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归来话备考 (语文,卷1) (共39张PPT)

合集下载

高考阅卷归来话概要备考完整版课件

高考阅卷归来话概要备考完整版课件

3. 样卷试改
(5)
4分
The parents think highly praise will building their children’s confidence, but is not the truth. (要点1)Giving
less praise as damaging as more praise will made they think they are not good.(要点2) The right amount of praise is
5. 有效连接,结构紧凑,具体未讲。
(2018年11月概要阅卷中要求:原文逻辑关系理解不准确,分数在第2档 和第3档之间,要看要点及语言表达能力。)
6.人称变化,从头到尾人称一致,变化一次扣一分,变化两次以 上扣2分
7.分段写:不宜分段。分段了但如果有上下逻辑关系,并有正确 的连接词或过渡词,这一次阅卷中认可它。 否则适当酌情扣分
2.5~3个要点,语言可以,但有不当
3. 样卷试改
(4)
8分
Parents always over praise kids to build their confidence,
but it’s effect is opposite, (要点1)and less praise can also
make kids unconfident or feel loveless, then giving up
(2018年11月概要阅卷中要求,分段的都要从总分中扣除一分。 )
8. 字数 < 40; >80 扣2分 (阅卷体会:以6行之内为宜。超过6行就会点字数。)
要点分解
Nowadays parents tend to overpraise their children, which may have bad effects. (要点1) However, inadequate praise can be equally harmful. (要点2) Experts suggest that parents pay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their praise and praise the effort rather than the result. (要点3) Parents should also be aware that praise needs to be task-specific and match the amount of effort their children have made. (要点4)

阅卷归来话备考 - 复件

阅卷归来话备考 - 复件

•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 层级为分析综合C。
• 【评分细则】“意思对即可”。如第④点 “政府和专家重视不够”,说成“人们( 或大家)重视不够”也算对。
2021/3/11
22.文中五个问句,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
• (1)第一个问句,表明作者对四堡雕版儒雅景 象的期待和进行实地考察的愿望;中间三个问句 ,表现作者在面对四堡雕版现实窘境时的痛心、 无奈与不甘;最后一个问句,表现作者对四堡雕 版前途的担忧,强烈呼吁对这种文化遗产进行拯 救。
•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 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
• 【评分细则】★答案(1)和(2)都包含两个方面: 表现手法、具体表现及效果。每点1分。
• (l)句实际上是对比中套用比喻。如果考生只答 对比或只答比喻,都可给分。
• (2)中拟人“拟”写成“似”不给分。 • “意思对即可”:如“失望”,答“失落”也
★有些考生没有区分“意蕴”和“设置”两个方面,而是混 在一起作答。需要从中找出得分点,但最多不能超过4分
2021/3/11
问题汇总
19.【问题】:答案不具体,不全面,不深入。平 均分:2分左右
20.【问题】: 把握手法不准确,内容理解不到位 ,答案组织不规范。平均分:3分左右
占3分。
要点①(意蕴)中,将五个问句归纳成三个方面:一表明期待 、愿望,二至四表现面对现实状况的痛心无奈与不甘,五表 现担忧和呼吁。一个方面1分。
如果考生分别分析五个。如果考生没有分别分析而是总 体表述,只要有这三个方面的意思也可以。如果只是笼统说 几个问句表现了感情(或心理) 的变化,而未说明何种感 情,可给1分。

高考语文全国卷讲解优质课件1

高考语文全国卷讲解优质课件1

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

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
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D项,“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变迁史”有误,原文
只是说“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
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由“但”可知,《古文观止》无法选文体例和标准的变化。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讲解课件 (34张PPT)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讲解课件 (34张PPT)
实用类文本阅读:
【点睛】做此类试题注意以下方面:①根据要 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 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 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 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 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 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 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 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讲解课件 (34张PPT)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讲解课件 (34张PPT)
6. ①有比较充分的准备:熟悉对方 的写作,作为责编,尤其熟悉作品 《钟南山:苍生在上》;②重视对 方的观点:提问时采用对方文章中 的说法来引出话题,营造对话氛围; ③逐步深入地提问:从写作动机问 起,问到写作方式和具体内容,最 有回到对方的文学观。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技巧
1.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特别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和 最后一段,基本上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2.看标题,先将文章大致看一下,然后去看题目,带着问题去找 答案。这样比较有针对性,目标明确。 3.不管是题目还是文章都要将关键字圈起来,特别是时间,概括 性词语。例如:几乎,大概,一般,全,都,凡是这类词 4.找出文章表程度的词语。例如:总共、基本、大致、最等。 5.找出有逻辑性的关联词。例如:表转折,表因果,分层分类, 举例子,并列或递进。 6.文章反复出现的句子,特别注意跟文章一样的句子,因为有可 能张冠李戴。

阅卷归来话教学(2改)(2021年初中语文部编版)

阅卷归来话教学(2改)(2021年初中语文部编版)

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 基础主观题
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名著阅读建议
强调对名著阅读的 感受和评价
C
2017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 从下列四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作答 (1)从《朝花夕拾》的阅读中,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鲁迅? 结合内容简要作答。 (2)请根据《海底两万里》或你 阅读过的其他科幻作品,谈谈科 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 也许,这就是成长 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
请以“本来我可以_______ ”为题,写一篇600字到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 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 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写作
评分细则 (部分) 1、作文着力点,在于体验与思考。或写心理变化的历程(记叙为 主),或写强化事后的反思(议论为主),关注体验和反思的深度。 这种文章符合一类卷的要求。 2、只写标题2分,全抄前面的现代文阅读部分5—8分。 3、有些字数不到,但前面写得好的,与不会写的并且字数不到的要区 分开来。 4、“套作”为套他人之作,套作认定要谨慎,确认套作20分以下;抄 袭一般15分以下。
非满分
34.59%
满分4149人 非满分
知识板块分析目录
01 基础知识及应用 02 小说阅读 03 说明文阅读 04 古诗文阅读 05 写作
基础主观题
5-7题 分值18分
8210人 及格率68%
基础主观题
试卷难度分析
12.05分 难度系数0.66
零分
及格
满分
平均
178人
579人
基础主观题
古诗词名句填写
基础主观题
文学常识

阅卷归来话高考模板.pptx

阅卷归来话高考模板.pptx

2019-10-29
谢谢聆听
12
答案变式:
(1)B集团遵循国家产业导向,把发展战略重心放到 污水污泥处理及相关产业上,启示企业要有正确的经 营战略;(4分) (2)B集团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了产业转型,取得了良 好的经济效益,启示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 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4分) (3)B集团为当地生态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作出了贡 献,启示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实现经济效 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树立良好的形象。(4分)
简述B集团华丽转身对企业转型
升级的启示。 2019-10-29
谢谢聆听
14
正确的经营战略
(策略、方略、方法、计划……)
承担社会责任
2019-10-29
谢谢聆听
15
2019-10-29
谢谢聆听
16
2019-10-29
谢谢聆听
17
2019-10-29
谢谢聆听
18
宏观上:构建体系,脉络清晰
2019-10-29
2019-10-29
谢谢聆听
27
条理分明,分点工整,印象好。 抓评分点,要点部分写完整。 重用语规范,轻个性感悟。
2019-10-29
谢谢聆听
28
2019-10-29
谢谢聆听
29
2019-10-29
谢谢聆听
30
转变“求新求异”的复习思路! 转变“重难点,不重基础”的复习思路!
2019-10-29
谢谢聆听
21
(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和略读,把握知识点。 指导学生学会比较阅读法,巩固知识点。 知识点的比较阅读 练习题的比较阅读 指导学会学会读准题意,理解考查目标。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2020全国考语文卷1讲评ppt(共63张ppt)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2020全国考语文卷1讲评ppt(共63张ppt)

【点睛】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技巧
1.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特别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基本上这就是文章的中心。2.看标题,先将文章大致看一下,然后去看题 目,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比较有针对性,目标明确。3.不管是题目还 是文章都要将关键字圈起来,特别是时间,概括性词语。例如:几乎,大 概,一般,全,都,凡是这类词4.找出文章表程度的词语。例如:总共、 基本、大致、最等。5.找出有逻辑性的关联词。例如:表转折,表因果, 分层分类,举例子,并列或递进。6.文章反复出现的句子,特别注意跟文 章一样的句子,因为有可能张冠李戴。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 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C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 直是自觉自愿的”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只说“以‘亲亲’为基点,扩大到‘仁民’, 以及于‘爱物’……‘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 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 来”,而并没有提到“自觉自愿”。故选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 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B.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 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 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D.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 “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 【答案】3. C
C项,正确,原文第四段有“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D项,“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错误,根据最后一段“‘孝’的内涵也会随之 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 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可见,是“某些形式”,而不是所有“传统‘孝’的形式”。故选C。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四图文转换课件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四图文转换课件
答案:(示例)面对拒绝,有人会说“算了”,然后结 束这件事,另作打算;有人会说“好吧”,心中闷闷不乐, 感觉被挫败;有人会问“凭什么”,随后不断怀疑、批判; 有人会问“为什么”,接着分析原因,再作尝试。
3.(2018·江苏卷)下列选项中,对下图漫画寓意的理 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 分)( )
A.过程特别艰难,可能预示着这一次收获很大。 B.在我们不注意的地方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困难。 C.对努力挣得的东西,人们会牢牢地抱住不放。 D.懂得知足常乐,会使生活中的困难更少一些。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
专题四 图文转换
近年来,图文转换题趋于成熟,考查频率较高。2018 年三套全国卷既有在阅读中考查的,也有单独考查的。 2017 年是在阅读中进行了考查。全国卷 2013—2016 年, 每年都在语言表达题中单独对此考点进行考查,全国卷 2013 年、2015 年考查了徽标,2014 年、2016 年考查了构 思框架图,图文转换题的选材逐渐生活化,内容涉及环 保、和平等热点和焦点。
答案:A
4.(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6 分)
鲁迅提过,“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 他的眼睛”,丰子恺的漫画《村学校的音乐课》却没有画人 的眼睛。你觉得二者矛盾吗?请结合画面说明理由。
答: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理解鲁迅的话的含意和丰子恺 的漫画的内容。鲁迅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 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是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人物 的眼睛能集中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等特征。但“画他的 眼睛”的前提是要能够展现出人物的特点。丰子恺的漫画 《村学校的音乐课》展示的是与“音乐”有关的人物群像, 并不需要具体表现出每个人的形象特点。而且丰子恺特意 勾勒出了学生们张得圆圆的嘴巴,相比画眼睛,这更能凸 显乡村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参与热情。作答时要首先明确观 点——不矛盾,再结合漫画内容具体分析。

阅卷归来话备考 语文,卷1 39

阅卷归来话备考 语文,卷1 39
4
阅卷归来话备考 (语文,卷1) (共39张PPT)
阅卷归来话备考 (语文,卷1) (共39张PPT)
8、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 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 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 “中国的脊梁”的。(6分)
评分细则:
8.◎参考答案三个得分点,每一点2分:指出手法名目1分,具 体分析1分。只答名目不做具体分析或只有具体分析举例没有概 括名目,正确的话都只能得1分。 ①形象描写:也3可以说成“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②言行描写:通常是将谚语(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分 开描说写的”。也如对果。考4生只答“语言(对话)描写”或“行动(动作) ③对比手法:实际上文中是反衬,说成“衬托”“反衬”“侧面 烘托”都对,但“侧面描写”不含衬托或对比意思,不对。
阅卷归来话备考 (语文,卷1) (共3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PPT)
阅卷归来话备考 (语文,卷1) (共39张PPT)
8、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 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 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 “中国的脊梁”的。(6分)
考情分析
平均分: 3.4(3.37) 8、①学生受题干中鲁迅说的话的误导,答成了: 埋头苦干的人:是什么……; 拼命硬干的人3:是什么……; 为民请命的人:是什么……; 舍身求法的人4:是什么……; 并没有涉及塑造“中国的脊梁”的手法,这样的最多 得2分。 ②学生没理解文章中“中国的脊梁”指的是谁,泛泛 分析。
阅卷归来话备考 (语文,卷1) (共39张PPT)
阅卷归来话备考 (语文,卷1) (共39张PPT)
8、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 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 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 “中国的脊梁”的。(6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纸张酸化,一定要含有“酸” 的意思。只答纸4张质量差,易碎 的意思给1分。 ③只答“气候湿热多雨”或“气 候不利于文件的保存”亦可。 ◎答成其他原因的都不得分。
平均分: 4.16
①第一条:有些同学没筛 选出这一信息,这是失分 最多的一条。只要有时间 长、年代久这个意思都得2 分。 ②第二条:基本能得2分。 只要有“酸”的意思都得2 分。
8、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 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 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 “中国的脊梁”的。(6分)
备考启示
启示一:高质量阅读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 3
高 考
2019全国14卷鲁迅《理水》、2019浙江萧红《呼兰河传》
调 节选、2019年江苏卷林斤澜的《表妹》、
重点关注“乃”“专”“纷乱”三个词。“乃”表承接关系, 应翻译成“于是”4“就”。“专”译成“一心、专门、专意”都算
对,其他意思如“专横”等不对。“纷乱”是使动用法,应翻译成 动词意义的“使……纷乱”或“搞乱、扰乱”之类,其他地方的 “洛阳之人”可不译,但译成“我(或你)是洛阳人”意思错了, “年少初学”的“初”译成“开始”不对。以上各处错误一处扣1 分。(最多扣3分)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
评价。(6分)
备考启示
1.增强读懂诗歌的能力。 2.增强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 3.增强规范答题的能力。 4.可以尝试做诗人和朝代专题任务群学习。
诗人专题:
柔蓝一水萦花草——王安石
无人画出陈居士3 ,亭角寻诗满袖风——陈与义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陆游
评分细则
20.评分标准比较明确,3个空每个2分,超字数扣1分。 ◎每写出一处得2分,意思答对,上下文连接顺畅,即可得分。 第一处,“压力与肥胖有联系”意义明确,比较容易把握。说 “压力会使人变胖”也对。 第二处,本来应3该是低谷时,重点在于“低(谷)”的意思, 其他意思不对。 第 有三人处从总,结“注压意力4事产项生的的角时度间来”写或,“如压“力规产律生作的息时/间顺点应”节都律可/按以时。 作息/不要熬夜/夜间注意减少或控制压力/激素作用与时间关系” 等,语义也算通贯也不算错。其中要注意包含着“时间”或 “夜间”要素。 ◎每一处不超过12字,超过3个字扣1分。
8、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 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 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 “中国的脊梁”的。(6分)
考情分析
平均分: 3.4(3.37) 8、①学生受题干中鲁迅说的话的误导,答成了: 埋头苦干的人:是什么……; 拼命硬干的人3:是什么……; 为民请命的人:是什么……; 舍身求法的人4:是什么……; 并没有涉及塑造“中国的脊梁”的手法,这样的最多 得2分。 ②学生没理解文章中“中国的脊梁”指的是谁,泛泛 分析。
3 4
16、名篇名句默写
考情分析
①不过数仞而下 翱翔蓬蒿之间

遨 篷篙



②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站勾


3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4烟 乐 忌











①背不过、不理 解,空题、不对。
②勾画现象挺严 重。 ③粗心大意。 ④字过小过密, 模糊不清。
看不清,就算错吧
备考启示
1.学习复习课文,扎实记忆重要实词虚词。 2.培养精读文言文,利用语境解决疑难的能力。 3.阅读一定数量的文言文。
3
4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 评价。(6分)
评分细则
15.◎共6分,有两问,每一问3分,意思答对即可。 ◎第一问:答出“画中蕴含着诗意”(画中有诗)的意思得2分; 答出“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意思得1分(答出“辞难尽意”的意 思即可)。本问若只是笼统的答为“对画的喜爱、喜欢”给1分。 ◎第二问:答出3“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对画作本身 的独立评价)2分。答出“令人玩味不已”(说明画作具有艺术 魅 类力的或)感,染不力给分1分4。)只。答答对成画对的画欣作赏评、价喜的爱内的容意(思如,诗可人以的认感为怀说之 明了画的感染力给1分。
8、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 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 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 “中国的脊梁”的。(6分)
评分细则
8. ◎其他 ①选文中也有细节描写、场景(场面)描写、心理描写等,也属 于“意思对”,同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 ②之罗列手法名3目,不加分析的,属于上述未作分析一类,每个 名目1分,但最高给3分。只是罗列名目但超过5个(含5个)的 属于撞运气的做法,不给分。 ③有的从“埋头4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 的角度去解说,应该是受了题目的误导。其中,4个方面解说都 有合理性得2分,2个(3个)较为合理的给1分,只有一个方面 合理,其他牵强附会者不给分。
评分细则:
8.◎参考答案三个得分点,每一点2分:指出手法名目1分,具 体分析1分。只答名目不做具体分析或只有具体分析举例没有概 括名目,正确的话都只能得1分。 ①形象描写:也3可以说成“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②言行描写:通常是将谚语(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分 开描说写的”。也如对果。考4生只答“语言(对话)描写”或“行动(动作) ③对比手法:实际上文中是反衬,说成“衬托”“反衬”“侧面 烘托”都对,但“侧面描写”不含衬托或对比意思,不对。
13、(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评分细则
(2) ◎赋词 ①数上疏(1分):重点是看“数”(屡次、多次、数次),译成 “常常、经常”不对。“上疏”(上奏),不翻译不算错;译成 “上书、上表”也对,其他译法如“上谏”“上章”“向上陈述” 不对。 ②稍(1分):“稍”应译为“逐渐、渐渐、慢慢地”译成“稍 微”“稍加”“稍3稍”“略微”都不对。 ◎译出大意给3分: 可翻重 译点成关“注有“的”或“”4有“些非””,“其(他削意)思之如”“三或个者词”。表“选或择”关为系代不词对,。应 “非”应翻译成“不(符)合”,译成“不是”也算对。 “削之” 的“之”翻译成“诸侯的封地”或“诸侯的势力”,译成“诸侯” 不对,不翻译算错。从上下文来看,第一个“之”不翻译也不影响 句子通顺的,不算错。“连”可以不译,但应译成“连接”“接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朝代专题: 4
——陶渊明
诗歌专题提升——三国两晋南北朝
诗歌专题提升——唐诗赏析
诗歌专题提升——宋词
诗歌专题提升——元明清
16、名篇名句默写
评分细则
16.◎共6分,每空1分。 错字、别字、漏字、添字;前后句或句中的字词颠倒,均不得 分。 注意:(1)中有不少在“翱翔”后加“于”字的,应算添字不 得分。
诸事。”
评分细则
◎赋词
①短(1分):符合“说坏话”意思即对。如“诋毁”“贬 低”“诽谤”“中伤”“诬陷”“批评”“揭短”等都算对。关键 词有错别字的(如“诋毁”写成“抵毁”)算错。
②擅权(1分):重点是“擅”。答案为“独揽”,“ 擅权”译成 “专权、操纵权力、擅用权力、擅自用权”等均算对,其他意思
(如译成“夺权”)不对。考虑到“擅权”一词近年来也常用,所 以不翻译也不扣分3。 ◎译出大意给3分:
深入此山中,识得真面目
——阅卷归来话备考
2019年高考语文阅卷情况汇报
1 评分细则、考情分析、备考启示
23
感悟体会
3
收获友谊
6、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 文件的受损原因(6分)
评分细则
考情分析
6.◎参考答案三个得分点,每一 点2分,意思对即可。 ①年代久远,可答成具体的时间, 如“形成于18世纪”“两三百年 前口”语“回约答或,大如概“3三时百间年长””;。也可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 评价。(6分)
考情分析
诗歌难度很大,有好多零分,后来把这些零分找出来重新阅。平 均分: 1.7 ①学生读不懂,不理解是最大的问题。 尾联“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中的“此”指的是“画”,有 些 和学意生境理;解“成吟“断3诗””诗,句不吟对完;也“没佳有句找”到具合体适的的诗 表句达,。抽“象不的相诗关意” 有些学生理解成“关联不上”,不对。 ②受“含晚”“4孤云”的干扰,情感的理解不对,认为作者对许 道宁的画是批判的。 ③定式思维,一看到陈与义,就想着怎么也答上爱国的情感,不 得分。 ④分条过于死板,题目两问,分两条答即可,有好多学生,一看 到6分,就分了3条。
13、(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 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考情分析
平均分: 5.56(5.64) (1)“洛阳之人”可不译,但译成“我(或你)是洛阳人”意思 错了。“年少初学”的“初”译成“开始”不对,年少译成“小 时候,从小;年轻时,年少时”都不对,应该是贾谊当时的年纪, 年轻刚开始学习。 (2)或”是有的3 ,不是有时,“稍”基本上没翻译出来的。

启示二:充分研讨、高度重视经典题型。
8、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6分)
3 4
9、《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 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评分细则
9.◎参考答案三个得分点,每点2分。 ①故事:有“史”或“古”的意思即算对。如“见于历 史”“见于史书”“有史可考”“古代传说”。 ②新编:答案是从表现方式说其新(说“重新编排”之类也算 对)。如果考生3从新的观念、思想去重新阐述故事的角度说明 其新也对。“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这点可以不管。 ③ “观重照点”在或于“与融现4合实”的“结融合汇,”在“当结下合的”意都义对。。如至说于历具史体和评现价实时的 对当下的讽刺、批判还是树立正面形象,只要言之成理,均可 算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