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图形与坐标练习+知识点

(完整版)图形与坐标练习+知识点
(完整版)图形与坐标练习+知识点

第三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

1、有序数对: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队,叫做有序实数对。 记作(a ,b ); 注意:a 、b 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2、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 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 竖直的数轴称为y 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3、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P (x ,y )

第一象限:x>0,y>0 即(+,+) 第二象限:x<0,y>0 即(-,+) 第三象限:x<0,y<0 即(-,-) 第四象限:x>0,y<0 即(+,-) 横坐标轴上的点:(x ,0) 即:x 轴上的点,纵坐标y 等于0; 纵坐标轴上的点:(0,y ) 即:y 轴上的点,横坐标x 等于0;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平行于x 轴(或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

平行于y 轴(或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 4、距离问题:点(x ,y )距x 轴的距离为︱y ︱

距y 轴的距离为︱x ︱

距原点的距离为22x y +

坐标轴上两点间距离:点A (x 1,0)点B (x 2,0),则AB 距离为 ︱x 1-x 2︱

点A (0,y 1)点B (0,y 2),则AB 距离为 ︱y 1-y 2︱

坐标系中任意两点(x 1,y 1),(x 2,y 2)之间距离为

22)()(2121y y x x -+-

6、角平分线问题:若点(x ,y )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x=y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

若点(x ,y )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则x=-y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

7、对称问题:两点关于x 轴对称,则x 同,y 反(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 轴对称,则y 同,x 反(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则x 反,y 反(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8、中点坐标 :点A (x 1,0)点B (x 2,0),则AB 中点坐标为 (

2

x 2

1x + ,0) 点A (x 1,y 1)点B (x 2,y 2),则AB 中点坐标为 (

2x 21x + ,2

y 2

1y +)

9、平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 ,y )向右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 ,y )

向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 ,y ) 向上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 ,y+a ) 向下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 ,y-a ) 10、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点分布情况平面图过程如下:

建立坐标系,按条件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 轴、y 轴的正方向;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练习: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1-,2)所在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点P 的横坐标是3-,且到x 轴的距离是5,则P 点的坐标是( )

A.(5,3-) 或(5-,3-)

B.(3-,5) 或(3-,5-)

C.(3-,5)

D.(3-,5-)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3-,4)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为( )

A.(3-,4)

B.(3,4)

C.(3,-4)

D.(3-,-4)

4.如图是株洲市的行政区域平面地图,下列关于方位的说法明显错误..

的是 A .炎陵位于株洲市区南偏东约35?的方向上 B .醴陵位于攸县的北偏东约16?的方向上 C .株洲县位于茶陵的南偏东约40?的方向上 D .株洲市区位于攸县的北偏西约21?的方向上

5.如图,若将直角坐标系中“鱼”的每个“顶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一半,则点A 的对应点的坐标是( )

A.(4-,3)

B.(4,3)

C.(2-,6)

D.(2-,3)

6.如图,把△ABC 经过一定的变换得到△A /B /C /

,如果△ABC 上的点

P 的坐标为(a ,b ),那么这个点在△A /B /C /上的对应点P /

的坐标为( ) A.(2-a ,3-b ) B.(3-a ,2-b ) C.(3+a ,2+b ) D.(2+a ,3+b )

7.根据生物学研究结果,青春期男女生身高增长速度呈现如下图规律,由图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男生在13岁时身高增长速度最快

B .女生在10岁以后身高增长速度放慢

C .11岁时男女生身高增长速度基本相同

D .女生身高增长的速度总比男生慢

第5题图 第4题图 .

.醴陵

.攸县

.茶陵

.炎陵

·

株洲市区 株洲县

西

8.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 、B 是两格点,如果C 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 的个数是( ) A .6

B .7

C .8

D .9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1-a ,a )是第二象限内的点,则a 的取值范围

是 。

10.已知点A (a ,4-),B (3,b )关于原点对称,则a = ,b = 。 11.将点P (2-,1)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Q ,则Q 点的坐标是 。

12.点M (2-,4-)到x 轴的距离是 ,到y 轴的距离是 ,到原点的距离是 。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 (6,6),B (-3,3),C (3,3)△ABC 的面积是 。

14.如图,12时我鱼政船在H 岛30海里的A 处,渔政船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向东航行,13时到达B 处,并测得H 岛的方向是北偏西54°。则BC= 海里,此时渔政船在H 岛南偏东 °的方向,距H 岛 海里。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则A 、B 、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B ,C 。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2,2)、B (2,3),点P 在y 轴上,且三角形APB 为直角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是 。

简答题:

17.如图,写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C ,D ,E ,F 的坐标。

年龄/岁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8 7 6 5 4 3 2 1

增长速度(厘米/

男 B A

第8题图

第6题图 第七题图

18.孔明和爸爸、妈妈到人民公园游玩,回到家后,他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公园的景区地图,如图所示,可是他忘记了在图中标出原点和x 轴、y 轴。只知道游乐园D 的坐标为(2,2-),请你为他画出坐标系,并求写出各景点的坐标。 19.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A (2,1), B (0,3-),C (4,4-)三点,依次连接各点得到△ABC ,分别作出△ABC 关于x 轴和y 轴对称的图形,并写出它们各顶点的坐标。

20.如图,已知A (3,4-),B (4,3-),C (5,0),求四边形ABCO 的面积。

八年级数学位置与坐标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 一、知识要点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 1、记作(a ,b); 2、注意:a、b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1、历史: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最早引入坐标系,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 2、构成坐标系的各种名称; 3、各种特殊点的坐标特点。 (三)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2、用坐标表示平移。 二、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的点的坐标特点: 平行于x轴(或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 平行于y轴(或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 三、各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 四、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 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五、特殊位置点的特殊坐标: 六、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点分布情况平面图过程如下: ?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A 一个点 B 一个图形 C 一个数 D 一个有序数对 学生自测 1.在平面内要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________个数据; 在空间内要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________个数据.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点O 不在任何象限内 B 原点O 的坐标是0 C 原点O 既在X 轴上也在Y 轴上 D 原点O 在坐标平面内 知识二、已知坐标系中特殊位置上的点,求点的坐标 点在x 轴上,坐标为(x,0)在x 轴的负半轴上时,x<0, 在x 轴的正半轴上时,x>0 点在y 轴上,坐标为(0,y )在y 轴的负半轴上时,y<0, 在y 轴的正半轴上时,y>0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即在y=x 直线上);坐标点(x ,y )xy>0 第二、 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即在y= -x 直线上);坐标点(x , y )xy<0 例1 点P 在x 轴上对应的实数是3 ,则点P 的坐标是 ,若点Q 在y 轴上 对应的实数是3 1,则点Q 的坐标是 , 例2 点P (a-1,2a-9)在x 轴负半轴上,则P 点坐标是 。 学生自测 1、点P(m+2,m-1)在y 轴上,则点P 的坐标是 . 2、已知点A (m ,-2),点B (3,m-1),且直线AB ∥x 轴,则m 的值为 。

大物知识点总结

大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一)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 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二)物态变化 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①离开人体读数 ②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无—20—100℃ 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30 —50℃ 1℃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特征:不可分割性,不断发展的必然性,相对稳定与及时应变的统一性,个体差异性) 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或得分效率相对较高的技术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的编制成由若干个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法特莱克:是一种速度游戏,在大自然中进行,由于地势变化,空气清新,训练方式手段丰富,可以调节运动员情绪消除不良心理现象的训练方法。 项间移植:指把某个运动项目一种或几种训练方法转移应用到其他项目上的做法(模仿型,改进型,发展移植型) 选择 三大供能系统:1,ATP-CP(100m)2,乳酸能系统(800m)3,有氧氧化供能系统(产生CO2,H2O,不产生乳酸) 训练计划:时间:课,周,大周期,年度,多年对象人数:个人,队组训练内容:模拟,热身,赛前 战术分类:体力分配,参赛目的,心理战术 项群分类: 疲劳: 填空 训练恢复手段:训练学(内容,环境,负荷),医学生物学(水浴,蒸气浴,电兴奋,红,紫外线),营养学,心理学(自我暗示,气功,生物反馈)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3.提高现代社会生活品位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5.综合国力6.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7.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准备活动种类:一般性专项性 简答 体能训练:A.动(离心向心超等长)B.静(等长)

运动训练学考试试题汇编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一)竞技体育的构成 判断题: 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单选题: 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 的最重要途径?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 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 多选题: 7、竞技体育由哪几部分构成?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教育学因素 8、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那些?、 A.生物学因素B.个性心理因素C.社会学因 D.教育学因素 (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判断题: 1、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2、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3、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单选题: 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 点? A.竞争性 B.公平性 C.规范性 D.公开性 5.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 A.教练员 B.运动员 C.裁判员 D.球迷和观众 6.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 B.振奋民族精神 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多选题: 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图形与坐标知识点及习题

图形与坐标

1.若点A的坐标是(-3,5),则它到 x 轴的距离是_______,到y 轴的距离是______ 2.若点B在x 轴下方,y 轴左侧,并且到 x 轴、y 轴距离分别是2、4个单位长度, 则点B的坐标是_________ 3.点P到x 轴、y 轴的距离分别是2、1, 则点P的坐标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位与广场的北偏西30°方向上,距离广场3 千米,则广场的位置是在小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点A (m ,-2),点B (3,m-1),且直线AB ∥x 轴,则m 的值为 6.点(3,-2)在第_____象限;点(-1.5,-1) 在第_______象限;点(0,3)在____轴上; 7.点A 在x 轴上,距离原点4个单位长度,则A 点的坐标是 _______________。 8.点 M (- 8,12)到 x 轴的距离是_________, 到 y 轴的距离是________. 9.若点P 在第三象限且到x 轴的距离为 2 , 到y 轴的距离为1.5,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 10.点A (1-a ,5),B (3 ,b )关于y 轴对称, 则a=___,b=____。 1.△ABC 三个顶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 A (2,-1), B (1,-3), C (4,-5) (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 ABC ; 2)求三角形的三边长,判断三角形形状; (3)把 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恰好得到△ ABC ,试写出△ A 1B 1C 1三个顶点的坐标,并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这些点; 4)求出△ A 1B 1C 1的面积。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蚂蚁从原点O 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行走路线如下图所示. (1)填写下列各点的坐标:A 1(____,_____), A 3(____,_____),A 12(____,____); 111A B C

图形的平移与坐标变化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图形的平移(二)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图形中的平移”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一节,它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不是很困难,而让学生主动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认识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学习本节内容的主要目标,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轴对称” ,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从轴对称的眼光看待平移,会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创设特定情境,使学生一直处于轴对称和平移相互交融的氛围之中,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 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生活中的旋转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 二、教学任务分析 知识与技能: 通过“变化的鱼”探究横向(或纵向)平移一次,其坐标变化的规律,认识图形变换与坐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方法。 情感与态度:通过收集自己身边“平移”的实例,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欣赏生活中平移图形与学生自己设计平移图案,使学生感受数学美。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1 第三环节:例题讲解;第四环节:展示应用评价自我;第五环节:链接知识归纳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七环节:导入下节课内容。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活动内容:

图3-6中的“鱼"是将坐标为(0, Oh (5. 4X(3. Ok(5, I L (5, -1 )?(3* 0 )( (4, -2)H0, 0)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将这条宜向右 平移5个单位长度. ⑴画出平移后的新迨二 12)在图中尽呈多选取儿at对应点*并将 它们的举标填人下表: 图3-6 原来的鹫(,) f . )( 1 向右平移5个单 (?){ , )( ?) 位 长度后的新也” (3)你发现对应点的坐融之间有f|?么关系? 如果将原来的“鱼”向左平移4个单位氏度呢?请你先想一想*然启再具休做一做. 活动目的:通过一条“鱼”的平移,探究“鱼”横向或纵向平移一次的坐标变化, 进一步感受平移的实质,渗透平移的三要素,即“基本图形、方向、距离”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活动一:探求坐标系中的平移变换 内容: 2

新北师大版_八年级数学上册_第三章位置与坐标知识点总结和典型例题分析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位置与坐标 一、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方法(重难点) 1、行列定位法 把平面分成若干个行列的组合,然后用行号和列号表示平面中点的位置,要准确表示平面中的位置,需要行号、列号两个独立的数据,缺一不可。 2、方位角加距离定位法 此方法也叫极坐标定位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在平面中确定位置时需要两个独立的数据:方位角、距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中心位置的确定。 3、方格定位法 在方格纸上,一点的位置由横向方格数和纵向方格数确定,记作(横向方个数,纵向方个数)。需要两个数据确定物体位置。 4、区域定位法 是生活中常用的方法,也需要两个数据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此方法简单明了,但不够准确。A1区,D3区等。 5、经纬度定位法 利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也同时需要两个数据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重点) 在平面内,两条相互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位置水平和垂直位置,规定水平轴向右和垂直轴向上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垂直数轴称为y轴或者纵轴,x轴、y轴统称坐标轴,公共原点O称为坐标系的原点。 两条数轴把平面划分为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做第一象限,其余部分按逆时针方向分别叫做第二、第 三、第四象限。 2、点的坐标表示(重点)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面上的任意一点P,都可以用坐标来表示。过点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b)叫做点P的坐标。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面上的任意一点P,都有唯一一对有序实数(即点的坐标)与它对应;反之,对于任意一对有序实数,都可以在平面上找到唯一一点与它对应。 3、特殊位置上点的坐标特点(难点)

图形与坐标练习知识点

第三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 1、有序数对: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队,叫做有序实数对。 记作(a ,b ); 注意:a 、b 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2、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 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 竖直的数轴称为y 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3、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P (x ,y ) 第一象限:x>0,y>0 即(+,+) 第二象限:x<0,y>0 即(-,+) 第三象限:x<0,y<0 即(-,-) 第四象限:x>0,y<0 即(+,-) 横坐标轴上的点:(x ,0) 即:x 轴上的点,纵坐标y 等于0; 纵坐标轴上的点:(0,y ) 即:y 轴上的点,横坐标x 等于0;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平行于x 轴(或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 平行于y 轴(或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 4、距离问题:点(x ,y )距x 轴的距离为︱y ︱ 距y 轴的距离为︱x ︱ 距原点的距离为22x y + 坐标轴上两点间距离:点A (x 1,0)点B (x 2,0),则AB 距离为 ︱x 1-x 2︱ 点A (0,y 1)点B (0,y 2),则AB 距离为 ︱y 1-y 2︱ 坐标系中任意两点(x 1,y 1),(x 2,y 2)之间距离为 22)()(2121y y x x -+- 6、角平分线问题:若点(x ,y )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x=y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 若点(x ,y )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则x=-y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反。) 7、对称问题:两点关于x 轴对称,则x 同,y 反(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 轴对称,则y 同,x 反(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则x 反,y 反(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8、中点坐标 :点A (x 1,0)点B (x 2,0),则AB 中点坐标为 (2 x 21x + ,0) 点A (x 1,y 1)点B (x 2,y 2),则AB 中点坐标为 (2x 21x + ,2 y 21y +)

大物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大物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1质点运动的描述 位置矢量︰从所指定的坐标原点指向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 线段。 运动方程︰ 位移︰从质点初始时刻位置指向终点时刻位置的有向线段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瞬时速率等于瞬时速度的大小 2圆周运动 角加速度α=Δω / Δt 角速度ω=Φ/t=2π/T=2πf 线速度V=s/t=2πR/T, ω×r=V 切向加速度沿切向方向 法向加速度 指向圆心 加速度 k z j y i x r ++=2 2 2 z y x r ++=

例题 1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x=2t,y=2-t^2,则t=1时质点的位置矢量是()加速度是(),第一秒到第二秒质点的位移是(),平均速度是()。(详细答案在力学小测中) 注意:速度≠速率 平时作业:P36 1.6 1.11 1.13 1.16 (1.19建议看一下) 第二章:牛顿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1任何物体都具有一种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 不变的性质。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二定律:F=ma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性质相同。 4、非惯性系和惯性力 非惯性系:相对于惯性系做加速运动的参考系。 惯性力: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与非惯性系加速度的乘积,方向与非惯性加速度的方向相反,即F=-ma 例题: P51 2.1 静摩擦力不能直接运算。 2.2 对力的考察比较全面,类似题目P64 2.1 2.2 2.6 2.3运用了微积分,这种题目在考试中会重点考察,在以后

章节中都会用到,类似P66 2.13

该章节对惯性力涉及较少,相关题目有P57 2.8 P65 2.7(该题书 中的答案是错的,请注意,到时我会把正确答案给你们。)P67 2.17. 第三章 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 1动量P=mv 2冲量 其方向是动量增量的方向。 Fdt=dP 3动量守恒定律P=C (常量) 条件: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若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但沿某一方向合力为零时,则系统沿该方向动量守恒。 4碰撞:⑴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动能守恒 ⑵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⑶完全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详细参考P115 5质心运动定律 ⑴质心位置矢量 1)对于密度均匀,形状对称的物体,其质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处; ?=-21 12 t t dt F I P P =1 2v m v m dt F I -=?=??? ?= ==zdm M z ydm M y xdm M x c c c 1 ,1 ,1?=dm r M r c 1

八年级数学位置与坐标知识归纳

一、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x轴和y轴统称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2、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轴和y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 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轴和y轴上的点(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3、点的坐标的概念 1.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x轴、y轴向作垂线,垂足在上x轴、y轴对 应的数a,b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b)叫做点P的坐标。 2.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 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b a≠时,(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3.平面内点的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4、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象限0 x ?y ,0> > 点P(x,y)在第二象限0 ,0> ?y x < 点P(x,y)在第三象限0 x ?y ,0< < 点P(x,y)在第四象限0 x ?y ,0< >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点P(x,y)在x轴上0 ?y,x为任意实数 = 点P(x,y)在y轴上0 = ?x,y为任意实数 点P(x,y)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x,y同时为零,即点P坐标为(0,0)即原点 (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直线y=x)上?x与y相等 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与y互为相反数

大学物理下期末知识点重点总结(考试专用)

1.相对论 1、力学相对性原理和伽利略坐标变换。(1)牛顿力学的一切规律在伽利略变换下其形式保持不变,亦即力学规律对于一切惯性参考系都是等价的。(2)伽利略坐标换算。 2、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与时空的相对性。(1)在所有的惯性系中物理定律的表达形式都相同。(2)在所有的惯性系中真空中的光速都具有相同的量值。(3)同时性与所选择的参考系有关。(4)时间膨胀。在某一惯性参考系中同一地点先后发生的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5)长度收缩。在不同的惯性系中测量出的同一物体的长度差。 3、当速度足够快时,使用洛伦兹坐标变换和相对论速度变换。但是当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时,均使用伽利略变换。 4、光的多普勒效应。 当光源相对于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不等于光源实际发出的频率。 5、狭义相对论揭示出电现象和磁现象并不是互相独立的,即表现为统一的电磁场。 2.气体动理论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2212 PV PV PV C =→=; m PV R T M ' = ; P nkT = 8.31J R k mol = ;231.3810J k k -=?; 2316.02210A N mol -=?;A R N k = 二. 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2 3kt p n ε= 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1 2kt m ε= 三. 理想气体温度公式 1322kt m kT ε== 四.能均分原理 自由度:确定一个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 气体分子的自由度 单原子分子 (如氦、氖分子)3i =;刚性双原子分子5i =;刚性多原子分子6i = 3. 能均分原理:在温度为T 的平衡状态下,气体分子每一自由度上具有的平均动都相等, 其值为1kT 4.一个分子的平均动能为:k i kT ε= 五. 理想气体的内能(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 之和) 1.1m ol 理想气体i E R T = 一定量理想气体 ()2i m E R T M ν ν' == 3.热力学 一.准静态过程(平衡过程) 系统从一个平衡态到另一个平衡态,中间经历的每一状态都可以近似看成平衡态过程。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Q E W =?+;dQ dE dW =+ 1.气体2 1 V V W Pdv = ? 2.,,Q E W ?符号规定 3. 2121()V m V m m m dE C dT E E C T T M M ''= -=- 或 V m i C R =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的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应用 1. 等体过程 210()V m W Q E C T T ν=?? ? =?=-?? 2. 等压过程 212121()()()p m W p V V R T T Q E W C T T νν=-=-?? ? =?+=-?? C 2 ,1 2C p m p m V m V m i C C R R γ+=+=> 热容比= 3.等温过程 212211 0T T E E m V m p Q W R T ln R T ln M V M p -=? ? ''? ===?? 绝热过程 210()V m Q W E C T T ν=?? ? =-?=--?? 绝热方程1P V C γ =, -1 2V T C γ= , 13P T C γγ--= 。 四.循环过程 特点:系统经历一个循环后,0E ?= 系 统 经 历 一 个 循 环 后 Q W =(代数和)(代数和) 正循环(顺时针)-----热机 逆循环(逆时针)-----致冷机 热机效率: 122111 1Q Q Q W Q Q Q η-= ==- 式中:1Q ------在一个循环中,系统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和; 2Q ------在一个循环中,系统向低温热源放 出的热量和; 12W Q Q =-------在一个循环中,系统对外 做的功(代数和)。 卡诺热机效率: 2 1 1c T η=- 式中: 1T ------高温热源温度;2T ------低温热源温度; 4. 制冷机的制冷系数: 22 12 Q = Q -Q = 定义:Q e W 卡诺制冷机的制冷系数:22 1212 Q T e Q Q T T == -- 五. 热力学第二定律 开尔文表述: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它完全变为有用功的循环过程是不存在的(热机效 率为100%是不可能的)。 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两种表述是等价的. 4.机械振动 一. 简谐运动 振动:描述物质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在某一数值附近作周期性变化。 机械振动:物体在某一位置附近作周期性的往复运动。 简谐运动动力学特征:F kx =- 简谐运动运动学特征:2 a x ω=- 简谐运动方程: cos()x A t w j =+ 简谐 振动物体 的速度 : () sin dx v A t w w j ==-+ 加速度() 2 2cos d x a A t w w j ==-+ 速度的最大值m v A w =, 加速度的最大值2m a A w = 二. 振幅A : A 取决于振动系统的能量。 角(圆)频率 w :22T p w pn ==,取决于振动 系统的性质 对于弹簧振子 w 、对于单摆 ω相位——t w j +,它决定了振动系统的运动 状态(,x v ) 0t =的相位—初相 arc v tg x j w -= 四.简谐振动的能量 以弹簧振子为例: 222221111 k p E E E mv kx m A kA ω=+= +== 五.同方向同频率的谐振动的合成 设 ()111cos x A t ω?=+ ()222cos x A t ω?=+ 12cos()x x x A t ω?=+=+ 合成振动振幅与两分振动振幅关系为: A A 1 122 1122cos cos tg A A ???=+ 合振动的振幅与两个分振动的振幅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位差有关。 () 20 12k k ?π?==±± 12A A A + )12 ??± 12A A A - 一21可以取任意值 1212 A A A A A -<<+ 5.机械波 一.波动的基本概念 1.机械波: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 2. 波线——沿波传播方向的有向线段。 波面——振动相位相同的点所构成的曲面 3.波的周期T :与质点的振动周期相同。 波长λ:振动的相位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 波速u:振动相位传播的速度。波速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二. 简谐波 沿ox 轴正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 程 质点的振动速度 ] )(sin[?ωω+--=??=u x t A t y v 质点的振动加速度 2cos[()]v x a A t t u ωω??= =--+? 这是沿ox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 动 方 程 。 c o s [ ()]c o s [2()] x t x y A t A u T ω?π ? = -+=-+ cos 2()t x y A T π?λ?? =++???? 三.波的干涉 两列波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相遇区域内出现有的地方振动始终加强,有的地方振动始终减弱叫做波的干涉现象。 两列相干波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1) ()π π ???k r r 221 212±=---=?) ,2,1,0(???=k 时, 2 1A A A += (振幅最大,即振动加强) ()()π λ π???1221212+±=---=?k r r ) ,2,1,0(???=k 时, 2 1A A A -= (振幅最小,即振动减弱) (2)若12??=(波源初相相同)时,取 21r r δ=-称为波程差。 212r r k δλ =-=±) ,2,1,0(???=k 时, 2 1A A A +=(振动加强) () 1212λ δ+±=-=k r r ) ,2,1,0(???=k 时, 2 1A A A -=(振动减弱); 其他情况合振幅的数值在最大值12 A A +和最小值 12A A -之间。 6.光学 杨氏双缝干涉(分波阵面法干涉) 1、 x d d d r ===-=θθδtan sin r 12波程差 2、明纹位置: λ k D x d ± =),2,1,0k ( = 3、暗纹位置: 2 ) 12(λd D k x +±=),2,1,0( =k 4、相邻明(暗)纹间距 λd D x = ? 4、若用白光照射,则除了中央明纹(k=0级)是白色之外,其余明纹为彩色。 二、分振幅法干涉 1、薄膜干涉(若两束反射光中有一束发生半波损失,则光程差δ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加上 2 λ ;若两束光都有半波损失或都没有,则无 需加上λ )以下结果发生在入射光垂直入射时 ?? ???=+==+ -=)(),2,1,0(12) (),2,1(2 sin 222122暗纹)(明纹 k k k k i n n d λλλ δ 2、劈尖干涉(出现的是平行直条纹) 1)明、暗条纹的条件: ?? ? ??=+==+=) (),2,1,0(2)12() (),2,1(2 2暗纹明纹 k k k k nd λλλδ 2)相邻明纹对应劈尖膜的厚度差为n 2e 1λ=-=??+k k k d d d )(图中为 3)相邻明(暗)纹间距为θλθ λn n L 2sin 2≈ = 3、牛顿环(同心环形条纹,明暗环条件同劈尖干涉) 1)明环和暗环的半径: ) () ,2,1,0()(),2,1(2)12(暗环明环 == =-=k n kR r k n R k r λ λ ③相邻明环、暗环所对应的膜厚度差为 n 21λ= -=?+k k k d d d 。 三、迈克尔逊干涉仪 1)可移动反射镜移动距离d 与通过某一参考点条纹数目N 的关系为 2 λ N d = 2)在某一光路中插入一折射率n,厚d 的透明介质薄片时,移动条纹数N 与n 、d 的关系为 21n λN d =-)( 五、夫琅禾费衍射 1、明纹条件:????? =+±==),2,1(2)12(sin 0 k k a λ??(中央明纹) 2、暗纹条件: ),2,1(sin =±=k k a λ? 3、中央明纹宽度(为1±级暗纹间距离): a 2sin 2tan 20f f f l λ??≈ == 其它暗纹宽度: 2 sin sin tan tan 111o k k k k k k l a f f f f f x x l == -=-=-=+++????? 4、半波带数: 明纹(又叫极大)为(2k+1);暗纹(又叫极小)为(2k )。 六、衍射光栅 1、光栅常数d=a(透光宽度)+b (不透光宽度)=单位长度内刻痕(夹缝)数的倒数 2、光栅方程 ) ,2,1,0(sin ) =±=+k k b a λ?( 明纹(满足光栅方程的明纹称为主极大明纹) k=0、1、2、3 称为0级、1级、2级、 3级 明纹 3、缺级 条 件 ??? ????±±±==+±±±==+±±±==++=????±=±=+主极大消失 、、如果、、如果、、如果( 1284449633364222k sin sin )k k a b a k k a b a k k a b a k b a k a k b a λ?λ?七、光的偏振 1、马吕斯定律α2 cos I =I ( α为入射偏振 光的振动方向与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 2、布儒斯特定律1 20an n n i t = , 0i 称为布儒斯特 角或起偏角。 当入射角为布儒斯特角时,反射光为垂直于入射面的线偏振光,并且该线偏振光与折射光线垂直。 7.量子力学 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方程W m h m += 2 1 νγ(式中γ表示光子 的频率,W 表示逸出功) 02 U 1e m m =ν(0U 表示遏止电压) h γ=W ( 0γ表示入射光最低频率/红限频率) 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能量: γεh = 动量:22c h m mc γ ε= = 光子动量: λγh c h mc p == = 二、康普顿效应 1、散射公式 2sin 22sin 22200θλθλλλc c m h == -=? 2、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四、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德布罗意波 h = λ 测不准关系 2 ≥ ???x P x (一定的数值) 2、波函数 1)归一化波函数 x n a x n π ψsin 2)(= ( a x <<0) 概率密度为2 )(x n ψ? =a n dx x 0 2 1 )(ψ 粒子能 量 ) 321(2 2 、、== n h n E n 2)标准化条件 单值性,有限性,连续性

2019-2020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图形与坐标》专项测试(含答案) (358)

2019-2020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坐标》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分)如图,一个质点在第一象限及x轴、y轴上运动,在第1秒钟,它从原点运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即(0,0)→(0,1)→(1,1)→(1,0)…,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那么第35秒时,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A.(4.0)B.(5.0)C.(0.5)D.(5.5) 2.(2分)已知平面内有一点P,它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且与原点的距离为8,则点P的坐标为() A.(-4,4)或(4,-4)B.(4,-4) C.(32 -) -323232 -)D3232 3.(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0,-3),则点P在() A.x轴上B.y轴上C.坐标原点D.第一象限 4.(2分)坐标平面内的一个点的横坐标是数据6,3,6,5,5,6,9的中位数,纵坐标是这组数据的众数,那么这个点的坐标是() A.(5,5)B. 6,5)C.(6,6)D.(5,6) 5.(2分)对任意实数x,点P(x,22 x x -)一定不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 6.(2分)a是数据l,2,3,4,5的中位数,b是数据2,3,3,4的方差,则点P(a,b)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

7.(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8.(2分)在同一坐标系中,图形a是图形b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如果图形以中点A的坐标为(4,-2),那么图形b中与点A对应的点A′的坐标为. 9.(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如果将此平行四边形水平向x轴正方向移动3个单位,则各点坐标的变化特征是. 10.(2分)已知点P(x-1,x+3),那么点P不可能在第象限. 11.(2分)已知点A(-1,2),将它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点B,则点B的坐标是______. AB ,如果12.(2分)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线段AB垂直于y轴,垂足为B,且2 将线段AB沿y轴翻折,点A落在点C处,那么点C的横坐标是. 13.(2分)根据指令[S,A](S≥0,0°

浙教版-数学-分类讲学案-8上-第4章-图形与坐标-02考点及题型

8上-第4章-图形与坐标-02考点及题型-答案 02考点及题型 一、考查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例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E的坐标是() A.(1, 2) B.(2, 1) C.(-1, 2) D.(1,-2) 例2:如图2,围棋盘的左下角呈现的是一局围棋比赛中的几手棋,为记录棋谱方便,横线用数字表示,纵线用英文字母表示,这样,黑棋①的位置可记为(C,4),白棋②的位置可记为(E,3),则黑棋⑨的位置应记为____________.

二、考查图形在坐标平面内变换后点的坐标 例3: 如图3,在直角坐标系中,右边的图案是由左边的图案经过平移以后得到的.左图案中左右眼睛的坐标分别是(-4,2)、(-2,2),右图中左眼的坐标是(3,4),则右图案中右眼的坐标是 . 例4:已知△ABC 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如果△A'B'C' 与△ABC 关于y轴对称,那么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 A.(-4,2) B.(-4,-2) C.(4,-2) D.(4,2)

三、考查几何图形的变换与作图。 例5:如图,8×8方格纸上的两条对称轴EF 、MN 相交于中心点O ,对△ABC 分别作下列变换:①先以点A 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右平移4格、向上平移4格; ②先以点O 为中心作中心对称图形,再以点A 的对应点为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90°; ③先以直线MN 为轴作轴对称图形,再向上平移4格,再以点A 的对应点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90°. 其中,能将△ABC 变换成△PQR 的是( ) A.② B.③ C.③ D.①②③ 例6:如图6,在1010?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将ABC △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A B C '''△,再把A B 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 B C '''''△,请你画出A B C '''△和A B C '''''△(不要求写画法).

(整理)传热学知识点.

传热学主要知识点 1.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热传导)、对流(热对流)和热辐射。

2.导热的特点。 a 必须有温差; b 物体直接接触; c 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传递热量; d 在引力场下单纯的导热一般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中。

3.对流(热对流)(Convection)的概念。 流体中(气体或液体)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由于发生相对的宏观运动而把热量由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 4对流换热的特点。 当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的热量传递过程,它与单纯的对流不同,具有如下特点: a 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 b 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动;也必须有温差 c 壁面处会形成速度梯度很大的边界层 5.牛顿冷却公式的基本表达式及其中各物理量的定义。 [] W )(∞-=t t hA Φw [] 2m W )( f w t t h A Φq -==

6. 热辐射的特点。 a 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0 K,就会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 b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伴随能量形式的转变; d 具有强烈的方向性; e 辐射能与温度和波长均有关; f 发射辐射取决于温度的4次方。

7.导热系数, 表面传热系数和传热系数之间的区别。导热系数:表征材料导热能力的大小,是一种物性参数,与材料种类和温度关。 表面传热系数: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度时、每单位壁面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影响h因素:流速、流体物性、壁面形状大小等。传热系数:是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标尺,不是物性参数,与过程有关。 常温下部分物质导热系数:银:427;纯铜:398;纯铝:236;普通钢:30-50;水:0.599;空气:0.0259;保温材料:<0.14;水垢:1-3;烟垢:0.1-0.3。

图形与坐标知识点

第六章图形与坐标 一、确定位置的方法: 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有两种常用的方法: 1、有序数对法:用一对有序实数确定物体的位置。这种确定方法要注意有序,要规定将什么写在前,什么写在后。 2、方向、距离法: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或称方位)。这种确定方法要注意参照物的选择,语言表达要准确、清楚。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叫x轴或横轴;铅垂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两数轴的交点O称为原点。 三、点的坐标:在平面内一点P,过P向x轴、y轴分别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P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则有序实数对(a、b)叫做P点的坐标。 四、在直角坐标系中如何根据点的坐标:找出这个点,方法是由P(a、b),在x 轴上找到坐标为a的点A,过A作x轴的垂线,再在y轴上找到坐标为b的点B,过B 作y轴的垂线,两垂线的交点即为所找的P点。 五、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坐标系的要求是尽量使计算方便,一般地没有明确的方法,但有以下几条常用的方法: 1、以某已知点为原点,使它坐标为(0,0); 2、以图形中某线段所在直线为x轴(或y轴); 3、以已知线段中点为原点; 4、以两直线交点为原点; 5、利用图形的轴对称性以对称轴为y轴等。 六、各象限上及x轴,y轴上点的坐标的特点: 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表示为(x,0);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表示为(0,y) 七、图形“纵横向伸缩”的变化规律: 1、将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的纵坐标不变,而横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n倍时,所 得的图形比原来的图形在横向:①当n>1时,伸长为原来的n倍;②当01时,伸长为原来的n倍;②当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