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心大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如何做广州中信大厦建筑方案设计

如何做广州中信大厦建筑方案设计

广州中信大厦建筑方案设计
首先,设计师们在规划中着重考虑了建筑的功能性。

广州中信大厦共有70层,总高度达
到了380米,为了保证建筑内部的有效利用,设计师们在楼内设置了大量的办公区域,商业空间和酒店客房。

同时,为了方便员工和访客的出入,大厦设有多个进出口和电梯通道,确保了建筑内部的流线性和便捷性。

其次,设计师们在建筑的外观设计上注重了美学性。

广州中信大厦以玻璃幕墙为主要外墙
材料,结合了金属材质和石材饰面,塑造了现代简约的外观风格。

同时,在建筑顶部设置
了LED灯光装饰,夜晚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灯光效果,使建筑在夜晚更加璀璨夺目。

此外,设计师们还注重了环境可持续性。

为了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设计师们在建
筑设计中加入了多项绿色技术,如太阳能板、节能灯具和雨水收集系统等。

同时,建筑外
部绿化也得到了充分考虑,阳台和屋顶设置了植被覆盖,不仅美化了建筑外观,还净化了
周围环境。

总的来说,广州中信大厦的建筑方案设计充分展现了现代建筑的功能性、美学性和环境可
持续性,成为了广州市中心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设计师们的努力和创新,这座建筑不仅
是一个商业中心,更是一个城市的新地标,将为广州的城市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

高层建筑-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调研

高层建筑-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调研

广 州 国 际 金 融 中 心
—— 垂 直 交 通
整个建筑外立面简洁典 雅,以复杂的曲面造型 为基础,三个外立面各 垂直半径5.1KM、平面 半径71m、转角半10m。 为了得到精美典雅的建 筑效果,设计深化采用 快速成型实体模型及计 算机建模,打造新的城 市名片。光滑玻璃幕墙 更加突出了建筑造型, 玻璃幕墙重复使用1.5 米宽、落地玻璃板(半 径较小的转角处宽度 小)。
广 州 国 际 金 融 中 心
—— 区 位 交 通 图
的士停靠点
商场入口 会议入口
裙楼
附楼
商场入 口 办公北入口
中庭
广 州 国 际 金 融 中 项目占地3.1万平方米, 心 由地下4层、地上103
——
层的主塔楼和两栋28 层的附楼组成,集超 甲级写字楼、国际顶 级豪华品牌酒店、酒 店服务式公寓、高档 购物商场和国际会议 中心等功能于一体。
广 州 国 际 金 融 中 心
—— 筒 体 分 析
斜交网格结构结合中央核 心筒可抵抗重力和侧向受 力,抗震能力强。钢筋混 凝土的斜交网格外筒结构 使大部分受力通过轴向载 荷转移,该结构比抗弯框 架更高效。考虑到节能和 视觉效果,设计了巨大钻 石形结构,高54米,横跨 12层办公和16层酒店区。
广 州 国 际 金 融 中 心
广 州 国 际 金 融 中 心
—— 建 筑 造 型
为了节能考虑,幕墙原本 设计为通风双层透光百叶 栅格,但由于施工成本高 而放弃使用。考虑采用高 性能的单元式玻璃幕墙确 保可见斜网格结构的足够 通透性。 变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西 塔的空调、水泵和空气系 统中。 垃圾等污物排放上,全部 实施管道或集中回收系统。 采用大量LED光源、庭园 灯,公共区照明采用智能 控制,部分扶梯也变频控 制。

后现代主义风格在建筑形式上的运用研究——以广州圆大厦为例

后现代主义风格在建筑形式上的运用研究——以广州圆大厦为例

158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2.02提倡形式与功能结合,体现建筑的多元化,给城市景观增添一分色彩。

但有些地区的建筑造型奇异,难以满足大众的审美,基于此类情况,怎样去评判一个建筑形式的好坏?建筑造型与地域的关系又如何处理?是否满足大众的审美?本篇基于这些问题,探讨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圆大厦建筑形式与美观、地域和差异。

2后现代主义的形成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西班牙作家菲德里柯·德·奥尼斯(Federico de Onis)1934年出版的《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类诗选》一书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特别有一种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即为后现代风格。

后现代主义在理论上没有一个精准的定义,是基于现代主义僵化下社会随之发展形成的,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工业革命进步和材料革新带来的创新性的产物。

后现代主义设计以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为代表,逆反思维下提出“少即是乏味”(less is bore)的看法,这是人们对于现代主义的复杂情况下展现出的矛盾性。

后现代主义有以下几个特点:①隐喻性,强调符号化,进行装饰;②强调设计手段的含糊性和戏谑性;③多元化和情感化。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在外观形式上不再是方盒子般的刻板印象,而是追求形式和功能并存,使人们在情感世界可以达到共鸣。

3广州高层建筑现状及启示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一些地区为了凸显区域的经济情况,会建造许多高层建筑来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象征着一座城市的繁荣,因为高层建筑直观地反映了一座摘要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中国现代化建设程度越来越高,在追求现代化经济的同时也在追求现代建筑的多样化。

人们不再满足于普通型建筑,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高层建筑在城市拔地而起,出现了许多后现代风格的建筑,其造型各异,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

难点一
由于本工程造型独特,由钢管混凝土柱组成的斜交网络外框简分为16 个节,每个节27m,钢管混凝土柱在每个节间为直线段,相邻节段的柱于节 点层形成一个折点,并于节点层平面内产生向外的推力,从而在楼层梁板 中产生拉力,如何抵抗该拉力是本工程设计中的一个技术难点。
解决方式
本工程采用了外框筒环梁+拉梁+核心简内闭合环梁构成的独立的平面 内抗拉体系,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节点层抗拉体系的安全储备,在 节点层周边设置体外高强钢绞线预应力索。张拉索使节点层平面内产生 沿径向的压力,大大减少了环梁、拉梁及核心筒连梁的拉力,还可降低楼 板中的拉应力水平,有效地控制楼板的裂缝宽度。
难点二
本工程的另一个主要技术难点是组成斜交网格外框筒的钢管混凝土 柱的“X"形相贯节点。建筑师要求采用2根钢管混凝土柱空间相贯,在 柱轴线交点处截面面积最小,所受轴力最大,因此必须设计一个特殊节点 以满足既不增大节点截面尺寸又能承受更大内力的要求。
解决方法
本工程设计了一个新型节点,利用竖向放置的椭圆形拉板连接4 根相贯 的钢管,节点区内钢管壁适当加厚,细腰处设置水平加强环,该节点形 式简洁,受力明确,便于管内混凝土浇灌施工。
高层建筑讨论课是由框架-剪力墙结构与全剪力墙结构综合演 变和发展而来。筒体结构是将剪力墙或密柱框架集中到 房屋的内部和外围而形成的空间封闭式的筒体。其特点 是剪力墙集中而获得较大的自由分割空间,多用于写字 楼建筑。筒体结构包括框筒、筒中筒、桁架筒和束筒结 构,后来还出现了多筒和多重筒等筒体结构。
在简体结构中,剪力墙筒的截面面积较大,它承受大部分水平剪力,所以柱子承受的剪力 很小;而由水平力产生的倾覆力矩,则绝大部分由框筒柱的轴向力所形成的总体弯矩来平衡, 剪力墙和柱承受的局部弯矩很小。由于这种整体受力的特点,使框筒和薄壁筒有较高的承载 力和侧向刚度,而且比较经济。

超高层综合性办公建筑标准层平面设计研究广东地区20栋超高层实例调研分析

超高层综合性办公建筑标准层平面设计研究广东地区20栋超高层实例调研分析

超高层综合性办公建筑标准层平面设计研究广东地区20栋超高层实例调研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发展,超高层综合性办公建筑在广东地区日益增多,成为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建筑不仅承载着高效的办公功能,还体现了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发展水平。

然而,超高层综合性办公建筑的设计,尤其是标准层平面设计,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功能布局、空间利用、交通组织、采光通风、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广东地区20栋超高层综合性办公建筑的实例调研分析,总结归纳其标准层平面设计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为未来的超高层建筑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首先介绍超高层综合性办公建筑的发展背景和研究意义,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随后,通过对20栋典型超高层建筑的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深入剖析其标准层平面设计的理念、原则、特点和创新点。

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调研结果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优化建议和改进措施。

总结归纳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贡献,展望未来超高层综合性办公建筑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广东地区超高层综合性办公建筑的设计水平和综合效益,也有助于推动城市建筑美学的创新和发展,为构建宜居、智能、绿色的现代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广东地区超高层综合性办公建筑发展概况广东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和发达的地区之一,其超高层综合性办公建筑的发展呈现出独特的态势和特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广东地区的高层建筑逐渐由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变,特别是超高层综合性办公建筑,不仅满足了现代企业对办公空间的需求,更成为了城市地标和象征。

近年来,广东地区的超高层综合性办公建筑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些建筑通常集办公、商业、会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形成了多元化、高效率的空间布局。

其中,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更是凭借其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推动了超高层综合性办公建筑的快速发展。

浅析低碳节能在办公建筑的应用—以广州某总部办公大楼为例

浅析低碳节能在办公建筑的应用—以广州某总部办公大楼为例

浅析低碳节能在办公建筑的应用—以广州某总部办公大楼为例【摘要】建筑行业在耗能与碳排放上一直位居榜首,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便成为了实现“3060”双碳战略目标中最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办公建筑;被动式节能;建筑体形系数;烟囱效应;外遮阳;建筑装配式设计1引言随着自然环境恶化造成的生态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引发的军事与经济动荡等自然与社会危机的发生,让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不得不真正重视起能源与自然的发展关系。

在中国建筑耗能研究报告(2020)中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且建筑行业的碳排放量约占整个社会碳排放总量的一半。

建筑业作为三大用能行业之一(工业、交通和建筑),在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的道路上任重道远。

从低能耗建筑到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的设计目标,足以体现建筑行业在努力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和诚意。

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是提升建筑能效的基本前提,任何降低能耗的措施,最终的目的都将用于室内空间的舒适度。

被动式节能与主动式节能设计是低能耗建筑设计的节能手段,两者相辅相成。

通过建筑被动式设计优先,配合主动式高性能能源系统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的优化应用,最大程度的降低能源消耗及碳排放。

2项目案例本项目为位于广州设计之都地块的某总部办公大楼项目,为单独一栋办公大楼。

可建设用地面积为5396.99平方米,总计容面积为9680平方米,地上八层,地下二层。

整个项目设计以被动式节能设计为主体进行低碳设计。

2.1被动式设计之功能空间2.1.1建筑体形不同的建筑形式产生的能源消耗不同,简单合理的建筑体形即合理的体型系数能大大提高建筑的节能率。

利用空间布局优化设计,将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运用到建筑内,不仅能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更能大大提高环境的舒适性。

本项目大楼建筑体形为接近于边长为40米的立方体。

体系系数约为0.2,大大低于《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版内规定体型系数限值,建筑的热损失较小,非常利于建筑节能。

广州发展中心大厦

广州发展中心大厦

作者单位: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北京 · 100044)收稿日期:2007-09-05广州发展中心大厦Guangzhou Development Center Building■ 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gmp广州发展中心大厦位于广州市珠江新城西南的珠江河畔,因其优越的临江位置和明确的三分式结构,成为新城区的地标性建筑。

无论是大厦的功能布局,还是外观形态,甚至是室内空间品质,均体现出简洁统一、充满结构秩序性和独特设计感的哲学思考,正是这种思考促使其从周边各式高层建筑中脱颖而出,确立自身的标志性。

一、功能结构广州发展中心大厦的功能结构被设计者划分为三部分—中间和狭长的两翼—中部包含垂直交通核心筒,两翼设置办公用房。

为保证大厦功能使用上的经济性和合理性,设计师对租用面积和交通核心筒(内部包含垂直交通和机房)的比例关系进行优化设计,将管线核心筒集中布置在建筑中部,两翼的办公用房则可自由地划分成大空间的、组合的和单人的办公间或组合成不同类型的办公间,使大厦的可租用率达到整体面积的85%,从而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同时,设计师将可灵活分隔的办公用房置于大厦幕墙的一侧,既保证楼层面积达到1 900m 2的平均值,又确保办公用房拥有极佳的采光条件。

此外,工字形的建筑平面通过垂直交通的布局组织,可灵活布置使用功能,并结合功能特点将其分割为不同的租用单元,其中配备的技术装置达到国际水平。

二、建筑外观广州发展中心大厦为适应原有城市总体布局和协调周围建筑体量,采用正方形作为基本形态,在7层的裙房之上是高134m 的塔楼,建筑中间部分高出两侧16m,高约150m 的楼顶设置供直升机起落的停机坪。

在立面处理中,设计师遵循“三分”的功能布局模式。

大厦立面中间为玻璃,略凹进;两翼则使用坚实的天然石饰面,线条明晰,这种竖向的划分强调出建筑的垂直感;同时,两翼采用横梁、立柱突出的造型方式,形成规则明确的框架结构,使整个立面获得方格网般活泼、立体的效果。

中建设计优化案例库

中建设计优化案例库
地下室地面增加疏水层
支护图纸增加栈桥
优化效果
分类
效果
项目特征
降低成本 提高利润 增值服务 便于建造
ALC板材可根据现场
实际需求定尺加工,
且整体隔音效果比砌
体好,其作为墙体使
用时不需要构造柱、 圈梁、过梁,同时 ALC板根据现场尺寸
实测实量,定尺加工 生产,精度高,因此 在材料到达现场可直 接拼装,故施工速度 较砌体更快,节省人
安装
工程施工提供保障 结构形式为钢管混凝土斜交网
原设计墙体采用加气块砌筑,但政府要求
墙体改用ALC隔墙板 镇雄学校项目,项目计划开工
工期较为紧张,且当地加气块产能不足,
后,施工速度加快, 日期2020年2月20日,计划完工
无法满足工期要求,且加气块施工速度缓 便于建造 且隔墙板一体成型质 日期2020年7月31日。用地面积
序号 时间
经理部
优化分类
优化点
设计优化案例库
适用业态
1
广州经理部 设计与建造融合 墙体优化
办公楼
2
设计与建造融合 抛撑形式优化
医院
3
设计与建造融合 车库平面优化
医院
4
设计与建造融合 施工栈桥优化
医院
一季度 深圳经理部
一季度
深圳经理部
5
设计与建造融合
核心筒砌体墙优 化为混凝土墙体
超高层
6
设计与建造融合 外立面造型
为住院楼、医技楼、行政楼、
方便出土及交通
感染楼和污水处理站。地下3层 局部 2 层,其中最高为住院楼
23层,建筑高度为117.5米。主
要结构形式:框架+剪力墙结构
。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厦全貌
• 在广州遍布摩天大楼的城市天际线中,中信 大厦无疑是一个脱颖而出的亮点
分析总Leabharlann 分析• 中信广场位于广州天 河区天河北路 • 其北为广州火车站东 站,南与天河体育中 心相对,并毗邻广州 地铁总站 ,入口正对 体育馆北入口。 • 人行入口在城市主干 道,车行入口则避开 车流聚集的主干道, 而是开在了次干道上, 规划合理。
• 大厦周围形成环形道路,停车场入口在西北角,避开了主 干道上拥堵的车流
• 靠主干道为主楼,北面为裙楼,裙楼为公寓,主楼为 集商业、金融、文化、娱乐、高档办公楼为一体的综 合楼。主楼临近城市主干道。
• 轴测图
• 主入口
平面分析
案例分析
----广州中信大厦
Citic Plaza
概述
简介
• 中信广场占地2.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 万平方米,楼高391米,由一幢80层的摩天 大楼(办公楼),两幢38层的副楼(国际 公寓楼),4层作为商场的裙楼以及地下2 层的停车场组成,1997年建成时为当时中 国的最高建筑,现下是华南地区第二高楼, 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大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