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与辛巴德的船》教案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表现手法——以乐曲描述自然风景。
2.了解印度音乐文化。
3.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1.印度音乐文化的学习。
2.音乐表现手法的讲解。
教学难点1.音乐情感表达。
教学内容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乐曲《大海与辛巴达的船》,让学生了解印度音乐文化和表现自然风景的手法。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中蕴含的情感,与同桌分享感受。
乐曲欣赏将学习目标转化为问题,让学生通过欣赏乐曲找到答案。
帮助学生培养与学习乐曲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印度音乐文化的学习1.印度音乐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音乐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音乐表现手法的讲解1.手法的分类及特点2.手法的音乐表达效果音乐情感表达让学生尝试使用乐曲中的表现手法表达情感,比如用音乐表现海浪、快乐、惊讶等。
通过表演来展示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2.互动讨论3.个人试唱表演教学时长1.课前准备:10分钟2.乐曲欣赏:15分钟3.印度音乐文化的学习:20分钟4.音乐表现手法的讲解:25分钟5.音乐情感表达:30分钟拓展延伸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学习表现多样化的音乐手法,提高表演能力和音乐素养。
思考提问1.你在乐曲中感受到了什么情感?2.你觉得印度音乐有哪些特点?3.你会用哪些手法表现快乐、惊讶等情感?课外作业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表现手法,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
2.学习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表现手法的差异。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沪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教学目标•能够正确唱出歌曲《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的歌词•能够掌握歌曲节奏和节拍的基本概念•能够理解歌曲故事背后的寓意教学准备•活动课件•打印好歌曲歌词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首先让学生听一段儿童故事:《海上漂流的小木筏》。
教师在讲解完故事之后,问学生有没有在故事中听到过关于大海和船的片段。
引导学生思考大海和船之间的关系。
2.正文教师通过课件或者其他方式播放歌曲《大海与辛巴达的船》,同时发放打印好的歌词。
老师快速教唱歌曲并进行编排:左脚向前踏——踏踏踏右脚跟跟脚——跟跟脚左脚向前踏——踏踏踏右脚跟跟脚——跟跟脚3.加深理解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再自己的小组内一起研究歌曲中涉及到的关于大海和船的寓意。
并在班级上和其他组共享他们的发现与想法。
4.巩固教师让学生分上下两个组,使用拍子进行分组,分别模拟大海和辛巴达的船在海上的节奏以及动态。
海:左脚向前踏——踏踏踏右脚向左扭——扭扭扭左脚向前踏——踏踏踏右脚向左扭——扭扭扭船:左脚向前踏——踏踏踏右脚向右扭——扭扭扭左脚向前踏——踏踏踏右脚向右扭——扭扭扭5.综合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个合适的小舟,使用魔笔进行涂色和装饰。
最后将小船挂在教室的指定位置,并在船身上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
课后作业完成课堂上发放的练习试卷,并写一篇100字的随笔《我的小船和大海》。
总结本节课帮助学生了解了大海和船之间的关系,并理解了歌曲的寓意。
学生也通过分组和模拟大海和船的动态来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
让学生在完成练习试卷的同时进行了一定的创作,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湘艺版音乐九上第五单元《大海与辛巴德的船》教案

讲解《大海与辛巴德的船》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创作背景和音乐元素。
详细介绍《大海与辛巴德的船》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大海与辛巴德的船》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大海与辛巴德的船》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大海与辛巴德的船》的音乐视频进行分析。
题型二:请尝试演唱《大海与辛巴德的船》的歌曲,并记录下自己的演唱感受。
答案:演唱《大海与辛巴德的船》时,可以感受到音乐的激昂和勇敢,旋律流畅,富有感染力。演唱过程中要注意气息的运用和音准的把握。
题型三:请观看《大海与辛巴德的船》的音乐视频,分析并记录下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音乐风格。
答案:音乐作品《大海与辛巴德的船》通过音乐视频表现出勇敢、冒险的情感,音乐风格独特,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富有激情。
(2)创设情境:利用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氛围,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
(3)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4)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
4. 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通过学习不同文化的音乐作品,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 重点:理解《大海与辛巴德的船》的音乐特点和创作背景。
解决办法:通过音乐视频欣赏,结合音乐作品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风格和创作背景。
2. 难点:学习演唱歌曲《大海与辛巴德的船》。
解决办法:采取示范演唱、分组练习、个人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大海与辛巴德的船》教案

《大海与辛巴德的船》教案《大海与辛巴德的船》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大海与辛巴德的船》这一作品,感受交响组曲的艺术特征,体验音乐的表现力,了解音乐是如何表现大海的。
并能初步了解和感受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
2、感受音乐与文学、美术等相关文化的融合。
3、通过听赏、对比、分析、感受以及探究性音乐活动,了解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语言艺术在表现塑造大海的共性与个性。
并尝试通过演唱、演奏、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来创作表现大海。
4、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进一步了解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热爱大海、大自然与生活的情感。
5、在以大海为主题的文学、绘画、音乐作品中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大海的艺术形象。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世界中的大海,感受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语言艺术在表现塑造大海的共性与个性。
教学难点:尝试用多种艺术形式去表现大海。
教学准备:描写大海的文学、绘画、音乐资料、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关于大海的音乐,如《大海啊!故乡》等,迅速带学生进入主题。
二、新课教学1、作曲家简介2、讲述故事3、播放《大海与辛巴德的船》4、听辨情绪不同的音乐主题片段(1)暴君沙赫里亚尔的音乐主题形象(2)聪明美丽的舍赫拉查德的音乐主题形象(3)水手辛巴德出海远航冒险的音乐主题形象5、再次听赏重点听其中的平静与波浪滔天的大海的音乐片段。
让学生从音色、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傻瓜去对比音乐是如何表现“平静”与“波浪滔天”中的大海不同的音乐形象。
音色:节奏旋律速度力度平静的大海长笛:舒展平缓缓慢柔和破浪滔天的大海弦乐器组:密集起伏较大稍快很强三、看海学生分组汇报展示课前收集的作品资料。
四、说海讨论:为什么大海有如此的魅力使艺术家们为它创作了无数动人的篇章?你喜欢大海吗?大海:变幻无穷的自然美,蕴藏丰富的宝藏和资源,与人们生活习习相关,旅游嬉戏的场所,很早的航海事业,促进对外交流......当然也包括一些海啸造成的海难等。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选段)-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选段)-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的基本情况。
2.了解音乐元素中的旋律、节奏、和弦等概念。
3.学习演奏《舍赫拉查德》中的曲目,掌握指法、节奏等基本演奏技巧。
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的配器、旋律、节奏等基本情况。
2.学习《舍赫拉查德》中的曲目,掌握演奏技巧。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旋律、节奏和和弦的理解。
2.掌握弦乐、木管、铜管等乐器的演奏技巧。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课前导入(5分钟)讲解《舍赫拉查德》的背景、作者、演出情况等基本情况,通过视频和音乐的形式来介绍这个音乐剧。
第二节:乐曲分析(10分钟)让学生对《舍赫拉查德》中的曲目进行听辨,了解配器、旋律和节奏等基本情况。
同时将《海洋与辛巴德的船》分段进行分析,使学生对这一曲目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节:演奏练习(30分钟)根据学生的乐器进行分组,进行《舍赫拉查德》中的曲目的演奏练习。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
第四节:整合练习(10分钟)将学生分组进行演奏,通过合奏让学生更好地协调,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第五节:音乐欣赏(15分钟)让学生通过音乐剧的形式进行欣赏,进一步加深对《舍赫拉查德》的理解。
第六节:课后作业(5分钟)让学生完成《舍赫拉查德》中的曲目的演奏练习,并制定合适的复习计划。
五、教学资料及工具1.教师用PPT展示。
2.学生用乐器。
3.《舍赫拉查德》的音乐剧。
4.录音设备。
六、教学后记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舍赫拉查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演奏技巧,同时也提高了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在课后,学生积极完成了作业,制定了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课堂效果良好。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选段)教案》初中音乐苏少课标版 八年级下册教案

1如果用图片来表现这段音乐哪一幅比较合适?
2作曲家采用了哪些手段让我们觉得大海是平静地呢?(从乐曲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考虑)
3主题二是从舍赫拉查德主导动机发展成的连续不断,活跃的音流,开始由小提琴独奏,表现辛巴德在好奇心驱使下扬帆远航。然后由整个小提琴组和木管乐器组造成海浪越来越汹涌澎湃的气势,随后低音乐器出现,仿佛大海在狂风暴雨中掀起惊涛骇浪。
三
考一考
大海时而平静时而波浪滔天,音乐家通过乐器的不同音色,乐曲的不同速度力度表现力各个形态的大海,下面我们来考一考同学的耳朵
总结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选段)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选段)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讲授】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一
播放视频
根据你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如果用图片来表现这段音乐哪一幅比较合适?
2作曲家采用了哪些手段让我们觉得大海是平静地呢?(从乐曲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考虑)
3主题二是从舍赫拉查德主导动机发展成的连续不断,活跃的音流,开始由小提琴独奏,表现辛巴德在好奇心驱使下扬帆远航。然后由整个小提琴组和木管乐器组造成海浪越来越汹涌澎湃的气势,随后低音乐器出现,仿佛大海在狂风暴雨中掀起惊涛骇浪。
播放视频
根据你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二
1下面我们欣赏的是乐曲的引子,有两个对比鲜明主题,一个是苏丹国王山鲁亚尔残暴凶恶的形象,另一个是美丽聪慧的舍赫拉查德公主的形象。请同学们聆听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说说哪一段乐曲是描写公主的?
哪一段乐曲是描写暴君的?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选段)-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选段)-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及其中的选段《海洋与辛巴德的船》;2.学习和认识乐曲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认知水平和审美水平;4.通过教学,使学生领略到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乐曲的基本元素及分析方法;2、乐曲的风格特点及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介绍《舍赫拉查德》交响组曲2、介绍选段《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二)乐曲分析环节1、节奏分析:强调三拍,起伏起伏,给人带来起伏的情绪。
2、旋律分析:华丽的弦乐曲线,迷人的小提琴旋律,让人听了如沐春风。
3、和声分析:各种乐器的声音巧妙地协调配合,构成如此优美和谐的音乐整体。
(三)鉴赏环节1、分节听辨:把乐曲分成几个段,指导学生辩别各个段的基本元素并进行欣赏。
2、作曲家介绍:指导学生了解作曲家苏少以及其对音乐的贡献。
(四)合作创作环节1、学生跟乐曲的基本元素写出旋律;2、让学生把自己的旋律和同桌的旋律组合在一起进行编曲。
(五)总结环节1、学生集体演奏自己编创的曲目;2、总结今天的学习,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和审美素养。
四、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导入环节向学生介绍了选段《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的基本情况,娓娓道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乐曲分析部分,以节奏、旋律、和声为主,帮助学生了解了乐曲的基本元素;在鉴赏环节中,结合作曲家苏少的简要介绍增进了学生对于乐曲的认识。
在合作创作环节中,学生有了创作的机会,体验到了音乐的创造过程。
总的来说,本课加强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也获得了良好的学生反馈。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合作创作环节中,老师需要更加详细地指导学生如何组合旋律,并应与学生一起完成编曲过程,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和品质保证。
大海和辛巴达的航船-辽海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大海和辛巴达的航船-辽海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音乐文化背景,学习印度音乐的演奏技法和表现形式。
2.听懂乐曲《大海和辛巴达的航船》,了解音乐中的主旋律和伴奏,并通过演奏练习,掌握乐曲的演奏技法。
3.学会使用曲谱,理解乐曲音高、节奏和演奏技法,并能够通过练习演奏出整首乐曲。
二、教学重点1.乐曲《大海和辛巴达的航船》的演奏技法和表现形式。
2.乐曲中的主旋律和伴奏。
3.学生对曲谱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印度音乐文化背景的介绍和讲解。
2.乐曲中的特殊演奏技法和表现形式的教学。
3.学生对曲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1)了解印度音乐文化背景,学习印度音乐的演奏技法和表现形式。
(2)引导学生谈谈印度音乐,了解其风格特点和演奏方式。
2.学习乐曲《大海和辛巴达的航船》(1)听乐曲,学生注意聆听其中的主旋律和伴奏。
(2)通过演奏练习,学生掌握乐曲的演奏技法。
(3)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音高、节奏和演奏技法。
3.使用曲谱演奏(1)分发曲谱,让学生学习曲谱中的音高、节奏和演奏技法。
(2)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整首乐曲的演奏技法。
(3)教师指导学生加强对曲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演奏水平。
4.展示和分享让有特长的学生或小组进行演奏表演,让其他人进行观看和听取,以增加学生的乐感和对乐曲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考核学生对印度音乐文化背景和乐曲演奏技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2.通过听取和观看学生演奏表演,对其掌握乐曲演奏技法的水平进行评价。
3.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演奏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海与辛巴德的船》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大海与辛巴德的船》这一作品,感受交响组曲的艺术特征,体验音乐的表现力,了解音乐是如何表现大海的。
并能初步了解和感受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
2、感受音乐与文学、美术等相关文化的融合。
3、通过听赏、对比、分析、感受以及探究性音乐活动,了解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语言艺术在表现塑造大海的共性与个性。
并尝试通过演唱、演奏、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来创作表现大海。
4、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进一步了解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热爱大海、大自然与生活的情感。
5、在以大海为主题的文学、绘画、音乐作品中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大海的艺术形象。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世界中的大海,感受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语言艺术在表现塑造大海的共性与个性。
教学难点:
尝试用多种艺术形式去表现大海。
教学准备:
描写大海的文学、绘画、音乐资料、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关于大海的音乐,如《大海啊!故乡》等,迅速带学生进入主题。
二、新课教学
1、作曲家简介
2、讲述故事
3、播放《大海与辛巴德的船》
4、听辨情绪不同的音乐主题片段
(1)暴君沙赫里亚尔的音乐主题形象
(2)聪明美丽的舍赫拉查德的音乐主题形象
(3)水手辛巴德出海远航冒险的音乐主题形象
5、再次听赏
重点听其中的平静与波浪滔天的大海的音乐片段。
让学生从音色、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傻瓜去对比音乐是如何表现“平静”与“波浪滔天”中的大海不同的音乐形象。
音色:节奏旋律速度力度
平静的大海长笛:舒展平缓缓慢柔和
破浪滔天的大海弦乐器组:密集起伏较大稍快很强
三、看海
学生分组汇报展示课前收集的作品资料。
四、说海
讨论:为什么大海有如此的魅力使艺术家们为它创作了无数动人的篇章?你喜欢大海吗?大海:变幻无穷的自然美,蕴藏丰富的宝藏和资源,与人们生活习习相关,旅游嬉戏的场所,很早的航海事业,促进对外交流......当然也包括一些海啸造成的海难等。
最后出现__林则徐的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感悟人生就想大海一样,要有宽广博大的胸怀与澎湃的激情,努力进取,奋发向上。
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五、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