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分析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水质分析操作规程

水质分析操作规程

水质分析操作规程引用国标:GB/T6907—2005水样的采集取样装置:1、硬质玻璃磨口瓶:常用的水样容器之一,但不宜存放测定痕量硅、钠、钾、硼等成分的水样。

2、聚乙烯瓶:使用最多的水样容器,但不宜存放测定重金属、铁、铜、有机物等成分的水样。

3、特定的水样容器:有些特定需要使用特定的水样容器,应遵守有关标准的规定。

如溶解氧、含油量等。

采集水样的方法:1、取样器的安装和取样点的布置应根据锅炉的类型、参数、水质检测的要求(或试验要求)进行设计、制造、安装和布置,以保证采集的水样有充分的代表性。

2、除低压锅炉外除氧水,给水的取样管均采用不锈钢管制造。

3、除氧水、给水、锅水的取样装置,必须安装冷却器取样,冷却器应有足够的冷却面积,并接在能连续供给足够冷却水量的水源上,以保证水样流量约为700mL/min,水样温度应在30~40℃之间。

4、取样冷却器应定期检修和清除水垢。

锅炉大修时应安排人检修取样器和所属阀门。

5、取样管道应定期冲洗(至少每周一次)。

作系统分析取样前要冲洗有关取样管道,并适当延长冲洗时间。

冲洗后应隔1~2h方可取样,以确保水样有充分的代表性。

6、测定除氧水中的溶解氧和汽机凝结水,其取样阀的盘根和管道应严密不漏空气。

7、采集天然水样时,应根据试验目的选用取样器,不同深度取样器以及泵式取样器进行取样。

8、采集地表水或普通井水时,应将取样瓶浸入水面以下0.5m处取样,并在不同地点采集混合成供分析用的水样。

9、根据试验要求,需要采集不同深度的水样时,应对不同部位的水样分别采集。

水样采集的要求:1、采集有取样冷却器的水样时应调节冷却水的取样阀门,使水样流量在500~700mL/min,温度为30~40℃的范围内,且流速稳定。

2、采集给水、锅水水样时原则上应是连续流动的水。

采集其它水样时应先将管道中的积水放尽并冲冼后方可取样。

3、盛水样的容器(采样瓶)必须是硬质玻璃或塑料制品(测定微量成份分析的样品必须使用塑料容器)。

水质化验操作规程

水质化验操作规程

水质化验操作规程
总铁含量
硫氰酸盐比色法:
器材
试剂
硫氰酸钾、硫酸或盐酸、高锰酸钾、硫酸高铁铵以上药品均为分析纯。

蒸馏水2000mL。

试剂配制
1.20%硫氰酸钾溶液:称取20克分析纯KCNS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

2.盐酸(1:1):1份分析纯HCl同1份蒸馏水混合。

3.KMnO4(0.5%):取0.5克KMnO4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

4.铁标准溶液:称0.8634克硫酸高铁铵于烧杯中,加少量水溶解,
再加硫酸(1:1)3-5点,或HCl(1:1)至溶液透明,最后将溶液移入1升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为含铁0.1mg/mL标准液。

分析步骤
1.取两支50mL比色管,用蒸馏水冲洗三遍,其中一支再用水样冲洗三遍,然后用该试管取水样25mL,另一支取蒸馏水25mL。

2.两管同时加盐酸(1:1)10滴,KMNO4(0.5%)1滴,若水样中含铁过高,加入KMNO4后退为无色,应继续加KMNO4,不断摇动,直到呈红色为止,然后再加KCNS(20%)5滴。

3.用移液管取标准铁液在盛蒸馏水的比色管中进行滴加,直到两比色管颜色完全相同为止,读出标准铁液的消耗体积。

4.当含铁量超过0.5mg/mL,可少取水样用蒸馏水稀释后再做,所得含铁量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水样实际含铁量。

4.2.6 计算公式
C=V1·T/V2×1000
式中:C—水样中铁的含量mg/L;
V1—标准铁液消耗体积mL;
T—标准铁液使用浓度mg/mL;
V2—水样体积mL。

水质简分析操作规程

水质简分析操作规程

水质简分析操作规程水质简分析操作规程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水样的简单分析,判断水质的优劣,并根据结果评估其适用于特定用途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光光度计、pH计、电导率测定仪、溶氧仪、温度计等。

2. 试剂:指示剂、标准溶液、缓冲溶液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水样从待测水源中采集适量的样品,并使用玻璃瓶或塑料瓶保存。

2. pH值检测(1)根据实验室条件设置pH计,并对其进行校准。

(2)将待测水样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将pH电极插入水样中,记录pH值。

3. 电导率测定(1)根据实验室条件设置电导率测定仪,并对其进行校准。

(2)将待测水样倒入电导率测定仪的测量池中,启动测定,并记录电导率值。

4. 溶氧测定(1)根据实验室条件设置溶氧仪,并对其进行校准。

(2)将待测水样倒入溶氧仪的测量池中,启动测定,并记录溶氧值。

5. 温度测定(1)使用温度计对待测水样的温度进行测定,并记录结果。

6. 分光光度测定(1)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试剂,并进行所需的反应。

(2)使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所得反应产物的吸光度,并记录结果。

7. 数据处理及分析根据所得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综合评估水质的优劣。

四、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前,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并进行必要的校准。

2. 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注意防护措施,避免发生意外。

3. 确保实验用具的清洁卫生,尽量避免污染样品。

4. 操作过程中,注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测定方法。

5.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条件、操作方法和观察结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实验结束后,清洗仪器设备,并归还到指定的位置。

五、实验结果的判定及意义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对水质的优劣进行判断,并评估其适用于特定用途的能力。

例如,根据pH值可以判断水样的酸碱性质;根据电导率可以初步了解水样的盐分含量;根据溶氧测定可以判断水样中的氧气含量;根据分光光度测定可以判断水样中某种成分的含量等。

水质化验操作规程

水质化验操作规程

水质化验操作规程一、实验室准备实验室准备是水质化验工作的第一步,确保实验室环境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实验室环境准备a.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无灰尘和杂质的干净工作台。

b. 实验室温度应保持稳定,不应受外界因素影响。

c. 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保证实验过程中的气体排放和气味的散发。

d. 实验室应配备紫外线灯、透明玻璃器皿以及其他必要的试验用具,以满足不同水质化验的要求。

2. 仪器设备准备a. 校准仪器:在进行水质化验之前,要先校准使用的仪器,确保其准确性和灵敏度。

b. 准备试剂:根据实验需要,准备试剂,保证试剂的纯度和质量。

c. 确保仪器设备的干净和完好,首次使用前应检查并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操作。

二、水样采集与保存水样采集与保存是水质化验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采集水样前,应提前了解采集点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采样计划。

1. 采样点的选择a. 根据实验需要,在不同位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

b. 考虑到水质的变化情况,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进行重复采样。

c. 避免采样点受到废水排放口、工业排放口等造成的污染。

2. 采样容器的准备a. 选用干净无菌的容器进行采样,可使用玻璃瓶、聚乙烯瓶等,避免使用容易污染的塑料袋。

b. 确保采样容器的密封性,避免水样产生二次污染。

3. 采样方法a. 采样前要先将采样容器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避免污染水质。

b. 使用无菌手套和无菌铲子等工具进行采样,避免手部和工具的污染。

c. 采样时要深入水体,保持水样的代表性,避免表层污染的影响。

d. 采样时要注意水样的标识和记录,包括采样地点、采样时间等信息。

4. 水样保存a. 采样后,要立即封闭容器,避免水样受到空气、光线和其他外界因素的污染。

b. 所采集的水样应尽快送至实验室,避免长时间保存和运输造成水质变化。

三、水质化验操作步骤水质化验操作步骤包括样品处理、试剂配置、仪器操作和数据处理等。

水质化验操作规程范本(2篇)

水质化验操作规程范本(2篇)

水质化验操作规程范本一、实验室准备工作1. 实验室环境的准备:a. 确保实验室内干燥、温度适宜,并保持良好的通风;b. 确保实验室内无杂物,工作台面清洁整齐;c. 检查实验室设备、仪器的正常运行,并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实验材料和试剂的准备:a. 检查所需的试剂和材料是否充足,并检查其质量和保质期限;b. 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如试管、烧杯、磁力搅拌器等,并确保其清洁干净;c. 检查并准备好所需的标准溶液和控制样品。

二、样品采集和处理1. 样品采集:a. 根据采样点的位置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容器,并确保其干净无污染;b. 在采样前,清洗双手并戴上手套,以避免样品污染;c. 对于液体样品,用适当的容器进行采集,并尽量避免气泡的产生;d. 对于固体样品,采集时要注意避免杂质的混入,并使用干净的工具进行采集。

2. 样品处理:a. 对于液体样品,搅拌均匀后,取出适量的样品(根据需要的实验量);b. 对于固体样品,需要进行样品制备和处理,以获得合适的试样;c. 对于大气样品,如气体和颗粒物,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和收集。

三、实验操作流程1. 外标法浓度测定法:a. 准备所需的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b. 依次将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分别加入样品容器中;c.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定,如光强、温度等;d. 记录测得的吸光度值,并计算出样品中所含物质的浓度。

2. 比色法浓度测定法:a. 准备所需的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b. 将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分别倒入比色皿中;c. 使用比色计对比色皿中的溶液进行测量;d. 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值和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所含物质的浓度。

3. 其他测定法(如电位滴定法、电导率测定法等)的操作流程与上述类似,根据具体实验要求进行调整。

四、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a.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随时记录所得数据,并标明所测量的物质和条件;b. 确保记录的数据准确、清晰,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整理。

水质化验、水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篇)

水质化验、水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篇)

水质化验、水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引言本文旨在规范水质化验和水泵操作的安全技术规程,确保水质检测和水泵运行符合相关标准,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本规程适用于水质化验实验室和水泵使用单位。

二、水质化验规程1. 实验室装备和设施1.1 实验室应配备完善的仪器设备和试剂,确保能够进行准确可靠的水质化验。

1.2 实验室内应有足够的通风设施,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防止有害气体积蓄。

2. 实验人员要求2.1 所有进行水质化验的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熟悉实验室操作流程,掌握相关安全知识。

2.2 实验人员应正确佩戴实验室服装、手套和防护眼镜,确保个人安全。

2.3 实验人员应严禁在实验室内吃喝和吸烟,确保实验环境的纯净与安全。

3. 试剂的使用和管理3.1 所使用的试剂应进行标识,确保能够准确识别,避免混淆。

3.2 强酸、强碱等危险试剂应储存在专用储柜中,避免与其他物质接触。

3.3 各类试剂应定期检测过期情况,避免使用过期试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 实验操作规范4.1 实验前应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清洁和消毒,确保实验环境的卫生与整洁。

4.2 操作前应认真查看实验操作流程,了解试剂用量和实验步骤,确保能够正确执行实验。

4.3 在进行危险试剂的使用时,应戴好手套、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对人身安全的影响。

4.4 操作过程中应随时记录实验数据,确保数据准确可靠,并及时整理实验记录和报告。

三、水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 水泵设备安装1.1 水泵设备安装前应仔细检查设备和安装环境,确保设备完好无损,周围环境符合安装要求。

1.2 水泵设备安装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安装,确保设备稳定可靠。

1.3 安装完成后,应对水泵设备进行检测和试运行,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无异响和泄漏。

2. 水泵操作前的准备工作2.1 操作前应检查水泵设备的所有连接部位,确保无松动和泄露。

2.2 水泵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的部件,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水质化验、水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本

水质化验、水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本

水质化验、水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本水质化验是确保水质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文将介绍水质化验的操作规程范本,并对水泵的安全技术操作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是详细内容。

一、水质化验操作规程范本1. 实验室准备:- 准备好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试剂。

- 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并具备充足的通风设备。

- 检查实验仪器的正常运行状态,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维护。

2. 样品准备:- 采集水样时,遵循标准的采样方法,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 检查样品瓶的清洁度,确保无杂质。

- 将样品保存在合适的温度和密闭容器中,以防止样品变质。

3. 检测项目选择:- 根据需要检测的指标和标准,选择相应的检测项目。

- 注意不同指标的检测方法和要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 检测方法操作:- 按照检测方法的要求,进行样品的预处理、试剂的配置和仪器的操作。

- 严格控制实验操作的时间和温度,避免误差的产生。

- 记录每一步操作的细节,并保留实验数据和样品备份。

5. 结果分析与报告:- 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比对,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 编写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准确表达实验结论。

- 报告需包含数据分析、误差评估和改进建议等内容。

二、水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 操作前准备:- 确保水泵所处环境没有明火和易燃物质。

- 检查水泵的运行状态和外观,确保无异常。

- 打开水泵的安全保护装置,并检查其有效性。

2. 启动和停止水泵:- 按照操作面板上的启动按钮启动水泵。

- 监测水泵的运行情况,确保无异常噪音和振动。

- 在停止水泵前,先停止水源的供给,然后按照操作面板上的停止按钮停止水泵。

3. 故障处理:- 如发现水泵异常停止或工作不正常,首先停止水泵。

- 检查电源和电气线路是否正常,若有问题及时修复。

- 检查水泵的电机和轴承是否有损坏或过热现象,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

4. 定期维护:- 根据水泵的使用频率和工作条件,制定维护计划。

- 定期检查水泵的润滑油是否充足,如不足及时添加或更换。

水质分析操作规程

水质分析操作规程

水质分析操作规程目录水质pH值的测定复合电极法 (1)水质pH值的测定用于纯水的复合电极法 (4)水质电导率的测定 (7)水质硬度的测定高硬度 (9)水质硬度的测定低硬度 (11)水质钙的测定滴定法 (13)水质碱度的测定指示剂法 (15)水质氯化物的测定摩尔法 (16)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重量法 (18)水质正磷酸盐和总磷酸盐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20)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22)水质悬浮物的测定 (24)水质浊度的测定福马肼浊度(NTU) (25)水质色度的测定铂钴标准比色法 (26)水质铜的测定 (27)水质铁的测定 (30)水质pH值的测定复合电极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质pH值测定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天然水、冷却水、循环水等复合电极法测定pH值。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在使用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时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8170—2008 数字修约与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GB/T 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3 方法提要利用pH复合电极电动势随氢离子活度变化而发生偏移来测定水样的pH值。

4 测定方法4.1 仪器4.1.1 酸度计4.1.2 复合电极4.1.3 塑料杯:50mL4.2 试剂下列标准缓冲溶液均需用新煮沸并放冷的分析水配制。

4.2.1 复合电极的外参比补充液:3mol/L 氯化钾溶液。

称取分析纯氯化钾22.4克,溶于水中,稀释后定容至100.0 mL, 配成的溶液应贮存在聚乙烯瓶内。

溶液保存期1年。

4.2.2 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缓冲溶液,pH=4.00。

称取10.21克在105℃烘干2h的优级纯邻苯二甲酸氢钾,溶于水中,稀释后定容至1000mL,配成的溶液应贮存在硬质玻璃瓶内。

溶液保存期1个月。

4.2.3 混合物磷酸盐标准缓冲溶液,pH=6.8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分析操作规程
1.氯化物的测定:
1.1. 所需药品有1%酚酞指标剂,10%铬酸钾指示剂,0.1M硫酸标准溶液,硝酸银标准溶液。

1.2.测定方法
a.量取100毫升水样于三角瓶中,加2-3滴1%酚酞指示剂。

若显红色,即用0.1m硫酸溶液中和至无色,若不若显红色,则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微红色,然后以0.1m硫酸溶液回至无色,再加入1毫升10%铬酸钾指示剂。

b.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橙色,记录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消耗量a,氯化物含量按下式计算;
CLˉ= (a x T/V)1000mg/L
a:滴定水样消耗硝酸银溶液的体积,毫升
T: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滴定度
V:水样的体积,毫升
2.总碱度的测定
2.1所需药品:1%酚酞指示剂、0.1M硫酸标准溶液,0.1%甲基橙指示剂。

2.2测定方法
a.取100毫升水样于250毫升三角瓶
b.加2滴酚酞指示剂,此时若溶液显红色,则用0.1M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恰好无色,记录耗算量a
c.再加入2滴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0.1M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橙红色止,记录第二次耗酸量b(不包括a)
计算:
碱度=C X (a+b) X 10mmol/L
3.溶液的配制
1%酚酞指示剂:1.0g酚酞溶于100毫升95%乙醇中
0.1%甲基橙指示剂:0.1克甲基橙溶于100毫升蒸馏水
10%铬酸钾指示剂:10克铬酸钾溶于1升水,加硝酸银溶液到有明显红色沉淀生成,放置24小时,过滤,用蒸馏水稀释到1升。

4.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
称取5克硝酸银,用水稀释到1000毫升,以氯化钠标准溶液滴定。

氯化钠标准溶液:取优级纯氯化钠3-4克,置于瓷坩埚内,于高温炉内升温至500℃灼烧10分钟,然后在干燥器内冷却到室温:准确称取1.649
克氯化钠,先用少量水溶解,再稀释到1000毫升
标定:于三个三角瓶中,用移液管分别注入10毫升氯化钠标准溶液,再各加入90毫升蒸馏水及1毫升10%铬酸钾指示剂,均用硝酸银溶液滴定至橙色终点,分别记录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消耗量。

以平均值a计算,四个平行试验结果的误差应小于0.25%,同时做空白试验,记录硝酸银标准溶液b,硝酸银浓度(T)按下式计算:
T=10X1/(a-b)mg/ML
a:氯化钠标准溶液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
b:空白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
10:氯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1: 氯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g/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