明 显 的
季相
________变化。
(2)针叶林(又叫泰加林)。
想一想3:
人们应该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
的治理,为什么?
【答案】河流上中游因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往往造成下游泥沙
堆积进而使洪涝灾害频发。
山东多杨树、柳树等落叶阔叶树,福建多樟树、榕树等常绿阔叶
树。据此完成第1~2题。
1.山东境内的杨树、柳树之所以落叶,主要是因为冬半年(
A.风力强劲

2.7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2.7 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单元
本课题目
课堂小结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本课题目
第七节
课堂小结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探索
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与南纬了之间,是非洲最高的山
本课题目
脉课堂,小结有“非洲屋脊”之称,主峰基博峰海拔5895米,是 非洲最高点。它的山顶终年布满冰雪,近年来冰川消融 现象非常严重。
乞力马扎罗山地区生长、栖息着热、温、寒三带的野生 动植物。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
塞罕坝林场的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1.6万公顷增加到7.5
万公顷,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
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前的12%提高到 80%;林木总蓄积量由
建场前的3了万立方米增加到1012万立方米,增长了约
本课题目
3课0堂倍小结。森林资源总价值已达到202亿元,每年带动当地
实现社会总收入超过6亿元。
如果按1米的株距排列,塞罕坝现有林木可绕地球赤道
本课题目
被课堂。小结 自然植被 植被
人工植被
学习指南
世界上主要的植被类型有哪些? 分别具有什么典型特征?
本课题目
植课堂被小结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学习时,请将图片与文字结合起来分析。本节的主要概 念是植被。
本课题目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
课堂小结
由于世界各地水分、热量和水热组合状况的差异,形成
本课题目 课堂小结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木 兰围场开国放垦,树木被 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 到20世纪 50 年代初期, 原始森林几乎荡然无存。
本课题目 课堂小结
塞罕坝地处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是浑善达克沙地
与北京所在的华北平原之间的一道绿色屏障,能有效阻
本课题目

2.4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件 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2.4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件 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3.林场建设中特别注重防火,推测该林场火灾
风险最高的时间是( )
A.4~5月
B.6~7月
C.8~9月
D.11~12月
课堂小结
项目任务
项目一:林场建设的背景


项目二:林场建设过程中

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场 项目三:林场建成后带来
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植被遭到破坏
因地制宜营造 人工林
林场对地理环境和 社会经济的影响
返回
下一页
项目一
项目二
项目三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小组A资料展示
材料:塞罕坝建林场前的历史(2) 由于塞罕坝机械林场与北京直线距离仅180千米,平均海拔相差1500多米, 塞罕坝及周边的浑善达克沙漠成为京津地区主要的沙尘起源地和风沙通道。草木 不见,黄沙弥漫,风起沙涌,肆虐地扑向北京城。
问题探究 3.分析塞罕坝原始植被破坏后,风沙紧逼北京的原因。
【思路指引】塞罕坝林场发展旅游业主要从旅游资源类型,基础设施,交 通,客源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
返回
下一页
随堂练习
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海拔约 1500-2000米,清末逐渐形成“飞鸟无栖树, 黄沙遮天日”的荒凉之地。微博考试研究所 1962年国家成立塞罕坝林场,历经半个世纪的 造林形成目前的万顷林海。图为塞罕坝位置示 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项目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项目一
项目二
项目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材料:塞罕坝林场创造的价值(1)
小组C资料展示
项目一
项目二
项目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小组C资料展示
问题探究 1.简述塞罕坝林场建设后带来的生态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水平1:根据地理资料,说出主要植被类型。

水平2:运用地理资料,说明影响植被的自然环境条件。

水平3:能够运用资料,结合典型植被,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水平4:结合区域,分析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布局植被。

综合思维:分析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区域认知:运用地图,说明植被分布规律,说出主要分布地区。

地理实践力:观察学校所在地植被类型,探讨其与植被的关系。

一、世界主要植被类型1.热带植被主要包括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等1.判断正误。

(1)不同的气候带,植被类型一定不同。

(×)(2)苔原植被一定分布在极地地区。

(×)2.亚热带植被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和亚热带荒漠草原3.温带植被包括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原4.寒带植被的苔原,由极地(或高山)灌木、苔藓、地衣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

2.常绿硬叶林分布在( )A.南北纬10°之间B.热带干旱地区C.地中海气候区D.亚欧大陆北部答案 C解析常绿硬叶林是在地中海气候区发育的典型植被。

3.对比说明雨林、硬叶林、针叶林形态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提示雨林茂密、常年葱郁,因常年水热丰富;硬叶林叶坚硬、有蜡质,因夏季干热;针叶林稀疏、叶片呈针状,因为热量不足。

二、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1.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01减少,由此形成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寒带植被的格局。

(1)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2)距海远近不同、□02水分条件存在差异,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差异。

(3)洋流也是影响植被的因素之一。

2.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03光合作用影响大气成分。

(1)通过□04蒸腾作用增加大气湿度,调节局地气候。

(2)通过□05水土的作用。

(3)植物根系具有保持□(4)植物残落体变成□06腐殖质,从而改变土壤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5)植被经过长期作用能使区域地理环境朝着一定方向改变。

1.判断正误。

(1)决定植被类型的根本因素是水分、热量以及二者的配合状况。

(√)(2)植被通过呼吸作用影响地球上大气成分。

(×)2.干旱地区植被再度减少,可能引起( )A.气温年较差变小B.空气更加洁净C.土壤水肥增多D.沙漠化加剧答案 D解析干旱地区植被减少,防风固沙功能下降,空气中沙尘增多,故B项错误。

区域气候变干,气温年较差增大,故A项错误。

植被减少,枯枝落叶减少,土壤有机质累积少,土壤肥力下降,故C项错误。

植被减少后,气候更加干燥,土地沙漠化加剧,故D项正确。

3.雪线之下、高山草甸之上的过渡地带,通常海拔4 000米以上的砾石、沙石处于不稳定状态,随时滚动,被称为流石滩。

这里没有茂盛的草甸,更没有葱郁的树木灌丛,少量植被多具有速生、叶片厚、根系发达等特点。

试分析流石滩上的植物是如何对抗恶劣的生存环境的。

提示流石滩地势高峻,多山地大风,温差大,土壤浅薄,无法生长高大、稠密的植株,所以植被小而少。

海拔高,暖季短,所以植被多速生;叶片肥厚利于保温抗旱;根系发达可以抵御干旱和大风。

任务探究世界主要植被类型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下图为内蒙古植被类型分布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判断A、B、C三种植被类型。

(2)描述内蒙古植被的分布规律。

(3)指出影响内蒙古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

[成果展示] (1)A为森林;B为草原,C为荒漠。

(2)森林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地区,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荒漠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地区。

(3)水分(降水)。

1.植被的分类2.森林3.荒漠和草原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植被带的典型植被依次是( )A.森林、草原、荒漠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森林、高山草甸、荒漠D.荒漠、荒漠草原、草原(2)丁地降水量及主要水汽来源是( )A.大于300 mm;大西洋B.大于300 mm;印度洋C.小于300 mm;印度洋D.小于300 mm;北冰洋科学思维荒漠与草原区别的分析思路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中亚地区,气候干旱是其基本特征。

根据等降水量线分布可知,甲地降水在300毫米左右,乙、丙的降水量都在300毫米以下,而且丙地比乙地更少。

故甲、乙、丙三地的典型植被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第(2)题,丁地东南方向是海拔较高的山地,正处在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相对较多。

再从图上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来看,丁地降水在300毫米以上。

[答案](1)B (2)A提升运用能力某类植物(下图)不跟土壤接触,其根群附着在其他树的枝干上生长,利用雨露、空气中的水汽及有限的腐殖质(腐烂的枯枝残叶或动物排泄物等)为生。

读图,回答1~2题。

1.该类植物为( )A.藤本植物B.附生植物C.草本植物D.寄生植物答案 B解析结合材料信息“根群附着在其他树的枝干上生长”和图示信息可知,该类植物为附生植物,故B项正确。

2.该类植物主要出现在(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答案 A解析附生植物主要出现在热带雨林,故A项正确。

任务探究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

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6,动物种类占全国的1/4,森林覆盖率80.8%,是中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大叶种茶的原生地、普洱茶的故乡,西双版纳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

左图为西双版纳多层经济林模拟图,右图为西双版纳森林景观。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根据人类的影响程度,可将植被分为哪两类?两图分别属于哪类植被?(2)影响植被生长和分布的自然条件有哪些?(3)简要说明西双版纳多层经济林形成的原因。

(4)西双版纳生物物种丰富,主要原因是什么?[成果展示] (1)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左图为人工植被,右图为天然植被。

(2)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

(3)根据阳光在森林中垂直衰减的原理,经济林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逐渐形成垂直结构。

(4)地处热带雨林地区,水热充足,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生长。

1.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气候是影响植被分布最重要的因素,光照是绿色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热量和水分对植被分布有显著影响。

2.自然环境对植物特征的影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植被,它们在个体形态、生理机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

(1)水生植物:生长在水域中,形成水生植物,如莲花等,叶子硕大,根系不发达。

(2)旱生植物:生长在干旱地区,形成旱生植物,如骆驼刺、仙人掌等,叶片细小,根系发达。

3.植物对自然环境的指示作用植物生长对自然环境长期的依赖作用,使植物产生某些适应性与其生长的环境保持统一,使植物能够指示自然环境的某些特征,因而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如树冠可指示风向,根系发达可指示干旱环境,植被茂密可指示温暖湿润环境等。

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

读图,完成(1)~(3)题。

(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太阳辐射C.土壤D.降水(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洋流C.土壤D.降水(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两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洋流C.太阳辐射D.降水科学思维地理环境对植被的影响第(1)题,读图可知,日本本州岛自南向北樱花初放日期越来越晚,这是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造成的热量差异。

第(2)题,M和N在同一纬度,而且都位于沿海,但N地附近有日本暖流经过,起增温加湿的作用,所以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洋流。

第(3)题,M、N两地位于海岸线附近,海拔极低;相对来讲,P地地势高,热量相对不足,所以P地樱花初放日期较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答案](1)B (2)B (3)A提升运用能力2017年12月5日,位于我国河北北部的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2018年暑期,小明到塞罕坝旅行。

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塞罕坝主要是人工林场,曾经为“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初期造林成功率很低,该地年降水量约为400~600毫米,地处典型的草原和森林交错带,生态景观十分丰富。

在游览某景点的途中,小明发现某处的谷地长草,而坡地长树,这让他非常疑惑。

据此回答1~2题。

1.推测该处景观“谷地长草,坡地长树”的原因是( )A.谷地热量较差B.谷地夏季易涝C.谷地降水较少D.地形不便植树答案 B解析谷地海拔较坡地低,热量条件较好,A项错误;该地年降水量在400~600毫米,夏季降水集中,谷地地区地势较低,容易积水成涝,不利于树木成活,B项正确;由于海拔差异不大,降水差异较小,C项错误;谷地地形平坦,土层较厚,适宜植树,D项错误。

2.塞罕坝初期造林成功率很低的主导因素为( )A.热量B.降水C.土壤D.地形答案 C解析由材料可知,塞罕坝地区“黄沙遮满天,飞鸟无栖树”,沙漠化严重,土壤贫瘠,不利于植树成活,造林成功率很低的主导因素为土壤。

图表问题巧点拨[教材第75页“思考”]点拨根据文字、图片信息可知,乞力马扎罗山地势高峻,自山麓至山顶热量、水分垂直变化明显,形成不同的植被带。

答案不同海拔的水热条件有差异,形成不同的植被带,所以在山顶周边显示出不同的植被颜色。

[教材第78页“思考”]点拨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干热、冬季暖湿,夏季植被生长旺盛,但是水源供应不足,植物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在这一特殊环境下逐渐演变为坚硬革质叶片,并在叶面上覆盖茸毛,或叶片退化为刺,树皮角质化、层层覆盖。

答案常绿硬叶林叶片坚硬、覆盖蜡质(革质化),叶面覆盖茸毛或退化为刺,树皮老化后层层覆盖而不脱落、变得粗糙,都是为了保持植株的水分、减少植株体内水分的蒸腾。

[教材第80页“思考”]点拨从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的角度分析自然环境中没有植被将会出现的状况。

答案自然环境中没有植被会导致碳氧失衡,大气湿度减小,气候干燥,土壤水分减少,土壤肥力下降,自然环境恶劣,影响其他生物生存繁衍。

如果植被受到严重破坏,自然环境将不断恶化。

[教材第82页“思考”]点拨 1.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庞大,有着多样的生态作用。

结合塞罕坝所在地理位置——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兼具湿润区水土保持和干旱区防风固沙效益,还具有一般绿色植被的生态功能。

2.该地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自然植被及人工植被也深受地理环境影响。

恶劣的环境不尽适宜林场植树,一旦形成规模后则植被的巨大效益得到彰显,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答案 1.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以及维护地球上碳氧平衡、维护当地生物多样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