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

合集下载

《药剂学实验》PPT课件

《药剂学实验》PPT课件
使用方法。
h
3
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溶液型液体药剂是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质子 小于1nm)分散在分散媒(溶剂)中的真溶液, 供内服或外用。溶液型药剂外观均匀、澄明。常 用溶媒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及脂肪油等。
低分子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 甘油剂、醑剂和糖浆剂等。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混悬液为不溶性固体药物微粒分散在液体分散媒
中形成的非均相体系,可供口服、局部外用和注 射。优良的混悬剂应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

(1)外观粒子应细腻,分散均匀、不结块。
(2)粒子的沉降速度 愈大,混悬剂愈稳定。






比F(V/V0)
(3)颗粒沉降后,经振摇易再分散;以保证均 匀,分剂量准确。
h
12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混悬剂的稳定剂一般分为三类:(1)助悬 剂;(2)润湿剂;(3)絮凝剂与反絮凝 剂。
混悬剂的配制方法有分散法(如研磨粉碎) 和凝聚法(如化学反应和微粒结晶)。
h
13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一般配制原则为:
(1)粉碎药物或加液研磨 先干研至一定 程度,再加液研磨。亲水性药物加入蒸馏 水或亲水胶体,疏水性药物可加入亲水性 胶体或表面活性剂。加入定量是关键,通 常取药物1份加液体0.4-0.6份研磨,同时 加入适量润湿剂,能产生很好的分散效果。
药剂学实验
h
1
实验内容
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 实验四 散剂的制备 实验五 颗粒剂的制备 实验六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 实验七 片剂质量因素考察 实验八 注射液的制备 实验九 软膏剂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空白片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空白片的制备

(一)空白片的制备
1.方法步骤
[处方] 蓝淀粉(代主药)40.0g
糖粉132.0g
糊精92.0g
淀粉200.0g
50%乙醇88.0ml
硬脂酸镁 2.3g
共制4000片
[制法]
(1)取蓝淀粉与糖粉、糊精和淀粉等以等量递加法混合均匀,过60目筛二次,使其色泽一致。

(2)用喷雾法加入乙醇,迅速搅拌并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粒,湿粒在60℃温度下烘干,干粒过10目筛整粒,加入硬脂酸镁混匀。

(3)称重,计算片重,试压片,调节片重和压力,使之符合要求,即可正式压片。

2.注意事项
(1)蓝淀粉与辅料一定要充分混合均匀,以免压成的片剂出现色斑、花斑等现象。

(2)加入乙醇的量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地区而相应增减。

(3)本品应为天蓝色片剂,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一致,并具有一定的硬度。

(4)压片过程应经常检查片重、硬度等,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进行调整。

(5)片重的计算,只需要保留2位小数即可。

《药剂学》散剂的制备实验

《药剂学》散剂的制备实验

《药剂学》散剂的制备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2.掌握含小剂量药物及共熔性成分等特殊类型散剂的制备方法。

3.掌握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掌握如下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并能正确使用药典所用药筛;掌握固体药物的粉碎方法、混合方法(等量递加混合法)、过筛方法、散剂的均匀度检查方法、散剂的分剂量法、散剂的包装方法(纸包装法)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散剂的概念:散剂(powders)是指药物或与适宜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剂型,共内服或外用。

配制环境要求:精制、干燥、粉碎、包装等生产操作环境D级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散剂的质量评定①均匀度取散剂适量在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亮处观察,应呈现均匀的色泽,无花纹、色斑。

②其他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 制剂通则.散剂.项下进行检查,结果应符合规定。

三、实验药品与器材药品:硫酸阿托品、胭脂红乳糖(1%)、乳糖、薄荷脑、樟脑、麝香草酚、薄荷油、水杨酸、硼酸、升华硫、氧化锌、淀粉、滑石粉。

器材:上皿天平、玻璃乳钵、瓷乳钵、包药纸。

四、实验内容(一)含小剂量药物散剂的制备1. 1:100硫酸阿托品散【处方】硫酸阿托品 1.0g胭脂红乳糖(1%) 0.5g乳糖加至 100.0g【制法】先研磨乳糖使乳钵内壁饱和后倾出,将硫酸阿托品与胭脂红乳糖至乳钵中研合均匀,再按等量递加的混合原则逐渐按加入所需量的乳糖,充分研和,待全部色泽均匀,即得。

【性状】本品为红色的极细粉末。

【作用与用途】硫酸阿托品为胆碱受体阻断药,可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散大瞳孔。

主要用于胃肠、肾、胆绞痛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以硫酸阿托品计算,每次0.5mg,每天3次。

极量:每次1mg,每天3mg。

【贮藏】置玻璃瓶中,密闭,于干燥处保存。

【注释】(1)本品为100倍硫酸阿托品散(即1%硫酸阿托品散),若需配发硫酸阿托品0.5mg/包,需称取本品0.05g ,因称量太小,误差大,所以应取本品稀释成1000倍散后再分装。

药剂学实验报告,薄荷水

药剂学实验报告,薄荷水

药剂学实验报告,薄荷水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三、实验内容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 1 —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

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

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五、讨论甘草因含有纤维性物质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总有残渣,粉碎好多次,最后还是没把甘草的细度粉碎成标准要求。

因而,后面的研磨,总有粗颗粒无法研碎,制出的益元散中也可以明显看出甘草残渣。

— 2 —。

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

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 甘油、无水碳酸钠、硬脂酸、蒸馏水、 液体石蜡、药勺、玻璃棒、称量纸。 2、设备与仪器 蒸发皿、水浴锅、栓剂模具、药物天 平、量筒(10ml)、电炉。 (二)实验部分 1、甘油栓 【处方】 甘油 8.0g 无水碳酸钠 0.2g 硬脂酸 0.8g 蒸馏水 1.0ml
整粒后加润滑剂(外加崩解剂) →混合→压片。
【制备时注意事项】 整个流程中各工序都直接影响片剂的质 量。因此工艺操作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主药为难溶性药物时,必须有足够的细 度,以保证与辅料混匀及溶出度符合要求。 (2)药物量小且与辅料量相差悬殊时,可用 等量递加法混合,一般可混合得较均匀,但 其含量波动仍较大。也可采用溶剂分散法, 即将量小的药物先溶于适宜的溶剂中,再与 其他成分混合,往往可混合很均匀且含量波 动很小。
(二)实验部分 1. 处方 水杨酸 3.0g 十六醇 3.0g 硬脂酸 6.0g 硬脂酸甘油酯 2.0g 液体石蜡 7.5g 白凡士林 2.5g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0.05g 月桂醇硫酸钠 0.5g 三乙醇胺 0.2g 甘油 3.0g 外用香精 适量(1—2滴) 蒸馏水 26.0ml
2、制法 (1)取油相成分(十六醇、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 酯、液体石蜡、白凡士林)置于蒸发皿中,置水浴 上加热至70-80℃使其熔化。 (2)取水相成分(三乙醇胺、月桂醇硫酸钠、甘油、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置于小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并 置水浴上加热至70-80℃。 (3)在不断搅拌下将水相以细流状加入油相中,在 水浴上继续保持恒温并搅拌几分钟,然后在室温下 继续搅拌至基质稍冷时加入香精。 (4)取水杨酸置于乳钵中,研细,分次加入制得的
(1)油脂性基质主要用于遇水不稳定 的药物制备软膏剂。此类基质涂于皮肤能 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对 表皮增厚、角化、皲裂有软化保护作用。 由于水合作用能引起角质层的肿胀疏松, 减低组织的致密性,形成孔隙,增加了药 物在角质层的扩散系数,故油脂性基质增 加药物的透皮吸收,但多数情况下,烃类 基质中药物释放最差。

药剂学实验:软膏剂的制备(含现象结论及讨论)

药剂学实验:软膏剂的制备(含现象结论及讨论)

软膏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含现象结论及讨论)实验日期:202X年X月X日 T:24℃ RH:40%一、实验目的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方法。

2.掌握软膏剂质量评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有:研和法、融合法、乳化法。

根据药物和基质性质、制备的量及设备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备。

研和法:固体药物→研细→加部分基质→研磨至糊状→递加其余基质研磨→成品融和法:基质→水浴加热熔化→加入其他基质→搅拌至基质全熔→搅拌下加入药物→搅拌冷却至膏状乳化法:油溶性组分→搅拌下加热至约80℃;水溶性组分→搅拌下加热至与油相相同温度;将水、油溶性组分加到一块搅拌冷凝至稠膏状→成品三、仪器与材料仪器:水浴锅,研钵,软膏板,软膏刀,显微镜等。

材料:水杨酸,凡士林,白凡士林,液体石蜡,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羊毛脂,三乙醇胺,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苯甲酸钠,纯化水。

四、实验内容1.油脂性基质软膏的制备:处方:水杨酸 1.0 g 主药液体石蜡适量(约4 g)油脂性基质凡士林加至200g 油脂性基质制法:取水杨酸置于研钵中,加少量液状石蜡研磨成糊状,分次加入白凡士林,研磨均匀,加入剩余的液体石蜡调节稠度,即得。

2.O/W型乳剂基质软膏的制备处方:水杨酸 2.0 g 主药硬脂酸 4.8 g 与三乙醇胺形成有机胺皂作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 1.4 g 辅助乳化剂白凡士林0.4 g 油脂性基质羊毛脂 2.0 g 油脂性基质液体石蜡 2.4 g 油脂性基质三乙醇胺0.16 g 与硬脂酸形成有机胺皂作乳化剂纯化水加至40.0 g 水性基质制法:取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羊毛脂和液体石蜡于烧杯中,水浴加热至80℃搅拌熔化。

取三乙醇胺和计算量纯化水于另一烧杯、水浴加热至80℃,搅拌均匀。

同温下,将水相与油相混合,水浴上不断搅拌,后取出于室温搅拌。

在有水杨酸的研钵中加入O/W型乳剂基质,即得。

3.水溶性基质软膏的制备处方:水杨酸 1.0 g 主药羧甲基纤维素钠 1.2 g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甘油 2.0 g 油脂性基质苯甲酸钠0.1 g 防腐剂纯化水16.8 ml 水性基质制法:取羧甲基纤维素钠置于研钵中,加入甘油后研磨均匀,然后边研磨边加入溶有甲酸钠的水溶液,待溶胀后研磨均匀,即得水溶性基质。

药剂学实验醋酸洗必泰栓剂制备评价

药剂学实验醋酸洗必泰栓剂制备评价

药剂学实验醋酸洗必泰栓剂制备评价1. 引言醋酸洗必泰栓剂是一种常用的药剂,常用于治疗痔疮和肛裂等直肠疾病。

本文将对醋酸洗必泰栓剂的制备方法和评价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2. 制备方法2.1 原料准备制备醋酸洗必泰栓剂所需的原料主要包括: - 必泰栓剂基础 - 醋酸 - 辅料(如乳化剂、黏合剂等)2.2 制备步骤制备醋酸洗必泰栓剂的步骤如下: 1. 将必泰栓剂基础通过溶解或熔融的方式转化为液体状。

2. 将醋酸逐渐加入到必泰栓剂基础中,并充分搅拌混匀。

3. 添加适量的辅料,如乳化剂和黏合剂,对混合物进行稳定化处理。

4. 根据需要,可添加其他药物成分进行配伍,如抗炎药物或消肿止痛药物等。

5. 将混合物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具中,待其凝固成型。

6. 经过冷却和硬化后,取出成型的栓剂。

2.3 优化方案为了提高醋酸洗必泰栓剂的制备质量和药效,可以考虑以下优化方案: 1. 优化配方:根据需要,可以优化配方中的药物成分和辅料的比例,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和稳定性。

2. 制备工艺改进:可以改进制备的步骤和工艺,如改变溶解和加热的温度,以提高混合物的均匀度和稳定性。

3. 成品质量控制:引入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包括对原材料的检验和成品的质量评估。

4. 添加适当的保鲜剂:醋酸洗必泰栓剂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可以添加适当的保鲜剂,以延长其有效期。

3. 质量评价为了评价醋酸洗必泰栓剂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3.1 外观特征外观特征是评价栓剂制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醋酸洗必泰栓剂应具有以下外观特征: - 形状规整,无明显的破损或变形; - 表面光滑,无明显的凹凸或颗粒状;- 颜色均匀一致,符合规定的颜色标准。

3.2 重量和尺寸栓剂的重量和尺寸是评价其制备质量的重要指标。

合格的醋酸洗必泰栓剂应具有以下特征: - 重量稳定,无明显波动; - 尺寸一致,与规定的尺寸范围相符。

3.3 溶解度溶解度是评价栓剂制剂溶解性能的指标之一。

最新药剂学实验报告

最新药剂学实验报告

最新药剂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纯化和表征一种新型药物分子,探讨其药理活性及潜在的临床应用。

通过实验过程,加深对药剂学原理的理解,并掌握药物合成的关键技术。

实验材料:1. 起始原料:化合物A和化合物B2. 溶剂:无水乙醇、冰醋酸3. 试剂:氢氧化钠、盐酸4. 纯化材料:柱色谱硅胶、乙醇5. 仪器设备:旋转蒸发仪、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质谱仪(MS)、核磁共振仪(NMR)实验方法:1. 合成:将化合物A和化合物B按照摩尔比1:1混合于无水乙醇中,加入氢氧化钠作为催化剂,室温下搅拌反应24小时。

2. 纯化:反应完成后,用冰醋酸中和至pH 4,析出沉淀。

通过过滤分离固体产物,随后使用乙醇进行洗涤,得到目标化合物。

3. 表征:采用HPLC评估化合物的纯度,MS确定分子量,NMR进行结构解析。

实验结果:1. 合成:反应后的目标化合物产率为70%,初步观察到目标化合物的形成。

2. 纯化:HPLC分析显示目标化合物纯度达到95%,满足后续研究的需要。

3. 表征:MS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的分子量与理论计算值相符。

NMR谱图表明化合物具有预期的结构特征。

讨论:本次实验成功合成了目标药物分子,并通过纯化和表征确认了其结构和纯度。

后续研究将集中在该化合物的药理活性测试和毒理学评估上,以确定其作为潜在药物的可行性。

实验过程中,对反应条件的控制、纯化方法的选择以及表征技术的运用均对实验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论:通过本次药剂学实验,我们成功合成并表征了一种新型药物分子。

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高纯度和预期的结构,为进一步的生物活性研究和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未来的工作将集中在评估其药理活性和安全性上,以推动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掌握常用溶液型液体制剂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

3.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常用量。

二、实验原理(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概念液体制剂(liquid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溶液型液体制剂分为低分子溶液型和高分子溶液型。

常用溶剂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或混合液、脂肪油等。

1.低分子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

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甘油剂、酊剂、醑剂和涂剂等。

溶液型液体制剂为澄明液体,溶液中药物的分散度大,能较快的吸收。

2.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相液体制剂。

高分子溶液剂以水为溶剂的,称为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或称胶浆剂。

以非水溶剂制备的高分子溶液剂,称为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

由于高分子的分子大小较大(100nm以下),因此也属于胶体。

高分子溶液剂属于热力学稳定系统。

(二)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

其中溶解法最为常用。

芳香水剂和醑剂等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如以挥发油和化学药物为原料时多采用溶解法和稀释法,以药材为原料时多用水蒸气蒸馏法。

酊剂的制备还可以采用渗漉法。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溶液的配制过程基本上与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类同,但将药物溶解时宜采用分次撒布在水面或将药物粘附于已湿润的器壁上,使之迅速地自然膨胀而胶溶。

根据液体制剂的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可加入一些必要的添加剂,如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抗氧剂、矫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

制备时,通常液体药物量取比称取方便。

量取体积单位常用ml或L,固体药物是称重,单位是g或kg。

相对密度有显著差异的药物量取或称取时,需要考虑其相对密度。

滴管以液滴计数的药物要用标准滴管,且需预先进行测定,标准滴管在20℃时1ml蒸馏水为20滴,其重量差异可在0.90~1.10g之间。

药物的称量次序通常按处方记载顺序进行,有时亦需变更,特别是麻醉药应最后称取,且需有人核对,并登记用量。

量取液体药物应用少量蒸馏水荡洗量具,荡洗液合并于容器中。

加入的次序,一般以助溶剂、稳定剂等附加剂应先加入;固体药物中难溶性的应先加入溶解;易溶药物、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后加入;酊剂特别是含树脂性的药物加到水溶性的混合液中时,速度宜慢,且需随加随搅。

为了加速溶解,可将药物研细,以处方溶剂的1/2~3/4量来溶解,必要时可搅拌或加热,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以及遇热反而难溶解的药物则不应加热。

固体药物原则上应另用容器溶解,以便必要时加以过滤(有异物混入或者为了避免溶液间发生配伍变化者),并加溶剂至定量。

最后成品应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选用清洁适宜的容器包装,并以标签(内服药用白底蓝字或黑字标签;外用药用白底红字标签)表明用法用量。

三、实验内容(一)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薄荷油、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碘化钾、碘、硫酸亚铁、枸橼酸、蔗糖、甲酚、大豆油、氢氧化钠、软皂、纯化水、胃蛋白酶、稀盐酸、甘油。

2.仪器与设备恒温水浴箱。

(二)实验部分A.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1.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分散溶解法)处方薄荷油0.2ml纯化水加至100ml制备(1)取薄荷油,加1.0g滑石粉,在研钵中研匀,移至细口瓶中。

(2)加入蒸馏水,加盖,振摇10min。

(3)反复过滤至滤液澄明,再由滤器上加适量蒸馏水,使成1000ml,既得。

(4)另取轻质碳酸镁、活性炭各1.5g,分别按上法制备薄荷水。

记录不同分散剂制备薄荷水观察到的结果。

操作注意(1)本品为薄荷油的饱和水溶液(约0.05%,ml/ml),处方用量为溶解用量的4倍,配制时不能完全溶解。

(2)滑石粉等分散剂,应与薄荷油充分研匀,以利加速溶解过程。

(3)纯化水应是新沸放冷的纯化水。

质量检测比较三种分散剂制备的薄荷水pH、澄明度、嗅味等。

注意(1)分散法是制备芳香水剂的最常用的方法。

将挥发油和惰性吸附剂充分混合,加入纯化水振摇一定时间后,反复过滤制得澄明液,再加适量纯化水通过过滤器使成全量。

(2)挥发油被吸附于分散剂上,增加挥发油和水的接触面积,因而更易形成饱和溶液,本实验以滑石粉为分散剂。

(3)分散剂在过滤中还有澄清剂的作用,因未溶解的挥发油任然处于被吸附状态而不会通过滤器。

2.复方碘溶液(助溶法)处方碘1g碘化钾2g纯化水加至20ml制备取碘化钾,加蒸馏水适量,配成浓溶液,再加碘溶解后,最后添加适量纯化水,使全量成20ml,既得。

操作注意(1)为使碘能迅速溶解,应先将碘化钾加适量蒸馏水配制成浓溶液,然后加入碘溶解。

(2)碘有腐蚀性,误接触皮肤与粘膜。

质量检查成品外观与性状。

注意碘在水中溶解度小,加入碘化钾做助溶剂。

4.硫酸亚铁溶液剂的制备(溶解法)处方硫酸亚铁0.75g枸橼酸0.105g蔗糖41.25g薄荷油0.01ml纯化水50.0ml制备(1)取上述硫酸亚铁、枸橼酸、薄荷油及蔗糖10g,加纯化水25ml,强烈振摇,溶解后反复过滤,至滤液澄明为止。

(2)加剩余的蔗糖与适量纯化水,使全量成50ml,搅拌溶解后,用纱布过滤,既得。

操作注意(1)本品采用冷溶法制备,薄荷油不能完全溶解,有一部分油析出,应用水湿润的滤材反复过滤澄清。

(2)蔗糖宜按上法分次加入溶解,避免溶液粘稠,不易过滤。

质量检查成品外观与性状。

注解硫酸亚铁在水溶液中容易氧化,加入枸橼酸使溶解成酸性,能促使蔗糖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具有还原性,有助于阻滞硫酸亚铁的氧化。

B.甲酚皂溶液处方ⅠⅡ甲酚 25ml 25ml豆油 8.65g氢氧化钠 1.35g软皂 25g纯化水加至50ml 50ml制备(1)处方Ⅰ:取氢氧化钠,加蒸馏水5ml,溶解后,加植物油,至水浴上加热,时时搅拌,至取溶液一滴,加蒸馏水九滴,无油滴析出,既为已完全皂化。

加甲酚,搅匀,放冷,再添加适量的蒸馏水,使成50ml,混合均匀,既得。

(2)处方Ⅱ:将甲酚、软皂加入一起搅拌混容,添加适量蒸馏水至全量,搅拌均匀,既得。

(3)分别取处方Ⅰ与Ⅱ制得成品1ml,各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观察并比较其外观。

操作注意(1)甲酚与苯酚的性质相似,较苯酚的杀菌力强,较高浓度时,对皮肤有刺激性,操作宜慎。

(2)法皂化程度完全与否与成品质量有密切关系,皂化速度可因加少量乙醇(约占制品全量的5.5%)而加速反应,反应完全后再加热除醇。

质量检查观察两种成品外观、性状,并进行比较。

注解(1)甲酚在水中溶解度小(1:50),利用肥增溶作用,制成50%甲酚皂溶液。

(2)甲酚、肥皂、水三组分形成的溶液是一种复杂的体系,具有胶体溶液的特性。

上述三种配伍比例适当的制品为澄清溶液,且用水稀释时亦不呈现混浊状态。

C.高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处方胃蛋白酶 1.20g稀盐酸1,20ml甘油12.0ml纯化水60.0ml制备Ⅰ法:取盐酸与处方量约2/3的蒸馏水混合后,将胃蛋白酶撒在液面使膨胀溶解,必要时轻加搅拌,加甘油混匀,并加适量水至全量,既得。

Ⅱ法:取胃蛋白酶加稀盐酸研磨,加蒸馏水溶解后加入甘油,再加水至全量混匀,既得。

操作注意(1)胃蛋白酶极易吸潮,称取操作宜迅速。

(2)强力搅拌以及用棉花、滤纸过滤,对其活性及稳定性均有影响,故宜注意操作,其活性通过实验可作比较。

质量检查比较两种操作的合剂质量,可用活力试验考察。

活力测定的实验方法见本实验附录。

注解胃蛋白酶的消化活力应为1:3000,若用其他规格用量应按规定折算。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薄荷水溶液剂试验比较三种处方不同方法制备的异同,记录于表2-1中,并说明其各自特点与适用性。

表2-1 不同方法制得薄荷水的性状分散剂pH 澄明度嗅味Ⅰ滑石粉Ⅱ轻质碳酸镁Ⅲ活性炭2.复方碘溶液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3.硫酸亚铁糖浆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讨论冷溶法存在的不足。

4.甲酚皂溶液比较上述处方所制得成品能否用水任意稀释后得到澄明溶液。

5.胃蛋白酶合剂描述两种方法制成的成品外观性状并记录与讨论活力试验中分别凝乳的时间。

五、思考题1.制备薄荷水是加入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的作用是什么?还可选用哪些具有类似作用的物质?欲制得澄明液体的操作关键是什么?2.复方碘溶液中碘有刺激性,口服时应作何处理?3.试提出制备硫酸亚铁糖浆的新方法。

4.试写出甲酚皂溶液制备过程中所采用的皂化反应式,有哪些植物油可取代豆油。

它们对成品的杀菌效力有无影响?5.简述影响胃蛋白酶活力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六、附录1.活力试验精密吸取本品0.1ml,至试管中,另用吸管加入牛乳醋酸钠混合液,5ml,从开始加入时计起,迅速加毕,混匀,将试管倾斜,注视沿管壁流下的牛乳液,至开始出现乳酪蛋白的絮状沉淀为止,计时,记录凝固牛乳所需的时间。

以上实验全部需在25℃进行。

2.醋酸钠缓冲液取冰醋酸92g和氢氧化钠43g,分别溶于适量蒸馏水中,将两液混合,并加蒸馏水稀释成1000ml,此溶液的pH为5.3.牛乳醋酸钠混合液取等体积的醋酸钠缓冲液和鲜牛奶混合均匀既得。

此混合液在室温密闭储存,可保存2周。

4.计算胃蛋白酶活力愈强,凝固牛乳愈快,即凝固牛乳液所需的时间愈短,故规定凡胃蛋白酶能使牛乳液在60s未凝固时的活力强度称为1活力单位。

为此20s未凝固的则为60/20,即3个活力单位,最后换算到每1ml供试液的活力单位。

实验四、乳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乳剂的几种制备方法。

2.熟悉乳剂类型的鉴别,以及乳剂稳定参数的测定方法。

3.掌握混合乳化剂HLB值的计算公式。

二、实验原理(一)定义与分类乳剂(也称乳浊液)是指互不相溶的两相液体经乳化而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

分散的液滴称为分散相、内相或不连续相,直径一般在0.1~100μm;包在液滴外面的另一液相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

乳剂由水相(W)、油相(O)和乳化剂组成,根据乳化剂的种类、性质及相体积比,可以形成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乳剂,也可制备微乳、复合乳剂或称多重乳剂(W/O/W或O/W/O)。

乳剂常采用稀释法和染色镜检法鉴别,可供口服、外用及注射。

(二)乳化剂的作用机制与种类乳化剂的作用机制是能显著降低油水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并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防止液滴合并。

常用的乳化剂种类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吐温)、脂肪酸山梨坦(司盘)等;天然乳化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明胶等;固体微粒乳化剂,如二氧化硅、氢氧化钙等;辅助乳化剂,如纤维素类、硬脂酸、琼脂等。

(三)乳剂的制备方法与工艺路线乳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①干胶法;②湿胶法;③新生皂法;④机械法(乳匀机、胶体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