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1)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描绘儿童快乐生活的散文,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展现了儿童的纯真、活泼、好奇和创造力。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童趣,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2 课程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和赞美。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欣赏散文的优美语言,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4. 学会从课文中汲取生活智慧,关爱身边的人。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难点: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培养生活智慧。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概述本文作者以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描绘了儿童的日常生活。
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儿童在家庭、学校、游戏、探索和成长中的种种趣事。
2.2 课文分析2.2.1 第一部分:家庭中的儿童作者通过描述儿童在家庭中的种种表现,如模仿大人、好奇心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展现了儿童的可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2.2.2 第二部分:学校里的儿童作者描绘了儿童在学校里的生活,如上课、课间活动、友谊等,表现了儿童的活泼、好动、善良和团结。
2.2.3 第三部分:游戏中的儿童本部分介绍了儿童在游戏中的创意、合作和快乐,展示了儿童的游戏精神和想象力。
2.2.4 第四部分:探索世界的儿童作者通过描述儿童对自然、科学、文化等领域的探索,表现了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
2.2.5 第五部分:成长中的儿童本部分讲述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挑战和成长,传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和鼓励。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散文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3.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3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课文中所描绘的儿童生活,增进对课文的理解。
3.4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苏教版小学五下《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下《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一课时教案教材名称:苏教版小学五下《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主要意思;2.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3. 能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达。
教学重点:1. 学习课文的内容,包括词语和句子;2. 理解作者写作的用意。
教学难点:1. 能够理解课文中一些较为生僻的字词;2. 能够领会作者的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小学五下《只拣儿童多处行》;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图片等;3. 课堂活动设计;4. 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学习课文1. 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重点解释生词和难句;2. 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3. 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思考作者写作用意。
三、课文分析1.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2. 请学生进行课文内容复述,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四、拓展活动1.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创作,如写读后感、情感连线等;2. 管理好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作业布置1. 布置课后练习,巩固课文内容;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初步抓住作者的写作用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积极,课堂氛围活跃,部分学生还展示了很好的创作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增加更多互动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设计【优秀6篇】-最新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及阅读教学备课要点篇一一、课文的题口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什么意思?。
二、读下面的段话,根据拼音写词语。
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也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huān chagrave;ng( )活泼地,以wagrave;ng shegrave;ng( )的生命力,shū zhǎn( )出新鲜美丽的sigrave; zhī( ),使出浑身xiegrave; shugrave;( )。
三、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著名的儿童作家冰心奶奶。
请你根据搜集的资料制作一份有自己特色的作家卡片。
冰心,原名谢婉莹,四、比一比,再组词。
拣()壤()魔()堂()畅()炼()嚷()摩()棠()杨()五、读下面的句子,解释画线词语的意思。
1.知春亭畔已是坐无隙地!()2.海棠花开得正旺。
()3.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
()六、填空。
1.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
这扇大红门,就像nb≤≥sp; ,,。
这句话把孩子们比作,可见孩子们,表达了冰心奶奶。
2.这繁花开得从树枝到树梢,,阳光下就像。
这句话用来比喻,可见海棠花。
七、课文按地点的转换,分别写厂、、、等儿童的多,以及看到几棵大海棠树,感悟到春的力量,也感悟到。
八、看拼音,写词语。
tiāo jiǎn yiacute; heacute; yuaacute;n wagrave;ng shegrave;ng huān chagrave;ng hǎi tang( ) ( ) ()()()九、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颐和园( )地观赏( )的知春亭( )地聊天十、填空。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优秀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我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收获和感悟,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和价值观。
2.我还设计了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关爱和喜爱,使他们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情感态度。
2.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在讲解过程中,我运用了一些教育心理学原理,如认知冲突、启发式教学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讨论和交流。我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如:“课文中的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她对儿童有哪些关爱和期望?”等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4.教育学生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长大后为我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我设计了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景。我准备了一些儿童玩具、图片等物品,将课堂氛围营造得轻松愉快,让学生感受到儿童的天真活泼,唤起他们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3.小组合作: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讨论和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成长。这种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对象:一年级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儿童的天真活泼、热爱生活的情感。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儿童活动场景,感受童年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儿童的天真活泼、热爱生活的情感。
难点:1.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儿童活动场景,感受童年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引导学生读题。
1.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儿童的理解。
2. 学习课文2.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儿童的天真活泼、热爱生活的情感。
2.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3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内容3.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描绘的儿童活动场景。
3.2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感受童年的快乐。
4. 巩固练习4.1 教师出示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2 学生作答,教师点评。
5. 总结拓展5.1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童年的回忆。
5.2 学生分享,感受童年的美好。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家长协助孩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等方面进行总结,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6.1 过程性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讨论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6.2 终结性评价:教师在课后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优秀6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白话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要求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准备:1、让学生预习课文,搜集颐和园的资料和自己春游的照片。
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简介,颐和园的图片、音像等。
3、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感受春天1、播放mtv歌曲《春天在哪里》(配春天的画面)2、让学生说一说对春天的感受。
3、过渡: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春天是草长莺飞的季节。
看来,同学们都喜爱春天,春天来了,你们想到哪里去寻找春天呢?(学生自由发言)二、介绍作者,揭示课题1、我国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她也寻找过春天,你们了解冰心吗?出示冰心的图片,并介绍: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
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
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
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
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感受儿童的世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儿童形象及其特点。
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儿童世界的美好与纯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儿童形象及其特点。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儿童世界的美好与纯真。
引导学生感受儿童的世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课文内容。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插图和相关素材。
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扩展资源。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的背景和作者。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儿童形象及其特点。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感受儿童的世界。
4.2 时间安排引入新课:5分钟阅读理解:15分钟分析讨论:10分钟案例分析: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学生对儿童世界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的提高。
5.2 教学反馈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高低。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满意度。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6.1 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课前引导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期的趣事,引发学生对儿童世界的兴趣。
活动二:分组阅读竞赛,让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活动三: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儿童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学生对儿童形象的理解。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查阅资料等方法,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和期望,培养尊敬老人、爱护儿童的良好品质。
(2)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PPT课件。
4. 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氛围。
(2)引导学生齐读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
(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主题。
3. 深入理解(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有哪些?(2)全班交流:讨论各组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联系实际(1)让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老人和儿童,培养良好品质。
5. 情感升华(1)学生分享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交流感受。
(2)教师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五年级2、学科:语文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理解词的意思。
(3)、学生利用百度搜索了解冰心及其作品。
(4)、学生利用百度搜索查看海棠花盛开的情景。
5、教师课前准备:(1)、儿童春游的图片及多媒体课件二、教学课题:3、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4个字只识不写,正确认读多音字“解”。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成千盈百、座无隙地、涌流、解数”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至9自然段。
3、体会本课比喻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4、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会找到春天,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5、通过品词析句、想象阅读、探究体验等方法感受春光无限、儿童的活泼生机和冰心对儿童的喜爱。
(三)、情感目标:6、感悟课文的语言,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感受冰心奶奶对充满活力的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难点:感悟课文的语言,体会冰心奶奶对充满活力的儿童少年的喜爱及所寄托的希望。
三、教材分析:《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散文,作者冰心以其欢快的笔调描写了从香山归来,在颐和园巧遇一群儿童的情景,赞美了美丽的春光,赞美了充满活力的儿童。
课文先讲“我”看见许多孩子从颐和园出来。
“成百盈千”“挤”“一群接着一群”写出了孩子的多。
“闹嚷嚷”“挤了出来”“飞涌出”写出了孩子的兴奋劲儿,表现了儿童活泼可爱的特点。
作者把儿童比作“小天使”,表达了对儿童的喜爱。
看到这样活泼可爱的孩子,作者觉得“实在有趣”,想到了两句古诗,并反其意,说成“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这就告诉人们,哪里有春天,哪里就有儿童;哪里有儿童,哪里就充满了盎然的春意。
于是,“我们”一行“只拣儿童多处行”,下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接着,课文第3至第8自然段讲“我”在颐和园内看到了许多像春天般充满活力的儿童。
知春亭畔“座无隙地”,孩子特别多。
从孩子的外貌、动作、神态,可以看出他们多么可爱!兴奋地说着、笑着的孩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玩累了的孩子,“聚精会神地看小人书”;有的孩子坐小船在湖面游玩,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面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我”随处所见,都是活泼可爱的孩子。
在“我”去玉澜堂的路上,“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
从“他们匆匆地说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可以看出孩子活泼可爱。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我”看到了灿烂的海棠花。
“开满了”“密密层层”“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儿空隙”说明了花多,开得很旺盛。
“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形象地说明了海棠花开得灿烂。
在赏花时,“我”感受到了春光的“饱满”与“灿烂”,并尽情赞美。
孩子们也认为海棠花“好看”“开得旺”,从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可爱。
在春天里,花儿和儿童一样,生机勃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让“别人看着也快乐”。
作者借赞美春天的花朵,来赞美生机勃勃的儿童。
最后一自然段点题,告诉我们儿童是活泼可爱、充满生命活力的,他们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和生气,是永远的“春天”。
这篇课文表面上是说孩子们在哪里春天就在哪里,跟着他们的足迹就可以找到春天。
其实文章隐含着的意思是说孩子们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活泼可爱。
为了表现孩子们的这个特点,作者抓住了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用饱含情感的笔触着力刻画孩子们的形象。
在描写人物时,既注意描写群体,如文章的开头写从颐和园出来的孩子,第3自然段写知春亭畔的孩子,第4自然段写“匆匆地往前跑”赶去集合的孩子;又注意描写个体,如第7自然段写海棠树下赏花赞花的孩子。
本文在叙事的过程中描写人物和景物,并穿插一些议论和抒情性语句,行文生动活泼。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浓烈,引用古诗,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四、教学方法: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中努力创设情景,采取学生交流等方式,想象儿童游园时的朝气蓬勃,感悟儿童跟春天的相似之处。
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去过颐和园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颐和园,了解一下颐和园的风光,好吗?请大家欣赏/photo/zhuanti/379.html2、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
”齐读,猜诗意。
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
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
在她62岁那一年也出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板书课题)3、读课题:你主要抓住哪个字来读,为什么?冰心奶奶是怎样写出她所看出的儿童的,她们又来到了哪些地方呢?二、听朗读,理清文章线索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朗诵五年级下册-02只拣儿童多处行.mp3-童话故事儿歌_有声读物_mp3语音音频_在线收听下载_龙音阁1、通过昨天的预习,我们知道冰心奶奶跟随着儿童去了哪些地方找春天呢?2、学生回答: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玉澜堂。
三、走进文本,感受春天的生机。
1、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冰心奶奶的足迹,一起走进这五彩斑斓的春天吧!请快速阅读课文,把文中描写春天景象的小节找出来。
2、找到了吗?指名回答并出示: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
……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3、读书要细细读细细品,请自己读,读出你的感觉来。
4、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回答)5、文中哪些词语让你的眼睛也突然一亮?交流,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读出花的多(密密层层等),读出花的美(像喷花的飞泉……)“那几株大海棠树(读出了树大),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读出了花多、花艳)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一气呵成,读出了动感,读出了力度,一下子亮化了听者的视觉)“像喷花的飞泉”,那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读书时,在脑海中能出现画面,那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指名读,齐读。
6、欣赏:/thread/75571610/2.html看到这么美的春景,看到这么美的春光,你想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生齐读。
三、走近儿童,感受儿童的活力。
(一)品读“儿童多”1、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烂漫!这么美丽的春光冰心奶奶是跟谁走才看到的呢?(儿童)2、是呀,是冰心奶奶只捡儿童多处行才看到的如此斑斓的春光,那文章中哪些地方写了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读读课文,找一找。
3、学生交流;①出示第一段。
(1)你从哪些字里行间看出了儿童的多?(成千盈百是什么意思?嚷嚷是指一个人说话?两个、三个?挤、飞涌、一群接着一群)(2)是呀,此时的儿童如同一位位小天使源源不断地从魔术匣子中飞出来。
来,让我们好好地读一读,读出儿童的多。
(3)同学们,这段语言文字除了让你感受到儿童的多,你还能感受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4)没错,儿童朝气蓬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他们是春天的使者。
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季,他们如同海棠树一般将蕴藏的力量和精神尽情释放。
一起读。
(出示第四自然段并齐读)(5)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第一小节,你一定会有另外的感觉。
(齐读第一自然段)②你还能从哪儿看出冰心奶奶他们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出示“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师:为什么这一句能看出来冰心奶奶是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呢?生:我是从“涌流”和“挤”看出来的。
说得对。
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
“迎”就是孩子们往这边来,我往那边走,面对面地走。
你找得非常准,说得也很好,能不能读一读?学生读一遍)如果不到位,指导:感情没有读出来。
谁能再读,让我们感受到儿童很多很多?(指名另一生读这一句)对呀,她读时强调了哪个词呢?(“挤”“迎”。
“涌流”)。
好,大家一起来。
如果很到位:说的这么好,你能来读一读吗?你们感受到了人流如潮了吗?就像他这样,一起读。
③还有什么句子可以看出冰心只拣儿童多的地方行走?出示:“沿着湖边的白石栏杆向玉澜堂走,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师:说说你的理由。
(从“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看出来的。
)师: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来,齐读一遍。
“总”和“一群一群”要强调。
(生齐读)④你还能从哪儿看出来呢?出示第三段。
学生讲述理由(1)座无虚席是什么意思?(指坐的地方都没有了。
)来,把这个词读一读。
(2)出示:一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出太阳的气息。
(齐读,指名读:来,喷发出你的气息来)(3)冰心奶奶由衷地赞叹这群可爱的天使,说他们身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其实,她的意思是说,在这群可爱孩子的身上喷发着什么?(喷发出春天的生机,喷发出生命的活力,儿童的朝气,光明和希望……)6、你现在知道了吗,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了吧?(儿童象征着春天,儿童多的地方春光最饱满,最烂漫,春天就在儿童身上,春天是儿童的,儿童多处就是春,儿童就是祖国的春天。
)8、所以冰心奶奶说——出示齐读:花也和儿童一样……9、引读:所以,当你春游的时候,请记住——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走近冰心,感受其“博爱”。
1、在课文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我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位慈爱的老人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对生活对儿童的热爱。
你能用文中的语句来说明吗?2、冰心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是儿童,除了宇宙之外还是儿童。
小朋友,我们就带着冰心奶奶对儿童的特殊的爱的情感,走近冰心,了解一下这位可爱的老人。
/view/1718.htm3、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看出冰心爱儿童,我们再看一首冰心写的短诗,指名读。
浦漫汀主编冰心《雨后》欣赏_名作鉴赏_中国网络文学联盟这首诗写的是兄妹俩在戏水,哥哥摔了一跤,就提醒妹妹,可妹妹居然也想摔那么一跤。
你从这首诗中看出了什么?4、对,正如刚才同学说的那样,冰心奶奶有一颗不老的童心。
请再看一首冰心奶奶写的诗歌。
出示《纸船——寄母亲》/s/blog_4bccf35b0100iupd.html师深情朗诵。
师:同学们,你听出来了吗,这首充满悠悠深情的小诗,寄托着——(冰心对她母亲无尽的爱)。
5、师:爱,是冰心作品的核心,爱儿童,爱母亲,爱星星、爱大海、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老人常说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