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美国国际收支逆差讲述
浅谈全球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浅谈全球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继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的经济慢慢的才刚刚有了萌生的绿芽,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这显然已经成为一个规律了。
因此,此此我们应该注重一下全球收支失衡的问题了,一方面他也影响全球的经济,另一方面他一直是个令人困惑的难题。
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绝对的、经常的,而平衡是相对的偶然的。
国际收支失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周期性不平衡,由于国际间各国所处的阶段不同而造成的不平衡。
经济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繁荣。
当一国处于繁荣阶段,而贸易伙伴国处于衰退阶段,易造成本国的贸易收支赤字。
2结构性不平衡,由于国际市场对本国的出口和进口的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本国贸易结构无法进行调整所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3、货币性不平衡,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而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4、收入性不平衡,由于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导致进口增长超过出口增长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一)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
储备的流失意味着该国金融实力甚至整个国力的下降,损害该国在国际上的声誉。
2、导致该国外汇短缺,造成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
一旦本币汇率过度下跌,会削弱本币在国际上的地位。
导致该国货币信用的下降,国际资本大量外逃,引发货币危机。
3、使该国获取外汇的能力减弱,影响该国发展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的进口,使国民经济增长受到抑制,进而影响一国的国内财政以及人民的充分就业。
4、持续性逆差还可能使该国陷入债务危机。
(二)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1、持续顺差会破坏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使总需求迅速大于总供给,冲击经济的正常增长。
2、持续顺差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有大量的外汇供应,这就增加了外汇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导致外汇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提高了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产品的价格,降低了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产品的价格。
美国国际收支分析

近十年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近十年来,美国经济从平稳增长到遭遇次贷危机,再到慢慢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总体而言汇率基本保持稳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一、国际收支概况美国国际收支结构具有“逆差+顺差”的特点,对外净融资总体呈现扩大之势,基本填补了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并且,自2002年来,美国不仅要为经常项目赤字融资,还要靠债务为其对外直接投资融资。
1.美国长期保持“经常账户逆差,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
近十年来,美国一直是持续的贸易逆差,呈现一种山坡式的数据走势,从2002年的458074亿美元到达2006年的802636亿美元顶峰然后形式渐渐下坡一直到2012年的310729亿,从相对额来看,经常项目逆差占GDP的比重也逐步提高,2006到达现阶段的顶峰6.15%。
与经常项目持续逆差相对应的是,美国资本和金融项目持续顺差,从2000年到2013年,从2002年的500515亿美元到达2006年的809150亿美元然后又继续走下坡路到2012年的142307亿美元,从2006年开始,数据下坡走势比较明显,与金融危机有着莫不可分的关系。
2.货物贸易持续逆差,而服务贸易和投资收益表现为持续顺差。
美国服务贸易近十年来一直表现为顺差,2012年美国该项顺差达到206820亿美元,从2000年开始的趋势是呈现上升趋势,美国经常账户中,投资收益近十年来一直表现为顺差,2012年对外资产的收入达到770079亿美元,而对外支付的投资收益为537815亿美元,顺差额为232264亿美元,从2002年的27398亿美元持续上涨,发展迅速。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美国已经成为最大的负债国,拥有巨额的对外负债,但是投资收益净额却始终为正。
3.证券投资长期保持净流入,是主要的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来源。
从美国资本和金融账户看,美国资本流入以证券投资为主,2012年证券投资流入314660亿美元,占全部资本流入的86%。
而对外直接投资在美国资本流出中的比重比较高,2012 为58。
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分析

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分析巨额贸易逆差这一数十年来困扰美国政府的棘手问题,是美国外贸政策的首要课题和决策依据,也成为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突出问题和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
时至今日,这一现象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又有进一步急剧扩大之势。
2001年逆差额已达到4170亿美元,而美国商务部最新的公布数据显示,2002年4月美国贸易逆差扩大至创纪录的359亿美元,经常账户赤字在2002年头3个月亦达到创纪录的1125亿美元。
该数值较2001年第四季修正后的951亿美元大幅上升。
若贸易逆差继续以当前速度扩大下去,今年的经常账户余额将增加至赤字5000亿美元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
因此,对美国外贸逆差扩大原因的分析以及巨额贸易逆差的可持续性,已成为美国和国际经贸关系中一个亟待取得共识的问题。
一 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和突出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现了向新经济的成功转型,经济周期超常扩展,经济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
1997~2000年内实现年均增长4.55%的突出业绩。
与此相适应,美国的对外贸易也出现了历史上最快的增长。
美国对外贸易规模的大幅度扩张以及由此引发的巨额逆差成为了90年代美国外贸发展最为突出的特点。
(一)进出口规模大幅度扩张在过去的10年内,美国的商品、服务贸易都取得了快速增长。
商品进出口贸易总值从1991年的9079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19960亿美元,增长了2.2倍。
进口增长了149%,出口增长了85%,商品贸易逆差则增长了6.7倍。
而服务贸易的扩张势头更猛。
1992~1999年,全部服务出口年平均增长了6.5%。
到2000年,服务贸易至少已占美国出口价值的38%和进口价值的17.5%。
表1美国的国际商品贸易1991~2000(亿美元)1991 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 1991~2000变化率% 出口 416944044563502457586121 67976703684473385 进口 491053655894 668674968033876491721029912280149 贸易-741-961-1326-1662-1737-1913-1967-2469-3456-4547607 平衡资料来源:根据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2001.p.395)和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April 2001.p.31)数据统计表2美国的国际服务贸易1991~2000(亿美元)1991 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 20001991~2000变化率% 出口 164317691859201021922400 25722626.52718.82962.380 进口 1185116512231319141415091665182719132152.482 贸易 458604636691778891907799.5805.8 809.977 平衡资料来源:根据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2001.p.396)和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April,2001.p.31)数据统计由此可见,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它作为世界最大出口国和最大进口国的地位。
美国国际收支情况

美国国际收支情况姓名:王金丹学号:11020911105 班级:电商111由2006-2011年美国经常项目条形图中图表分析中,我们能够发现美国经常项目的一些特点。
美国经常账户持续逆差,逆差主要源于商品贸易的长期逆差,主要收益持续顺差,而次级收益持续逆差。
在货物与服务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经常项目中的货物呈现长期较大的逆差,而服务呈较小顺差。
我们来看下服务的具体情况,在服务中,交通呈现逆差,其他服务呈现顺差,但由于其他服务数额大于交通,因此,服务呈较小顺差。
在收益方面,主要收益持续顺差,而次级收益持续逆差。
首先,在这里,先给大家澄清一个概念。
图中的主要收益即我们上课讲到的收益项目,包括投资收益和职工薪酬。
而次级收益指我们上课讲到的单向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美国已经成为最大的负债国,拥有巨额的对外负债,但是投资收益净额却始终为正。
美国呈现经常账户持续逆差,由图表分析中,我们知道逆差主要源于商品贸易的长期逆差。
由于经常账户逆差(M>X)是由过热投资(I>S)和政府财政赤字(G>T)组成。
因此,我们将从过热投资和政府财政赤字两方面进行分析。
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大量的储蓄流入了美国资本市场。
原因: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拥有大量的储蓄,原则上可以流向任何发达国家。
然而一方面由于美国之外的其它发达国家本身面临储蓄相对过剩(内需不足)的难题,另一方面也由于美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广度和流动性,以及美元作为关键国际储备货币的独特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大量的储蓄主要流入了美国资本市场。
后果:“其它国家”大量储蓄流入美国的结果,推动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股票价格的飙升和美元的走强,美国经常项目对金融市场这些条件变化做出相应的内生调整:从贸易角度看,股票价格飙升的财富效应刺激了美国消费者的支出意愿,包括对大量进口商品的支出意愿,而强势美元使美国进口便宜和出口昂贵,导致美国贸易逆差,从而经常项目逆差的扩大;从宏观角度看,股市的繁荣导致美国国内投资的增加,同时迅速增加的家庭财富和对未来收入增加的预期降低了美国家庭的储蓄意愿,迅速增加的家庭财富也放松了美国家庭面临的流动性约束,使其借贷消费变得更加容易。
中美国际收支差异比较与原因分析

中美国际收支差异比较与原因分析国际收支是指对一国(或独立的地区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收支是一个经济体对外经济交往的反映,通过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分析,可以把握外汇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情况,进而了解一国的经济结构,为本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而对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可以直观的了解各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能够预测国际金融的发展趋势和汇率变动,进而了解世界国际金融秩序。
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外汇储备国,美国作为传统发达国家、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和世界第一大债务国,两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相决定,也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集中反映。
本文通过对两国国际收支的差异进行比较并探究其原因,进而提出了我国应借鉴美国经验,采取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改善国际收支结构、改变资本管制政策等措施,以期促进国际收支的均衡和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一、中美国际收支变化的概况(一)中国国际收支变化的概况中国国际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并呈现阶段性加速增长的态势。
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数据显示,1993年以前,中国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交替出现,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基本形成。
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收支顺差增长较快。
以金融危机爆发一年为例,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分别为3718亿美元和735亿美元,增长速度分别为46.8%和990%。
2008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增长有所波动,但基本上依然维持双顺差格局。
2014年,经常项目顺差2138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382亿美元。
就两大项目而言,总体上经常项目对国际收支顺差的贡献要略大于资本与金融项目,这种现象在金融危机爆发前表现的尤其明显。
以2008为例,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对国际收支顺差的贡献分别占83%和17%。
解析美国国际收支状况

解析美国国际收支状况美国国际收支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全球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美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往来对其自身和全球经济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解析美国国际收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一、美国国际收支现状根据最新数据,美国国际收支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规模不断扩大。
这意味着美国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大于出口,对全球经济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此外,美国对外投资收益不断降低,而进口却不断增长,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二、国际收支定义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贸易往来所发生的收支状况。
它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和进口、投资收益、无偿转移等方面的内容。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通常反映了该国的经济实力和贸易政策。
三、美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原因分析美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美国政府财政支出、贸易壁垒、货币汇率等因素。
首先,美国政府财政支出是导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政府在社会保障、医疗保健、教育等领域的支出规模较大,这使得国内消费需求旺盛,进口需求增加。
其次,贸易壁垒也是影响美国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
尽管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技水平,但过度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限制了美国商品的出口,导致国际收支逆差。
货币汇率也是影响国际收支的一个重要因素。
美元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货币之一,其汇率波动对全球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缓解美国国际收支问题的措施为了缓解国际收支问题,美国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增加对服务业的开放是一个有效途径。
通过放松对服务业的管制,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美国市场,可以提高美国的出口水平,从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其次,美国政府可以采取减少贸易壁垒的措施。
通过修改一些国际贸易政策,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可以促进美国商品出口,缩小国际收支逆差。
此外,美国民间部门也可以采取措施优化投资结构,减少消费等,从民间层面促进出口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国际收支状况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焦点。
国际收支失衡的相关问题研究

国际收支失衡的相关问题研究伴随着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国际收支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对于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有若干个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有其不同的经济意义,根据交易的性质可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补偿性交易。
面对美国的不断挑衅和出尔反尔,面对未来的国际收支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本文主要讨论这个问题。
标签:国际收支;贸易战;失衡一国的收支是否平衡,关键是看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如果自主性交易的借贷差额是O,就无需补偿性交易对其进行调节,一国国际收支自然就平衡了。
如果自主性交易收支不能相抵,如果借方大于贷方,就是逆差,如果贷方大于借方,就是顺差,不管顺差还是逆差,都代表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此时必需用补偿性交易来轧平,这样达到的平衡是形式上的平衡,被动的平衡,其实质就是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一)国际收支失衡对经济的影响从一国GDP的构成来看,由出口和进口决定的净出口对于一国经济的增长的贡献也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国际收支已经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好坏的主要因素,其影响越来越大,涉及的不仅是经济,有时也会引起政治上的争端。
1.如果一个国家持续的顺差,会给其经济造成以下不利影响:(1)持续顺差也就是本国商品大量出口,会造成本国商品减少,同时由于出口会带回很多外汇,这些外汇会换成本币在国内进行流通,会导致本国货币增多的现象,容易诱发通货膨胀。
会促使本币在国内的购买力下降,给本国经济带来危害。
(2)在国际市场上,由于本国商品受到青睐,也会是本国的货币非常的热销,大量购买本国货币的行为会导致本币升值,从而降低了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最终会导致出口下降。
(3)持续的顺差,会给其他进口国(逆差国)国家的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害,会给两国的政治交往带来严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逆差国会想方设法对其本国经济进行保护,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就针对中国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贸易保卫战,例如爆发于2009年中美两国的特保轮胎案就是由于美国为了改善其持续逆差的国际收支状况,而对中国发起的一轮贸易保卫战,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一直是两国争论的焦点。
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

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由来巳久。
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开始出现贸易逆差,此后,其数额越来越大,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和债务国。
2008年,美国贸易逆差达到7287亿美元,如果单算货物贸易逆差则达到8820亿美元(美国的服务贸易有1534亿美元顺差)。
美国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贸易逆差?对于这一问题,一些美国人不是从自身寻找原因,而总是把责任推给其他国家。
20多年前,他们认为贸易逆差是日本、德国等造成的;最近10多年来,则更多地指责中国,认为中国在对美贸易中采取了“不公平”的竞争手段。
因此,美国对中国采取了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要求人民币升值,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税,以及设置各种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社会壁垒等等。
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真的是中国导致的吗?事实并非如此。
一、汇率无法解释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近年来,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国会议员以及利益集团声称中国政府操纵汇率,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导致了中美贸易不平衡。
因此,美国不断对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
其还指责其他国家进行“汇率倾销”、“汇率补贴”,强迫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这并不是头一次。
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曾经逼迫日元、德国马克升值。
那么,汇率是美国出现巨额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吗?事实证明,其他国家的货币相对于美元升值,并不能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
从理论上说,汇率变化能调节贸易不平衡。
如果美国贸易伙伴国的货币相对于美元升值(相当于美元贬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美国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从而减少贸易逆差。
但是,汇率并不是影响贸易平衡的惟一因素,更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从历史上看,其他国家货币升值会阻碍本国经济发展,却很难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元相对于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的汇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美国的贸易逆差却呈上升趋势。
即便美国迫使其他国家货币大幅升值,也仅仅只是在短期内促进了美国的出口,不能改变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分析方法Leabharlann 2.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全球视角
3.
美国经常帐户的调整
两种流行的经常项目分析方法
从微观的角度,国际借款的发生是由于本国出口 收入和其它经常性收入 ( 如来自国外的劳务工资、 利息、利润等 ) 不足以弥补本国对进口的支付和 其它经常性支付。对通常的国家而言,经常项目 主要由贸易余额构成,其它收支所占比重很小, 因此经常项目逆差或国际借款的主要原因便是国 际贸易出现逆差。由于进出口价格弹性对贸易收 支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所以这种从微观角度的贸 易分析方法被称为弹性方法。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者和麦金农教授等经济学家运 用这些方法对美国经常项目逆差问题的分析和相 应主张却都是片面的,因为他们都只是从孤立的 一个国家的角度进行分析,他们的分析和主张只 适用于“小国经济”,而不适用于美国这样的 “大国经济”。他们都没有能揭示出导致美国贸 易逆差扩大和美国国民储蓄下降背后的共同因素 是什么。
作为 1997-98年东亚金融危机的教训,发展中国 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选择了谨慎的国际资本管理战 略:从国际资本市场的净借款者转为净放贷者, 为此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需要保持强健的 经常项目状况,从而需要超过国内投资以上地拼 命储蓄。
对于东亚新兴市场国家而言,由于普遍采取出口 导向的经济增长战略,货币当局不得不不断干预 外汇市场以阻止本币升值,结果外汇储备被动地 不断增加。由于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战略压抑了 国内消费需求,导致了相对于国内投资机会更高 的储蓄率,从而表现为经常项目的大量顺差。
从两国模型来看,美国经常项目呈现巨大逆差的 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储蓄结构的巨大失衡。首先, 在“其他国家”中,主要工业化国家随着人口老 龄化而产生强烈的储蓄动机,他们要为正在和即 将发生的退休人口高峰的到来做好准备。由于劳 动力增长缓慢甚至下降,以及已经很高的资本-劳 动比,这些工业化国家国内投资机会也明显缺乏。 高储蓄愿望和低国内投资回报决定了成熟的工业 化国家作为整体不得不呈现经常项目顺差,因而 对外贷出剩余储蓄。
另一方面,麦金农教授等大部分经济学家是运用 储蓄-投资缺口法来分析美国经常项目逆差问题的。 由于美国私人储蓄率近年来一直在下降,而政府 财政赤字则年年扩大,2004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 已达到412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 过了4%。美国不得不靠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大量借 款来为其国内消费和投资提供资金。因此麦金农 教授等经济学家将美国严重的经常项目逆差问题 归咎于美国的不节俭,他们认为美国要求人民币 升值没有道理,美国必须解决好自己的问题,特 别是私人过度消费和政府庞大的财政赤字,才能 解决美国严重的经常项目逆差问题。
另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国际借款的发生是 由于本国国民储蓄率较低,不足以为本国的投 资提供足够的资金,因而需要从其他国家借入 储蓄,这种从宏观角度的分析方法被称为储蓄 -投资缺口法。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是运用弹性方法来分析美 国经常项目逆差问题的,由于中国是美国的最大 双边贸易顺差国,按照美国的统计,2004年美国 对中国的双边贸易逆差达到1620亿美元,占美国 全部贸易逆差的24%左右,在欧元和日元已经对 美元大幅度升值的情况下,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者将美国严重的经常项目逆差问题归咎于中国, 认为中国通过将人民币钉住美元而获得了不公平 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将 人民币自由浮动作为解决美国经常项目逆差问题 的主要手段(在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的情况下,自 由浮动即意味着升值)。
全球视角的经常项目分析方法
全球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封闭经济,因而全 球总储蓄一定等于全球总投资。如果将全球经济 分为美国和“其他国家”两个部分,由于一国的 经常项目恒等于国民储蓄减去国民投资,那么简 单的推导便可知道:美国的经常项目与“其他国 家”的经常项目一定互为相反数。因此美国经常 项目呈现巨大逆差一定意味着“其他国家”经常 项目呈现巨大顺差,要分析美国经常项目为什么 呈现巨大逆差便不能不同时分析“其他国家”经 常项目为什么呈现巨大顺差;而要减少美国经常 项目巨大逆差则不能不同时减少“其他国家”经 常项目的巨大顺差。
直到1990年代中期,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还都是国 际资本的净输入国(经常项目逆差国),例如1996 年,东亚新兴市场国家和拉美国家在国际资本市 场净借入 800 亿美元。然而 1997-98 年东亚金融 危机使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痛切地认 识到,由于背负“原罪”,即他们不能用本国货 币进行国际借款,甚至本国货币也不能被用于国 内长期借款 ( 由于国内债券市场不发达 ) ,从而国 际借款使他们承受货币和期限的双重不匹配,这 使他们极易受到投机性攻击而发生货币危机和银 行危机。
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大量的储蓄,原 则上可以流向任何发达国家。然而,一方面由于 美国之外的其他发达国家本身面临储蓄相对过剩 ( 内需不足 ) 的难题,另一方面也由于美国资本市 场的深度、广度和流动性,以及美元作为关键国 际储备货币的独特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 济国家大量的储蓄主要流入了美国资本市场。
自从 2000年 3月美国股市下滑以来,美国国内投 资的需求下降从而对外国资金的需求下降,然而 “其他国家”的储蓄依然保持强劲,结果世界实 质利率水平不断下降。确实,近几年不仅在美国, 而且在世界其它地方,实质利率水平都很低。低 利率刺激了美国家庭的借债消费和房地产价格的 上升,并使美国政府很容易放松财政纪律而导致 财政赤字急剧扩大。虽然美元自2002年以来对欧 元和日元已大幅贬值,但由于东亚国家货币普遍 钉住美元,美国贸易逆差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相对 价格调整,结果2000年后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继续 不断地扩大。
其次,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近年来纷纷进 行着超过国内投资以上的过度储蓄,经常项目顺 差明显增长,这导致信贷资金从发展中国家和新 兴市场国家向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这个世界最大 最富有国家的反常流动。此外,近年来石油价格 的飙升使产油的发展中国家的储蓄也出现大幅的 上升。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造成全球储蓄结 构的巨大失衡:“其他国家”储蓄严重过剩,而 美国储蓄严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