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转移瘤立体向放射治疗

合集下载

肺癌脑转移40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分析

肺癌脑转移40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分析

4 例 NS L O C C脑转 移 患 者 接 受 全 脑放 疗 ( R WB T)3  ̄ 4 后 行 3 C 0 0Gy D RT治 疗 ,放 疗 结 束后 行脑 部 C 或 MR 评 定 疗 效 。 T I
结 果 全 组 4 例 均 按 计 划 完 成 脑部 放 疗 。治 疗 后 全 组 总有 效 率 为 8 . ,全 组 治 疗 前 有 神 经 系统 症 状 和体 征 的 3 O 23 2例 患 者均
垢 、菌斑 ,不易 清洁 ,所 以患者 更 要注 意保 持 口腔
卫生 。
参 考 文献
[]张 丽 雯 ,徐 宝 华 . 自锁 托 槽 矫 治 器 的 特 点 、分 类 及 应 用 前 景 1
[ ] 实 用 口腔 医学 杂 志 ,2 0 ,2 ( ) 8 8 . J. 0 9 5 4 :5 卜5 5
・ 8 1 ・
福 建 医药 杂 志 2 1 0 1年 1 第 3 O月 3卷 第 5期 F j nM e 。 co e 0 1Vo. 3 No 5 ui dJ O tb r2 1 . 13 , . a
翼 ,也 可 按 传 统 结 扎 方 式 结 扎 。 视 牙 扭 转 程 度 、 牙 弓拥 挤 度 , 以 及 面 型 突 度 是 否 允 许 前 牙 唇 倾 等 情 况
3 1 3 有传统 矫 治 系 统 的特 点 :可 以更 好 地 对 牙 ..
实现转矩控 制 ,体 现在 内收 时 ,如 不 希望 前 牙 内倾 或过于直 立 ,在 弓丝上加 冠 唇根 舌 向转 矩 ,前牙 传
统 结扎 ,后 牙用传 统方法 结扎 ,这 样会 增 大 内收 时 前磨牙 的滑动摩擦 阻力 ,但此 时前 牙转 矩 可更 充 分 地 表达 ,也 可防止 前磨牙 的扭 转倾 斜 等 ;如前 牙唇 倾严 重 ,则前 牙可 常规结 扎 ,后 牙 段方 丝 可磨 去棱

脑转移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或立体定向推量放疗瘤旁正常组织剂量学变化

脑转移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或立体定向推量放疗瘤旁正常组织剂量学变化
局 控 制率 有 明显 的提 高 【 本 研究 通过 分 析 调强 放疗 与 全脑 加 三 剂 量覆 盖 脑转 移 靶 区 G v 10 3 】 。 T 0 %的体积 。靶 区及 危及 器 官 剂量 : 维 适形 或 立体 定 向推 量 放疗 脑 转移 肿 瘤结 果 的 比较 ,探讨 3种 脑 转移 灶 4G , 脑 3 y 常规 分 割脑 干 剂 量篆 5 G , 交 叉 、 7 y全 OG ; 4v 视 计 划对 减 少正 常 脑组 织 剂量 的可行 性 。
讨3 计 划对 减 少 正 常脑组 织 剂 量的 可行 性 。 方法 : 我 院肿 瘤科 完成I T 疗2 例 脑 转移 患者 。将 已完成I T 划 的病 例 重 种 选择 MR  ̄ 0 MR 计 新设 计 全脑 + D C T R 推 量放 疗计 划 , 区受 照物理 剂量相 同。 测量I v 量体 积 , 3 - R 和S T 靶 y 剂 r 分析 比较3 种技 术 剂 量水 平 的 差异 。 通 过 并 D H 算 脑 组 织 的各 参 数 进行 统计 学分 析 。 结果 :调 强 、全 脑加 三维 适 形 和 立体 定 向计 划 P v的D H参数 划分 为Pv的D 9 V 计 r V 1 9 %、
加 量 方 式降 低脑 转 移G V 围5 1%脑组 织 的剂 量 。 T 周 %一 5
关 键词 : 转移 ;MR 全 脑放 疗+ D C T;RT 脑 I T; 3 — R S 推量放 疗
中图分类 号 : 79 1 R 3 . 9
文献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0 60 7 (0 2 1—04 0 10 — 992 1 )3 09 —2
D 0 D 5 D 0 及D % 区域 ,≤2 ‘ 9 %、 1 %、 1 %) 5 个Gf V时I R 的 P ’ D 9 M T I 9 %高于 3 — R 与 S T V D C T R 计划 ( 00 ) D 5 D1%及 D %区域 无 明 P< . , 1 %、 0 5 5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名词解释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名词解释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名词解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是一种利用高精度放射束传递,以非入侵性方式治疗脑内疾病的方法。

它是通过引导系统将放射束聚焦到异常组织上,从而使正常组织受到最小的辐射损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以用于治疗良性和恶性脑内病变,如肿瘤、动脉瘤和神经元疾病等。

它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放射肿瘤学和神经放射学等领域。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核心原理是利用三维空间定位系统精确测量和定位要治疗的病灶。

基于这些定位数据,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确保放射束准确地照射到病灶上,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脑组织。

具体治疗过程包括影像学评估、放射学计划和治疗传递。

影像学评估常常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技术,以获取准确的病灶位置和形状信息。

医生根据这些数据制定治疗计划,确定放射束的大小、形状和方向。

在治疗传递过程中,患者通常需要佩戴特殊的头架或面面罩,以固定头部位置,保证放射束准确照射到病灶上。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具有诸多优点。

它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不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因此能够避免传统手术所带来的风险和并发症。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可以实现亚毫米级的病灶定位和准确照射。

它还可以一次性完成治疗,无需分次治疗,减少了盲区的风险。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不会对正常组织产生显著的副作用,使患者在治疗期间可以正常生活。

然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对于一些特殊的病灶和位置,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能无法实现完全覆盖,需要采用其他治疗方式进行补充。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和选择,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费用较高,并且在一些地区可能无法得到普及。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作为一种高精度、非侵入性的脑内疾病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临床价值。

通过精确的定位和放射传递技术,它可以实现对病灶的精确治疗,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脑组织。

脑转移瘤伽玛刀放疗两种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比较

脑转移瘤伽玛刀放疗两种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比较

RESEARCH WORK引言脑转移瘤是颅内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大约有20%~40%的癌症患者会发生脑转移[1-2]。

研究表明,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可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期[3-4]。

脑转移瘤患者在接受伽玛刀治疗时,摆位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直接影响患者的放疗疗效,准确的摆位可以减少患者在放疗过程中的靶区位移,使靶区接受更精脑转移瘤伽玛刀放疗两种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比较高文超a,王军良a,林鸿宇a,曹井丽a,解传滨b,戴相昆b,王超a,张征召a,张冰a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a. 第五医学中心放疗科;b. 第一医学中心放疗科,北京 100071[摘 要] 目的 比较脑转移瘤伽玛刀放疗时应用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和热塑膜联合负压垫两种固定方式治疗的摆位误差。

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20例我院收治的脑转移瘤伽玛刀放疗患者,随机分为A组(热塑膜联合发泡胶,n=10)和B 组(热塑膜联合负压垫,n=10)。

患者分别在核磁定位后及完成首次治疗后,进行Philips大孔径CT扫描,并将两次扫描得到的CT图像传输至大图医疗软件中进行融合配准,得到x(左右)、y(前后)、z(头脚)、R x(前后旋转)、R y(头脚旋转)、R z(左右旋转)6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析A、B两组体位固定的差异。

结果 A组在x、y、z、R x、R y、R 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7±0.04)cm、(0.08±0.05)cm、(0.08±0.04)cm、(0.46±0.39)°、(0.36±0.39)°、(0.42±0.50)°;B组在x、y、z、R x、R y、R 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3±0.07)cm、(0.09±0.07)cm、(0.27±0.16)cm、(1.40±1.11)°、(0.91±0.34)°、(0.83±1.14)°,A、B两组在y、R z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x、z、R x、R y方向的摆位误差小于B组(P<0.05)。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肾癌脑转移的疗效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肾癌脑转移的疗效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肾癌脑转移的疗效徐本华;韩露;林少俊;Touboul E【期刊名称】《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5(039)004【摘要】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肾癌脑转移瘤的效果以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SRS治疗的肾癌脑转移患者26例,计算患者的生存期及局部控制率,对潜在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脑转移瘤局部控制率为97.2%,全脑控制率为88.5%,中位生存期为n个月.单因素分析只有转移灶体积是影响生存期的相关因素(P=0.032).结论SRS是肾癌脑转移的有效治疗方式,肿瘤体积大小影响病人预后.【总页数】2页(P441-442)【作者】徐本华;韩露;林少俊;Touboul E【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放疗科,福州,350001;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福州,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福州,350014;Service deradiothérapie,H6pital Tenon,Paris,France【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25例肺癌脑转移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配合全脑放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J], 马建萍;折虹;郭庆敏;海平2.肺癌脑转移全脑放射治疗联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分析 [J], 白永瑞;李莉;侯艳丽;马秀梅;吴旭东;曹鸿斌;戴立言;叶明3.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及毒性比较的荟萃分析 [J], 杨鹏飞;刘雅洁;邓灵波;王树滨4.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全脑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 [J], 迟维维;王昌惠;潘棉顺5.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及毒性比较的荟萃分析 [J], 杨鹏飞; 刘雅洁; 邓灵波; 王树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干部转移瘤临床研究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干部转移瘤临床研究
2 结 果
研 究组与 对 照组 近期 有效 率 的 比较 , 究组 的 研 近期疗 效 明显高于 对照 组 , 根据 C 核 磁 结果 并 结 T、 合患者 临床表 现, 观察 脑干 部 转 移瘤 研 究组 与 对 照
脑转 移 瘤 为 颅 内 常 见 肿 瘤 , 生 率 为 2 % ~ 发 0 4 %, 多于 颅 内原发肿 瘤, 0 远 脑干 部转 移瘤的发 生率 占 5 立体 定 向放 射 治疗 (t oat aisrey %, sr t i rdoug r ) e cc 在脑干 部转 移瘤 的 治疗 中, 有举 足轻 重 的 作 用及 占 地位 , 体定 向放 射 治疗 的 出现 及 发展 是 脑干 部 转 立 移瘤治疗 技术 的 巨大 进 步, 在脑 干 部转 移 瘤 的治 疗 中 占有 特殊意 义 J 。
应[ 。
X =49 。 8

P < O. 5 0
生存率 : 究组 1 生存率 为 7 . % ( 7 2 ) 研 年 3 9 1/3 , 对照组 1年生存 率 为 6 . %( 5 2 ) P>0 0 ; 8 2 1/2 , . 5 研 究组 中 位 生 存 期 1 . 9 5个 月, 照 组 中 位 生 存 期 对 1. 4 4个 月 。 1 年 生 存 率 两 组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P>0 0 ) .5 。
并发 症 : 究 组 脑 水肿 发 生 率 为 4 . %, 照 研 35 对 组 脑水肿 发病率 为 3 . %。 见表 2 18 。 表 2 两组脑水 肿发 生率( %)
X 0. 5 P> 0. 5 60 0
3 讨

建立 随访 制度 , 定期随访 , 观察远 期疗 效和 远期 副作 用。
脑干 部转 移瘤 准确 、 安全 、 疗效好 。

肺癌患者脑转移治疗方案

肺癌患者脑转移治疗方案

一、引言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脑转移是肺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寿命。

脑转移的发生与肺癌的恶性程度、分期、肿瘤负荷以及患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脑转移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以及治疗意愿等因素。

本文将对肺癌患者脑转移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二、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化疗化疗是肺癌脑转移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顺铂、卡铂、紫杉醇、培美曲塞等。

化疗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化疗方案的制定需遵循个体化原则,合理调整剂量和用药周期。

(2)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肺癌治疗领域的一大突破,针对肺癌患者脑转移的治疗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针对EGFR、ALK、ROS1等基因突变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可选用相应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如EGFR-TKI(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和ALK-TKI(克唑替尼、塞瑞替尼等)。

(3)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肺癌治疗领域的一大热点,针对肺癌患者脑转移的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前,针对PD-1/PD-L1通路的治疗药物如纳武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等在肺癌脑转移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肺癌脑转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等。

(1)全脑放疗全脑放疗适用于多发脑转移患者,可减少脑转移灶的体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放疗剂量一般为30-40Gy,分10-15次进行。

(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SRT适用于单发脑转移或多发脑转移患者,可减少放疗剂量,降低放射性脑损伤风险。

SRT的剂量一般为20-30Gy,分4-5次进行。

(3)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SRS适用于单发脑转移患者,可一次性给予较高剂量的放射线,提高局部控制率。

SRS的剂量一般为18-24Gy。

3.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部分单发脑转移患者,如脑转移灶较大、出现占位效应或出现脑出血等紧急情况。

32例肺癌脑转移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临床观察

32例肺癌脑转移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临床观察

【 文章编号 】 10 — 11 20 )3 06 — 2 00 56 (07 0 — 09 0
脑转移是恶性肿 瘤 的一种常 见的远 处转 移 方式 ,占脑
瘤患者的 1 % ~1% [ 0 5 ,肺癌脑 转移 的发生 率较 高 ,约为
2 % ~5 % [1 0 0 2。
1 资 料与 方法
1 1 一般 资料 . 本科 2 0 0 3年 1 至 2 0 0月 0 5年 5月 收治 3 2
肺 癌发 生脑 转移后 的治疗 目的 主要 是 减轻
症 状 、提 高生 活 质 量 和 延 长 生 存 时 间 。 传 统 治 疗 方 法 为 手
例 肺 癌 脑 转 移 患 者 ,9例 以 脑 转 移 为 首 发 症 状 ,2 3例 先 确
[ 参


献]
Te n T , ma o e E ,F te no D h n vJ ue rNG,e 1 Itoe i rlrc ta. arg ne ueei
ijr s a p ahs o t l y n ,m ngm n J m。 i : p r c e t e o g d aae et[ ].C n nc o io a a J
作用 ,手术成功 率 高。② 现 代 的抗 生 素 疗效 可 靠 ,支 持 、 营养治疗有利于输尿 管尽 快 的愈合。③ 早期 手术解 决 了局
部 的尿瘘及泌尿 系统 的梗 阻 ,改善 了。 功能 ,纠正 了内 肾脏 环境的紊乱 ,更 有利于 患者 的恢 复。④早 期 手术治 疗避 免
刘 尚莹 ,曹晓 明,冯建强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 的原 因及 处理 [ ].临床泌尿外科杂 志 ,2 0 ,1 ( ) 1 3 6 J 0 1 6 7 :3 5—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协和医科人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概述
瑞典著名神经外科学专家Lars Leksell教授[1】于1951年提出立体定向放射治 疗概念,1968年瑞典Electa公司研制出世界首台头部Y刀应用于临床。Y刀应用 钴60放射源采用静态聚焦方法,使靶区内病变受到高剂量照射损毁而靶区边缘剂 量锐减尤如刀割,达到类似外科手术的效果。因此,Y刀治疗也被称为立体定向 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80年代,Colombo和Betti等人对医用 直线加速器加以改进,通过专用准直器和立体定向系统作非共面多弧度小野三维 集束照射,取得与Y刀相同的治疗效果,俗称X刀。X刀可以作分次、无创治疗, 称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SRS为单次大剂量治疗; SRT为分次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布有下述特点:小野集束照射,剂量分布集中; 靶区周边剂量梯度变化较大;靶区周边正常组织剂量很小[2】。立体定向放射治 疗符合肿瘤放射生物学特点,采用大分割短疗程治疗,使靶区形成放射性毁损, 提高了肿瘤局部控制率[3,4】。根据组织生物学特性和对放射线反应性的不同,将 其分为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早反应组织更新较快,如正常粘膜,恶性肿瘤, 其a邝值较大,缩短总治疗时间,损伤加重。晚反应组织更新较慢,如正常脑组 织,神经血管,发育异常的血管,脑胶质细胞等,其Q/13值较小,加大分次剂 量,损伤加重【5】。不同生物效应的组织对分割剂量,治疗疗程时间的反应不同。 因此,在不致于引起严重急性放射反应的情况下,为保证肿瘤控制,应尽量缩短 治疗时间。临床医生可以根据不同肿瘤情况采用SRS和常规放疗之间的剂量进行
中国协和医科人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硕。仁学位论文
Gy。PTV中位体积6.1(o.02.95.97)cm3,中位生存16月,5 x 6.7 Gy组和7 x 5 Gy组 局部有效率较10 X 4 Gy组高,但对于肿瘤直径>3cm的患者,10 x 4 Gy组无明显 不良反应发生,较另两组更为安全。
础上外放1.2II】m是安全的【7】。Nole分析了在GTV边界上外放l棚界脑转移瘤
的控制率情况,认为在确定PTV时在GTV基础上外放1衄能够显著提此临床中一般采用GTV边界外放1.2mm定 为PTV。
处方剂量根据脑转移瘤体积、部位、病理类型等因素决定。文献报道常用的 剂量分割有:28—35Gy/6.7Gy/4.5F、27Gy/9Gy/3F[9—11]。SRT剂量与疗效相关, 刘原照等【12]报道60例患者共120个脑转移灶应用SRT治疗,全组中位生存11.3个 月,总有效率89.2%。肿瘤周围等效剂量>50Gy组有效率92.2%,≤50Gy组有效 率72.2%,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Fahrig等【13]报道150例患者共228个脑 转移灶因不适行SRS,应用3种剂量分割模式行SRT:5 X 6—7 Gy、10 x 4 Gy、7 x 5

中国协和医科人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硕:十:学位论文
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靶区确定和计划设计
参考核磁共振T1增强图像在CT定位图像上确定靶区,若能采用MRI/CT融合 技术则能更加准确地勾画靶区。GTV为MRI/CT图像上高信号/增强区,因为脑转 移脑边界清楚,周围浸润较少,CTV等同于GTv。Kargcr分析了应用立体定向放 射治疗固定系统,患者分次治疗的摆位重复性,认为对于颅底肿瘤PTV在CTV基

中国协和医科人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硕+学位论文
分次立体定向放疗。单次剂量较SRS低,有利于『F常组织的保护;靶区剂量又较 常规放疗高,不利于肿瘤细胞的修复。分次照射,有利于乏氧细胞的再氧合和周 期内细胞敏感时相的再分布。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的同时,缩短总治疗时间,不利 于肿瘤细胞的再增殖,提高了治疗增益比。脑转移瘤通常较小,圆形或类圆形, 边界清楚,周围浸润较少,同时具备靶区边界清楚和早反应组织两个特点,被公 认为SRT的理想靶区【6】。SRT技术在脑转移癯中的应用经验比较成熟,取得了良 好的临床效果,为越来越多的肿瘤学专家和患者的认可和接受。
计划设计应根据转移瘤靶体积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准直器。如转移瘤靶体积 形状不规则,应选择微型多叶光栅。一般设置1个治疗等中心,4.7个弧非共面旋 转照射,以80.90%等剂量线包括靶区,并根据体积直方[虱(Dose Volume Histogram, DVH)优化和评估治疗计划。Pasciuti等[14】分析T55例共67个脑转移瘤的DVH剂 量,PTV中位体积8.49cm3,应用动态适形拉弧照射或调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结果显示靶区适形度与PTV体积相关而与治疗技术无明显关联。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的比较
1.SI玎与SRS SRS通常以Y刀实现,治疗时把作为坐标系参照物的基础环固定到患者头骨 上,建立一个可靠的三维坐标系统。机械精度高,误差范围可达到0.1mm。SRT 一般用直线加速器治疗,受机械精度的影响,误差范围达O.1一-,lmm,但治疗精 度不仅取决于机械精度,还取决于靶定位精度、固定系统精度和摆位准确性,由 于CT空间分辨率误差远大于加速器机械精度误差,此外加速器产生的高能X射 线半影小于伽玛射线的半影,因此,SRT可以取得与SRS相似的治疗精度。临 床治疗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15]。对于脑转移瘤,没有研究直接比较SRT和SRS 疗效差别。通常认为,SRT和SRS疗效相近,Narayana[16]报道22例1.2个脑 转移瘤患者应用SRT,剂量分割30Gy/SF,1年局控率70%,1年无复发生存率 36%,中位生存期8.5个月。疗效与手术和SRS相似。Aoyama【1 O]报道应用SRT 治疗87例少于4个转移灶的脑转移瘤患者,等中心中位剂量35Gy/4F,1年局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