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保持距离才是最智者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句意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 白话:“ 君子胸怀坦荡、心底宽广,而小人却经常忧心忡忡。
”编辑本段现代诠释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
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
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2、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是孔子关于君子形象的一个著名的描述。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胸怀坦荡、心底宽广,而小人却经常忧心忡忡。
即“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这里作为君子对比的是“小人”,这里说的小人并不是指坏人,而是有些缺陷的普通人。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司马牛请教如何去做一个君子,孔子回答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司马牛不大明白,接着又问:“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称作君子了吗?”孔子的回答是:“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也就是说,如果自己问心无愧,那有什么可以忧愁和恐惧的呢?当然,君子坦荡荡,不仅是一个行为端正的问题,同时也来自于人的内在品德。
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仁爱、智慧和勇敢。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也就是说人如果有着一颗博爱之心,有着高远的人生智慧,有着勇敢坚强的意志,那么他就必然会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而心底宽广、胸怀坦荡。
篇二:君子坦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小人长戚戚14:59《求是》期号:作者:王充闾字号:大中小“四书五经”中的许多名言警语早都忘记了,惟独孔老夫子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倒还时时记起。
征诸古籍,“君子”与“小人”,在西周时期原是分别代表统治阶级与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
朱熹《论语集注》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句子

朱熹《论语集注》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的句子
哎呀呀,朱熹里说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可真是太经典啦!你看哈,君子呢,就像是那广阔无垠的蓝天,心胸开阔得很,没
啥事儿能让他们纠结烦恼,成天过得坦坦荡荡的。
比如说咱身边那些
大气豪爽的朋友,他们从不为了一点小利小惠就计较半天,遇到啥困
难也不抱怨,这就是君子呀!
再看看那小人,哎呀,就跟那阴雨天似的,成天愁眉苦脸,心里老
是戚戚然。
就好比有些人,为了一点点小事就耿耿于怀,算计来算计去,自己把自己搞得神经兮兮的。
咱可不能学那小人啊!为啥呢?你想想,成天忧心忡忡的,多累呀!那生活还有啥乐趣可言?我们得像君子一样,胸怀宽广,乐观豁达呀!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去爬山,那山可高啦!我爬着爬着就累得
不行,心里开始犯嘀咕,觉得自己肯定爬不上去了。
这时候我朋友就
鼓励我,说:“怕啥呀,咱一步一步来,肯定能爬到顶!”他就像个君
子一样,坦荡荡的,一点也不畏惧困难。
最后,在他的鼓励下,我还
真就爬到山顶啦!
所以说呀,我们都要努力做君子,不要做那长戚戚的小人。
要让自
己的内心充满阳光,不管遇到啥事儿都能坦然面对。
这样的人生,才
过得精彩,过得有意思呢!你说是不是?别犹豫啦,从现在开始,让我们都朝着君子的方向前进吧!。
善与恶之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之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杰克一郎善良的人心胸坦荡,没有私心杂念,不会欺天瞒地,也不会耍阴谋诡计,面对被人欺负时经常一笑了之,不会挂记在心,身心清净心情愉快,因此也就生活在幸福之中。
邪恶的人却正好相反,它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罪恶的阴影之中。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提心吊胆的人生与内心坦荡的人生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君子坦荡荡,有一句话叫:是非日日有,不听自然无。
当我们的心时刻能保持一份清静自然,纵然别人在你面前讲是非,你也当成是没听到一样,这样,你的人生自然不会有那么多的是是非非,因为你见若不见,听若不听。
小时候曾经去过一个城隍庙,在那里我看到了庙檐下挂着一个大算盘,意思是说神灵总有一天要与人算他的善恶之帐。
那里的横匾写着:“你又来了”。
两柱有一副对联是:“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读过之后当时我就感到心灵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善良的人会受恶人的欺侮,但从因果规律看,他不会永远被人欺侮。
恶人得到“好处”也是暂时的。
因果规律是客观存在。
不能看到善人被欺,就认为不能做善人。
我们要少一些指责,多一份宽容,自己过得很自在,他人也会感到舒服。
幸福和乐的生活,其实就在我们当下,只是我们不懂得过。
人生并不复杂,幸福也很简单!正所谓:“茫茫宇宙大世界,浩然正气充天地,善恶自有天作证,人善人欺天不欺。
”人生之前程事业在于淡定。
人生的道路曲折坎坷,我们有过荣耀和成功,也有过失败和挫折;有过喜出望外,也有过痛心疾首;有过狂风暴雨的摧残,但也有过艳阳高照的沐浴。
面对这些我们无需大喜过望,也不必大悲欲绝,因为这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人道是:“举头三尺有神明”,做好自己,怀一颗柔软的心,行走于天地间,柔软或许感化不了心狠,但至少可以得到平静,活得安逸,每一步都走得无愧于心。
只要用一种淡定的心态去面对,必将迎来芬芳的人生。
南宋文天祥的《正气歌》开篇就讲:“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孔子说与人相处保持距离的句子

孔子说与人相处保持距离的句子
孔子说与人相处保持距离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学老,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曰:盖聪明一世,仁义一生,能干一时。
•孔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保持距离的重要性
•孔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孔子曰:君子懿道不易,小人难行。
•孔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孔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关于人际关系的建议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孔子曰:有教无类。
修身养性的方法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和谐共处的智慧
•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和平相处的原则
•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与?驱车策驽马,行矣哉!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请注意:上述句子仅为参考,部分内容为加工过的原句。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原文出处及全文翻译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原文出处及全文翻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意思: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原文出自《论语·第七章·述而篇》注释:荡:清除,洗涤。
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戚:在古代的意思形声。
从戉,从尗,尗亦声。
戉(yuè),斧子。
第一个戚是指的斧子,第二个戚是指的斧别人,攻击别人,小人不是修自身的,是修别人的。
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读解:“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
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
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君子走的是君子之道,君子之道当以修身为要,修身是修自己,不是修别人,把自己修的像一块海绵一样的可以容下一切困难,阻力,障碍。
这就是君子之道了。
容忍的力越高,所修的道也就越高;容纳的力越强,修持的境界也越强。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知道了君子与小人的习性刚好是两个极端。
那些总喜欢对别人指指点点,挑三拣四的人就是小人的某一特性。
所以这种人根本听不进去长者的教诲,本身已是满身成见,任何劝勉也听不进去,只装了一肚子垃圾,还自以为是的不懂装懂,你说这种人怎么去培养他的君子之道呢。
知道怎么去鉴别君子,小人呢?把握住以下要点,君子志于修身之己道,远小人之道。
全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出自《论语·述而篇》
释义: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真君子都有着旷达的心胸,他们不拘泥于物,既不以物喜,也不以己悲。
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都能够无愧于心,始终坦坦荡荡。
但小人则多以私利为重,经常患得患失,心胸狭隘,故时常忧愁烦恼。
这便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出自《诗经·大序》
释义:言者:说话的人;闻者:听话的人;足:足以,值得;戒:警惕。
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近义词: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美德修养名言

关于美德修养的一些名言: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3.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4.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7.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
8.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
一步。
9.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10.德行啊,你是纯朴的灵魂的崇高科学。
11.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1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3.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14.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15.良心平静,在雷声中也睡得着。
16.一个人最难做到的事,是要有操守,怎样有操守呢,获得想要的东西,最好还是让自己
配得上。
17.最高的道德就是不断地为人服务,为人类的爱而工作。
18.只有那有坚强的活动,才能有坚强的价值。
19.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来弥补。
2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在《论语·述而第七》中有一句话:“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它源于《论语》。
其实,我们平时说的成语有很多出自《论语》。
可见《论语》并不是高深难懂的书,只是长久以来没有人来倡导我们去读它,才使得我们不识其庐山真面目。
坦荡荡,宽阔平坦,用以形容胸襟宽畅。
戚戚,忧愁、悲哀的样子。
把这句话翻译成当今的语言就是:“孔子说:君子的胸襟是宽阔舒畅的;小人则是经常忧愁、悲哀的。
”我们先讨论一下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孔子说:“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连孔圣人这么德高望重的人都不敢自称是君子,可见君子标准之高。
我常想知道孔子到底给君子是怎么下的定义也就是孔子认为够得上君子的人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我遍翻《论语》也没找到。
《论语》中曾多处提到君子,但只是大致提出怎么样可以成为君子,或是哪种做法是君子该做的,却一直没能成系统的说出君子的行为规范准则。
由此可知很难给君子规定一个具体的标准,君子只是人们对理想中的品德高尚者的一种尊称。
平时我们对某个人的品行非常赞许,我们可称他是君子,但如果哪个人像现在很多用自己的职称或职务称呼自己的人那样,自报家门说:“我是某某君子。
”非得让人笑掉大牙不可。
再说小人。
君子是道德高尚的人,小人作为君子的对立面,自然就是道德人品极为低下的人。
然而,区分君子和小人毕竟不能像文化大革命时期区分革命派和反革命派那样简单。
那时常听人说:“不支持某某革命路线,就是不革命,不革命就是反革命,是没有中间道路可走的。
”如果按这种非此即彼的方法判断君子和小人,即凡称不上君子的人都是小人。
这下子就糟了,不仅我们都成了小人,连孔圣人都危险了,孔圣人不是不敢自称是君子吗只好自称是小人了。
由此可见,君子和小人只是人类道德品质的两个极端,君子是道德品质修养最好的,小人是最差的。
至于差到什么程度是小人,孔圣人也没给出一个定义。
反正小人不是好人,我们都不要争取做小人就是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保持距离才是最
智者
小人随处可见,在生活中只要有江湖,就有小人,而且小人最擅长的就是极尽下三滥之事,不以道德为底线,遇到小人也是一种悲哀。
那么在生活中,和小人相处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样的方式呢?
老人常说这样一句话“君子动口不动手”,就是因为两者都有冲突的时候,小人总会占尽便宜。
因为君子胸怀坦荡,处理事情没有偏见,能接受合理的建议,办事也公道端正,而小人刚好相反,他们内心没有以道德为底线,所以总有着下三滥的招数,做事不问原则,所以当君子与小人起正面冲突的时候,是非常吃亏的。
《易经》: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保持距离才是最智者
在《易经》之中有这样一句话: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九四:屋梁高高隆起,吉利,如有意外之患,则不好应付。
在《象传》之中说:屋梁高高隆起,之所以吉利,就是因为屋梁不弯曲房屋不倾倒。
九四属于阳刚,但是在阴位,虽然大过卦阳,则盛大过度,而九四却刚柔兼备,就好像栋梁高高隆起能负担重压,所以吉祥。
不过九四和初六阴阳相应,阴柔的初六前来辅助的时候,就会使本来刚柔的九四变得柔和向下弯曲,以至于不能承受外界压力。
这一句话给我们的提示,就是采取非常行动时,需要各方助力,但是不要被
小人所利用。
一个人不光是行动之时,在生活中的任何时刻都要防止被小人利用,防小人更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易经》: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保持距离才是最智者
徐文远是名门之后,幼年跟随父亲被抓到长安,最初生活困难,但是勤奋好学,诵读经书,后来官居隋朝的国子博士,越王杨侗还请他担任祭酒一职,后来隋朝末年,洛阳饥荒,徐文远就外出打柴维持生计,遇到了李密。
李密把徐文远请到自己的上座上面,自己带着手下兵士对他行礼,让他为自己效力,徐文远对李密说:“如果你决定效仿伊尹、霍光,在危险的时候辅佐皇室,我可以帮你,但是你要是学王莽、董卓在皇室遭遇危难趁机篡位夺权,那我就能不能帮什么了。
”
李密听了就说:“我敬听您的教诲。
”
但可惜的是李密后来战败,徐文远又归属了王世充,王世充也是徐文远的学生,他见到徐文远非常高兴,而徐文远每次见到王世充就非常谦恭的向他请礼。
有人就问他:“你为什么对李密居功自傲,对王世充却很恭敬呢?”
徐文远就说:“李密是君子,所以用郦生对待刘邦那样狂傲的方式对待他,他也能接受,王世充是个小人,即便是老朋友也会被他陷害杀死,所以我要小心谨慎。
”
《易经》: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保持距离才是最智者
徐文远的两种不同态度,说明的就是对于小人的提防之心,我们不提倡徐文远对待君子时,摆着居功自傲的态度,但是我们提倡的是面对王世充这样小
人时,谦虚谨慎一些。
因为小人没有底线,不适合莽撞形式,遇到特殊时机,需要灵活应变,谨防小人陷害,才是最正确的方式。
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古往今来,人间百态,有君子就有小人,小人背弃承诺,背信弃义,心中没有底线,利欲熏心,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甚至大打出手,不择手段,这就是小人没有肚量,没有仁德之心为底线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