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合集下载

君子坦荡荡荡小人长戚戚的意思

君子坦荡荡荡小人长戚戚的意思

君子坦荡荡荡小人长戚戚的意思“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意思是君子心胸开阔,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出自《论语·述而》,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

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

全面解读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

”(见《论语集注》)君子按照天地的规律要求自己,所以舒适安宁。

小人则被外物所奴役,求名逐利,常常忧虑算计。

可以看出君子是修自身的,通过自然的规律去约束要求自己,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小人因不修自己,而是向外求名逐利,不断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以满足自己的私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自《易经》)君子是自立自强的。

而要求别人为自己做什么,历来为古人所不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

真正勇敢的人是能够不断审视和面对自己的人。

“吾一日三省吾身”(出自《论语》)。

而小人则是通过攫取别人的劳动而达到自己私欲的目的。

这也正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君子用道来约束和要求自己。

那么什么是道呢?“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可见天地间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道”的。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可见这种道还是为善的。

如果君子能够不断按照这种道来要求自己,以企达天人合一之境界。

那么君子和小人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他们的得失也是不可以放在一起比较的了。

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说的就是这种差距太大了。

为什么君子要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呢?古人认为天、地、人是构成天道的三种元素。

(“三才者,天地人”《三字经》。

三才之间是和谐共处、相互依赖和制约的一种关系。

作为三才之一的人,应该有能力和责任自立自强于天地之间,怎么能够向外去求,本末倒置,置人的尊严于不顾,侮辱自己的人格呢?此非君子之所为也。

同时也能看出古人尊重人格(人为万物之灵,可与天、地相提并论),以人为本和自立自强的生命态度。

引申角度看,天地宇宙至今为止仍然是穷奥不可探测,古人相信人与天地可相提并论,人体奥秘可能亦不可探测(比如解剖学无法找到人体经络,而人体确实有经络的存在)。

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是什么意思

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是什么意思

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是什么意思我们每个人都是小人,也是君子。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两种人生状态:小人和大人。

放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豁达淡定就能回归。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出自《论语·述而》这是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修养时经常引用的一句话。

但是,越是熟悉,越是没有真正理解,或者对其含义的解读往往似是而非。

比如对这句话的常规理解,君子淡定,小人计较。

直接翻译是:“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还有翻译为:君子豁达淡定。

小人就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听起来挺有道理的,但仍然解释的不够到位,不过瘾,主要是对“坦荡荡”和“长戚戚”这两个核心描述的解释不全面。

首先,什么是“坦荡荡”?有一种习语叫做思想开放。

谭、关、平、安也。

《易经·履卦》“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易经》是讲究秩序规律的,天泽履卦,由最刚健、最尊贵的乾卦和最柔弱、最卑微的泽卦组成。

九二位于下卦的中位,所以,阴柔得当,“幽人贞吉”,这里的“幽人”与六三的“武人”相对应。

初九:素履,往无咎。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六:能看,能跛行,能虎尾,能咬人,很凶。

军人是伟大的国王。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九五:夬履,贞厉。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整个天则占卜的意思是君临天下,各得其所,脚踏实地,锐意进取。

这是君子“坦”的含义。

“荡”,有洗涤、清除、宽广、平易近人等多种含义,甚至还有放纵,放荡的贬义。

比如《诗经·大雅》,“荡荡上帝”。

而“君子坦荡荡”,这里的“荡荡”与“坦”联系在一起,应该是胸怀宽广,没有挂碍,平易近人的意思。

《心经》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应该就是“君子坦荡荡”的佛家注解。

心安理得,君子心态平和宽广,没有阻碍,不需要掩饰,所以也平易近人。

其次,什么是“长戚戚”?显然,是与君子的心态相反的。

戚,本意是古代的一种“武器”,像大斧子。

《说文解字》说,戚,戉也。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意思。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意思。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意思。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出自《论语·述而》的一句话,意思是: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

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比如,一个真正有文化、有涵养的人,在面对任何困难或挑战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不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失去自我。

而一个缺乏文化修养的人,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烦恼不已,总是处于一种不安和焦虑的状态中。

总之,“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坦荡,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所影响。

而小人则应该放下心中的烦恼和忧虑,保持一份开朗和豁达的心态。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造句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造句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造句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快乐的人坦荡,正直,富有同情心,善良带给人的快乐最纯粹,小人的快乐是浑浊的。

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4、对比老百姓的“君子坦荡荡”,官员们真有些“小人常戚戚”。

5、常言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古人说,君子谋道,小人谋财;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讲的就是修身、用权、律己的标准。

7、“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斥百姓“小人常戚戚”;斥妇女:“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8、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9、“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要心宽,凡事想得开,要使自己的主观思想不断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

10、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

11、我顿时吓了一跳,我终于鼓起勇气向老师说了,顿时感到舒服多了,也许这就是别人常说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吧!
12、为人处事,宽以待人,豁达乐观,要学“君子坦荡荡”,可使心情舒畅,莫像“小人常戚戚”。

朱熹《论语集注》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句子

朱熹《论语集注》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句子

朱熹《论语集注》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的句子
哎呀呀,朱熹里说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可真是太经典啦!你看哈,君子呢,就像是那广阔无垠的蓝天,心胸开阔得很,没
啥事儿能让他们纠结烦恼,成天过得坦坦荡荡的。

比如说咱身边那些
大气豪爽的朋友,他们从不为了一点小利小惠就计较半天,遇到啥困
难也不抱怨,这就是君子呀!
再看看那小人,哎呀,就跟那阴雨天似的,成天愁眉苦脸,心里老
是戚戚然。

就好比有些人,为了一点点小事就耿耿于怀,算计来算计去,自己把自己搞得神经兮兮的。

咱可不能学那小人啊!为啥呢?你想想,成天忧心忡忡的,多累呀!那生活还有啥乐趣可言?我们得像君子一样,胸怀宽广,乐观豁达呀!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去爬山,那山可高啦!我爬着爬着就累得
不行,心里开始犯嘀咕,觉得自己肯定爬不上去了。

这时候我朋友就
鼓励我,说:“怕啥呀,咱一步一步来,肯定能爬到顶!”他就像个君
子一样,坦荡荡的,一点也不畏惧困难。

最后,在他的鼓励下,我还
真就爬到山顶啦!
所以说呀,我们都要努力做君子,不要做那长戚戚的小人。

要让自
己的内心充满阳光,不管遇到啥事儿都能坦然面对。

这样的人生,才
过得精彩,过得有意思呢!你说是不是?别犹豫啦,从现在开始,让我们都朝着君子的方向前进吧!。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精选阅读(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出自于《论语述而》。

其含义为:自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

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我。

【精选阅读(2)】正解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有人解释《论语》之小人长戚戚,是小人常常忧愁惊惧,我认为是错解。

翻一翻朱夫子《论语集注》,小人役于物固多忧戚。

岂仅役于常人所谓物哉? 此物乃欲,小人常常逆理而行,多寻蹊径,为名为利为欲牵行,所谓行险侥幸,患得患失耳,此乃小人之忧戚也。

君子处世以道义而行,决事循理而迎刃而解,坦然舒泰情状矣,此所谓君子之坦荡荡也。

若如些许人解小人常常忧戚恐惧,而君子常常忧戚于道之不行,恐惧于社稷之不保,哀悯于民生之艰虞,岂非是君子常戚戚耶?行险侥幸,患得患失,才是小人之戚戚!倒是一些恶霸,或者是大佬,肆无忌惮,气势如虹,一副舒泰相。

【精选阅读(3)】【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来源】《论语述而》【注释】荡:清除,洗涤。

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戚:在古代的意思形声。

从戉,从尗,尗亦声。

戉(yu),斧子。

第一个戚是指的斧子,第二个戚是指的斧别人,攻击别人,小人不是修自身的,是修别人的。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是 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貌。

【评析】君子走的是君子之道,君子之道当以修身为要,修身是修自我,不是修别人,把自我修的 像一块海绵一样的能够容下一切困难,阻力,障碍。

这就是君子之道了。

容忍的力越高,所修 的道也就越高 ; 容纳的力越强,修持的境界也越强。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 ; 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透过以上的比较,我们明白了君子与小人的习性刚好是两个极端。

那些总喜欢对别人指指 点点,挑三拣四的人就是小人的某一特性。

所以这种人根本听不进去长者的教诲,本身已是满 身成见,任何劝勉也听不进去,只装了一肚子垃圾,还自以为是的不懂装懂,你说这种人怎样 去培养他的君子之道呢。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的意思原义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的意思原义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的意思原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是一句古语,意思是指君子心胸开阔、坦诚正直,而小人心胸狭窄、处处受困。

原义上,君子坦荡荡是指君子的胸怀宽广,没有私心杂念,举止大方得体,心态平和。

君子是指品德高尚、道德操守良好的人,他们为人处世坦诚正直,不为个人私利谋求,而是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对待他人,坚守道义。

他们有自己的原则,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而小人常戚戚则是指小人的心胸狭窄,常常感到困扰和不满。

小人是指品德低下、道德败坏的人,他们为人处世心机重,经常为了个人私利而不择手段,缺乏正直和诚信。

他们常常感到困扰和不满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到君子的境地,他们因为自己的私心杂念而无法坦荡地面对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评价。

从这句古语的意思可以看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于他们对待事物和他人的态度。

君子以诚实、正直、坦荡的心态对待他人,不图私利,而小人则以自私、狭隘、算计的心态对待他人,只顾自己的利益。

因此,君子能够心情开朗、处事从容,而小人则常常感到烦恼和困扰。

这句古语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即要做一个坦荡的人。

坦荡的人心胸开阔,能够宽容待人,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人。

他们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为了个人利益而违背道义。

坦荡的人处世从容,不会为了一时的小利而迷失方向,他们有着稳定的心态,能够冷静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追求坦荡的心态。

只有坦荡的心态,我们才能够真正地与他人和谐相处,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坦荡的心态也是一种修养,只有内心宽广,并且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们才能够拥有一个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人生。

实践证明,坦荡的心态和品德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能够坦荡地对待同事和上司,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就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

在家庭中,如果我们能够坦荡地对待家人,理解和包容他们的缺点和不足,我们就能够建立起和谐的家庭氛围,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典故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典故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述而》,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名言。

以下是这个典故的详细内容:
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子路,他性格直率,勇敢自信,但有时也会显得比较莽撞。

有一天,子路问孔子:“老师,您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想了想,说:“你是一个有勇气的人,不过,我更希望你能做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路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于是孔子解释道:“君子心胸开阔,能够包容别人,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生气。

而小人则常常会斤斤计较,心里总是放不下,因此常常感到忧虑和不安。


子路听了,点了点头,说:“我明白了,老师,我会努力成为一个君子的!”
从此以后,子路一直牢记着孔子的话,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宽容和豁达。

他不仅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还成为了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做人要心胸开阔,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意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 白话:“君子胸怀坦荡、心底宽广,而小人却经常忧心忡忡。


编辑本段现代诠释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

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

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2、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是孔子关于君子形象的一个著名的描述。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胸怀坦荡、心底宽广,而小人却经常忧心忡忡。

即“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这里作为君子对比的是“小人”,这里说的小人并不是指坏人,而是有些缺陷的普通人。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司马牛请教如何去做一个君子,孔子回答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司马牛不大明白,接着又问:“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称作君子了吗?”孔子的回答是:“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也就是说,如果自己问心无愧,那有什么可以忧愁和恐惧的呢?当然,君子坦荡荡,不仅是一个行为端正的问题,同时也来自于人的内在品德。

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仁爱、智慧和勇敢。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也就是说人如果有着一颗博爱之心,有着高远的人生智慧,有着勇敢坚强的意志,那么他就必然会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而心底宽广、胸怀坦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