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民俗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开发与应用

合集下载

黑龙江民俗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开发与应用

黑龙江民俗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开发与应用
的 发 展 变 化 , 异 性 明 显 。 节 原 为 以 祈 禳 变 春
多元 化 的 兼 容 , 中 华 文 化 增 添 了 新 鲜 血 为
灾 祸 为 主 要 内 容 的 民 间括 动 , 逐 渐 演 变 后
柯 尔 克 孜 、 温 克 等 民族 共 同 生 活 在 这 片 液 。 鄂 这里 不 是 文化 的沙 漠 , 它拥 有 无 数 的 绿 为 庆 丰 年 祝 吉 祥 活 动 , 今 融 入 了更 浓 烈 如 洲。 据不 完 全 统计 , 北 的 民 间农 具 与 粮 食 的 文 化 娱 乐 内容 , 围 绕 春 节 而 展 开 的 诸 东 使
群 体 风 景 , 许 多 地 方 风 物传 说 故 事 流 传 2 2 缤纷 的差异 性 有 .
地 方 的生 活 风 情 , 富 了人 们 的文 化 生 活 , 丰 它 带 给 我 们 的 不 仅 是 一 种 民俗 的 体 现 , 同 时, 它也 寄 托 了一 种 美 好 的愿 望和 追 求 。 各
黑龙 江 省 位 于 祖 国 东 北 北 部 , 我 国 是 最北 部 的边 疆 省 份 。 、 与俄 罗斯 交界 , 东 北
万平方公里的疆域 内的广袤的和土地上 ,
度 的 变 异 , 成 了黑 龙 江 地 域 特 色 的 民俗 形
文 化 , 时 其 视 觉 形 象 载 体 民 间 美 术 也 逐 同 渐 呈 现 出 地域 特 征 。
于 民 间 。 内 张 广 才岭 、 爷 岭 、 达 山 森 境 老 完 林 同大 小 兴安 岭 一 样 茂密 , 莽 丛 生 , 山 榛 深
风 俗 习 惯 因 民族 居 住 的 自然 环 境 、 不 同 区位 、 定 的 生 活 、 产 条 件 不 同 , 特 生 因此

民俗文化元素与产品包装设计的融合

民俗文化元素与产品包装设计的融合

民俗文化元素与产品包装设计的融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众文化素质的提高,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中国5000多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宝贵遗产。

而在当代产品包装设计中,融合民俗文化元素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这不仅丰富了产品包装的设计内容,更是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1. 传统民俗文化元素的运用在产品包装设计中融合传统民俗文化元素,首先需要了解和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典型元素包括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还有传统戏曲、传统工艺等。

包装设计师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将传统节日的主题、传统戏曲和传统工艺的元素融入产品包装设计之中,使得产品包装更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2. 技艺与工艺的结合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绚丽多彩,如中国的刺绣、景泰蓝、漆艺、剪纸等,这些工艺不仅可以作为产品包装的图案元素,还可以运用到产品包装的制作工艺之中,如利用刺绣工艺来点缀包装盒、利用景泰蓝工艺来陶饰包装瓶罐等。

通过技艺与工艺的结合,使得产品包装更加具有质感和内涵,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

3. 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广泛包括了汉族、少数民族的文化,在产品包装设计中可以应用传统文化的符号元素,如传统的花鸟鱼虫、汉字书法、传统建筑等都可以融入到产品包装设计之中,通过这些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使得产品包装更加充满民族风情和文化底蕴。

1. 传承弘扬民俗文化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传统的民俗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产品包装设计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可以起到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的作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2. 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产品是文化的载体,通过产品包装设计融合民俗文化元素,可以为产品赋予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产品不再只是单一的商品,而是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的载体。

3. 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不仅丰富了产品的设计元素,更是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摘要:当前,平面设计师们面临的主要课题就是,在全球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应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

进而将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及民族个性全面展示出来。

基于此,文章详细分析了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通过本次研究,为我国现代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进一步融合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现代平面设计;应用前言: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每个时代都有现代文化和艺术,通过文化元素反映出历史的本质。

文化艺术的发展牵涉到历史的发展过程,从历史发展中继承的传统色彩、图案、书法和绘画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现代图形设计中。

它可以反映我国独特的图形设计理念,开辟自己的发展道路,避免在我国平面设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现代图形设计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元素的运用。

1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背景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发展历史,文化根基稳固,经过了上下5000年的发展,中国的民间流传下来了各种各样的神话故事,具有传奇性和神秘的东方色彩,人们将一些吉祥物作为具有代表性文化载体,赋予了吉祥物美好的寓意,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有物品,还有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物,经过了国家改革开放发展,人们愈发重视对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创新,向着全世界范围内的多元文化也展开了逐步探索,国外有大量的文化进入到了我国,形成了对国人不同层面的影响。

很多人追求国外文化,崇洋媚外,甚至忘记了自己国家的传统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因此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一名国人都要担负起来的社会职责和使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新和融合传统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能够通过现代平面设计技术呈现出来,可见现代平面设计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举措。

早在古代,我国伟大的祖先就将图腾作为了一种介质展现内容,这也是最初的平面设计,发展至封建社会时期,人们种族出现了划分,并体现出了不同层次的等级,此时出现了一系列的标志物,例如名牌、族徽标志物的设计,是取材于当时较为简单的元素,发展到现代社会,中国打开国门,欧洲国家的平面设计构思向中国渗透和传入,国内平面设计的观念实现了更进一步的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逐渐被遗忘,在新时期下,提倡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既宣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促进了平面设计的不断向前发展。

我国的平面设计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为立足点,将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元素与平面设计相结合,推动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

本文通过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的文字、图案、色彩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为出发点,探究了我国传统的艺术风格、民俗文化,并将其合理的运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

标签: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平面设计前言我国是古老的文明大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留下了灿烂的传统文化瑰宝。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传统文化艺术是岁月积累下的结晶,例如商朝的青铜器、唐宋时期的字画、以及各种年画、剪纸、雕塑等,种类繁多、异彩纷呈。

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必须与其他艺术相融合,共同发挥作用,共谋发展道路。

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运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发展概述平面设计艺术随着历史的转变,在内容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尤其是现代平面设计艺术多受西方艺术的文化影响,越来越缺少中国艺术的文化气息。

在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热潮下,许多设计者多趋向于模仿西方文化元素,很难提升自身的设计能力,因此,急需设计者开辟平面设计发展的新道路。

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中来,就是一种转变方式,有效的提升了现代平面设计作品的思想内涵[1]。

在设计者的认真专研下,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通过运用现代手法将传统文化中的图案、文字、色彩元素表达出来,使人们真正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设计出具有中国元素的现代平面设计作品。

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1.传统文字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文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我国不同时期的文化发展状况,是社会文明的最好认证。

传统民间美术对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重构

传统民间美术对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重构

大舞台大130摘要:随着人们审美标准的不断提高,现代平面设计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明显,人们对于现代平面设计的定义已发生新的变化,从原先的商业手段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文化、美学的艺术价值。

但是,现代平面设计若想在设计领域脱颖而出还应回归到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中去,民间美术是现代美术得以成熟发展的源泉。

本文将从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造型体系、审美意蕴中探析民间美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使人们认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性,从而能促进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民间美术;平面设计;重构人们对于现代平面设计的定义已发生新的变化,从原先的商业手段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文化、美学的艺术价值。

但是,无论是哪种行业的发展都应将本国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精髓运用到现代设计理念中,才能发挥更独特的魅力。

对于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来说也是一样的,民间美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世代人们的智慧结晶,是现代美术得以成熟发展的源泉。

由于美学艺术在造型思维和形态上都存在共通之处,所以若能将民间美术的特色部分巧妙地运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去,其发挥出来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一、传统民间美术文化内涵对现代平面设计的重构(一)宗教与神话传说对平面设计的重构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类因各方面都还在认识过程中,他图2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标志图1华夏银行标志们对于自然是非常崇拜的,认为世间有神灵存在,他们掌管着人间的一切,决定着人类的命运,在此基础上原始的宗教观念产生了,虽然这种认知在我们现在看来是荒谬的,但是这种存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神话就是原始宗教观念的扩展版,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想象,通过臆想的神仙或英雄人物的神奇故事来传达古人对自然的挑战精神。

神话是一个综合的吸纳体,由多种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哲学、审美等)构成,同时原始宗教与神话传说的相互碰撞,产生了无数的火花(故事、形象),为民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如今,人们将这些古老的文化进行提取和再创造,融入了新的时代意识,呈现出新的艺术形式。

黑龙江民俗文化与边境城市形象设计

黑龙江民俗文化与边境城市形象设计

黑龙江民俗文化与边境城市形象设计富饶美丽的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北部的边疆省份,有着黑龙江特有的民俗地域风情。

在重视地域性的文化和经济价值的今天,黑龙江作为祖国边陲省份,更应注重城市形象的提升、城市品牌的树立,使国内外友人更多地认识和了解黑龙江的城市和民俗风情,以此来招商引资,促进边境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1 传承黑龙江民俗文化内容,丰富文化表现形式经过历史的洗礼,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形成了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黑龙江特有的东北民俗文化。

1.1 地处寒带的冰雪文化东北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漫长的冬季令其拥有丰富的冰雪资源,赏冰玩雪的民俗文化由来已久,发展到今天融入了现代元素的冰雪文化更是丰富多彩。

例如,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哈尔滨雪博会,以及以亚布力国际滑雪节为代表的日益火热的滑雪活动成了冰雪文化习俗的品牌。

1.2 丰富多样的土特产商品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中俄边界河盛产名贵的鲑鱼(大马哈鱼),肉质鲜美、营养价值丰富,鱼籽粒大味美、蛋白质丰富,是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

黑龙江盛产粮食作物,五常大米是黑龙江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品牌。

还有秋林公司生产的拥有近百年制作工艺的俄罗斯大列巴面包,以及哈尔滨红肠、蘑菇、木耳等土特产。

这些商品具有漫长的历史,成为黑龙江的品牌标签。

1.3 特色工艺制造在黑龙江的特色工艺方面,典型的有赫哲族鱼皮制作工艺、鄂伦春族桦树皮船制作技艺,以及黑龙江传统剪纸(代表是海伦剪纸)、皮影(代表是望奎皮影)等工艺技术。

1.4 与时俱进的游艺娱乐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其他各种地方文化节庆日渐增多,影响逐渐扩大,一些地方文化节庆和国际接轨,融入了现代元素,形成了新的节庆民俗。

例如,中国哈尔滨国际滑雪节、哈尔滨冰雪节、齐齐哈尔观鹤节、镜泊湖旅游节等新民俗节庆活动层出不穷。

2 应用视觉传达设计提升黑龙江民俗文化的感知力,推动边境城市文化交流,创设独特的文化产业在世界多元化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黑龙江作为我国边境重省代表了祖国的形象,其城市发展建设不容小觑。

民俗艺术形式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民俗艺术形式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民俗艺术形式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摘要:中国民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给现代平面设计不少艺术的启迪,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文章通过探讨民俗艺术形式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分析民俗艺术形式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论述了如何在平面设计中将民俗艺术元素创造性地运用,并成功地向国际化接轨。

关键词:民俗艺术形式平面设计传承创新1.前言民俗艺术形式历来是现代平面设计中的焦点元素,通过探讨民俗艺术形式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民俗元素中的富有创造性的装饰、工艺等视觉传达精华元素,与国际化设计元素接轨,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化平面设计的元素和独特民族特色的视觉效果。

2.民俗艺术形式的特点民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古往今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民俗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创造、流传并相沿成俗的传统生活文化、模式,它作为一种社会集体语言、反映行为的大众习俗,它根植于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

民俗艺术形式丰富多彩,是一种多元的符号,它的载体包括灵巧的剪纸、刺绣,恢弘精致的织锦、服饰,简约质朴的木版年画,娟秀的扇艺、印染,或质朴或奢华的民居、家具,粗放热烈的民歌等。

中国是礼仪之邦,节日习俗繁多,比如:春节贴窗花、对联;端午赛龙舟包粽子;中秋赏花灯,相沿成习酝酿着民间艺术这一琼浆,日久形成了熠熠生辉、丰富的视觉元素。

民俗艺术形式或简约或多元的造型,不仅在物质上满足了民众的节日需求,更在精神上带来了美的视觉传达和祝福、祥和的节日意蕴。

民俗活动的开展促进民俗艺术形式的存在与发展;民俗艺术形式作为体现民间风俗的载体,充分反映了华夏多种多样的民间风气习俗,体现华夏儿女的情感艺术和精神风貌,只有深入了解民俗,才能更好地理解艺术形式的独特表征。

笔者通过对平面设计的研究,了解富有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的民俗艺术形式的风格,提炼艺术形式精华,对民俗艺术形式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民俗艺术形式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现代平面设计较早地将中国传统民俗艺术运用于平面设计中的国家是日本,日本将中国与西方艺术形式的成功结合,对起步较晚的中国大陆和港澳台以及亚洲平面设计起着率先垂范的推动作用,日本是受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影响较深的亚洲国家之一,早在唐朝,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先进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源远流长,平面设计师并未按部就班地参照西方设计的风格,而是善于将二者的精髓恰当地结合起来,发展富有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将日本这一艺术特色很好地借鉴,香港的平面设计由此达到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非凡成就,成为了亚洲举足轻重的平面设计中心之一,随之中国大陆也在改革开放后,挖掘自己民族的传统民俗艺术形式,在现代平面设计发展建设中迅速崛起。

民俗文化在寒地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民俗文化在寒地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2021年第3期(总第186期)黑龙江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HeilongjiangNo.3,2021General.No.186民俗文化在寒地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一一以哈尔滨市为例张平平,崔云飞(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哈尔滨150010)摘要:民俗文化是影响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将不同地域的生活习惯、文化、民俗合理地融入景观设计中,不仅可以营造出繁花似锦的景观盛况,而且能够极大增强当代城市的辨识度。

本文以寒地城市景观为例,通过对东北地区民俗文化现状进行分析,对哈尔滨城市景观现状进行具体阐述,进而深入探讨了民俗文化在哈尔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及未来发展趋势。

而数字化景观体验、沉浸式景观体验、科技创新景观体验以及地域特征主题景观公园的设计等是将民俗文化应用在寒地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未来发展趋势,能够为寒地城市景观氛围的营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也为国内外相关城市的景观设计开辟一条创新科技景观之路。

关键词:民俗文化;科技创新;寒地城市景观;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4937(2021)03-0098-05一、东北地区民俗文化现状分析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承载着众多民族智慧及文化的结晶,多民族差异使得每个地域都呈现出特定的风俗习惯及文化差异⑴。

东北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周边地区,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由满族、蒙古族、达斡尔族、赫哲族、鄂伦春族、朝鲜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区域。

东北地区复杂的自然环境、大量的人口迁移等因素深深地影响着东北地区民俗文化的形成,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层面的文化符号深刻影响着当地人民的饮食习惯、服饰穿着、民间体育、曲艺歌舞等,并经过长期的融合、交融最终形成了北方特有的民俗文化。

1.少数民族语言符号的衰落满语和满文曾是满族北方文化中最显著的文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民俗文化在寒地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2019YZ08)作者简介:张平平,1981年生,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崔云飞,1969年生,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民俗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开发与应用摘要:本文旨在梳理黑龙江地域的民俗文化,探讨如何将这些传统文化的资源通过整合与加工,应用到平面设计中去。

以平面设计的手法与设计师的地域特征为出发点,进一步地探究黑龙江地域民俗文化的可挖掘性,提出如何在平面设计中宣传与应用民俗文化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民俗文化平面设计表现1 黑龙江民俗文化概述黑龙江省位于祖国东北北部,是我国最北部的边疆省份。

东、北与俄罗斯交界,西、南与内蒙古、吉林接壤。

在面积约46.9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内的广袤的和土地上,古往今来繁衍生息着20余个少数民族,汉、满、朝鲜、蒙古、回、达伽尔、鄂伦春、赫哲、柯尔克孜、鄂温克等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区域,以农林牧渔猎为生产方式,是北方游牧文化、渔猎文化与北方农耕文化交融与碰撞的最佳试验场。

境内大小兴安岭,山峦连绵,形态浑圆,山间谷地宽坦。

小兴安岭火山群中的火烧山和老黑山于清朝光绪间喷发过,并形成了五大连池湖泊和四十余华里长熔岩浆凝成的“石龙背”。

远古时最大的湖泊是兴凯湖,现在是中俄的湖界;镜泊湖古代是世界上著名的高山堰塞湖,有吊脚楼子瀑布和地下森林等著名的景观与群体风景,有许多地方风物传说故事流传于民间。

境内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森林同大小兴安岭一样茂密,榛莽丛生,深山密林中有许多野生动植物,出产紫貂、灰鼠、水獭、獐狍、鹿、犴达罕、虎、豹、熊、野猪及山珍木耳、金针、猴头、北芪等。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是中俄边界河,盛产名贵的鲑鱼(俗名:大马哈鱼)、鲟鳇鱼;松花江、嫩江、牡丹江及呼兰、诺敏、和呼玛、挠力、倭肯和拉林等支流与湖泊,盛产“三花五罗”和锦鲤、白鱼和细鳞等杂鱼。

这些历来都是东北少数民族的衣食之源。

远古时,黑龙江地域曾建立肃慎国;唐代在镜泊湖畔建立过渤海国;女真族曾于会宁府(今阿城市)建立过大金国。

境内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土质肥沃,曾长久保持过原始面貌,被称为“北大荒”。

清代中后期才大批移民开垦。

盛产大豆、小麦、谷子、糜子、玉米、亚麻和甜菜等。

那些淳朴、豪放、敦厚而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风,所涵盖的东北民俗文化,是一束艳丽的奇葩,可以说黑龙江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黑龙江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大批移民犹如洪水裹夹着泥沙,将中原地区的民俗文化不可阻挡地夹带而来,具有深厚传统积淀的各种民间艺术也随之涌入。

中原地区的民风民俗在这片土地上,结合了北方地域的风土人情,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形成了黑龙江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同时其视觉形象载体民间美术也逐渐呈现出地域特征。

黑龙江在各民族的民俗在相互渗透吸收、互补与发展。

东北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对多元化的兼容,为中华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

这里不是文化的沙漠,它拥有无数的绿洲。

据不完全统计,东北的民间农具与粮食加工器(物质民俗)达130多种,而许多类别与中原、及南方农具有明显差别,仅锹就达6种。

东北各民族队色彩诱发的心理效应也不同,大多数民族喜红色的喜庆热烈、黄色的富贵温暖、白色的安静纯洁,蓝色的深远寂静。

尤以锡伯族、达幹尔族、鄂伦春族对绿色情有独钟。

汉族传统的民俗节日春节、端午、中秋节等,东北各民族也都把它当成重要的节日,可见习风兼容、多元同化。

2.2 缤纷的差异性风俗习惯因民族居住的自然环境、不同区位、特定的生活、生产条件不同,因此形成了缤纷多彩的不同风浴。

凡是风俗.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及审美规范,所致又呈差异性。

如不同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等差异,建筑风格:吉林乌拉、叶赫古城、辽宁岫岩、宽甸等满族建筑的典雅,大兴安岭鄂伦春曾居住的“撮罗子”的古朴,赫哲族的“仓舍”的原始,蒙古族游牧帐房的端庄,朝鲜族茅草屋的敦厚等;服饰特征:满族服饰的精美大方,朝鲜族服饰的落落翩翩,蒙古族、锡伯族、鄂伦春族服饰的骠悍宽绰等;饮食的禁忌:东北民族大多数食猪肉、回族人禁食猪肉;朝鲜族食狗肉,满族禁食狗肉等。

凡是风俗都是自古相传,一代代沿袭下来的,主要表现为时间的久远、范围的广泛、思想的固守及模式的转变,并随时间及历史发展变化而呈变异。

如过去达斡尔族民间婚后不孕妇女向“柳树神,三叩。

鄂伦春原始婚礼中,一对新人步入新房前“围越篝火”的风俗,在篝火旁顺绕三圈,后跳过去,意在消灾祝吉……现随社会与时代变迁,居民条件环境改变,其俗不消,产生变异,喜绿裁柳,向往美好。

再如剪纸艺术(精神民俗)中的“东北刻纸”即俗称“挂钱”,西南及中原称“花钱子”,“喜门笺”,多用彩纸,少数以金箔和银箔纸刻制,选择吉祥图案与文字,像五谷丰登,福禄寿喜、吉祥如意、年年有余等。

大都四张一套,每张图案一字,它配合年画与春联使用。

“挂钱,原是巫术中的招幌,现变为祝祈的艺术品。

一种民俗事象的发展变化也影响其它民俗事象的发展变化,变异性明显。

春节原为以祈禳灾祸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活动,后逐渐演变为庆丰年祝吉祥活动,如今融入了更浓烈的文化娱乐内容,使围绕春节而展开的诸多民俗事象都受到了影响与变异,但在变异过程中也完善了一种传承。

3 黑龙江民俗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3.1 剪纸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民间剪纸是民间艺术家最本原、最直接的艺术创造和审美追求,表现了最基层劳动者最朴素、最真诚的生命渴望和理想探求。

剪纸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反映了不同地方的生活风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民俗的体现,同时,它也寄托了一种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各地剪纸艺术各具特色,南方纤细、清丽、婉约,北方粗旷、古朴、率真。

它们都蕴含着乡情美意,洋溢着劳动人民的审美气质,凝聚着中华民族之神韵。

因此剪纸艺术是平面设计视觉资源库中不可多得的形式之一。

黑龙江地域的剪纸艺术是多种文化融合的衍生艺术,“它多采用‘剪影起花’(即阴刻)的方式剪出形象,再用松烟熏黑,在画面镂空处的背面衬以五彩纸片,具有白山黑水的东北雪域的对比强烈、爽朗浓重的风格。

这种形式非常适宜于贴于墙面,而北疆天寒地冻,窗纸结满厚厚的雪霜,形成的分割也比较规整,以便有充分的黑色线形的分量,压住斑斓的色彩对形的干扰。

”3.2 皮影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皮影是一种在民间流行多年的艺术形式。

其中有民间工艺的含量,有民间戏曲的含量,也有民间音乐和舞蹈的含量,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

陕西、四川等地皮影中,生、旦的眉眼雕刻成平行线,通向鬓角、发际,而黑龙江皮影,生旦眉端与眼角鱼尾线,连接成弓线,显得很有弹性,并且也生动。

特别是嘴形在鼻至下骸S形线上,概括成一红色箭头形,嘴角上挑,显得精神而俏皮。

黑龙江皮影无论对于人、器物、景物都注重写实,但也不失于写意,这正符合东北人的审美情趣。

3.3 黑龙江民俗活动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黑龙江的民俗活动有很多,是非常具有东北特色的,如民俗活动二人转、扭秧歌、庙会等等。

这些民俗活动,随着各地保护与发展地域民俗文化政策的出台而得以迅速发展。

同京剧、河北梆子,江沪的越剧一样,作为地方戏曲的二人转独具特色,近年来在中国各大媒体都炒得很火,热播的二人转电视剧,二人转专题栏目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

二人转的表演风格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理所当然可以成为平面设计的表现题材,正如被誉为国粹的京剧可以成为表现中国的题材同样。

其它东北民间的民俗活动庙会、秧歌等等,都可以经过图形或摄影的手段成为平面设计的素材。

3.4 地域民俗风情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黑龙江这片黑土地,从粗犷质朴的乡野民间到白山黑水自然风光,处处渗透着北方的独特风情与气质。

在这片土地上,有富饶美丽的大小兴安岭,五大连池市的五大连池、温泉及熔岩地貌,镜泊湖的吊水楼瀑布及火山口森林、熔岩隧道等。

连绵的山地和广阔的沼泽地是动植物资源宝库,有天鹅、丹顶鹤、东北虎、东北豹、麝等珍稀动物,全省建有多处自然保护区。

“丹顶鹤故乡”扎龙自然保护区观鸟旅游颇受青睐。

其他野生动物亦多,因而开发了桃山、乌龙、平山等狩猎场,吸引着中外旅游者。

辽、金、元政权也以黑龙江为其重要活动范围,金代前期都上京城即在今阿城市之白城,故黑龙江多有这些政权的文物古迹。

黑龙江的方言是在十分丰富的东北语言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说北方方言形象生动,以黑龙江诗人庞壮国为例:诗人说十二月:是刨刃子刨猪肉羊肉片狍子肉在火锅子底下的策划下单兵独破的季节;是粘豆包占领盖帘簸萁大花筐图个粘就是年的吉利片发起集团冲锋的季节;是热乎燎的铜唢呐炸开嗓门感动得双喜字红蜡烛哭软了身子的季节……总之,东北方言有一个特点就是既然形象又实在,既有想象力又具有幽默感。

一个学生以东北方言为例,做了一个很另类的尝试,他试图从稚拙的笔触中表现东北方言的质朴与幽默,粗犷与豪放。

我们要从传统的民俗图形中提取适合新风格的要素,将传统的图形进行分解、重组,不断改变原始形态,蜕变成新的图形。

改变后的图形虽然在外形上与原形有或多或少的区别,但本质是不变的,它的千变万化也是立足于原形的基础上进行转化的。

在民俗图形的创造过程中,设计师必须接受现代创造性思维的挑战,更要接受与现代审美意识撞击的洗礼,现代图形创造意识与创造手法是现代文明的共同财富,也是摆脱旧模式束缚的重要方法。

让新民俗图形散发出巨大的生命力,体现出地域的精神特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4 结语民俗文化的视觉承载者民间美术,称得上是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最直接的原动力。

深入挖掘民间的设计方法、设计观念、设计表现等等,融入现代设计领域,丰富本民族的设计语汇,将会开创出独具本土特色的现代设计。

今天人们发觉民俗文化所饱含的深层感情,于是现代设计寻觅到了本土文化的发展之根,同时民俗文化不会消亡,它在现代设计文化中找到了新的生命,并将与现代设计文化共融共生。

参考文献[1] 杭间,何洁,靳埭强.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2] 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M].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3] 高卉民.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美术史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4] 汤义勇.招贴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2).[5] 刘邦厚,刘邦厚,刘恒甫.话说龙江[M].黑龙江民族艺术精品展览馆.[6] 冯晓辉.东北民俗文化初探原载北方民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