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第四章综合指标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统计综合指标考试题及答案

统计综合指标考试题及答案

统计综合指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统计综合指标?A. 平均数B. 众数C. 方差D. 中位数答案:C2. 总体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A. 总和 / 总数B. 总和 / 总数 + 1C. 总和× 总数D. 总数 / 总和答案:A3. 标准差是衡量数据的:A. 中心趋势B. 离散程度C. 偏态D. 峰态答案:B4. 以下哪个指标可以反映数据的偏态?A. 均值B. 方差C. 偏度D. 峰度答案:C5. 以下哪个指标表示数据的峰态?A. 均值B. 方差C. 偏度D. 峰度答案:D6. 以下哪个选项是计算众数的方法?A. 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B. 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值的个数C. 所有数值的乘积除以数值的个数D. 所有数值的平方和除以数值的个数答案:A7. 以下哪个选项是计算中位数的方法?A.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取中间的数值B.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取平均数C. 将数据从大到小排序,取中间的数值D. 将数据从大到小排序,取平均数答案:A8. 以下哪个选项是计算方差的公式?A. 平均数的平方B. 每个数值与平均数差的平方和除以总数C. 每个数值与平均数差的绝对值和除以总数D. 每个数值与平均数差的平方和乘以总数答案:B9. 以下哪个选项是计算标准差的公式?A. 方差的平方根B. 方差的平方C. 方差的倒数D. 方差的对数答案:A10. 以下哪个选项是计算变异系数的公式?A. 标准差 / 平均数B. 方差 / 平均数C. 平均数 / 标准差D. 平均数 / 方差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什么是统计综合指标,并给出至少两个例子。

答案:统计综合指标是用来描述和概括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一系列数值指标。

例如,平均数可以反映数据的中心位置,而标准差可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2. 请解释什么是正态分布,并简述其特点。

答案:正态分布是一种连续概率分布,其形状呈对称的钟形曲线。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一.思考题1、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答: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和描述:一是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二是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三是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的偏态和峰态。

2、怎样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地位?答:平均数在统计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推断的基础。

从统计学思想上看,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重心所在,是数据误差相互抵消后的必然结果。

3、简述四分位数的计算方法。

答:四分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子上的值。

四分位数是通过3个点将全部数据等分成4分,其中每部分包含25%的数据。

中间的四分位数就是中位数,因此通常所说的四分位数是指处在25%位置上的数值和处在75%位置上的数值。

它是根据为分组数据计算四分位数时,首先对数据进行排序,然后确定四分位数所在的位置,该位置上的数据就是四分位数。

4、对于比率数据的平均数为什么采用几何平均?答:几何平均数是适用于特殊数据的一种平均数,主要适用于计算平均比率。

当所掌握的变量值本身是比率的形式时,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比率更为合理。

5、简述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答: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主要应用于分类数据。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其适用于顺序数据。

平均数也称均值,它是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个数的结果,是集中去世的主要测量值,它适用于数值型数据。

6、简述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方差、标准差的使用场合。

答:异众比率主要适合测度分类数据的离散程度,对于顺序数据以及数值型数据也可以计算异众比率。

四分位差主要用于测度顺序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和标准差适用于测度数值型数据的离散程度。

7、标准分数有哪些用途?答:首先是比较不同单位和不同质数据的位置。

其次是和正态分布结合起来,求得概率和标准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还有就是在假设检验和估计中应用。

统计基础知识第四章综合指标习题及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第四章综合指标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综合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 B )(2012年1月)A.时间指标和时点指标B.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C.时期指标和时间指标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2.计算相对数的平均数时,如果掌握了分子资料而没有掌握分母资料,则应采用( C )(2012年1月)A.算术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C.调和平均数D.算术平均和调和平均都可以3.某企业今年计划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10%,而实际却提高了5%,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D )(2011年10月)A.5% B.50%C.-5%D.95.45%4.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5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D ) (2011年1月)A.10%B.90.9%C.100%D.110%5.强度相对指标表现出的两种形式是指( B ) (2011年1月)A.复名数和无名数B.有名数和无名数C.复名数和单名数D.重名数和单名数6.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5%,第二批不合格率为2%,第三批不合格率为4%,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40%,第二批占2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 (2011年1月)A.1.5% B.2.6%C.4.5%D.5.1%7.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是( C ) (2010年10)A.意义有本质的不同B.适用条件不同C.对离差的数学处理方法不同D.反映了变异程度的不同8.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5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0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B )(2010年1)A.10%B.90.9%C.100%D.110%9.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第二批不合格率为1.5%,第三批不合格率为2%,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35%,第二批占4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2010年1)A.1.5%B.1.45%C.4.5%D.5.1%10.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A ) (2010年1)A.不变B.扩大到5倍C.减少为原来的1/5D.不能预测其变化11.某企业10月份计划要求销售收入比上月增长8%,实际增长12%,其超计划完成程度为( D )A.103.7%B.50%C.150%D.3.7%12.在下列两两组合的平均指标中,哪一组的两个平均数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 D )(2009年1月)A.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和众数C.调和平均数和众数D.众数和中位数13.比较相对指标是( B )(2008年10月)A.现象在时间上数值的对比B.现象在空间上数值的对比C.现象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的对比D.现象内部的部分与部分的对比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 ACD )(2012年1月)A.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比重B.某年人均消费额C.某年积累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D.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E.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2.下列指标中属于动态相对指标的有( ABD )(2011年10月)A.2000年到2007年某地区人口增长了6.48%B.2007年某地区GDP为2000年的196.3%C.2007年某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28.4%、44.3%、27.3%D.2007年某地区国民收入为1952年的2364.2%E.2007年某地区国民收入使用额中积累和消费分别占34.1%和65.9%3.无名数的具体表现形式有( ABCDE ) (2011年1月)A.系数B.倍数C.成数D.百分数E.千分数4.众数的特点包括( CD ) (2011年1月)A.便于代数运算B.稳健性高C.不受极端值影响D.可适用于品质标志E.代表性高5.与标志值同计量单位的标志变异指标有( ABC ) (2010年10)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方差E.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6.总量指标的计算必须遵从下列哪些原则?( ACE )(2010年1)A.同类性B.非同类性C.明确总量指标的统计含义D.计算人员必须相同E.计量单位必须一致7.平均指标的特点主要包括( ACE )(2010年1)A.具体差异抽样化B.可以就不同类事物计算C.只能就同类事物计算D.反映了变量值的分布状况E.反映了变量值的集中趋势8.经调查得知某地区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这一指标属于( BE )(2009年10)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质量指标D.数量指标E.强度相对指标9.分子分母有可能互换计算的相对指标有( CE )(2009年1月)A.计划完成相对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E.强度相对指标10.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有( ACE )(2008年10月)A.工业增加值B.职工人数C.出生的人口数D.商品库存量E.国民生产总额三、判断题1.在相对指标中,有名数主要用于表现比较相对指标的数值。

第四章统计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统计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综合指标一、单选题1.B 2.D 3.D 4.D 5.B二、多选题1.BDE 2.BCE 3.AC三、简答题1.总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和总水平的指标。

总量指标的作用:(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基本状况和基本实力;(2)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2.结构相对指标将总体分为性质不同的部分,用各部分和总体数值对比;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两个不同部分之间的数值对比;比较相对指标是用两个不同总体的同类指标数值对比。

3.强度相对指标是对两个性质不同而又有密切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反映现象强度、密度、或普及程度的相对指标。

在表现形式上同平均指标类似,单平均指标是总体标志总量处以总体单位个数,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不同性质单密切联系的总体指标之比。

4.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的区别:(1)时期指标具有可加性,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相加表明较长时期的总量。

时点指标不具有可加性;(2)时期指标的数值大小和时间长短有关,时点指标则无关;(3)时期指标的数值可以连续计数,时点指标的数值只能间断计数。

5.权数可理解为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因素,在数据未分组时可用简单算术平均,对分组数据适用加权算术平均。

在各数据的权数都为1时两者相等。

6.联系:两者都是平均指标的一种,调和平均数作为算术平均数的变形使用区别:(1)变量不同:算术平均数是x,调和平均数是1/x 。

(2)权数不同:算术平均数是f或n,代表次数(单位数),调和平均数是xf 或M,代表标志总量。

四、计算题1.(1)结构指标:男性人口(女性人口)/人口总数×100%(2)比例指标:男性人口/女性人口×100%、女性人口/男性人口×100%(3)动态指标:1990年人口总数/1982年人口总数×100%-1等2.3.单位成本的计划数=520×(1-5%)=494 元单位成本的实际数=520×(1-6%)=488.8元降低成本计划完成程度=(1-6%)/(1-5%)×100%=98.95%超额完成了1.05%。

统计学课后第四章习题答案

统计学课后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4章练习题1、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A。

众数 B。

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

平均数2、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

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C。

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3、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称为()A。

众数 B。

中位数 C。

四分位数 D。

平均数4、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称为()A.众数B.中位数C.四分位数 D。

平均数5、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例称为()A.异众比率B.离散系数C.平均差D.标准差6、四分位差是()A。

上四分位数减下四分位数的结果 B。

下四分位数减上四分位数的结果C。

下四分位数加上四分位数 D。

下四分位数与上四分位数的中间值7、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A.平均差B.标准差 C。

极差 D。

四分位差8、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称为()A。

极差 B。

平均差 C.方差 D。

标准差9、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称为()A.标准分数 B。

离散系数 C。

方差 D.标准差10、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2,表明该数据()A。

比平均数高出2个标准差 B。

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C。

等于2倍的平均数 D.等于2倍的标准差11、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A.68%的数据B.95%的数据C.99%的数据D.100%的数据12、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4,其意义是()A。

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B. 至少有8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C. 至少有94%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D. 至少有9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13、离散系数的主要用途是()A.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B.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C。

第四章综合指标

第四章综合指标

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财会专业专业统计基础知识学科高一年级试卷库第四章:综合指标出题人:张迎红一、填空。

(每空2分)1、将< )相加或< )相加就可以得到说明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总水平的总量指标。

2、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 )、< )。

b5E2RGbCAP3、平均指标是反映总体内各个<)某一<)不同数值的<)的综合指标。

4、平均指标用一个<)说明被研究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反映事物变动的<)。

5、算术平均数的分子分母具有<)关系。

6、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受<)的影响;另一个是受<)的影响。

7、权数不仅可以用<)表示,而且也可以用<)表示。

8、调和平均数是各个<)的算术平均数的<),它分为<)和<)。

9、平均指标说明分配数列中变量值的<),而标志变异指标则说明变量值的<)。

10、在变量数列中,哪一组单位数所占比重大,哪一组单位数所占比重大,哪一组标志对<)的影响就大。

因此,当各组单位数所占比重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

p1EanqFDPw11、标志变异指标主要有<)、<)、<)。

12、标准差系数是标志变动度与算术平均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13、相对指标是两个<)现象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的<)、<)和<)的综合指标。

14、常用无名数表现的相对指标有:<)、<)、<)和<)。

15、根据研究目的和比较标准的不同,相对指标可分为<)、<)、<)、<)、<)和<)等六种。

16、<)和<)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成数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DXDiTa9E3d 17、比较相对指标可以用总量指标来对比,也可以用<)或<)来进行对比。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第四章⼀、单项选择题1.由反映总体单位某⼀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到的指标是()A.总体单位总量B.质量指标C.总体标志总量D.相对指标2.各部分所占⽐重之和等于1或100%的相对数()A.⽐例相对数B.⽐较相对数C.结构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3.某企业⼯⼈劳动⽣产率计划提⾼5%,实际提⾼了10%,则提⾼劳动⽣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A.104.76%B.95.45%C.200%D.4.76%4.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成本⽐上年度降低10%实际产品成本⽐上年降低了14.5%,则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A.14.5%B.95%C.5%D.114.5%5.在⼀个特定总体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存在⼀个单位总量,但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B.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但必须只有⼀个标志总量C.只能存在⼀个单位总量和⼀个标志总量D.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和多个标志总量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A.⼤量的B.同质的C.有差异的D.不同总体的7.⼏何平均数的计算适⽤于求()A.平均速度和平均⽐率B.平均增长⽔平C.平均发展⽔平D.序时平均数8.⼀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3B.13C.7.1D.79.某班学⽣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A.⽅差B.极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10.⽤标准差⽐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时,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11.已知4个⽔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加权调和平均数D.⼏何平均数12.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决定于总体次数的分布状况。

(中职)统计基础知识全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中职)统计基础知识全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全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项目一统计与统计活动一、单项选择题1. A2. D3. A4. A5. B6. C二、简答题1.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是什么?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现象发展变化的数量规律等。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变异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2. 什么是标志?什么是指标?两者有哪些区别和联系?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指标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依附于统计总体。

统计标志和统计指标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说明对象不同、具体表现不同。

统计标志和统计指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由数量标志值直接汇总或由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数进行总计而得到的。

(2)指标和标志存在相互转换关系。

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地位发生变化,使得相应的指标与标志也相互转换。

3. 简述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和形式。

统计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用以说明所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统计指标体系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1)通过数学公式形式表现出来的统计指标体系。

(2)指标之间不存在数学公式形式的关系,而只是存在一种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

4. 统计学有哪些研究方法?分别简述其概念。

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是指研究各种现象和过程要从总体上加以考察,对现象总体中的全部或足够多的个体进行调查,将充分占有的实际数据资料作为认识的基础。

统计分组法。

统计分组法是将总体中的个体分为若干组,以研究总体内部差异的一种常用统计方法。

综合指标法。

综合指标法是指运用各种综合统计指标从具体数量方面对现实社会经济总体的规模及特征进行概括和分析的统计方法。

统计模型法。

统计模型法是按照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假定条件,用数学方程去模拟现实经济现象相互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综合指标
一、单项选择题
1.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 B )(2012年1月)
A.时间指标和时点指标
B.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C.时期指标和时间指标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2.计算相对数的平均数时,如果掌握了分子资料而没有掌握分母资料,则应采用( C )(2012年1月)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
D.算术平均和调和平均都可以
3.某企业今年计划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10%,而实际却提高了5%,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D )(2011年10月)
A.5% B.50%
C.-5%
D.95.45%
4.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5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D ) (2011年1月)
A.10%
B.90.9%
C.100%
D.110%
5.强度相对指标表现出的两种形式是指( B ) (2011年1月)
A.复名数和无名数
B.有名数和无名数
C.复名数和单名数
D.重名数和单名数
6.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5%,第二批不合格率为2%,第三批不合格率为4%,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40%,第二批占2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 (2011年1月)A.1.5% B.2.6%
C.4.5%
D.5.1%
7.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是( C ) (2010年10)
A.意义有本质的不同
B.适用条件不同
C.对离差的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D.反映了变异程度的不同
8.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5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0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B )(2010年1)
A.10%
B.90.9%
C.100%
D.110%
9.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第二批不合格率为1.5%,第三批不合格率为2%,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35%,第二批占4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2010年1)
A.1.5%
B.1.45%
C.4.5%
D.5.1%
10.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A ) (2010年1)
A.不变
B.扩大到5倍
C.减少为原来的1/5
D.不能预测其变化
11.某企业10月份计划要求销售收入比上月增长8%,实际增长12%,其超计划完成程度为( D )
A.103.7%
B.50%
C.150%
D.3.7%
12.在下列两两组合的平均指标中,哪一组的两个平均数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 D )(2009年1月)
A.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和众数
C.调和平均数和众数
D.众数和中位数
13.比较相对指标是( B )(2008年10月)
A.现象在时间上数值的对比
B.现象在空间上数值的对比
C.现象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的对比
D.现象内部的部分与部分的对比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 ACD )(2012年1月)
A.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比重
B.某年人均消费额
C.某年积累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D.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
E.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
2.下列指标中属于动态相对指标的有( ABD )(2011年10月)
A.2000年到2007年某地区人口增长了6.48%
B.2007年某地区GDP为2000年的196.3%
C.2007年某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28.4%、44.3%、27.3%
D.2007年某地区国民收入为1952年的2364.2%
E.2007年某地区国民收入使用额中积累和消费分别占34.1%和65.9%
3.无名数的具体表现形式有( ABCDE ) (2011年1月)
A.系数
B.倍数
C.成数
D.百分数
E.千分数
4.众数的特点包括( CD ) (2011年1月)
A.便于代数运算
B.稳健性高
C.不受极端值影响
D.可适用于品质标志
E.代表性高
5.与标志值同计量单位的标志变异指标有( ABC ) (2010年10)
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方差
E.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
6.总量指标的计算必须遵从下列哪些原则?( ACE )(2010年1)
A.同类性
B.非同类性
C.明确总量指标的统计含义
D.计算人员必须相同
E.计量单位必须一致
7.平均指标的特点主要包括( ACE )(2010年1)
A.具体差异抽样化
B.可以就不同类事物计算
C.只能就同类事物计算
D.反映了变量值的分布状况
E.反映了变量值的集中趋势
8.经调查得知某地区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这一指标属于( BE )(2009年10)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
E.强度相对指标
9.分子分母有可能互换计算的相对指标有( CE )(2009年1月)
A.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E.强度相对指标
10.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有( ACE )(2008年10月)
A.工业增加值
B.职工人数
C.出生的人口数
D.商品库存量
E.国民生产总额
三、判断题
1.在相对指标中,有名数主要用于表现比较相对指标的数值。

( F )(2012年1月)
2.工人劳动生产率是一个相对指标。

(F )(2011年10月)
3.标志变异度指标越大,均衡性也越好。

( F )(2011年10月)
4.组中值是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 F ) (2010年10)
5.在正态分布情况下,x、与Mo、Me之三者近似相等。

( T ) (2009年10)
6.计算单利利率的平均值时,最适宜采用几何平均数。

( T )(2009年1月)
7.度量衡单位属于实物单位。

( T )(2009年1月)
8.相对指标是将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抽象化。

( F )(2008年10月)
四、名词解释
1.总量指标(2011年10月)
2.总量指标(2011年1月)
3.中位数(2009年10)
4.强度相对指标(2009年1月)
5.标志变异指标(2008年10月)
五、简答题
1.什么是标准差,它有什么作用?(2010年10)
2.简述平均指标及其作用。

(2009年10)
六、计算题
1.某学校工商管理系学生体重资料如下:(2011年1月)
请计算该系学生体重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答案:
算术平均数
50.52453.52556.53859.52162.517
56.068125
xf x f
⨯+⨯+⨯+⨯+⨯=
=
=∑∑
众数:
11213
.i 55356.31317
o M L ∆=+
=+⨯=∆+∆+
中位数:
1125
49
2
2.55356.07
38
m e m
f
S M L i f ---=+
=+⨯=∑
1125
492
2.55356.0738
m e m
f
S M L i f ---=+
=+⨯=∑ 3.(本题6分)2006年某企业产品单位成本为450元,计划规定2007年单位成本比2006年降低6%,实际降低8%,要求计算:2007年单位成本计划数、2007年单位成本实际数、2007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2008年10月)
答案:
2007年单位成本计划数=450×(1-6%)=423 2007年单位成本实际数=450×(1-8%)=414 2007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指标=414/123=97.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