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统计分析课后知识题解答第四章

多元统计分析课后知识题解答第四章
多元统计分析课后知识题解答第四章

第四章判别分析

4.1 简述欧几里得距离与马氏距离的区别和联系。

答:设p维欧几里得空间中的两点X=和Y=

。则欧几里得距离为

。欧几里得距离的局限有①在多元数据分析中,其度量不合理。②会受到实际问题中量纲的影响。

设X,Y是来自均值向量为,协方差为

的总体G中的p维样本。则马氏距离为D(X,Y)=

。当

即单位阵时,D(X,Y)=

=即欧几里得距离。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欧几里得距离是马氏距离的特殊情况,马氏距离是欧几里得距离的推广。

4.2 试述判别分析的实质。

答:判别分析就是希望利用已经测得的变量数据,找出一种判别函数,使得这一函数具有某种最优性质,能把属于不同类别的样本点尽可能地区别开来。设R1,R2,…,Rk是p维

空间R p的k个子集,如果它们互不相交,且它们的和集为,则称为的一个划分。判别分析问题实质上就是在某种意义上,以最优的性质对p维空间构造一个“划分”,这个“划分”就构成了一个判别规则。

4.3 简述距离判别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答:距离判别问题分为①两个总体的距离判别问题和②多个总体的判别问题。其基本思想都是分别计算样本与各个总体的距离(马氏距离),将距离近的判别为一类。

①两个总体的距离判别问题

设有协方差矩阵∑相等的两个总体G1和G2,其均值分别是μ1和μ2,对于一个新的样品X,要判断它来自哪个总体。计算新样品X到两个总体的马氏距离D2(X,G1)和D2(X,G2),则

X,D2(X,G1)D2(X,G2)

X ,D 2(X ,G 1)> D 2(X ,G 2,

具体分析,

记 则判别规则为

X ,W(X)

X ,W(X)<0

②多个总体的判别问题。

设有k 个总体k G G G ,,,21 ,其均值和协方差矩阵分别是和k ΣΣΣ,,,21 ,且ΣΣΣΣ====k 21。计算样本到每个总体的马氏距离,到哪个总体的距离最小就属于哪个总体。

具体分析,

2212(,)(,)

D G D G -X X 111122111111

111222*********

()()()()

2(2)2()-----------''=-----''''''=-+--+'''=-+-X μΣX μX μΣX μX ΣX X ΣμμΣμX ΣX X ΣμμΣμX ΣμμμΣμμΣμ11211212112122()()()2()

22()2()

---''=-++-'

+?

?=--- ???

''=--=--X ΣμμμμΣμμμμX ΣμμX μααX μ()()W '=-X αX μk μμμ,,,21 21

(,)()()D G ααα-'=--X X μΣX μ1111

22()C α

ααα

α----'''=-+''=-+X ΣX μΣX μΣμX ΣX I X

取ααμΣI 1-=,αααμΣμ1

2

1

-'-=C ,k ,,2,1 =α。

可以取线性判别函数为

, k ,,2,1 =α 相应的判别规则为 若

4.4 简述贝叶斯判别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基本思想:设k 个总体,其各自的分布密度函数)(,),(),(21x x x k f f f ,假设k 个总体各自出现的概率分别为k q q q ,,,21 ,0≥i q ,

11

=∑=k

i i

q

。设将本来属于i G 总体的样品

错判到总体j G 时造成的损失为)|(i j C ,。

设k 个总体相应的p 维样本空间为 ),,,(21k R R R R =。 在规则R 下,将属于的样品错判为j G 的概率为

x x d f R i j P j

R i )(),|(?= j i k

j i ≠=,,2,1,

则这种判别规则下样品错判后所造成的平均损失为

∑==k

j R i j P i j C R i r 1

)],|()|([)|( k i ,,2,1 =

则用规则R 来进行判别所造成的总平均损失为

∑==k

i i R i r q R g 1

),()(

∑∑===k i k

j i R i j P i j C q 1

1

),|()|(

贝叶斯判别法则,就是要选择一种划分,使总平均损失)(R g 达到极小。 基本方法:∑∑===

k i k

j i R i j P i j C q R g 1

1

),|()|()(

()W C αα

α'=+X I X i G ∈X 1()max()i k

W C α

αα≤≤'=+X I X k G G G ,,,21 k j i ,,2,1, =k G G G ,,,21 i G k R R R ,,,21

x x d f i j C q k i k

j R i i j

∑∑?===1

1

)()|(

∑?∑===k j R k

i i i j

d f i j C q 1

1

))()|((x x

,则 ∑?

==k

j R j j

d h R g 1

)()(x x

若有另一划分),,,(**2

*1

*

k

R R R R =,∑?

==

k

j R j j

d h R g 1

*

*)()(x x

则在两种划分下的总平均损失之差为

∑∑?

==?-=-k i k

j R R j i j

i d h h R g R g 11

*

*)]()([)()(x x x

因为在i R 上)()(x x j i h h ≤对一切j 成立,故上式小于或等于零,是贝叶斯判别的解。 从而得到的划分

)

,,,(21k R R R R =为

k i ,,2,1 =

4.5 简述费希尔判别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答:基本思想:从k 个总体中抽取具有p 个指标的样品观测数据,借助方差分析的思想构造一个线性判别函数

系数),,,(21'=p u u u u 可使得总体之间区别最大,而使每个总体内部的离差最小。将新样品的p 个指标值代入线性判别函数式中求出值,然后根据判别一定的规则,就可以判别新的样品属于哪个总体。

4.6 试析距离判别法、贝叶斯判别法和费希尔判别法的异同。

1

(|)()()k i

i

j

i q C j i f h ==∑x x 1{|()min ()}

i i j j k

R h h ≤≤==x x x 1122()p p U u X u X u X '=+++=X u X ()U X

答:① 费希尔判别与距离判别对判别变量的分布类型无要求。二者只是要求有各类母体的两阶矩存在。而贝叶斯判别必须知道判别变量的分布类型。因此前两者相对来说较为简单。 ② 当k=2时,若

则费希尔判别与距离判别等价。当判别变量服从正态分布

时,二者与贝叶斯判别也等价。

③ 当时,费希尔判别用作为共同协差阵,实际看成等协差阵,此与

距离判别、贝叶斯判别不同。

④ 距离判别可以看为贝叶斯判别的特殊情形。贝叶斯判别的判别规则是 X

,W(X)

X ,W(X)

距离判别的判别规则是

X ,W(X)

X ,W(X)<0

二者的区别在于阈值点。当21q q =,)1|2()2|1(C C =时,1=d ,0ln =d 。二者完全

相同。

4.7 设有两个二元总体和,从中分别抽取样本计算得到,,

假设,试用距离判别法建立判别函数和判别规则。样品X=(6,0)’应属于哪个总体?

解:=,= ,==

即样品X属于总体

4.8 某超市经销十种品牌的饮料,其中有四种畅销,三种滞销,三种平销。下表是这十种品

牌饮料的销售价格(元)和顾客对各种饮料的口味评分、信任度评分的平均数。

⑴根据数据建立贝叶斯判别函数,并根据此判别函数对原样本进行回判。

⑵现有一新品牌的饮料在该超市试销,其销售价格为3.0,顾客对其口味的评分平均为8,信任评分平均为5,试预测该饮料的销售情况。

解:增加group变量,令畅销、平销、滞销分别为group1、2、3;销售价格为X1,口味评分为X2,信任度评分为X3,用spss 解题的步骤如下:

1.在SPSS窗口中选择Analyze→Classify→Discriminate,调出判别分析主

界面,将左边的变量列表中的“group”变量选入分组变量中,将X1、X2、X3

变量选入自变量中,并选择Enter independents together单选按钮,即使用

所有自变量进行判别分析。

2.点击Define Range按钮,定义分组变量的取值范围。本例中分类变量的范

围为1到3,所以在最小值和最大值中分别输入1和3。单击Continue按钮,

返回主界面。如图4.1

图4.1 判别分析主界面

3.单击Statistics…按钮,指定输出的描述统计量和判别函数系数。选中Function Coefficients栏中的Fisher’s:给出Bayes判别函数的系数。(注意:这个选项不是要给出Fisher判别函数的系数。这个复选框的名字之所以为Fisher’s,是因为按判别函数值最大的一组进行归类这种思想是由Fisher提出来的。这里极易混淆,请读者注意辨别。)如图

4.2。单击Continue按钮,返回主界面。

图4.2 statistics子对话框

4.单击Classify…按钮,弹出classification子对话框,选中Display选项栏中的Summary table复选框,即要求输出错判矩阵,以便实现题中对原样本进行回判的要求。如图4.3。

图4.3 classification对话框

5. 返回判别分析主界面,单击OK 按钮,运行判别分析过程。

1) 根据判别分析的结果建立Bayes 判别函数:

Bayes 判别函数的系数见表4.1。表中每一列表示样本判入相应类的Bayes 判别函数系数。由此可建立判别函数如下:

Group1: 3761.162297.121689.11843.811X X X Y ++--= Group2: 3086.172361.131707.10536.942X X X Y ++--= Group3: 3447.62960.41194.2449.173X X X Y ++--=

将各样品的自变量值代入上述三个Bayes 判别函数,得到三个函数值。比较这三个函数值,哪个函数值比较大就可以判断该样品判入哪一类。

表4.1 Bayes 判别函数系数

根据此判别函数对样本进行回判,结果如表4.2。从中可以看出在4种畅销饮料中,有3种被正确地判定,有1种被错误地判定为平销饮料,正确率为75%。在3种平销饮料中,有2种被正确判定,有1种被错误地判定为畅销饮料,正确率为66.7%。3种滞销饮料均正确判定。整体的正确率为80.0%。

表4.2 错判矩阵

2) 该新饮料的0.31=X ,82=X ,53=X ,将这3个自变量代入上一小题得到的Bayes

判别函数,2Y 的值最大,该饮料预计平销。也可通过在原样本中增加这一新样本,重复上述的判别过程,并在classification 子对话框中同时要求输出casewise results ,运行判别过程,得到相同的结果。

4.9 银行的贷款部门需要判别每个客户的信用好坏(是否未履行还贷责任),以决定是否给予贷款。可以根据贷款申请人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现在所从事工作的年数()、未变更住址的年数()、收入()、负债收入比例()、信用卡债务()、其它债务()等来判断其信用情况。下表是从某银行的客户资料中抽取的部分数据,⑴根据样本资料分别用距离判别法、Bayes 判别法和Fisher 判别法建立判别函数和判别规则。⑵某客户的如上情况资料为(53,1,9,18,50,11.20,2.02,3.58),对其进行信用好坏的判别。

1X 2X 3X 4X 5X 6X 7X 8X

解:令已履行还贷责任为group0,未履行还贷责任为group1。令(53,1,9,18,50,11.20,2.02,3.58)客户序号为11,group 未知。用spss 解题步骤如下:

1. 在SPSS 窗口中选择Analyze →Classify →Discriminate ,调出判别分析主界面,

将左边的变量列表中的“group ”变量选入分组变量中,将61X X 变量选入自变量中,并选择Enter independents together 单选按钮,即使用所有自变量进行判别分析。

2.点击Define Range按钮,定义分组变量的取值范围。本例中分类变量的范围为0

到1,所以在最小值和最大值中分别输入0和1。单击Continue按钮,返回主界

面。

3.单击Statistics…按钮,指定输出的描述统计量和判别函数系数。选中Function

Coefficients栏中的Fisher’s和Unstandardized。单击Continue按钮,返

回主界面。

4.单击Classify…按钮,定义判别分组参数和选择输出结果。选择Display栏中的

Casewise results,以输出一个判别结果表。其余的均保留系统默认选项。单击

Continue按钮。

5.返回判别分析主界面,单击OK按钮,运行判别分析过程。

1)用费希尔判别法建立判别函数和判别规则:

未标准化的典型判别函数系数由于可以将实测的样品观测值直接代入求出判别得分,所以该系数使用起来比标准化的系数要方便一些。具体见表4.3 。

表4.3 未标准化的典型判别函数系数

由此表可知,Fisher判别函数为:

X

X

X

X

X

10X .0

794

.

X

-

+

32

-

=

+

+

Y-

+

+

+

X

357

.0

6

710

.0

792

7

8

383

.2

5

024

.0

2

687

.6

173

3

.0

4

.0

1

用Y计算出各观测值的具体坐标位置后,再比较它们与各类重心的距离,就可以得知分类,如若与group0的重心距离较近则属于group0,反之亦然。各类重心在空间中的坐标位置如表4.4所示。

表4.4 各类重心处的费希尔判别函数值

用bayes判别法建立判别函数与判别规则,由于此题中假设各类出现的先验概率相等且误判造成的损失也相等,所以距离判别法与bayes判别完全一致。

如表4.5所示,group栏中的每一列表示样品判入相应列的Bayes判别函数系数。由此可得,各类的Bayes判别函数如下:

X

0X 118

X

X

X

340

1

X

.0

693

.

+

+

+

-

=

-

+

X

G-

-

94

X

+

10

.

6

723

.

994

7

.

504

.

37

13

8

.1

2

070

5

3

033

.4

969

4

.2

943

X

X

X

X

184

.0

X

296

.

171

1X

+

+

+

-

=

1

+

-

X

G-

-

+

X

.3

.7

6

182

126

133

7

8

116

.

49

17

.

5

2

660

.

874

.1

3

4

086

.6

681

表4.5 Bayes判别函数系数

将各样品的自变量值代入上述两个Bayes判别函数,得到两个函数值。比较这两个函数值,哪个函数值比较大就可以判断该样品该判入哪一类。

2) 在判别结果的Casewise Stastics 表中容易查到该客户属于group0,信用好。

4.10 从胃癌患者、萎缩性胃炎患者和非胃炎患者中分别抽取五个病人进行四项生化指标的化验:血清铜蛋白、蓝色反应、尿吲哚乙酸和中性硫化物,数据见下表。试用距离判别法建立判别函数,并根据此判别函数对原样本进行回判。

()1X ()2X ()3X ()4X

解:令胃癌患者、萎缩性胃炎患者和非胃炎患者分别为group1、group2、group3,由于此题中假设各类出现的先验概率相等且误判造成的损失也相等,所以距离判别法与bayes 判别完全一致。用spss 的解题步骤如下:

1.在SPSS 窗口中选择Analyze →Classify →Discriminate ,调出判别分析主界面,将左边的变量列表中的“group ”变量选入分组变量中,将X 1、X 2、X 3、X 4变量选入自变量中,并选择Enter independents together 单选按钮,即使用所有自变量进行判别分析。

2.点击Define Range 按钮,定义分组变量的取值范围。本例中分类变量的范围为1到3,所以在最小值和最大值中分别输入1和3。单击Continue 按钮,返回主界面。

3.单击Statistics …按钮,指定输出的描述统计量和判别函数系数。选中Function Coefficients 栏中的Fisher ’s :给出Bayes 判别函数的系数。

4.单击Classify …按钮,弹出classification 子对话框,选中Display 选项栏中的Summary table 复选框,即要求输出错判矩阵,以便实现题中对原样本进行回判的要求。

5.返回判别分析主界面,单击OK 按钮,运行判别分析过程。

根据判别分析的结果建立Bayes 判别函数:

Bayes 判别函数的系数见表4.6。表中每一列表示样本判入相应类的Bayes 判别函数系数。由此可建立判别函数如下:

Group1: 4073.03778.02753.01164.0212.791X X X X Y ++++-= Group2: 4012.03317.02595.01130.0721.462X X X X Y ++++-= Group3: 4059.03100.02637.01130.0598.493X X X X Y -+++-=

将各样品的自变量值代入上述三个Bayes判别函数,得到三个函数值。比较这三个函数值,哪个函数值比较大就可以判断该样品判入哪一类。

表4.6 Bayes判别函数系数

根据此判别函数对样本进行回判,结果如表4.7。从中可以看出在5个胃癌患者中,有4个被正确地判定,有1个被错误地判定为非胃炎患者,正确率为80%。在5个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有4个被正确判定,有1个被错误地判定为非胃炎患者,正确率为80%。在5个非胃炎患者中,有4个被正确判定,有1个被错误地判为萎缩性胃炎患者。整体的正确率为80.0%。

表4.7 错判矩阵

多元统计分析课后习题解答_第四章

第四章判别分析 简述欧几里得距离与马氏距离的区别和联系。 答:设p维欧几里得空间中的两点X= 和Y=。则欧几里得距离为 。欧几里得距离的局限有①在多元数据分析中,其度量不合理。②会受到实际问题中量纲的影响。 设X,Y是来自均值向量为,协方差为 的总体G中的p维样本。则马氏距离为D(X,Y)= 。当 即单位阵时,

D(X,Y)==即欧几里得距离。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欧几里得距离是马氏距离的特殊情况,马氏距离是欧几里得距离的推广。 试述判别分析的实质。 答:判别分析就是希望利用已经测得的变量数据,找出一种判别函数,使得这一函数具有某种最优性质,能把属于不同类别的样本点尽可能地区别开来。设R1,R2,…,Rk是p维空间R p的k个子集,如果 它们互不相交,且它们的和集为,则称为的一个划分。判别分析问题实质上就是在某种意义上,以最优的性质对p维空间 构造一个“划分”,这个“划分”就构成了一个判别规则。 简述距离判别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答:距离判别问题分为①两个总体的距离判别问题和②多个总体的判别问题。其基本思想都是分别计算样本与各个总体的距离(马氏距离),将距离近的判别为一类。

①两个总体的距离判别问题 设有协方差矩阵∑相等的两个总体G 1和G 2,其均值分别是 1 和 2, 对于一个新的样品X ,要判断它来自哪个总体。计算新样品X 到两个总体的马氏距离D 2(X ,G 1)和D 2(X ,G 2),则 X ,D 2(X ,G 1)D 2(X ,G 2) X ,D 2(X ,G 1)> D 2(X ,G 2, 具体分析, 2212(,)(,) D G D G -X X 111122111111 111222********* ()()()() 2(2)2()-----------''=-----''''''=-+--+'''=-+-X μΣX μX μΣX μX ΣX X ΣμμΣμX ΣX X ΣμμΣμX ΣμμμΣμμΣμ11211212112122()()()2() 22()2() ---''=-++-' +? ?=--- ??? ''=--=--X ΣμμμμΣμμμμX ΣμμX μααX μ 记()()W '=-X αX μ 则判别规则为 X ,W(X)

多元统计分析第三章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第3章 多元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从本章开始,我们开始转入多元统计方法和统计模型的学习。统计学分析处理的对象是带有随机性的数据。按照随机排列、重复、局部控制、正交等原则设计一个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形成样本信息(通常以数据的形式),再根据样本进行统计推断,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由于试验指标常为多个数量指标,故常设试验结果所形成的总体为多元正态总体,这是本章理论方法研究的出发点。 所谓统计推断就是根据从总体中观测到的部分数据对总体中我们感兴趣的未知部分作出推测,这种推测必然伴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需要用概率来表明其可靠程度。统计推断的任务是“观察现象,提取信息,建立模型,作出推断”。 统计推断有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大类问题,其统计推断目的不同。参数估计问题回答诸如“未知参数θ的值有多大?”之类的问题,而假设检验回答诸如“未知参数θ的值是0θ吗?”之类的问题。本章主要讨论多元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方法及其实际应用,我们将对一元正态总体情形作一简单回顾,然后将介绍单个总体均值的推断, 两个总体均值的比较推断,多个总体均值的比较检验和协方差阵的推断等。 3.1一元正态总体情形的回顾 一、 假设检验 在假设检验问题中通常有两个统计假设(简称假设),一个作为原假设(或称零假设),另一个作为备择假设(或称对立假设),分别记为0H 和1H 。 1、显著性检验 为便于表述,假定考虑假设检验问题:设1X ,2X ,…,n X 来自总体),(2 σμN 的样本,我们要检验假设 100:,:μμμμ≠=H H (3.1) 原假设0H 与备择假设1H 应相互排斥,两者有且只有一个正确。备择假设的意思是,一旦否定原假设0H ,我们就选择已准备的假设1H 。 当2 σ已知时,用统计量n X z σ μ -=

公安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公安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公安机关权力的单向性,是指公安机关各项权力都是由国家法律、法规 所规定的,反映的是国家意志。( )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教育的、文化的、法律 的等手段和措施。( )
3防范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是落实综合治理其他措施的前提 条件。( )
4警察的政治镇压职能是社会管理职能的前提,社会管理职能是政治镇压 职能的基础。( ) )
5国家政治保卫局是我国最早的人民政权的公安保卫机关。(
6警察的职能是否集中于一个统一的警察机关是近代警察与古代警察区别 之一。( ) )
7地方自治警政管理体制以英国为代表。(
8公安执法监督,是指公民和社会组织对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 权的活动和遵守纪律的情况所实施的监督。( )
1

9事后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行为终结之后进 行的监督,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督察监督等。事后监督是对执法行为的后果 进行的监督。( 10督察机构认为需要对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给予行政处分或者降低警衔、 取消警衔的,督察机构可以提出建议,移送有关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 ) 11人民检察院还通过参与行政诉讼对公安机关行使行政职权的活动是否 合法进行监督,通过受理公民和社会组织对人民警察的违法违纪行为的控告、举 报,追究违法、违纪人民警察的法律责任,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 实施监督。( ) )
12维护统治秩序与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 是警察产生的社会条件。 ( 13近代警察发端于西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
14有没有专门的统一的制式服装是近代警察与古代警察区别之一。 (

15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是衡量公安工作的最 高标准。( ) )
16近代警察的管理体制的形成主要是英、 法两国警察制度的影响。 ( 17警察必须与国体一致,必须与政体一致。( ) )
18公安机关是我国国家的治安行政机关和刑事执法机关。(
2

第四章公安基础知识

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 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 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含义具体包括:一是在我国各种政治力量中,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公安工作;二是公安机关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全面的和直接的。做到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必须坚持四条: (1)人民警察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 (2)县级以上各级公安机关接受同级党委的实际领导。 (3)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党委的领导和保证作用。 (4)充分发挥公安系统每个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必要性 (1)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关系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只有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才能正确发挥其职能作用。 (2)公安机关有法律赋予的权力和强大实力,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其正确运用。 (3)公安工作要处理社会矛盾中最具有对抗性、隐蔽性和腐蚀性的问题,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使公安机关增强战斗力和保持纯洁性。 (4)公安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需要党的领导去动员、组织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 (5)党的领导是公安决策正确性的根本保证。 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途径 政治领导,是指党在政治方向、政治路线、政治原则和方针、政策上的领导;思想领导,是实现政治领导的思想保证;组织领导,是实现党对公安机关领导的组织保证;决策领导,地方党委对公安工作事关重大的问题有权作出决策;法制领导,党领导制定各项公安法律、法规,并监督公安机关实施。 公安机关主动置于党委实际的、直接的领导之下的具体要求 (1)认真执行党委的决定,重要问题及时请示报告。 (2)当好党委的参谋和助手。 (3)将上级公安机关布置的工作及时报告党委,并依靠党委的领导去贯彻落实。 (4)接受同级党委的政法委员会的领导。 (5)严禁把侦查手段用于党内。 公安机关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政府的领导的关系 (1)既要接受党的领导,又要接受政府的领导,党的领导和政府的领导是一致的。 (2)不能用党的领导代替政府的领导。 (3)要在政府的领导下落实党的有关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 (4)要在政府领导下,完成治安行政管理的任务。 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政府的领导关系的原则 党政分开的原则,是指把党的领导和政府的领导从性质上、职能上、内容上、方式上区别开来;彼此保证的原则,是指党的领导和政府领导虽然在性质、职能等方面有区别,但加强公安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大政方针是统一的。因此,党和政府在各自对公安机关的领导中要相互保证,而不能相互冲击;互相结合的原则是指为完成某项任务,需要地方党委、政府共同部署、共同领导;全面强化的原则,是指党的领导、政府的领导都要加强,而不只加强某一种领导。带头作用。 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 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 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是指在公安工作中贯彻执行的群众路线。公安工作群众路线是党和政府的群众路线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公安工作的群众路线

公安基础知识题库

公安基础知识标准化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 )。 A.从严治党,搞好党风 B.增加精神文明建设投入 C.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D.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2.对取得候审保证人是否履行了保证义务及对保证人的罚款,由( )认定和决定。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决定机关 3.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能是( )。 A.专政职能 B.民主职能 c.专政职能和民主职能 D.维护社会安定 4.从宏观上看,公安机关任务可分为( )。 A.共同任务和基本任务 B.长期、中期和短期任务 C.全国性、全省性和地区性任务 D.治安、刑侦、户籍管理 5.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之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可以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件是( )。 A.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B. 按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 C.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D.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6.外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公民犯罪,对外国人不适用我国刑法的情形是( )。 A.最低刑为3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B.按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 c.犯罪发生在第三国 D.有我国刑法规定的免除处罚的情节 7.对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负刑事责任,并经外国审判了的罪犯,我国刑法采取的立场是( )。 A.不追究刑事责任 B.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c.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但应免除或减轻处罚 D.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并在符合条件时可以免除或减轻处罚 8.要处理好公安机关的多重领导关系,坚持的原则之一是 ( )。 A.互不干涉原则 B.党政分开原则 C.单方强化原则 D.以上三个都是 9.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的关键是( )。 A.努力发展公安科技,充分利用科技成果 B.狠抓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C. 加强公安后勤管理 D. 以上全不对 10.交通肇事后逃逸因而致人死亡的,是( )。 A.不作为的杀人罪 B.交通肇事罪 c.交通肇事罪和不作为的杀人罪 D.故意杀人罪 1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抑恶扬善 D.国际主义 12.人民警察张某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他获得的奖励等次可能是( )。 A.特等功 B。鼓励奖 C.二等功 D。嘉奖 13.某甲1996年10月因流氓罪被判3年有期徒刑。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施行后,甲以新刑法规定流氓罪为由提出申诉,要求将其释放,对此应如何处理?( ) A.应立即释放 B.驳回申诉,继续执行原生效判决 c.以原审事实为根据,以新刑法有关规定为准绳,重新审理 D.不应释放,但可改判罪名 14.猎人甲于某日在狩猎区打猎,在其欲射一野兔时,发现猎人某乙在对面也欲捕该野兔,某甲情急之下,不顾其枪法不准有可能射中某乙这一情形,扣动板机,结果致乙死亡。对乙的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死亡是过失 B.是意外事件 c.是不可抗力 D.甲对乙的死亡是间接故意 15.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加强( )。 A.社会公德建设 B.家庭美德建设 C.职业道德建设 D.医德建设 16,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 A.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B.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c.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有价值的思想文化 D.中外优秀文化 17.侦查人员某甲为了获得证据,对犯罪嫌疑人某乙施以暴力,结果导致乙肢体残废,则,甲的行为( )。 A.构成刑汛逼供罪 B.构成刑讯逼供罪和故意伤害罪 c.构成过失重伤罪 D.构成故意伤害罪 18.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保证金保证的,( )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保证金的数额。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决定机关 19.下列有关我国刑法溯及力的陈述,正确的是( )。 A.没有溯及力 B.有溯及力 c.有条件的溯及既往 D.我国刑法对此无明确规定 2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A.树立社会公德 B.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c.为人民服务 D.爱岗敬业 21.生产、销售假药的犯罪是( )。 A.行为犯 B.结果犯 C.危险犯 D.阴谋犯 22.检验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的标准应是( )。 A.定性标准 B.具体定量标准 C.定性标准和具体定量标准 D,以上都不对 23.某甲、某乙、某丙三人使用虚假的验资报告,虚报注册资本100万,在申报时被工商局发现。则甲、乙、丙的行为( )。 A.属行政违法行为 B.构成虚报注册资本罪 c.构成伪造公文、证件、印章罪 D,构成诈骗罪 24.某公司经理甲在一次业务中收取了手续费5万元,并未按有关规定人账,则甲的行为 ( )。 A.构成商业受贿罪 B.构成职务侵占罪 C.构成挪用资金罪 D.若该公司不是国有企业且甲也不是国家工作人员,则甲的行为构成商业受贿罪 22.担任人民警察领导职务的必备条件之一是( )。 A.具有高中学历 B.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 C.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D.以上都不对 26.为侦查犯罪活动的需要,人民警察可以依法执行( )。 A.提起公诉 B.搜查 C.审判 D.以上都不对 27.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的犯罪是( )。 A.结果犯 B.行为犯 C.阴谋犯 D.危险犯 28.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犯罪是( )。 A.危险犯 B.行为犯 C.结果犯 D.以上均不正确 29.某甲销售了6万元的化妆品,后经检验,该批化妆品均不符合卫生标准,但也未造成任何后果,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 A.构成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化妆品罪 B.不构成犯罪,只是行政违法行为 c.构成非法经营罪 D.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 30.某甲为杀死仇人某乙,在某乙乘车时,将一颗炸弹放人某乙的包中,然后离开了该车。结果炸弹爆炸,致乙、丙死亡,某

辽宁省公安招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考点精讲(公安基础知识 第1章 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和宗旨)【圣才

第1章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和宗旨 1.1考点精讲 第1节公安机关的建立与发展 一、警察的概念与发展 (一)警察的含义与本质 1.警察的含义 一般是指具有武装性质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在警察机关中行使警察职权,履行警察职责的国家公职人员。 2.警察的本质 从本质上讲,警察是国家政权中按照统治阶级意志,依靠暴力的、强制的、特殊的手段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秩序的武装性质的行政力量。 (二)警察制度的发展历史 1.警察的起源 (1)警察的历史范畴 警察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是执行国家专政职能的工具,也必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2)决定警察必要性的直接因素 社会矛盾引起的犯罪、对抗冲突和社会秩序问题,决定了一个国家或政权的稳定必须要通过设置警察这一暴力机构来实现。

(3)警察产生需具备的条件 ①经济条件: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 ②阶级条件:阶级斗争和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 ③社会条件:维护统治秩序,惩治犯罪的需要; ④政治条件:国家机器的产生。 2.萌芽期的警察 从氏族公社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氏族武装逐渐向着职业的、听命于首领或贵族的、不参加生产的独立武装力量转化,氏族武装力量被用于干预本族内部关系的功能逐渐增强,意味着警察力量的萌生和逐渐强化。 3.古代警察 古代警察经历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种不同社会形态的漫长时期。 (1)古代警察的含义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执行警察职能的机构和官吏,称为古代警察。其职能是由军队、审判机关、行政机关的官吏分别掌管的。 (2)古代警察的三个特点 ①军警不分,警政合一; ②神权、皇帝或长官的意志对职权的行使起决定作用; ③私刑、私狱普遍存在。 (3)警察职能的发展强化与局限性 ①警察职能尚未能集中于一个统一的专门机关,而是由军队、审判机关、行政机关所行使; ②古代警察时期的警察行为在法律上是不严格的,皇帝的意志、神灵的意志、长官的意

多元统计分析课后习题解答_第四章知识讲解

第四章判别分析 4.1 简述欧几里得距离与马氏距离的区别和联系。 答:设p维欧几里得空间中的两点X=和Y=。则欧几里得距离为 。欧几里得距离的局限有①在多元数据分析中,其度量不合理。②会受到实际问题中量纲的影响。 设X,Y是来自均值向量为,协方差为 的总体G中的p维样本。则马氏距离为D(X,Y)= 。当 即单位阵时, D(X,Y)==即欧几里得距离。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欧几里得距离是马氏距离的特殊情况,马氏距离是欧几里得距离的推广。 4.2 试述判别分析的实质。

答:判别分析就是希望利用已经测得的变量数据,找出一种判别函数,使得这一函数具有某种最优性质,能把属于不同类别的样本点尽可能地区别开来。设R1,R2,…,Rk 是p 维空 间R p 的k 个子集,如果它们互不相交,且它们的和集为,则称为的一 个划分。判别分析问题实质上就是在某种意义上,以最优的性质对p 维空间构造一个“划 分”,这个“划分”就构成了一个判别规则。 4.3 简述距离判别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答:距离判别问题分为①两个总体的距离判别问题和②多个总体的判别问题。其基本思想都是分别计算样本与各个总体的距离(马氏距离),将距离近的判别为一类。 ①两个总体的距离判别问题 设有协方差矩阵∑相等的两个总体G 1和G 2,其均值分别是μ1和μ 2,对于一个新的样品X , 要判断它来自哪个总体。计算新样品X 到两个总体的马氏距离D 2(X ,G 1)和D 2 (X ,G 2),则 X ,D 2 (X ,G 1) D 2(X ,G 2) X ,D 2(X ,G 1)> D 2 (X ,G 2, 具体分析, 2212(,)(,) D G D G -X X 111122111111 111222********* ()()()() 2(2)2()-----------''=-----''''''=-+--+'''=-+-X μΣX μX μΣX μX ΣX X ΣμμΣμX ΣX X ΣμμΣμX ΣμμμΣμμΣμ11211212112122()()()2() 22()2() ---''=-++-' +? ?=--- ?? ?''=--=--X ΣμμμμΣμμμμX ΣμμX μααX μ 记()()W '=-X αX μ 则判别规则为

公安基础知识试题与答案

公安基础知识试题与答案 导语:《公安基础知识》是各省市公安机关考试录用人民警察(招警考试)的理想参考教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安基础知识试题与答案,欢迎阅读。 一、单选题(40题40分) 1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 )以上的多数通过。 A.2/5 B.2/3 C.1/3 D.3/5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2边防警察实行( )。 A.聘任兵役制 B.义务兵役制 C.职业兵役制 D.志愿兵役制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口9个城市进行了边防检查职业化改革试点,由兵役制改为职业制人民警察。 3(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 A.牢固树立宗旨意识 B.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C.牢固树立公仆意识 D.牢固树立民生意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 4下列不属于刑事警察的主要职责的是( )。 A.依法进行公开的、秘密的专门调查和运用刑事科学技术手段,揭露和打击刑事犯罪 B.运用公开管理手段、秘密力量,依靠人民群众联防控制社会上的复杂场所,限制和缩小犯罪分子的活动空间 C.发动群众参加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等工作 D.研究犯罪分子的活动规律,防范刑事犯罪活动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刑事警察的主要职责是:依法进行公开的、秘密的专门调查和运用刑事科学技术,揭露和打击刑事犯罪;运用公开管理手段、秘密力量和群众联防控制社会上的复杂

精选最新版公安基础知识完整版考核题库59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公安基础知识考试复习题库598题(含答 案) 一、单选题 1.劳动教养的审批机关是() A.公安机关的法制部门 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劳动教养审批委员会 参考答案:D 2.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由于生理缺陷的原因而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 A.不予 B.从轻 C.减轻 D.从轻、减轻或免除 参考答案:A 3.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 A,免予B.从轻’ C.减轻 D.应予 参考答案:D 4.屡犯不改的,()处罚。 A.应当从重 B.必须从重 C.从重 D.可以从重 参考答案:D 5.违反治安管理,情节特别轻微的,()处罚。 A.应当从轻 B.应当免予 C.应当减轻 D.可以从轻、免予 参考答案:D 6.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个月内公安机关没有发现的,不再处罚。 A.3 B.6 C.9 D.12 参考答案:B 7.适用劳动教养的人必须年满()周岁。 A.14 B.15 C.16 D.18

参考答案:C 8.公安赔偿是国家赔偿的一种,包括() A,公安行政赔偿B.公安民事赔偿 C.公安刑事赔偿 D.国家公安赔偿 参考答案:AC 9.劳动教养的时间,从()起计算。 A.决定劳动教养之日 B.通知收容之日 C.被羁押之日D。劳动教养审批委员会受理之日 参考答案:B 10.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种类的是() A.强制拘留 B.遣送出境 C.警告 D.劳动教养 参考答案:C 11.收容教育的对象是() A.实施卖淫、嫖娼行为,尚不够实行劳动教养的行为人 B.实施卖淫、嫖娼行为人 C.赌头、赌棍,尚不够实行劳动教养的行为人 D.流浪的乞讨者 参考答案:A 12.对拒绝接受教育或不服从管理的被收容教育人员,可以延长收容教育期限,但延长收容教育期限的,实际执行的收容教育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A.半年 B.1年 C.2年 D.3年 参考答案:C 13.强制戒毒的主管机关是() A.公安机关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参考答案:A 14.决定强制戒毒的程序主要有:①公安机关在向戒毒人员宣布强制戒毒决定时,应向.戒毒人员说明强制戒毒的性质及有关规定,告知强制戒毒人员应有的权利。②强

多元统计分析-第三章 多元正态分布

第三章 多元正态分布 多元正态分布是一元正态分布在多元情形下的直接推广,一元正态分布在统计学理论和应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样,多元正态分布在多元统计学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多元分析中的许多理论都是建立在多元正态分布基础上的,要学好多元统计分析,首先要熟悉多元正态分布及其性质。 第一节 一元统计分析中的有关概念 多元统计分析涉及到的都是随机向量或多个随机向量放在一起组成的随机矩阵,学习多元统计分析,首先要对随机向量和随机矩阵有所把握,为了学习的方便,先对一元统计分析中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加以复习,并在此基础上推广给出多元统计分析中相应的概念和性质。 一、随机变量及概率分布函数 (一)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是随机事件的数量表现,可用X 、Y 等表示。随机变量X 有两个特点:一是取值的随机性,即事先不能够确定X 取哪个数值;二是取值的统计规律性,即完全可以确定X 取某个值或X 在某个区间取值的概率。 (二)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函数 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函数,简称为分布函数,其定义为: )()(x X P x F ≤= 随机变量有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相对应的概率分布就有离散型概率分布和连续型概率分布。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若随机变量X 在有限个或可列个值上取值,则称X 为离散型随机变量。 设X 为离散型随机变量,可能取值为1x ,2x ,…,取这些值的概率分别为1p ,2p ,…, 记为 k k p x X P ==)((Λ,2,1=k ) 称k k p x X P ==)((Λ,2,1=k )为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具有两个性质: (1) 0≥k p ,Λ,2,1=k (2)11 =∑ ∞ =k k p 2、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若随机变量X 的分布函数可以表示为 dt t f x F x ?∞-=)()( 对一切R x ∈都成立,则称X 为连续型随机变量,称 )(x f 为X 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简

2018公安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公安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 志。( 公安机关权力的单向性,是指公安机关各项权力都是由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反映的是国家意 ) )
2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教育的、文化的、法律的等手段和措施。( 3 防范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是落实综合治理其他措施的前提条件。( ) )
4 警察的政治镇压职能是社会管理职能的前提,社会管理职能是政治镇压职能的基础。( 5 国家政治保卫局是我国最早的人民政权的公安保卫机关。( ) )
6 警察的职能是否集中于一个统一的警察机关是近代警察与古代警察区别之一。( 7 地方自治警政管理体制以英国为代表。( )
8 公安执法监督,是指公民和社会组织对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的活动和遵守纪律的情况 所实施的监督。( )
9 事后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行为终结之后进行的监督,如行政复议、行 政诉讼、督察监督等。事后监督是对执法行为的后果进行的监督。( 10 督察机构认为需要对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给予行政处分或者降低警衔、取消警衔的,督察机构可 以提出建议,移送有关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
11 人民检察院还通过参与行政诉讼对公安机关行使行政职权的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通过受理公 民和社会组织对人民警察的违法违纪行为的控告、举报,追究违法、违纪人民警察的法律责任,对公安机 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实施监督。( ) )
12 维护统治秩序与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是警察产生的社会条件。( 13 近代警察发端于西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
14 有没有专门的统一的制式服装是近代警察与古代警察区别之一。( 15
) )
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是衡量公安工作的最高标准。( )
16 近代警察的管理体制的形成主要是英、法两国警察制度的影响。(

公安基础知识(结构图)

公安基础知识 一、总则 要学好公安基础知识,首先应清楚以下的关系: 有了国家,同时也有了警察,国家Array不能没有警察 与国体一致,国体即人民民主专政 与国家意志一致,国家意志的表现 形式即国家法律与党的政策 词义是“警之于先,察之于后” 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执行统治阶级的意志 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治阶级专政的暴力工具 具有暴力性,但不是惟暴力 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 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根本路线是群众路线 对人民要民主 保护人民的合法财产 服务于社会,警察在社会治安综合治 理中应发挥骨干的和职能的作用。公 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任 务是: 打击:首要环节,是落实综合治理 其他措施的前提条件 防范:是……的基本措施 教育:是……的战略性措施 管理:是……的重要手段 建设:是落实综合治理的关键 改造:是教育人、挽救人和防止重新 犯罪的特殊预防工作

二、考点图解 第 一 章 第 二 章 第 三 章 公安机关的任务 维护国家安全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 保护公共财产和个人合法财产 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公安机关的职责 公安机关职责的含义和特点 公安机关职责的内容 公安机关主要警种的职责 公安机关权力的概念和特点 公安机关的治安行政管理权 公安机关的刑事执法权 警械、武器使用权 紧急状态处置权 公安机关的职责 公安机关的建立与发展 警察的起源和作用 我国人民公安机关的建立与发展 公安机关的性质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 公安机关是国家的治安行政机关和刑事执法机关 公安机关具有武装性质 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能 公安机关的专政职能 公安机关的民主职能 公安机关专政职能与民主职能的关系 公安机关的宗旨 公安机关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公安机关的宗旨是公安机关性质的必然要求 公安工作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最新多元统计分析第三章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第三章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第3章 多元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从本章开始,我们开始转入多元统计方法和统计模型的学习。统计学分析处理的对象是带有随机性的数据。按照随机排列、重复、局部控制、正交等原则设计一个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形成样本信息(通常以数据的形式),再根据样本进行统计推断,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由于试验指标常为多个数量指标,故常设试验结果所形成的总体为多元正态总体,这是本章理论方法研究的出发点。 所谓统计推断就是根据从总体中观测到的部分数据对总体中我们感兴趣的未知部分作出推测,这种推测必然伴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需要用概率来表明其可靠程度。统计推断的任务是“观察现象,提取信息,建立模型,作出推断”。 统计推断有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大类问题,其统计推断目的不同。参数估计问题回答诸如“未知参数θ的值有多大?”之类的问题,而假设检验回答诸如“未知参数θ的值是0θ吗?”之类的问题。本章主要讨论多元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方法及其实际应用,我们将对一元正态总体情形作一简单回顾,然后将介绍单个总体均值的推断, 两个总体均值的比较推断,多个总体均值的比较检验和协方差阵的推断等。 3.1一元正态总体情形的回顾 一、 假设检验 在假设检验问题中通常有两个统计假设(简称假设),一个作为原假设(或称零假设),另一个作为备择假设(或称对立假设),分别记为0H 和1H 。 1、显著性检验 为便于表述,假定考虑假设检验问题:设1X ,2X ,…,n X 来自总体),(2 σμN 的样本,我们要检验假设 100:,:μμμμ≠=H H (3.1) 原假设0H 与备择假设1H 应相互排斥,两者有且只有一个正确。备择假设的意思是,一旦否定原假设0H ,我们就选择已准备的假设1H 。 当2 σ已知时,用统计量n X z σ μ -=

公安基础知识真题

公安基础知识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共40题,每题0.5分,共20分) 1. “警察”一词英文为police,它源于希腊语politician,最初的含义是指国家的统治方法或国家行政。(×) 2. 从氏族公社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氏族武装从全民不脱离生产的武装,逐渐向着职业的、听命于首领或贵族的、不参加生产的独立武装力量转化,氏族武装力量被用于干预本族内部关系的功能逐渐增强,这就意味着警察力量的萌生和逐渐强化。(√) 3. 在当代的一些国家中,比如永久性中立国瑞士,没有设置具有武装性质的专职警察力量。(×) 4.警察和警察机关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5.近代警察机关的建立及其体制和职权,均以宪法或法律为依据。古代警察执法极不严格,私刑普遍存在。(√)6.社会主义民主主要通过公安机关的作用表现出来。(×) 7.公安机关的职责,是公安机关依法在管辖范围内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8.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 9.管制权的主体是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公安机关。(×) 10.公安机关权力的特殊强制性,是指公安机关权力以暴力为后盾,能够采取行政的、刑事的强制手段和措施,特别是对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可以采取人身方面的强制措施,而公安机关权力的实施对象只能服从。(√) 11.纪律严明并不是要求每位民警必须绝对服从领导、严格服从纪律,在有些时候是有条件的。() 12.戒严一般是指战时或平时面临重大紧急事件,为了维护政治稳定所采取的非常措施。() 13.公安机关的任务是指公安机关在国家法律所确定的管辖范围内,为实现一

新2013版 公安基础知识笔记 知识点全部更新

此笔记根据公安部政治部(2013年版)《公安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章 第二节公安机关的性质 (1)公安机关的性质,一般是指公安机关不同于其他国家机关的(根本属性)。它是确定公安机关(职能、任务、职权)等问题的重要依据。 (2)我国的公安机关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 一、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 (1)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这是公安机关的(阶级属性),也是(根本属性)。因为,它表明了公安机关的(阶级本质),是公安机关性质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2)公安机关的这一根本属性,表明了三点内容: 第一,公安机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一方面,必须坚持对人民实行民主,保护人民的利益;另一方面,必须对极少数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人民利益的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第二,它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周恩来)曾指出,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第三,它是国家意志的忠实执行者。因为,它是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建立的,忠实地执行人民的意志、国家的意志,而且是以国家赋予的任务为工作的总根据、总目标,以国家的法律、政策为全部活动的依据。 (3)我国公安机关的根本属性与剥削阶级警察机关的区别: 第一,维护的阶级利益不同 第二,专政的对象不同 第三,专政的目的不同 第四,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同 第二章公安机关的职责任务 完整笔记联··系··扣··扣···(1`9`5`0`0`5`3`9) 第一节公安机关的任务 一、含义和分类 (1)公安机关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公安机关的任务 (1)公安机关的任务,是指在(国家法律确定的管辖范围)内,公安机关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承担的工作内容)。 (2)公安机关的任务,是一个(多形式、多层次)的系统。根据不同的部门、专业、时间和空间,可以做出不同的划分。从(时间)上分,有(目前任务和长远任务);从(范围)上分,有(局部任务和全局任务);从(层次)上分,有(基本任务和具体任务)等。

多元统计分析讲义(第四章)

Equation Chapter 1 Section 1 Array《多元统计分析》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 ^ ) 主讲:统计学院许启发() 统计学院应用统计学教研室 School of Statistics 2004年9月

第三章 主成分分析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主成分分析的背景、基本思想; 2.掌握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掌握主成分分析的操作步骤和基本过程; 4.] 5.学会应用主成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主成分分析的几何意义; 2.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 §1 概述 一、什么是主成分分析 1.研究背景 在实际问题的研究中,为了全面分析问题,往往涉及众多有关的变量。但是,变量太多不但会增加计算的复杂性,而且也给合理地分析问题和解释问题带来困难。一般说来,虽然每个变量都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但其重要性有所不同。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众多变量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人们希望利用这种相关性对这些变量加以“改造”,用为数较少的新变量来反映原变量所提供的大部分信息,通过对新变量的分析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主成分分析及典型相关分析便是在这种降维的思维下产生的处理高维数据的统计方法。本章主要介绍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方法是通过构造原变量的适当的线性组合,以产生一系列互不相关的新变量,从中选出少数几个新变量并使它们含有尽可能多的原变量带有的信息,从而使得用这几个新变量代替原变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为可能。当研究的问题确定之后,变量中所含“信息”的大小通常用该变量的方差或样本方差来度量。 > 概括地说,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就是一种通过降维技术把多个指标约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综合统计分析方法,而这些综合指标能够反映原始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它们通常表现为原始几个指标的线性组合。主成分概念最早是由Karl Parson 于1901年引进的,1933年Hotelling 把这个概念推广到随机向量。在实践中,主成分分析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和其它方法结合使用,如主成分回归可克服多重共线性。 2.基本思想及意义 哲学理念: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 主成分分析将具有一定相关性的众多指标重新组合成新的无相互关系的综合指标来代替。通常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这p 个指标进行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问题是:这样的线性组合会很多,如何选择 如果将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指标记为1F ,希望它能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即1()Var F 越大,1F 所包含的原指标信息①就越多,1F 的方差应该最大,称1F 为第一主成分。 如果第一主成分1F 不足以代表原来p 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取2F 即选择第二个线性组合。为了有效地反映原来的信息,1F 中已包含的信息,无须出现在2F 中,即12(,)0Cov F F ,称2F 为第二主成分。 仿此可以得到p 个主成分。 ① 度量信息最经典的方差是方差。

公安基础知识真题及参考答案

公安基础知识真题与参考答案 (满分100分时限90分钟) 一、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共40题,每题0.5分,共20分) 1. “警察”一词英文为police,它源于希腊语politician,最初的含义是指国家的统治方法或国家行政。(×)最初的含义是指都市的通知方法或都市行政 2. 从氏族公社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氏族武装从全民不脱离生产的武装,逐渐向着职业的、听命于首领或贵族的、不参加生产的独立武装力量转化,氏族武装力量被用于干预本族内部关系的功能逐渐增强,这就意味着警察力量的萌生和逐渐强化。(√) 3. 在当代的一些国家中,比如永久性中立国瑞士,没有设置具有武装性质的专职警察力量。(×)国家与警察同步产生 4.警察和警察机关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5.近代警察机关的建立及其体制和职权,均以宪法或法律为依据。古代警察执法极不严格,私刑普遍存在。(√) 6.社会主义民主主要通过公安机关的作用表现出来。(×) 社会主义民主要通过整个国家机关的作用表现出来,其中包括公安机关。 7.公安机关的职责,是公安机关依法在管辖范围内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8.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 9.管制权的主体是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公安机关。(×)县级以上 10.公安机关权力的特殊强制性,是指公安机关权力以暴力为后盾,能够采取行政的、刑事的强制手段和措施,特别是对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可以采取人身方面的强制措施,而公安机关权力的实施对象只能服从。(√) 11.纪律严明并不是要求每位民警必须绝对服从领导、严格服从纪律,在有些时候是有条件的。(×)对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不论涉及什么人,都要严肃查处 12.戒严一般是指战时或平时面临重大紧急事件,为了维护政治稳定所采取的非常措施。(√) 13.公安机关的任务是指公安机关在国家法律所确定的管辖范围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进行的工作内容。(√) 14.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就是保护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不受侵犯。(√)15.公安机关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公安机关的任务。(√) 16.维护辖区内的治安秩序,预防和制止治安案件和突发事件是巡逻警察的职责之一。(√) 1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施力量是综合性的。(√) 18.处理好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 19.要建立预警制度,通过治安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不断提高对治安危害的预见性,加强超前控制。(√) 20.把公安机关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并发挥其职能作用,也是体现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

第三章 多元统计分析(3)

第三章多元统计分析 §4 聚类分析 分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是管理世界的有效手段。在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许多科学的研究都是从分类研究出发的。没有分类就没有效率;没有分类,这个世界就没有秩序。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aeus, 1707-1778)因为对植物的分类成就被后人誉为“分类学之父”,后人评价说“上帝创世,林奈分类”——能与上帝的名字并列的人不多,另一个著名的科学家是牛顿。由此可见分类成果的重要性。最初分类都是定性了,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定量分类技术,包括基于统计学的聚类方法和基于模糊数学的聚类技巧。本节主要讲述统计学意义的数字分类方法思想和过程。 1 聚类的分类 分类研究的成果的重要性决定了方法的重大实践意义。在任何一门语言的语法学中,都要对词词汇进行分类,词汇分类可以根据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英文还可以根据首字母分类:ABCD……;汉字则还可以根据笔划,如此等等。在生物学中,将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例如白菜(种)属于油菜属、十字花科、十字花目、双子叶植物纲、被子植物亚门、种子植物门、植物界;老虎(种)则属于猫属、猫科、食肉目、哺乳动物纲、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动物门、动物界。这样,整个世界的生物就可以建立一个等级谱系,根据这个谱系,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判断那些生物已经认识了,哪些生物尚未发现,哪些生物已经灭绝了。如果发现了新的生物,就可以方便地将其归类。在天文学中,天体可以根据视觉区域分类,也可以根据发光性质与光谱特征进行分类。在地理学中,城市既可以根据地域空间分类,也可以根据城市的职能进行分类。 表3-3-1 各种生物在分类学上的位置举例 位置白菜虎 界植物界动物界 门种子植物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被子植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哺乳动物纲 目十字花目食肉目 科十字花科猫科 属油菜属猫属 种白菜虎 当我们走进一家图书馆,如果它们的图书没有分类编目,我们要找到一本图书与大海捞针没有什么区别。分类的方式也会影响工作的效率。书店的图书一般根据科学门类进行分类摆设,但有一段时间一家书店改为按照出版单位进行分类排列,结果读者很难找到所需图书,这家原本效益挺好的书店很快收到了消极影响。 早期的分类,一般根据事物的属性与特征进行划分,属于定性分类的范畴。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和研究对象复杂程度的增加,单纯的定性分类方法就不能满足要求了,于是产生了定量分类技术,即所谓数字分类。本节要讲述的就是根据多个指标进行数字分类的一种多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