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流态化处理步骤
实验七、固体流态化实验

1. 固体流态化过程的基本概念 如果流体自下而上地流过颗粒层,则根据
流速的不同,会出现三种不同的阶段,如图所 示。
(a)固定床
(b)流化床
(c)气力输送
2.固体流态化的分类
流态化按其性状的不同,可以分成两类,即散 式流态化和聚式流态化。
散式流态化一般发生在液-固系统 . 聚式流态化一般发生在气-固系统,这也是目
五.实验报告
1. 在双对数坐标纸上作出曲线,并找出 临界流化速度。
2. 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运用气(液) 体与颗粒运动的规律加以解释。
六.思考题
1. 实际流化时,由压差计测得的广义压 差为什么会波动?
2. 由小到大改变流量与由大到小改变流 量测定的流化曲线是否重合?为什么?
3. 流化床底部流体分布板的作用是什么?
四.实验步骤
1. 检查装置中各个开关及仪表是否处于备用状态。 2. 用拳头轻敲床层,目的使固体颗粒填充较紧密,然后测定静
床高度。 3. 启动风机或泵,由小到大改变进气量(注意,不要把床层内
的固体颗粒带出!),记录压差计和流量计读数变化。观察床 层高度变化及临界流化状态时的现象。 4. 由大到小改变气(或液)量,重复步骤3,注意操作要平稳 细致。 关闭电源,测量静床高度,比较两次静床高度的变化。 实验中需注意,在临界流化点前必须保证有六组以上数据,且 在临界流化点附近应 多测几组数据。
前工业上应用较多的流化床形式 . 聚式流化床中有以下两种不正常现象:
腾涌现象 沟流现象
流化床压降与流速关系
pA ms g ml g (1)
ml
( AL
ms
p
)
(2)
p L gຫໍສະໝຸດ msA p(p
第三章 固体流态化技术

沟流对反应过程的影响:沟流现象发生时,大部分气体没有 与固体颗粒很好接触就通过了床层,这在催化反应时会引起催 化反应的转化率降低。由于部分颗粒没有流化或流化不好,造 成床层温度不均匀,从而引起催化剂的烧结,降低催化剂的寿 命和效率。
4、恒定的压降
流化床的重要优点
流化床床层压降 =(重量-浮力)/单位床截面积
固定床阶段 床层不动 u1 ut
流化床阶段 u1 ut开始悬浮
颗粒输送阶段 u1 ut 颗粒带走
u ,u1 ,u1 ut
(a)固定床
(b)流化床
(c)气力输送
此时流体的真正速 度 u < 颗粒的沉降 速度u0
此时u= u0 颗粒悬浮于流体中,床层 有一个明显的上界面,与 沸腾水的表面相似
流化阶段,压降与气速无关,始终保持定值
固定床 流化床 C ΔP B A ¢ u 带出开始
m P ( p ) g Ap
起始流化速度
表观速度 流体通过颗粒床层的压降
D( 带出速度 )
推导:
流化床阶段,近似认为颗粒处于动态平衡。
即:总曳力 总重力 总浮力
p f A Fg Fb AL(1 )(s ) g
此时u> u0
固体流态化运用在粉粒状物料的输送、混合、加热或冷 却、干燥、吸附、煅烧和气固反应等过程中。
3、流化床存在的基础—大量颗粒群居 颗粒能在相当宽范围内悬而不走,离开群体的个别颗粒上 升后, 速度将减小,则会回落。
浮力
曳力 u1(实际速度) 重力
u(表观速度)
二、实际流化现象
流态化按其性状的不同,可以分成两类, 即散式流态化和聚式流态化。
主要用途:
固体流态化技术

因此,在流化床的范围内,每一个表观气速u对应一个空隙率, 表观气速越大,空隙率也越大。只要颗粒悬浮状态,表明流体 通过空隙时的实际速度u1不变,始终为颗粒的ut 。
2015-6-3 7
(2)流化床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流化床原则上应有一个明 显的上界面。在此界面之下的颗粒,u1=ut 。
假设某个悬浮的颗粒由于某种原因离开了床层 而进入界面以上的空间,在该空间中(ε=1.0) 该颗粒的表观速度u即为其真实速度u1 u=u1<ut 故颗粒必然回落到界面上。
2015-6-3
10
5.4.3 流化床的主要特性----恒定的总压降 流化床的横截面积A ,床层高度L ,床 内所有颗粒的质量m ,颗粒的密度ρp 流体的密度ρ,截面1的压强P1 ,截面 2的压强P2 。 方向向上的力之和=方向向下的力之和
P2
L
P1 A
总床层 高度上 的压降
m
p
g P2 A mg
P1
流体
mg m 1 P1 P2 g A p A
如果忽略 P P mg 1 2 浮力 A
2015-6-3
特别注意:总床层高度上的压降近似等于单位 截面床内固体颗粒的重量,与流体速度无关, 是定值。但是,单位床层高度上的压降随着流 体速度增加而减小。 11
注意:在流化床的范围内,随着气体速度的增加,床层高度L逐 渐增加,尽管总床的压降基本不变。但是,单位床层高度上的 压降是变化(减小)的。 pf,L1 L1 mL1 例5-4床层固存量的近似估计 mL g 在某一各处均匀状态的流化床中,pf,L
由此可见,流化床存在的基础是大量颗粒的群 居。群居的大量颗粒可以通过床层的膨胀以调 整空隙率,从而能够在一个相当宽的表观速度 范围内悬浮于流体之中。这就是流化床之可能 存在的物理基础。
固体流态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固体颗粒在流态化过程中的聚式和散式流化现象。
2. 测定床层的堆积密度和空隙率。
3. 测定流体通过颗粒床层时的压降与空塔气速的曲线,并确定临界流化速度。
二、实验原理固体流态化是指固体颗粒在气体或液体介质中,由静止状态逐渐过渡到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状态。
在此过程中,颗粒的流动速度与气体(或液体)的流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当气体(或液体)流速达到某一临界值时,颗粒开始由静止状态转变为流态化状态,此时的流速称为临界流化速度。
三、实验装置1. 实验装置流程:鼓风机→ 气体流量调节阀→ 气体转子流量计→ 温度计→ 气体分布板→ 颗粒床层→ 床层顶部。
2. 实验材料:石英砂、空气或水。
四、实验步骤1. 将石英砂装入床层,轻轻敲打床层,使床层高度均匀一致,并测量首次静床高度。
2. 打开电源,启动风机,调节气体流量,从最小刻度开始,每次增加0.5m³/h,同时记录相应的空气流量、空气温度、床层压降等上行原始数据。
最大气体流量以不把石英砂带出床层为准。
3. 调节气体量从上行的最大流量开始,每次减少0.5m³/h,直至最小流量,记录相应的下行原始实验数据。
4. 测量结束后,关闭电源,再次测量经过流化后的静床高度,比较两次静床高度的变化。
5. 在临界流化点之前,保证床层稳定,避免发生颗粒带出现象。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空气流量、空气温度、床层压降、静床高度等。
2. 绘制压降与空塔气速的曲线。
3. 根据实验数据,确定临界流化速度。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当气体流速较低时,颗粒处于静止状态;随着气体流速的增加,颗粒逐渐开始流动,床层开始出现波动;当气体流速达到临界流化速度时,颗粒完全流态化,床层波动明显。
2.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压降与空塔气速的曲线,曲线呈非线性关系。
3. 根据曲线,确定临界流化速度为0.4m/s。
七、实验结论1. 固体流态化过程中,颗粒的流动速度与气体流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当气体流速达到临界流化速度时,颗粒开始由静止状态转变为流态化状态。
固体流态化实验报告

固体流态化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固体流态化实验,探究固体颗粒在气体流体中的运动规律,了解流态化现象的基本特征,以及对流态化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实验原理。
固体流态化是指在气体流体作用下,固体颗粒呈现出类似流体的运动状态,其主要原理包括气体流体的作用力和颗粒本身的特性。
气体流体通过固体颗粒时,会产生上升力和阻力,使颗粒呈现出浮力和下沉的运动状态,最终形成流态化现象。
三、实验装置与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了自行设计的固体流态化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气源、颗粒料仓、气固分离器、流化床和实验数据采集系统。
实验方法为先将颗粒料充满流化床,然后通过气源将气体通过床层,观察颗粒料的流态化现象,并采集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观察和数据采集,我们发现在一定气体流速下,颗粒料开始呈现出流态化现象,颗粒料呈现出了类似流体的运动状态。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气体流速、颗粒料粒径和颗粒料密度是影响固体流态化现象的重要因素。
当气体流速增大时,颗粒料的流态化现象更加明显;颗粒料粒径较小、密度较大时,流态化现象也更加显著。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固体流态化现象的一些基本规律,即在气体流体作用下,固体颗粒呈现出流体的运动状态。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影响固体流态化现象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固体流态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六、实验总结。
固体流态化实验是固体颗粒与气体流体相互作用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固体流态化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固体流态化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七、参考文献。
1. 王明,李华. 固体流态化基础与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 张三,李四. 固体流态化实验技术与应用.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以上就是本次固体流态化实验的报告内容,谢谢大家的阅读。
固体流态化的流动特性实验

固体流态化的流动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固定床向流化床转变的过程,及聚式流化床和散式流化床流动特性的差异。
2.测定流化曲线和临界流化速度。
3.验证固定床压降和流化床临界流化速度的计算公式。
4.初步掌握流化床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方法,加深对流体经固体颗粒层的流动规律和固体流态化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在化学工业中,经常有流体流经固体颗粒的操作,诸如过滤、吸附、浸取、离子交换以及气固、液固和气液固反应等。
凡涉及这类流固系统的操作,按其中固体颗粒的运动状态,一般将设备分为固定床、移动床和流化床三大类,近年来,流化床设备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固体流态化过程按其特性可分为密相流化和稀相流化。
密相流化床又分为散式流化床和聚式流化床。
一般情况下,气固系统的密相流化床属于聚式流化床,而液固系统密相流化床属于散式流化床。
当流体流经固定床内固体颗粒之间的空隙时,随着流速的增大,流体与固体颗粒之间所产生的阻力也随之增大,床层的压强降则不断升高。
为表达流体流经固定床时的压强降与流速的函数关系,曾提出过多种经验公式。
一种较为常用的公式可以仿照流体流经空管时的压降公式(Moody 公式)列出。
即:22u d H p p m m ρλ⋅⋅=∆(4-1)式中H m ——固定床层的高度,m ;d p ——固体颗粒的直径,m ; u 0——流体的空管速度,m /s ; ρ——流体的密度,kg/m 3; λm ——固定床的摩擦系数。
由固定床向流化床转变时的临界速度u mf ,也可由实验直接测定。
实验测定不同流速下的床层压降,再将实验数据标绘在双对数坐标上,由作图法即可求得临界流化速度,如图4-1所示。
为计算临界流化速度,我们可采用下面这种半理论半经验的公式mms pmf d u εεμρρ-⨯-⨯=1)(15032(4-2) 式中μ——流体的黏度,Pa /s ;d p 一一平均粒径,m ; ρs ——填料密度,kg/m 3; εm ——空隙率。
实验六 固体流态化的流动特性实验

实验六 固体流态化的流动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在化学工业中,经常有流体流经固体颗粒的操作,诸如过滤、吸附、浸取、离子交换以及气固、液固和气液固反应等。
凡涉及这类流固系统的操作,按其中固体颗粒的运动状态,一般将设备分为固定床、移动床和流化床三大类。
近年来,流化床设备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固体流态化过程又按其特性分为密相流化和稀相流化。
密相流化床又分为散式流化床和聚式流化床。
一般情况下,气固系统的密相流化床属于聚式流化床,而液固系统的密相流化床属于散式流化床。
本实验的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固定床向流化床转变的过程,以及聚式流化床和散式流化床流动特性的差异;实验测定流化曲线和临界流化速度,并实验验证固定床压降和流化床临界流化速度的计算公式。
通过本实验希望能初步掌握流化床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方法,加深对流体流经固体颗粒层的流动规律和固体流态化原理的理解。
二、 实验原理当流态流经固定床内固体颗粒之间的空隙时,随着流速的增大,流态与固体颗粒之间所产生阻力也随之增大,床层的压强降则不断升高。
为表达流体流经固定床时的压强降与流速的函数关系,曾提出过多种经验公式。
现将一种较为常用的公式介绍如下:流体流经固定床的压降,可以仿照流体流经空管时的压降公式(Moody 公式)列出。
即22u dH p pm m ρλ⋅⋅=∆ (1) 式中,H m 为固定床层的高度,m 、d p 为固体颗粒的直径,m 、u 0为流体的空管速度,m ·s-1;ρ为流体的密度,Kg ·m -3;λm 为固定床的摩擦系数。
固定床的摩擦系数λm 可以直接由实验测定,根据实验结果,厄贡(Ergun)提出如下经验公式:⎪⎪⎭⎫⎝⎛+⎪⎪⎭⎫⎝⎛-=75.1Re150123m m mm εελ (2) 式中,εm 为固定床的空隙率;Re m 为修正雷诺数。
Re m 可由颗粒直径d p ,床层空隙率εm ,流体密度ρ,流体粘度μ和空管速度u 0,按下式计算:mp mu d εμρ-⋅=11Re(3)由固定床向流化床转变式的临界速度u mf ,也可由实验直径测定。
12.3.1第12章第3节固体流态化

气体或液体 (b)
流态化床的特点:
固定床与流态化床的分界点 F 称为流态化临界点。 相应的流速umf 称为流态化临界速度(或称最小流化速度)。
流态化床的床层高度和空隙率随流速的升高而增大。但流体穿过床层的实际流 速u却维持不变。这是因为随着净空流速uf的提高,流态化床在胀大,使得颗粒之间 的流通截面也跟着增大的缘故。因此,如果忽略由于器壁效应产生的阻力损失时,在 流态化床内的流体阻力损失并不因流速 uf 的提高而变化。因而在这一较大的范围内 增加流体的速度,并不增加流体流动需要的功率。
p 150 (1 0 )2 • uf 1.751 0 • uf 2
L0
3 0
(s • dp )2
3 0
s d p
2) 流化床阶段 BC段 流化床阶段,整个床层压
强降保持不变,其值等于单 位面积床层的净重力。
3) 气体输送阶段
(2)实际流化床的压强降 :
1)在固定床和流化区域有一个 “驼峰”。
不正常现象
气固系统流态化比较复杂,经常出现一些不正 常现象,使操作不稳定。 最常见的不正常现象有沟流、死床及腾涌等。
3 流化床工作参数的计算
流化床流动阻力
(1) 理想流化床的压强降 :
理想情况下,克服流化床 层的流动阻力而产生的压 强降与空截面流速的关系 如图:
1) 固定床阶段 OB段
气体速度较低时,颗粒床层静止 不动,气体从颗粒空隙中穿流而过。 随着气速的增加,气体通过床层的摩 擦阻力也相应增加。
流化床功率消耗
小 结、作业
小 结: 1、颗粒在流动着的流体中的运动(几种情况) 2、固体流态化 作 业:完成学堂在线章节作业
开始进入连续流态化状态的 T 点,称为连续流态化临界点。T 点所 具有的流体速度ut称为流化极限速度(带出速度或最大流化速度)。 显然,流化床的形成需在流化临界速度umf和带出速度ut之间。在连 续流态化临界点上,床层的高度为无穷大,空隙率达到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