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完善农村垃圾收集及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有何新举措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有何新举措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日益增加。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已经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有哪些新举措呢?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要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首先要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通过多种渠道,如广播、电视、宣传栏、宣传册等,向农民宣传生活垃圾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以及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重要性。
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和培训,让农民了解如何正确分类和处理垃圾,培养他们的环保习惯。
同时,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将生活垃圾治理纳入其中,引导农民自觉遵守。
二、完善垃圾收集设施合理规划和建设垃圾收集点,根据村庄的大小和人口分布,设置足够数量的垃圾桶和垃圾池,并定期进行清理和维护。
推广使用分类垃圾桶,便于农民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配备垃圾收集车辆,确保垃圾能够及时清运,避免垃圾堆积。
三、建立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是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关键。
制定适合农村的垃圾分类标准,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等四类。
引导农民在源头进行分类,对于可回收物,鼓励农民自行回收利用或由废品收购站进行回收;有害垃圾由专业部门进行集中处理;厨余垃圾可以进行堆肥处理,用于农业生产;其他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探索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例如,利用厨余垃圾制作有机肥料,不仅可以减少垃圾的总量,还能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肥料。
对于可回收物,如废纸、塑料、金属等,进行回收再加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同时,鼓励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转化为能源,减少垃圾的产生。
五、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的垃圾处理企业,参与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
企业可以利用其专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其按照环保要求进行作业。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范文(二篇)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范文___镇整镇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施方案为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治理,进一步优化人居条件,营造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农村卫生专项整治工作,庭院卫生脏、乱、差问题得到全面治理,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村民文明卫生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助推形成“百姓富、生态美”的和谐美丽新毕节。
(二)阶段目标。
到___年,农村庭院“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现象得到初步治理,文明卫生素质得到提升,___%以上的成为“卫生户”。
到___年,全面开展农村卫生整治活动,农村庭院“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庭院实行绿化、美化,文明卫生素质得到显著提升,___%以上的成为“卫生户”。
到___年,全市农村庭院卫生脏、乱、差问题得到全面治理,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村民文明卫生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___%以上的成为“卫生户”,农村环境优美、干净整洁、舒适宜居。
二、工作任务(一)实施庭院环境卫生治理1.开展房前屋后清扫活动。
落实住户环境责任包干制,各村、组要督促、动员农户清除房前屋后杂草和积存垃圾,清掏阴阳沟,清除门上破旧对联、画报,清除墙壁涂污,及时清扫畜禽粪便,保持庭院清洁干净。
2.开展庭院外杂物清理活动。
各村、组要开展庭院外杂物清理活动,要督促农户清理院落杂物,修复残旧的墙体,做到家庭院落物件有序摆放。
3.开展生活垃圾治理活动。
镇创卫办要及时启用垃圾中转站,提高垃圾箱清运效率和中转效率,各村、组要开展生活垃圾治理活动,建立长效机制,及时处理生活垃圾,引导村民将垃圾倒入指定的垃圾池,集中处理。
(二)实施厕所圈舍卫生治理。
各村、组要开展厕所卫生和圈舍卫生治理活动,引导农户清理圈舍杂物,规范柴草堆放,搞好圈舍卫生,适时做好消杀工作,减少畜禽疾病发生。
2024清洁乡村工作总结

2024清洁乡村工作总结2024年,我国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积极推动农村清洁乡村建设。
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国各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下面是对2024年清洁乡村工作的总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2024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乡村清洁工作扎实开展。
全国范围内,成立了乡村清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实施。
各地逐步建立了乡村清洁工作长效机制,完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
二、环境整治成果显著2024年,乡村环境整治取得了明显效果。
农村道路硬化率大幅提高,农村垃圾分类工作逐渐普及,垃圾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农村污水治理取得了积极进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村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大,农村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乡村文化旅游发展2024年,清洁乡村工作不仅注重环境整治,还强调乡村文化旅游发展。
各地积极推动农村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开发,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农村旅游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四、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建设2024年,乡村清洁工作注重建设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
各地加强了环境卫生监管力度,建立了乡镇、村级环境卫生监督员队伍。
通过组织培训和考核,提高了环境卫生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加强了对农村环境卫生设施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提升了农村环境整体水平。
五、村民环保意识提升2024年,清洁乡村工作注重宣传教育,提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
通过举办各类环保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加强了村民对环境卫生工作的认识。
村民逐渐形成了环保的良好习惯,自觉参与到乡村清洁工作中。
同时,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
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2024年清洁乡村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方面,乡村清洁工作仍然缺乏长效机制的支撑,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
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实施方案2篇

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实施方案 (2)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实施方案 (2)精选2篇(一)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实施方案是一个为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行动计划。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实施方案:1. 设立领导小组:成立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领导小组,由当地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卫生部门、环保部门、农村工作部门等)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统筹协调整治工作。
2. 制定整治方案:根据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整治方案,明确整治重点、目标和措施。
重点包括清洁村庄建设、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卫生设施建设等方面。
3.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向农村居民宣传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自觉参与整治行动,提高环境卫生意识。
4. 清洁村庄建设:组织农村居民参与清理废弃物、污水的整治工作,加强对村庄道路、河道等地方的清洁工作,改善农村环境。
5. 垃圾分类与处理: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设立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6. 污水处理和卫生设施建设:对农村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水环境质量。
同时,加大对农村卫生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卫生条件。
7. 强化监督执法:加大对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对违法排放污水、乱倒垃圾等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形成强大的震慑效应。
8. 提供奖励政策:鼓励农村居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对表现突出的村庄、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9. 加强协作与合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形成合力。
10. 定期评估和总结经验:定期评估整治成果,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阶段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以上是一个可能的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实施方案,具体的内容和措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实施方案 (2)精选2篇(二)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是指一定时间内,针对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问题,集中展开整治行动,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
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方案(3篇)

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_届___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加强农村垃圾污染治理,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倡导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
二、工作目标___年,全县___个乡镇、___个村(___%村镇)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到___年,基本建成符合各地实际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体系,各行政村建有稳定的村庄保洁队伍,力争全县___%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农村居民环境意识明显提高,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显著改善;到___年,全县所有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支撑体系、系统管理体制、资___障机制逐步建立。
三、主要任务(一)科学选择垃圾处理方式根据我县农村地理位置,各乡镇充分利用既有垃圾收运、处理设施,采用“户集,村收、乡镇监管、县转运”模式,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
“户集”:农户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洁,并将垃圾收集送到垃圾船或垃圾桶内;“村收”:中心村建设具有较大容量的垃圾收集站,本村保洁员负责本村公共场所的垃圾清扫、收集,并将本村范围内的农户的垃圾收集清运到就近的垃圾收集站;“乡镇监管”:乡镇负责监督管理本乡镇各中心村的日常保洁、生活垃圾收集拉运、村组保洁工作的考核等工作,“县转运”:县环卫中心负责将垃圾收集站的垃圾压缩后直接运送至县垃圾处理场或直接拉运至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处理后再拉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集中处理。
(二)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洁及生活垃圾处理队伍各乡镇要配备一定的环境卫生管理人员,全面负责本镇生活垃圾处理及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各中心村要配备环境卫生保洁人员,村庄保洁员应根据作业内容、服务半径、劳动强度等因素综合配置,具体可按服务人口的___‰的标准配备。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保障农村地区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卫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垃圾污染、厕所卫生不达标、污水处理不够完善等。
因此,建立长效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建设工业化模式的垃圾处理设备,将垃圾变废为宝,达到资源再利用的目的。
同时,我们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压缩等环保行动,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其次,加大农村厕所改造力度,建设集中式公厕、卫生标准化厕所。
同时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农村厕所形象焕然一新。
第三,在污水治理方面,我们应该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尽可能地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减轻污水排放的压力。
此外,对于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可以使用厌氧处理、生态处理等最新技术,让污水达到国家标准排放。
第四,增加环保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宣传途径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传媒,也可以在农村设立文化宣传点、标语牌等方式,让农民了解卫生环保相关知识。
综上所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建立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同时,政府应该
加大扶持政策的投入,为农村环保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能够顺利推进。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V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巩固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成果,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持续改善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落实主体责任,以补足设施短板、构建长效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群众主体、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制度保障”为工作机制,以“清洁卫生、无害处理、简便实用”为基本要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操作标准,以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为主要内容,探索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有效运行模式,形成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生态文明。
二、H作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同区域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相匹配,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实事求是、自下而上、分类确定治理标准和目标任务,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
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
树立系统观念,先规划后建设,以县域为单位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各项重点任务,重点突破和综合整治、示范带动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实现互促互进。
坚持立足农村,突出特色。
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体现乡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注重保护名村名镇和村落,不搞大拆大建。
坚持农业农村联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利用。
坚持持续推进,健全机制。
注重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相衔接,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建管用并重,着力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政策制度和工作推进机制。
三、H作目标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明显提升,有条件的村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8%以上,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乱倒乱排得到管控,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力争达到60%;村庄绿化覆盖率超过60%,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基本完善,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和卫生健康意识明显增强。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工作方案

【导语】⽅案是从⽬的、要求、⽅式、⽅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农村⽣活垃圾收运⼯作⽅案,欢迎阅读!【篇⼀】农村⽣活垃圾收运⼯作⽅案 为了进⼀步做好我镇⽣活垃圾规范化管理⼯作,按照建设“⽣产发展、⽣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义新农村需要,清除农村⽣活垃圾随意堆放“六边”现象,实现⽣活垃圾⽇产⽇清,密闭收运,有效改善农村⼈居环境,提⾼⼈民⽣活质量和健康⽔平,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订如下⽅案。
⼀、指导思想 按照“服务中⼼,因地制宜,⽴⾜长效,集约利⽤”的原则,围绕《XX市关于全⾯建设农村⽣活垃圾处置体系的意见》的部署和要求,逐步实现“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运作模式,进⼀步规范管理农村⽣活垃圾,加快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标 重点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完善向农村延伸,环境监管向农村覆盖,环保投⼊向农村倾斜,建⽴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村⽣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害化。
每个⾃然村⾄少设置⼀个垃圾堆放点,每个⾏政村设⼀个垃圾集中点;做到及时、规范处理现有垃圾;建⽴农村环境卫⽣管理长效机制,实现村容镇貌整洁卫⽣。
三、⼯作措施 1、镇村⼀体、科学规划。
将农村⽣活垃圾规范化管理⼯作纳⼊我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镇各部门协同专项整治规划,进⼀步明确专项整治内容、重点区域、主要措施和实施步骤。
2、明确职责,强化管理。
⼀是发挥农村群众建设洁净美好家园的主体作⽤。
镇村要通过宣传发动,典型带动,组织推动,引导农民形成良好的卫⽣习惯和环保意识,⾃觉承担房前屋后的卫⽣整治保洁,⾃觉参与村庄环境的综合整治。
⼆是加强垃圾收集,清运管理。
各村委会是辖区范围垃圾收集清运的责任主体,要负责引导村民将⽣产垃圾和⽣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对可利⽤或可⾃然分解的垃圾尽可能采⽤⽣态循环⽅式处理;严禁将⼯业⽣产垃圾倒⼊⽣活垃圾箱中。
保洁⼈员每天定时收集垃圾,并将垃圾运⾄垃圾集中点;村垃圾堆放点和集中点的垃圾必须及时清运,保持垃圾堆放点和集中点不产⽣异味,不滋⽣蚊蝇,对周围环境不造成⼆次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完善农村垃圾收集及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自2004年7月正式启动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以来,在市、镇(街道)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职能部门、基层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及大多数农户的积极配合下,户集、村收、镇转运、市处理的收集系统运转比较顺利,农村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农户保护环境卫生的自觉性以及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环境效益已初显端倪。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完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长效机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
一、现状1.明确了工作职责。
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增加对各镇(街道)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镇(街道)垃圾的清运、集中处理职能。
各镇(街道)均设立环卫管理机构,承担环境卫生管理职能。
各村建立专门的保洁员队伍,主要负责本村垃圾收集、清运和公共区域的保洁。
到2007年底各镇(街道)共有环卫管理人员37名,镇级保洁人员352名、村级保洁人员648名。
2.理顺了工作程序。
农户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并将垃圾收集后盛放在指定容器内。
各村保洁员将本村范围内农户、企事业单位的垃圾收集清运到本村垃圾集中堆放点。
各镇(街道)环卫所负责将所属各村垃圾集中堆放点的垃圾清运到镇(街道)垃圾中转站。
市环卫处负责每天到各镇(街道)中转站清运垃圾,集中处理。
这样就形成了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收集处理模式。
到2007年底,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已覆盖全市3个街道、6个镇、127个行政村、8.4万多户农户。
3.开展集中收集处理。
目前全市共有镇级垃圾中转站17座,村级垃圾收集点130处,垃圾清运机动车48辆,人力垃圾清运车753辆,村级垃圾筒68517只。
2004年共收集处理13248吨,2005年31572吨,2006年40188吨,2007年42017吨,其中焚烧处理3508吨,填埋处理38509吨。
2004年至2007年共收集处理农村垃圾127025吨。
2007年各镇(街道)环卫所签约服务的企事业单位数达5256家,各村共对48473户农户收取了2007年度卫生费,占应收户数的57.62%,收费标准基本上是每人每月1元,2007年镇、村两级共收取有偿服务费444.2万元。
4.实行工作考核评比。
市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及环境整治办公室根据市考评办对镇(街道)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办法的有关精神,制定了全市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及环境卫生工作考核办法,不定期地组织相关人员对各镇(街道)农村垃圾收集工作进行检查,年终进行评比。
二、问题1.思想重视不够。
有一些干部特别是村干部对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不够重视,工作中碰到难题缺乏攻坚克难的精神,特别是在收取农户卫生费上表现更为明显。
各镇(街道)、大部分村都对农村垃圾收集工作制定了监督考核奖惩制度,但在制度执行力度上差距较大,有的镇(街道)、村能按章办事,加强日常检查考核,而有的镇(街道)、村虽有制度却形同虚设。
2.资金来源较少。
经济基础薄弱是阻碍农村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这是村干部一致的感受。
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镇、贫困村感受尤其深刻,农户卫生费收缴率低或根本收不到,镇政府补贴少,村集体资金薄弱,保洁员工资低,垃圾房改建资金无着落等,导致保洁员垃圾漏收、隔天收,房前屋后特别是小河小浜内生活垃圾较多,敞开式垃圾箱周边环境脏乱差。
3.保洁力量薄弱。
镇(街道)、村两级均存在环卫保洁力量不足、队伍老龄化问题,致使环卫日常保洁存在真空地带。
镇村交接处、村级道路边、农村马路市场周边、外来人员聚集地、企业厂区周边,环境脏乱差现象仍较为严重。
特别是公路两侧白色垃圾多,缺乏对企业乱倒垃圾行为的监管,致使生产垃圾沿路蔓延,环境卫生状况较差。
4.基础投入不足。
特别是农村垃圾收集点,敞开式占55%,简易垃圾中转站占82%,镇级公共厕所数量少且档次低,环卫专业车辆配备不足。
环卫资金投入力度薄弱,保洁员报酬低。
由于投入不足致使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镇级环卫事业发展缓慢,已不能满足群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
5.转运效率不高。
目前的垃圾转运方式造成了转运成本过高、转运效率较低的问题。
除新仓镇、曹桥街道、钟埭街道建造了压缩式中转站外,其余镇(街道)均为简易的垃圾中转站。
市环卫处采用8吨垃圾压缩车压缩收运的办法,垃圾中转站配备铲车装运。
每车装运时间较长,压缩车油耗较大,运转效率低,转运成本较高,在垃圾量多的时候,无法做到垃圾处理日产日清,且简易中转站的环境卫生状况较差,臭味重,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
三、建议1.要提高思想认识。
镇(街道)要把环卫工作纳入镇(街道)社会发展规划,将镇(街道)环卫创建工作列入政府任期目标,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加强对农村环卫工作的领导。
2.要强化管理职能。
农村垃圾收集是新村示范、村庄整治的一项工作内容,建议成立市农村垃圾收集处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工作及农村环卫工作的指导工作。
同时,健全镇(街道)、村两级管理网络,突出镇(街道)环卫管理机构的主导作用,充实管理力量,使环卫工作步入规范、科学、长效管理的轨道。
市城管局环卫处要承担起对农村环卫工作的指导职能,加强对镇(街道)环卫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市、镇(街道)两级环卫工作机制,抓好环卫工作日常数据统计工作,随时掌握镇村环卫工作信息,及时指导农村环卫工作。
各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积极摸索对公路两侧、村道边等农村公共区域符合镇(街道)实际的环卫作业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使镇(街道)环境卫生面貌能够进一步改善。
3.要完善考核体系。
建立日常检查考核制度,特别是要将镇(街道)、村的清洁状况、环卫资金投入情况、环卫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情况、镇村两级保洁队伍建设情况、农村垃圾集中收集覆盖率及收集量、有偿服务收费率等指标列入考核内容。
建议市里对此项工作实施单独考核,并增大此项工作在镇(街道)绩效考核中的分值。
市农村垃圾收集处理领导小组要做好全市面上的检查、督促、指导;镇(街道)要由分管领导牵头,落实责任部门加强对村级环卫工作的考核督查工作;村委会要落实卫生专管人员,加强对村级保洁员的工作检查考核。
4.要加大环卫投入。
建议市、镇两级财政将环卫经费纳入经常性财政保障范围。
各村加大对农村垃圾有偿服务费的收缴力度,以弥补环卫经费不足。
要出台“以奖代补”政策,根据年终对各村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评分,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经费由财政承担。
同时,要提升环卫基础设施档次,针对镇(街道)简易中转站转运效率低、成本高、环境差的问题,各镇(街道)应加快压缩式中转站的建设,落实资金完成村级垃圾房的密闭化改造。
5.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拓宽宣教渠道,创新宣教手段,让“清洁家园,从我做起”、“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耻辱”,“村容整洁,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人心,不断提高村民维护环境卫生的自觉意识,充分调动村民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使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全面改善。
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掀起环境整治新高潮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掀起环境整治行动新高潮——在全省环境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省长:罗保铭(2009年7月17日)同志们:近一段时间,一场以“向脏乱差开战”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大行动,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揭开了全民参与建设国际旅游岛、改善海南人居环境的新的一页。
群众参与之广泛,媒体关注程度之高、报道之密集、内容之丰富,可以说前所未有。
今天,省委、省政府召开环境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主要目的就是对全省环境整治大行动,进行一次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掀起环境整治的新高潮。
刚才,海口、三亚和保亭的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三个市县环境整治工作的经验体会,谭力同志就加强环境整治宣传舆论保障和监督工作做了部署,讲得都非常好。
过一会,卫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领会,贯彻落实。
环境卫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最直接的窗口,也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最直观的反映。
今年3月,北京退休老人刘骏写信给卫书记,反映海南一些地方触目惊心的脏乱差现象,卫书记多次就此事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由省、市县政府组织实施环境整治,由宣传部组织实施舆论监督,引起了全省上下的高度重视。
我也批示省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强调各级干部在环境整治中要带好头。
6月份,借参加第五届“珠洽会”的机会,我率团参观学习了全国卫生城市---广西南宁、桂林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的经验,干净整洁的市容街貌让大家都深受触动、深受启发。
海口市率先行动,迅速启动了环境综合整治“五大工程”,陈辞同志、唐先同志亲自带队上街明察暗访,强力推行门前“卫生三包”,老街、农贸市场、车站码头等多年堆积的垃圾清理了,市民纷纷拍手称好。
三亚市划定60个环境卫生责任片区,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考评问责。
泽林同志、王勇同志公开表态,如果自己分管的责任片区卫生评比倒数,将向全市人民作检讨。
儋州、琼海、东方、定安等市县也闻风而动,向脏乱差开战,行动有力,效果明显。
特别是省委宣传部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舆论宣传监督活动,组织媒体宣传广西经验,曝光脏乱差现象,开辟“全民大支招”等栏目,追踪报道整治行动,整个宣传铺天盖地,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很多市民评价,这次环境整治大行动塑形象、合民意,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2007年12月,省政府专门下发通知,在全省开展了“椰岛杯”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去年,为了迎接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庆典,卫书记和我召集18个市县的一把手进行了一次环境整治总动员,干净整洁的环境给海南赢得了很高的赞誉。
我们还筹资近40个亿,启动28个生活污水和21个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有力改善了环卫设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生的改善,但也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重建设、轻管理的趋向,环境卫生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这已成为全省建设国际旅游岛中的突出矛盾,迫切需要全省上下思想再重视,措施再强化,工作再落实。
下面,我就进一步抓好环境整治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良好的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大自然赐予了我们优越的生态环境,这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突出优势和最大资本。
如果我们不精心呵护,随意糟蹋,一边是“风景美如画”,一边是“环境脏乱差”,海南就会失去这种优势。
所以,中央领导反复叮嘱我们,要切实担负起保护环境的领导责任。
去年,胡锦涛总书记来海南视察时指示我们,“要广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文明村镇,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今年,温家宝总理来海南视察时强调,“要倍加珍惜,下最大气力爱护好、保护好海南的生态环境”。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环境整治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环境卫生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事关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加强环境整治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民心工程。
第二,环境卫生是旅游业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海南旅游要与国际接轨,首先是环境卫生要干净整洁、国际一流,游客才会有良好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