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6章

合集下载

第6章 注塑模具结构及设计(4)-成型零件设计

第6章   注塑模具结构及设计(4)-成型零件设计

一、分型面的形式

二、分型面的选择 选择分型面的原则是: 1、分型面应选择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 当初步确定塑件的分型方向后,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 轮廓处,即通过该方向上塑件的截面积最大,否则塑件无法从 型腔中脱出。 2、应尽量减少塑件(型腔)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注塑机都规定其相应模具所允许的最大成型面积以及额定锁 模力,注射成型过程中,当塑件(包括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 的投影面积超过允许的最大成型面积时,将会出现涨模溢料现 象,这时注射成型所需的合模力也会超过额定锁模力。因此, 选择分型面时,应考虑对成型面积的影响。(教材P67图4-34)
6、3、2 结构设计 成型零件主要包括型腔、型芯、镶拼件、各种成型杆与成 型环。
塑件生产对成型零件的要求: 足够的强度、刚度、硬度(HRC30以上)、耐磨性; 足够的精度和适当的表面粗糙度(一般Ra<0.4μm);
一定的耐热疲劳性和耐腐蚀性,生产腐蚀性塑料还要特 别防护(选耐蚀材料或电镀硬铬)。
7、无损塑件外观 图示塑件,底部带有环形支撑面,若分型面 按图(a)中方案设计,会在环形支撑面处留下毛 边痕迹。如果改为图(b)中方案、毛边产生在塑 件端面,去除后对塑件外观无损。
8、对侧向抽芯的影响 一般注塑模的侧向抽芯,都是借助模具打开时的开模运 动。通过模具的抽芯机构进行抽芯,在有限的开模行程内, 完成的抽芯距离有限制。因此,对于带有互相垂直的两个 方向都有孔或凹槽的塑件,应避免长距离抽芯。
2、镶拼型芯结构 为便于加工,形状复杂的型芯可采用镶拼组合式结构, 如图所示。
采用组合式行行行可大大改善加工和热处理的工艺性。 但设计和制造这类型芯时,必须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应 保证型芯和小型芯镶块的强度、防止热处理变形,应避 免尖角与薄壁。

模具基础知识

模具基础知识

(2)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和范围
(3)代位继承
3.遗产处理
(1)有人继承或受遗赠的遗产的处理
(2)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的处理
(3)遗留债务的清偿
(4)继承的诉讼时效
上一页 返回
第四节 合同
一、合同法的相关概念
1.合同法的概念
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合同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3 注射模设计基础
6.3.2 分型面的选择
分型面是决定模具结构形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与模具的整 体结构、浇注系统的设计、塑件的脱模和模具的制造等有关。 因此,分型面的选择是注射模具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1. 分型面的形式 注射模具可以只有一个分型面,也可以有多个分型面。在多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民事主体
(7)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终止 (8)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2.法人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 组织。简言之,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主体 资格的社会组织。 3.个体工商户 个体工商户,是指自然人以家庭的名义,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经核准上登一页记后下一,页从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塑料成型工艺基础
6.1.3 塑料成型的工艺特性
塑料的成型工艺特性是塑料在成型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 有性质。只有对塑料的成型工艺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才有 可能进行模具设计。
塑料成型的工艺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收缩性 塑件从温度较高的模具取出冷却到室温后,其尺寸或体积会
(5)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3.债的担保
债的担保是为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保障 债权得以实现的一种法律制度。
债的担保方式有:

塑料成型工艺与磨具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塑料成型工艺与磨具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答案1.高分子聚合物链结构有哪些特点?根据链结构的不同,高分子聚合物可以分成哪几类?答:高分子聚合物链结构具有以下结构特点(1)高分子呈现链式结构(2)高分子链具有柔性(3)高聚物的多分散性根据链结构的不同,高分子聚合物可以分为高分子近程结构和高分子远程结构。

2.根据聚集态结构的不同,高分子聚合物可以分成哪几类?试阐述其结构特点和性能特点。

答:根据聚集态结构的不同,高分子聚合物可以分成固体和液体,固体又有晶态和非晶态之分。

(1)聚集态结构的复杂性因为高分子链依靠分子内和分子间的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堆积在一起,可导致晶态和非晶态结构。

高聚物的比小分子物质的晶态有程序差得多,但高聚物的非晶态结构却比小分子物质液态的有序程度高。

高分子链具有特征的堆方式,分子链的空间形状可以是卷曲的、折叠的和伸直的,还可能形成某种螺旋结构。

如果高分子链由两种以上的不同化学结构的单体组成,则化学结构是决定高分子链段由于相容性的不同,可能形成多种多样的微相结构。

复杂的凝聚态结构是决定高分子材料使用性能的直接因素。

(2)具有交联网络结构某些种类的高分子链能够以化学键相互连接形成高分子网状结构,这种结构是橡胶弹性体和热固性塑料所特有的。

这种高聚物不能被溶剂溶解,也不能通过加热使其熔融。

交联对此类材料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

高聚物长来链大分子堆砌在一起可能导致链的缠结,勾结点可看成为可移的交链点。

3.在线型非晶态(无定形)聚合物的热力学曲线上,可以分为哪三种力学状态的区域?温度点0b、0g、0f、0d表征什么意义?答:在线型非晶体态(无定形)聚合物的热力学曲线上,可以分为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

0b称为脆化温度,它是塑料使用的下限温度。

0g称为玻璃化温度,玻璃态和高弹态之间的转变称为玻璃化转变,对应的转变温度即玻璃态温度。

0f称为粘流温度,高弹态与粘流态之间的转变温度称为粘流温度。

0d称为热分解温度,它是塑料使用的上限温度。

4.绝大多数的聚合物熔体都表现为非牛顿流体,试写出非牛顿流体的指数流动规律,并表述其意义。

塑料模具设计说明书(参考)

塑料模具设计说明书(参考)

塑料模具设计说明书题目:姓名学号班级2014 年月日目录第一章塑件的工艺分析1.1 任务要求1.2 原料ABS的成型特性和工艺参数1.3 塑件的结构工艺性第二章注射设备的选择2.1 注射成型工艺条件2.2 选择注射机第三章型腔布局与分型面的选择3.1 塑件的布局3.2 分型面的选择第四章浇注系统的设计4.1主流道和定位圈的设计4.2 分流道设计4.3 浇口的设计4.4冷料穴的设计4.5 排气系统的分析第五章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计算5.1 型芯、型腔结构的确定5.2 成型零件的成型尺寸第六章成型设备的校核6.1、注射成型机注射压力校核6.2、注射量的校核6.3、锁模力的校核相关零件图第一章塑件的工艺分析1.1 任务要求图1 盒盖1.2原料ABS的成型特性和工艺参数ABS是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工程塑料。

ABS是不透明非结晶聚合物,无毒、无味,密度为 1.02~1.05 g/cm3。

ABS 具有突出的力学性能,坚固、坚韧、坚硬;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介电性能;具有较好尺寸稳定性,易于成型和机械加工,成型塑件表面有较好光泽,经过调色可配成任何颜色,表面可镀铬。

其缺点是耐热性不高,连续工作温度约为70℃,热变形温度约为93℃,但热变形温度比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尼龙等都高;耐候性差,在紫外线作用下易变硬发脆。

可采用注射、挤出、压延、吹塑、真空成型、电镀、焊接及表面涂饰等多种成型加工方法。

ABS的成型特性:(1)ABS易吸水,成型加工前应进行干燥处理,表面光泽要求高的塑件应长时间预热干(2)流动性中等,溢边值0.04 mm左右。

(3)壁厚、熔料温度对收缩率影响极小,塑件尺寸精度高。

(4)ABS比热容低,塑化效率高,凝固也快,故成型周期短。

(5)ABS的表观黏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很强,因此模具设计中大都采用点浇口形式。

(6)顶出力过大或机械加工时塑件表面会留下白色痕迹,脱模斜度宜取2°以上。

(7)易产生熔接痕,模具设计时应注意尽量减少浇注系统对料流的阻力。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思考题(新)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思考题(新)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第一章思考题1.塑料为什么能得到广泛的应用?2.塑料工业包括哪两大部分?3.常用的塑料成型工艺有哪些?4.什么是塑料模具?塑料模具可以分为哪几类?5.实现现代塑料制品生产有哪些必不可少的因素?6.试述塑料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思考题1.了解塑料的组成和分类。

2.热塑性塑料与热固性塑料在结构上和成型性能上有何不同?3.了解塑料的选用原则。

4.了解塑料的流动性。

流动性对塑料形状、模具设计和成型工艺有什么影响?5.了解熔融指数、拉西格流动性的意义。

6.了解塑料的收缩性以及影响收缩率变化的因素。

7.了解聚合物结晶、二次结晶、后结晶、结晶速度和结晶度的概念。

8.结晶对塑件性能有何影响?影响结晶的因素有哪些?9.了解取向的概念,取向对塑件性能有何影响?10.了解聚合物的降解和交联,什么情况应避免降解或交联?第三章思考题1.了解注射成型原理及工艺过程。

2.设计注射模时,为什么要对注射机有关的性能参数进行校核?具体要校核哪些参数?3.注射成型过程中,型腔中塑料的温度和压力是如何变化的?4.为什么要进行塑件的后处理?哪些塑件需要后处理?5.注射成型过程的温度对成型过程和塑件质量有何影响?6.注射成型过程的压力取决于哪些因素?它与成型温度是否有关系?7.了解压缩成型原理及工艺过程。

8.与注射成型相比,压缩成型有哪些优缺点?9.压缩成型的预处理是指哪些工序?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10.压缩成型的工艺条件有哪些?这些工艺条件对制品质量有何影响?11.了解传递成型原理及工艺过程。

12.传递成型与压缩成型、注射成型各有什么特点?13.了解挤出成型原理及工艺过程。

14.挤出成型有什么特点?15.如何控制挤出成型的工艺参数?16.挤出生产线需要什么基本设备?17.影响塑件尺寸精度的因素有哪些?18.如何确定塑件尺寸精度、公差和表面粗糙度?19.塑件的形状设计要考虑什么问题?20.加强肋和嵌件各有什么作用?21.设计塑件上的螺纹应注意些什么?第三章习题现在注射机上成型图示塑件,一模四件,浇注系统凝料的容量为18cm3,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垂直投影面积为5cm2,试选择合适的注射机。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概述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概述
流动性好:PA、PE、PP、PS、CA 流动性中等:改性PS、ABS、AS、PMMA、POM 流动性差:PC、硬PVC、PPO、PSU
2. 收缩性
塑料在成型及冷却过程中发生的体积收缩性 质称为收缩性,塑料在熔融状态下的体积总比 其固态下的体积大。
影响塑料收缩性的因素有:塑料的组成及结 构、成型工艺方法、工艺条件、塑件几何形状 及金属镶件的数量、模具结构及浇口形状与尺 寸等。
三、塑料特性与应用 (一)热塑性塑料
热塑性塑料
主要性能
酸性
主要应用
PE聚乙烯
耐化学腐蚀、电绝 缘、吸水性小
小载荷齿轮、容器、轴承、阀件、 涂层、化工管道
PP聚丙烯
密度最小、耐腐蚀、 吸水性小、耐热
PVC聚氯乙烯 PS聚苯乙烯
耐腐蚀、电绝缘、 耐燃
电绝缘、透光、吸 湿低、硬度高、易

ABS丙烯腈-丁 二烯-苯乙烯
(1)热收缩 (2)结构变化引起的收缩 (3)弹性恢复 (4)塑性变形
影响热固性塑料收缩率的原因还有:原材料、 模具结构、成型方法及成型工艺条件等。
2.流动性
热固性塑料的流动 性通常以拉西格流动性 来表示。
影响热固性塑料流 动性的主要因素有: (1)塑料原料 (2)模具及工艺条件的 影响
3.水分及挥发物含量 一是来自生产、运输和储存,二是来自化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2020.10.2017: 02:0517:02:05October 20,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20 日下午5 时2分2 0.10.20 20.10.2 0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0月20日星期 二下午5时2分5秒17:02:0520.10.20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号:ABJD0708课程中文名称: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英文名称:Thep1astictechno1ogyofmou1danddesignofmou1d课程类型:选修课程学分数:3学分课程学时数:48学时授课对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材料力学、金属学及热处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课程。

一、课程简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是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主干课之一。

主要研究塑料的成型工艺及其模具设计的一般理性知识,重点掌握注射成型的设计计算方法,达到能独立设计中等复杂程度塑料模具的能力,对气辅注射成型、精密注射模具设计、热流道模具设计等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塑料的组成及特性,塑料成型工艺的特点,塑料制品结构设计,各种塑料模具的结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模具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学生以后从事有关模具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绪论课程教学内容:塑料及塑料工业的发展、塑料成型在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塑料模具的分类;塑料成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课程的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塑料成型在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模具与塑料模具的概念;本章难点是模具CAD/CAE/CAM及塑料模标准化的理解。

课程教学要求:了解国内外塑料工业的发展概况;了解塑料成型在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第1章高分子聚合物结构特点与性能课程教学内容:树脂与高聚物、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特点、高聚物的热力学性能及成型过程中的变化、塑料流变学、塑料粘度的调节、分子定向与定向作用。

课程的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高聚物的热力学性能及成型过程中的变化、高聚物的结晶、取向、降解的影响;本章难点是结晶、取向、降解的概念的理解。

课程教学要求:掌握树脂与塑料的概念;了解高分子与低分子的区别;掌握高聚物的分子结构与特性;理解结晶与非结晶的区别;掌握高聚物的热力学性能;了解高聚物的加工工艺性能;理解高聚物的结晶、取向、降解的概念。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基础 第六章注塑成型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基础 第六章注塑成型

第六章注塑成型一、简答题1.简单描述一个完整的注塑过程。

塑化物料,注塑,保压冷却,开模,脱模,合模2.注塑制品有何特点。

壁厚均匀;制品上有凸起时,要对称,这样容易加工;为加强凸台的强度.要设筋,并在拐角处加工出圆角;倾斜的凸台或外形会使模具复杂化,而且体积变大,应该设计为和分型面垂直的形状;深的凹进部分.尽可能的集中在制品的同一侧;对于较薄的壁.为避免出现侧凹,可将制品上的凹孔设计成v形槽;所有的拐角处都应有较大的圆角。

3.注塑机有几种类型,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按传动方式:机械式注塑机,液压式注塑机,机械液压式注塑机按操纵方式:手动注塑机、半自动注塑机、全自动注塑机按塑化方式:柱塞式注塑机、预塑式注塑机、橡胶注塑机包括以下:注射装置、合模装置、液压电气控制系统4.柱塞在柱塞式注塑机中的作用。

柱塞将注塑力传递至聚合物,并将一定的熔料快速注射入模腔。

5.挤出机和注塑机的螺杆有何异同。

注塑机的螺杆存在前进、后退运动,多为尖头,压缩比较小6.为了防止“流涎”现象,喷嘴可采用哪几种形式,描述每种形式的工作原理。

小孔型:孔径小而射程长。

料压闭锁型:利用预塑时熔料的压力,推动喷嘴芯达到防止“流涎”弹簧锁闭式:用弹簧侧向压合顶针。

可控锁闭式:用液(或电、气)动控制顶针开闭7.锁模系统有哪几种型式,描述每种型式的工作原理。

液压式,轴杆式8.注塑机料筒清洗要注意哪些问题。

1.首先使用上要注意操作的问题。

2.如果加工的物料有腐蚀性,且停机后需要一定时间才开机,则要及时对料筒进行清洗。

清洗工作应在料筒加热情况下进行,一般用聚苯乙烯作为清洗料。

在清洗结束后,立即关闭加热开关,并做结束工作。

3.如果是一般物料,清洗时一定要升温到上次实验物料的熔点之上进行清洗,否则螺杆会扭断。

后在降温到所需温度进行实验。

4.清洗时可采用高低不同转速进行清洗,容易洗净。

最后在所需转速清洗,后进行实验。

9.嵌件预热有何意义。

为了装配和使用强度的要求,理解塑件内常常嵌入金属嵌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6.2.2 选择分型面的原则
1)应能使塑件从模具内取出。分型面的位置应设 在塑件脱模方向最大的投影边缘部位。 2)不应影响制品的外观。应选择在不破坏制品光 滑的外表面,且应易于清理或不产生飞边。 3)应有利于制品脱模。分型面的选择应尽可能保 证制品在开模后滞留在动模一侧。 4)应确保制品质量。将精度要求较高的制品表面 或有同轴度要求的塑件部分放到分型面的同一侧。 5)应尽量与最后充填熔体的型腔表壁重合。以利 于注射时型腔中气体的可靠排出。
分型面的概念: 从模具中取出塑件及浇注系统凝料的可分离的 接触表面。
20
6.2.1 分型面的形式
1.分型面形状 (1)水平分型面 (2)阶梯分型面 (3)斜分型面 (4)异型分型面 (5)垂直分型面
21
6.2.1 分型面的形式
2.分型面的位置 1)制品全部在动模内 2)制品全部在定模内 3)制品同时在动定模内
3.按额定合模力FI确定模腔数量N FI≥ p(AsN+Aj)=Fi N≤ (FI-pAj) /(pAs) Aj—浇注系统飞边的投影面积(mm2) As—单个制品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mm2) p—单位投影面积所需的合模力,近似为模腔 平均压力
29
6.3.1 型腔数量的确定
4. 由制品要求的尺寸精度确定型腔数量N LΔd+(N-1)LΔd×4%≤ δ 式中,L—制品的基本尺寸 δ—制品的尺寸公差 △d—单腔时塑件可达到的公差 PE、PS、PC、ABS等无定型塑料△d≈±0. 05% POM,△d≈±0. 2%;PA-66,△d≈±0. 3% 对于高精度制品 N≯4
39
习 题
1.普通注射模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2.在图6-1中找出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
穴。
3.在注射成型过程中若型腔内的气体不能充分 排除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 4.注射模设计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使制品在开 模后会滞留在动模一侧? 5.选择合适的国产注射机成型一大端外径为 300mm、小端外径为200mm、高度为250mm、壁厚 为2.5mm的聚乙烯圆桶,并说明选型的依据。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杨永顺 主编
第六章 注射模设计概论 6.1注射模的基本结构
6.2注射模的分型面选择 6.3注射模与注射机的选配关系
6.1 注射模的基本结构
3
6.1.1 注射模的结构组成
1.注射模的工作原理 2.注射模的组成 (1)成型零件 概念:构成模具的型腔,直接接触和容纳塑料 熔体并成型制品的模具零件。 组成:凹模、型芯等 作用:主要决定制品的几何形状与尺寸。
23
6.2.2 选择分型面的原则
6)应使模具结构与注射机相适应。 对于扁平制品,应尽量避免分型面面积过大时产生 溢料现象; 对于较高或带有深孔的制品,则应避免因开模行程 过大而无法取出制件。 7)应尽量减小脱模斜度给制品大小端尺寸带来的 差异。 8)应尽量避免形成侧孔侧凹。以简化模具结构。 9)分型面的位置应有利于模具加工。应将模具分 割为便于加工的零件,降低加工难度。
24
6.2.3 分型面宽度的确定
要求: 应保证有一定的承压面积,即分型面要有一定 的宽度,过小会导致模具变形和破坏;过大会增加 钳工工作量,并可能会产生飞边。 尺寸: 小型注射机上模具分型面的宽度为10mm, 中型注射机上模具分型面的宽度为25mm, 大型注射机上模具分型面的宽度为50~75mm。
30
6.3.1 型腔数量的确定
5. 按生产的经济性确定型腔数量N 型腔数量越多,生产效率越高,模具的结构也随之 越复杂,制造成本也相应提高。所以要综合考虑生产批 量的大小和模具的制造成本: (6-5)
N
式中,t—成型周期(S); Y —每小时的经营费(元); Σ —制品的生产总量(个); C —模具费用,C=C1+NC2, C1 —单腔模具的费用, C2 —增加的型腔所产生的费用分摊到单个型腔的费用(元)。
3.按型腔数目分 (1)单型腔注射模
(2)多型腔注射模
图6-2 立式单腔双分型面注射模
图6-4 卧式双腔双分型面注射模
12
6.1.2 注射模的分类
4.按安装方式分 (1)移动式注射模:成型后将模具移出注射 机工作空间后脱模 (2)固定式注射模:动定模分别固定在注射 机上
13
6.1.2 注射模的分类
4
6.1 注射模的基本结构
2)浇注系统 概念:将熔体平稳而均衡地引入型腔的料流通
道。
N tY 3600 C
组成: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冷料穴、排气 结构等。 3)导向机构 概念:用于确定动模和定模合模的相对位置的 装置。 组成:导柱、导套、导柱孔等。
5
6.1 注射模的基本结构
4)推出脱模机构 概念:将制件脱出模腔的装置。 组成:拉料杆、推杆、推杆固定杆、推板等。 5)侧向分型或侧向抽芯机构 概念:把成型侧向瓣合模块或侧向型芯从制品 中抽出的机构。 组成:斜导柱、滑块、定位装置、楔紧块等。
40
习 题
6.定模、动模怎样区别? 7.设计注射模时应如何确定型腔数量? 8.锁模力有什么作用?注射成型时,如果锁模 力不够会出现什么问题? 9.注射模有哪些分类方法? 10.试述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41
图6-5 带有活动凸模的注射模
16
6.1.2 注射模的分类
6.按注射模具总体结构特征分 (3)旋转脱模机构的注射模
17
6.1.2 注射模的分类
6.按注射模具总体结构特征分 (4)从定模脱模的注射模
图6-6 定模侧设有脱模机构的注射模
18
6.2 注射模的分型面选择
19
6.2 注射模的分型面选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7
6.3.1 型腔数量的确定
2.按注射机的塑化能力mI确定模腔的数量N 原理:塑化能力≥工艺需要的能力 K2mI≥(Nms+mj)3600/t ∴ N≤(k2mIt/3600-mj)/ms 式中,mI—注射机额定塑化量(g/h,cm3/h) K2—利用系数,取0. 8 t —成型周期(s)
28
6.3.1 型腔数量的确定
34
6.3.4 最大开距Smax的校核
概念:注射机的动、定模安装板之间可打开的最大 距离。 模具厚度HM确定后,Smax的大小将影响模具所 能成型的制品高度。
35
6.3.4 最大开距Smax的校核
1. 设备的最大开距 (1)Smax与HM无关的情况 对于液压-机械式合模系统, 注射机的开模行程Sc为一定值。 Smax≤Sc-(5~10) mm (2)Smax与HM有关的情况 对于液压式或丝杠式合模系统,注射机动 定模固定板的最大间距Sk 为一定值,而开模行 程受模具厚度影响。 Smax ≤ SK-AM -(5~10) mm
5.按模具分型面数目分 (1)单分型面
(2)双分型面
图6-1 带有侧向抽芯的单分型面注射模
图6-4 卧式双腔双分型面注射模
14
6.1.2 注射模的分类
6.按注射模具总体结构特征分 (1)带有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注射模
图6-1 带有侧向抽芯的注射模
15
6.1.2 注射模的分类
6.按注射模具总体结构特征分 (2)带有活动成型零件的注射模
2. 注射模的开模距离校核
(3)侧抽距的影响 侧抽距HC :完成侧向抽芯动作所需的开模距离。 1)HC>S时,以HC代替前式S校核 2)HC<S时,可不考虑HC的影响
38
6.3.5 推出装置的校核
(1)推出形式 (模具推板应与注射机推杆的形式相匹配) 1)中心推杆。 2)两侧双推杆。 3)中心推杆液压推出与两侧机械推出联合。 4)中心推杆液压推出与其他开模辅助油缸联合。 (2)推杆直径,推杆间距。 (3)推出距离。
31
tY 3600C
6.3.2 注射压力的校核
要求: 成型工艺所需注射力应稍小于 设备的最大注射力。
Pi≤PI
32
6.3.3 安装部分相关尺寸的校核
(1)喷嘴尺寸校核 浇口套头部凹球面 SR 与喷嘴球面半径 SR0 相适应。 (2)定位圈尺寸校核 要求:定位圈与定模中心的定位孔配合。 (3)闭合高度校核
25
6.3 注射模与注射机的选配关系
26
6.3.1 型腔数量的确定
1.按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mp确定模腔数量N
K1 mp≥ N ms+mj
N ≤(k1 mp-mj)/ms
式中, K1 —注射机最大注射量的利用系数,一般取0.8。 ms—单个制品的质量或体积(g,cm3) mj—浇注系统和飞边所需的塑料量(g,cm3)
8
6.1.2 注射模的分类
2.按所使用的注射机分 (1)卧式注射模
图6-1 带有侧向抽芯的卧式注射模
9
6.1.2 注射模的分类
2.按所使用的注射机分 (2)立式注射模
图6-2 立式双分型面注射模
10
6.1.2 注射模的分类
2.按所使用的注射机分 (3)直角式注射模
图6-3 直角式注射模
11
6.1.2 注射模的分类
36
6.3.4 最大开距Smax的校核
2. 注射模的开模距离校核 (1)单分型面注射模 H1+H2 ≤ Smax (2)双分型面注射模 H1+H2+a ≤ Smax
图6-13 注射模开模距离 a) 单分型面注射 b) 双分型面注射模 1-动模板 2-定模板 3-定模底板
37
6.3.4 最大开距Smax的校核
6
6.1 注射模的基本结构
6)温度调节系统: 概念:对模具温度进行调节,以满足注射成型 工艺要求的冷却或加热系统。 7)支承零件: 概念:安装和固定模具中的各种功能零件的基 本零件。 组成:固定板、支承板、垫块以及模座(动、 定模座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