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姿百态的黑龙江习俗
黑龙江春节的年夜饭传统

黑龙江春节的年夜饭传统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刻。
而在黑龙江省,一个被寒冷包围的地方,春节的年夜饭传统更显得格外丰富多样。
本文将为您介绍黑龙江春节年夜饭的传统。
一、饺子:年味十足的代表在黑龙江省的农村地区,吃饺子是春节年夜饭的主要传统之一。
饺子象征着团圆,意味着新年的好运和丰收。
人们通常会全家一起包饺子,尤其是在除夕这一天。
饺子的形状多样,有馅饺、薄皮饺、大馍饺等等,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口味。
吃饺子时,还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在饺子中放入硬币,象征着幸运和财富。
二、鱼:象征富裕和年年有余在黑龙江的农村和渔村地区,吃鱼也是春节年夜饭的传统之一。
根据一句俗语:“年年有余”,人们相信吃鱼可以带来富裕和年年有余。
因此,黑龙江人通常会准备一道以鱼为主料的菜肴,象征着对来年的希望和期盼。
在制作鱼菜时,人们追求色香味俱佳,采用多种烹饪方法,比如红烧鱼、清蒸鱼和水煮鱼等等。
三、年糕:百年好合和团圆象征在黑龙江的城市和农村地区,年糕也是春节年夜饭的传统之一。
年糕的发音与“年高”相似,寓意着“年年高升”。
年糕通常用糯米制作,形状长条状或者圆形。
在制作年糕时,人们常常会将红枣、花生、核桃等填入,以增加口感和营养价值。
年糕的另一个象征意义是百年好合和团圆,因为它的形状和发音与“年年高升”相似。
四、棕子:寓意祥瑞和平安黑龙江的一些地区,特别是乌苏里江流域的乌兰浩特市,吃棕子也是春节年夜饭的传统。
棕子是一种用糯米、豆沙或肉馅制成的食品,形状类似于柳叶。
棕子有着寿星、吉祥等意义,因此也被视为祥瑞和平安的象征。
在吃棕子时,人们还会在家中挂上棕子,以祈求新年平安和吉祥。
五、腊肉:浓郁的风味与家人的团聚在黑龙江的一些地区,如哈尔滨市和大庆市,腊肉也是春节年夜饭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腊肉是经过特殊腌制和熏制的猪肉,具有浓郁的风味和口感。
这道菜不仅让人回味无穷,还象征着家人的团聚和幸福美满。
总结:黑龙江春节年夜饭的传统丰富多样,反映了这个地区独特的文化和民俗风情。
哈尔滨人文风俗

哈尔滨人文风俗哈尔滨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人文风俗。
在这个以冰雪之美而著称的城市,人们不仅热爱大自然,也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以下将从节日庆典、美食文化以及民俗传统等方面,介绍哈尔滨的人文风俗。
一、节日庆典1. 冰雪节:冰雪节是哈尔滨最具特色的节日之一,自从1985年开始举办以来,已经成为哈尔滨最重要的旅游品牌。
每年12月底至次年2月底,哈尔滨各个公园、广场都会举办盛大的冰雪活动,包括冰雪雕艺术展览、冰灯展示、滑雪等等。
冰雪节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让他们领略到了独特的冰雪文化。
2. 龙江风情节:每年的7月底至8月份,哈尔滨都会举办龙江风情节。
这是一个展示哈尔滨人文历史和多元文化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可以欣赏到传统舞蹈、歌曲演唱、民俗表演等精彩节目。
此外,还有各种美食展示和手工艺品市集,让游客们在品味美食的同时,感受到哈尔滨的魅力。
二、美食文化1. 哈尔滨红肠:哈尔滨红肠是哈尔滨最有名的特色美食之一。
制作红肠的方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红肠色泽鲜艳,肉质酥软,味道鲜美。
无论是烧烤还是炒菜,红肠都能为菜肴增添独特的风味。
2. 锅包肉:锅包肉是哈尔滨的一道传统名菜,源于北京烹饪技艺。
它的特点是肉质酥嫩、口感丰富,酱汁香甜。
吃锅包肉时,一定要先将肉沾上特制的面粉糊,再放入锅中炸至金黄酥脆。
哈尔滨的锅包肉因其独特的口感和味道而备受赞誉。
三、民俗传统1. 冰雪婚礼:因为哈尔滨冰雪资源丰富,所以在冰雪节期间,很多新人选择在这里举办婚礼。
在冰雪场地上举办婚礼,不仅能够感受到浪漫的冰雪氛围,还能够拍摄独特的婚纱照。
这一传统已经成为了哈尔滨的特色之一。
2. 冰灯艺术:哈尔滨的冰灯艺术也是传统民俗的一部分。
每年冰雪节期间,哈尔滨的市区会燃放数以万计的冰灯,这些冰灯造型各异,美轮美奂。
在夜晚,冰灯会散发出璀璨的光芒,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游客们可以在冰灯园区中漫步,欣赏冰雕艺术的奇妙魅力。
黑龙江的人文风情

黑龙江的人文风情一黑龙江省是北魏和辽、金、清朝的发祥地,是自古以来我国很多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
在这里欣赏少数民族歌舞、品尝少数民族饮食的同时,也将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黑龙江省以寒冷著称,可这里的人们却不畏寒冷。
在北风刺骨的数九寒天里,有些人竟不戴帽子在室外长时间地工作或活动。
更有趣的是,黑龙江人喜欢在大冬天里吃冰点(冰食)。
哈尔滨冬天有一项最勇敢的体育活动,那就是冬泳。
哈尔滨的冬天以寒冷著称,室外到处是冰天雪地,吐口唾沫很快就结成冰。
可是有些勇敢的人,数九隆冬却敢在寒冷刺骨的松花江里游泳,真是令人震惊。
冰雕是我国北方的民间艺术,它是以冰块作原料,用雕刻工具将基雕刻成立体形象,然后摆在户外,供人们观赏。
雪塑也叫雪雕,是将冬天的白雪堆积到一起,然后雕塑成各种形象,供人们观赏。
哈尔滨的冬天,冰雕、雪雕白天看上去晶莹剔透,夜黑则熠熠生辉。
1、黑龙江人在过去有关东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着个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
2、黑龙江人在冬季,经常不戴帽子在室外工作,喜欢在冬天里吃冰点,喜欢冬泳。
3、黑龙江人性格较为豪爽、热情、幽默、说话直来直去。
4、春节是黑龙江人的重要节日,从腊八到正月十五,杀年猪、包饺子、贴对联、做干粮,全家围在炕桌上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孩子们则打爬犁、打雪仗、玩嘎啦哈、堆雪人,大人们则扭秧歌、踩高跷、看二人转。
扩展资料黑龙江饮食文化:黑龙江省物产丰富,烹调原料门类齐全。
人们称它北有粮仓,南有渔场,西有畜群,东有果园,一年四季食不愁。
习惯上多食杂粮,副食品种多,喜食鱼虾和野味,口味以咸鲜为主。
食法多蘸、拌,喜食渍酸菜和火锅,菜码大,分量足。
黑龙江人喜爱白酒与啤酒;饮啤酒常是论扎、论瓶、论提(一提为8瓶)。
受俄罗斯人的影响,好友相聚,常以大红肠、扒鸡、花生米、茶叶蛋和面包佐餐,一次小酌往往几小时。
哈尔滨的节日习俗

哈尔滨的节日习俗哈尔滨有许多独特的节日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富有地域特色。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节日习俗:1.春节:哈尔滨的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这不仅是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更是为了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幸福。
此外,人们还会通过放烟花、看花灯、吃汤圆等方式欢度春节,象征着家庭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2.元宵节:元宵节是哈尔滨的另一个重要节日。
这一天,哈尔滨的大街小巷都会有盛大的庆祝活动,其中包括热闹的舞龙舞狮、放鞭炮、扭秧歌等。
人们还会赏花灯、吃汤圆,祈求家庭和谐美满。
此外,各区、县(市)还会举行扭秧歌比赛,展现哈尔滨人的风采。
3.端午节:端午节在哈尔滨也是非常受重视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还会挂艾草于门庭,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屈原。
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也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哈尔滨冰雪节: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以冰雪活动为内容的节日,每年1月5日在哈尔滨市举行。
这个节日期间,会有各种冰雪活动,如冰雕、雪雕比赛、冰雪音乐会等,为游客带来一场难忘的冰雪盛宴。
此外,哈尔滨的冰灯节也是一项非常有特色的活动,人们可以在这个节日里欣赏到各种精美的冰灯作品。
5.冬泳:这是哈尔滨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表现了哈尔滨人不畏严寒的坚强意志。
冬季,室外温度达到零下10多度甚至20多度时,冬泳爱好者们会在松花江上刨开冰面,开辟冰上游泳池进行冬泳,这项活动也成为了哈尔滨独特的风景线。
6.冰上婚礼:这是哈尔滨青年人喜爱的一种集体婚礼形式,由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员会等主办。
冰上婚礼成为“中国·哈尔滨国际节冰雪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共举办了25届,有近千对中外青年男女参加冰上婚礼喜结良缘。
7.寒地冰雪文化:由于哈尔滨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城市,冬季较长,冰雪资源丰富,当地很多文化习俗与冰雪息息相关。
寒地冰雪文化包括寒地人居文化、寒地餐饮文化、寒地旅游文化等,这些文化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寒地活动,为城市增添了无尽的活力。
哈尔滨的风土人情介绍

哈尔滨是一座有着独特风土人情的城市,以下是一些介绍:
- 冰雪文化:哈尔滨是中国最重要的冰雪城市之一,每年举办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和冰雪艺术博览会等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
在冬季,人们可以观赏到各种冰雕、雪雕和冰灯展示,还可以参与滑冰和滑雪等冰雪运动。
- 美食文化:哈尔滨以其独特而美味的东北菜而闻名,包括冷面、锅包肉、红肠、东北大酱等。
此外,哈尔滨市中心的中央大街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咖啡馆和餐馆,提供各种风味糕点和西式美食。
- 民俗文化:哈尔滨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具有多元的民俗文化。
在哈尔滨市区,可以欣赏到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民族的传统歌舞表演。
此外,哈尔滨还是中国最大的俄罗斯风情街区之一,游客可以体验到俄罗斯风格的建筑、美食和艺术表演。
- 地下商城:哈尔滨的地下商城是该市的一大特色,由地下通道连接各个购物中心和建筑物。
这些地下商城在冬季提供了一个温暖和便捷的购物环境,特别适合人们逃避哈尔滨寒冷的冬季。
- 气温和温泉:哈尔滨位于寒冷的东北地区,冬季非常寒冷,但同时也因此拥有许多温泉资源。
哈尔滨周边地区有许多温泉度假村,提供温泉浴和休闲设施,是人们冬季放松的理想场所。
黑龙江地区春节烧纸的习俗

黑龙江地区春节烧纸的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全国各地都有各自的习俗和传统。
黑龙江地区作为中国北方的一个省份,也有独特而丰富的春节习俗。
其中,烧纸是黑龙江地区春节期间一项重要的传统活动。
本文将介绍黑龙江地区春节烧纸的习俗,以及背后的文化含义。
一、烧纸的起源烧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信仰和祭祀活动。
人们相信烧纸能够追思祖先,祈福家人,并帮助祖先在冥界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因此,烧纸成为了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烧纸的时间在黑龙江地区,春节期间烧纸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大年初一至初三。
这三天可以说是烧纸的高峰期。
人们会在早晨或傍晚的时候,组织家族成员一起前往坟墓或祖宅,进行祭拜祖先和烧纸的活动。
三、烧纸的方式在烧纸的仪式中,人们会准备丰盛的祭品,如食物、衣物、纸钱等。
他们将这些祭品摆放在特定的地点,并点燃纸钱。
烧纸时,人们会向祖先祈求平安、健康和好运。
一边烧纸,一边祈祷,是人们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思念之情的方式。
四、烧纸的含义烧纸的习俗除了源于祭祀和崇拜祖先的信仰外,还寓意着人们对于祖先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烧纸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家族的传承和沟通方式。
通过烧纸,家人之间的情感得以传递和交流,拉近了亲人之间的距离。
黑龙江地区春节烧纸的习俗见证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延续和传承。
它不仅仅是一种民俗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凝聚。
通过这一习俗,人们传递了对祖先的崇敬和感谢之情,也加深了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黑龙江地区春节烧纸的习俗也在一些方面发生了改变。
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参与度有所不同,烧纸的规模和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一些家庭选择在家中进行烧纸,而不是前往祖宅或坟墓。
这也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方式,但无论如何,烧纸的含义和精神都没有改变。
综上所述,黑龙江地区春节烧纸的习俗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它是对祖先的思念和祝福,也是家族情感的传递与连接。
虽然习俗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有所改变,但其核心价值和意义将一直传承下去。
哈尔滨的民俗文化与传统节日

哈尔滨的民俗文化与传统节日哈尔滨,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传统节日。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代表了哈尔滨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本文将从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两个方面,来介绍哈尔滨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民俗文化1. 冰雪文化哈尔滨以其严寒的冬季和雪花纷飞的景象而闻名遐迩,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冰雪文化。
哈尔滨的冰雕艺术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每年冬天,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和索菲亚教堂周边都会举办冰灯展览,数百个巨型冰雕作品照亮夜空,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哈尔滨还举办冰雪嘉年华和冰雪运动比赛等活动,让人们更好地享受冰雪带来的乐趣。
2. 龙江文化龙江是哈尔滨的别称,由于市区内流经松花江和哈尔滨江,因此被称为龙江。
龙江文化是哈尔滨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在哈尔滨的龙江风情街区,可以感受到浓厚的龙江文化氛围,街道两旁的建筑仿古风格独特,街头巷尾充满了传统的北方特色。
3. 饮食文化哈尔滨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汇集了东北地区的特色美食。
例如,俄式饺子是哈尔滨人民的最爱,这种口感饱满、馅料丰盈的饺子充分展现了俄罗斯风味与哈尔滨风情的结合。
此外,哈尔滨的冰城糕点也备受瞩目,如马迭尔冰棍、哈尔滨蛋糕等,都是哈尔滨人民品味冰雪之都的独特方式。
二、传统节日1. 冰雪节冰雪节是哈尔滨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都会在哈尔滨市举办。
这个节日通常从1月5日开始,持续一个月左右。
在冰雪节期间,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和太阳岛绽放出美轮美奂的冰雕和灯光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此外,还有冰雪雪车、冰灯游行和各种冰雪运动比赛等活动,让游客们享受到冰雪带来的无限乐趣。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哈尔滨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瞻仰扫墓,祭拜祖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与怀念之情。
此外,哈尔滨的清明期间,还会举行传统的祭祖祭神仪式和民间艺术表演,展现了哈尔滨人们对家人和祖先的深深敬意。
哈尔滨的风土人情

哈尔滨的风土人情
哈尔滨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大城市,它的风土人情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
在哈尔滨,你可以欣赏到绚丽的雪景,体验到热情好客的民俗文化。
哈尔滨的冬季非常寒冷,但这也是它最具特色的地方。
每年的冬天,哈尔滨会举办国际冰雪节,这是一个集冰雕、雪雕、灯光秀和音乐会于一体的盛大活动。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一些世界上最美的冰雕和雪雕,同时还可以尝试滑冰和乘坐雪橇等冰雪运动。
除了冰雪节,哈尔滨还有许多其它的文化活动。
例如,每年的夏季,哈尔滨会举办很多音乐节和艺术节,吸引众多海内外的艺术家和观众。
此外,哈尔滨还有许多博物馆、纪念馆和历史遗迹,可以带你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在哈尔滨,你还可以尝试到许多美食。
这里的饮食文化深受俄罗斯和满族的影响,许多当地的菜肴口味独特,让人流连忘返。
比如,俄式烤肉、哈尔滨红肠、马迭尔饺子等都是哈尔滨的特色美食。
最后,哈尔滨的人们也非常热情好客。
他们喜欢和旅游者交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分享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在哈尔滨旅游,你一定会感受到这里的温暖和友善。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姿百态、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资源使民俗文化旅游一直备受热捧,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
近年来,随着民俗文化旅游消费需求的悄然升级,民俗文化旅游缺乏民俗文化内涵、产品严重雷同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民俗文化旅游的持续发展。
本研究在对民俗文化旅游体验营销核心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民俗文化旅游体验营销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以期能够提升民俗文化旅游市场竞争力。
民俗文化旅游是旅游者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观赏其民间风俗、民间信仰、民间娱乐、民间节目、民间文艺等民俗文化的活动。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是民俗文化旅游实施的基础。
而旅游者正是需要通过对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的了解、认知、参与过程,获得对旅游目的地民俗文化的体验。
创造差异化体验价值是民俗文化旅游体验营销的核心。
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的民俗文化资源是民俗文化旅游市场的先天优势资源,也使民俗文化旅游极具特殊性。
旅游者不能直接拥有这些民俗文化资源,而是获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物质、精神、行为类民俗文化的旅游体验过程及其带来的体验价值。
体验价值的创造与交换是民俗文化旅游体验营销的核心环节。
不仅如此,由于旅游次数及时间的增加,“缺乏经验的旅游者”比例逐渐减少,而“经验丰富的旅游者”以及“经验富裕的旅游者”逐步增加。
随之而来的,就是“水涨船高”的民俗文化旅游体验需求。
走马观花式的民俗文化旅游所带来的“走出去、开眼界”的观光体验,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旅游者。
取而代之的全景式深度旅游,旅游者渴望通过对民俗文化的深度、全面观赏,实现赏新、赏异、赏知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旅游经验继续增加,充当旁观者的全景式观赏也逐渐失去吸引力。
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的体验方式,能够带给旅游者更深度、更个性化、更独特的体验而备受青睐。
民俗文化旅游市场消费者及其需求的发展。
因此,随着旅游者对民俗文化体验需求的不断提升,其对民俗文化体验价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体验价值的强弱、差异性大小将直接决定民俗文化体验营销的成败。
民俗文化旅游体验营销模式建构——围绕创造差异化体验价值。
绝大多数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并不具备这一优势,面临着或大或小的同质化竞争。
体验营销模式必须围绕创造差异化的民俗文化体验价值这一核心问题展开。
为此,首先需要识别出特色民俗文化资源,并挖掘充实,这是创造差异化民俗文化旅游体验价值的基础。
其次提炼出差异化的体验激励主题,除吸引旅游者之外,更重要的是为统一规划并设计体验过程提供依据。
随后要规划并设计具体的体验过程。
这包括对一系列静态、动态、互动式民俗文化资源的整合使用。
还要从细节处呼应体验激励主题,为体验效果锦上添花。
最后,要开发能呼应体验激励主题,延续体验回忆的旅游产品。
创造差异化体验价值的民俗文化旅游营销模式。
民俗文化旅游体验营销的实施策略。
识别并挖掘特色民俗文化资源。
做好这一步工作,要有长远的营销眼光,不盲目跟随民俗文化旅游市场热点,抵制“简单模仿”而产生短期利益诱惑。
对特色民俗文化资源的识别,可以根据“新、优、特”三点来选择。
具体来说,识别出的特色资源或者是最新颖的,是其他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所没有的,或者民俗文化资源与竞争对手相比,明显更有优势和吸引力。
即使经过识别选择,留下的特色民俗文化资源往往还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带来多方面的旅游体验价值。
而要提炼差异化体验价值,需要有“有舍才有得”的营销定位思维,敢于舍弃特色民俗文化资源体验价值中的绝大多数,只留下最不可能被复制、模仿、超越的体验价值来提炼。
最终提炼成体验激励主题,对民俗文化旅游体验价值的生动化、主题化表述,是对民俗文化旅游体验价值的提纲挈领式总结。
一个鲜明独特的体验激励主题,使整个旅游体验过程设计、细节的营造、旅游产品的开发更有据可依,实现最大化体验价值。
民俗文化旅游体验激励主题可以表述为一句话:在这里,能够得到任何地方都没有的“XXXX”的体验。
优秀的体验激励主题必须要有强烈的激励性,对旅游者产生巨大吸引力,能够驱使其产生旅游或者重复旅游行为。
另外,还要有一定的竞争性,有效的区别于竞争对手。
设计“静态展示、动态表演、参与体验”结合的多感官体验过程。
体验激励主题一经提炼,接下来需要围绕其精心设计、合理安排“静态展示、动态表演、参与互动”三种体验环节。
静态展示主要包括优美的风景、建筑、民俗文化展览馆、服饰等内容,能够让旅游者对特色民俗文化产生最直观的了解和认知。
动态表演则是以歌舞、戏剧、人员演示的方式对生活、生产、社交、宗教信仰、文艺等具体风俗文化内容进行呈现。
生动活泼的动态表演感染力较强,能加深旅游者对民俗文化的深度理解,带来有声有色的深度审美体验。
参与体验则是设计一些能够让旅游者直接参与其中的民俗文化活动。
身临其境的参与能够使旅游者产生乐在其中的体验感受,产生最强的愉悦感。
三种不同形态的体验环节的比例安排,往往影响旅游者最终体验价值的大小。
静态展示占太高比例的话,容易降低旅游者兴趣,难以产生较深刻体验价值。
与此相比,动态表演和参与体验环节,由于生动、真实、情景化而能刺激旅游者产生强烈的体验感受,产生的体验价值较高。
因此,要想实现最大化的体验价值,较为合理、易于操作的比例安排是“三分静态展示,四分动态表演、三分参与体验”。
当然,随着旅游者体验需求的继续提升,对参与体验环节比例还可以再增重。
除此之外,体验过程的设计还要围绕体验激励主题,有意识的融入多感官的体验刺激。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视觉刺激往往引发的震撼和记忆效果最强。
因此无论静态展示,还是动态表演以及互动体验环节,要从色彩、布景、服饰、装饰物、人物等各方面精心设计,制造出真实生动、美轮美奂的视觉感受。
同时,运用特色方言、音乐、戏曲营造氛围,为旅游者提供“入乡随俗”运用方言交流的情景和机会,能够大大提升旅游者参与度,使旅游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民以食为天”,特色饮食文化的展示与体验必不可少,从“饮食”中获得的味觉体验,更能使旅游者念念不忘。
对体验过程的整体设计而言,形式越丰富多彩、跌宕起伏,感官体验越有滋有味,带给旅游者的体验刺激就越大,整体效果也就越突出。
在严冬的东北民间,姑娘们往往穿上大红袄,三五成群地出发,称为“走雪”。
走雪又叫“踏冰”,就是在冰天雪地的日子里外出散步,又叫“走百病”。
是说这样一走,人就精神焕发,任何病都没有了。
而红袄和白雪交相辉映,反映了东北姑娘的性格。
喜庆日子里挂的灯笼是红色的,放的鞭炮也是红色的,在东北,就连农家窗子上的窗花儿也是红红的。
剪窗花,一律要用红纸,这是因为红色在窗子上特别鲜明。
剪窗花的人,也要穿上大红袄才能剪,这叫红上加红,喜庆融融。
在松花江一带的山区和农村人家,这种红窗花处处皆是,十分喜气。
一到过年前,佳佳女主人便坐在炕头上剪窗花。
在东北,人们觉得崇尚红,生活就会吉祥平安。
现代的东北,穿红袄的姑娘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他们的服饰把北方的冰雪装点得格外鲜亮,而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东北大秧歌。
秧歌是闯关东人带来的一种娱乐形式加上东北民歌演变组合而成,表演的人一定要穿鲜艳的服饰,多为大红大绿,在东北的寒风雪地上扭,热火朝天。
东北崇红的民俗就是为了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用一种红色的火热的激情去感染生活,抵抗寒冷,焕发出一种旺盛的生存能力,去创造属于北方民族的沸腾的生活。
中国人崇尚红色的观念由来已久,这是因为“红色”代表着人的生命。
生命是由“红”酿成的。
胎儿在母腹中生成是由母亲的血肉而转化,血是红色的,所以红色的原始意义包含着一种神圣,崇红其实就是崇尚人类的生命。
它有一种象征的意义,所以这种颜色就代表了生灵的本色,从而也产生了人类对它的精神崇拜。
所以人一生下来就要“挂红”,称为“好养活”。
挂红,就是给小娃娃戴兜肚。
兜肚是盖在小娃娃肚子上的一块布,是小娃娃的肚脐眼不受风凉。
兜肚必须是红色的,据说红色的兜肚有祖先的灵魂在上面,可以保佑这个孩子平安。
可见,红色在这时已具备了一种提醒和告诫的作用。
人类是有祖而尊的生灵,人觉得听了祖先的话,就会得到祖先神灵的帮助,人就会强大,一切邪恶就不会侵扰和伤害自己了。
于是这时崇红的第二个观念就产生了,那就是“红”可以辟邪,最典型的就是古时的“桃符”。
据中国古籍《山海经》记载,桃符就是红色的桃木板上画有神像,可以用来驱邪避鬼,后来桃符变成了春联,也必须是用红纸来写。
东北民族崇尚红色与中原文化是相一致的。
姑娘出嫁的盖头是红色的,东北的大姑娘小媳妇也喜欢穿大红袄,象征着青春旺盛;姑娘们出去玩雪,在雪地上嬉戏,或者扭大秧歌,也都喜欢穿红色的服饰,象征着红火、喜庆,是因为红色本身特别鲜亮,透露出朝气蓬勃的气质。
对于旅游者而言,旅游购物是旅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旅游体验的回忆和延续。
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旅游产品,旅游者却往往难以买到称心如意旅游产品,因为旅游产品往往毫无特色,千篇一律。
没有意识到旅游产品是体验营销有机延续,缺乏针对性的开发是问题根源所在。
毋庸置疑,旅游产品能够为旅游所在地带来直接经济收入,然而经济收入的持续增长则有赖于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
要根据民俗文化体验激励主题,选择最能代表当地民俗文化特色的产品进行深度开发。
像广西壮族自治区靖安县,精心选择绣球作为特色旅游产品深耕细作,不仅形成了完整的绣球产业链,更创造出独特的壮族“绣球”文化体验价值,在壮族民俗文化旅游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赢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3]此外,对旅游产品还可以从整体上布局,对购物点进行数量控制,同时对购物产品的种类进行规划,避免同质,制造错位竞争。
乌镇西栅景区从呼应“江南水乡古镇度假休闲”的体验主题出发,通对购物点数量及产品种类的统一布局、管理,不仅避免像竞争对手一样变成喧闹非凡的“商业古镇”,而且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吸引旅游者争先购买。
除此之外,如何将交通运输业、餐饮业、住宿业等配套行业纳入民俗文化旅游体验营销过程,共同创造出最大化的旅游体验价值也值得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