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给水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

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给水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
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给水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

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给水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

陈庆秋

(华南理工大学南方水政策研究中心)

摘要:基于考虑潜水层重力释水滞后作用条件下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完整单井非稳定流的解析解, 讨论了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给水度的物理内涵,指出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的给水度是“动态稳定给水度”;探讨了布尔顿潜水井流模型中延迟指数的物理意义,得出了如下猜想性的定义:布尔顿延迟指数1/α表征潜水含水层在完整单井定流量抽水时,重力疏干迟后性的一个水文地质参数;对于确定的含水层,该参数是抽水流量和抽水时间函数,当抽水流量一定时,在抽水过程中的某一时刻t 的1/α 值等于潜水面从埋深为h(t ’)外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后,在埋深为h(t ’)-1[h(t)坐标向下为正]的单位面积上获得给水度μ大小的水量所需。该文在探讨了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的给水度及延迟指数的物理意义后,还提出了一种考虑潜水层重力释水滞后作用条件下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完整单井非稳定流参数的确定方法。考虑到所提出的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完整单井非稳定流参数的确定方法借鉴布尔顿的第二潜水井模型的参数确定方法,该文还讨论了布尔顿潜水井流模型适应性。

关键词: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含水层参数;方法

1 考虑潜水层重力释水滞后作用条件下潜水——微承压含水层

完整单井非稳定流参数确定方法的理论基础

1.1考虑潜水层重力释水滞后作用条件下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完整单井非稳定流的数学描述

潜水层:

??

?

?

???==??+??=-===--?0201010)(1

11*11210z z t t t s s s d e s t s b s s K τταμμτα

微承压层:

上式中:

1.2微承压含水层非稳定井流的解析解

微承压含水层完整单井非稳定流的运动方程:

2s ??????????

?-=??==??=-?+???+??∞→∞→=T Q r

s r s s t s T b s s T K r s r r s r r t πμ200122022

221122

221K 为潜水层的渗透系数;

s 为潜水层的水位降深;

为微承压含水层的水头降深;

α

1为潜水层的延迟指数;

b 为潜水层的初始厚度;*

1μ为潜水层的弹性释水系数;1μ为潜水层的给水度;

2μ为微承压含水层的储水系数;

T 为微承压含水层的导水系数;

Q 为抽水流量。

--?+?=?+

?t

t d e

s

s

s s T )

(2

2

22

22)1(

τ

μ

βμ

τβ

式中:

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的微承压层水头降深的解析解:

式中:

x 为积分变量。

;

1

1

1

b K b

K

+

=

μααβ;

1

2

1μμμη+=

x

d B rx J shu u

t

x chu e

x

T

Q s u

)(

}]2)1([1{24'

2

2

2

2

21

ν

ηβπ-+

-=

-∞

?

;

12

11μμμη

ην+=

-=

;

2

)

1(2

1x t u +=

ηβ;

2

4)1(2

2

2

2

2x

x t u ηηβ-+=

;

1'

βμT

B =

;

2

2

2

2

u u e e

chu

-+=;

2

2

2

2

u u e e

shu

--=

)(0

J 为第一类零阶贝塞尔函数。

1.3潜水含水层非稳定井流的解析解

潜水含水层非稳定井流的解析表达式为:

计算出上式积分项,即可得到潜水层水位降深的解析解:

式中井函数为:

2 关于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给水度的讨论

2.1 给水度的一个新概念——“动态稳定给水度”

笔者在《关于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给水度的新概念》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动态稳定给水度”。他认为,当地下水水位以一不为零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给水度不会达到完全给水度,而是在地下水水位下降一定时间后,稳定于小于完全给水度的某一常数,该常数即是“动态稳定给水度”。

τ

τ

β

μτβd e

s K b s s t t

)

(0

21

121--?

??-

=)

,

,(4)1('

1

2

1

2

1

1

1

B

r W K

T Q b s K

b s ηβπβ

μβ

μ+

-

=)

(2]

4)1(11[1{2),

,('

2

'

1

2

2

2

'

2

1

βη

β

ηβββ+---

+-+

+-=

+--∞

?

u u e

e

x

x x

e x B

r W u

u t

t

.

)(

}])

(24)1(11['

'2

'

1

2

2

2

2

2

1

x d B rx J u u e

e

x

x x

t

u

u ν

βη

β-+-?

-

+--

+---)

1(2

12

'

1

+=

x u ηβη

ηβ2

2

2'

2

4)1(2

1x

x u -

+=

“动态稳定给水度”具有如下性质:不同的地下水水位匀速下降速度,有不同的“动态稳定给水度”值;当下降速度越小时,“动态稳定给水度”越大;当下降速度趋于零时,“动态稳定给水度”趋于完全给水度。图2 为地下水水位速度匀速下降时土壤含水量分布变化图。从该图可以看出:当地下水水位下降到一定深度后,土壤含水率剖面将随水位下降而平行下移,水位下降单位深度时,排出的水量为常数,含水层给水度在水位动态下移过程中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水位下降速度越小,土壤含水率剖面平行下移收敛处的含水率越小,下降单位深度释放的水量越大,即“动态稳定给水度”越大。

2.2 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的给水度是“动态稳定给水度”

承压井抽出的水量来源于含水层的弹性释水,对于潜水井,其抽出的水量则主要来源于含水层的重力疏干。弹性释水一般视为瞬时完成,而重力疏干释水则不可视为瞬时完成。当含水层给水位下降较快时,由于饱水带中水分运动滞后于地下水水位下降速度,因而被疏干部分所含的水不是随着地下

水位的下降而同时排出,具有明显的滞后疏干现象。在目前有关潜水完整井非稳定流的计算方法中,考虑了重力疏干延迟释水特性的方法,主要是布尔顿的第二潜水井模型。该模型的核心是布尔顿引入了经验给水强度公式:

对于该经验给水强度公式中的给水度的物理内涵的理解,在一般文献中认为:其一是按“饱和容水量与最大分子容水量的差值”来定义给水度;其二是完全给水度。我们认为对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给水度的上述理解欠妥,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的给水度应是“动态稳定给水度”。

一般潜水完整井抽水时的s~t 曲线可明显地分为三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要说明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的给水度的内涵,有必要先分析一下潜水完整井抽水时的s~t 曲线三个阶段的特性。第一个阶段:出现在抽水早期,其s~t 曲线与承压水完整井抽水时的泰斯曲线相一致,主要表现为潜水水位下降了,但含水介质不能立即通过重力排水把其中的水排出,而只是由于压

τ

τ

μ

αταd e

s t t

)

(0

--?

??

力降低引起水的瞬时弹性释放,即弹性释水。在这一阶段α的值接近于零,即:

含水层的反应和一个储水系数较小的承压含水层相似,此时潜水完整井非稳

定流的运动方程近似为:

式中μ(T )为潜水含水层的储水系数。第二个阶段:s~t 曲线的斜率减小,明显地偏离泰斯曲线,有的甚至出现短时间的假稳定,它反映潜水含水层开始疏干排水,含水层的反应类似于一个受到越流补给的承压含水层。第三个阶段:s~t 曲线又与承压水完整井抽水时的泰斯曲线相一致,这说明重力排水已跟得上水位下降,而只是由于压力降低引起水的瞬时弹性释放,即弹性释水。在这一阶段α的值接近于零,滞后疏干影响逐渐变小,可忽略不计,即α可视为无穷大。此时,如果s~t 曲线的斜率变化不大,可视为常数,则有:

当忽视弹性释水时,潜水完整井非稳定流的运动方程近似为:

利用非稳定流抽水资料求解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μ时,其立足点便是该方程。该方程是基于:

)

(0

≈??--?

ττ

μ

αταd e

s t t

t

s T r

s r r

s

T ??=??+

??)

()1(22

μτ

ατ

μ

ττ

μ

αταταd e

s d e

s t t

t t

)

(0

)

(0

----?

?

??≈??)

1(t

e

s ατμ

--??=τ

μ

??=s t

s r

s r r

s T ??=??+

??μ

)1(

2

2

导出的,而该条件成立必须以s~t 曲线的斜率变化不大(可视为常数)作为先决条件。下面概要对此说明一下:潜水完整井抽水时的s~t 曲线从第二阶段进入第三阶段的一定时间内s~t 曲线的斜率确实变化不大,可近似为常数。

由泰斯公式:

可推得:

如果:

即有:

当:

δ为某一比较小的常数时,在[t(i)-δ,t(i)+δ]时间段内,有: s~t 曲线的斜率可近似为常数。潜水完整井的s~t 曲线进入第三阶段,一般都是在

附近的某一时刻,又因在第三阶段,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μ相当于泰斯公式中的储水系数μ(T )的地位。可见当潜水完整井的s~t 曲线进入第三阶段,

τ

μ

ττματα??≈??--?s d e

s

t t

)

(0

u

d u

e

T Q

S u

?∞

-=

μ

π40

)14)((

144)(2

4)(2

2

2

2

2

=-????

=

??-

-

T

T r T

T r e

T

T r e

t

T

Q t

s πμπμπμπt

cons t

s tan =??0

2

2

=??t

s T

T r i t 4)()(2

μ=

2

2

=??t

s T

r i t 4)(2μ

=

τ

μ

ττματα??≈??--?s d e

s

t t

)

(0

s~t 曲线的斜率确实变化不大,可视为常数。并且由于潜水含水层抽水时T 是随时间变小,这使s~t 曲线的斜率可近似为常数的时间较实际的承压含水层的情形长,即下式成立:

前面已论述:当潜水完整井的s~t 曲线进入第三阶段后,潜水完整井非稳定流的运动方程近似地转变为承压水完整井的非稳定流运动方程的形式。此时,重力疏干延迟性基本消失,潜水含水层水位下降单位深度时,重力疏干的释水量基本相等,这一水量即为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给水度μ的值。因潜水含水层水位下降速度在在第三阶段的一个较长时段内可近似为常数,由此可知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的给水度μ是潜水含水层的地下水水位在以第三阶段相对稳定的速度下降时的“动态稳定给水度”。

3布尔顿延迟指数物理意义的探讨

布尔顿通过分析潜水含水层完整单井抽水时的降深~时间关系曲线的形状及弹性释水和重力疏干排水所起的作用,将潜水含水层对抽水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并根据潜水含水层完整单井抽水时降深~时间关系曲线的分段性,提出了考虑重力释水滞后作用的潜水完整单井非稳定流的分析方法——布尔顿第二潜水井流模型。该模型引入了经验给水强度公式:

因布尔顿考虑迟后疏干的潜水非稳定井流的分析方法是在分析潜水完整单井实际的降深~时间关系曲线的基础上提出的,该方法自提出后,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尽管随后Neuman 等人提出了一些新的潜水完整单井非稳定流的分析方法,但水文地质领域的许多生产与科研单位通过实际应用的检验都更为看好布尔顿方法。然而,布尔顿潜水井流模型并非十全十美,它自身有着许多缺陷。其最主要的缺陷是模型中所引入的延迟指数1/α物理内涵不明,使布尔顿模型在理论缺乏上严密性,并难于应用于解释潜水含水层从贮存中释放水的物理机制。另外,在生产中应用布尔顿第二潜水井模型理论分析潜水井抽水试验资料过程中,因对1/α物理内涵的理解不一,有时引起一些分析结果物理意义失真,而又无法解释其原因的现象。探讨布

τ

τ

μ

αταd e

s t

)

-(t 0

-?

??

尔顿延迟指数1/α的物理意义,对于完善布尔顿 考虑延迟排水的潜水非稳定井流理论有着重要意义。

3.1从“二元结构”含水层的布尔顿 延迟给水形式方程剖析延迟指数1/α的物理内涵

当忽略上部潜水含水层的弹性释水,且不考虑其重力疏干释水滞后性,描述“二元结构”含水层的定解问题数学模型可归纳为:

对上部潜水含水层水流运动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可解出s 1。将所求得的解s 1代入下部微承压方程便得下面布尔顿延迟给水形式方程

该方程与布尔顿考虑延迟给水的潜水模型的方程形式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布尔顿延迟指数1/α在该方程中为1/α*所代替,1/α* 在方程中由推导过程给出了明确的物理内涵:1/α*

=μ1b/K z 。

有学者认为1/α* 就是潜水含水层的布尔顿延迟指数1/α,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因为在构造定解问题的数学模型时已认为上部潜水含水层的重力疏干是瞬时完成,既然在建立定解问题的数学模型时没考虑潜水层的迟后疏干,我们是不能将1/α*看成布尔顿延迟指数1/α。那么,1/α* 表示一个什

????

??

??

?-=???==???=-?+???+?????

????

==??=→∞→=*

====T Q

T K r s s r r t z z z t b

z πμμ2r s r 0s 0s t s b s s T r s 1r s s s 0s t

b s K 0

22022

22122

220

2

10111

1

2Z

下部微承压含水

-上部潜水含水层

?-**??+??=???? ????+??t d e s t s r s r r

0)-(t 2

122222221s T τταμμτα

么物理实质呢?

从描述“二元结构”含水层的定解数学模型可知 的物理意义是在抽水过程中上部潜水含水层对下部微承压含水层的补给强度。抽水开始,微承压含水层的测压水位自初始测压水位下降?s 深度后,尽管上部潜水含水层的重力疏干视为瞬间完成,但因潜水面下降瞬间重力疏干排出的水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到达下部微承压含水层,潜水层的水位不能与微承压含水层的测压水位同步下降,潜水层含水层的水位降深滞后于微承压含水层的测压水位降深。潜水面下降?s 深度,单位含水层面积上重力疏干排出的水量为?s ?μ?1(单位面积)。当潜水含水层起始厚度比较大时,计算过程中可不考虑潜水面的实际降落情况而视为常量,则由达西定律可得:

从上式可知:当潜水面下降?s 深度时,重力疏干(认为瞬时完成)排放出的水最终全部到达下部微承压含水层所需要的时间为:

据此可看出1/α*的物理实质是:开始抽水时, 潜水位下降微小降深,重力疏干(认为瞬时完成)排出的水量到达下层微承压含水层所需要的时间。

当考虑上部潜水含水层重力疏干排水的延迟性,此时定解问题的数学模型只需将上面归纳的定解问题的数学模型中的潜水运动方程变为:

即可。式中的1/α是上部潜水含水层的布尔顿延迟指数。

已证明:在考虑上部潜水层的迟后疏干排水情况下,下部微承压含水层仍具有布尔顿考虑迟后排水的潜水微分方程的方程形式。这个方程为:

)

(1)

(1Q 面积单位面积单位???=

???=

s b

K t

s Z μz

K

b

t 1μ=

b

Z t t

d e

t

=--*??=

?

τ

μ

ατα)

(1

1

2Z

s

b

s -s K

?

-*??+

??=???

? ????+??t

d e

s

t

s r s r r 0

)

-(t 2

1

2222221s T τ

τ

μ

βμτβ?

--??t t d e

s

)

(2

1

τ

τ

μ

ατα

由上式可推得:

此式是严密的数学演算导出的,该式的正确性是没有可质疑之处。从该式可以粗略地剖析布尔顿延迟指数的物理内涵。

上式体现出1/α*与1/α具有可加性,这说明1/α*和1/α的物理实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应用毛管理论研究垂直土桩的重力释水时也确得到了类似的1/α表达式。Youngs 在用毛管理论分析垂直土柱的重力释水时,定义:

比较t=μ1b/K z 和1/α=1/K :L 与b 相似,意义相当;K 与K Z 也意义相当;形式上看,1/α=1/K 式中少了一个μ1(给水度),这是由于毛细管理论在研究问题时将土壤概化成毛细管,建立方程时以毛管中的饱和水为对象,此时μ1=1。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由于毛管理论研究土壤水分运动时,对地下水面与毛管水前缘之间土壤水分和压力在剖面上的差异没作考虑,1/α=1/K 是

不能作为布尔顿延迟指数1/α的定义,该式只是从一定角度显示了1/α的部

分物理内涵。

上文已经阐述了1/α*

是开始抽水时,潜水位下降微小降深?s ,重力疏干(认为瞬时完成)排出的水量到达下层承压含水层所需要的时间。当考虑上部潜水含水层重力疏干排水的延迟性时,按一定方式定义的水量从潜水面下降带进入下层微承压含水层所需的要的时间为1/β,它在数值上等于了1/α*与1/α的和。当1/α*和1/α中的任何一项增大时,1/β都加大,这在物理意义上是合理的。当不考虑上部潜水含水层重力疏干排水的延迟性时,应有1/β=1/α*

,即1/α=0,这就是说当潜水含水层的重力疏干不存在滞后性时,布尔顿延迟指数1/α为零。

3.2对布尔顿延迟指数随时间变化的研讨

α

αβ1

1

1

+=*0

q V 1

∞=

α

K L

1)h -L (q c

2

2

可得:

代入上式

=如将αππr n V

L

h L K r n c

=-∞

作者依据对考虑重力释水滞后效应布尔顿潜水模型的研究体会,尝试给出如下猜想性的定义:布尔顿延迟指数1/α表征潜水含水层在完整单井定流量抽水时,重力疏干迟后性的一个水文地质参数;对于确定的含水层,该参数是抽水流量和抽水时间函数,当抽水流量一定时,在抽水过程中的某一时刻t 的1/α 值等于潜水面从埋深为h(t ’)外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后,在埋深为h(t ’)-1[h(t)坐标向下为正]的单位面积上获得给水度μ大小的水量所需要的时间。

上述定义之所以称之为猜想性的定义,是因为目前对1/α与抽水时间t 的函数关系没探讨清楚,还没法基于布尔顿 给水强度经验公式,从水量均衡或其它角度严密论证该定义的正确性。现在仅能从一定角度对该定义的合理性作说明性的论证。

我们知道:抽水开始后的时间τ和τ+?τ之间潜水面如果下降?s ,据布尔顿 的经验强度公式可推知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于t 时刻(t>τ)排出的重力水量近似为:?s ?α?μe - α(t-τ)?1 ,则在τ和t 区间迟后排水总量为:

上式所反映出的1/α 的意义是:1/α越小,τ到t 时间内排出的水量越大, 潜水含水层重力疏干迟后性越小。这就是说1/α确实反映了潜水含水层的迟后排水性状,而在猜定义中首先对这一点给予了肯定。

猜想定义认为:对于某一确定的含水层,1/α是抽水量和抽水时间的函数,这一点也是合理的。在本报告的上面章节中阐述了布尔顿给水强度经验公式中的给水度μ是一“动态稳定给水度”,它与抽水流量有关。 而给水度μ

的大小对潜水含水重力疏干迟后性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1/α 是抽水量的函数。另从潜水完整井抽水时的降深~时间曲线的阶段性可知1/α 随时间变化。在抽水刚开始,潜水井的出水量主要来自弹性释水,此时潜水的重力疏

[

]

)

-(t 1)

-t (τ

αμματ

τα--?=??-e

s t

d e

s t

干给水度视为零,1/α最大。随后随着抽水的延续,重力疏干给水强度逐加大,1/α逐渐变小,当进入第三阶段,重力疏干排水的迟后性基本消失,此时1/α的值最小。

下面简要说明一下1/α随抽水时间变化的区间为{+∞→0},即:潜水抽水过程中1/α的最大值为+∞,出现在抽水开始时刻;最小值为零,出现在降深~时间曲线进入第三阶段后。

设在t'时刻以后,潜水面以速度ν匀速下降单位深度,那么据布尔顿给水强度经验公式可知,单位面积含水层在水位下降过程中(即在时段[t ’,t ’+1/ν]内)迟后重力排水的水量为:

当t'=0,即抽水起始时刻,μ t'=0,而要使:

必须α=0即1/α=+∞;当t'为潜含水层的降深~时间曲线进入第三防段后的某一时刻,此时μt ’=μ,要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α

α

αμμμα

αμμ

μτ

αμτ

μαααααταταt v t t t v t v

t t t

t

v

t t v

t t t

t e

e

v e

t e v t v dt

e

v dt

e

v d e s dt

1

110

1)

-(t )-(t 10

11:即-01=????

?

?

?-'

-?

??

??+'-αααμμααt v t e e v +????

?

? ??-

??? ??

+''αανανμμμαt e t 1-+=

必须:α=+∞,即1/α=0之值内涵的解释与上述论断是完全吻合。

4考虑潜水层重力释水滞后作用条件下潜水——微承压含水层

完整单井非稳定流参数的确定方法

4.1参数的确定方法

依据推导出的微承压含水层完整单井非稳定流的运动方程:

我们可借鉴布尔顿的第二潜水井模型的参数确定方法,提出如下考虑潜水层重力释水滞后作用条件下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完整单井非稳定流参数的确定方法。

(1) 根据布尔顿第二潜水井模型的井函数W[u(a,y),r/D]在双对数纸上绘制

标准曲线。(当 5<η<100时,严格讲应按第二潜水井模型解析解另作标准曲线。Prickett 经对比表明,按按第二潜水井模型解析解制作的η为有限值的标准曲线和根据联结A 组、B 组曲线的切线来表示中间过渡带的方法绘制的标准曲线差别不太大。所以可以用后者作为前者的近似。)

(2) 根据实验资料,在模数和标准曲线相同的透明双对数纸上,绘制降深~

时间曲线。

(3) 把降深~时间曲线叠置在标准曲线,保持对应坐标轴平行,使s~t 曲线

尽可能多地与某一条A 组曲线重合。任选一匹配点,取坐标: s, t, W[u(a),r/D], 1/u(a) 和重合曲线的r/D 值。代入下列公式计算参数:

]),

([4D r a u W s

Q T π=

?

--??+??=??+

??t

t d e

s t

s r

s r r

s T 0

)

(2122

2222

)1(τ

τ

βμμτβ

)

(142

2a u r Tt ?

=

μ

其中:

Tt

r a u 4)(22

μ=

1

βμT

D =

(4) 使s~t 曲线的剩余部分尽可能多地与B 组曲线重合,r/D 不变。任选匹

配点取坐标值:s, t, W[u(y),r/D], 1/u(y)代入下列公式计算参数。

]),

([4D r y u W s

Q T π=

)

(142

1y u r Tt ?

=

μ

把上代入D 的表达式即可得1/β的表达式:

]

)

(1[

)(

41

2

y u D r t =β

上述计算是借鉴布尔顿的第二潜水井模型的参数确定方法, 计算过程是在假设降深s 与潜水含水层厚度H 之比比较小的情况下,以T 值不变为前提的。但实际上潜水含水层厚度在改变,随着含水层被疏干,厚度减小,相应的T 值也减小。为减小这方面的误差,在应用上述参数确定方法计算潜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时,需对观测降深进行必要的校正。然而,对于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则不存在这方面的误差,考虑潜水层重力释水滞后作用条件下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完整单井非稳定流布尔顿形式运动方程中的T 是一个常数。

4.2 关于参数的确定方法适应性的讨论

上述参数的确定方法是以考虑了潜水含水层的弹性释水性质,并引进了迟后重力排水假设的布尔顿的第二潜水井模型为模板,现依据本报告上面对布尔顿潜水井流模型给水度及延迟指数物理意义的分析,对上述考虑潜水层重力释水滞后作用条件下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完整单井非稳定流参数的确定方

法的适应性做如下讨论:

前文已明确布尔顿给水强度经验公式中给水度是“动态稳定给水度”,这对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为当抽水量Q不同时,第三阶段相对稳定的水位降速数值也不同,当Q越大时,水位降速数值越大,由“动态稳定给水度”的性质可以推定,潜水井抽水量越大,布尔顿给水强度经验公式中给水度μ越小。据此论断:利用潜水含水层非稳定流的抽水资料所求的给水度μ值随抽水试验的抽水量而变化,它不是含水层的完全给水度,而是所对应抽水量的“动态稳定给水度”。由潜水含水层非稳定流的抽水资料计算出的给水度不宜应用于区域潜水含水层资源量的评价计算中(因为那个给水度不是完全给水度)。而在预报潜水含水层开采井的降落漏斗时,则必须采用由抽水试验资料求出的给水度,不宜采用通过土柱排水实验或区域水量平衡确定的完全给水度。并且要求被预报井的开采量与求参数时的高水量基本相同,否则预报结果将回发生较大偏差。对于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完整单井非稳定流参数,情形一样。

考虑重力释水滞后作用的布尔顿潜水井流模型基于实际的潜水含水层降深~时间曲线提出的,一般情况下,它与实际的潜水非稳定井流的运动状况吻合较好。尽管布尔顿模型中引入的延迟指数1/α缺乏明确的物理意义,但我们不能据此否认考虑迟后排水的布尔顿潜水井流模型在生产中的适应性。著名的达西定律在刚提出时,对公式中的渗透系数K的物理意义理解得也不是很深。

考虑重力疏干释水迟后的布尔顿潜水井流模型在理论上的严密性如何?笔者认为现在下结论还为期过早,这个问题只有等到有一天对布尔顿延迟指数的1/α物理意义了解清楚后才能给予定论。

裴源生曾根据砂土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对布尔顿给水强度经验公式的适应条件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只有在水位下降速度较小(v=0.05,0.1厘米/分,相对降速时,才能求得一个稳定的α值。在v>0.5厘米/分则难以找到适宜的α值。据此,裴源生认为在其所采用的砂土情况下,当v≤0.05厘米/分时可以近似采用布尔顿经验公式,而v ≥0.05厘米/分时,布尔顿经验公式不适用。笔者认为裴源生这种推断不正

确,因为布尔顿 给水强度经验公式中的延迟指数并不是常数,实际上是抽水量和抽水时间的函数。裴源生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只说明了在其所用的砂土情况下,当v ≤0.05厘米/分时给水强度经验公式中的延迟指数1/α可以近似看作常数,而v ≥0.05厘米/分时延迟指数则不能看作常数,并不能用其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去说明布尔顿给水强度经验公式的适应性问题。

笔者认为:影响考虑重力疏干释水迟后的布尔顿潜水井流模型适应性的最大障碍是布尔顿给水强度经验公式中的延迟指数1/α与抽水时间和抽水量的函数关系过分复杂,在生产实践中难于运用试验手段较为准确地确定以抽水时间和抽水量为自变量的延迟指数函数1/α 。寻找一个回避布尔顿延迟指数1/α的新的给水强度经验公式将是创立新的考虑迟后排水的潜水非稳定完整井流模型的研究着眼点。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蔚榛、张瑜芳,土壤释水性和给水度数值模拟的初步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83.5

2. 张蔚榛、李文渊等,地下水非稳定流计算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科学出版社,1993

3. 张蔚榛、蔡美娟,均质壤土给水度的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

报,1988.2

4. 裴源生,地下水水位匀速升降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和给水度研究,水文地质工程

地质,1983.3

5. 薛禹群,地下水动力学,地质出版社,1986

6. 河南省地质矿产局,河南省商丘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地质出版社,1985

7. W.Z.Zhang, Transient groundwater flow in an aquifer-aquitard system in response to

water level change in rivers or canals,J.Hydrol.,1992.2

8. 陈庆秋,考虑潜水层重力释水滞后作用条件下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完整单井非

稳定流的解析解,科学通报,1993.10

9. 陈庆秋、刘增进,关于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给水度的新概念,灌溉排水, 1996.3

s

K )时

(540.0=v

承压含水层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实用版

YF-ED-J6908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承压含水层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承压含水层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 施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概况 鹤煤五环分公司(原鹤煤五矿)属安鹤 煤田鹤壁矿区,位于鹤壁矿区中部,开采二1 煤层,井田范围浅部以二1煤层露头为界,深 部以-600m标高二1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北部 以F20断层与三矿为界,南部以F40断层与六 矿为界。地层走向大致近南北,倾向东北,总 体上呈一近似单斜形态,地面为新近系、第四 系所覆盖。 1.地层

五环分公司位于华北地层区山西分区的太行山小区和华北平原分区的豫北小区。区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太古界登封群,下元古界嵩山群,上元古界熊耳群、汝阳群与前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以及新生界第三、四系。太古界与元古界多出露于煤田南的淇县境内,寒武系与奥陶系主要出露于煤田西及西南部山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在煤田均有赋存,三叠系仅隐伏于煤田北深部,新生界广泛覆盖在上述各地层之上。 2.煤层 五环分公司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含煤地层总厚度

上层滞水 潜水 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 潜水是地下水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潜水的特征:1、潜水与包气带直接想通2、潜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泉、泄流、蒸发等、3、潜水的动态受季节影响大、4、潜水的水质取决于地形、岩性和气候5、潜水资源易补充恢复6、潜水易受污染、承压水的特征:1、承压水有上下两个隔水板,2、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也有越流补给,排泄是以泉和其它径流方式向地表水体或地表排出,也可以通过上下部的含水层进行越流排泄。3、动态比较稳定,气候、水文因素的变化影响较小。4、水质取决于埋藏条件及其与外界联系的程度。 5、承压水的资源不容易补充恢复,资源具有多年调节性 6、受污染时难治理 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上的重力水。上层滞水的形成是在大面积透水的水平或缓倾斜岩层中,有相对隔水层,降水或其他方式补给的地下水向下部渗透过程中,因受隔水层的阻隔而滞留、聚集于隔水层之上,形成上层滞水。 保存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含水层中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潜水可存在于松散沉积物中,也可存在于基岩裂隙中。 潜水要素有:潜水面、潜水埋藏深度、潜水位、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的水力坡度

充满两个稳定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 上部隔水层称隔水顶板(或叫限制层),下部隔水层叫隔水底板。 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承压含水层的厚度。 当钻孔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时,就见到地下水,此时井孔中的水面高程称为初见水位。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承压含水层某一点,由隔水层顶界面到测压水位面的垂直距离叫作该点处承压水的承压水头(也即静止水位高出含水层顶板的距离)。当测压水位面高于地面时,承压水头称为正水头,反之为负水头。

含水层厚度的确定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布含水层厚度的确定 一、松散含水层厚度 第四系含水层的含水性比较均匀,其厚度根据地下水位、钻孔所揭露的松散岩层的颗粒组成以及岩性结构等,直接按钻孔揭露情况的编录资料来确定。 二、基岩含水层厚度 含水不均匀的基岩裂隙和岩溶含水层,其厚度的确定,一般是根据钻孔揭露的岩层裂隙、岩溶发育情况。钻孔需易水文地质观测和物探资料,以及必要时依据水文地质分层试验等资科结合成因和分布规律等,经综合分析研究确定。 (1)用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电测井及岩心水文地质编录资料,进行综合整理。按勘探剖面编制简易水文地质、电测井成果综合对比图。图中要包括以下内容:各钻孔揭露的地层、岩性及换层深度或标高; 岩心采取率、冲洗液消耗量、岩石质量指标(即SQD指标)及电测井成果曲线; 岩心的线裂隙率、级岩溶率和较大溶洞的起止深度或标高; 钻孔水位观测成果曲线和水位发生突变、涌水、漏水段的起止深度或标高等。 综合研究分析上述成果,编制裂隙或岩溶含水层的富水性分带图,在此基础上确定裂隙或岩溶含水层的强、弱含水带的厚度。 (2)按裂隙或溶洞发育程度确定,一般采用如下指标衡量: 直线裂隙率小于3%的闭合状裂隙带,或虽然裂隙率大于3%但裂隙已被其它矿物如方解石、石英脉等所充填的裂隙带,均可视为相对隔水层。裂隙率大于3%以上的张性裂隙带,则可视为裂隙含水层。 溶洞发育程度,可采用岩溶率或岩溶能见率两个指标来衡量: 可用作图法编制矿区范围内岩溶率随深度的变化曲线或用反映溶洞发育与各种因索关系的溶洞投影图。从图上确定出岩溶率高、能见率也高的岩段为强含水带,次高岩段为弱含水带。

采煤工作面底板加固和含水层改造防治水方法

采煤工作面底板加固和含水层改造防治水方法 李 飞,安栓志,高 琪 (永城煤电集团公司车集煤矿,河南永城476600) 摘 要:永城煤电集团公司车集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在采煤生产过程中多次发生工作面突水事故,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该矿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提出了采煤工作面底板加固和含水层改造的防治水方法,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工作面防治水;底板加固;含水层改造 中图分类号:T D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725(2004)11-0075-02 0 前言 永城煤电集团公司车集煤矿,设计年产180万t,主采煤 层为二叠系山西组二 2 煤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自1999年底投产以来,连续5次发生工作面底板突水事故,先后淹掉3个综采工作面和2个炮采工作面,经济损失较大。2002年成立了专门的防治水机构,针对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采取了底板加固和含水层改造的防治水方法。 1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车集煤矿主采煤层为二叠系山西组二 2 煤层,下距石炭系上段灰岩含水层组50m左右,该含水层组有6层石灰岩组成,层间夹有泥岩及砂质泥岩,各层灰岩层位稳定,裂隙发育,富水性强,渗透系数一般为2~20m/d,水压4~6MPa,各含水层之间存在水力联系,是工作面发生突水的主要水源。煤层底板岩层是一组砂、泥岩互层的隔水层组,由于地质构造复杂,隐伏断裂发育,构成高压水的导水通道。在煤层开采过程中由于地压和水压的共同作用,地下水沿着通道进入工作面,发生突水,而且突水量大,来势凶猛,不易疏干。 2 工作面突水可能性分析 主采煤层底板隔水层厚度为50m,由砂、泥岩组成,抗压强度低(1157~5188MPa)。根据经验,回采时受采动影响底板直接破坏深度为10~17m,剩余有效隔水层厚度仅有35 m,底板承受水压值为5MPa。根据公式计算,煤层底板隔水层有效安全厚度应大于50m,而实际仅有35m,远远小于安 全厚度,可能发生底板突水;再根据底板水压应力比I p 随底板突水阻抗因子和底板导水裂隙发展因子直至突水的尖点 突变模型规律可知I p >1,同样可能发生突水;加之局部地段存在原始导高,更增加了突水的可能性。因此,工作面开采时底板岩层受矿山压力和底板承压水静水压力共同作用下必将引发突水。 3 工作面防治水方案 311 缩短工作面倾斜长度 工作面斜长对底板突水的影响比采深、煤层倾角、底板岩体力学强度等都明显,因为短壁采煤法可有效地阻止底板破坏强度,缩小破坏深度,有效地阻止底板承压水的侵入。用数理统计方法,提出了适合车集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合理工作面斜长为40m,可有效地控制工作面突水。要加大工作面斜长,必须采取底板加固和底板含水层改造,防止底板突水。312 工作面底板加固和含水层改造 工作面底板加固是对底板隔水层薄弱带进行注浆强化处理,使其有较强的抗采动能力,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尤其对存在原始断裂构造地段进行注浆加固,具有重要意义。含水层改造是通过钻探注浆把含水层内的地下水置换到采场外,并占据贮水空间,切断工作面突水水源。底板加固和含水层改造是防止工作面发生突水的重要措施。 31211 底板加固和含水层改造的方案设计 在工作面上下巷道内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个钻探注浆硐室,在硐室内向工作面扇形布置钻孔(如图1所示)。 根据以往钻探注浆经验,在该矿底板含水层中注浆,浆液扩散半径可达20~30m,终孔层位设计在石炭系含水层L10中下部。 31212 钻孔参数确定 由于矿井地下水压较高,一般为4~6MPa,煤层底板岩层软弱,施工钻孔时孔口管长度必须下入16~20m,注浆加固,且必须做耐水压试验,试验耐压值必须在15MPa以上,钻孔周围无底鼓和漏水现象。开孔孔经<133mm,孔口管直径<108mm,终孔直径<75mm。孔深根据钻孔具体位置而 炮地点选择等,并充分考虑冲击地压可能的影响范围。 (4)采取强制放顶措施,确保瓦斯抽放正常,且应在上隅角“T”形网管抽放浓度低于2%的情况下进行。 (5)根据现场瓦斯情况,靠上隅角10~15m范围内的地段应采取放炮以外的其它预裂顶板的措施。 (6)采取强制放顶措施前,应对综采支架进行补液及加强维护,确保其工作阻力满足要求,放炮前应采取保护支架、电缆及其它设备的措施,放炮应从下往上逐段进行。 (7)强制放顶期间,应设专人观察顶板动态情况,通风部门应分析其瓦斯涌出规律,便于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强制放顶后,应进行效果确认。 4 结束语 木冲沟矿41107工作面采取强制放顶措施时,由于措施准备充分,顶板冒落状况良好,且未发生其它意外事故。但由于放顶后的大量瓦斯涌出,导致采面被迫停产,未采取瓦斯治理的补救措施,给矿井的连续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从而导致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切记“瓦斯治理、刻不容缓”。 收稿日期:2004-06-06;修订日期:2004-09-28 作者简介:李飞(1969-),男,河南南阳人,工程师,1993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地质系,现在永城煤电集团公司从事矿井防治水工作。

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上的重力水。上层滞水的形成是在大面积透水的水平或缓倾斜岩层中,有相对隔水层,降水或其他方式补给的地下水向下部渗透过程中,因受隔水层的阻隔而滞留、聚集于隔水层之上,形成上层滞水。 保存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含水层中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潜水可存在于松散沉积物中,也可存在于基岩裂隙中。潜水面是一个仅承受大气压力的自由水面。 充满两个稳定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上部隔水层称隔水顶板(或叫限制层),下部隔水层叫隔水底板。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承压含水层的厚度。 潜水,shallow water;phreatic water 潜水是地表以下埋藏在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承压水(confined groundwater ),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承压水由于顶部有隔水层,它的补给区小于分布区,动态变化不大,不容易受污染。它承受静水压力。在适宜的地形条件下,当钻孔打到含水层时,水便喷出地表,形成自喷水流,故又称自流水。人们利用这种自流水作为供水水源和农田灌溉。在中国,承压水的发现和利用始于距今2000多年。汉朝初,中国四川省开始打自流井取卤水生产食盐,井深可达100多丈。 承压含水构造主要有自流盆地和自流斜地两类。含有一个或多个承压含水层的构造盆地称自流盆地。自流盆地有3个组成部分: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补给区在盆地边缘位置较高的地区。由于上面没有隔水层,水不具有承压性质,实际上这里的地下水是潜水。位置较低的边缘为排泄区,这里往往有泉水出露。承压含水层之上有隔水层覆盖的区段为承压区。斜含水层在下端因构造变动或岩性变化而使水流受阻,便构成自流斜地。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 别和联系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 潜水是地下水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潜水的特征:1、潜水与包气带直接想通 2、潜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泉、泄流、蒸发等、 3、潜水的动态受季节影响大、 4、潜水的水质取决于地形、岩性和气候 5、潜水资源易补充恢复 6、潜水易受污染、承压水的特征: 1、承压水有上下两个隔水板, 2、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也有越流补给,排泄是以泉和其它径流方式向地表水体或地表排出,也可以通过上下部的含水层进行越流排泄。 3、动态比较稳定,气候、水文因素的变化影响较小。 4、水质取决于埋藏条件及其与外界联系的程度。 5、承压水的资源不容易补充恢复,资源具有多年调节性 6、受污染时难治理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上的重力水。上层滞水的形成是在大面积透水的水平或缓倾斜岩层中,有相对隔水层,降水或其他方式补给的地下水向下部渗透过程中,因受隔水层的阻隔而滞留、聚集于隔水层之上,形成上层滞水。 保存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含水层中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潜水可存在于松散沉积物中,也可存在于基岩裂隙中。潜水要素有:潜水面、潜水埋藏深度、潜水位、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的水力坡度 充满两个稳定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

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上部隔水层称隔水顶板(或叫限制层),下部隔水层叫隔水底板。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承压含水层的厚度。当钻孔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时,就见到地下水,此时井孔中的水面高程称为初见水位。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承压含水层某一点,由隔水层顶界面到测压水位面的垂直距离叫作该点处承压水的承压水头(也即静止水位高出含水层顶板的距离)。当测压水位面高于地面时,承压水头称为正水头,反之为负水头。

底板隔水层厚度计算实例

(三)深部开采时底板安全程度分析 为评价底板安全程度,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及L 1-3灰岩岩溶裂隙含水 层带压开采可行性论证如下: 1、用斯列沙夫公式计算二1煤底板安全隔水层厚度: l k rl h k l r p p 48t 22-+= (1) 式中t --安全隔水厚度(米) l --采掘工作面底板最大宽度(米) r --隔水层岩石容重(吨/米3) Kp --隔水层岩石抗张强度(吨/米2) H --隔水层底板承受的水头压力(吨/米2) 2、隔水底板临界水压值 H 安=2Kp t ×γ22 +l t (2) 式中H 安隔水底板临界水压值(吨/米2) Kp -隔水层岩石抗张强度(吨/米2) t -安全隔水层厚度实际值(米) L --回采工作面最大控顶距离(米) r --底板隔水层岩石容重(吨/米3) 米村煤矿开采的二1煤层标高范围在+140m ~-190m ,目前米村井田奥陶系灰 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水位标高为+138.94m(在O 2水与L 1-3灰水联系密切的地段,可 视为同一水体),二1煤层至L 1-3灰岩顶面的平均厚度为71.18m ,最小厚度34.87m 。 采用式(1)计算工作面回采中二1煤底板安全隔水层厚度。这里L 采用最 大控顶距12.00m ;r, Kp 值均来自地质报告,分别为r=2.59(吨/米3), Kp=273(吨/米2);H=190+138.94+71.18=400.12m,因此,隔水层底板承受的水头压力为4001.2(吨/米2),安全隔水厚度为: t=273 ×421×59.201.184×273×812×59.2422-+

=32.50(m) 采用公式(2)计算隔水底板的临界水压值。 这里t采用实际最小的隔水层厚度34.87m;K p 为273(吨/米2),L为12m,因此 H 安=2×273×34.8 × 59 .2 12 87 . 34 2 2 =4700.48(吨/米2) 采用斯列沙辽夫公式(1)计算出的安全隔水厚度为32.50m,这说明只要隔水层厚度达到32.50m以上,工作面回采就是安全的,而不会出现奥灰水突水问题,实际隔水厚度为71.18m,最小隔水厚度34.87m,厚度大于计算出的安全隔水厚度;同时,采用隔水底板临界水压值公式计算出的H安为4700.6(吨/米2),而实际水压值为4001.2(吨/米2),小于临界水压值。上述计算未考虑采动对底板的破坏影响,按目前所掌握的底板破坏深度10~15m考虑,安全隔水层厚度应取45m为宜,一般情况下(不出现断裂构造的情况下)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对二 1 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含水层富水性的等级标准

含水层富水性的等级标准 按钻孔单位涌水量(q ),含水层富水性[注]分为以下4级: 1.弱富水性:q ≤0.1 L/(s ·m); 2.中等富水性:0.1 L/(s ·m)<q ≤1.0 L/(s ·m); 3.强富水性:1.0 L/(s ·m)<q ≤5.0 L/(s ·m); 4.极强富水性:q > 5.0 L/(s ·m)。 注: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钻孔单位涌水量以口径91 mm 、抽水水位降深10 m 为准;若口径、降深与上述不符时,应当进行换算后再比较富水性。换算方法:先根据抽水时涌水量Q 和降深S 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或图解法确定)(S f Q =曲线,根据Q -S 曲线确定降深10 m 时抽水孔的涌水量,再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孔径为91 mm 时的涌水量,最后除以10 m 便是单位涌水量。 ???? ? ?--=919191lg lg lg lg r R r R Q Q 孔孔孔 式中 91Q ,91R ,91r --孔径为91 mm 的钻孔的涌水量、影 响半径和钻孔半径; 孔Q ,孔R ,r 孔--孔径为r 的钻孔的涌水量、影响半径和钻孔半径。

附录三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要求 一、煤层露头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煤层露头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按下列公式计算: 1.煤层露头无覆盖或被黏土类微透水松散层覆盖时: H f=H k+H b (3-1) 2.煤层露头被松散富水性强的含水层覆盖时(图3-1): H f=H L+H b (3-2) 式中H f--防隔水煤(岩)柱高度,m; H k--采后垮落带高度,m; H L--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m; H b--保护层厚度,m; α--煤层倾角,(°)。 根据式(3-1)、式(3-2)计算的值,不得小于20 m。式中H k、H L的计算,参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相关规定。

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浆改造技术

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 一、适用条件 在承压区含水层的富水区,强径流带或底板不完整的工作面,采用疏水降压和帷幕注浆难度大、经济不合理时,可通过薄层灰岩含水层注浆改造。 煤层底板注浆改造含水层,是沿工作面上下平巷大面积布置注浆钻孔,通过注浆钻孔注浆来充填底板灰层含水层的岩溶裂隙和导水裂隙,从而大大减弱含水层的富水性并切断水源补给通道,使受注含水层被改造为不含水或弱含水层,实现工作面不突水开采。山东肥城和河南焦作等矿区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在下面两个条件下采作注浆改造方法可取得较好效果: (1)煤层底板薄层灰岩含水层富水性强,单位降深疏水量大于5m3/h·m;突水系数在复杂地段超过0.06MPa/m,在正常地段超过0.1MPa/m。 (2)工作面存在构造破裂带、导水裂隙带等。 二、注浆孔的布设和施工 (一)钻孔布设的原则 有条件的先要进行物探,再根据物探资设计钻孔。一般在采煤工作面的运输巷每隔 60m~80m施工一钻机房,在钻机房内以不同的倾角、方位分别向工作面内上、中、下各部位施工2~4个钻孔。工作面初压和周压段构造发育段(尤其是断层交叉部位)、含水层富水段、隔水层变薄区,都要酌情加密,并尽量与裂隙发育方向垂直或斜交。 (二)钻孔结构 注浆孔的终孔孔径不小于73mm,钻孔要下二级套管,一级管直径146mm~159mm,二级管直径为89mm~108mm。一级套管的底口距煤层面法向深度不低于5m,二级套管距煤层面法向深度不低于15m。两级套管均需注浆、固结、耐压试验,合格的方可继续钻进。 (三)钻孔施工顺序 为使注浆钻孔能有效命中富水地段,减少钻探工程量,注浆孔要分三个序次施工,先施工第一序次钻孔,完成一个注一个,以免串浆,造成废孔。完成第一序次后,再施工第二序次孔,全部注浆结束后,视钻孔水量和进浆情况补打第三序次的检查孔。 (四)钻孔施工技术要求 (1)为确保施工人员人安全,在水压在于1.5MPa时必须使用防喷装置和孔口钻杆卡持器。 (2)孔口管下好后必须进行耐压试验,压力达到设计注浆终孔压力,持续20min以上。 (3)孔口要安设与注浆孔压力相匹配的水门。 (4)终孔位置一般要穿过含水层,由于水大(大于200m3/h)、孔深,施工因难时可以不穿透含水层或换用小径钻进,但进入含水层的垂直厚度不得小于含水层的1/2。 (5)认真做好现场不班记录,准确记录初始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岩层层位、换层深度、进入含水层前有无“导高”、进入含水层后岩溶的发育程度等,便于进行资料分析。 三、注浆系统

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给水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

潜水——微承压含水层给水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 陈庆秋 (华南理工大学南方水政策研究中心) 摘要:基于考虑潜水层重力释水滞后作用条件下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完整单井非稳定流的解析解, 讨论了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给水度的物理内涵,指出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的给水度是“动态稳定给水度”;探讨了布尔顿潜水井流模型中延迟指数的物理意义,得出了如下猜想性的定义:布尔顿延迟指数1/α表征潜水含水层在完整单井定流量抽水时,重力疏干迟后性的一个水文地质参数;对于确定的含水层,该参数是抽水流量和抽水时间函数,当抽水流量一定时,在抽水过程中的某一时刻t 的1/α 值等于潜水面从埋深为h(t ’)外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后,在埋深为h(t ’)-1[h(t)坐标向下为正]的单位面积上获得给水度μ大小的水量所需。该文在探讨了布尔顿给水强度公式中的给水度及延迟指数的物理意义后,还提出了一种考虑潜水层重力释水滞后作用条件下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完整单井非稳定流参数的确定方法。考虑到所提出的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完整单井非稳定流参数的确定方法借鉴布尔顿的第二潜水井模型的参数确定方法,该文还讨论了布尔顿潜水井流模型适应性。 关键词: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含水层参数;方法 1 考虑潜水层重力释水滞后作用条件下潜水——微承压含水层 完整单井非稳定流参数确定方法的理论基础 1.1考虑潜水层重力释水滞后作用条件下潜水——微承压含水层完整单井非稳定流的数学描述 潜水层: ?? ? ? ???==??+??=-===--?0201010)(1 11*11210z z t t t s s s d e s t s b s s K τταμμτα

含水层厚度的确定

布含水层厚度的确定 一、松散含水层厚度 第四系含水层的含水性比较均匀,其厚度根据地下水位、钻孔所揭露的松散岩层的颗粒组成以及岩性结构等,直接按钻孔揭露情况的编录资料来确定。 二、基岩含水层厚度 含水不均匀的基岩裂隙和岩溶含水层,其厚度的确定,一般是根据钻孔揭露的岩层裂隙、岩溶发育情况。钻孔需易水文地质观测和物探资料,以及必要时依据水文地质分层试验等资科结合成因和分布规律等,经综合分析研究确定。 (1)用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电测井及岩心水文地质编录资料,进行综合整理。按勘探剖面编制简易水文地质、电测井成果综合对比图。图中要包括以下内容: 各钻孔揭露的地层、岩性及换层深度或标高; 岩心采取率、冲洗液消耗量、岩石质量指标(即SQD指标)及电测井成果曲线; 岩心的线裂隙率、级岩溶率和较大溶洞的起止深度或标高; 钻孔水位观测成果曲线和水位发生突变、涌水、漏水段的起止深度或标高等。 综合研究分析上述成果,编制裂隙或岩溶含水层的富水性分带图,在此基础上确定裂隙或岩溶含水层的强、弱含水带的厚度。 (2)按裂隙或溶洞发育程度确定,一般采用如下指标衡量: 直线裂隙率小于3%的闭合状裂隙带,或虽然裂隙率大于3%但裂隙已被其它矿物如方解石、石英脉等所充填的裂隙带,均可视为相对隔水层。裂隙率大于3%以上的张性裂隙带,则可视为裂隙含水层。 溶洞发育程度,可采用岩溶率或岩溶能见率两个指标来衡量: 可用作图法编制矿区范围内岩溶率随深度的变化曲线或用反映溶洞发育与各种因索关系的溶洞投影图。从图上确定出岩溶率高、能见率也高的岩段为强含水带,次高岩段为弱含水带。 (3)进行过钻孔简易分段注(压)水试验的矿区,可用下列指标划分含水带: 单位吸水率q>0.001L/s.m为含水带;q<0.001L/s.m时可认为是相对隔水层。 (4)根据上述资料,结合研究矿区的风化裂隙、构造裂隙或破碎带、岩溶发育的基本规律,可以划分出比较可靠的含水层厚度。对于各钻孔含水带厚度变化很大,又难于形成统一含水层的情况,可很据各钻孔强弱含水带所控制的面积,取其面积加权平均值,分别定出强、弱含水层的厚度。

含水层与机井

jingguan 井灌 well irrigation 从水井中汲取地下水以浇灌作物的灌溉方式。是合理利用地下水、补充地面水不足的重要措施,大多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面水较多的渠灌区也可发展井灌,实行井灌与渠灌相结合。在低洼易涝易碱地区,井灌可降低地下水位,以防治土壤盐渍化、沼泽化。在中国北方,发展井灌能充分利用降雨和径流,以减少水量损失,扩大水源。井灌系统渠系短、输水时间短,输水损失小,灌溉效益高,能适时适量给作物供水。地下水也是发展喷、滴、渗灌较好的水源,水质洁净,不堵塞管道孔眼。但井灌需消耗较多的能量和使用较多的机电设备。 概况在中国浙江省余姚河姆渡遗址第二文化层有木结构水井,是已发现的最原始的水井,距今约5700余年。春秋时期已用桔槔提取地下水灌溉园。在战国遗址中也曾发现用于农田灌溉的水井,瓦圈水井就是当时打井技术进步的一个标志。唐代开始应用水车提取井水。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的《旱田用水疏》中,根据不同的砌护材料将水井分为石井、砖井、苇井、竹井和木井等,并明确提出井以深、大为佳。20世纪50年代初期,研制成的解放式水车,在华北平原广为普及,推动了井灌事业的发展。60年代大锅锥的研制成功,为在砂类地层进行人工快速打井提供了工具。70年代,又根据转盘钻机冲洗原理发展而成为水冲钻,提高了钻进速度,减轻了劳动强度。深井灌区还广泛采用各种钻机如冲击式钻机、回转式钻机、转盘回转钻机和立轴回转钻机等。现代化探测技术,如电测井、钻孔照相及井下电视等在钻孔中也已开始应用,以获取重要的水文地质资料。辐射井成井工艺的研究和推广,为在含水层水平导水差的黄土或其他类型地层的地区开采地下水创造了条件。 井型选择井型按开采含水层的程度可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两大类。前者是井筒穿过取水的一个或几个含水层的整个厚度,井底直接承托在不透水层上,水由井壁进入井筒;后者是井筒没有穿透最下含水层的整个厚度,水可由井底、井壁进入井筒(图1[井型示 意])。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打井机械、提水机具等因素选择井型。一般情况下多用完整井,以取得较多水量,其井底座落在隔水层上也较为稳定。但深层取水,或含水层厚度较大时,也可采用非完整井。 水井按结构主要可分为下列几种。 筒井又称大口井。其直径大于0.5米,一般0.7~2米。井壁可用砖石砌护或下混凝土管,取水部分采用滤水井壁,也可由井底进水。非完整井为防止泥沙入井,在井底须设置滤水层(图2[筒

在承压水体上安全采煤问题(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在承压水体上安全采煤问题(新 版)

在承压水体上安全采煤问题(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我国华北及华东地区的主要矿区如开滦矿区、兖州矿区、新汶矿区、枣庄矿区,开采石炭二叠系煤层。煤系基底为奥陶系石灰岩,厚度大、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强、水压大。当遇有地质构造(如断裂构造)时,奥陶系石灰岩与上覆的本溪组或太原组的石灰岩连通,发生水力联系,造成底板突水事故。有些煤层由于受奥陶系石灰岩承压水的威胁而不能开采。因此,研究和解决受奥陶系石灰岩承压水威胁煤层的安全开采问题,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和解放呆滞的煤炭资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底板突水类型 1、按底板突水地点分:巷道突水、采煤工作面突水。 2、按突水的动态表现形式分: (1)爆发型:突然爆发,即达峰值,过后突水近于稳定、减小。来势猛、速度快、冲击力大,常有岩石碎屑伴水突出。 (2)缓冲型:水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大,经几小时、几天、甚至几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 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上的重力水。上层滞水的形成是在大面积透水的水平或缓倾斜岩层中(常分布于砂层中的粘土夹层之上和石灰岩中溶洞底部),有相对隔水层(粘性土充填的部位),降水或其他方式补给的地下水(由雨水、融雪水等)向下部渗透过程中(渗入时),因受隔水层的阻隔而滞留、聚集于隔水层之上,形成上层滞水(被局部隔水层阻滞而形成)。消耗于蒸发及沿隔水层边缘下渗。由于接近地表和分布局限,上层滞水的季节性变化剧烈,一般多在雨季存在,旱季消失。上层滞水仅能用作季节性的小型供水,并容易受到污染。上层滞水,简称上滞水,是指包气带内局部隔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潜水,是保存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第一个含水层中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潜水可存在于松散沉积物中,也可存在于基岩裂隙中。潜水有自由水面,地表至潜水面间的距离为潜水埋藏深度。潜水层以上没有连续的隔水层,不承压或仅局部承压。降水和地表水通过包气带下渗补给。潜水是重要的供水水源,通常埋藏较浅,分布较广,开采方便。但易受污染,应注意保护 潜水要素有:潜水面、潜水埋藏深度、潜水位、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的水力坡度。 承压水,充满在两个稳定不透水层(即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 上部隔水层称隔水顶板(或叫限制层),下部隔水层叫隔水底板。顶、底板之间的垂

直距离是承压含水层的厚度。 当钻孔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时,就见到地下水,此时井孔中的水面高程称为初见水位。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承压含水层某一点,由隔水层顶界面到测压水位面的垂直距离叫作该点处承压水的承压水头(也即静止水位高出含水层顶板的距离)。当测压水位面高于地面时,承压水头称为正水头,反之为负水头。 承压水由于顶部有隔水层,它的补给区小于分布区,动态变化不大,不容易受污染。它承受静水压力。在适宜的地形条件下,当钻孔打到含水层时,水便喷出地表,形成自喷水流,故又称自流水。人们利用这种自流水作为供水水源和农田灌溉。 承压含水构造主要有自流盆地和自流斜地两类。含有一个或多个承压含水层的构造地称自流盆地。自流盆地有3个组成部分: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补给区在盆地边缘位置较高的地区。由于上面没有隔水层,水不具有承压性质,实际上这里的地下水是潜水。位置较低的边缘为排泄区,这里往往有泉水出露。承压含水层之上有隔水层覆盖的区段为承压区。斜含水层在下端因构造变动或岩性变化而使水流受阻,便构成自流斜地.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区别和联系 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潜水是地下水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潜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泉、潜水的特征:12、潜水与包气带直接想通 泄流、蒸发等、3、潜水的水质取决于地形、岩性和气候4、潜水的动态受季节影响大、、承压水有上下两个隔水16、潜水易受污染、承压水的特征:5、潜水资源易补充恢复、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也有越流补给,排泄是以泉和其它径流2板,、动态比较稳方式向地表水体或地表排出,也可以通过上下部的含水层进行越流排泄。 3 定,气候、水文因素的变化影响较小。4、水质取决于埋藏条件及其与外界联系的程度。6、受污染时难治理5、承压水的资源不容易补充恢复,资源具有多年调节性 上层滞水的形成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降水或其他方式补给的地下水向下有相对隔水层,是在大面积透水的水平或缓倾斜岩层中,部渗透过程中,因受隔水层的阻隔而滞留、聚集于隔水层之上,形成上层滞水。 潜水可存在于松散沉保存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含水层中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积物中,也可存在于基岩裂隙中。潜水要素有:潜水面、潜水埋藏深度、潜水位、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的水力坡度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 载。. 充满两个稳定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

上部隔水层称隔水顶板(或叫限制层),下部隔水层叫隔水底板。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承压含水层的厚度。此时井孔中的水面高程称为初见当钻孔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时,就见到地下水, 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水位。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承压含水层某一点,由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也即静止水位高出含隔水层顶界面到测压水位面的垂直距离叫作该点处承压水的承压水头。当测压水位面高于地面时,承压水头称为正水头,反之为负水头。水层顶板的距离)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含水层厚度的确定

布含水层厚度得确定 一、松散含水层厚度 第四系含水层得含水性比较均匀,其厚度根据地下水位、钻孔所揭露得松散岩层得颗粒组成以及岩性结构等,直接按钻孔揭露情况得编录资料来确定。 二、基岩含水层厚度 含水不均匀得基岩裂隙与岩溶含水层,其厚度得确定,一般就是根据钻孔揭露得岩层裂隙、岩溶发育情况、钻孔需易水文地质观测与物探资料,以及必要时依据水文地质分层试验等资科结合成因与分布规律等,经综合分析研究确定。 (1)用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电测井及岩心水文地质编录资料,进行综合整理、按勘探剖面编制简易水文地质、电测井成果综合对比图。图中要包括以下内容: 各钻孔揭露得地层、岩性及换层深度或标高; 岩心采取率、冲洗液消耗量、岩石质量指标(即SQD指标)及电测井成果曲线; 岩心得线裂隙率、级岩溶率与较大溶洞得起止深度或标高; 钻孔水位观测成果曲线与水位发生突变、涌水、漏水段得起止深度或标高等。 综合研究分析上述成果,编制裂隙或岩溶含水层得富水性分带图,在此基础上确定裂隙或岩溶含水层得强、弱含水带得厚度。 (2)按裂隙或溶洞发育程度确定,一般采用如下指标衡量: 直线裂隙率小于3%得闭合状裂隙带,或虽然裂隙率大于3%但裂隙已被其它矿物如方解石、石英脉等所充填得裂隙带,均可视为相对隔水层、裂隙率大于3%以上得张性裂隙带,则可视为裂隙含水层。 溶洞发育程度,可采用岩溶率或岩溶能见率两个指标来衡量: 可用作图法编制矿区范围内岩溶率随深度得变化曲线或用反映溶洞发育与各种因索关系得溶洞投影图。从图上确定出岩溶率高、能见率也高得岩段为强含水带,次高岩段为弱含水带。 (3)进行过钻孔简易分段注(压)水试验得矿区,可用下列指标划分含水带: 单位吸水率q〉0、001L/s。m为含水带;q〈0.001L/s.m时可认为就是相对隔水层。 (4)根据上述资料,结合研究矿区得风化裂隙、构造裂隙或破碎带、岩溶发育得基本规律,可以划分出比较可靠得含水层厚度、对于各钻孔含水带厚度变化很大,又难于形成统一含水层得情况,可很据各钻孔强弱含水带所控制得面积,取其面积加权平均值,分别定出强、弱含水

在承压水体上安全系统采煤问地的题目

在承压水体上安全采煤问题 2007-4-3 17:08:49 【大中小】【您是本文第位读者】 我国华北及华东地区的主要矿区如开滦矿区、兖州矿区、新汶矿区、枣庄矿区,开采石炭二叠系煤层。煤系基底为奥陶系石灰岩,厚度大、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强、水压大。当遇有地质构造(如断裂构造)时,奥陶系石灰岩与上覆的本溪组或太原组的石灰岩连通,发生水力联系,造成底板突水事故。有些煤层由于受奥陶系石灰岩承压水的威胁而不能开采。因此,研究和解决受奥陶系石灰岩承压水威胁煤层的安全开采问题,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和解放呆滞的煤炭资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底板突水类型 1、按底板突水地点分:巷道突水、采煤工作面突水。 2、按突水的动态表现形式分: (1)爆发型:突然爆发,即达峰值,过后突水近于稳定、减小。来势猛、速度快、冲击力大,常有岩石碎屑伴水突出。 (2)缓冲型:水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大,经几小时、几天、甚至几月才达到峰值。 (3)滞后型:采掘工作面推过后,在巷道、采空区内发生突水,滞后

时间几天、几个月、几年,突水量可急可缓。

3、按突水量大小分: (1)特大型:突水量等于或大于50 ; 49 ;(2)大型:20 19 ;(3)中型:5 (4)小型:小于5。 二、开采后底板岩层破坏规律 在开采过程中,煤层底板应力重新分布造成底板岩层的变形与破坏,削弱了底板岩层的阻水能力,甚至形成突水通道。因此,研究开采后煤层底板的应力重新分布、变形与破坏规律,是研究煤层底板突水问题的基础。1、开采过程中工作面底板应力变形特征 采煤工作面周围应力的分布情况:按应力大小分升高应力区(增压区)、降低应力区(减压区)和原始应力区(稳压区)。 采煤工作面底板应力与变形情况:按应力与变形性质分压缩区(压应力)、膨胀区(拉应力)、压缩区与膨胀区之间(剪应力)。拉应力与剪应力使底板出现一系列垂直于层面的断裂。垂直断裂与层理、顺层断裂交叉,形成底板破碎带。 2、煤层底板“下三带” 根据煤层底板的破坏情况及地下水的导升情况,采煤工作面连续推进后,工作面及采空区煤层底板可分为三带 (1)破坏带:直接与工作面邻接的底板,出现一系列沿层面和垂直于层面的断裂,使底板导水能力增强,因此又称为导水破坏带,其厚度称

承压水上采煤技术研究

浅析建筑材料对满足环 王怡杰于伟娜 (漯河市郾城区建设局,河南漯河保的要求 462300) 工程技术 瞌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人们都提倡绿色环保、对此,在目前的建筑市场中,对于建筑材料也l;l样要求满足环保这一概念。本文就建筑装饰材料的污染殁原因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建筑材料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泼j键词]建筑材料;环保;发展趋势 1建筑装饰材料的污染及其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对室内环境设计重视起来。人们力求创造—个舒适、高雅的生活空间和工作环境。但是人们室内装修使用的不少材料,大都是由化工材料制成的,有的本身就含有有毒物质,它们不断的向室内空气中挥发有毒成分,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封闭的室内环境由于温度、湿度较大,有些材料会对霉菌和细菌生长提供养料,对人体的危害更大。总之,家庭装修污染物的产生有以 下几个方面: 1.1木板 主要是大芯板细木工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及用这些板材制 作的复合地板、家具等。甲醛主要来自于制作复合板材所使用的脲醛树 脂胶,这种胶具有皎接强霞高、不易开胶的特点,是目前生产各种复合板材普遍使用的粘合剂。 12石材 石材类装修材料如花岗岩、大理石、石膏、瓷砖等含有一种叫做氧的有害物质。氧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9中环境致癌物之一,它是仅次与吸烟的第二个肺癌致病因。 13涂料 装修中使用的油漆、涂料、防水材料及各种油漆涂料的添加剂、稀 释剂中含有有害物质苯o 1.4水泥 水泥等建材中包含有害物质主要为氨,它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选择和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 21注重新型环保建材的采用 作为现代建筑工程重要物质基础的新型建材,国际上称之为健康建材、绿色建材、环境建材、生态建材等。环保型建材及制品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装饰装修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健康住宅应能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应达到的具体指标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尽可能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建筑装饰材料。 22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社会环境意识的高低是衡量国民素质、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要利用能够各种宣传媒体进行环保意识、环保知识、环保建材知识的教育,使全民树立强烈的生态知识、环境意识,树立加快发展环保型建材的责任感,自觉地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环保型建材的工作中来。 3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世纪90年代初,“可持续发展”成为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专家们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就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亦即节能、环保、舒适、健康、有效的建筑,简言之为低能耗、低污染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用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提倡使用3R材科(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二是选用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有益人体健康的材料和产品,宜采用取得国家环境保护标志的材料、产品。与传统建材相比,制造新型建材不仅可以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和能耗,而且能使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新型建材不仅不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污染,而是有益于人体的健康,有助于改善建筑功能,起到防酶、隔音、隔热、杀菌、调温、调湿、调光、阻燃、除臭、防射线、抗静电、抗震等作用;制造新型建材不仅可以采用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生产技术,而且在产品结束其使用寿命后, 还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利用,不会形成新的废异物。 3.1减少建材生产对地球环境和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 现代社会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建筑材料的大量生 产和使用一方面为人类构筑了丰富多彩、便捷的生活设施,但同时其发 展是以能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因此,要保护环境,实现 可持续的建筑设计,就必须把原材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加入衡晕建筑的价值体系中去。建筑是取之自然又回归自然的刨造性工程,所使用的材料不应对人体及周边环境产生危害如雠采用粘土砖即是对自然的破 坏进用材料,应尽量采用低蕴能材料,避免有毒污染材料。建材生产是 以破坏、占有土地林木为代价的,单在我国,每年的建材资源消耗达50亿吨,毁坏农田6700多万公顷。就可持续发展建筑而言,对木材的 选择需要慎重进行。 事实上,任何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都有不利的影响,需要设计者综合考虑其化学、物理特性和社会经济效益等,应避免选用那些可能导致臭氧层破坏的材料。C FC在全球范围内已被逐步淘汰,但是其 主要的代替品H C FC同样能够破坏臭氧层,应尽量避免选用H C FC制 成的泡沫保温材料。环境亲和的建筑材料应该耐久性好、易于维护管理、不散发或很少数发有害物质当然同时也得兼顾其它方面的特性,如艺术效果等。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将建筑材料对环境造成的负荷控制在最小限度内,需要开发研究环保型建筑材料。例如利用工业废 料粉煤灰、矿渣、煤矸石等可生产水泥、砌块等材料:利用废弃的泡沫塑料生产保温墙体板材:利用废弃的玻璃生产帖面材料等,即可以减:!>固体废渣的堆存量,减轻环境污染,又可节省自然界中的原材料,对环保和地球资源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免烧水泥何以节省水泥生产所消 耗的能量。高流态、自密实免震混凝土,在施工工程中不需枕捣,既可节省施工能耗,又能减轻施工噪音。 32节约资源,降低能耗 按广义生命周期的观点,建材钱耗包括:建材生产、建筑物营造、 建筑物的日常使用、建筑物的拆除解体、建材再利用等方面。加工越细 致和制造过程越复杂的产品和材料通常要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更多的能源。—般来说,耐久性越好的材料,导致的室内污染越少。绿色建筑师 们往往就地取材,减少使用金属,混凝土之类加工程度高、能耗大的建材:就地加工,减少使用金属、混凝土之类加工程度高、能耗大的建材,重新开发短寿易耗费旧材料。选择再处理(如油漆、再加工、防水防火处理等)较少的建筑材料,或者选用那些对其维护只产生最小环境影响的材料。另外,功能要求的变化,使用期限的限制,城市发展的需 要等等都可能需要建筑被拆除或改造。如果在设计时就考虑了其拆除时的问题,则可对材料的再生和循环使用起到相当的帮助。积极利用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材料可以减少垃圾掩埋的压力和节省自然资源。建筑物到 达使用期限后,其材料应能自然降解或转换。 4结语 环保型建材是一个内涵深邃、外延广袤的概念,它是生态建筑赖以 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各种各样的有利于节能和环保新材料的问世,大大推动了生态建筑的发展。我f门应该积极注意新型建材的信息。新型建筑材料在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面扮演出演着重要角色,这些材料将能积极主动地应付自然环境的挑战。可以相信,大力推广环保型建材,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设计,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会逐步变为现实。 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