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若干问题的探讨

1 引 言
“ 地 籍 信 息 系统 是 一 个在 计 算 机 和现 代 信 息技 术 支 持 下 , 以 宗地 ( 或地 块 )为核 心 实 体 ,实 现 地 籍 信 息 的输入 、存 储 、检 索 、处理 、分 析 、辅 助 决 策 及 结果 输 出 的信 息系 统 。 ” 随着 社 会经 济 的高速
目前 ,西方 国家地 籍管 理信 息系统 日渐 成 熟 , 地 籍管
理 已基本 实现 城 乡一体化 。同时地 籍管 理信息 系统 的
应 用 己经 由部 门 内部信息共 享逐渐 转 向社会共 享 , 海 量 地 籍数 据 达 到 高度 共享 带 来 了 巨大 的经 济 和社 会
效益, 许 多发 展 中国家也在 相继建 立 自己的地籍 管理
题 ,例 如系 统 设 计 目标 过 高 、系统 过 于 复 杂 、交 互
2 国 内外研 究现状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早在 四十多年前 已经开
始 ,1 9 6 4 年 加拿 大建 立 了世界 上第 一个 地籍 管理 信 息系统 用于 城市 土地 管理 。此 后 ,各 国相 继对 地籍 管 理 自动 化进 行研 究并建 立 了类似 的管 理系统 。 奥地 利 于 1 9 7 3年 建成 了地产 数据 库 ,它不仅 有效地 克服 了 人 工管 理 的缺 陷 ,还 提 高 了工 作 效率 及 公 众服 务 水 平 。1 9 8 3年 ,美 国国立研 究 院 ( N R C ) 曾设立 一个 专 门
系进行 城 乡一体 化管 理地 籍工 作 。瑞 士政 府于 施 , 从 而开始 了城 乡一 体
工作 的基 础 ,通 过 传 统手 工 方 式进 行 地 籍数 据 的 调 查 、管 理 、更 新 和 应用 的模 式 己经 无 法满 足 当前 的 需求 ,如海 量 数据 的管 理 、地籍 信息 现势 性 的要求 , 土地 利 用 规划 科 学 性 的要 求 、地 籍 图 的生产 和 快 速 更 新 的要 求 、土 地 信 息查 询 的要 求 、宗 地历 史 数据
变更地籍调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论文

论变更地籍调查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摘要:近来来,随着城市建设的空前发展以及土地有偿使用法规的实施,地籍的变更日益频繁。
对于如此数量巨大、来源多样、变更频繁的信息,传统的作业方式与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化土地管理的需要,因此,应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及gis 技术,推进地籍管理和服务主流程的信息化,提高地籍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关键词:变更地籍;地籍数据库;数据转换abstract: currently,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paid for the use of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ulations, the change of cadastral increasingly frequent. to such a huge number, the source diversity, change frequent information,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s and management model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can not meet the need of modern land management, and so, using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speciall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gis technology, promote cadastral management and service zhuliucheng the information, improve cadastral work scientific and modern management level is imperative.keywords: change cadastral; cadastral database; data transfer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引言由于城市建设发展特别快,城镇面貌日新月异,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初始调查成果中宗地的变化非常大,地籍资料的现实性较差,仅依靠年度的变更调查已远远满足不了地籍管理的要求,难以保证地籍资料的现实性。
廊坊市大比例尺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

体 化地籍 信 息 系统相 对应 的属性 表 。
( ) 区外 围有 我 院 用 清华 山维 E S 软 件 测 绘 2城 PW
据, 日 实现 常土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动化, 自 达到土地资
源的优化配 置及对土 地 的科 学管理 , 并为政 府 制定 国 民 经济发展规划 提供科 学依据 , 廊坊 市 国土 资源局 委 托河 北省地勘局测绘 院建 立廊坊 市1:1 0 比例 尺城乡一 体 0 0
Svr0 0为空 间数 据 库 , 国家 及 行 业 相 关 规 范 、 ee 0 2 按 标
北 京 坐标 系 , 中央子午 线 l7 。高 程 系统为 18 l。 95国家
高程基准 , 3种数据转换后的 . B文件作为建立 这 E
廊 坊 市城 乡一体 化地 籍信 息系 统 的数 据 基础 。
关 键 词 : 据 库 ; 籍 信 息 系统 ; 数 地 图斑 ; 乡一 体 化 ; 城 土地 分 类
l 引 言
随着廊坊市 近几年 城市经 济建设 的 飞速发 展 , 一个
城镇 地籍 信 息 系 统 R G S 3 0建 立 , 地 数 约2 0 D I . 宗 1 0 0
宗 , 籍 图 比例 尺 为 1: 0 , 址 点 点 位 中误 差 最 大 地 50 界 为 ±30e 符合《 . m, 城镇 地 籍 调查 规 程 》 求 。该 系 统 要 输 出 的街 坊 图 E B文件 作 为 建立 城 乡一 体 化 地籍 信 息 系统 直接 利用 的图形 数 据 , 根据 土 地 用 途 生成 地 类 图
斑, 系统 中原 有 的属 性 表 通 过 转换 模 块 直 接转 人 城 乡
一
园林式 、 生态型 、 代化 的中等城市 已经 鹤然屹立 于京津 现
论农村地籍信息系统建设

论农村地籍信息系统的建设摘要:根据我国地籍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城市地籍信息化的背后,我们也同样看到处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地籍信息化工作还比较落后,提出建立一个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模型,使农村地籍成果符合新的城乡一体的土地分类体系。
面对现有农村地籍信息系统的现状,测绘工作又面临新的考验,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一问题,现就将这些问题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地籍信息系统;一体化;地类代码中图分类号: p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 引言近年来,通过对地籍部门的信息化,形成完整的地籍信息系统,实行业务的自动化,进而提高了地籍部门的办事效率,保证了地籍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地籍业务办理过程的人为因素影响。
同时,地籍业务也是政府部门对外的一项形象窗口。
因此,地籍部门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土地部门的正常工作运转,并直接关系到政府职能部门的形象问题。
农村地籍数据的数字化工作也从无到有,从简到繁,进一步向功能化,网络化的发展目标迈进。
1 对当前农村地籍信息系统现状分析目前相当部分的地籍信息系统采用的电子数据,均是通过对以往地籍部门多年来形成的纸质数据的电子化处理。
可以说,目前的地籍信息系统只是简单的完成了对现有地籍数据的数字化工作,满足的也仅仅是地籍部门日常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工作。
特别是地籍图形部分,存在由于图形形成过程中,以及地籍图保管损害造成的精度缺失,造成数字化后的矢量数据精度上存在较大的误差,且在数字化过程中不易发现,往往是新的数据通过外业测绘的数据导入时,引起数据间的冲突时,矢量数据的精度才得到相应得重视。
当前的地籍数据格式存在多样化。
并且图象数据和文字数据分离,没有一个整合的解决方案。
当前部分土地部门使用的地籍信息系统,大致归结起来有三种形式,基于mapinfo平台下的低成本图形解决方案,构架于autocad体系下的通用图形方案,以及一些具有独立数据格式的解决途径。
2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2.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和初始土地统计台帐库的建立,农村地籍信息通过两种方式进入系统:土地详查的成果资料进入日常地籍管理数据库方式和土地利用图件的扫描数字化方式。
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初探

式 , 出了一 些适 用于基层 地籍 管理 工作 的信 息 系统建 设 思路 。并 结合 日常 工作提 出 了在建 设 一体 提
化地 籍管理信 息 系统 时应注意 的 问题 。但这仅 是就如 何 建立一 套适合基层 的地籍 管理 信息 系统做 的
初 步探 讨 , 如何 解决地 籍数 据 的 多尺度性 和共 享性对地 籍信 息 系统建设 的要 求 , 还有待进 一 步研 究 。
地利用情况纷繁复杂 , 涉及大量集体土地产权处置管理 等 问题 。城 乡建设 迅速发展 的事实 , 在客观 上也提 出 了 在土地 登记 的法 律基 础上 实行 城 乡地 籍 统 一管理 的要 求 。按 照土地登记 管理 的要 求 , 对近 郊 区域 土地产权 状 况、 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地籍调查, 建立城乡地籍一体化 管理 的地籍 信息 系统 已经 成为 当前 乃 至 日后 土地 管 理 的迫 切需 要 。 1 建 立现代城 乡一体化地 籍信息 系统 的迫 切性 1 1 现 行地籍信 息系统 已不能满足 日常工 作要 求 . 目前 , 国土地 利用 的主要矛盾 是土地 供求矛 盾尖 我 锐, 土地 资源利用不平 衡 、 土地利用率 和产 出率水平低 、
维普资讯
20 4
西 部探矿 工程
20 0 7年第 1 期 2
・
安 全 与管 理工 程 ・
城 乡 一体 化 地 籍 信 息 系统 建 设 初 探
芦 亚静 , 匡晓 宇
( 京市 国土 资源局 大 兴分局 , 北 北京 12 0 ) 0 6 0 摘 要 : 乡一 体化现代 地籍 建设是 我 国现 阶段 乃 至 日后 地 籍 管理 工作 的一 个长期 目标 和 方 向。而 城 地 籍管理信 息 系统是 地籍管理 工 作 中的 重要 部 分 。 简要 探 讨 了城 乡一体 化地 籍信 息 系统的 建 设模
淄博市临淄区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48 ・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6 期 3 -7
成 果 与 方 法
20 年 6 月 07 —7
息 系统 ( D I) 软 件 平 台 , 先 将 不 同格 式 的 数 R CS ” 首
处、 村庄 境界 线界 址 点 坐标 63 10点 。 ̄ 2o 587 3o 5年
土地 登记 、 土地 统计 、 土地 宏 观 微 观 综 合分 析 、 土地
信息 查询 、 各种 地籍 专用 图的 编 绘及 输 出等 日常地
点 的城乡一 体化地 籍 信息 系统 已成为各 地土 地管 理 部 门面临 的重要 课 题 。为 此 , 淄博 市 临 淄 区地 在 籍 信 息系统 建设 的实 践 中进 行 了有 益 的探 索 , 立 建 了“ 临淄 区城 乡 一体化 地籍 信 息 系统 ”, 不仅 填 补 了
信息 系统大 多是 城镇地 籍 和农 村 土地利 用现 状分 别
基础 , 以国家行业 管 理 的技 术标 准为 准则 , 合城 镇 结
地籍 管理 和农 村土 地 利用 现 状 管 理 的要 求 , 时吸 同
纳 国 内外 GS和 地籍 管 理 信 息 系统 方 面 的 先 进 经 I 验, 采用 图数一 体 化数 据 库 和 面 向对 象 的设 计 以及
土 地利用 现状 更新 数据 。 2 12 属 性资料 ..
据, 使用相应的数据 转换程序进行转换及数据分析 预处 理 , 即统一 数据 格 式 、 一 坐 标 系 统 、 一 地类 统 统 体系; 然后 对照 外业 调 绘 的土地 利 用 现 状 图 斑 图进
摘要 :临淄区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 系统 ” 图形 数据 和属性数据 紧密地结合在一 起 , “ 将 对通过 各种 方式获取 的不 同 类型 的空间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 包括不 同比例尺 、 不同坐标 系数据 的转换 匹配等 。通 过地籍信 息系统各模 块的 有机结合 , 形成 了强大 的管理功能 , 可完成对各类案件 的图、 、 、 、 表 卡 证 册等数据 和信息的查询 、 统计 、 汇总和 分析 , 可方便地进行城市规划 、 道路拓宽分析 、 建设用地拆 迁 占地 分析 、 土地利用 结构分 析 、 建筑 密度及 容积率分 析等多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4.11•【字号】济政办字[2012]13号•【施行日期】2012.04.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济政办字〔2012〕1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字〔2011〕103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通知如下:一、任务目标城镇建成区以外所有农村集体土地都要进行确权登记发证,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到2012年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完成40%以上。
到2013年底,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基本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二、工作原则(一)坚持依法依规办理。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技术规范要求,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对符合“权属来源合法、界址清楚无争议、面积准确”要求的予以登记发证,不符合要求的不予确权登记发证。
严禁通过土地登记发证将违法违规用地合法化。
土地权利人要依法履行提交资料和现场指界义务。
(二)坚持维护社会稳定。
要充分尊重农村集体土地权利人的知情权、参与权。
按照依法依规、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维护和谐稳定的原则,妥善化解土地矛盾和纠纷。
对短期内无法调处的农村土地权属争议,要做好工作,维持现状,暂缓确权登记发证。
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不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收取调查费、测量费,免收土地登记费,只收取证书工本费。
关于建立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思考

关于建立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思考摘要: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已十分必要,本文就建立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在理论上、技术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城乡地籍;一体化;信息系统;1城乡地籍一体化的基本概念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有一定数量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在城郊结合部的界线变得模糊不清。
因此,全面提升地籍管理水平,切实保证“对内以图管地,对外以证管地”管理模式的实施,建立以城乡地籍一体化的多种比例尺地籍数据为主要内容的地籍信息系统显得非常重要。
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可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土地作为资源、城镇土地作为资产管理的局面,从资产管理的角度统一管理土地(农村土地作为农村集体土地的资产),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严格保护耕地,缩小城乡差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使城镇土地、农村土地在同一分类、同一权属管理单位、同一数据库下进行管理,减少因土地分类体系不一样带来的矛盾,减轻每年变更调查面积汇总时城镇土地面积和农村土地面积不匹配带来的矛盾。
所谓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就是在现代地籍概念的基础上,依靠国家政策法规,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持,将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两种模型的数据纳入同一模型下进行管理,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变更和出图,以达到同步管理城镇地籍数据和农村地籍数据的目的。
以后的发展将不但是数据库上一体化,而且要在概念上、政策法规上一体化。
2国内地籍管理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地籍管理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为地被分为城镇地籍管理和农村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现状管理)。
城镇地籍是用来记载城镇土地及附着物的位置、界址、类型、数量、权属、用途等基本状况的资料。
城镇地籍管理建立的是以产权、产籍为主的城镇地籍管理体系。
管理的模式主要是按照县(市、区)一街道一街坊一宗地(权属单位)进行管理,管理的最小单元是宗地,执行的标准是《城镇地籍调查规程》,所使用图件的比例尺为1: 500或1: 1 000 0农村地籍(也称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反映土地位置、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文章简单阐述了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状况,包括系统的设计目标、系统总体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系统的结构设计、地籍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设计等,以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城镇和农村地籍分开管理、分别建库、难以同步更新等问题,使地籍成果符合新的城乡一体的土地分类体系。
标签: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1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目标
1.1 满足管理需求
满足国土资源局的管理需求是建设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因该系统的建设会出现新型工作模式,也会调整机构分工,完善资源分配,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质量。
1.2 实現全程监测
全程监测在土地规划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借助传统技术手段加工变更数据比较困难,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可提供较大的便利,有助于全程监测的正常开展。
在有效采集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借助应用系统可全程追踪土地开发情况,追踪土地出让合同的实施情况,有效查处违规违法行为,这在土地市场规范、土地规范维护、土地政策落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1.3 增强决策能力
在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同级别领导的决策依赖可靠的数据资料,然而地籍资料作为数据资料的基本组成部分,必不可少。
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助于国土资源信息的全面开发与综合利用,还能为信息资源服务提供基础保障。
2 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设计思想
2.1.1 一体化的设计思路。
为了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具有软件一体化,结构模块化,程序结构化,数据格式标准化,代码统一化,各种文档资料规范化,系统设计需采用一体化的设计思路[2]。
2.1.2 一体化的地籍业务处理。
系统设计采用组件式GIS技术进行开发,实现了图形处理与业务办理的一体化集成,使MIS、GIS、OA有机的集成在一起。
系统需把在收件、办理、审批过程中,通过工作流引擎紧密的结合到一起。
各个业务通过窗口受理、资料录入、审核、审批和归档等一系列活动,完美体现了一
体化过程。
2.1.3 多层次系统服务体系结构。
系统的多层体系结构是目前应用系统建设采用的主流结构,其思想是:把系统功能按照逻辑分成三层,即表现层、应用层和数据层。
表现层是应用的用户接口部分,负责用户与系统的交互;应用层是系统的主体,所有的业务功能全在此层完成,根据需要此层还可以进行逻辑分层;数据层是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对数据库数据的读写,并为应用层提供数据。
2.2 设计原则
2.2.1 实用性。
系统应满足操作简单、易于使用和实用性原则。
系统将实现数据管理、查询统计、数据交换应用及日常变更等日常管理功能,优化的系统结构和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完善灵活的查询与统计功能,友好的用户界面等。
2.2.2 可扩展性。
由于地籍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随着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会作相应的调整,因此要求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动态性与可扩展性,能够依据实际工作情况作一定程度的动态修改、扩充和调整,并保证调整前后应用过渡的平稳性,能以零编码扩展实现相关表单、报表等的变化。
2.2.3 兼容性。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软、硬件平台,基于组件式、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和开发方法(部分功能采用底层开发),对现有各种异构数据源在进行数据有效性检验后通过适当的修改被系统接受,与当前通用软件兼容,实现数据交互。
在基础数据库和业务系统建设中,要注重系统之间的衔接,切实保障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最大程度发挥现有各类资源的效益,保护已有的投资。
2.2.4 规范性。
进行全面需求分析,把握业务实质,遵守业务操作规范,遵照国家规范标准和有关行业规范标准,设计标准的信息分类编码体系,规范系统数据库及元数据,形成全局统一的操作模式、报表表式,建立开放式、标准化的系统数据输入、输出格式等。
2.3 设计步骤
2.3.1 系统结构设计。
系统针对国土资源管理的紧迫需求,面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需充分结合3S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采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系统集成土地地籍管理,建成一套立体式的土地地籍管理系统,对土地地籍使用进行整体的、实时的和动态的分析与应用的软件系统。
2.3.2 数据库设计。
集中数据管理为该系统的主要管理模式,相应的数据库应满足以下要求:首先,应统一管理数据资源;其次,各部门数据可有效转移到本系统中[3]。
同时,借助对象关系数据库实现对空间以及属性数据的管理,进而实现一体化集成,确保空间数据紧密;最后,全面解决与历史数据信息相关的各种问题,保证数据资源的顺畅转出,实现共享。
2.3.3 系统功能设计。
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在功能设计方面主要包括空间数据管理模块、地籍业务管理模块和系统运维管理模块。
(1)空间数据管理模块。
空间数据管理模块依托GIS平台开发,是数据处理基础平台,空间数据管理模块可将数据划分成三大类,即地籍空间数据、地形空间数据和栅格影像数据,参照相关国家规范,提供数据建库、数据查询定位、数据变更、地籍调查表管理、历史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图件输出和其他附加的功能。
(2)地籍业务管理模块。
地籍业务管理模块以《土地登记办法》作为开发依据,提供初始登记、变更登记、其他登记和注销登记等地籍业务办理、表单打印、查询统计的功能。
(3)系统运维管理模块。
系统运维管理模块用于设置整个系统,提供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管理、权限管理、数据字典管理、编目设置、编号管理等功能,并提供数据转换、接收接口与其他系统关联接口。
3 系统建设中的注意事项
(1)信息系统的合理性。
组织协调、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数据信息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工作人员。
因此,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在大力引入实力过强技术人员的基础上,注重培训,加强管理与系统研发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确定信息系统功能,从而开发出合理、可行的信息系统。
(2)数据信息的时效性。
时效性是地籍信息的主要特征,地籍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伴随着时间的变迁,地籍信息也会发生一定的转变,具有动态性。
为维护宗地数据的发展历史,应妥善保存地籍信息。
由此可知,地籍数据在时间层面上具有连续性,同时,还应及时更新数据信息。
维护与更新是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只有定期维护与及时更新,才能充分发挥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另外,还应及时更新原有土地数据,为政府机构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撑。
(3)地籍数据信息的综合性。
因用户的个体差异,在地籍数据应用方面存在差别,即便在相同部门,也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在土地部门窗口,宗地的具体信息是用户关心的主要内容,服务于土地登记等业务;然而在决策支持窗口更加关心数据信息的统一性和整体性,由此可知,地籍数据集成十分迫切。
4 结束语
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该系统的建设属于长期工程,集多种先进技术于一身,技术水平较高。
虽然,部分城市已经形成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这要求我们应加强探索,有效融合各种技术,合理划分区域、全面维护数据资源。
参考文献
[1]董士东.浅议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6):49-49.
[2]张园玉.基于工作流和ARCSDE技术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土地科学,2013(1):67-71.
[3]黄昌文.县级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