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镀膜材料论文
光学镀膜材料的理论与实践

光学镀膜材料的理论与实践光学镀膜是一种将薄膜涂覆在光学元件表面以改变其光学性质的技术。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显示器、太阳能电池板、摄像头等领域。
光学镀膜材料的理论与实践涉及镀膜材料的选择、反射率的计算、薄膜生长机理等方面,以下将对其进行探讨。
首先,对于光学镀膜材料的选择,种类繁多,常用的有金属薄膜、二氧化硅薄膜、氮化硅薄膜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取决于具体应用的要求。
光学镀膜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其透过率、反射率、抗衰减性等因素。
例如,太阳能电池板需要高透过率和低反射率,因此采用透明导电薄膜和抗反射膜进行涂覆。
其次,光学镀膜材料的反射率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反射率是指光线在光学元件表面发生反射的比例。
根据光的干涉原理,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光的相位来实现反射率的调控。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薄膜设计软件、多层介质膜的等效折射率计算公式等。
根据所需的光学特性,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来得到理想的反射率。
最后,光学镀膜材料的实践需要了解薄膜生长机理。
薄膜生长是指在真空下,通过蒸发、溅射、离子束沉积等技术将原材料沉积在基底表面生成薄膜的过程。
薄膜生长机理涉及到材料的析出过程、表面扩散、固体反应等原理。
了解薄膜生长机理可以帮助我们控制薄膜的结构和性能,提高薄膜的质量和光学特性。
综上所述,光学镀膜材料的理论与实践是光学镀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选择光学镀膜材料、准确计算光学特性和了解薄膜生长机理,将有助于提高光学元件的性能和质量,拓展光学应用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光学镀膜技术将会取得更加广泛的应用和突破。
光学镀膜技术及应用调查

光学镀膜技术及应用调查摘要:金属光学镀膜最早用于光学元件表面制备保护膜。
光学镀膜技术和应用始于19 世纪初叶。
在20世纪的后50年内,光学镀膜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目前金属贴膜玻璃是在平板玻璃表面贴上一层或多层金属氧化物,以改善玻璃的性能和强度,使其具有保温、隔热、防爆、防紫外线、美化外观、安全、节能和美化装饰等功能。
而有色金属镀膜材料主要用于传统工业领域,稀有金属或其氧化物主要用于高科技领域。
其中氧化钦贴膜玻璃获得了广泛应用,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本文就光学镀膜的方法、材料及其应用状况进行简要概括,同时介绍日常生活常见的隔热膜和防爆膜[1]。
关键词:光学镀膜材料防爆膜隔热膜1 光学镀膜方法及其应用状况1.1 脉冲激光沉积(PLD)利用激光对物体进行轰击,然后将轰击出来的物质沉淀在不同的衬底上,得到沉淀或者薄膜。
PLD作为一种新的先进的成膜技术。
与其他工艺相比,生长参数独立可调、可精确控制化学计量比,易于实现超薄薄膜的生长和多层膜的制备,生长的薄膜结晶性能很好,膜的平整度也较高。
PLD技术的成膜效率高,能够进行批量生产,这是它的很大的优势,有望在高质量ZnO薄膜的研究和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等离子体管中的微粒、气态原子和分子沉积在薄膜上会降低薄膜的质量,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可以获得改善,但不能完全消除。
而且PLD生长在控制掺杂、生长平滑的多层膜和厚度均匀等方面都比较困难,从而比较难以进一步提高薄膜的质量。
1.2化学气相沉积(CVD)化学气相沉积(CVD)法是一种或几种气态反应物在衬底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而沉积成膜的。
反应物质是由金属载体化合物蒸汽和气体载体所构成,沉积在衬底上形成金属氧化物薄膜,衬底表面上发生的这种化学反应通常包括金属源材料的热分解和原位氧化。
CVD法的主要控制参数为气体流量、气体成分、沉积温度和衬底的几何形状等。
按工作压强CVD可分为常压CVD(APCVD)和低压CVD(LPCVD);按激活能源区可分为等离子体CVD(PECVD)、光CVD、热CVD 和电子回旋共振CVD(ECRCVD)等;按使用的原材料不同,可分为普通CVD和有机金属CVD(MOCVD)。
物理论文-光学薄膜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

光学薄膜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1.引言光学薄膜是指在光学玻璃、光学塑料、光纤、晶体等各种材料的表面上镀制一层或多层薄膜,基于薄膜内光的干涉效应来改变透射光或反射光的强度、偏振状态和相位变化的光学元件,是现代光学仪器和光学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光学薄膜逐渐被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业、天文学、军事、宇航、光通信等领域,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得到了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日益重视。
而今新兴技术的发展对薄膜技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又进一步促使了光学薄膜技术的蓬勃发展,所以近年来,对光学薄膜的研究及其应用一直是非常活跃的课题。
本文在简单叙述薄膜干涉的一些相关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光学薄膜最常见的几种制备方法,研究了光学薄膜技术的相关应用,并且展望了光学薄膜研究的广阔前景。
2.光学薄膜干涉的原理一列光波辐射到透明薄膜上,从膜的前、后表面或上下表面或上下表面反射出两列光波,这两列相干光波相遇后叠加产生干涉,设薄膜下方空间的折射率为n3,薄膜的折射率为n2,薄膜上方空间的折射率为n,膜的厚度为d,如图1所示,则上下两表面处获得的反射光束的光程差为δ=2d(n2^2-n1^2sin^i)^-2λ*/2,式中i是入射角,λ/2是由半波损失而引起的附加光程,当δ=kλ,相位差Δφ=±2k∏(k=1、2、3…),干涉加强,形成明纹;当δ=(2k+1)*λ/2,Δφ=±(2k+1)∏(k=0、1、2、3…),干涉减弱,形成暗纹。
图1 薄膜干涉的基本原理假如取薄膜的光学厚度为n2*d=λ/4,当n1<n2;n3<n2,或n1>n2;n3>n2时,薄膜上下表面的光学性质不相同,都有λ/2附加光程差,两反射光的光程差δ=λ,两反射光干涉相长,增加了反射光的能量,这种薄膜称为增反膜;当n1<n2<n3或n1>n2>n3时,因薄膜上下表面的光学性质相同,上下表面的反射光没有附加光程差,两反射光的光程差δ=λ/2,两反射光干涉相消,增加了透射光的能量,这种薄膜称为增透膜。
光学薄膜技术中的材料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光学薄膜技术中的材料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光学薄膜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光学镀膜技术,广泛应用于光学器件、晶体激光、光学通信、光电显示等领域。
在光学薄膜的制备过程中,材料特性对薄膜的性能和剩余应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优化设计材料特性可以提高薄膜的性能,降低制备成本,下面就对光学薄膜技术中材料特性的分析和优化设计进行探讨。
一、材料的光学特性对薄膜性能的影响在薄膜的制备中,材料光学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对薄膜的透过率、反射率、散射率、吸收率和色散等有着直接影响。
透过率和反射率:透过率和反射率是最重要的两个光学参数。
透过率越高可增加薄膜的通光率,反射率越低可降低光照强度。
散射率:材料的散射率会导致光分散并造成图像模糊。
一般情况下散射率越低,图像清晰度越高。
吸收率:材料的吸收率对薄膜发光率、耐热性和色散率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色散:材料的色散特性对多层膜镀膜技术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某些应用,比如多层膜反射镜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材料具有一定的色散特性。
综合上述,如何选择一种材料以及该材料的选择对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色散和散射贡献的考虑是非常重要的。
二、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对薄膜性能的影响1. 物理特性热膨胀系数: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对薄膜的工作温度和稳定性等方面有直接影响。
如果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过大,将会导致薄膜的形变和剩余应力,从而影响薄膜的性能和寿命。
硬度:材料的硬度是指材料所能抵抗的刮擦和压力等力量,硬度高的材料在制备过程中不易变形且使用寿命长。
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这两个参数决定了材料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薄膜的工作温度和稳定性。
2. 化学特性耐腐蚀性:材料的耐腐蚀性越强,薄膜的使用寿命越长。
特别是在一些环境恶劣的应用场合,比如光学器件的浸泡酸碱液等应用场合。
氧化性:材料的氧化性直接影响到薄膜的使用寿命、稳定性和透过率等。
综上所述,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对材料在光学薄膜制备中的应用起到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包括耐高温和耐腐蚀等方面均需要考虑.三、优化设计材料选择通过对光学薄膜中材料特性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优化设计建议:1. 选择透过率和反射率高、散射率低、吸收率低的材料。
镀膜技术介绍范文

镀膜技术介绍范文镀膜技术是一种将薄膜材料均匀地加在物体表面的技术。
镀膜可以改变物体的外观、增强其功能或保护其表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镀膜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光学、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
在光学领域,镀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光学镜片、透镜、光学滤波器等光学器件的制造中。
镀膜可以增加镜片的透光率和反射率,使光线更加明亮和清晰。
在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中,镀膜技术可以增加电池板的转换效率,提高其发电能力。
同时,镀膜还可以用于制造反射镜、分光镜等光学仪器。
在电子领域,镀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元件的制造中。
例如,电子线路板上的金属箔经过镀膜处理后,可以提高其导电性和耐腐蚀性。
另外,镀膜还可以用于制造显示屏、LED灯等电子产品。
在汽车行业,镀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外观的保护中。
例如,使用镀膜技术可以增加汽车漆面的硬度和耐磨性,防止划痕和腐蚀。
此外,镀膜还可以使汽车漆面更加光洁和平滑。
在航空航天领域,镀膜技术被应用于航空器表面的保护中。
由于航空器在高空飞行时会受到各种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使用镀膜技术可以提高航空器表面的耐腐蚀性和防风化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镀膜技术的基本步骤包括基体表面清洁、预处理、镀膜过程和后处理等。
首先,需要对基体表面进行清洁,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氧化物。
然后,进行预处理,包括涂覆浸润剂、激活处理等,以增强基体表面的附着能力。
接下来,进行镀膜过程,即将薄膜材料均匀地加在基体表面。
最后,进行后处理,例如退火、清洗等,以提高镀膜的稳定性和质量。
常见的镀膜材料包括金属薄膜、陶瓷薄膜、聚合物薄膜等。
金属薄膜可以提供优异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适用于电子元件和光学器件的制造。
陶瓷薄膜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耐高温性,适用于汽车外观的保护和航空航天器表面的防护。
聚合物薄膜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耐候性,适用于建筑领域的防水和防紫外线处理等。
总而言之,镀膜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改变物体的外观、增强其功能或保护其表面。
光学镀膜材料

光学镀膜材料光学镀膜材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功能性材料,它在光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光学镀膜材料是指在光学元件表面进行一层或多层薄膜沉积的材料,其目的是改变光学元件的透射、反射和吸收等性能。
光学镀膜材料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金属膜、氧化物膜、氟化物膜等。
本文将对光学镀膜材料的种类、特性和应用进行介绍。
光学镀膜材料的种类。
光学镀膜材料的种类多种多样,根据其化学成分和结构特点可以分为金属膜、氧化物膜、氟化物膜等。
金属膜是将金属原子通过真空蒸发、溅射等技术沉积在基片表面形成的薄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光学性能,常用于反射镜、透镜等光学元件的镀膜。
氧化物膜是将氧化物材料沉积在基片表面形成的薄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光学性能,常用于光学滤波器、反射镜等光学元件的镀膜。
氟化物膜是将氟化物材料沉积在基片表面形成的薄膜,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光学性能,常用于光学镜片、滤光片等光学元件的镀膜。
光学镀膜材料的特性。
光学镀膜材料具有一系列特殊的光学性能,如高透射率、低反射率、高吸收率等。
其中,高透射率是指光学镀膜材料对光的透射能力较强,能够使光线通过材料而不产生明显的衍射、散射等现象;低反射率是指光学镀膜材料对光的反射能力较弱,能够减少光线的反射损失;高吸收率是指光学镀膜材料对光的吸收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地吸收光线的能量。
这些特性使光学镀膜材料在光学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光学元件的透射率、反射率和吸收率,从而提高光学系统的整体性能。
光学镀膜材料的应用。
光学镀膜材料在光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光学镜片、滤光片、反射镜、透镜等光学元件。
其中,光学镜片是将光学镀膜材料沉积在玻璃或塑料基片上形成的薄膜,具有调节光线透射、反射和吸收性能的功能,广泛应用于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中;滤光片是将光学镀膜材料沉积在光学玻璃或塑料基片上形成的薄膜,具有选择性透射或反射特定波长光线的功能,广泛应用于激光器、光谱仪、光学仪器等领域;反射镜是将光学镀膜材料沉积在金属或玻璃基片上形成的薄膜,具有增强或减弱特定波长光线的反射性能,广泛应用于激光器、光学系统、激光打印机等领域;透镜是将光学镀膜材料沉积在玻璃或塑料基片上形成的薄膜,具有调节光线透射、反射和吸收性能的功能,广泛应用于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中。
光学镀膜技术以及应用调查

光学镀膜技术以及应用调查关键词:镀膜;技术;应用摘要:镀膜主要是为了减少反射,为了提高镜头的透光率和影像的质量,在现代镜头制造工艺上都要对镜头进行镀膜。
并且其可分为隔热膜,防爆膜。
镀膜主要是为了减少反射,为了提高镜头的透光率和影像的质量,在现代镜头制造工艺上都要对镜头进行镀膜。
镜头的镀膜是根据光学的干涉原理,在镜头表面镀上一层厚度为四分之一波长的物质,使镜头对这一波长的色光的反射降至最低。
显然,一层膜只对一种色光起作用,而多层镀膜则可对多种色光起作用。
多层镀膜通常采用不同的材料重复地在透镜表面镀上不同厚度的膜层。
多层镀膜可大大提高镜头的透光率,;例如,未经镀膜的透镜每个表面的反射率为5%,单层镀膜后降至2%,而多层镀膜可降至0.2%,这样,可大大减少镜头各透镜间的漫反射,从而提高影像的反差和明锐度。
隔热膜隔热膜(Sun Contral window film),又俗称太阳隔热膜等,其中,隔热膜是最常见的称呼,“隔热”是指对红外光区的有效阻隔。
根据car2100权威定义,隔热膜一般是由PET基材复合而成的薄膜,带有的水溶性压敏胶,它能紧紧贴住玻璃碎片,当发生碰撞车祸或被歹徒敲打挡风玻璃,玻璃碎片不会脱落飞溅。
对此,专业的解释是隔热膜本身有多余3层的功能材料,厚度达到大于0.051mm,能承受国际标准97.1105磅的撞击测试。
隔热膜又被称为防晒隔热膜,“防晒”是指能有效阻隔紫外线达90%以上。
第三代产品运用了很多新技术,如“磁控镀膜”、“微米技术”、“纳米技术”、“航天科技”等,紫外线阻隔率提高到90%~100%左右,红外线阻隔率提高到30%~95%左右,胶的粘性更强,从而达到既降低膜的厚度又提高了防爆性能的效果.隔热膜的一些特点:1.隔热 ---希雅图建筑膜是高档热反射式窗膜,其太阳能总阻隔率可高达79%,具有极好的隔热性能。
与低端产品染色膜和原色膜等存在极大的不同,后者属于吸热式窗膜,只能通过吸热暂时起到隔热的作用。
光学薄膜技术论文

光学薄膜技术论文光学薄膜是一类重要的光学元件,下面是店铺整理了光学薄膜技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光学薄膜技术论文篇一光学薄膜及其应用研究【摘要】光学薄膜是一类重要的光学元件,它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光学、光电子学、光学工程以及其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
在光的传输、调制,光谱和能量的分各与合成以及光与其他能态的转换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光学薄膜制备应用1光学薄膜的制备技术1.1物理气相学沉积(PVD)1)热蒸发光学薄膜器件主要采用真空环境下的热蒸发方法制造,此方法简单、经济、操作方便。
尽管光学薄膜制备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但是真空热蒸发依然是最主要的沉积手段,当然热蒸发技术本身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
2)溅射溅射指用高速正离子轰击膜料(靶)表面,通过动量传递,使其分子或原子获得足够的动能面从靶表而逸出(溅射),在被镀件表面凝聚成膜。
其膜层附着力强,纯度高,可同时溅射多种不同成分的合金膜或化合物。
3)离子镀离子镀兼有热蒸发的高成膜速率和溅射高能离子轰击获得致密膜层的双优效果,离子镀膜层附着力强、致密,离子镀常见类型:蒸发源和离化方式。
4)离子辅助镀在热蒸发镀膜技术中增设离子发生器――离子源,产生离子束,在热蒸发进行的同时,用离子束轰击正在生长的膜层,形成致密均匀结构(聚集密度接近于1),使膜层的稳定性提光学薄膜制备技术高,达到改善膜层光学和机械性能。
离子辅助镀技术与离子镀技术相比,薄膜的光学性能更佳,膜层的吸收减少,波长漂移极小,牢固度好,该技术适合室温基底和二氧化钛等高熔点氧化物薄膜的镀制,也适合变密度薄膜、优质分光镜和高性能滤光片的镀制四。
1.2化学气相沉积(CVD)化学气相沉积(CVD)一般需要较高的沉积温度,而且在薄膜制备前需要特定的先驱反应物,通过原子、分子间化学反应的途径来生成固态薄膜的技术,CVD技术制备薄膜的沉积速率一般较高。
但在薄膜制备过程中也会产生可燃、有毒等一些副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镀膜材料研究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人们对于光学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广泛。
而光学镀膜技术又是光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因此通过对光学镀膜材料的研究来促进光学镀膜的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通过对于光学镀膜材料性质特点的研究,来寻求未来光学材料的发展研究方向以及促进光学镀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之能够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贡献。
关键字:光学镀膜材料发展一、引言能源、信息和生物技术被称为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而材料科学又是能源、信息和生物技术的基础。
随着近几年镀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镀膜材料的发展和完善。
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形成了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关系,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眼睛的保护膜、滤光膜、防紫外线膜;相机镜头保护膜、增透膜、增反膜;宝石上的膜层;汽车玻璃、幕墙玻璃的增反膜;光纤外壁反射膜等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我们也迫切需求光学镀膜技术的急速发展。
因此对于光学镀膜材料的研究成为我们首要研究发展的课题。
二、光学镀膜材料的分类及特点目前,光学镀膜材料常用品种已达60余种,而且其品种、应用功能还在不断被开发。
(一)、光学镀膜材料的分类:1、从化学组成上,薄膜材料可分为:氧化物类:Al2O3、SiO、SiO2、TiO2、Ti2O3、ZrO2等氟化物类:MgF2、BaF2、YF3、Na3AlF6等其它化合物类:ZnS、ZnSe、PbTe等金属(合金)类:Al、Cr、Ti、Ag、Al-Ti、Ni-Cr等2、从材料功能分,镀膜材料可分为:(1)光介质材料:起传输光线的作用。
这些材料以折射、反射和透射的方式改变光线的方向、强度和相位,使光线按预定要求传输,也可吸收或透过一定波长范围的光线而调整光谱成份。
(2)光功能材料:这种材料在外场(力、声、热、电、磁和光)的作用下,光学性质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作为探测、保护和能量转换的材料(如AgCl2,WO3等)。
(二)光学镀膜材料的特点从化学结构上看,固体材料(薄膜)中存在着以下键力: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分子键(或范德华键)。
由于化学键的特性,决定了不同薄膜材料或薄膜具有以下不同特点:(1)氧化物膜料大都是双电荷(或多电荷)的离子型晶体结构,因此,决定了氧化物膜料具有熔点高、比重大、高折射率和高机械强度。
它们的折射率一般在1.46~2.7之间。
它们也被称作硬介质光学材料。
(2)而氟化物中除含有离子键外,大多含有一定的结合力相对弱的分子键,而且氟离子的单电荷性都决定了氟化物膜料具有低熔点、小比重、低折射率和较差的机械强度(膜层较软)。
它们的折射率一般在1.35~1.47之间,它们也被称为软介质光学薄膜材料。
(3)金属或合金含有大量的自由电子,当光射到金属或合金表面时,光子同电子云的表面层相互作用,使得金属中的电子得到能量而本征激发,显示金属特有的光泽。
一般金属具有较强的反光性和吸光性,因此金属(或合金)材料一般作为反光薄膜材料或光调节材料。
(三)光学镀膜材料的表观颜色光学镀膜材料的本征颜色,是其对自然光谱的作用效果。
1、一般化合物(氧化物和氟化物)是粉末或团聚态,由于内部组织中没有多余的价电子,并且其结构是多孔、粗糙的,造成了对光谱的散射和表面均匀反射。
因此多数情况下观察到的化合物是白色的。
2、晶体化合物材料具有均匀、无气孔、光滑等良好的内部结构,在无吸收的情况下,光谱中多色光会均匀透过,因此,单晶体化合物一般是无色透明的;而多晶体内部由于有晶界和晶体缺陷的存在,往往是半透明的。
3、金属中自由电子的存在,使得照射光子发生能量改变,因此这种作用造成了金属或合金材料具有较强的反光性、不透明性和银灰色外观。
4、低价氧化物(如TiO、ZrO、AlO等),由于失氧作用,其内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没有配对的自由电子或是不对称离子结构,它们的结构介于氧化物和金属之间,因此,它们往往出现一定的导电性和金属化颜色。
低价氧化物往往呈现灰色、黑色和其它颜色。
如Ti3O5呈紫黑色,TiO为金黄色。
其他化合物,如氟化物、某些硫化物也有类似现象。
三、镀膜材料制备方法简介镀膜材料制备的主要方法可概括为:1、湿法(水法)制备工艺:酸(碱)溶法、液相萃取法、分馏法、结晶法。
2、火法高温制备工艺:热还原法、物理汽相沉积(PVD)法、化学汽相沉积(CVD)法、液相外延生长法(LEC)、热等静压成型法、高温烧结法(或熔炼法)。
一般材料的制备都是采用特定的湿法工艺和火法工艺相结合的方法,而且不同材料的制备工艺也有所不同。
为了说明材料的制备工艺,图1给出了两种工艺制备二氧化钛(TiO2)的简易流程(见图1)。
四、典型镀膜材料介绍(一)二氧化锆(ZrO2)ZrO2是普遍采用的一种膜料,它具有较高的折射率、膜层吸收小以及膜层牢固、抗腐蚀等许多优良特性,但它镀膜时的钻坑现象和工艺、材料的不稳定性导致了膜层折射率的不稳定,从而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二)钛氧化物系列(TiO2、Ti3O5、Ti2O3、TiO)二氧化钛(TiO2)理论研究和镀膜实践均已证实,TiO2在高温,真空状态下容易发生分解失氧或歧化反应:TiO2 (高温真空)→TiO+ Ti2O3+ Ti3O5+……○这一现象在TiO2镀膜锅底剩料中不难发现,其中各组份重新氧化成TiO2的条件是完全不一样的。
它们氧化程度的不同,决定了成膜后TiO2膜对光吸收的大小。
因此,直接用TiO2蒸发镀膜,工艺条件和膜层性能的重现性也是比较难以控制的。
近年来,根据TO2分解或歧化机理制成了TiO、Ti2O3、Ti3O5镀膜材料,可有效地替代TiO2镀膜。
根据国内外目前对材料的镀膜结果测试,Ti3O5性能最为稳定,使用效果最佳。
(三)中折射混合膜料(C1膜料)在镀膜实践中,现成材料的折射率很难满足膜系设计的要求,这就需要对材料进行有效地组合。
目前单元材料中,低价折射率(n<1.60)和高折射率(n>1.80)的材料较多,而折射率在1.60~1.80之间的高质量材料比较难找。
我们根据罗伦茨—罗伦兹色散理论,对单元化合物材料进行了化学当量相熔,组成了多组份的中折射膜料(C1膜料)。
五、光学镀膜的应用(一)隔热方面的应用“隔热”是指对红外光区的有效阻隔。
隔热膜一般是由PET基材复合而成的薄膜,带有的水溶性压敏胶,它能紧紧贴住玻璃碎片,当发生碰撞或敲打挡风玻璃时,玻璃碎片不会脱落飞溅。
对此,专业的解释是隔热膜本身有多余3层的功能材料,厚度达到大于0.051mm,能承受国际标准97.1105磅的撞击测试。
隔热膜又被称为防晒隔热膜,“防晒”是指能有效阻隔紫外线达90%以上。
第三代产品运用了很多新技术,如“磁控镀膜”、“微米技术”、“纳米技术”、“航天科技”等,紫外线阻隔率提高到90%~100%左右,红外线阻隔率提高到30%~95%左右,胶的粘性更强,从而达到既降低膜的厚度又提高了防爆性能的效果. 隔热膜具有隔热、安全防爆、隔紫外线、防划伤、防眩光、增强私密性、清晰度高、绿色环保等特点。
(二)相机镜头,眼镜的应用镀膜常用在相机镜头、近视、远视、老花镜等矫正眼镜上使用。
镀膜是在表面镀上非常薄的透明薄膜。
目的是希望减少光的反射,增加透光率,抗紫外线并抑低耀光、鬼影;不同颜色的镀膜,也使的成像色彩平衡的不同。
此外,镀膜尚可延迟镜片老化、变色的时间。
现代镜头上的镀膜大而化之可以分成两种,一种叫增透膜,是增加光线透过率的,而另一种镀膜则是改变镜头的色彩光谱透过特性的,比如一支镜头种某一片镜片所用的光学材料虽然折射率等等指标很好,但却存在偏黄现象,那就给它镀上一层光谱遮断膜,把偏色纠正回来,而现在镀膜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补偿一些较为廉价的光学材料的不足之处,镜头的设计已经不必像过去一样使用昂贵的特殊配方光学玻璃来完成,所以新的镜头一般都是在每个镜片的空气接触面上都有多层镀膜的,这也从另一方面凸显了镀膜对于镜头的重要作用。
(三)宝石的修复及鉴定宝石学中的优化处理和其鉴定方法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本义采用了全新的镀膜手段“高频溅射法”在多种宝石晶体表面镀上二氧化锆膜层,以此提高宝石表面光泽,同时修复宝石表面轻微划痕,并利用摩氏硬度法,反射率对比法和元素分析法(SEMEDS)对镀膜的宝石进行表面分析,表征宝石样品表面膜层的宝石学特性,其中包括膜层硬度、反射率(光泽强度)和元素组成。
六、光学镀膜的发展前景近10年来,世界光学镀膜工业得到持续发展。
今后10年,有关这方面的军用和民用业务将大幅度上升而成为又一工业发展趋势。
同时对于光学镀膜材料的研究也将成为热点。
未来社会所提倡的节能环保也必将促进光学镀膜这一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未来的日常生活将越来越离不开光能这一绿色资源。
而对光学镀膜材料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光学镀膜材料的研究依然是镀膜技术的重中之重。
因此镀膜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还很远大,需要我们共同为之努力!七、结束语同镀膜工艺一样,镀膜材料工艺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所有的镀膜材料都需要通过镀膜工艺去实践、去检验,因此,材料制备和镀膜工艺的有机结合,对镀膜光学的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1、王武育等,稀有金属,1997,21(3):212。
2、田民波等,薄膜科学与技术手册(上)。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311,369。
3、汪小兰,有机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86。
4、Moriaki wakaki ,光学材料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25、李翠香, 新结构蒸发镀膜材料。
中国包装报2003年6、罗清岳,光学薄膜制成技术与应用。
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7、邵刚勤,罗志平。
氧化锆系列喷涂粉末的制备及应用。
表面技术,1996,252:30~3418、林树嘉等,真空镀膜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64:25。
9、宋维锡,金属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0:86。
10、H.G.F温克勒,晶体构造和晶体性质,北京:科学出版社,1960。
11、钟迪生,真空镀膜,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12、Brauer G 编,何泽人译,无机制备化工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5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