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柔韧性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科学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我们周围的材料 比较韧性》精品教案_1

《比较韧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比较柔韧性,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柔韧性是指什么,怎么比较。
所谓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在这一课里,可以从三种材料受力后的弯曲度来比较它们柔韧性的大小。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渗透了对比实验的思想,让学生明白参加比较的物体,它们的粗细,伸出长度以及悬挂的重物重量都要一样,领略科学实验的公平性。
教材上,实验需要定量的观察数据,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操作要求较高。
二、学情分析韧性对于学生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往往把韧性和硬度混为一谈,认为材料不易断就是韧性好,因此我在课前进行了个小游戏,让学生对韧性有一定的了解。
教材中,对材料的弯曲度有定量的测量,偏向于空间几何,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求较高。
因此,我采用自制教具,将三根材料插入同一教具中,挂上钩码,比较他们的弯曲程度。
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不受影响,但促进了教学的有效性。
塑料制品学生接触的多,但塑料制品利用了塑料的什么性质,学生往往答不上来。
本课中,用特定的词语描述材料的特性,让学生学会用比较专业的词语描述材料的物理性质。
至于塑料的循环使用,可回收利用,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2.可以用物理性质来描述材料的特征和性能科学探究目标: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2.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性质科学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质科学的探究精神2.能分享彼此的想法,分工合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四、重点难点重点:1.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韧性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塑料的特征。
难点:掌握不同材料的韧性比较方法五、教学过程1.哪种材料韧性更强①引入课前小游戏:一起伸伸腰(引出柔韧性,并出示两张图片)提问:1.这两张图片中的体育器材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弯了)2. 为什么会变弯呢?(人站上去的缘故)3. 断了吗?(没有)科学上,我们把物体受力变形后,又不易折断的性质叫做韧性。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3 比较韧性 教科版

3.3比较韧性(教学详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具准备学生(每小组):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测量弯曲度的“T字”尺一把。
4.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老师: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许多物品需要具有韧性,能变形,但不断裂。
木条、卡纸、铁片和塑料条这四种物品,谁的韧性更好呢?师出示图片:各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师:我们自己能想出一种比较的方法吗?二、讲授新课(一)哪种材料更韧师: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
让一学生上台取其中一根,和教师一起提起一个同样重的物体,其他学生观察到塑料条和木条变形后,一根断了,一根没有断。
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木条断了,塑料条没有断;塑料弯了,没有断,木条先是弯了,最后断了。
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柔韧性。
师:从实物和图片上看,你又有哪些新的发现?这些材料都有什么特点?生:有的材料不易折断,有的容易被折断。
师:让我们来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桌上放置不锈钢、塑料、木头3种材料,每种材料两样不同的物品。
首先让学生分辨出哪些是用木头、塑料和不锈钢做的,再用自己的办法来比较它们的柔韧性,并给它们排序。
提示学生不能把材料弄断,因为后面还要用它们继续研究。
三年级科学上册3.3《比较柔韧性》教案(新版)教科版

《土壤的保护》一、说教材和学情:本节内容是湘教版三年级科学土壤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在学习了土壤的成分,知道本地土壤的类型后,了解人们对土壤的破坏,培养学生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土壤,保护家园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科学探究目标①、了解哪些现象是破坏土壤的行为。
②会推测土壤遭受破坏的严重后果。
③能够参与保护土壤的活动;第二个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要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三个是科学知识目标:知道保护土壤的方法。
三、说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号召大家主动参与到保护土壤的活动中去;难点是能设计保护土壤的活动,学写宣传标语。
四、教学方法:《保护土壤》一课通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对身边现象的观察,为课上交流、讨论、提出合理建议做充分的准备。
在授课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互动交流的思想,主要采用了联想法、讨论法、发现法。
五、说设计理念: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互动交流的思想。
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授课我主要涉及了三个环节,第一个是复习导入环节,先复习了土壤的种类,了解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后,提出土壤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可是还有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正在肆意的破坏我们的土壤,从而引出第二个环节——教学新知。
这一环节首先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顾我们身边人们的哪些做法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们的大地会变成什么样子,进一步强调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最后引导学生明白,作为小学生,我们通过怎样办法保护土壤。
第三个环节是拓展延伸,使学生明白我们不仅可以保护现有的土壤,对于那些已经被破坏或是不宜耕种的土壤还可以改良,教会学生改良土壤的方法。
与此同时布置了一道课外作业:为呼吁全社会保护土壤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比较柔韧性 》教学设计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第三课《比较柔韧性》一、教材简析:教科书共3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谁更柔韧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选择参加检测实验的三种材料制成的物体需要具有相同的宽度和厚度。
建议选择常见的办公用钢尺和塑料尺。
如果没有合适厚度的木尺,就用宽度和厚度接近的木条代替。
要在尺子的一端(约1厘米的地方)打孔或采取其他办法以便能挂住重物。
标记尺子的弯曲程度可以采用教科书上建议的方法,也可以用专门测量弯曲度的“7”字尺。
尺子的弯曲程度越大,说明构成尺子材料的柔韧性越好。
木头、不锈钢和塑料尺比较,一般情况下塑料尺的柔韧性更好。
第二部分:认识塑料因为相对于金属和木头来说,柔韧性是塑料的明显物理特性,因此教科书将认识塑料安排在柔韧性的检测活动之后。
在这里,学生要通过观察和讨论丰富和完善对塑料特性的认识。
因为塑料制品使用十分广泛,所以从用途和生活经验的角度对塑料的特性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是有意义和必要的。
第三部分:塑料的循环使用能够反复熔化成型是塑料的重要特性,同时塑料造成的污染已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危害,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是学生认识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上可以向学生出示循环使用塑料的产品,并展示这些产品上的循环使用标志。
二、教学背景:在这一课里,学生们将继前一课比较材料的硬度后,研究木头、卡纸、金属和塑料三种材料的柔韧性,并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比较出三种材料的不同。
比较柔韧性,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柔韧性是指什么,怎么比较。
所谓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在这一课里,可以从三种材料受力后的弯曲度来比较它们柔韧性的大小。
与前一课比较硬度不同的是,比较柔韧性,要求参加检测物体的宽度、厚度、伸出桌面的长度要相同。
而且实验需要定量的观察数据,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操作要求较高,需要对操作方法和步骤作细致的指导。
在观察了几种材料的柔韧性之后,接下来,学生将对这些材料中柔韧性最强的塑料作进一步的观察研究,以获得对塑料的更广泛的认识。
三年级科学上册《3-3.比较柔韧性》教案

检印:
课题
3-3.比较柔韧性
编号
20170317
授课时间
10月31日
课时
安排
1
第1节
教材分析
本课有三部分内容:那种材料更韧;认识塑料;塑料的循环使用。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二、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
1.提供三种物体,找一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塑料、不锈钢)
2.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柔韧性,并把比较的结果排一排序(提示学生材料不要弄断)
3.学生汇报比较结果,当各组意见分歧时,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材料由于宽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这样比较它们的柔韧性是不公平的。
6.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实验情况。
三、认识塑料
1.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塑料制品?
2.出示各种塑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观察后思考:这些塑料制品分别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并把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记录在气泡图上。
四、讨论了解塑料的循环使用
1.阅读教科书,说说你了解了些什么?
2.出示“可回收标志”,认识可回收标志。
一、柔韧性的认识
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各取一根,分别去取同样重的两桶水,观察塑料条和木条的变化情况。
两名学生上来演示,其它同学观察,然后汇报观察到的情况(木条断,塑料条没有断;塑料变了,没有断,木条先是弯了,最后断了)
老师指出: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柔韧性。
4.教师出示宽度、厚度相同的木条、塑料条、不锈钢条,问:可以怎样研究它们的柔韧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比较柔韧性》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比较柔韧性》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比较柔韧性》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学准备】学生(每小组):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测量弯曲度的“T字”尺一把。
4.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老师: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
【教学过程】一、柔韧性的认识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各取一根,分别去取同样重的两桶水,观察塑料条和木条的变化情况。
两名学生上来演示,其它同学观察,然后汇报观察到的情况(木条断,塑料条没有断;塑料变了,没有断,木条先是弯了,最后断了)老师指出: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柔韧性。
二、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1.提供三种物体,找一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塑料、不锈钢)2.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柔韧性,并把比较的结果排一排序(提示学生材料不要弄断)3.学生汇报比较结果,当各组意见分歧时,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材料由于宽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这样比较它们的柔韧性是不公平的。
4.教师出示宽度、厚度相同的木条、塑料条、不锈钢条,问:可以怎样研究它们的柔韧性?5.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引导,最后边小结边演示操作步骤:⑴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
三年级上科学《比较柔韧性》教学设计

汇报比较结果。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4、出示宽度、厚度相同木条、塑料条、不锈钢条。可以怎样研究它们柔韧性?
5、小结、演示操作步骤:⑴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前端弯下去了多少。测量材料前端弯下距离时,眼睛要平视。⑵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距离,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教法和
学法指导
测量、比较、发现、描述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一、柔韧性的认识
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请两名学生上来演示,(木条断,塑料条没有断;塑料变了,没有断,木条先是弯了,最后断了)
指出: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柔韧性。
二、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
1、提供三种物体。(木头、塑料、不锈钢)
2、(提示学生材料不要弄断)
3、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材料由于宽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这样比较它们的柔韧性是不公平的。
两位同学上来各取一根,分别去取同样重的两桶水,观察塑料条和木条的变化情况。
其它同学观察,然后汇报观察到的情况。
找一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比较柔韧性
教学目标
用简单测量方法检验材料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不同物理特性,选择适当词语定性描述材料。发展对物质世界探究兴趣,认同物理性质是可被观察和测量观点,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精品】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比较韧性教科版.doc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比较韧性》教学设计相同重的重物。
把木条、卡纸条、铁片、塑料条的一端用重物压住。
挂重物的一端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15厘米,分别观察它们弯下去了多少。
怎样观察它们弯下去了多少呢?可以在桌子的一则粘一张纸,分别际上尺子没有伸出桌面时重物的位置和弯曲后到达的位置,然后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
同学们按照刚才的设计方案,小组实验,完成课本51页表格。
(播放音乐)(教师巡视指导,稍后指名回答)哪个小组来汇报你的结果?回答问题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伸出桌面长度木条铁片塑料条5厘米1cm0.3cm 1.5cm 10厘米3cm0.8cm 3.2cm 15厘米6cm 1.5cm5cm(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结果)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结果思考,在这四种材料中,谁的弯曲程度大?谁的弯曲程度小?谁的韧性大?谁的韧性差一些?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塑料条的弯曲度最大,木条第二,铁条最差。
弯曲度越大,说明韧性越好,所以我们可以把,三种材料的韧性来怎样排序?塑料条〉木条〉铁条合作实验汇报结果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同答问题.不导电(绝缘性)可塑性强防水伴随动画回答问题。
通过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总结出塑料的性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可塑性好动画出示答案)(伴随学生回答,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韧性最大的塑料。
你能说出哪些塑料用品?(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答案)你知道下列物品应用了塑料的什么性质吗?\ \同学们能总结一下塑料的特性吗?能否完成气泡图?(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答案)3、塑料的循环使用请同学们阅读下而的资料。
知识窗:塑料是一种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人工材料,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但是许多塑料可以重复利用。
节约资源,势在必行。
哪些塑料用品是可以回收答问题再利用的呢?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塑料袋、泡沫塑料、饮料瓶等就是可以P1收重复利用的,因为它们可以反复溶化成型。
概括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塑料制品是怎样加工再利用的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加工流程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⒊比较柔韧性
一、教材简析:
教科书共3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谁更柔韧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选择参加检测实验的三种材料制成的物体需要具有相同的宽度和厚度。
建议选择常见的办公用钢尺和塑料尺。
如果没有合适厚度的木尺,就用宽度和厚度接近的木条代替。
要在尺子的一端(约1厘米的地方)打孔或采取其他办法以便能挂住重物。
标记尺子的弯曲程度可以采用教科书上建议的方法,也可以用专门测量弯曲度的“7”字尺。
尺子的弯曲程度越大,说明构成尺子材料的柔韧性越好。
木头、不锈钢和塑料尺比较,一般情况下塑料尺的柔韧性更好。
第二部分:
认识塑料
因为相对于金属和木头来说,柔韧性是塑料的明显物理特性,因此教科书将认识塑料安排在柔韧性的检测活动之后。
在这里,学生要通过观察和讨论丰富和完善对塑料特性的认识。
因为塑料制品使用十分广泛,所以从用途和生活经验的角度对塑料的特性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是有意义和必要的。
第三部分:塑料的循环使用
能够反复熔化成型是塑料的重要特性,同时塑料造成的污染已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危害,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是学生认识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上可以向学生出示循环使用塑料的产品,并展示这些产品上的循环使用标志。
二、教学背景:
在这一课里,学生们将继前一课比较材料的硬度后,研究木头、卡纸、金属和塑料三种材料的柔韧性,并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比较出三种材料的不同。
比较柔韧性,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柔韧性是指什么,怎么比较。
所谓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在这一课里,可以从三种材料受力后的弯曲度来比较它们柔韧性的大小。
与前一课比较硬度不同的是,比较柔韧性,要求参加检测物体的宽度、厚度、伸出桌面的长度要相同。
而且实验需要定量的观察数据,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操作要求较高,需要对操作方法和步骤作细致的指导。
在观察了几种材料的柔韧性之后,接下来,学生将对这些材料中柔韧性最强的塑料作进一步的观察研究,以获得对塑料的更广泛的认识。
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