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厂课程设计说明书
环境工程净水厂课程设计

净水厂设计说明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环境工程0901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2012年 12月第一章工艺流程布置1.1 工程原始资料1.城市自来水厂处理量为4.5万吨/日。
2、水源为河水,原水水质如下:3、厂区地形:按平坦地形设计,水源取水口位于水厂西北方向50m,水厂位于城市北面1km。
4、工程地质资料ⅰ地质钻探资料:ⅱ地震烈度为9度以下ⅲ地下水质对各类水泥均无侵蚀作用5、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ⅰ最高洪水位:342.50m,最大流量:Q=295m3/sⅱ常水位:340.50m,平均流量:Q=15.3m3/sⅲ枯水位:338.70m,最小流量:Q=8.25m3/sⅳ地下水位:在地面下1.5m6、气象资料ⅰ风向:主导风向为西北风ⅱ气温:最冷月平均为:-6.8℃最热月平均为:25.4℃极端温度:最高38℃;最低-23℃ⅲ土壤冰冻深度:1.00m7、石英砂筛分试验记录1.2设计要求本设计给水处理工程设计水质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原水中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病毒以及其他有害万分,使净化后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的要求。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设计成果包括:(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2)设计图纸2-3张,包括:水厂平面布置图(1:200-1:500)水厂的处理工艺高程布置图(纵向1:50-1:200,横向1:100-1:500),可与水厂平面布置图画在一张图纸上;一张滤池或其它净水构筑物的工艺构造图(平面及剖面1:50-1:200)。
1.3工艺流程的选择1.3.1进水工艺的选择原则净水工艺选择的原则应是针对当地原水水质的特点以最低的基建投资和经常运行费用达到要求的出水水质。
在进行净水工艺选择时,必须充分掌握以下资料:l)原水水质的历史资料:对原水的水质应该作长期的观察。
净水厂课程设计

净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净水厂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工艺流程;2.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我国水资源状况、水污染种类及其危害;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水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及净水厂在其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水污染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究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水资源、珍惜和保护水环境的意识;2. 增强学生对环保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自然科学类课程,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为主。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善于观察和思考,但可能对实际应用场景了解不足。
教学要求:1. 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3. 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净水厂基本概念:介绍净水厂的定义、功能及其在水资源保护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水资源与水环境2. 净水原理与工艺流程:讲解水的净化原理、常见净水工艺及设备。
教材章节:第二章 水的净化技术3. 水污染种类及其危害:分析我国水污染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三章 水污染与水环境4. 水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介绍我国水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及其在净水厂运行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水环境保护与法规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净水厂,观察实际工艺流程,了解净水设备操作。
教材章节:实践活动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净水厂基本概念、功能及作用第二课时:水的净化原理与工艺流程第三课时:水污染种类及其危害第四课时:水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第五课时:实践活动(参观净水厂)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净水厂相关知识。
城镇净水厂课程设计

城镇净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镇净水厂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流程,掌握水质净化的关键步骤。
2. 学生能掌握并运用与水净化相关的科学术语,如过滤、沉淀、消毒等。
3. 学生了解城市供水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分析净水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2.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和模型来解释水净化过程,培养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一个小型的净水模型,提升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树立节约用水和环保的责任感。
2. 学生通过学习净水技术,增强对现代科技改善生活质量的信心。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本课程设计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注重知识传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对城镇净水厂的科学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明确和分解,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支持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城镇净水厂的工作原理和流程,结合以下教材章节进行组织:1. 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水的净化处理技术”- 净水厂的作用和重要性- 水净化的基本步骤:预处理、沉淀、过滤、消毒- 各步骤中使用的设备和材料2. 教材第四章第四节:“城市供水系统”- 城市供水系统的组成- 净水厂在供水系统中的作用- 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的意义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 引入:介绍城镇净水厂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水净化过程的好奇心。
2. 理论学习:讲解水净化的基本步骤及相应设备的工作原理。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的净水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案例分析:分析城市供水系统中的实际问题,讨论解决方案。
5. 小组合作:分组设计并实施净水模型,展示成果并进行评价。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文

《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文一、目的和要求1、2、3、4、掌握给水处理厂设计的一般步骤、内容和方法,并提高设计计算、绘图能力,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给水处理所学的内容进一步系统的总结和学习,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自己刻苦钻研、严格细致、精益求精的精神,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二、设计内容(一)设计规模与工艺流程1、设计规模水厂设计水量应按城市的日用水量(取100000m3/d)加上水厂的自用水量计算,自用水量按日用水量的5%算,则水厂设计水量为:Q0=1.05Qd=1.05某100000=105000m3/d一级泵站、配水井、加药间、药库、加药间、氯库、二级泵站、土建工程均一次建成。
2、工艺流程混凝剂原水消毒剂絮凝沉淀池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混合(二)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1、管式静态混合器的设计(1)已知条件设计进水量为Q`10104m3/d,自用水量取总用水量的5%,则总进水量为Q1.05105m3/d。
水厂进水管投药口至絮凝池的距离为20m,进水管采用两条DN800.(2)设计计算a、进水管流速v据D=800mm,q10500036002420.608m3/,查水利计算表知v=1.27m/。
b、混合器选择选用管式静态混合器,规格DN800。
静态混合器采用三节,静态混合器总长4600mm。
混合井占地面积采用7.2m5m。
2、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A、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要点本水厂采用平流式沉淀池,该沉淀池适用于大、中型水厂;其优点:(1)造价较低。
(2)操作管理方便,施工较简单。
(3)对原水浊度适应性强,潜力大,处理效果稳定。
(4)带有机械排泥设备时,排泥效果好。
其缺点:(1)占地面积较大。
(2)不采用机械排泥装置时,排泥较困难。
(3)需维护机械排泥设备。
主要设计要点:(1)沉淀时间应根据原水水质和沉淀后的水质要求确定,一般采用1.0~3.0小时。
(2)沉淀池内平均流速一般为10~25mm/;进出水均匀,池内水流顺直,流态良好时,池中水平流速亦可高达30~50mm/。
净水厂设计说明书

净水厂设计说明书班级:给水排水级1班姓名:学号:……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系20 年1月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工艺流程的确定及论证(评价)第三章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第四章.水厂管线设计第五章絮凝池设计第六章沉淀池设计第七章过滤工艺设计第八章清水池设计第九章吸水井设计第十章二泵站设计第十一章净水厂总体布置设计依据净水厂设计说明书第一章总论1.1.设计题目某市净水厂设计1.2.设计时间第七学期第十七,十八两周(12.24-01.06)1.3.设计任务水厂平面布置及高程布置1.4.原始资料(1)设计供水量为5000+13*1000=6.3万m 3 /d.(2)水厂所在地:长春地区(3)设计地面标高:13.00(4)水源为河水,河水受到污染,水质分析报告如下:编号指标单位分析结果1 浊度 NTU 最大800,平均1102 色度度 133 水温℃最高22,最低14 PH - 7.0-8.55 总硬度 mg/L(以CaCO3计) 3806 总大肠菌群 CFU/L 6507 细菌总数 CFU/mg 15008 耗氧量 mg/L 79 BOD5 mg/L 410 氨氮 mg/L 0.911 COD mg/L 1112 氯仿 mg/L 0.08第二章.工艺流程的确定及论证(评价)2.1 设计方案方案一KMno4 PAM助凝 Cl2原水→静态混合器→机械絮凝池→平流沉淀池→V型滤池→清水池混凝剂粉炭城市管网二泵站方案二KMno4 PAM助凝 Cl2原水→静态混合器→网格絮凝池→斜板沉淀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混凝剂粉炭城市管网二泵站2.2. 各构筑物凝聚剂消毒剂选择依据及优点2.2.1 方案技术比较2.2.1.1 消毒剂水的消毒处理是生活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目的在于杀灭水中的有害病原微生物(病原菌、病毒等),防止水致传染病的危害。
氯: 消毒灭细菌,病毒效果好,而且原水水质PH=7,消毒效果更理想,在配水管网中有剩余消毒作用, 应用广泛,适用于极大多数净水厂。
给排水净水厂课程设计

给排水净水厂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给排水净水厂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运行管理,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给排水工程设计、运行维护和水质分析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1)掌握给水净化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预处理、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2)了解排水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排水管道、泵站和污水处理厂;(3)熟悉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施工要求和运行管理。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排水工程进行初步设计;(2)具备给水排水工程的运行维护能力,掌握常见水质指标的检测方法;(3)学会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给水排水工程的模拟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净化处理、排水系统、给排水工程设计、给排水工程运行维护和水质分析等。
具体安排如下:1.给水净化处理:包括预处理、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排水系统:介绍排水管道、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的基本构成和运行原理;3.给排水工程设计:讲解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步骤;4.给排水工程运行维护:阐述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要求、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5.水质分析:介绍常见水质指标的检测方法,以及给排水工程中水质监测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等。
具体运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3.实验法:安排现场实习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给排水工程的实际运行;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净水厂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净⽔⼚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城固县给⽔⼯程设计摘要本设计为城固县给⽔⼯程设计,⼯程设计规模为76923 m3/d。
净⽔⼯程的设计主要包括配⽔⼚的设计计算和净⽔⼚的设计计算。
净⽔⼚的设计包括净⽔⼚的位置选择、⽔处理⼯艺流程的确定、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以及⽔⼚的平⾯和⾼程布置。
通过技术经济⽐较,确定净⽔⼚的⼯艺流程选⽤⽅案:原⽔—→静态混合器—→⽹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V型滤池—→消毒—→清⽔池—→⼆级泵站—→城市管⽹关键词:给⽔⼯程设计、⽔⼚⼯艺、V型滤池、城市管⽹。
设计说明书⼀设计⽔量第⼀节最⾼⽇⽤⽔量⼀、各项⽤⽔量设计给⽔⼯程⾸先要确定设计⽔量。
通常将设计⽤⽔量作为设计⽔量。
设计⽤⽔量是根据设计年限内⽤⽔单位数,⽤⽔定额和⽤⽔变化情况所预测的⽤户⽤⽔总量。
设计⽤⽔量包括下列⽤⽔:1、综合⽣活⽤⽔量Q1,包括居民⽣活⽤⽔量和公共建筑及设施⽤⽔;2、⼯业企业⽣产⽤⽔量Q2;3、浇洒道路和绿地⽤⽔量Q3;4、⼯业企业⼯作⼈员⽣活⽤⽔量Q4;5、未预见⽔量及管⽹漏失⽔量Q5;6、消防⽤⽔量Qx;各⽤⽔量计算结果如下:Q 1=3×104(m3/d) Q2=3×104(m3/d) Q3=3000(m3/d) Q4=6930(m3/d)Q5=6993(m3/d)最⾼⽇⽤⽔量Qd =Q1+Q2+Q3+Q4+Q5=76923 m3/d三净⽔⼚第⼀节混合1.溶液池分成2格,每格的有效容积为3.7 m3。
有效⾼度为1.2m,超⾼0.2m,每格实际尺⼨为1.8×1.8×1.4m,置于室内地⾯上。
2.溶解池分成2格,每格的容积为1.1 m3,有效⾼度为0.8m,超⾼0.2m,每格实际尺⼨为1.2×1.2×1.0m。
池底坡度采⽤2.5%,池底设排渣管。
3.溶解池搅拌设备采⽤中⼼固定式平浆板式搅拌机。
浆板直径400mm,浆板深度为0.7mm,质量100kg. 溶解池置于地下,池顶⾼出室内地⾯0.5m。
某县净水厂设计说明书

XX县净水厂设计说明书目录第一章总论.......................................................... - 2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 2 -1、设计任务 ............................................. - 2 -2、设计要求 ............................................. - 2 -二设计原始资料............................................. - 3 -1、用水量资料 ........................................... - 3 -2、水源资料 ............................................. - 3 -第二章水厂规模..................................................... - 5 -城市用水量计算......................................... - 5 -第三章总体设计..................................................... - 6 -一供水工程整体方案确定.................................... - 6 -二净水厂厂址选择.......................................... - 6 -三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和布置................................ - 6 -第四章各构筑物的选择及设计计算............................... - 7 -一配水井.................................................. - 7 -二药剂投配系统............................................ - 7 -三混合构筑物.............................................. - 8 -四折板絮凝池............................................. - 8 -五平流沉淀池.............................................. - 9 -六 V型滤池................................................ - 10 -七消毒剂................................................. - 11 -八清水池................................................. - 12 -九其他................................................... - 13 -十管材的选用及管道的布置................................. - 13 -十一净水厂的高程布置..................................... - 16 -十二设计心得 . ........................................... - 16 -第五章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8 -第六章实习报告- 19 -第一章总论一设计任务及要求一、设计任务给水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是“xx县城给水处理厂初步设计(为初步设计阶段),其内容包括以下部分:1.用水量的计算,水厂设计规模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设计计算内容 2.1. 设计水质水量(1)、设计水质:本设计给水处理工程设计水质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原水中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病毒以及其他有害万分,使净化后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的要求。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2)、设计水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
城镇水厂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6%,则设计处理量为:dQ=q ×(1+0.06)=55000×(1+0.06)=58300(m3/d ) 式中: Q ——水厂日处理量;a ——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6%; Qd ——设计供水量(m3/d ),为5.5万m3/d 。
根据水厂设计水量1万~5万dm3小型水厂,5万~10万d m 3为中型水厂,10万d m 3以上为大型水厂的标准可知水厂为中型水厂。
2.2. 水厂工艺方案确定及技术比较(1)、给水处理厂工艺流程方案的选择及确定方案一:原水 → 一泵房 → 静态混合器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平流沉淀池 → 普通快滤池 → 清水池 → 二泵房 → 用户 方案二:原水 → 一泵房 → 扩散混合器 →机械搅拌絮凝池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 平流沉淀池 → V 型滤池 → 清水池 → 二泵房 → 用户(2)、方案技术比较:综上所述:根据以上各构筑物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并进行比较,本设计选用方案一较合理。
2.3给水单体构筑物设计计算 2.3.1 混凝剂配置和投加 (1)、设计参数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水厂的运行经验,选精致硫酸铝为混凝剂。
最大投加量为20mg/L ,精致硫酸铝投加浓度为10%。
采用计量投药泵投加。
(2)、溶液池设计及计算溶液池设计为以高架式设置,以便能依靠重力投加药剂。
池周围应有工作台,底部应设置放空管。
必要时设溢流装置。
1).确定溶液池容积: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第二版城镇给水》P455页 .溶液池容积 按下式计算:2417aQ W bn式中 2W -溶液池容积,m3; Q -处理水量,3/mh ;本设计Q=2429.23/mha -混凝剂最大投加量,20mg/L ;b -溶液浓度(5%-20%),取10%; n -每日调制次数,取n =3。
代入数据得:2W =3.884m3,取3.88m3取有效水深H1=1.0m ,总深H =H1+H2+H3(式中H2为保护高,取0.2m ;H3为贮渣深度,取0.1m )=1.0+0.2+0.1=1.3m 。
溶液池形状采用矩形,尺寸为长×宽×高=2m ×1.5m ×1.3m 。
溶液池设置两个,每个容积为2W ,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
3).溶解池容积计算:溶解池容积w1=0.3*w2=0.3*3.88=1.164 m3溶解池一般取正方形,有效水深H1=1.0m,则:面积F=W1/H1,有边长a=F1/2=1.079m;取边长为1.1m。
溶解池深度H=H1+H2+H3 (式中H2为保护高,取0.2m;H3为贮渣深度,取H=1.0+0.2+0.1=1.3m和溶液池一样,溶解池设置2个,一用一备。
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10min,则放水流量q0=w260t=388060×10=6.5L s⁄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0d=100mm,溶解池底部设管径d=100mm 的排渣管一根(钢管或铸铁管)。
溶解池搅拌装置采用机械搅拌:以电动机驱动浆板或涡轮搅动溶液。
(3)药剂仓库:设计投药量:每天投药量a*Q=58300х20=1166kg/d 每月投加量=1166*15=17.49t2.3.2 静态混合器在给排水处理过程中原水与混凝剂,助凝剂等药剂的充分混合是使反应完善,从而使得后处理流程取得良好效果的最基本条件,同时只有原水与药剂的充分混合,才能有效提高药剂使用率,从而节约用药量,降低运行成本。
管式静态混合器是处理水与混凝剂、助凝剂、消毒剂实行瞬间混合的理想设备:具有高效混合、节约用药、设备小等特点,它是有二个一组的混合单元件组成,在不需外动力情况下,水流通过混合器产生对分流、交叉混合和反向旋流三个作用,混合效益达90-95%,构造如图所示:1、设计参数:设计总进水量为Q=58300m3/d=2429.2 m3/h=0.675 m3/s,水厂进水管投药口靠近水流方向的第一个混合单元,投药管插入管径的1/3处,且投药管上多处开孔,使药液均匀分布,进水管采用两条,流速v=1.12m/s。
2、设计计算(1)、设计管径静态混合器设在絮凝池进水管中,设计流量:q=Q/2=0.337m/s则静态混合器管径为:D=√4qπv =√4×0.3373.14×1.12=0.62m本设计采用D=650mm(2)、混合单元数N≥2.36v−0.5D−0.3=2.36×1.12−0.5×0.65−0.3=2.54本设计取N=3 则混合器的混合长度为:L=1.1DN=1.1*0.65*3=2.15m(3)、混合时间:T=LV =2.151.12=1.92s(4)、水头损失:h=0.1184Q2D4.4N=0.1184×0.3420.654.4×3=0.27<0.5m,符合设计要求。
2.3.3往复式隔板絮凝池1.设计水量(包括自耗水量)Q=58300m3/d=2429.2m3/h2.采用数据:廊道内流速采用4档:v1=0.5m/s,v2=0.4m/s,v3=0.3m/s,v4=0.25m/s,絮凝时间:T=20min池内平均水深:H1=1.8m超高:H2=0.3m池数:n=23.计算计算总容积:W=QT/60=2429.2×20/60=809.7m3分为两池,每池净平面面积:F’=W/(nH1)=809.7/(2×1.8)=225m2池子宽度B:按沉淀池宽采用20m池子长度(隔板间净距之和):L’=225/20=11.3m隔板间距按廊道内流速不同分成4档:α1=Q/(3600nv1H1)=2429.2/(3600×2×0.5×1.8)=0.37m 取α1=0.4m,则实际流速v1’=0.47m/sα2=Q/(3600nv2H2)=2429.2/(3600×2×0.4×1.8)=0.47m 取α2=0.5m,则实际流速v2’=0.37m/sα3=Q/(3600nv3H3)=2429.2/(3600×2×0.3×1.8)=0.62m 取α3=0.65m,则实际流速v3’=0.29m/sα4=Q/(3600nv4H4)=2429.2/(3600×2×0.25×1.8)= 0.75m 取α4=0.8m,则实际流速v4’=0.23m/s廊道条数M=L∑a i =11.32.35=4.8≈5条每一种间距采取5条,则廊道总数为20条,水流转弯次数为19次。
则池子长度(隔板间净距之和):L’=5×(α1+α2+α3+α4)=5×(0.4+0.5+0.65+0.8)=11.75m隔板厚按0.2m计,则池子总长:L=11.75+0.2×(20-1)=15.55m按廊道内的不同流速分成5段,分别计算水头损失。
第一段:水力半径:R1=α1H1/(α1+2H1)=0.4×1.8/(0.4+2×1.8)=0.18m 槽壁粗糙系数n=0.013,流速系数Cn 故: C 1=R 16n=0.18160.013=57.8G= T hμγ60⨯=38.67s 1-GT==46409.5此GT 值在104~105的范围内 2.3.4 平流沉淀池已知设计水量(包括自耗水量):Q=2429.2m3/h =0.47 m3/s 沉淀池个数:n=2,每组设计流量为1214.6 m3/h 沉淀池沉淀时间:T=2.0h 池内平均水平流速:v=0.015m/s 有效水深:H=2.0m ,超高:0.3m 原水平均浑浊度为200mg/l 设计计算(1)池体尺寸①单池容积VV=Qt/n=2429.2*2/2=2429.2 m3②池长LL=3600vT=3600×0.015×2=108 m③池宽B池的有效水深采用H=2.0m,超高采用0.3m,则池深为2.3m。
则池宽B=V/LH=2429.2/(108*2)=11.2 m 取12m(2)校核池子尺寸比例长宽比:L/B=108/11.2=9.6>4 符合要求长深比:L/H=108/2.0=54>10 符合要求(3)进水穿孔墙沉淀池进口处用砖砌穿孔墙布水,墙长12m,墙高2.5m,有效水深2.0m,用虹吸式机械吸泥机排泥,其积泥厚度为0.1m,超高0.2m。
穿孔墙孔眼形式采用矩形的半砖孔洞,其尺寸为15cm×8cm。
孔洞处流速采用v0=0.2m/s,则穿孔墙孔洞总面积 :Ω=Q/3600v0=1214.6/(3600*0.2)=1.69m3 孔洞个数:N=Ω/(0.15*0.8)=1.69/(0.15*0.08)=140 个(4)出水渠①采用薄壁堰出水,堰口保证水平②出水渠宽度采用1m,则渠内水深h=1.73*(q/gb2)1/3=1.73*[Q/(3600n)gb2]1/3=≈0.50 m为保证堰口自由溢水,出水渠的超高为0.1m,则渠道深度为0.6m。
堰口溢流率按400m3/(m•d)计算,出水堰长度L=Q/400=3.03m<12m,无需增加堰长度。
(5)排泥设施为了取得较好的排泥效果,可采用机械排泥。
即在池末端设集水坑,通过排泥管定时开启阀门,靠重力排泥。
由于平流沉淀池的池底沉泥主要集中在近絮凝池的前端1/3左右沉淀池池长范围,因此沉淀池后端2/3池长范围排出的泥水往往含固率很低,导致水厂平流沉淀池的排泥水量消耗较多,实施水厂排泥水处理时就会相应增加排泥水处理成本。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排泥水量消耗,必须通过合理排泥来提高沉淀池排泥水的整体含固率。
池内存泥区高度为0.1m,池底有1.5‰的坡度,坡向末端积泥坑(每池一个),坑的尺寸为50cm×50cm×50cm.排泥管兼沉淀池放空管,其管径d应按下式计算:d=(0.7BLH00.5/t)0.5=0.46m 采用500mm式中:H0—池内平均水深,m,此处为2.3+0.1=2.4m;t—放空时间,s,此处按2h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