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和灭菌的区别

合集下载

消毒与灭菌(共75张PPT)

 消毒与灭菌(共75张PPT)
• 噬菌体的增殖分4个阶段
吸附—侵入—生物合成—成熟和释放
吸附
侵入
生物合成〔复制和成熟〕
释放
噬菌体生长迹象的观察:
噬菌体可使混浊的细菌液体培养物变清朗,在 固体培养基上可形成噬菌斑。
一个噬菌斑由一个噬菌体繁殖而成,不同噬菌 体产生的噬菌斑大小、形态、边缘和透明度 均不同,所以,噬菌斑可用于噬菌体的鉴定、 纯种别离和计数。
② 高温瞬时法
71~72℃保持15s
③ 超高温法
132℃保持1~2s
巴氏消毒装置
二、辐射灭菌法
〔一〕非电离辐射
包括: 紫外线
日光
可见光
红外线
微波
1、紫外线
波长20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其中253~265nm段杀菌力最强。
杀菌机理:
主要破坏菌体细胞DNA的构型,使DNA分子 中间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干扰DNA的复
温和噬菌体的增殖
噬菌体的应用
• 由于噬菌体感染具有菌种或菌型的特异性, 故可用噬菌体进行细菌的鉴定和分型、检 测未知细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 此外,噬菌体也是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 研究的工具。
第四节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平安
一、生物平安的概念和一般要求
〔一〕生物平安
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 人类健康可能产生的潜在的有害影响。而 兽医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平安是指在转移、 检查和处理病料、污染材料等过程中,防 止污染环境及对人员造成危害。
〔二〕细菌素〔bacteriocin〕
是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杀菌作用的蛋 白质,只能作用于同种细菌不同的菌株 或与它有亲缘关系的其他细菌。
例如:
大肠菌素 作用大肠杆菌其他菌株和与它有亲 缘关系的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克雷伯氏菌 等。

消毒和灭菌的名词解释护理

消毒和灭菌的名词解释护理

消毒和灭菌的名词解释护理
消毒和灭菌是在医疗和护理环境中常见的术语,用于防止病菌和微生物的传播,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1. 消毒:
消毒是指使用化学物质或物理方法,将物体表面或环境中的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杀灭或去除,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消毒可以用于多种物体,如手术器械、医疗设备、表面、衣物等。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使用消毒液、紫外线照射、高温蒸汽等。

消毒是广泛应用于日常清洁和医疗环境的重要步骤。

举例:在医院中,医生和护士经常使用酒精消毒剂来消毒他们的双手,以杀死潜在的病原体。

2. 灭菌:
灭菌是指完全杀灭或去除物体上的所有病原体,包括微生物的孢子、病毒和细菌等。

灭菌通常用于具有高致病性的物体,如手术器械、注射器、植入物等。

彻底灭菌可以有效地阻止病原体的传播和感染。

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如压力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化学灭菌等。

举例:在手术室中,手术器械经过灭菌后,可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没有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存在,减少感染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消毒和灭菌是不同的概念。

消毒可以杀灭或去除大部分的病原体,但不一定能够完全消除所有的微生物。

灭菌则致力于彻底杀灭或去除所有的病原体,以确保物体的彻底清洁和无菌状态。

实验室如何灭菌,灭菌方法汇总!

实验室如何灭菌,灭菌方法汇总!

实验室如何灭菌,灭菌方法汇总!实验室如何灭菌,灭菌方法汇总!食品论坛昨天消毒和灭菌是微生物实验技术中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因此从事药品生产、检验的人员均应了解消毒和灭菌的基本概念、两者的关系,各自的应用方法及其意义,操作时应严格执行相关的操作规程,一方面确保生产与检验工作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对自身安全的保护。

消毒和灭菌的概念:1、消毒:指对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的致死作用,但不能杀死芽孢等全部微生物,因此消毒是不彻底的,不能代替灭菌。

凡用于消毒的化学药品称为消毒剂,因此人们也常称消毒剂为化学消毒剂。

2、灭菌:杀灭物体中所有活的微生物(含芽孢)的作用,灭菌是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二、消毒和灭菌的关系1、共性:杀灭微生物以控制其污染和防止传播。

2、区别:消毒灭菌方法目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多采用物理方法(如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射线杀菌法等)和化学方法(消毒剂、抗生素)两大类。

1.干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是利用恒温干燥箱内120ºC~150ºC的高热,并保持90~120分钟,杀死细菌和芽孢,达到灭菌目的的一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不便在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灭菌,且不易被高温损坏的玻璃器皿、金属器械以及不能和蒸汽接触的物品的灭菌。

用此方法灭菌的物品干燥,易于贮存。

酒精灯火焰烧灼灭菌法也是属于干热灭菌的方法之一。

在进行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工作时,常须利用工作台面上的酒精灯火焰对金属器具及玻璃器皿口缘进行补充灭菌。

2.湿热灭菌法压力蒸汽湿热灭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

它利用高压蒸汽以及在蒸汽环境中存在的潜热作用和良好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使微生物死亡。

适合于布类工作衣、各种器皿、金属器械、胶塞、蒸馏水、棉塞、纸和某些培养液的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器的蒸汽压力一般调整为1.0~1.1kg/cm2,维持20~30min即可达到灭菌效果。

消毒及灭菌区别总结-打印版.

消毒及灭菌区别总结-打印版.

第三章消毒与灭菌_总结介绍几个根本概念1.灭菌: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物体中所有的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以及芽胞和霉菌孢子的方法。

2.消毒: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物体中的病原微生物,而对非病原微生物及芽胞,孢子不要求全部杀死。

3.防腐: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阻止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方法。

4.无菌操作法:防止或杜绝一切细菌进入动物体或其他物体的方法。

5.滤过除菌:液体或气体通过滤过作用除去其中所存在的细菌。

一般用0.22微米滤膜,但不能除去病毒,霉形体及L 型细菌。

第一节物理因素⏹温度⏹ 枯燥⏹ 渗透压⏹ 辐射⏹ 过滤⏹其他物理因素一、温度〔一〕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高温对微生物有明显的致死作用,其主要原因是高温能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酶失去活性,核酸构造遭到破坏等,从而导致其死亡。

⏹ 多数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营养细胞和病毒在50-65 ºC10 min可以致死。

⏹ 细菌芽孢,在121 ºC下5-20min 才能致死,⏹ 同种微生物老龄菌比幼菌耐热。

⏹ 干热灭菌(dry heat sterilization烘烤灭菌法;实验室用枯燥箱烘。

一般是160℃2小时即可到达灭菌目的。

⏹湿热灭菌(mosist heatsterilization在同温度下,湿热灭菌的效果比干热灭菌好;因为:a 比干热更易使菌体蛋白凝固。

b 湿热穿透力强;c 湿热可以释放大量潜热。

⏹ 湿热灭菌法 A. 高压蒸汽灭菌法 B. 煮沸消毒法C. 流通蒸汽消毒法D. 间歇蒸汽灭菌法E. 巴氏消毒法 A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湿热灭菌中最好的方法,通常1.05kg/cm2,的压力下面〔此时温度121ºC〕处理15-30min 。

要排冷空气,否那么会形成假压力,虽然压力到达要求,温度却达不到相应温度,而影响灭菌效果。

B 、煮沸消毒法物品在水中煮沸 15min ,可杀死所有营养细胞和一局部芽孢。

在水中参加1%的Na2CO3 或2-5%的石碳酸效果更好。

简述消毒和灭菌的概念

简述消毒和灭菌的概念

简述消毒和灭菌的概念消毒和灭菌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提及的卫生概念,它们都涉及到对微生物的处理以保护我们的健康。

虽然这两个词看起来很相似,但它们在实践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和目的。

一、消毒的概念消毒是指通过杀灭或去除绝大部分致病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从而降低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消毒通常应用于非活体物品表面、设备、表层皮肤和其他非生命体表面等地方。

它是一种常用的卫生措施,可用于医疗机构、家庭、餐厅、学校等场所。

消毒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所需消除的微生物类型、表面材质和所处环境。

最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物理消毒:物理消毒方法通过使用热、辐射或过滤等方式来杀灭微生物。

高温煮沸、干热灭菌和紫外线消毒等。

2.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方法使用化学物质来杀灭和去除微生物。

酒精、漂白剂、消毒液和氯等都是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消毒的目标是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从而降低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然而,消毒并不能完全杀灭所有的微生物,有些抵抗力较强的微生物可能在消毒过程中存活下来。

二、灭菌的概念灭菌是指通过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以及其他特定条件,彻底杀死或去除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孢子。

灭菌一般应用于医疗设备、外科手术器械和药品等需要高度清洁和无菌环境的场所。

与消毒不同,灭菌的目标是完全杀死或去除所有微生物,以确保完全无菌状态。

这样可以避免在医疗过程中引入病原微生物,减少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1. 蒸汽灭菌:通过高温和高压的水蒸气,将微生物完全灭活。

这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之一。

2. 干热灭菌:使用高温烘干的方式,将微生物杀灭。

这适用于对湿热敏感的物品。

3. 气体灭菌:使用带有灭菌剂的气体,如乙烯氧化物等,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灭菌是一个严格的过程,需要控制温度、时间、湿度和浓度等因素,以确保所有微生物都可以被彻底灭活。

灭菌后的物品应在无菌环境中密封保存,以防止再次受到污染。

三、消毒与灭菌的区别与联系消毒和灭菌都是用于控制病原微生物和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供应室的消毒与灭菌

供应室的消毒与灭菌

供应室的消毒与灭菌供应室担负着为全院提供充足,完好,规格齐全,品质保障的消毒灭菌物品的工作。

如何做好消毒灭菌及隔离工作,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必要手段,使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

一、概述:合格的消毒灭菌是医疗质量的保证;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能掌握其相关基本理论,并能区分消毒与灭菌的程度及合格标准。

(一)灭菌1、概念: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物品上一切存活的微生物,包括芽孢,达到无菌程度。

2、合格的标准国际上以灭菌保证水平(SAI)作为灭菌合格水平,并以106为标准。

3、(二)消毒1、概念;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物品上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使之达到无害化程度。

2、合格标准;指消毒后物品上的微生物数量等于或少于国家规定的数量。

即使人工污染的微生物减少99.9%或自然污染的微生物减少90%。

(三)灭菌与消毒作用水平分类:1、灭菌方法: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物理、化学方法。

2、高效消毒法:杀灭一切致病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包括繁殖体、结核杆菌、病毒、真菌和孢子。

对芽孢有一定杀灭作用。

3、中效消毒法: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致病性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4、低效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通风散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二、消毒与灭菌方法(一)选择消毒与灭菌方法的原则:1、根据物品污染的危害程度选择:(1)高度危险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法处理,灭菌指数达到106标准。

(2)中度危险物品:选用中效和高效消毒法,消毒指数达103以上。

(3)低度危险物品:可采用低效消毒法或只做一般清洁即可。

2、根据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选择:(1)对被致病性芽孢、真菌孢子和抵抗力强,危险度大的病毒污染物品选用高效消毒法和灭菌法。

(2)对被致病性细菌和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污染物品选用中效以上消毒法。

(3)对被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效和低效消毒法。

(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或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使用剂量和延长消毒时间。

简述消毒和灭菌的概念

简述消毒和灭菌的概念

简述消毒和灭菌的概念
消毒和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都是为了保证人类健康和安全而
进行的一系列处理过程。

消毒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表面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
杀死或去除,以达到防止疾病传播的目的。

常见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
消毒、高温消毒、化学消毒等。

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杀死微生物,主要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等领域;高温消毒则是利用高温将细菌
杀死,常见于医院手术器械等设备的消毒;化学消毒则是利用化学药
剂杀灭细菌,如漂白粉、酒精等。

灭菌则是指彻底地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等耐热性强的微
生物。

灭菌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或者乙烯氧化灭菌法。

高压蒸汽
灭菌法利用高温高压蒸汽将细胞内部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破坏,从而
达到灭菌的目的;乙烯氧化灭菌法则是利用乙烯气体对微生物进行杀灭,主要应用于医疗器械等高级消毒领域。

消毒和灭菌的区别在于杀菌效果和范围不同。

消毒只是对表面进行处理,可以杀死大部分细菌和病毒,但是对孢子等耐高温、耐化学药剂
的微生物不能有效杀灭;而灭菌则是彻底地将所有微生物都杀死,包
括那些常规消毒方法无法杀死的孢子等。

在实际应用中,消毒和灭菌都有其适用范围。

一般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合如厨房、卫生间等需要进行表面消毒处理;而在医院、实验室、食品加工等领域,则需要进行更加严格的灭菌处理以确保人类健康和安全。

总之,消毒和灭菌都是为了保证人类健康和安全而进行的一系列处理过程。

它们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或灭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杀菌效果。

消毒知识培训内容

消毒知识培训内容

消毒知识培训内容一、引言消毒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培训旨在提高大家对消毒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以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正确、有效地进行消毒。

二、消毒的基本概念1.消毒的定义:消毒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除物体表面、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水平的过程。

2.消毒与灭菌的区别:消毒是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而灭菌是指彻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病毒。

3.消毒剂的分类:消毒剂可分为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和低效消毒剂。

高效消毒剂能杀灭或去除所有微生物,中效消毒剂能杀灭或去除大部分微生物,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或去除部分微生物。

三、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方法:包括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过滤消毒等。

高温消毒是指将物品加热至一定温度,持续一定时间,以杀灭微生物。

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照射杀灭微生物。

过滤消毒是通过过滤器去除空气中的微生物。

2.化学消毒方法:包括氧化剂消毒、酚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

氧化剂消毒是利用氧化剂的氧化作用杀灭微生物。

酚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都是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蛋白质、核酸等结构,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四、消毒剂的正确使用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消毒对象和消毒场所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例如,高效消毒剂适用于医疗器械、实验室设备等高要求场所,而低效消毒剂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消毒。

2.消毒剂的使用浓度:消毒剂的使用浓度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以确保消毒效果。

3.消毒剂的配制:消毒剂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配制,避免稀释不足或过浓。

4.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根据消毒剂的使用说明,采用浸泡、擦拭、喷雾等方法进行消毒。

5.消毒剂的储存:消毒剂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

五、日常生活中的消毒注意事项1.勤洗手:洗手是预防疾病传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揉搓时间不少于20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照GB15980规定: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

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传播媒介上所有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菌。

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包括医院病室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诊疗用具、器械、药物的消毒、灭菌,以及接触传染病患者的消毒隔离和终末消毒等措施。

一、概念
(一)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二)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

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用于需进入人体内部,包括进入血液、组织、体腔的医用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用具、一切置入体腔的引流管等,要求绝对无菌。

消毒与灭菌是两个不同的要领。

灭菌可包括消毒,而消毒却不能代替灭菌。

消毒多用于卫生防疫方面,灭菌则主要用于医疗护理。

二、消毒、灭菌的原则
(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的消毒方法。

医院诊疗器械按污染后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体接触部位不同分为三类:
1.高度危险的器材穿过皮肤、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的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器、心脏起搏器等。

必须选用高效消毒法(灭菌)。

2.中度危险的器材仅与皮肤、粘膜密切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如内窥镜、体温计、氧气管、呼吸机及所属器械、麻醉器械等。

应选用中效消毒法,杀灭除芽胞以外的各
种微生物。

3.低度危险器材和物品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粘膜,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并无危害,如口罩、衣被、药杯
等,应选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卫生处理。

只要求去除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三)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许多因素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而且各种消毒剂对这些因素的
敏感性差异很大。

1.微生物的种类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同,因此,进行消毒时必须区别对待。

(1)细菌繁殖体易被消毒剂消灭,一般革蓝氏阳性细菌对消毒剂较敏感,革蓝氏阴性杆菌则常有较强的抵抗力。

繁殖体对热敏感,消毒方法以热力消毒为主。

(2)细菌芽胞芽胞对消毒因子耐力最强,杀灭细菌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热力灭菌,电离辐射和环氧乙烷熏蒸法。

在化学消毒剂中,戊二醛、过氧乙酸能杀灭芽胞,但
可靠性不如热力灭菌法。

(3)病毒对消毒因子的耐力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亲水病毒的耐力较亲脂病毒强。

(4)真菌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多数化学药物耐力较强,但不耐热(60℃1小时杀灭)。

2.微生物的数量污染的微生物数量越多需要消毒的时间就越长,剂量越大。

3.有机物的存在①有机物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保护层妨碍消毒剂与微生物的接触或延迟消毒剂的作用,以致于微生物逐渐产生对药物的适应性。

②有机物和消毒剂作用,形
成溶解度比原来更低或杀菌作用比原来更弱的化合物。

③一部分消毒剂与有机物发生
了作用,则对微生物的作用浓度降低。

④有机物可中和一部分消毒剂。

消毒剂中重金
属类、表面活化剂等受有机物影响较大,对戊二醛影响较小。

4.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杀菌作用增强,但温度的变化对各种消毒剂影响不同。

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的湿度升高1倍时,杀菌效果可增加10倍。

而酚类和酒精受温度影
响小。

5.PH值从两方面影响杀菌作用。

①对消毒剂的作用:改变其溶解度和分子结构。

②pH过高或过低对微生物的生长均有影响。

在酸性条件下,细菌表面负电荷减少,阴离子型
消毒剂杀菌效果好。

在碱性条件下,细菌表面负电荷增多,有利于阳离子型消毒剂发
挥作用。

6.处理剂量与监测保证消毒、灭菌处理的剂量,加强效果监测,防止再污染。

三、消毒、灭菌的方法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利用物理因子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包括热力消毒灭菌、辐射消毒、空气净化、超声波消毒和微波消毒等。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利用化学药物渗透细菌的体内,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干忧细菌酶的活性,抑制细菌代谢和生长或损害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渗透性,破坏其生理功能等,从而起到消毒灭菌作用。

所用的药物称化学消毒剂。

有的药物杀灭微生物的能力较强,可以达到灭菌,又称为灭菌剂。

凡不适于物理消毒灭菌而耐潮湿的物品,如锐利的金属、刀、剪、缝针和光学仪器(胃镜、膀胱镜等)及皮肤、粘膜,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病室空气等均可采用此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