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论专题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课程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诗缘情2.发愤著书3.词别是一家4.尚巧贵妍5.文笔6.文以载道7.意、趣、神、色8.义理、考据、词章9.兴观群怨10.不平则鸣11.风骨12.《南词叙录》13.诗言志14.六观15.以禅喻诗16.幽情单绪17.诗大序18.“文气”说19.性灵说20.小说评点21.以意逆志22.吟咏情性23.别裁伪体24.《花部农谭》二、简答题:1.简述先秦儒家的主要文学观念。

2.简述《文心雕龙》中论“通变”的主要内容。

3.简述明代公安派的文学发展论。

4.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发达的原因。

5.简述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及创作理论。

6.简述桐城派文论的主要观点。

7.试列举汉代批评家的主要赋论观点,要求至少举出三家。

8.简述《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

9.试述孟子文艺观的主要理论主张。

10.简述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

11.简述明代小说批评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

12.试述《文心雕龙》在古代文论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13.简述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演义》的评点。

14.简述先秦道家的主要文学观念。

15.简述清代浙西派和常州派的词论主张。

16.简述汤沈之争。

三、材料分析题:1.王国维《人间词话》(节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2.叶燮《原诗·内篇》(节选)诗始于《三百篇》,而规模体具于汉。

自是而魏,而六朝、三唐,历宋元明以下至昭代,上下三千余年间,诗之质文、体裁、格律、声调、辞句,递升降不同。

而要之,诗有源必有流,有本必达末;又有因流而溯源,循末以返本。

古代文论专业资料

古代文论专业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 选择题第一章:先秦1、《尚书. 尧典》是上古流传下来的书,中国古代最早的文论资料。

“诗言志”是我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

“志”本义指志向,但笼统的说它指人们的主观方面,包括思想感情在内。

所谓“诗言志”是要求诗人在在有了对现实的真情实感的前提下以抒情的笔触,反映激动过他的现实。

2、“思无邪”出自《诗经》,是孔子对《诗经》内容的概括,所谓“思无邪”就是“思想纯正”。

“思无邪”,具体的说就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不淫”、“不伤”即是要求“约之以礼”,做到“中和”。

孔子强调文学形式和内容并重的观点是:“文质彬彬”。

“辞达而已矣”是孔子对文学语言提出的标准。

3、“兴、观、群、怨”体现了孔子很重视文艺的社会作用。

“可以兴”,说明诗歌可以感动人、鼓舞人,具有艺术感染作用;“可以观”,说明诗歌可以“考见得失”,“观风俗之盛衰”,具有认识作用;“可以群”,说明诗歌可以交流思想感情,使人们互相切磋,达到团结的目的;艺术文学可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可以怨”,说明诗歌可以“怨刺上政”,对时事政治发表批评意见。

4、“兴、观、群、怨”出自《论语〃阳货》。

5、孔子的"诗可以兴"中的"兴",朱熹解释为( "感发志意"和"托物兴辞" )6、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韶》乐是( "尽美矣,又尽善也" )7、墨子反对艺术(歌舞)提倡非乐。

主张文学的实用依据是是“三表”,“何为三表?”——“一: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二: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三: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名之利”(意思是:要求根据古代圣王的实践经验,参酌当时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在“刑政”的实践中去检验,看它是否符号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

“三表法”是墨子提出的“立言”之法。

他所说的“言”指广义的“文学”与“言谈”。

8、墨子的学说与儒家并称“显学”。

中国古代文论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1、以意逆志:这是孟子提出的一种理解诗的方法。

要求说诗者不要拘泥于个别字句的表面意义,而应当根据全篇去体会作者的意图,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2、知人论世: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指的是要正确理解作品的内容,必须对作者的生平思想及其所处时代有一定的认识。

3、司马迁“发愤著书说”:这是由司马迁提出的文学创作理论。

指痛苦和不幸可以激励创作者的志向,坚定他们“立言不朽”的决心,成为创作的动力。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对孔子“诗可以怨”的具体发明,说明历史上有名的著述都是心有郁积,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成为传世的佳作。

这一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象韩愈的“不平则鸣”,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等一系列有关怨的诗论就受其影响。

)4、《诗大序》主要文学思想●诗乐舞与情志的关系:诗歌是人们内心的想法和情感的外观。

●关于诗的社会作用──讽谏说:一方面,强调诗歌的教化作用,一方面,认为诗歌应该对君上进行讽刺劝谏,以改良政治。

●诗六义的提出:将风、大小雅分为正、变。

正风正雅是西周王朝兴盛时的作品,变风变雅是西周王朝衰落之后的作品。

正变说反映了汉儒将作品与政治、社会历史紧密联系起来加以考察、阐释的批评方法。

(社会政治环境对诗人的感发作用。

)5、魏晋南北朝的主要作者及观点曹丕《典论·论文》:●反对好古贱今,批评当时“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的不良倾向,以及文人相轻的不良风气,提出了“审己度人”的批评标准。

●鲜明地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主张。

曹丕的“气”一指作家的才情气质,二指与作家气质相通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文体论,作家才能各有所偏,通才全才鲜有所见。

体裁不同,风格也不同。

●文学价值论:肯定文章有崇高的价值,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甚至比“立德”、“立功”有更重要的地位。

陆机《文赋》:●构思论。

构思前的准备:着重强调了玄览、虚静的精神状态和知识学问的丰富积累两方面的内容;构思活动的情状:想象活动;灵感在构思中的作用:陆机认识到灵感的作用,认为灵感非人力所能左右,而应顺乎自然。

古代文论复习重点

古代文论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1.孟子提出了两种文学批评方法:“以意逆志”说和“知人论世”说。

2.《庄子·外物》篇说:“笙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笙;蹄者之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之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3.《毛诗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需“主文而谲谏”。

4.扬雄提出了“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的观点。

5.汉代王充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

6.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诗赋欲丽”这一观点。

7.刘勰在《文心雕龙》提出“体性”这一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作家之间的关系8.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9.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是《文赋》。

10.陆机在《文赋》中论诗风格特征时,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

11.皎然最重要的诗论作品是《诗式》。

12.严羽《沧浪诗话》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13.明代后期的思想家李贽提出了“童心说”,主张文学表现真情。

14.针对明代复古派末流在创作上拘泥于古人格调,公安派打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旗帜。

15.李贽提出了“《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这一观点。

16.王夫之认为“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17.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指出:“《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传》是因文运事”。

二、名词解释1.以意逆志:此说是在《孟子·万章上》中提出的批评方法。

“意”是指诗的表层意思,“志”是指深层情志。

主张通过对作品文本表层的象征的“意”,去推求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作者之志。

此说是与文学创作中的比兴手法相对应的批评方法,长期为后世批评家所遵用,并在鉴赏学中得以拓展其理论内涵。

此说也往往被误解,导致主观武断的批评。

2.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以写真人真事为原则,即不虚假地对统治者歌功颂德,不隐讳他们的凶狠残暴的恶行,一切都照历史的实际情况真实地予以记录,这种"实录"精神,对后世的史学产生过巨大影响,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杜甫的诗被成为"诗史",就说明了这一点。

古代文论复习要点梳理

古代文论复习要点梳理

古代文论复习要点梳理先秦1、《尚书》诗言志2、儒家文学观孔子《论语》文艺与道德修养,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关于文学批评的标准文学的社会功用:兴观群怨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之关系论雅乐与郑声孟子《孟子》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观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知言养气说荀子《乐论》“天行有常”的自然观对荀子文学思想的影响明道、言志、抒情相结合的文学观对文艺和政治关系的系统阐述3、道家文学观老子《道德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庄子《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美学思想:无乐之乐解衣般礴言意之表虚静、物化、得意忘言的艺术创作论两汉1、司马迁文论对《离骚》的重要评论“发愤著书”说实录精神2、《毛诗大序》“发乎情,止乎礼义”讽谏说六义说情志统一说3、扬雄文论对屈原作品的评价:“过以浮”“蹈云天”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辞赋观4、班固文论对屈原作品的评论对《诗经》及汉乐府诗的评论5、王充《论衡》对谶纬神学思想的批判真善美相统一的文学观6、王逸《楚辞章句》称《离骚》为“经”对屈原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魏晋南北期1、曹丕《典论论文》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的性质特点之关系:文非一体,鲜能备善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文以气为主对文章价值的崇高评价: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对前人文学批评态度的意见:文人相轻,暗于自见2、陆机《文赋》文学创作中艺术构思的重要性各类文体的特征及其艺术风格对文学创作中作品结构和布局方面的分析文学作品艺术美的五条标准:应、和、悲、雅、艳3、沈约《宋书谢灵运传》对晋宋以前文学发展进行了简单梳理,承认“变”的历史必然性、合理性4、刘勰《文心雕龙》对文学本质的看法:《原道》篇文学创作论:论文学创作的构思:《神思》篇论文学形象的艺术特征:《隐秀》篇论文学的风格:《体性》篇、《定势》篇、《才略》篇论文学作品的风骨美:《情采》篇、《风骨》篇论文学作品的写作技巧:《总术》篇、《情采》篇、《附会》篇、《熔裁》篇文学文体论:《明诗》至《书记》共20篇,论述了共34种不同的文体文学发展论:通变文学批评论:六观(位体、置辞、通变、奇正、事义、宫商)5、钱嫌《诗品》以“直寻”为核心的文艺美学思想:诗歌的本质是表现人的感情诗歌的创作以自然为最高美学原则以怨愤为主要内容的风骨论诗歌必须有使人产生美感的滋味对历代五言诗人的评价:风、骚传统(体系)准确把握诗人创作特点,作出全面、公允的评价6、萧统《文选序》沉思瀚藻7、萧绎《金楼子立言》阐述自己关于“文”的认识古之学者有二,今之学者有四:儒、学、文、笔8、颜之推《颜氏家训》调和南北文风“理致”“气调”“天才”“兴会”看重作家的人品,讲究道德修养隋唐五代1、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风骨论兴寄论2、王昌龄诗论风格上:格律说意境上:“三境”“三格”说3、李白诗论自然清新的诗歌主张以“清算”为核心的诗歌艺术美理想4、股瑞诗论以“兴象”为中心的文艺思想:诗歌应当有风骨诗歌应具备“神来、气来、情来”之妙诗歌构思要新颖、奇特、巧妙,并且具备自然的声律之美5、杜甫诗论文学应当揭露当权统治者的弊政,描写百姓的疾苦,以达到民请命为目的诗歌艺术美理想是肯定清新秀丽,而又更重壮阔豪迈6、皎然诗论境中含情,情由境发诗歌“取境”有难、易之分诗境与禅境合一7、刘禹锡《董氏武陵集纪》文章之蕴境生于象外8、韩愈诗文论文以明道“气盛言宜”论为陈言之务去“不平则鸣”论9、柳宗元文论文有二道观批判地对待古文重视作家的自身修养10、白居易诗论诗歌创作要有为而作,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诗歌创作要起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积极社会作用美刺观提倡“直笔”“实录”11、司空图诗论思与境偕韵味说四外说宋金元1、欧阳修诗文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诗穷而后工说诗歌意境理论2、苏轼诗文论论艺术创作中“知”与“能”的关系论艺术构思中“虚静”“物化”和“妙观逸想”论形象塑造的“随物赋形”和“传神”论“无法之法”论平淡的艺术意境3、黄庭坚诗文论肯定诗歌“刺世嫉邪”的怨刺作用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诗歌创作要有精博的学问为基础讲究严密的法度4、李清照《论词》勿“破碎”要有“铺叙”讲“故实”要求词的格调高雅、典重5、吕本中诗论“活法”“悟入”6、张戒《岁寒堂诗话》意味说去词去意8、朱臬诗文论文道一体论诗志合一论三变说“兴”与“涵咏”9、严羽诗论论“别材”“别趣”论“妙悟”论“以盛唐为法”10、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主张写诗必须要有真情实感崇尚清新自然之美崇尚雄浑、刚健的风骨之美11、张炎《词源》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提出了“清空”的审美要求提出了“意趣”的审美要求明代1、李梦阳诗论诗文之辨唐宋之辨2、谢榛诗论情、景体、志、气、韵四要素感兴3、王世贞诗文论诗文的核心是意:意的形成:自外而内,外界事物触发自内而外,作家感情借外物宣泄意的传达:法才气与格调相统一4、李贽文论童心说:天下之至文,未有出于童心焉者也以自然为美的创作思想:化工、传神5、袁宏道诗文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提倡文学创作的“真文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因时因事而“变”强调文学作品之“趣”讲究文学创作之“奇”求古人真诗清代1、金圣叹小说理论区分圣人作书与古人作书比较《史记》与《水浒传》重视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塑造2、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戒讽刺、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戒荒唐、审虚实词采第二:贵显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重视戏剧的宾白语言:声务铿锵、语求肖似、词别繁减、字分南北、文贵洁净、意取尖新、少用方言、时防漏孔关于科浑语言的原则:戒淫亵、忌俗恶、重关系、贵自然戏剧的“格局”:非常重视开场、冲场,要求开场数语应“包括通篇”,而冲场则须“蕴酿全部”。

文论专题复习资料

文论专题复习资料

文论专题复习资料文论专题复习资料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在《美学》中,黑格尔将( 悲剧 )艺术看作是属于诗的门类下“戏剧体诗”的一个具体类别,“戏剧体诗”除了悲剧之外还有正剧和喜剧。

( 悲剧 )被看作是时间上最早的剧种。

A.悲剧 B.喜剧C.正剧 D.悲喜剧2.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有四个层面,即( 声音 )层面、意义层面、意象和隐喻层面以及由象征和象征系统构成的“世界”或“神话”层面。

A.形象 B.画面C.声音 D.历史3.“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艺术”中,尤其是文学中有三组原素,它们是人物性格、遭遇与事故、风格,持这一主张的是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泰纳),被预言为“为思想生活”的人。

A.泰纳 B.伊瑟尔C.孔德 D.拉封丹4.黑格尔说:“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术用( 感性)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

A.科学性 B.理性C.感性 D.目的性5.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研究中将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 潜意识 )。

A.理性意识 B.无意识C.感性意识D.潜意识6.黑格尔的《美学》是对其“绝对理念”运动到“精神阶段”早期的表现形态的论述,在他看来“(美)”(艺术)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初级形式,“善”(宗教)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中级情状,而“真”(哲学)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最后完成。

A.表现 B.模仿起来时,读者才开始构造想象性客体,正是空白使这种联结性运作得以进行。

这些空白表明,本文各不相同的部分应当被读者联结起来,尽管本文并没有这样说明。

空白是本文看不见的结合点,因为它们把本文的图式和本文的视野互相区分开来,同时在读者方面引起观念化的活动。

理所当然,当读者把本文图式和本文视野联结起来时,空白就‘消失’了”。

答: (1)调动和激发读者的想象;(5分)(2)空白是潜在于本文中的结构模式;(5分)(3)空白在文学交流活动中发挥着自我调节的结构作用;(6分)(4)空白是存在于本文和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基本成分。

中国历代文论复习资料(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历代文论复习资料(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历代文论复习资料一、背诵并默写1、《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2、《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未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3、《文心·深思》: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

4、《戏为六绝句》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逮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5、《与元九书》: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二、填空1、“诗言志”最早出现于【尚书·尧典】,朱自清称之为我国古代文论的“开山之纲领”2、孔子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3、墨子立言著文的标准【言有三表】为原则,即:本、原、用。

4、荀子认为“辩”可以分为【小人之辨,士君子之辨,圣人之辨】5、毛诗序将音乐分为【治世之音,乱世之音,亡国之音】6、毛诗序认为《诗经》的功能【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7、《太史公自序》主要提出的文学观点【发愤著书】8、《楚辞章句序》的作者王逸认为《离骚》对屈原的作用是【上以讽谏,下以自慰】他批判班固,因为班固认为屈原是“露才扬己,华而不实”。

9、“建安七子”最早出自于曹丕的【《典论·论文》】10、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11、《文心·时序》的文学观【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或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学随时代而发展。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
14、《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注重文学作品要“意在言外”的传说,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5、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一边的,均与先秦诸子著作中《庄子》一书的文艺思想有着较深的关系。
9、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一部体大思精的古代文学理论、美学理论著作是《文心雕龙》
10、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是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形式
11、刘勰提出了“体性”的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作家才性之间的关系
12、《文心雕龙•风骨》篇中的“风格”,近人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中认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
13、与《文心雕龙》一起,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最高成就的是《诗品》
14、钟嵘文学思想的核心是“直寻”
15、钟嵘评诗,把历代五言诗人分为两大体系,它们的源头则分别是《诗经》和《楚辞》
第四章:隋唐五代
1、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提出了“兴寄”和“风骨”说
2、提出诗歌应该“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主张的是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7、教材认为:自《文心雕龙》之后理论性和体系性最强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是《原诗》
8、把创作客体(“在物者”)分为理、事、情三个方面,把创作主体(“在我者”)分为才、胆、识、力四个要素的清代诗论家是叶 燮
9、《原诗》作者认为在才、胆、识、力四个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识
10、提出诗歌创作要有“神韵”因而提出“神韵”说的诗论家王士禛
4、《典论•论文》说,“夫文本而未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5、曹丕《典论•论文》提出文章分“四科”:即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实际上共分八种文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代号:1250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文论专题试题2009 年1 月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兴观群怨”说作为孔子“诗教”文艺观的代表,呈现出两个相互联系的特点:一是特别看重文艺的社会作用,强调文艺的教化功能;二是这种对文艺教化功能的强调始终建立在遵循文艺的——规律基础之上,尤其突出艺术的——情感特征。

( ) A.模仿B.表现C.审美D.认知2.为强调“大美”之自然、本真、天放的独特禀性,庄子从比较的角度说到“三籁”之声。

其中除了“地籁”、“人籁”还有( )。

A.“天籁” B.“物籁”C.“神籁” D.“灵籁”3.《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 ) ”是全书的理论核心。

A.诗体B.诗辨C.诗法D.诗评4.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

下面( )属于创作对象论范畴。

A.“理、事、情”说B.“才、胆、识、力”说C.“师法自然”说D.“妙造自然”说5.在司空图之前,陆机、刘勰有“余味”说的提法,钟嵘则是以“( ) ”说著名。

A.滋味B.品味C.食味D.气味6.李渔论及戏曲时说到:“机‘趣'二字,填词家必不可少。

机者,传奇之精神;趣者,传奇之风致。

少此二物,则如泥人土马,有生形而无生气。

”《(重机趣》)。

这里“机趣”所指的是( )。

A。

格局B.结构C.情节D.词采7.在《美学》中,黑格尔将——艺术看作是属于诗的门类下“戏剧体诗”的一个具体类别。

“戏剧体诗” 除了悲剧之外还有正剧和喜剧,——被看作是时间上最早出现的剧种。

A.悲剧B.喜剧C.正剧D.悲喜剧8.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有四个层面:即( )层面、意义层面、意象和隐喻层面以及由象征和象征系统构成的“世界”或“神话”层面。

A.形象B.画面C.声音D.历史-9.“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艺术”中,尤其是文学中有三组原素,它们是人物性格、遭遇与事故、风格,持这一主张的是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被老师预言为为思想生活'的'人( )。

A .泰纳B.伊瑟尔C.孔德D.拉封丹10.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研究中将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

A .理性意识B.无意识C.感性意识 D .潜意识二、简答题(每小题12 分,共36 分)1.简单概括金圣叹小说理论关于人物论的主要思想。

2.在《诗学》中亚里土多德这样描述到:作为一个整体,诗艺的产生似乎有两个原因,都与人的天性有关。

首先,从孩提时候起人就有摹仿的本能。

人和动物的一个区别就在于人最善摹仿,并通过摹仿获得了最初的知识。

其次,每个人都能从摹仿的成果中得到快感。

可资证明的是,尽管我们在生活中讨厌看到某些实物,比如最讨人嫌的动物形体和尸体,但当我们观看此类物体的极其逼真的艺术再现时,如会产生一种快感。

这是因为求知不仅于哲学家,而且对一般人来说都是一件最快乐的事,尽管后者领略此类感觉的能力差一些。

因此,人们乐于观看艺术形象,因为通过对作品的观察,他们可以学到东西,并可就每个具体形象进行推论,比如认出作品中的某个人物是某人。

由此,我们怎样看待亚里土多德关于文艺所具有的价值,请简要说明。

3.韦勒克、沃伦关于评价文学的具体标准有哪些内容?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 分)1.从下面三段王国维的相关著述,简单分析境界说的理论内涵。

境界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人间词话》)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日:有境界而已矣。

何以谓之有意境?日: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

元曲亦然。

(《宋元戏曲考》)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

出于观我者,意余于境。

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

然非物无以见我,而观我之时,叉自有我在。

故二者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

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

(《人间词乙稿叙》)2.请阐释精神分析说对文艺研究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1.C 2.A 3.B 4.A 5.A 6.D 7.A 8.C 9.A 10.D二、简答题(每小题12 分,共36分)答题要点:1.简单概括金圣叹小说理论关于人物论的主要思想。

首先,成功塑造人物性格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和取得艺术成就的根本标志。

其次,小说人物还应该是个性化、性格鲜明的。

再次,小说还应注意如何去表现人物性格的问题。

2.怎样看待亚里士多德关于文艺所具有的价值,请简要说明。

首先,文艺可以给人以知识。

其次,文艺可以给人以快感。

第三,文艺可以陶冶人的心灵。

3.韦勒克、沃伦关于评价文学的具体标准有哪些内容?第一,包容性或多样性。

第二,连惯性。

第三,建立在经验事实上的世界观。

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 分)1.(1)“境界”之本质在“情景交融” 。

“境界”的本质其实就是中国传统诗学所一贯强调的一个核心话题:情景相生及情景交融。

(2)“境界”之特征在“真”,审美效果在于“不隔”。

“境界”不仅是要情景交融,而且必须是“真”情“真”景的交融与表现,而要能写“真”景物“真”感情,作者必须“所见者真,所知者深”。

“不隔”的含义,那就是指诗人之言情写景能令读者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审美效果。

作品之“境界”所以能产生这样的审美效果,根源在于诗人面对生活而能“入”能“出”,故此“所见者真,所知者深”,因而能够写出“真景物”、“真感情”。

总之,正是由于“境界”生成的基本特征在于“真”,从根本上决定了“境界” 的审美效果必定在于“不隔”。

2.请阐释精神分析说对文艺研究的意义。

一方面,其对于艺术家创作动机的研究,潜意识的探讨,对于艺术作品的心理分析,拓宽和丰富了人们对艺术的发生、艺术创作中的“受动”作用和艺术的意义的理解认识,并且有力地推动了浪漫主义批评或传记批评的发展。

后来在西方出现的“原型批评”、“神话批评”亦与之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

其提出的“症候”论,可谓是在“反映”论和“表现”论之外的一种新见,开启了人们分析艺术作品、艺术形象的新思路。

兴起于西方的“新历史主义批评”,无不能说是将其推广和运用于对社会生活、历史运动的观照认识而发展起来的。

另一方面,这一理论的偏颇、荒诞和乖谬之处也是明显可见韵:其将艺术创造一律看作是艺术家的白日梦,将一切艺术家统统视为受原始本能尤其是性本能支配和控制的人,这不仅是无视艺术家具有在后天环境中生成的百不相同的个性存在,把他们从心理上抽象化了,而且更是否定了艺术家(以及一切社会的人) 具有相对独立于其肉体欲望的精神追求.将他们还原为了森林动物,或在本质上是极端自私、仇视社会伦理道德的心理罪犯。

试卷代号:1250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 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文论专题试题2008 年7 月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兴观群怨”说作为孔子“诗教”文艺观的代表,呈现出两个相互联系的特点:一是特别看重文艺的社会作用,强调文艺的教化功能;二是这种对文艺教化功能的强调始终建立在遵循文艺的——规律基础之上,尤其突出艺术的——情感特征。

( )A .模仿B .表现C.审美D.认知2.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间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论巨制——《文心雕龙》B .第一部诗话——曹丕的《诗品》,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C .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钟嵘的《文赋》,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D .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3.《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 、“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 )”是全书的理论核心。

A .诗体B .诗辨C.诗法D.诗评4.叶燮所指诗人辨别事物“理、事、情”的能力,以及对世界事物是非美丑的识别能力,是“才胆识力”中的( )。

A .“识” B.“胆”C.“才”D.“力”5.在司空图之前,陆机、刘勰有“余味”说的提法,钟嵘则是以“( )”说著名。

A .滋味B .品味C.食味D.气味6.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直觉的( )、经济的和道德的。

A .想象的B.诗意的C.意象的 D .概念的7.黑格尔说:“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术用()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A .科学性B.理性C.感性 D .目的性8.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有四个层面:即()层面、意义层面、意象和隐喻层面以及由象征和象征系统构成的“世界”或“神话”层面。

A .形象B .画面C.声音D.历史9.“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艺术”中,尤其是文学中有三组原素,它们是人物性格、遭遇与事故、风格,持这一主张的是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被老师预言为“为思想生活”的人()。

A ,泰纳B.伊瑟尔C.孔德 D .拉封丹10.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研究中将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

A .理性意识B.无意识C.感性意识D.潜意识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 分)1.简单概括金圣叹小说理论关于人物论的主要思想。

2.简要说明李渔“浅处见才”通俗戏曲观表现在哪些方面?3.韦勒克、沃伦关于评价文学的具体标准有哪些内容?三、论述题(每题22 分.共44 分)1.从下面三段王国维的相关著述,简单分析境界说的理论内涵。

境界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人间词话》)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日:有境界而已矣。

何以谓之有意境?日: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

元曲亦然。

(《宋元戏曲考》)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

出于观我者,意余于境。

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

然非物无以见我,而观我之时,又自有我在。

故二者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

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

(《人间词乙稿叙” )2.教材中关于“本文和读者进行交流活动之基本结构的‘空白' "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