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多糖类高分子材料辐射加工
(完整版)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唐颂超第三版第2-10章课后习题答案解析(仅供参考)

1.高分子材料中加入添加剂的目的是什么?添加剂可分为哪些主要类型? ① 满足性能上的要求 ② 满足成型加工上的要求 ③ 满足经济上的要求 添加剂可分为稳定剂、增塑剂、润滑剂、交联剂、填充剂等
2. 什么是热稳定剂?热稳定剂可分为哪些主要类型?其中那些品种可用于食品和医药包装 材料 热稳定剂是一类能防止或减少聚合物在加工使用过程中受热而发生降解或交联,延长复合材 料使用寿命的添加剂。可分为铅盐类、金属皂类、有机锡类、有机锑类、有机辅助、复合 稳定剂和稀土类稳定剂。 食药包装:有机锡类、有机锑类、复合稳定剂和稀土类稳定剂。 3.什么是热稳定剂?哪一类聚合物在成型加工中须使用热稳定剂?对于加有较多增塑剂和 不加增塑剂的两种塑料配方,如何考虑热稳定剂的加入量?请阐明理由。 热稳定剂是指在加工塑料制品时为防止加工时的热降解或者防止制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老
滑移越困难,聚合物流动时非牛顿性越强。聚合物分子链刚性增加,分子间作用力愈大, 粘度对剪切速率的敏感性减小,但粘度对温度的敏感性增加,提高这类聚合物的加工温度 可有效改善其流动性。
聚合物分子中支链结构的存在对粘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具有短支链的聚合物的粘度低于 具有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直链聚合物的粘度;支链长度增加,粘度随之上升,支链长度增 加到一定值,粘度急剧增高。在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条件下,支链越多,越短,流动时的 空间位阻越小,粘度越低,越容易流动。较多的长支
晶态聚合物:(1)若聚合物的分子量较小,Tm>Tf,则聚合物达到熔点时已进入粘流态, 则熔融加工温度范围即为 Tm~Td(热分解温度);若聚合物的分子量较大,分子链相互作 用力较大,当晶区熔融时,分子链还需要吸收更多能量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才能产生运动, 因此聚合物的 Tm<Tf,则熔融加工温度范围为 Tf~Td。 非晶态聚合物:熔融加工温度范围为 Tf~Td。 比较结晶聚合物和非晶聚合物耐热性的好坏必须在两者化学结构相似的前提下。在两者化 学结构相似时,结晶聚合物由于晶区分子链排列较为规整,聚合物由固态变为熔融状态时, 需要先吸收热量使晶区变为非晶区,然后再进入粘流态,非晶态聚合物由于分子链刚性较 大,链柔顺性较差或者规整度较低,因此结晶聚合物比非晶态聚合物能够耐更高的温度, 作为材料使用时,其耐热性更好些。如结晶的等规聚苯乙烯的耐热性比非晶的无规聚苯乙 烯高 4. 为什么聚合物的结晶温度范围是 Tg~Tm? 答:T>Tm 分子热运动自由能大于内能,难以形成有序结构 T<Tg 大分子链段运动被冻结,不能发生分子重排和形成结晶结构 5. 什么是结晶度?结晶度的大小对聚合物性能有哪些影响 1)力学性能 结晶使塑料变脆(耐冲击强度下降),韧性较强,延展性较差。 2)光学性能 结晶使塑料不透明,因为晶区与非晶区的界面会发生光散射。减小球晶尺寸 到一定程式度,不仅提高了塑料的强度(减小了晶间缺陷)而且提高了透明度,(当球晶尺 寸小于光波长时不会产生散射)。 3)热性能 结晶性塑料在温度升高时不出现高弹态,温度升高至熔融温度 TM 时,呈现粘 流态。因此结晶性塑料的使用温度从 Tg (玻璃化温度)提高到 TM(熔融温度)。 4)耐溶剂性,渗透性等得到提高,因为结晶分排列更加紧密。 6.何谓聚合物的二次结晶和后结晶? 二次结晶:指一次结晶后,在残留的非晶区和结晶不完整的部分区域内,继续结晶并逐步 完善的过程,此过程很缓慢,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 后结晶:指一部分来不及结晶的区域,在成型后继续结晶的过程,不形成新的结晶区域, 而在球晶界面上使晶体进一步张大,是初结晶的继续。 7. 聚合物在成型过程中为什么会发生取向?成型时的取向产生的原因及形式有哪几种?取 向对高分子材料制品的性能有何影响?
多糖类高分子材料海藻酸钠的辐照降解

多糖类高分子材料海藻酸钠的辐照降解杨桂霞;李晓燕【摘要】对大分子量海藻酸钠进行了60Coγ辐照降解,并利用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与凝胶渗透色谱仪联接系统(MALLS/GPC)测量了其辐照前后的绝对分子量变化.实验发现,当吸收剂量率为80Gy/min、吸收剂量为0~60kGy时,随吸收剂量的增大,海藻酸钠的分子量减小,重均分子量(Mw)从321596.5降至10024.同时,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大,海藻酸钠分子量分布宽度变窄,积分分子重量占83.22%的单峰的Mw降为6000.分子量小于10000的海藻酸钠因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并能被人体很好吸收,在农业、医药和美容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对辐照后分子量分布曲线中出现的各峰值的计算,发现在辐照过程中除产生聚合度不等的海藻酸钠外,还产生了少量的新组分,这些新组分需进一步分离纯化,检测其生物毒性.【期刊名称】《原子能科学技术》【年(卷),期】2013(047)005【总页数】5页(P730-734)【关键词】60Coγ辐照;降解;多糖;分子量【作者】杨桂霞;李晓燕【作者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6.1;O644.2海藻酸钠是天然高分子材料海藻酸的钠盐,分子式为(C6H7O6Na)n。
人体无法吸收大分子量的海藻酸钠,但当海藻酸钠分子量降到一定范围后,易被人体吸收,可用于治疗高血脂症、冠心病及高血压症,并能用作代血浆,是维持血容量的良好扩容剂[1],亦表现出优良的抗菌、吸湿、保湿等性能。
目前,低分子量海藻酸钠价格较昂贵,国内仅有少量使用,这与海藻酸钠广泛的用途和我国丰富的海藻酸钠资源是不相称的。
如能开发出实用、高效、环保的海藻酸钠降解方法将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有工业化降解多糖类高分子材料工艺主要为酸催化降解法。
酸催化降解是利用多糖类高分子材料易与酸反应,苷键发生断裂,达到降解目的[2-3]。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简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是指通过加热、挤压、拉伸等工艺将高分子材料转变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过程。
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纤维材料等。
本文将介绍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基本原理、常用的加工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基本原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是利用高分子材料的可塑性进行加工的过程。
高分子材料的可塑性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可以被加工成各种形状的性质。
其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熔融:高分子材料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可以被熔化成流体状态,使得材料更易于流动和变形。
2.成型:将熔融的高分子材料注入到模具中,通过模具的形状和尺寸限制,使得熔融材料在冷却后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3.冷却固化:熔融材料在模具中冷却后逐渐固化成固体,成为最终的成型品。
常用的加工方法注塑成型注塑成型是一种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方法,适用于制造各种塑料制品。
其基本流程包括:1.材料准备:选择合适的塑料颗粒作为原料,将其加入注塑机的进料口中。
2.加热熔融:注塑机将原料加热、熔融,并将熔融的塑料材料注入到模具中。
3.冷却固化:模具中的熔融塑料材料在冷却后逐渐固化成固体,形成最终的成型品。
4.取出成品:将固化的成型品从模具中取出,并进行后续加工,如修整边缘、打磨表面等。
挤出成型挤出成型是另一种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方法,适用于制造各种管材、板材等长型产品。
其基本流程包括:1.材料准备:将高分子材料以颗粒形式加入到挤出机的料斗中。
2.加热熔融:挤出机将颗粒状的高分子材料加热、熔融,并通过螺杆将熔融的材料挤出。
3.模具成型:挤出的熔融材料通过模具的形状和尺寸限制,被冷却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4.冷却固化:在模具中冷却后,熔融材料逐渐固化成固体,形成最终的成型品。
5.切割成品:挤出机会根据需要将成型品切割成所需的长度,以便后续使用。
除了注塑成型和挤出成型,还有许多其他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方法,如压延成型、注射拉伸成型等,根据材料和产品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
多糖类高分子材料海藻酸钠的辐照降解

c h r o ma t o g r a p h y( M ALLS / GPC) . Th e mo l e c u l a r we i g h t o f s o d i u m a l g i n a t e d e c r e a s e s
w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e o f a b s o r b e d d o s e i n t h e r a n g e o f 0 - 6 0 k Gy a t t h e d o s e r a t e o f 8 O Oy /
第4 7 卷第 5 期
2 0 1 3 年5 月
原
子
能
科
学
技
术
Vo 1 . 47, NO . 5
M a y 20 1 3
At o mi c En e r gy Sc i e nc e a nd Te c hno l o gy
多糖 类 高分 子材 料海 藻 酸钠 的辐 照 降解
Ab s t r a c t : The r a d i a t i on — i n du c e d de gr a d a t i on o f s o di u m a l gi na t e b y 。 Co 7 - r a ys wa s i nv e s t i ga t e d i n a i r a t a mbi e nt t e mp e r a t u r e ,a nd t h e c ha ng e i n t he i r mol e c u l a r we i gh t s wa s me a s ur e d by mul t i — a n gl e l a s e r l i gh t s c a t t e r i n g d e t e c t o r e q u i pp e d wi t h ge l pe r me a t i o n
辐照加工简介

接受度有限
由于消费者对辐照加工的认知不足,以及 对食品和医疗用品安全的担忧,导致辐照 加工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04
辐照加工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与改进
01
02
03
高效能辐射源
研发更强大、更稳定的辐 射源,提高辐照加工的效 率和均匀性。
智能化控制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 工智能技术,实现辐照加 工过程的智能监控和自动 控制。
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操作人员,且γ射线的稳定性有待提高。
X射线辐照技术
定义
X射线辐照技术是一种利 用高能X射线对物质进行 照射,引发物质分子或原 子激发或电离,从而实现 对物质加工处理的技术。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检 测等领域,如医学影像、 无损检测等。
优点
具有高穿透力、高分辨率 和高加工效率等优点,且 加工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 物质。
辐照加工的原理
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会产生各种物理、化学效应,如电离、激发、化学键 断裂等,这些效应会对材料产生影响。
辐射剂量与效应的关系
辐射剂量是影响辐照加工效果的关键因素,不同剂量下,材料会表现出不同的 性质变化。
辐照加工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04
食品工业
辐照加工可用于延长食品保质 期、杀菌消毒等,如脱水蔬菜
详细描述
通过辐照技术对医疗用品进行消毒,可以杀死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 菌和寄生虫等,且处理时间短,无化学残留,对医疗用品无损伤。
食品的辐照保鲜与杀菌
总结词
延长保质期,减少防腐剂使用。
详细描述
通过辐照技术对食品进行保鲜与杀菌,可以有效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减少防腐剂的使用量。处理后的食品在贮 存期间品质稳定,营养成分损失少。
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成型技术

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成型技术摘要:在现代社会发展潮流中,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技术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且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展延伸。
鉴于此,深入分析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成型技术以及应用,可以帮助我国研究成员更好的探究该领域的内容,促使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与各行业进行充分融合。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技术应用引言随着聚合物在很多重要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保证其经济性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加强聚合物成形工艺的研发,以确保其在生产成本和时间上的良好应用,促进国家的繁荣。
1.高分子材料的概述1.1高分子材料的分类高分子材料有很多种,橡胶,塑料,纤维,粘合剂,涂料等都在这一范畴之中,该种材料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大的用途。
高分子又称为聚合物质,通过多次使用共价键联,将不计其数的简单相同的结构单位反复组合而形成。
目前,关于聚合物的种类有很多种,根据原料的种类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自然物质和人造物质。
根据物料性质可分为橡胶、纤维、塑料、粘合剂、涂料等;根据用途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普通高分子材料、特种高分子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当前,聚合物在建筑、交通、家电、工农业、航空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并逐渐朝着功能化、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而国内在此领域的发展和科研工作起步较迟,亟需加强技术创新,加强技术人员培训,使聚合物成形工艺水平持续提升,才能走在国际前沿。
1.2高分子材料的成型性能在不同的物理条件下,聚合物的特性差异很大,所以在对聚合物的成形特性进行分析时,必须对聚合物的溶质特性有一定的认识。
已有的实验结果显示,非晶体聚合物的主要形态有玻璃态、高弹态、粘性态三种形态,但多数晶体物质仅有两种形态,即晶态和粘性态。
玻璃态、高弹态和晶体态是物料成形后所采用的形态,而粘流态则是物料在处理时所表现出的形态,不过,也有一些聚合物在高弹状态下完成处理加工作业。
聚合物的制造工艺一般是将聚合物材料制成熔化,放入模具和流动通道中,再经过降温再进行定型,从而使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流变性。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专业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工学
门类:材料类
专业名称: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专业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是1953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教授主持创建的,是原轻工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和教材编写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是国内名牌专业。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管理能力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专门人才为目标。
主要课程: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机械设计、高分子材料与应用、塑机控制技术、塑料制品设计、塑机与模具制造、模具工程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化工原理、高分子物理及化学、模具CAD/CAE、材料力学等。
本专业通过工程制图、机械零件设计、塑料模具设计、塑料加工工程实验和模具CAD/CAE运用等实践环节训练,使学生除了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具有熟练的工程技术应用技能。
毕业生能从事塑料制品的成型原理、成型工艺、配方设计、产品与模具设计、成型机械设计、新型高分子结构材料及功能材料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应用、生产管理以及教学工作。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就业状况
轻工、化工、建材、电子电器、通讯、机械、交通、医疗和航天航空等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以及石化、合成树脂企业。
院校分布部分
四川大学。
材料辐照加工

H C H H C H H C H H C CH3 H C H C *
n*
低分子量聚烯烃
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 弹性体增韧剂 增粘剂 抗氧剂 填料 颜料 其它
粉末聚乙烯或石蜡
EEA或EAA 烯烃共聚物橡胶、不饱和类 松香类 抗氧剂1010 视情况加入 视情况加入,一般为母粒 根据具体使用情况来定
5~10
15~25 1~ 5 5~15 0.5~2 适量,也可不加 1‰~1% /
• 三聚甲醛,俗称“赛钢” 酸甲酯辐射聚合“絮凝剂”
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
乳液聚合
• 乳液聚合就是聚合体系在乳化剂存在下,以水作为连续相 (水包油)进行的辐射聚合反应,称为辐射乳液聚合。
射线或电子束 H 2 O H,OH,e aq ,H 2 O ,H 2 O
*
n*
*
n*
(a)
(b)
(c)
(a)聚乙烯,(b)聚丙烯,(c)聚苯乙烯
H CH3 C H * H H C CH3 *
d-链节
*
C H
l-链节
*
C H
聚丙烯的有规立构
高分子聚合物的晶态结构:片晶、串晶
高分子的晶态结构
球晶
单晶
伸直链片晶
纤维状晶
串晶
聚合物的辐射交联机理
• 聚合物的辐射交联:指线性高分子在引发 剂或射线作用下,产生自由基,引发分子 链间的化学反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辐射交联产品材料处理工艺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甲壳素和壳聚糖的辐射降解 工艺流程为:虾、蟹壳→用稀碱溶液更替浸
泡→水洗→酸浸泡至无气泡产生→漂白→浓碱 煮沸3~4h→干燥→成品,该过程为脱蛋白处 理。 甲壳废弃物经辐射处理后,不仅可缩短制 备甲壳素过程中脱蛋白反应时间,提高壳聚糖 的脱乙酰度,而且放射线还可杀灭致病菌,有 利于环保。
辐照对壳聚糖分子量的影响
液态聚多糖不仅有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 还有水辐解产生的活性粒子进一步与聚多糖分 子反应,形成大分子自由基 的间接作用。
第一节 纤维素辐射改性处理
1838年法国科学家 佩因(Payen)从木材 提取某种化合物的过 程中分离出的一种物 质,由于这种物质是 在破坏细胞组织后得 到的,因而佩因把它 称为Cell(细胞)和 lose(破坏),后来组成 的一个新名词 “cellulose” 。
各类褥疮垫
羧甲基纤维素(CMC)辐照效应 规律是:
交联区
图5-7 CMC的辐射化学效应
第二节
甲壳素及衍生物辐射改性
甲壳素(Chitin)又名甲壳质、几丁质、聚 乙酰氨基葡萄糖等,天然来源丰富。
甲壳素带有正电荷是自然 界唯一的阳离子膳食纤维,在 蟹、虾等水产品加工后的甲壳 废弃物中甲壳素的含量达到 10%~30%,甲壳素具有改善内 分泌代谢功能、调节免疫力、 活化细胞、增强人体生命活力、 延缓衰老等作用。
用辐照纤维素产品 制成的服装其舒适度、 着色性、反弹性、悬 垂性、耐磨性、抗菌 性,吸湿和吸湿性能 明显改善。
二、纤维素的辐射接枝改性
天然纤维素结晶 度高、难于加工,辐 射接枝共聚反应可以 改变纤维素的不足和 缺陷,甚至赋予纤维 素新的特殊功能 。
接枝改性
比如含65%聚酯和35%棉线的混纺布, 辐射接枝正羟甲基丙烯酰胺后,可制成 不起皱和不易沾污的优质地毯。
单糖一般是含有3-6个碳原子的多羟基醛 或多羟基酮。最简单的单糖是甘油醛和二羟 基丙酮。 甘油醛(glyceraldehyde):为最简单的醛 糖。果糖氧化断裂可制得D-甘油醛
二羟基丙酮(1,3-Dihydroxyacetone)或1,3-二 羟基丙酮(Dihydroxyacetone),简称DHA,是 多羟基酮糖,是最简单的酮糖。
质子化指CM-chitin获得一个氢离子呈现带正 电性的过程,使产物具有更强的亲电性,例如: H2O变成H3O+ 就是一个质子化的过程;CM-chitin 被质子化后,分子链就处于舒展状态,有较好的 溶胀性能。
当pH值在3.6~6之间时,CM-chitin分子 链程收缩状态,导致CM-chitin水凝胶收缩。
甲壳素经脱乙酰基后的产物称为壳聚糖 (Chitosan),壳聚糖是带正电荷的天然高分 子多糖,在医药、食品化工、生物技术、农业、 环保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可用作杀虫抑菌剂、医用纤维薄膜、药物 载体及凝血剂等,壳聚糖在阴道弱酸环境中能 够很快溶解,形成极薄覆盖保护膜,保护阴道 粘膜和宫颈粘膜不受新的外来病毒微生物的侵 害。还具有抗菌杀菌功能,最后被人体组织吸 收或随着白带分泌物排出体外,不会残留体内 造成伤害。
将壳聚糖在固态下辐照75 kGy,具有明显抗真 菌作用,辐照剂量的越大,抗真菌作用越强。 做水果的保鲜剂膜能够改变水果组织的微环境, 辐照的壳聚糖用于水果的保鲜可延长水果的货架寿 命。
抗微生物的机理 :
(1)所带正电荷与微生物细胞膜负电荷之间发生作 用,引发微生物细胞膜蛋白质成分的流失。
(2)作为微量金属的螫合剂阻止毒素的产生和微生 物的生长、激活宿主的防御功能、抑制mRNA、酶 和蛋白质合成。
纤维素 分子
一、纤维素的辐射降解
用热裂解纤维素需要250~400℃高温,挥 发性产物多,污染环境。 辐照纤维素后在其分子链上产生自由基, 由于这些自由基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而且很难 复合,所以纤维素受照后发生分子结构的损伤, 主链断裂形成低分子量聚合物,同时结晶度也 下降,辐照可调节纤维素的聚合度。 以木材、棉花、芦苇等为天然原料生产的 纤维素纤维称为粘胶纤维,又叫人造丝、冰丝、 粘胶长丝。
1.直链淀粉(α -amylose): 由α -1,4-糖苷键形成的一种线性聚合物, 只有一个还原性末端。 2.枝链淀粉(amylopectin): ▲高度分支,除含有α -1,4-糖苷键外, 分支处还含有α -1,6-糖苷键。 ▲当植物淀粉进入动物体内后,首先由 口腔分泌的唾液淀粉酶进行消化,然后 是α -1,4-糖苷键酶。生淀粉对这种酶不 太敏感,但当淀粉悬浮液加热时,它吸 水膨胀,变得易受这种酶的作用。
壳聚糖又称几丁质、甲壳素、蟹壳素等,它是昆虫
甲壳类动物硬壳的主要成分,也是自然界中唯一存在 的碱性氨基多糖。
多糖还有如下分类:
结构多糖:构成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半 纤维素,构成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等 储藏多糖:植物中的淀粉、动物体内的糖 原等 生理性多糖:如粘多糖、血型物质等
单糖 (monosaccharides)
单糖可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等。 葡萄糖为己醛糖,果糖为己酮糖。 单糖中最重要的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是葡萄 糖等。
双糖(disaccharides)
一、麦芽糖(maltose) 能被α -葡萄糖苷酶水解,产生两分子的葡萄 糖;麦芽糖有还原性,表明它含有半缩醛羟基。 二、其它双糖 蔗糖(sucrose)、乳糖(lactose)、纤维二糖 (cellulose)等。
采用电离辐射技术制备的上述凝胶敷膜, 用于人体烧伤及缝合线伤口,可以方便地敷在 伤口部位,具有减少伤口水份的丢失,减轻病 人伤痛,防止致病菌的感染,刺激正常的成纤 维细胞及毛细血管的生长的功能。 由于CM-chitin和CM-chitosan水凝胶含有 氨基、羧基官能团,它们可浓集重金属离子。
第三节 淀粉及其衍生物辐射改性
素(chondroitin-4-sulfate)、硫酸角质素 (keratan sulfate)和硫酸-6-软骨素(chondroitin6-sulfate),主要存在于腱、软骨和其他结缔组 织中。 透明质酸(hyaluronate): 约由25000个二糖单 位构成。 肝素(heparin): 天然的抗凝血物质,它能同 抗凝血酶(Ⅲ)强烈地结合,阻止血液凝固。
棉布接枝丙烯腈后,抗菌和耐腐烂功 能大大提高;接枝8%丙烯腈的棉布埋在 土壤里100天无变化,而未接枝的棉布 15~20天就完全腐烂。纤维素辐射接枝 苯乙烯,可改善其抗渗水性、耐磨性, 分别用于造纸工业和棉纺织工业。
三、纤维素衍生物辐射交联
羧甲基纤维素(CMC)在固态或稀水溶液 状态下辐射发生降解,在一定浓度的胶冻状态 下辐照时,CMC可交联形成水凝胶。 辐射交联CMC水凝胶对环境变化敏感,在低 剂量下辐照的这些材料具有极佳的溶胀性能, 又易于降解,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材料。 纯CMC辐射交联的水凝胶作为辅助治疗褥疮 的水凝胶垫已被商业化,该产品能分散人体压 力,维持人体温度达8h以上,从而加速伤口的 愈合。
淀粉(Starch)是由葡萄糖为单元聚
合而成的天然多糖,它的分子式为:
纤维素(Cellulose)分子式为(C6H10O5)n,
它由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组成的大分子多糖, 分子量50000~2500000,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 剂。
纤维素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有机物,占植 物界碳含量的50%以上。棉花的纤维素含量接近 100%,为天然的最纯纤维素来源。木材的纤维 素占40~50%,还有10~30%的半纤维素和20~ 30%的木质素,麻、麦秆、稻草、甘蔗渣等都含 有大量的纤维素。
天然存在的多糖类:
纤维素、淀粉、甲壳素、海藻酸钠等。
辐射对多糖类的作用机理
电离辐射技术(γ射线及电子束)对天 然聚多糖高分子材料的辐射加工,如纤维 素、淀粉、甲壳素、海藻酸钠等天然高分 子聚多糖的改性研究是IAEA的研究重点。
辐射降解
固态 液态
辐 照
多糖类 高分子材 料
辐射交联
多糖电离辐照变化
目前认为天然高分子材料的辐射交联和降 解反应属于自由基的作用,固态聚多糖辐照的 主要反应是由直接作用引起的。
降解产物的应用
辐射降解的甲壳素/壳聚糖能够诱导不同种类 的生物活性,促进植物的生长、抑制重金属对植物 的影响及抗微生物活性等。 大豆、水稻、小麦、大麦的幼芽培养液中加入 辐射降解的壳聚糖可减轻植物幼苗的根系损伤,这 可能与壳聚糖吸附和清除作物生长时有害重金属元 素有关。
辐射降解壳聚糖对大肠杆菌(E coli)、金黄 色葡萄珠菌(Saureus)、绿脓杆菌(Paeruginosa) 等细菌发现固态下辐照的壳聚糖,具有抗大肠杆菌 的生长能力。
第五章 多糖类高分子材料
的辐射加工
蔗
糖
多糖类(polysaccharide) 是构成生命的四大 基本物质之一,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动物、微生 物、地衣和海藻等中,如植物的种子、茎和叶组织、 动物粘液、昆虫及甲壳动物的壳真菌、细菌的胞内 胞外等。
糖类概述
一、糖的概念 糖类习惯称为碳水化合物,是一类含多 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化合物或聚合物。
淀粉。是碳水化合物在动物体内的贮藏形式, 主在存在于肝脏和肌肉的细胞中,也存在于某 些植物(如真菌)中。
聚多糖
糖胺聚糖(粘多糖)是一类含己糖胺和糖 醛酸的杂多糖,是由多个二糖单位构成的长链 多聚物。 基本功能:结缔组织间质和细胞间特有的成分, 天然粘合剂。
பைடு நூலகம்
常见如下几类:
硫酸皮肤素(dermatan sulfate)、硫酸-4-软骨
四、元素组成和化学本质
• 俗称碳水化合物 • 由 C H O三种元素组成
• 化学定义
多羟基醛或酮及其缩聚物和衍生物 的总称。
糖的分类
根 据 大 小
单糖 寡糖(低聚糖) 双糖 多糖 糖复合物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为更小分子的糖。 寡糖由2~6个单糖分子构成。 多个单糖聚合在一起称为多糖。
若糖链与蛋白质或脂类物质结合则构成糖复合物, 如糖蛋白,糖脂,蛋白聚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