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论主观题常见设问方式答题要点
哲学类主观题答题

哲学类主观题答题模板(一)有关“唯物论的知识”的命题1.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人们做某件事情的依据设问模式: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侧重世界观)。
答题模板:世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材料答题要素: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②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设问模式:材料中的×××是怎样做到从实际出发的?答题模板: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答题要素: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②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作指导; ③规律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相结合;反对唯意志主义与消极无为的做法; ⑤贯彻唯物辩证法,根据变化发展了的实际做事情。
3.唯物论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论(必会)(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①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即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②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①原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②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②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生活和哲学基本原理和主观题常见设问方式

生活与哲学一: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要求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
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常见的设问:(1)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分析?(2)用“探究世界”的观点分析?(3)用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对改造世界指导作用、对人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4)用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分析?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要求积极参加实践,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3真理的客观性,要求坚持真理客观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追求真理永无止境,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常见设问:(1)用认识论的观点分析?(2)用“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知识分析?(3)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分析材料?(4)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三: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联系观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事物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处于统率地位,要求树立全局意识,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寻求最优目标。
关键的部分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5系统与要素要求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方法分析事物(着眼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势)常见的设问:(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2)用整体与部分的观点分析?(3)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材料(如田忌赛马)?★唯物辩证法——发展观1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高考政治十种主观题解题技巧超全总结与唯物主义论

高考政治十种主观题解题技巧超全总结1、“体现类”主观题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2、“反映类”主观题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
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
同上3、“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
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
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4、“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
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2016哲学主观题解题技巧及例题分析(唯物论)

(2014浙江卷)41.(20分)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 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 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 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 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 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 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 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 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 子平生意。 结合材料,说明美食的创造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10分 )
[2014山东文综,42(1),6分] 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 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 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 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 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 文化精品。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 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6分)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 ⑤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⑥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⑦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深圳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材料一:我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是从 2004 年启动的,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13年12月 14日,“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 软着陆成功,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上成功实 施软着陆的国家。在实现软着陆的同时,“嫦娥三 号”还肩负着突破自动巡视勘查、深空测控通信、 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的使命。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 功,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最根本的一点 ,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主观题举要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主观题举要一、唯物论1、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的原因(1)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分析材料(2)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分析材料(3)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分析材料联系观2、设问模式: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分析……的原因、意义或措施(1)联系具有普遍性。
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分析材料(2)联系具有客观性。
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分析材料(3)联系具有多样性。
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分析材料(4)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同时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去推动整体的发展。
+分析材料(5)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分析材料发展观3、设问模式:请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的原因(1)发展具有普遍性。
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分析材料(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分析材料(3)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
要求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的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同时保持适度原则。
+分析材料(4)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进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面对挫折与考验。
高考复习:哲学类主观题答题归纳

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意识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 设问模式:材料中的×××是怎样做到从实际出发的? 答题模板: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
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
答题要素: 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作指导;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答题要素: ①联系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②发展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③矛盾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④创新意识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训练5】(2012·山东文综·T30(3))材料三
境的过程)。
【训练2】(2014·银川模拟)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
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
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要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 改革开放引向深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 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 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
折发展——事物发展的前进性、曲折性;机遇大于挑战——矛
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答案: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国际 贸易在曲折中深入发展,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 统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
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六)有关“社会历史观”的命题 1.根据材料领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设问模式: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对材料进行分
专题19唯物论((解析版)-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

2022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专题19唯物论(解析版)答题要领——探究命题角度1 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答题术语(1)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尊重客观规律。
(3)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发挥主观能动性。
(4) 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命题角度2 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怎样做某一件事。
[答题术语(1)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做到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
(3) 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4)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注意意识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命题角度3 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1) 尊重物质运动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 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用科学理论作指导。
(3)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起来,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相结合起来。
反对唯意志论和因循守旧。
解题示范——应用[典例]1.(2020•山东卷)近年来,中国科幻作家两次获得国际科幻界顶级荣誉——雨果奖,国产科幻电影也收获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越来越多的“未来感”不断涌现。
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
太空漫游、人工智能,外星家园等科幻作品中许多看似天马行空的设定,或多或少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其源头活水。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世界级未来学家、科技作家频繁造访中国,他们踏上中国的土地,更多的是为了寻找一种未来发展的可能,因为中国在许多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在亿万人民追逐梦想的脚步中,可以听到时代的脉动,看到潮水的方向。
“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应用流程·稳准答题]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本题以中国科幻作家两次获得国际科幻界顶级荣誉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高二政治下期期末主观题答题思路(技巧)

二、认识论 1、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回答问题 1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 观点,积极投身实践。(根据材料展开分析) 2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推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 的认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4、用认识反复性的知识回答问题 1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 件的限制。 2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 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 制。 3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 有一个过程。 4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 复才能完成。
5、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来回答问题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 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主客观条件制约,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 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3 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4 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生活与哲学
高二政治组
高二政治下期期末主观题答题思路
总体思路:原理+方法论+材料回应设问 一、唯物论
1、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回答问题 1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2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 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 意识。
一分耕耘 3 一分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上述材料怎样体现唯物论的观点?(1)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规律是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要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2、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从“尊重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分析材料?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4、怎样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①意识能动的认识世界,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③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5、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求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6、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1)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规律是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⑷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这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⑸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推动作用。
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⑹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材料怎样体现”认识论”的观点?(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
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推动作用。
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4)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是有条件的。
人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材料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
3、材料怎样体现“实践的观点”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⑤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⑥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
4、材料怎样体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
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推动作用。
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5、材料怎样体现“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⑴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主客观的条件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⑵认识具有无限性,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⑶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6、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⑴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的反映。
⑵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⑶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⑷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主观题常见设问答题模式1、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回答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④坚持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2、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要树立全局观念,寻求最优目标。
(2)部分也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3、怎样体现系统优化方法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主观题常见设问答题模式1、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材料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要求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中得困难,勇敢接受挫折和考验。
④、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这要求我们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的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2、用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状态相关知识分析材料。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要求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中得困难,勇敢接受挫折和考验。
②、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这要求我们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的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3、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①、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主观题常见设问答题模式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注意看材料的体现回答)①矛盾是对立和统一的,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共性与个性相统一⑤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⑥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⑦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2、结合材料,分析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①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的看问题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注意第三点和第四点根据材料选择)④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注意第三点和第四点根据材料选择)3、请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材料?①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是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③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④同一事物中得不同矛盾、统一矛盾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也有其特殊性。
4、请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分析材料?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场合下相互转化。
③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请运用主次矛盾的原理或者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分析材料?(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请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分析材料?(1)、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2)、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看问题重视主流,又不忽视支流.(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关知识分析材料?①坚持两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坚持重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关键;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本质,抓主流。
③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的重点。
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8、用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分析材料?①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9、怎样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原理?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事事有矛盾②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③要求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用于揭露矛盾,全面分析矛盾,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否定观主观题常见设问答题模式1、怎么体现辩证否定观的知识?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