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动机的拆装电子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起动机的拆装电子教案

起动机的拆装电子教案

起动机的拆装电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汽车维修技术》教材中第四章“汽车电气设备”的第二节“起动机的拆装”。

具体内容包括起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起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汽车电气设备的认识,提高汽车维修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起动机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的理解,拆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起动机拆装步骤的掌握,操作要领的熟练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起动机实物、模型、挂图、多媒体设备。

学具:拆装工具、防护用品(如手套、眼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出示起动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汽车的哪个部件吗?它有什么作用?”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起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

讲解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讲解起动机拆装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操作要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放起动机模型和拆装工具,按照教材步骤进行拆装练习。

5. 学生操作演示(10分钟)各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其他学生观摩并给予评价。

7.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起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

2. 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3. 例题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起动机拆装步骤图,并简要说明操作要领。

答案示例:步骤一:拆卸起动机固定螺栓。

操作要领:使用扳手将螺栓逆时针旋转,拆卸固定螺栓。

步骤二:拔掉起动机线束插头。

操作要领:用手轻轻拔掉线束插头,注意不要损坏线束。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通过课后拓展延伸,加深对起动机拆装的理解和掌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

2024年起动机的拆装电子教案解读

2024年起动机的拆装电子教案解读

2024年起动机的拆装电子教案解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汽车维修技术》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起动机的拆装”进行详细讲解。

教学内容包括起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起动机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具备拆装起动机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起动机的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难点:起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拆装过程中的安全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起动机实物、演示用工具、投影仪。

学具:每组一套拆装工具、起动机、操作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辆无法启动的汽车,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原因,进而引入起动机的拆装与维修。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起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了解起动机在汽车启动过程中的作用。

3. 拆装步骤演示(15分钟)现场演示起动机的拆装步骤,强调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操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起动机拆装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拆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起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拆装步骤。

答案:起动机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力使转子旋转,从而驱动发动机飞轮旋转,实现启动。

拆装步骤包括:拆卸起动机固定螺栓、拔掉起动机线束、拆卸起动机与发动机连接的螺栓、取出起动机。

2. 作业题目:拆装起动机时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了起动机的拆装技能。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针对学生的操作水平进行针对性指导。

拓展延伸方面,可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汽车零部件的拆装与维修,提高学生的综合维修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起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2. 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3. 实践操作中的安全事项4. 教学过程中的巡回指导一、起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起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

当电流通过起动机的线圈时,产生磁场,磁场与永磁体相互作用,产生转矩,使起动机的转子旋转。

起动机的拆装电子备课教案

起动机的拆装电子备课教案

起动机的拆装电子备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围绕《汽车维修技术》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起动机的拆装”进行。

详细内容包括:起动机的结构与原理介绍,拆装工具的选择与使用,起动机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拆装后的检查与安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起动机的结构、原理及作用;2. 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拆装工具;3. 掌握起动机拆装步骤,并能独立完成拆装操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起动机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拆装后的检查与安装。

教学重点:起动机结构与原理,拆装工具的选择与使用,拆装操作的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起动机实物,拆装工具(包括套筒、扳手、螺丝刀等),教学PPT;2. 学具:每组一套起动机拆装工具,每组一个起动机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辆汽车的起动机实物,引发学生思考起动机在汽车中的作用,导入新课;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起动机的结构、原理及作用,讲解拆装工具的选择与使用;3. 实践操作演示:现场演示起动机拆装步骤,讲解注意事项;4. 学生实践:分组进行起动机拆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5. 随堂练习:拆装后,让学生回答拆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检查拆装质量;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起动机的结构与原理;2. 拆装工具的选择与使用;3. 起动机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4. 拆装后的检查与安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起动机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2. 答案:起动机拆装步骤包括:拆卸起动机固定螺栓,取出起动机;拆下起动机电磁开关;拆卸起动机内部零件。

注意事项:拆装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零件丢失,拆装工具要轻拿轻放,避免损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了起动机的拆装技能。

课后反思:在拆装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工具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其他汽车零部件的拆装方法,提高学生的汽车维修技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起动机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2. 拆装工具的选择与使用;3. 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指导;4.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答案。

起动机的拆装电子教案

起动机的拆装电子教案

起动机的拆装--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起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拆装方法。

2. 培养学生具备对起动机进行故障诊断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3. 提高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的认识,增强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起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 起动机的拆装工具与方法3. 起动机故障诊断与维护4. 起动机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案例5. 安全操作规程及职业素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起动机的结构及其拆装方法2. 起动机故障诊断与维护技巧3. 安全操作规程的遵守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起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拆装方法。

2. 采用演示法,展示起动机的拆装过程及故障诊断与维护。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起动机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案例。

4.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拆装起动机,提高操作技能。

五、教学准备:1. 准备起动机实物或模型,以便进行讲解和演示。

2. 准备相关工具,如扳手、螺丝刀等。

3. 准备故障诊断设备,如测速仪、电压表等。

4. 准备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5. 准备教学PPT,包含起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拆装方法及故障诊断与维护等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汽车启动系统的重要性,引出起动动机的作用和必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起动机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包括电动机、减速器、驱动装置等部分。

3. 演示环节:展示起动机的拆装过程,讲解拆装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起动机的拆装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操作安全正确。

5. 故障诊断与维护:讲解起动机故障诊断的方法,如观察、听声、测速仪检测等,并演示维护步骤。

6.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起动机故障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7. 总结与提高: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

2.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技能。

项目三起动系统的拆装与检修电子教案(1)

项目三起动系统的拆装与检修电子教案(1)

项目三起动系统的拆装与检修电子教案一、教学内容1. 起动系统的结构组成:包括起动机、蓄电池、电缆、离合器等部件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2. 起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发动机启动过程中,起动机、蓄电池、离合器等部件的工作原理。

3. 起动系统的拆装:详细介绍起动机、蓄电池等主要部件的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4. 起动系统的检修:讲解起动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及检修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起动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掌握拆装与检修的基本方法。

2. 能够正确使用相关工具、仪器进行起动系统的拆装、检修操作。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起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拆装、检修技巧。

2. 教学重点:起动机、蓄电池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原理及拆装、检修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汽车起动系统实物模型、演示文稿、视频资料、教学挂图等。

2. 学具:起动机、蓄电池、电缆、离合器等实物部件,以及相关工具、仪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起动系统的作用及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介绍起动系统的结构组成,让学生了解各部件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2)讲解起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结合实物模型、视频资料等,使学生形象地理解发动机启动过程。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起动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起动系统结构、原理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起动机、蓄电池等主要部件的拆装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自主进行起动系统的检修操作,教师点评、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起动系统的结构组成2. 起动系统的工作原理3. 起动系统的拆装方法4. 起动系统的检修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起动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描述起动机、蓄电池的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3)分析一个起动系统故障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2024年项目三起动系统的拆装与检修电子教案

2024年项目三起动系统的拆装与检修电子教案

2024年项目三起动系统的拆装与检修电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汽车维修技术》教材第四章“汽车起动系统”,详细内容涉及:起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拆装步骤及检修方法。

重点针对2024年项目三中涉及的起动系统故障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操作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起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掌握拆装与检修的基本方法。

2. 学会分析起动系统故障原因,提高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起动系统故障诊断与分析。

重点:起动系统的拆装步骤、检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汽车起动系统实物、故障诊断仪器、投影仪、白板。

学具:拆装工具、检修工具、实训车辆、实训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辆存在起动故障的汽车,让学生思考可能的故障原因。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起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引导学生了解故障诊断思路。

3.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2024年项目三中的起动系统故障案例,讲解诊断与排除方法。

4. 拆装与检修实操演示(20分钟)演示起动系统的拆装步骤,讲解检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5.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拆装与检修实操,教师巡回指导。

6.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各小组分享实操心得,讨论故障诊断与排除技巧。

六、板书设计1. 起动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2. 拆装步骤与检修方法3. 故障诊断与分析4. 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2024年项目三的故障案例,分析故障原因并给出排除方法。

2. 答案:故障原因:电池电压不足、起动机损坏、线路故障等。

排除方法:检查电池电压,更换起动机,检查线路连接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改进措施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起动系统的新技术、新发展,提高自身技能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拆装与检修实操演示的详细步骤5. 小组讨论与分享的引导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完整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难点在于故障诊断与分析,这是因为故障现象可能多种多样,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

起动机的拆装电子备课教案

起动机的拆装电子备课教案

起动机的拆装电子备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汽车维修技术》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起动机的拆装”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起动机的结构与原理、拆装工具的选择与使用、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起动机的结构、原理及拆装方法。

2. 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拆装工具,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了解起动机拆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保操作安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起动机拆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拆装步骤的熟练掌握。

重点:起动机的结构、原理,以及拆装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起动机实物、模型、拆装工具、投影仪等。

学具:起动机拆装练习包、工具箱、防护眼镜、手套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起动机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起动机的构造。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起动机的原理、结构,以及拆装步骤。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个具体的起动机拆装为例,详细讲解拆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起动机拆装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操作演示(10分钟)教师演示起动机拆装过程,强调拆装工具的正确使用及注意事项。

6. 学生操作练习(20分钟)学生按照拆装步骤,独立完成起动机的拆装。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起动机的结构与原理2. 拆装工具的选择与使用3. 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起动机拆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答案:拆装起动机时,要注意安全操作,戴好防护眼镜、手套等;拆装工具要选择合适的规格,避免损坏起动机;严格按照拆装步骤进行,防止零件丢失或损坏。

2. 作业题目:请描述起动机拆装的基本步骤。

答案:起动机拆装基本步骤包括:拆卸起动机外部连接线、螺丝;拆卸起动机与发动机的连接部位;分解起动机内部零件;清洁、检查零件;组装起动机;安装起动机到发动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起动机拆装的操作要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024年起动机的拆装电子备课教案

2024年起动机的拆装电子备课教案

2024年起动机的拆装电子备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汽车维修技术》教材第五章“起动机的拆装与检修”,具体包括:起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起动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 学会起动机的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起动机的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起动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起动机模型、多媒体设备、教学PPT。

学具:起动机拆装工具、防护眼镜、手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起动机实物,引导学生思考起动机在汽车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a. 介绍起动机的构造及各部分功能。

b. 讲解起动机的工作原理。

3. 实践操作:a. 演示起动机拆装步骤。

b. 学生分组进行起动机拆装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布置学生完成起动机拆装步骤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起动机的构造:定子转子电刷传动机构2. 起动机工作原理:电磁感应原理电流转化为机械能3. 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起动机的工作原理。

b. 请列出起动机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2. 答案:a. 起动机工作原理:电磁感应原理,电流转化为机械能。

b. 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起动机拆装操作掌握情况较好,但对起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a. 邀请汽车维修师傅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起动机维修的了解。

b. 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维修企业,了解起动机在实际维修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起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2. 起动机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的掌握。

3. 实践操作中学生分组练习的指导。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起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1. 利用动画或实物模型,直观展示起动机内部电磁感应过程,让学生看到电流如何转化为机械能。

2. 结合电路图,讲解起动机各部分之间的电流流向和相互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动机拆装与检测教案①直接操纵式它是由驾驶员利用脚踏和手拉直接接通起动机的主电路,现在已被淘汰。

②电磁控制式它是由驾驶员旋动点火开关或按下起动按钮,直接控制或通过起动继电器使电磁开关接通起动机主电路。

现采用的起动机均为电磁操纵式。

(2)按传动机构啮入方式,起动机可分为:①惯性啮合式起动时驱动齿轮依靠惯性力自动啮入飞轮齿圈,发动机起动后又依靠惯性力与发动机飞轮齿圈脱离。

这种啮合方式可靠性差,现代汽车上已不再使用。

②强制啮合式依靠电磁力通过拨叉或直接推动驱动齿轮沿轴向移动来啮入飞轮齿圈,这种方式工作可靠,操作简单而广泛使用。

③电枢移动式依靠起动机磁极的磁吸力使电枢沿轴向移动而使驱动齿轮啮入发动机飞轮齿圈。

电枢移动时需要较大的磁极吸力,常在一些大型起动机上使用。

除上述以外,还有永磁起动机和减速起动机等。

3.2起动机的结构组成起动机一般由直流电动机、传动机构、控制装置三部分组成,如图3-1所示。

图3-1 起动机的结构1—传动机构;2—控制装置;3—直流电动机图3-3 换向器 1—图片;2—云母片(1)直流电动机其作用是将蓄电池输入的电能转变成机械能,产生电磁转矩。

直流电动机主要由电枢、磁极、电刷、电刷架及壳体等部件组成。

①电枢电枢由电枢绕组、换向器、电枢轴、电枢铁芯等部件组成,如图3-2所示。

a 电枢绕组为了得到较大的转矩,其电枢电流很大(一般汽油机 200—600A ,柴油机可达1000A ),因此电枢绕组都是用较粗的矩形截面的裸铜线绕制而成。

为了防止裸铜线绕组之间短路,在铜线与铁芯之间,铜线与铜线之间用绝缘纸隔开。

裸体铜线较粗,在高速下可能会因离心力的作用而甩出,故在槽口的两侧将铁芯扎稳挤紧。

图3-2 电枢的组成1—电枢;2—电枢铁芯;3—电枢绕组;4—换向器b换向器换向器的作用是向旋转的电枢绕组注入电流,它是由许多截面成燕尾型的铜片围合而成,铜片之间用云母绝缘。

如图3-3所示。

c电枢轴电枢轴除固装电枢铁芯及换向器以外,还伸出一定长度的花键部分,以便套装离合器总成。

d电枢铁芯电枢铁芯由相互绝缘的硅钢片叠加而成,其圆周上制有安放电枢绕组的线槽,内孔借花键槽压装在电枢轴上。

②磁极为了增大起动转矩,磁极的数量较多,一般为四个磁极。

每个磁极上套装的激磁绕组为矩形截面的铜条,外包绝缘层,按一定绕向连接后使S级与N 极相间排列,如图3-4,3-5所示。

图3-5所示为四个磁极的磁路,四个磁场绕组所产生的磁场是相互交错的。

四个磁极绕组的连接方式有图3-6所示两种接法。

一种是四个绕组相互串联,见图3-6(a)所示。

另一种是先两个串联后再并联,见图3-6(b)所示,这种接法可以在导线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增大起动电流,提高起动转矩。

图3-6 磁场绕组的接法a)四个绕组相互串联;b)两个绕组串联后再并联l一绝缘接线柱;2一磁场绕组;3一正电刷;4一负电刷;5一换向器③电刷与电刷架电刷用铜与石墨粉压制而成,呈红棕色,加入铜可减小电阻并增加其耐磨性。

一般含铜80%~90%,石墨10%~20%。

电刷架多制成框式,正极刷架与端盖绝缘地固装,负极刷架直接搭铁。

刷架上装有弹力较大的盘形弹簧。

④壳体壳体是由低碳钢卷制而成,壳体上有四个检查窗口,中部只有一个电流输入接线柱,并在内部与激磁绕组的一端相连接。

3.3传动机构(或称啮合机构)其作用是在发动机起动时,使起动机驱动齿轮啮入飞轮齿环,将起动机转矩传给发动机曲轴;而在发动机起动后又能使驱动齿轮打滑与飞轮齿环自动脱开。

起动机的传动机构包括单向离合器和拨叉两部分。

离合器起着传递扭矩将发动机起动,同时又能在起动后自动打滑脱离啮合保护起动机不致损坏的作用。

拨叉的作用是使离合器做轴向移动。

现代汽车上常用的离合器有滚柱式、弹簧式和摩擦片式三种。

①滚柱式单向离合器滚柱式单向离合器是目前国内外汽车起动机中使用最多的一种,一般小型起动机均采用此种离合器。

②弹簧式单向离合器国产黄河JN150型汽车上的起动机用弹簧式离合器,此外,日本五十铃TXD50型汽车的起动机也用此种离合器。

起动发动机时,由于拨叉推动拨环使驱动小齿轮啮入飞轮齿环,起动机转轴只带动花键套筒即主动套筒旋转,使扭力弹簧顺向扭紧并箍死两个套筒,于是就能传递扭矩。

发动机起动后,由于飞轮带着驱动齿轮的转速高于起动机轴,将扭力弹簧作反向放松,使驱动齿轮套筒与主动套筒松脱而打滑,从而防止了超速运转“飞散”的危险。

这种离合器具有结构简单,工艺简化,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但因扭力弹簧所需圈数多,轴向尺寸较长,故适用于起动柴油机所需的大功率起动机,而不适宜在小型起动机上采用。

③摩擦片式离合器这种离合器多用于大功率起动机上,早期国产JN150型汽车曾用过此种结构。

起动机工作时,内接合鼓沿螺旋槽向右移动,将摩擦片压紧,利用摩擦力,将电枢的转矩传给飞轮。

发动机起动后,起动机驱动齿轮被飞轮带动,当其转速超过电枢轴转速时,内接合鼓则沿螺旋槽向左退出,摩擦片松开,这时驱动齿轮虽高速旋转,但能,以便使蓄电池的电能尽可能多的用于起动电机,提高起动转速。

c切断主电路后,驱动齿轮能迅速脱离啮合②电磁开关a结构,如下图所示电磁开关1、13一主接线柱 2一附加电阻短路接线柱3一导电片 4一接触盘5一固定铁心6一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7一推杆8一活动铁心9一复位弹簧10一调节螺钉11一拨叉b工作原理当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通电产生的磁通方向相同时,其电磁吸力便吸引活动铁心向前移动,直到推杆前端的触盘将电动机开关触点接通使电动机主电路接通为止。

当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通电产生的磁通方向相反时,其电磁吸力相互抵消,在复位弹簧的张力作用下,活动铁心等可移动部件自动复位,接触盘与触点断开,电动机主电路切断。

《汽车电路与电气系统检修》课程电子教案起动系控制电路。

2、故障体验(5min)正确连接起动机供电及控制电路,让学生体验起动系工作的整个过程。

3、学习内容(20min)学习任务二起动系控制电路的连接一、相关知识常见的起动控制电路有:开关直接控制、继电器控制和起动复合继电器控制三种。

1.开关直接控制起动系开关直接控制起动系是指起动机由点火开关或起动按钮开关直接控制,起动功率较小的汽车(如长安奥拓,天津夏利轿车)常用这种控制形式。

黄河JN150汽车起动机的电磁开关,就是采用这种直接控制方式,它所用的ST614型起动机电磁开关的结构原理如图3-13所示。

l一驱动齿轮;2一复位弹簧;3一拨叉;4一活动铁芯;5一保持线圈;6一吸引线圈;7一接线柱;8一起动按钮;9一起动总开关;10一熔断丝;11一黄铜套; 12一挡铁;13一接触盘;14. 15一接线柱;16一电流表;17一蓄电池;18一起动机断起动电路,起动机停止运转。

这种电磁开关是利用挡铁与电磁铁芯之间的一定气隙,保证驱动齿轮先部分啮入飞轮齿环后,才接通起动主电路。

它具有操作轻便,工作可靠的优点。

2.起动继电器控制起动系起动继电器控制是指用起动继电器触点控制起动机电磁开关的大电流,而用点火开关或起动按钮控制继电器线圈的小电流,如图3-14所示。

起动继电器作用就是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保护点火开关,减少起动机电磁开关线路压降。

(1)起动开关(点火开关起动档)接通起动继电器触点闭合,电磁开关电路接通。

继电器的电路是:蓄电池—点火开关—继电器的线圈—搭铁。

由于电流通过继电器线圈使其产生磁场,在电磁力的作用下触点闭合,于是就接通了电磁开关中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的电路。

吸引线圈的电路是:蓄电池—继电器“电池’接柱、支架、触点、“起动机’接柱—起动机的接线柱“9”—吸引线圈—起动机开关接柱5—起动机磁场绕组、电枢绕组—搭铁。

保持线圈的电路是:起动机的接柱“9”—保持线圈—搭铁。

此时驱动齿轮与飞轮的接触情况如图3-15(a)所示。

(2)驱动齿轮与飞轮齿圈啮合电流通过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后,由于二者产生的磁场方向一致,磁场增强,磁化固定铁芯产生吸力,活动铁芯前移,使接触盘接通电动机开关。

同时活动铁芯的后端通过耳环带动拨叉上端前移、下端后移,迫使驱动齿轮与飞轮的啮台。

当驱动齿轮与飞轮齿环发生顶齿现象时,拨叉下端可推动滑环后半环压缩弹簧继续后移,使电动机开关接通,使电枢轴稍微转动,驱动齿轮与飞轮齿槽对正时,就可使驱动齿轮与飞轮啮台。

此时驱动齿轮与飞轮的啮合情况如图3-15(b)所示。

“5”—吸引线圈—保持线圈—搭铁构成回路。

此时两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相互消弱,于是活动铁芯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退回原位。

同时接触盘退出,电动机电路切断,电动机停止工作。

驱动齿轮与飞轮分离,活动铁芯退回的同时,推动拨叉上端后移,拨叉的下端则带动滑环前移,迫使驱动齿轮与飞轮分离。

3.起动复合继电器控制起动系复合继电器控制实质是一种具有起动保护功能的起动继电器控制形式。

复合继电器由起动继电器和保护继电器两部分组成,保护继电器有一对受交流发电机中性点电压控制的常闭触点,该触点串联在起动继电器线圈的电路中。

当交流发电机中性点电压高于一定值时,保护继电器触点打开切断起动继电器线圈电路,保护起动机。

如图3-16所示。

起动时,将点火开关置于起动位置,复合继电器的起动继电器线圈电路接通,电流路径为:蓄电池正极→1起动机主接线柱9→熔断器→电流表→点火开关6→组合继电器“SW”接线柱→起动继电器线圈→保护继电器触点→组合继电器“E”接线柱→搭铁→蓄电池负极。

发动机起动后,放松点火开关,点火开关将自动退出起动位置,切断起动继电器线圈电流,起动机主电路切断,拨叉带动单向离合器向左移动,使驱动齿轮与飞轮齿圈分离,起动过程结束。

《汽车电路与电气系统检修》课程电子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