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

合集下载

copd肺功能

copd肺功能

copd肺功能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引起。

肺功能是评估COPD病情严重程度和进行治疗的关键指标。

COPD患者通常会表现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和胸闷等症状。

这些症状主要是由于支气管炎导致的空气流量受限,以及肺气肿引起的气体潴留而引起的。

肺功能测试可以帮助确定COPD 的确诊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肺功能测试包括呼气肺容积(FEV1),用于评估肺通气功能。

FEV1是指在一秒钟内能够从最大吸气量中迅速呼出的气量。

COPD患者的FEV1值通常较正常人偏低。

此外,肺功能测试还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用于评估患者的肺功能和肺容积。

通过测量FEV1和FVC,可以计算出FEV1/FVC比值。

正常成年人的FEV1/FVC比值大约为0.8,而COPD患者的这个比值通常较低。

这是因为患者的气流受限,导致呼气过程延长,从而影响到肺活量。

根据肺功能测试结果,COPD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个阶段。

轻度COPD的FEV1值大于或等于80%预计值;中度COPD的FEV1值介于50-79%预计值之间;重度COPD的FEV1值介于30-49%预计值之间;极重度COPD的FEV1值小于30%预计值。

肺功能测试不仅可以帮助医生诊断COPD,也可以监测疾病的进展和评估治疗效果。

一般来说,FEV1值越低,病情越严重,患者的呼吸困难也会增加。

定期进行肺功能测试可以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并及早发现并处理COPD的并发症。

总之,肺功能测试对于COPD的诊断、监测和评估疗效非常重要。

通过FEV1、FVC和FEV1/FVC比值的测量,可以确定COPD的严重程度,并指导医生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因此,COPD患者应该定期进行肺功能测试,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copd名词解释

copd名词解释

copd名词解释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的缩写,是一种以气流限制为主要特征的非可逆性呼吸系统疾病。

COPD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种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的慢性炎症,导致气管和支气管黏膜肿胀,气管和支气管的内径减小,黏液分泌增加,导致气流受限。

肺气肿是指由于气道阻塞导致肺泡气体潴留,从而使肺泡过度膨胀,肺弹性减弱。

肺气肿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吸烟,吸烟引起气道炎症和破坏,导致气道壁的损伤和阻塞。

COPD主要的症状包括气短、咳嗽、咳痰和胸闷等。

气短是COPD最常见和显著的症状,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尤其是在体力活动或过渡到冷空气环境时。

咳嗽和咳痰主要是由于气道黏膜的炎症和黏液分泌增加引起的。

胸闷是由于气流受限使患者感到胸部不舒服和压迫。

COP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最重要的诊断手段,通过测量患者的肺功能参数,如肺活量、用力呼气容积和呼气流速,来评估气流受限的程度和肺功能损害程度。

影像学检查主要采用X线胸片或CT扫描,可以观察肺部的结构变化,识别肺气肿和其他可能的并发症。

COPD的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戒烟、避免空气污染和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戒烟是COPD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可以减缓疾病的进展和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炎药物。

支气管扩张剂主要通过扩张气道,提高气流通畅性;抗炎药物主要通过减轻气道炎症,减少黏液分泌,改善气道通畅性。

总之,COPD是一种气流限制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它的主要症状是气短、咳嗽、咳痰和胸闷,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戒烟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COPD指南

COPD指南
• 1、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心衰、房颤和高血压):COPD 的主要合并症,也是 COPD 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合并症。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不应在 COPD 患者中禁用。
• 2、骨质疏松症、焦虑 / 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也是 COPD 的常见合并症。但是这些合并症 往往不能被及时诊断。存在上述合并症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往往提示预后较差。
诊断与鉴别诊断
• 出现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咳痰,并有 COPD 危险因素暴露史的患者均应 考虑诊断为 COPD(表 1)。
• 肺功能检查是确诊 COPD 的必备条件,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后, FEV1/FVC<0.70 表明患者存在持续性气流阻塞,即 COPD。所有的医务工作 者在对 COPD 患者进行诊治的时候,必须参考肺功能结果。
• COPD 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慢性咳痰。上述症状可出 现急性加重。
• 肺功能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0.70,即 为持续性气流受限。
病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一生当中吸入颗粒物的总量会增加罹患 COPD 的风险。 • 1、吸烟,包括香烟、斗烟、雪茄和其他类型的烟草在内产生的烟雾 • 2、采用生物燃料取暖和烹饪所引起的室内污染,是发展中国家贫穷地区
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 COPD 急性加重发作的定义为:短期内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超出了其 日常的波动范围,需要更改药物治疗。导致患者急性加重的最常见原因是 呼吸道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
• 1、如何评估急性加重发作的严重程度 • (1)动脉血气评估(使用于院内患者):当呼吸室内空气时,PaO2<
• (3)全身性应用糖皮质激素:全身性应用糖皮质激素可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改善其肺功能(FEV1)及 动脉低氧血症(PaO2);并能减少患者病情的早期复发、治疗失败,及其住院时间延长等风险。推荐剂 量为:泼尼松 40mg/ 天,疗程 5 天。

copd发展史

copd发展史

copd发展史
COPD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科常见的一类慢性气道疾病,也是全世界公认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慢性疾病之一。

COPD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直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人们才开始对COPD 的症状、病因和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人们对COPD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并开始重视预防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随着国际学术界对COPD认识的逐渐深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2022版报告首次提出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期(pre-COPD)的概念。

这是对现有COPD防治理念的拓展和延伸,充分认识与理解这个概念,不仅有助于指导相关发病机制和基础研究的方向,更有助于在临床工作中提高COPD的一级预防意识,进而降低COPD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COPD的发展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对其认识不断深入,并逐渐意识到预防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目前,COPD的防治工作仍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

copd原理

copd原理

copd原理
COPD,英文全称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中文翻译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
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

COPD的发病与吸烟、空气污染
等有关。

COPD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气道阻塞、肺组织
破坏和肺血管收缩。

首先是气道阻塞。

COPD患者的呼吸道受到炎症和增生的影响,导致
气道壁增厚、腔内狭窄,影响了空气的流通。

同时,由于呼吸道细支
气管壁松弛,使其在呼气时不能保持张力,导致气道在呼气时发生逆
行进一步加剧气道阻塞。

其次是肺组织破坏。

COPD患者的肺泡和小气管受到炎症和其他有害
物质的影响,导致肺泡纤维化、肺组织破坏;同时肺纤维蛋白沉积增加,使得肺泡和小气管之间的弹性组织遭到破坏,气体交换面积缩小,导致呼吸功能下降。

最后是肺血管收缩。

肺血管痉挛、炎症以及纤维化也是COPD患者的
常见病理生理特征,导致了肺循环阻塞、肺动脉狭窄与肺动脉高压,
为COPD发病和演变提供了腹地。

综上所述,COPD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表现为气道阻塞、肺组织破坏和肺血管收缩。

控制吸烟、净化空气、积极治疗是预防和治疗COPD的重要手段。

希望大家关注呼吸系统健康,预防和治疗COPD 等呼吸系统疾病。

名词解释copd

名词解释copd

名词解释copd
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的缩写,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

它通常包括两种主要类型的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这些疾病会导致气道受损,使呼吸变
得困难。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和支气管内膜的长期感染和炎症,导致黏液分
泌增加、支气管收缩和壁厚度增加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呼吸道阻塞,
从而使呼吸变得困难。

肺气肿是指由于长期吸入有害物质(如香烟),导致肺部组织受损和
弹性减少,从而使空气在呼出时无法完全排出,导致空气滞留在肺部。

这会导致胸闷、咳嗽等不适感,并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COPD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吸入有害物质,特别是香烟。

其他可能的原
因包括空气污染、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暴露、遗传因素等。

COPD
通常会在中年或老年人中发生,而且很少在非吸烟者中出现。

COPD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吸氧、体育锻炼和手术等。

药物治疗包
括支气管扩张剂和类固醇等,可缓解呼吸道炎症和扩张支气管。

吸氧
可以帮助缓解呼吸困难,提高身体的氧供。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
耐力和呼吸肌肉的功能。

手术包括支气管成形术和肺移植等,可用于治疗严重的COPD。

预防COPD最重要的方法是停止吸烟,并尽可能避免暴露在空气污染或有害物质中。

对于已经患有COPD的人来说,定期检查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进一步加重呼吸道损伤并提高生活质量。

COPD定义和诊断

COPD定义和诊断
CT检查
CT检查可更详细地显示肺部结构,如 肺气肿、支气管壁增厚等COPD相关 病变。
肺功能检查标准
肺活量测定
COPD患者肺活量通常降低,表 现为用力肺活量和第一秒用力呼
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下降。
呼气峰流速测定
呼气峰流速降低是COPD患者常 见的肺功能异常表现之一。
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低 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等异常情况
提供诊断参考
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COPD的诊断参考,帮助医生更好地识别和管理COPD 患者。
COPD概述
定义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 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 ,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
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
症状
COPD的常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 咳痰和气短。这些症状可能逐渐加 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能 力。
当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 质(烟雾、过敏原、工 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 等)的浓度过大或接触 时间过久,均可导致 COPD的发生。
呼吸道感染是COPD发 病和加剧的另一个重要 因素。
蛋白水解酶对组织有损 伤、破坏作用;抗蛋白 酶对弹性蛋白酶等多种 蛋白酶具有抑制功能。
PART 03
COPD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PART 05
COPD鉴别诊断
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
01 02
哮喘
哮喘和COPD都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但哮喘通常在年轻时发病,症 状波动较大,且对支气管扩张剂反应良好。COPD则多在中年以后发病 ,症状逐渐加重,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较差。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一种下呼吸道感染,通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与 COPD相比,支气管炎的症状通常较轻微,且病程较短。

COPD

COPD

减少孤独感,缓解焦虑、紧张的精神状态。
预防的主要内容
与COPD密切相关的疾病
危险因素
COPD的社区预防
与COPD密切相关的疾病
已明确的COPD病因或危险因 素
有吸烟
空气污染 职业暴露
反复气道感染或过敏
出生时低体重 遗传 其它
COPD的社区预防
1.坚持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相结合的 “三级预防”的策略 2.实施个人、家庭、社区三位一体 的预防策略
康复治疗
一、呼吸功能锻炼
1、腹式呼吸锻炼
取立位,体弱者可取坐位或半卧位,两手分别放于
胸部和上腹部,用鼻深吸气时,手感到腹部向上抬起,
呼气时经口缓慢呼出,腹肌收缩,手感到腹部下降,
也可在腹部放置小枕头,杂志或书帮助训练,如果吸
气时,物体上升,证明是腹式呼吸。
每天训练3-4次,每次
重复8-10次。
2、缩唇呼吸 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吹口 哨样)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吸气与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 慢阻肺,是一组具有
主要病因有: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 性肺气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征
慢性:指长期的
阻塞性:意味着气道狭窄,使空气
进出肺部受限,包括呼气和吸气 肺疾病:是指疾病发生在肺和气道
为什么关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发病率高
距火炉至少5米,暖气1米,氧气表及螺旋口不可涂
油,也不能用带油的手拧螺旋。
2、使用氧气应先调流量再带氧气管,停氧时则应
先拔出导管再关氧气开关,以免大量氧气突然冲入
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3、防止吸氧管污染和堵塞,以防止交叉感染。 对吸氧管应随时注意检查有无分泌物堵塞,并 及时更换。 4、勿擅自调节氧流量,勿折叠、扭曲、压迫 吸氧管,翻身时避免吸氧管滑脱。 5、在室内禁止吸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影响因素研究舒展王舒楠靳芳芳陈澈方羿蓉蒋能摘要:近年来,随着环境的逐步恶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呼吸道疾病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例,以2000~2004 年国内若干个城市与地区的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和检验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的有关因素。

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烟草的摄入、二氧化硫的吸入以及非蔬菜类食物的食用等是导致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因素。

关键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因素分析预防措施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内环境的逐步恶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呼吸道疾病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尤其是近年来的SARS、禽流感等疾病的出现,使得呼吸道疾病也渐渐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

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更为严峻的环境形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道疾病的滋生。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污染状况十分严重,经过近几年的治理,城市的污染状况有所好转,但总体上依然严重,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到2009年底仅占1/3。

其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在3-248微克/立方米之间,全国平均值为66微克/立方米。

52.3%的北方城市和37.5%的南方城市平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60微克/立方米)。

另一方面,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上的另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就是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急性发作的预防。

若能分析研究出COPD患病率与致病因素的内在联系,就能在患者患病早期及时进行干预,提高治愈率。

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一个方面。

二、文献综述在关于COPD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面,国内的学者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

方晓聪、王向学(2011)认为吸烟是公认的COPD的首要危险因素,大量调查表明,吸烟总量和COPD的发生存在明显正相关,且女性吸烟者对COPD更易感。

侯刚、尹燕、孙丽丽等(2012)通过对沈阳部分社区35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设计调查,研究表明COPD的发生与有害气体或颗粒的接触是密切相关的,本研究显示燃煤可能是COPD的危险因素之一,这与我国粤北地区的COPD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吻合,减少燃煤或改善通风条件将有利于预防COPD的发生。

乔翠霞、李素云(2010)认为室内空气污染与COPD发病率有很大的相关性。

生物燃料的开放燃烧会造成室内通气不良,有机烟尘中会有许多有害物质,如颗粒和一氧化碳,燃煤的烟尘中含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及碳氢化物,它们可引起呼吸道疾病。

此外,他们还认为COPD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是室外空气污染,长时间的暴露在空气的有毒颗粒物中,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光化学物质,可增加COPD 发病率。

我国一些城市,非吸烟者肺气肿病死率比美国的几乎高100 倍,这与城市中的空气污染密切相关。

周玉民、终南山等(2006)认为COPD与哮喘症状、哮喘家族史和病史, 以及支气管扩张症和肺切除等手术病史关系密切。

另外,国外有研究表明,营养状况可以影响肺功能及患COPD的倾向。

尤其多食用新鲜水果及鱼类对肺部健康有益,饮食中富含水果和蔬菜,可以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危险,可能和这些食物中含有抗氧化剂营养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 有关。

因此,改善饮食健康,食用富含水果、蔬菜和整粒谷物的食物及低酒精低脂肪的食物,能保护儿童及成人的呼吸道健康。

这篇研究结果发表于2012年11月的《美国呼吸与危重病护理医学》(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期刊上。

以往对COPD患病率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常见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较为抽象的理论分析,缺乏对此类因素对发病率具体影响程度的量化指标。

本文以在近年来国内一些主要城市的有关数据为基础,进行较为系统的实证分析及模型检验,进而探究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三、研究过程(一)样本来源本文主要目标是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COPD患病率的影响因素,所用数据来自于中国知网统计数据。

本文选取了2000~2004年东部五省、市(辽宁、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的COPD患病率数据,以及城镇居民的性别比、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烟草类消费支出、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菜类消费支出等六个指标的150个数据。

(二)变量的选择本文在研究了相关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考虑了影响COPD患病率的可能因素,设计了6个指标。

具体如表1所示:表1 各指标的简称及内容 简称内容 sex城镇居民的性别比(女性=100) cig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烟草类消费支出(元) dust工业烟尘排放量(吨) sdio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吨) inc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veg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菜类消费支出(元)本文的患病率是指城镇居民在个人及家庭因素、经济生活因素、社会生活因素等影响下的COPD 患病率。

建立了患病率影响因素模型:it it it it it it it i veg inc sdio dust cig sex c εββββββ+++++++=654321t copd其中因变量copd 表示COPD 患病率。

下标i ,t 分别表示省市i 和时间(年份)t ,诸β表示待估参数,c 为常数项,ε是误差项。

(三)因素分析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影响患病率的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没有超过0.8,因此不存在多重共线问题,可以直接用普通最小二乘(OLS )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四、实证结果(一)描述性统计结果表3给出了本文研究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表3可以看到,当被解释变量COPD患病率为最大值10.55时,相应的解释变量性别比sex、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烟草类消费支出cig和工业烟尘排放量dust的最大值分别为108.97、236.11、547000.0,说明COPD患病率有明显的性别倾向,男性患此病的人数居多;同时,吸烟也是患此疾病的一大诱因,另外,工业烟尘排放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此疾病的可能性。

当被解释变量COPD患病率为最小值3.0时,相应的工业烟尘排放量dust、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sdio、人均可支配收入inc的最小值分别为29000、114012、5358,可见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与COPD患病率高度相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患此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表3同时给出了所有变量的标准差,其中COPD患病率、城镇居民的性别比sex 和人均才累消费支出的标准差都较小,分别为2.217185、2.097220、42.15785,说明这些变量各年的数据变动幅度不大,与COPD患病率高度相关。

(二)多元回归模型结果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得到的结果如表4所示:表4 回归结果说明:***、**、*分别表示1%、5%、10%水平上显著,括号内数字为计算的相应t值。

本文建立了四个模型来估计影响COPD患病率的各影响因素参数,并检验其显著性。

男女性别比例(女性=100)高,对COPD患病率具有正向影响,可见患此病者男性居多;人均烟草类消费支出和COPD患病率也呈正向影响,这与我们预计结果相一致,吸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此病的可能。

除此,工业烟尘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也和患病率呈正向影响,说明环境质量也直接影响着此病的患病率。

另外,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COPD患病率越高。

模型Ⅰ:是基于所有变量的OLS估计面板数据,没有控制任何变量。

模型I的估计结果基本和理论模型吻合。

从模型I中可以看到,方程总体上显著,但变量只有性别比sex、工业烟尘排放量dust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sdio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dust的符号与被解释变量COPD患病率参数估计符号一致,但我们前提假定可能工业烟尘排放量越大,患病率越高,因此dust没有通过经济意义检验,这表明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模型Ⅱ:剔除了没有通过经济意义检验的dust变量,是对模型I的修正。

该模型表明,F值为3.837527,方程在总体上显著,但变量只有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sdio和人均菜类消费支出veg显著,R2 也从0.512178下降到 0.371524,这说明变量数据的拟合程度不高,我们推定这可能是因为去掉了关键变量dust,另外,通过对模型Ⅰ和模型Ⅱ的AIC指标对比,我们也可以看出,增加解释变量dust之后,AIC数值从1.333582 下降到1.106168,这说明增加此变量可增加此模型的解释能力,解释变量个数不同时的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可由此判断。

模型Ⅲ:在模型Ⅱ的基础上剔除了不显著变量sex,结果显示F值为3.737470,方程总体上显著,同时只有变量inc不显著,从模型Ⅱ和模型Ⅲ对比发现,男女性别比sex不显著表明未必男性患此病的可能性更高,女性也可能是患此病的一大群体,我们结合现代人们生活习惯,猜测女性高发的原因可能是做饭油烟吸入身体所致。

模型Ⅳ:在模型Ⅲ的基础上剔除了不显著变量inc,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到,模型总体通过了方程显著性检验,所有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其中,F值为5.096596,在1%水平上显著,AIC指标为1.324641,拟合优度较模型Ⅲ、模型Ⅱ也有所提高,因此,减少解释变量sex、dust、inc是可以的。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吸烟和二氧化硫排放会导致COPD患病率的增高;在男女性别中,虽然男性由于吸烟会增加患此病的概率,但是由于女性长期吸入厨房油烟,也可能导致患此疾病,所以性别比可能呈现越来越平缓的趋势;另外,多吃蔬菜有利于减少此疾病的发生,达到预防的效果。

五、结论本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这种慢性疾病的致病原因进行了分析,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模型并进行相关检验,找出患病的主要因素,引起大众关注的同时,寻求降低该病患病率的有效途径。

本文从社会生活、环境条件和人类自身三个角度出发,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的影响因素,具体的说从城镇居民的性别比、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烟草类消费支出、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菜类消费支出等六个因素研究中可以得出各因素对该病患病率的不同影响程度。

根据得出的不同因素对患病率不同影响程度,从中找出了致病原因,并以此为借鉴,引起民众关注和警惕,为后人研究降低该病患病率做出方向性的贡献参考文献:[1]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2003、200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3]方晓聪,王向东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国的诊治现状[J].国际呼吸杂志.2011(7)[4]周玉民,刘升明,吕嘉春,郑劲平,钟南山,冉玉鑫.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调查方法的研究设计[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9)[5]刘克军,王梅.我国慢性病直接经济负担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5,24(10)[6]乔翠霞,李素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学志.2010[7]钟南山.COPD流行病及防治战略[J].医学研究通讯.2003[8]Regional COPD Working Group.COPD prevalence in 12 Asia—Pacific countries and regions:projections based on the COPD prevalence estimationmodel[J].Respirology.200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