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床演变学 顺直型河段的演变及整治 ﹠ 蜿蜒型河段的演变及整治
论蜿蜒型河道整治

任 志 鹏
( 岭 市 水 利 勘 测 设 计 院 辽 宁 铁 岭 1 20 铁 00) 1 中图分类号: 8 文献标识码 : TV 5 A
摘要: 蜿蜒型河道是冲积平原河流常见的一种河型, 如有“ 九曲回肠” 之称的长江荆江段; 地上悬河” 有“ 之称的黄河三化段等等, 都属于这种类
( ) 型 的分 类 - 河 - 人 类 只 有掌 握 河床 纵 向 及横 向变 化 的特 点 , 才能 因 势 利导 、 我 所 为 用 、 取措 施 、 利避 害 。 因此 需要 概 括 不同 河流 的特 点 , 平 原冲 积 河 采 趋 把
、
率半 径 过小 , 往 出现 大 溜顶 冲 凹岸 , 不稳 则 堤 不 固 , 成 险段 , 成 往 滩 形 造 溃堤 决 口。该 地 区不 论 18 9 5年 东辽 河 左堤 决 口 ,还 是 1 8 右 堤 决 96年 口 , 标准 漫 堤 决 口毕 竟还 是 罕 见 的 。但 因 险段 渍 堤 , 成 决 口 的却 不 超 造 可 小 视 。特 别 是 由于 河 道弯 道 不 断不 断 的发 展 , 岸 不断 的坍 塌 后 退 , 河
曲率半 径 在 造床 流 量 的影 响 下经 常 是 岸 由大 至 小规 律 演 进 的 , 当曲 率 半 径达 到 某 以特 定 值后 , 期 洪水 将 形成 大 流 顶冲 凹 岸现 象 , 及 堤防 汛 危 安 全 。另 外 , 由于横 向断 面 输沙 不 平衡 , 岸 随 弯道 的 发展 不 断 的被 崩 凹 塌、 倒退 , 河 的农 田 、 防 、 利 工 程 河 城 市 建 筑 都将 受 到 影 响 . 沿 堤 水 造成
型 . 蜒 行河 道 整治 分 为稳 定 现状 , 止 其 向不 利 的方 向发 展 和 改变 现状 , 其 向 有利 方 向发 展 2大类 , 提 出具 体解 决 方 法 。 蜿 防 使 并 关键 词 : 蜿蜒 行 河道 河道 整 治 稳 定 分析 丁坝
河床演变基本原理

河床演变基本原理王浩霖 201101021530摘要:河床演变是指自然情况下及修建整治建筑物后河床发生的冲淤变化过程。
广义上是指河流形成和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狭义方面则仅限于近代冲积河床的演变发展。
天然河流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
而且天然河流的河床形态复杂,演变规律差异很大。
人类在开发利用河流的过程中,要有效地整治河流,必须充分认识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及各类河床特殊的演变规律。
本文着重讨论平原冲积河流的问题,但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对具有一定冲积层的山区河流也是适用的。
关键字:河床演变基本原理平原冲积河流河型一、平原冲积河流的一般特性1.河床形态与山区河流不同,平原河流的河床形态是在特定条件下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平原河流在平面上具有顺直、弯曲、分汊、散乱等四种外形。
其横断面可概括为抛物线形、不对称三角形、马鞍形和多汊形等四类。
河漫滩和成型堆积体是河床形态中涉及的两个基本概念。
河漫滩是位于中水河槽两侧,在洪水时能被淹没的高滩。
河漫滩既有由侵蚀作用造成的,如石质河漫滩,多见于山区河流,滩面较窄,且向中水河槽一侧倾斜;更多的是由堆积作用造成的,如冲积河漫滩,多见于平原河流,滩面较宽,左右河漫滩分别向两侧倾斜,这是洪水漫滩落淤的结果。
成型堆积体是冲积河流的河底分布着各种形式的大尺度沙丘(尺度远大于沙坡)的统称。
成型堆积体的尺度,包括宽度、深度和长度,和河流的尺度(河宽和水深),是同数量级的。
成型堆积体经常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是平原河流河床演变中最活跃的因素。
2.河道水流的一般特性2.1河道水流的基本性质(1)河道水流的二相流特性。
天然河道的明渠流是挟带着泥沙的水流运动,本质上属于二相流。
(2)河道水流的三维性。
河道水流的过水断面一般是不规则的,因此河道水流为三维流动。
过水断面的宽深比愈小,三维性愈强烈。
(3)河道水流的不恒定性。
一方面,来水来沙情况随时空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河床经常处于演变之中,因此河道水流的边界也随时空变化。
博导第5讲-顺直型河道的演变规律_图文_图文

第一节 河段特性
(1)几何形态
①平面形态:河身比较顺直 犬牙交错边滩和深槽
上下深槽之间的过渡段---浅滩 存在---反向弯道之间的过渡段, 或者不同河道类 型之间
②判断指标:曲折
系数 ≤1.15
③順直型河段的水力几何关系
边滩的宽度和长度
b=0.57B
交错的边滩向下移动可看成是推移质运行的 一种体现形式。
边滩头部:流速及推移质输沙率大于滩尾
边滩头部冲刷后退,尾部淤积下延 整个边滩向下游移动
相应的深槽首部淤积,尾部冲刷,向下游移动
结论:顺直型河段的演变是通过推移质的运行 使边滩、深槽及浅滩作为一个整体下移。
流量对演变的影响: 枯水期 浅滩冲刷,深槽淤积
洪水期 浅滩淤积,深槽冲刷 ②从河岸土质分析:
河床演变还可能呈现周期性展宽现象。
(2)形成条件
①对于较长河段,两岸地质条件好,抗冲性较强; eg. 基岩、粘土层等,横向发展受到限制。
②对于蜿蜒形河段的长过渡段,两岸抗冲性很强, 河道弯曲受到限制。
注意:对于犬牙交错形成机理,目前没有比较一致 的认识。 罗辛斯基和库兹明:把 边滩看成一种巨型沙波 ,用沙波的稳定性及其运行机制来解释。 此假说初步被到下游递减
深槽:上游到中部递减 中部到下游递增
④水流动力主线
随着流量变化,位置也相应变化: 小水傍岸/低水走弯 大水居中/大水走滩
(3)输沙特性
①泥沙运动
横向输沙较弱,深槽冲刷泥沙一般无法 到达相应边滩
推移质输沙率:
边滩 ≥ 深槽 边滩中部 ≥ 滩头和滩尾 深槽中部≤深槽头部和尾部
边滩断面深泓点较深; 过渡断面深泓点较浅;
2014年《河流动力学》复习题

2014年《河流动力学》复习题《河流动力学》复习题一、课件中讲述的名词顶冲点,含沙量,粒径,中值粒径,泥沙干容重,泥沙水下休止角,体积含沙量,,沉速,絮凝现象,比表面积,悬移质,推移质,床沙,高含沙水流,异重流,泥沙起动,起动条件,起动流速,起动拖曳力,粘结力,床面层,shields数,接触质、跃移质,沙波,沙粒阻力,沙波阻力,动床阻力,泥沙起动标准,止动流速,扬动流速,推移质输沙率,推移质单宽输沙率,紊动扩散作用,床沙质,冲泻质,水流挟沙力,饱和输沙,超饱和输沙,次饱和输沙,非饱和输沙,不平衡输沙,平衡输沙,悬浮指标,河床演变,单向变形,复归性变形,河床的自动调整作用,泥沙成型堆积体,河道节点,副流,侵蚀基点,河相关系,造床流量,平滩水位,环流强度,环流旋度,环流相对强度,水流动力轴线,河势,自然裁弯,撇弯,切滩,江心洲,耦合解、非耦合解,正态模型、变态模型,变率,相似理论基本原理,相似转换。
二、课后思考题1、如何分析粒配曲线上沙样组成的相对均匀程度?2、水利工程中一般把泥沙分为哪几类?3、泥沙粒径有几种测量方法,各适用于哪种情况?4、何谓泥沙干密度?干密度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它们是如何影响干密度大小的?5、何谓泥沙水下休止角?其影响因素如何?6、有一卵石,d=0.1m,从水深h=10m的水面抛入水中,水的流速U=1m/s,若不考虑动水流动的影响,求卵石沉到河底的水平距离?7、什么是泥沙的沉速?球体沉速与等容泥沙的沉速是否相同?为什么?8、试比较岗恰洛夫、沙玉清、张瑞瑾的泥沙沉速公式,说明在层流、紊流、过渡区中泥沙沉速的计算公式有何不同?如何判别层流、紊流、过渡区这三种绕流状态?9、张瑞瑾、唐存本、窦国仁关于粘结力形成的观点如何?张瑞瑾认为粘结力和哪些因素有关?10、怎样表示泥沙的起动条件?实验室如何定性判别床面泥沙是否起动?11、简要叙述张瑞瑾起动流速公式推导思路(步骤)。
12、某河道型水库长20Km,河床坡降0.0001,当入库流量为1000m3/s时,全库区平均河宽为200m,回水末端以上平均水深为5m,库区河床为均匀沙,D=3mm。
博导第6讲 蜿蜒型河道的演变规律

凹岸:凹向水流的河岸。 凸岸:凸向水流的河岸。
过渡段:两反向弯道之间的直线段。
➢横断面形态
弯道段:呈不对称三角形,凹岸一侧坡陡水深, 凸岸一侧坡缓水浅。
过渡段:呈对称的抛物线形或梯形。 由弯道段至过渡段断面形态沿程是逐渐变化的。
➢纵断面形态 深泓线沿程 起伏相间。 纵向比降
注意: ①并不是只有弯道才能形成环流; ②凡是水流弯曲的部位都存在环流; ③不能以河段的弯曲与否,而应以水流的弯曲
与否来判断是否产生环流; ④在弯道内产生的环流称为弯道环流。
水流动力轴线(主流线) ✓ 概念: 纵向水流各断面最
大垂线平均流速处的连线 ✓ 位置:
弯道入口段或者上游的 过渡段,主流偏靠凸岸 一侧
裁 弯
引河线路 引河规划设计
规
引河平均形式
划
设 护岸工程规划设计
计
“引河法”是1933年由福格森提出,即在 选定的引河线路上,先开挖出一条断面较小的
引河,利用水流自身能量,塑造成可通过全河
流量的新河。
裁 内裁 弯 外裁
引河与老 河主流线 夹角θ不 >300
引河长度以裁弯比作为控制标准(3~10)。 裁弯比是指裁弯段老河轴线长与引河轴线长之比。
➢ 新河道常发展较快,2~3年即可发展完整。 ➢ 例如:下荆江自1860~1949年的近90年中,在
太公湖、西湖、古长堤、尺八口及碾子弯等多 处自然裁弯。
➢ 又如:渭河下游自1958~1975年,发生了西毕 家、西李家及金滩等8处自然裁弯。
自 然 裁 弯
3、撇弯
➢ 定义:当河弯发展成曲 率半径很小的急弯后, 遇到较大洪水,水流弯 曲半径远大于河湾曲率 半径,这时在主流带与 凹岸急弯之间产生回流, 使原凹岸急弯淤积。
河流动力学第7章-河床演变

弯曲河段的演变规律
凹岸崩退,凸岸淤长
♥ 最重要演变规律:凹冲凸淤 ♥ 产生的原因:横向环流+含沙分布
河湾发展、河线蠕动
♥ 横向发展,弯顶之间互动 ♥ 纵向也有向下游的蠕动
裁弯取直、河湾消长 图
♥ 整个河道发生变化
撇弯切滩 图
♥ 河道内主流线发生变化
Last Modified : Jie Yang
总评
♥ 河槽极不稳定 ♥ 对于港口航道工程等不利
Last Modified : Jie Yang
河流动力学
7.3.3 弯曲型河道的河床演变
主要内容
弯道的形态特征 弯道的水流特征 弯道的泥沙运动 弯曲河段的演变
Last Modified : Jie Yang
河流动力学
7.3.3 弯曲型河道的河床演变
Last Modified : Jie Yang
河流动力学
7.2.3 平原河流的河床演变
平原河流的河床演变
一般特点
♥ 河流:来水来沙⇔河床边界,长期相互作用,水流、 泥沙、河床边界基本适应
♥ 长期:河床一般无明显的单向冲淤变形 ♥ 短期:来水来沙随时间变化⇒河床变形,周期性冲
淤变化,一个时期表现为淤积,另一个时期为冲刷 ♥ 河床演变:往复性的冲淤,平面摆动
衡,这些因素难以人工控制 ♥ 后者决定着河床条件,可以进行人工改变,也是我们进
行航道整治的依据
Last Modified : Jie Yang
河流动力学
7.1 河床演变的基本概念
影响河床演变的主要因素
对于平原河流
♥ 来水来沙条件起主导作用 ♥ 来水来沙量及其过程起主导作用 ♥ 取决于流域的产水产沙条件
《河床演变与整治》

《河床演变与整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163 学分:2 总学时:34大纲执笔人:匡翠萍大纲审核人:刘曙光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河床演变与整治》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是研究自然情况下或修建整治建筑物后河流河床发生冲淤变化的过程的一门科学,根据河床冲淤变化采用科学的整治手段来调整河流的来水来沙过程,以达到防洪抗旱、疏通航道、围垦灌溉、稳定河床、蓄水发电多功能地利用河流,并兼顾水利水产等其他事业,以及环境与生态保护,以获得合理的最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河床演变及整治在河流的开发、利用与治理特别是港口与航道工程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与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和环境工程等学科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河床演变及整治》的教学,使得学生了解和掌握与河床演变及整治相关的河流动力和泥沙运动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河流治理的主要措施和手段。
二、课程基本要求《河床演变与整治》作为一门工程运用学科,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水力学(或流体力学)、河流动力学的基础知识;要求教师具有全面的流体力学和河流动力学知识,全面的河流治理知识和工程经验。
三、课程基本内容1.绪论:河流治理工程的基本性质、国内外河流治理工程的历史和现状等。
2.河床演变与整治的一般问题:(1)河流的一般特性: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的一般特性,包括河床形态、水流及泥沙运动、河床演变等。
(2)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包括河床演变分类、影响河床演变的主要因素、河床演变的基本原理、河流的自动调整作用等。
(3)河流的水力几何形态:包括河床的稳定性、造床流量、河相关系和河流纵剖面等。
(4)整治建筑物及整治手段:包括河道整治及规划、洪水河床整治、枯水河床整治、河床整治建筑物及其材料和构件。
3.自然河流河床的演变及整治:(1)顺直型河流的演变及整治:顺直型河段特性、演变规律、形成条件及整治工程。
(2)蜿蜒型河段的演变及整治:蜿蜒型河段特性、演变规律、形成条件及整治工程。
河床演变学 顺直型河段的演变及整治 ﹠ 蜿蜒型河段的演变及整治

15
二、蜿蜒型河段的整治 ㈠、裁弯工程 4、引河设计 ①、引河定线
b、引河位置
引河进出口位置的选择极为重要,其原则是进口迎流、出口顺畅。
从当采用内裁形式时,进口应布置在上游 弯道顶点稍下方,引河与老河主流线夹角θ 不宜过大。
引河出口则应布置在下游弯道顶点的上方,使出口 水流平顺,同时可以利用下游弯道深槽水流将引河
13
二、蜿蜒型河段的整治 ㈠、裁弯工程 3、规划设计内容
裁弯工程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引河规划设计、护岸工程规划 设计两部分。
欧洲裁弯法:是将引河一次性地开挖到通航标准,并在老河 弯上游修筑锁坝,使全河流量骤然通过新河下泄,极易造成 引河的剧烈冲刷及下游河势的突变。
引河法:在选定的引河线路上,先开挖一条断面较小的引河 (小河,其断面仅为设计最终过水断面的1/5~1/30),利用 水流自身的能量,将引河塑造成一条可通过全河流量的新河。
引河河底的开挖高程应以能保证枯水期通航为原则。
如引河地区表层粘土较薄,沙土或沙 壤土的顶板高于枯水期通航所要求的 高程,则可只将沙土或沙壤土顶板以 上的粘土层挖去,下面的沙壤土留待 水流自己冲走。 如引河表层粘土深厚,沙土或壤土顶 板还低于枯水期通航所要求的高程, 则应挖至枯水期通航所要求的高程。
20
10
第六章 蜿蜒型河段的演变及整治
第二节 蜿蜒型河段的整治
二、蜿蜒型河段的整治
稳定现状的措施,主要是保护弯道凹岸,以防止弯道 、
的继续恶化。
改变现状的措施:
小规模的整治主要是对弯道和过渡段的现状加以改善。 例如在弯道内切除凸嘴,调整弯曲半径,扩大水面宽 度;在过渡段束窄局部河道等。
大规模的整治则是根本改变河道现状。例如进行人工 裁弯取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1
(6-12)
、
6
三、弯道输沙特性
2、横向输沙率净值
qsn
1
a 6US pj
h R
1 a
J1
、2
1
1
d
6US pj
h 1a
R J1
1 a
2
1
1
d
6qspj
h 1a
R J1
Jn
qsn
6qspj
h 1a
R J1
Jn
(6-13)
7
3、弯道段与过渡段的水流挟沙力
水流挟沙力与参数
U3
gh
15
二、蜿蜒型河段的整治 ㈠、裁弯工程 4、引河设计 ①、引河定线
b、引河位置
引河进出口位置的选择极为重要,其原则是进口迎流、出口顺畅。
从当采用内裁形式时,进口应布置在上游 弯道顶点稍下方,引河与老河主流线夹角θ 不宜过大。
引河出口则应布置在下游弯道顶点的上方,使出口 水流平顺,同时可以利用下游弯道深槽水流将引河
单位面积输沙率
QS qs A uS
弯道横向流速的简化表达式为
uz
6U
h 2
R
1
(6-4)
因此弯道横向环流引起的横向输沙率沿垂线分布为
qsz
uz S
6US pj
h 1a
R J1
2
1
1
(6-12)
5
三、弯道输沙特性
因此弯道横向环流引起的横向输沙率沿垂线分布为
qsz
uz S
6US pj
h 1a
R J1
11
第六章 蜿蜒型河段的演变及整治
第二节 蜿蜒型河段的整治 二、蜿蜒型河段的整治
㈠、裁弯工程
、
1、规划设计的一般原则
①、应进行系统研究和综合论证,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裁 弯工程的经济效益。 ②、应遵循因势利导的治河原则,使裁弯新河与其上、 下游河道平顺衔接,形成顺乎自然发展的河势。 ③、对于系列裁弯工程,须经过多方案比较,优化裁弯 工程的实施程序。
12
二、蜿蜒型河段的整治
㈠、裁弯工程
2、裁弯工程多方案优化比较
①、对洪水位的影响; ②、彻底消除或部分改善旧、 险工的情况和出现新险工的可能性; ③、缩短航程的距离; ④、对不利航行的急弯、浅滩的消除和改善; ⑤、对取水工程和港埠的影响; ⑥、新河形成后对沿江工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情况,包括新河所 经地带的土地利用情况; ⑦、新河线路的地质情况对开挖工程的难易程度,对新河发展和控 制的影响等; ⑧、新河外形比较,如河道曲折系数,曲率半径、弯道中心角等; ⑨、工程造价的高低。
a
1 a
1 a
Sa
1
a a
Z
1
Z
d
Sa
1 a
1
a a
Z
Z
1 a
1
d
Sa
1 a
1
a a
Z
J1
Sa
S pj 1 a
a 1 a
Z
J1
4
三、弯道输沙特性
S Sa
1
a
a
Z
1
Z
S S pj
1
J
1
a
、
1
Z
Sa
S pj 1 a
1
a
a
Z
J1
(6-11)
断面悬移质输沙率 Gs QS
水深减小,比降受下游 过渡段沙埂壅水影响大 大减小,而河床形态作 用突出,n明显增大。
水深较小,但比降比洪 水期大许多,n增大。
hJ 3 / 2挟沙力∝ n3 g Nhomakorabea冲淤特性
S*弯 S*过
S*弯 S*过
槽冲滩淤(弯道段主槽 槽淤滩冲(弯道段主槽 冲刷,过渡段浅滩淤积)淤积,过渡段浅滩冲刷)
9
第六章 蜿蜒型河段的演变及整治
13
二、蜿蜒型河段的整治 ㈠、裁弯工程 3、规划设计内容
裁弯工程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引河规划设计、护岸工程规划 设计两部分。
欧洲裁弯法:是将引河一次性地开挖到通航标准,并在老河 弯上游修筑锁坝,使全河流量骤然通过新河下泄,极易造成 引河的剧烈冲刷及下游河势的突变。
引河法:在选定的引河线路上,先开挖一条断面较小的引河 (小河,其断面仅为设计最终过水断面的1/5~1/30),利用 水流自身的能量,将引河塑造成一条可通过全河流量的新河。
第五章 顺直型河段的演变及整治 第二节 整治工程
二、顺直型河段的整治工程
整治原则:固定边滩,使其不向下游移动,从而达到稳 定整个顺直型河段的目的。
工程措施:修建上挑式淹没丁坝群。
工程效果: 施工顺序:
1
第五章 顺直型河段的演变及整治 第二节 整治工程
2
第六章 蜿蜒型河段的演变及整治
第一节 河段特性
中冲出来的泥沙带往下游。
16
二、蜿蜒型河段的整治 ㈠、裁弯工程 4、引河设计 ①、引河定线
b、引河位置
当采用外裁形式时,引 河进口应选在上游弯顶 稍上方,出口则应布置 在下游弯顶稍下方,使 水流出引河后,能与下 游平顺衔接。
14
二、蜿蜒型河段的整治 ㈠、裁弯工程 4、引河设计
引河设计包括引河定线(平面形式,位置和长度)和引河 断面设计。
①、引河定线
a、平面形式
引河应设计成曲率适度,并与下游河道平顺衔接的曲线,一般由复合圆 弧及切线组成。 曲率半径应满足下式要求
R 3 ~ 5B
R 4 ~ 6 倍船队长度
式中B为平滩水位下河宽。
三、弯道输沙特性
、
1、弯道横向输沙率沿垂线分布
令相对水深
y
h
a
a h
则含沙量沿垂线分布的Rouse方程式
可改写为
S Sa
1
a
a
Z
1
Z
z
S Sa
h
y
y
h
a
a
(6-10)
3
三、弯道输沙特性
S Sa
1
a
a
Z
1
Z
用垂线平均含沙量 S pj 取代近底含沙量 Sa
、
1
S pj 1 a
1
Sd
1
第二节 蜿蜒型河段的整治 一、不利的蜿蜒型河段给生产部门带来的影响
1、优良的蜿蜒型河段一般不需要整治
、
2、不利的蜿蜒型河段给生产部门带来的影响 ①、过分弯曲的蜿蜒型河段对防洪不利。 ②、弯道的曲率半径和中心角过大或过小,过渡段过长或 过短,对航运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③、弯道过急,对取水工程不利。
④、就港埠而言,过急或过短的弯道,水域较小,船舶运 转不便,同时弯急流湍,船舶的停靠和启航也有困难。
成正比
因为
U
1 、h
2
/
3
J
1
/
2
n
挟沙力参数 U 3 gh
hJ 3 / 2
可转换为 n3 g
水流挟沙力与参数 hJ 3 / 2
n 3 g
成正比
8
3、弯道段与过渡段的水流挟沙力
弯道段与过渡段的水流挟沙力分析
比较
洪水期
枯水期
弯道段 过渡段
水深很大,比降也大, 河床形态影响较小,n 较、小。
水深较大,但小于弯道 段水深,比降较枯水期 小,n较小。
10
第六章 蜿蜒型河段的演变及整治
第二节 蜿蜒型河段的整治
二、蜿蜒型河段的整治
稳定现状的措施,主要是保护弯道凹岸,以防止弯道 、
的继续恶化。
改变现状的措施:
小规模的整治主要是对弯道和过渡段的现状加以改善。 例如在弯道内切除凸嘴,调整弯曲半径,扩大水面宽 度;在过渡段束窄局部河道等。
大规模的整治则是根本改变河道现状。例如进行人工 裁弯取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