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抗裂配比优化与施工中的抗裂技术
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试析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措施【摘要】: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一项质量难题。
混凝土结构裂缝严重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同时对建筑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也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我国建筑工程领域正在努力探究导致建筑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从工程施工建设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角度对建筑混凝土裂缝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本文从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措施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原因措施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在当今的工程的材料选择中,混凝土的用量是最大的,例如工业和民用的建筑物的建设、农林和城市建设的工程、水利与海港建设的工程等等。
在建筑的建设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混凝土结构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影响建筑工程外观美,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危及到结构的实用性和耐久性。
所以,我们更要重视建筑物的混凝土裂缝问题。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量的加大和对工程速度要求的提高,使得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其实,这个问题在建筑工程中非常普遍,大量工程实践以及近代科学都对混凝土强度的细观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物的裂缝是很难避免的,它取决于材料的特性。
所以,我们要科学地客观地对待裂缝问题的产生,并对裂缝进行科学的分类,运用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小裂缝的破坏程度。
一、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骨料、、水及其他一些外加材料混合而成的材料,其质地并不均匀,并具有一定的脆性。
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很多。
主要因素有: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施工和养护不当、原材料选择和水灰比控制、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1、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是一种放热反应。
混凝土在凝结硬化的时候,会产生出大量的水化热。
而混凝土自身却具有导热性低的特征。
大量的热量无法及时导出,囤积在混凝土内部。
混凝土结构裂缝有关规范规定及防治措施汇总

混凝土结构裂缝有关国家标准规定及防治措施汇总《建造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 JGJ/T 317-xx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那末;2 术语和符号;3 根本规定;4 地基变形裂缝控制;5 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6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7 轻质隔墙裂缝控制;8 外墙外保温工程裂缝控制;9 装修工程裂缝控制; 10 裂缝的判断与处理。
5 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5.1 普通规定 5.1.1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第 3.2.1 条的规定外,尚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 GB 50010 等关于裂缝控制的规定,并在构件容易开裂的部位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预防裂缝的产生。
5.1.2 结构混凝土的配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保证其体积稳定性。
5.1.3 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 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压面、养护和拆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标准》 GB 50666 的规定;2 对容易浮现裂缝的结构或者构件宜采取防止开裂的措施。
5.2 设计Ⅰ 控制间接作用效应的措施 5.2.1 对体量大或者外形和刚度变化的混凝土结构,宜设置伸缩缝或者设置适量的后浇带。
5.2.2 对外表尺寸大的墙体、楼板等面状混凝土结构构件,可设置引导开裂的控制缝(图 5.2.2)。
控制缝应设置在不影响观感、不易渗漏或者后续施工能掩盖的部位。
5.2.3 对大跨度的屋盖结构和刚度较大的室外构件,宜设置允许位移的支座。
Ⅱ 防裂构造措施 5.2.4 在混凝土结构以下受到约束的部位,应配置构造钢筋或者采取相应的防裂构造措施:图 5.2.2 混凝土结构的控制缝 1-引导缝; 2-预留缺口; 3-掩饰或者装条; 4-预埋止水带; 5-预留缺口或者插片; 6-后浇墙体 1 按简支构件设计,但嵌固在砌体墙内的现浇板、预制板或者梁的端部; 2 按铰接端设计而实际为约束连接的混凝土墙或者柱的端部;3 按铰接梁设计但实际与墙或者柱浇筑成一体的梁端及墙、柱连接部位;4 预制构件的拼接部位;5 预制板的板侧拼缝;6 混凝土结构与其他类型构件的连接部位;7 按受压设计,而实际可能承受拉力的构件;8 大跨度构件的支撑部位; 9 大跨度楼板的角部区域; 10 结构单元楼板的角部区域。
探讨大体积混凝土配比优化设计及裂缝控制技术

振捣棒不能离模 板太近 。每个振捣点时间要控制在 2 0 ~ 3 0 s 之间 , 直至混
凝土表面泛浆且混凝土不再下沉为止。在振捣 时振捣器不得碰撞钢筋和 预埋件 , 如 果钢筋发生位移则 影响对混凝土 的约束力 , 应设 一名专 门的 看护钢筋人员 , 对在浇筑过程 中的偏移钢 筋随时进行修 复 在 浇筑 过程 中正确控制 间歇 时间,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 混凝 土初凝之 前浇筑 完毕 , 并在振捣 上层混凝土 时, 振捣 棒插入下层 混凝土 5 c m, 使上 下层混凝 土 之间能很好的结合 。为保证插入精度 , 在距振捣棒端部 处捆绑铁丝作 为 深度标记 。③混凝土筑完毕振捣密 实后要及 时进行表面 处理, 先用铝合 金或木刮杆将 混凝土表面 的脚 印、 振捣接槎不平 处整体刮平 , 且使混凝 土表面的有一定 的虚铺高度 , 一般 比设计 要求 高度 高 2 ~ 3 c m。待表面 混 凝土初凝前, 再用平板振捣器振一遍。混凝 土初凝后 、 终凝前再进行一次 抹压, 最好用 抹光机进行抹压, 使混凝土面层更加充分达到密实。然后 蓄 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1 4 d , 夏季注意水蒸发减 少后要及时补填水。 在混凝 土强度 达到 1 . 2 MP a 之前 , 不得 向其上堆料和上人行走等 。
2 大 体 积混 凝土 配 比优 化设 计
2 . 1 水 泥 的 选 择
.
① 对进场混凝土质量的需严格加 以控制 , 混凝土浇筑时搅拌站派 人
在施工现场 时刻监控混凝土浇筑过程 中的质量, 并与项 目试 验室人员及 监理共 同对混凝土 的出罐温 度、 坍落度进行现 场检查 , 发现 问题及 时处 理 。不允许通过往混凝土内加 水和减水来调节混凝土的塌 落度 在每个 浇筑段浇筑 时都要分层进行 , 各浇筑带注意搭接 , 确保各浇 筑带之 间上 下混凝土 的结合 , 利用混凝 土 自然 流淌 形成的斜 面循序渐进 。任何情 况 下混凝土浇筑 间歇 时间不得超 过初凝 时间。②在 振捣过程 中, 振捣 棒要 快插慢拔 , 使混凝土振捣 密实, 插点要均匀, 插点之间 间距控制在 5 0 c m,
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摘要:随着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比的份额越来越大,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开始被社会各界所关注,据历年建筑工程事故报告中可以得知,混凝土建筑工程中施工环节出现的问题往往影响建筑的后期运营工作,例如当混凝土会出现对建筑有害的裂缝时,建筑也会随即出现结构上和抗力上的问题,降低建筑构件的耐久和承载力,影响建筑的正常寿命和出现故障的风险。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防治措施 1.建筑混凝土常见裂缝问题 1.1温度裂缝这种裂缝是在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下,由于产生了温度应力而引发变形开裂的。
这种变形会受到内部物质、外部因素的制约,因此不可自由进行,会引发约束应力及温度应力,一旦这种应力超过了混凝土抗拉强度,就会产生裂缝。
1.2干缩裂缝在外界环境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混凝土中的水分会快速蒸发,混凝土体积则会缩小出现干缩裂缝。
一般是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此类型裂缝,且不存在规律性,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后需要及时养护。
1.3塑性变形塑性裂缝的产生,一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没有及时进行加湿、覆盖保养,其表面水分快速蒸发,导致混凝土强度未能有效消除其产生的应力而开裂。
二是施工中混凝土较为干燥、水灰比大引发塑性变形开裂,或者混凝土中水泥、粉砂含量过大。
1.4凝缩裂缝混凝土在初凝阶段中,由于受到冷凝作用,其表面出现比较浅的裂缝,主要是六角形形状。
其产生原因就是在施工中,混凝土表面存在过度抹平,或者其表面压光过度,而导致表面悬浮一些水泥、细骨料出现砂浆层,或者表层有过多砂浆引发开裂。
2.建筑施工中产生混凝土裂缝原因2.1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缺陷如果建筑结构设计本身是不合理的,那么就会加大混凝土裂缝几率。
比如结构断面突变导致应力集中、对构件施工预应力不当、构造钢筋配置不合理、混凝土等级不当等,会引起构件裂缝。
混凝土硬化中,水分蒸发下其体积缩小,受到支座约束板的四周无法自由伸展,就会引起过度应力,导致现浇板开裂。
建筑物地下室施工中混凝土抗裂防渗技术

关键 词 : 混凝 土; 裂; 抗 防渗
Ke r s o cee a t- rc a t—s e g y wo d :c n r t; ni c a k; n i e pa e
srn te h p rto c rm ly ma g o a od alknd fca ksa d e e tal lmi ae te la g r m h e s cs o r w mae il, x n 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gh n t e o eain, a e l na e t v i l i so r c n v nu ly ei n t h e ka e fo t re ape t f a tras mii g
摘 要 : 施 工经 验及 工程 实例 , 根据 分析 了钢 筋 混凝 土结 构 的地 下室外 墙 、 板各 种 裂 缝产 生 的原 因, 底 并建 议在 该 部位 的 施 工 中采用 结构 自防 水的构 造做 法 , 并从原 材料 、 配合 比 以及施 工技 术措 施 三方 面入 手 , 强操 作 , 心 管理 , 而避免 各种 裂 缝 的产生 , 加 精 从 最终 杜 绝发 生渗 漏现 象。
Vaue En i e rn l gn eig
・9 ・ 7
建 筑 物 地 下 室 施 工 中混 凝 土 抗 裂 防渗 技 术
Co r t nc e e Ant—c a k &Ant—laka e Te h l y i t i rc i e g c no og n he Buid ng s m e n t uc i n l i s Ba e ntCo s r to
抗裂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浅谈

赵 鸿 飞 ( 铁大 中 桥局第 程有限 一工 公司)
摘要 : 混凝土抗 裂能力的强弱对结构物 的安全有很大 影响 , 因此 为了确 的干燥 收缩 , 优化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和配 比, 应遵循下述原则 : 保工程质量 , 在施 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 的抗 裂能力有足够 的重视 , 掌握 混 31 水 泥 .
凝土材料性能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混凝 土抗 裂能力的因素 , 的混凝 对
土的配合 比作了优化设计 , 以达到减 少和控 制混凝土开裂 的目的。 关键词 : 混凝土 抗裂 配合比 优 化设计
混凝 土的抗裂 能力主要 是抵抗 混凝土温 度变 形导致 裂缝 的能 力。 随着 国内建设规模 的高速发展和预拌混凝 土的大量应用 , 大体量 的建筑 物不断涌现 , 而建筑物整体 性、 抗展性的要求也使对混凝土 的
水泥是 混凝土 中最核心的组分 ,水泥品质 的变化对 混凝土 的性 能影响极大 , 我国现行标准均对水泥细度和强度的下限作 了规定 , 而 没 有对上 限作 出规定。
311 水 泥 品 种 .. 般来说大体积混凝应采用水的混凝 土开 裂,非大体积混凝采用普通硅
再生粗骨料 的与石质强度相等时 , 骨料表面越粗糙 , 与水泥砂浆 的粘 胶凝 材料水化热 , 而且可以改善混凝土强度和渗透性等性质 , 目前矿 结性越强。 当水灰比相等 或配合 比相 同时 , 再生混凝土 的劈裂抗拉强 粉和粉煤灰是 目 前用得最 多的掺合料[ 5 l 。 度均低于 同龄期 的普通混凝土 , 当取代率增加时 , 再生混凝土 的劈裂 33 骨料 . 抗拉强度较普通混凝土就会降低并且 强度 的降低程度随着再生粗骨 骨料 在 大体 积 混凝 土 中所 占比例 一般 为混凝 土 绝 对体 积 的 料取代率的增加而增加。一般最佳 骨料体积含量 临界值为大于等于 8 %~ 3 , 0 8 % 骨料所 占的体积 越多 , 水泥的用量就 越少 , 混凝 土的经 6%, 8 混凝土 的骨料控制在 32 m 左右 .c 。 济性就越 好。高抗裂混凝土 , 应选择线膨胀系数小、 岩石弹性模量较 13砂率 对混凝土质量 的影 响 . 低、 表面清洁、 级配 良好 的骨料。 砂 率对 混凝 土劈 裂抗拉 强度 的影响不 太显著 ,但是砂 石质 量 33 1骨料 的种类 ._ 必须符 合混凝土 各标号 用砂 石质 量标 准 的要求 。砂率越 小粗 骨料 骨料种 类对混凝土干缩 的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 :山碎 石 >河砾 的骨 架作用 越 密实 , 混凝 土 的强度 也就越 高 , 如果 砂率 过小 , 石 >石灰石碎石。对 混凝土干缩 的影响从大到小 的顺序 是 : 但 混 河砂 > 凝 土的和易性及 正常使用就 会受到影响。混凝土强度只 有在 温度、 海砂 >山砂 >粗骨料。 湿 度条件 下才能 保证正常 发挥 ,施 工人 员必须根据 现场砂 石含 水 332 骨料 的弹性模量 ._ 率 及时调 整水次 比 , 以保证 混凝 土配合 比 , 不能把 实验配 比与施 工 按石子 的母岩类型 , 骨料对混凝土收缩影响的从大到小顺序 为: 配比混为一谈 。 硬砂岩 >安山岩 >石灰岩 。
混凝土的抗裂措施

混凝土的抗裂措施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抗裂性能对于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采取一系列措施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混凝土抗裂措施,包括合理的配合比设计、添加掺合材料、施工技术控制和养护管理等方面。
一、合理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提高抗裂性能的首要环节。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使混凝土具有较低的收缩率和较小的内应力,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在配合比设计中,应考虑到不同的使用条件和施工要求。
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水灰比:适当降低水灰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致密性,从而减少收缩和开裂的风险。
2. 控制骨料的含量和粒径分布:过多或过少的骨料含量以及不合理的粒径分布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导致裂缝的产生。
3. 使用合适的胶凝材料:选择质量稳定、适应性强的胶凝材料,如硅酸盐水泥、矿物掺合料等,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二、添加掺合材料添加适量的掺合材料对于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掺合材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收缩和开裂的风险。
1. 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细矿粉等,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孔隙,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
2. 高效减水剂:添加高效减水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内部摩擦,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
3. 纤维增强材料:如聚丙烯纤维、玻璃纤维等,可以在混凝土中形成丰富的骨架结构,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三、施工技术控制合理的施工技术控制是保证混凝土抗裂性能的重要保证。
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1. 浇筑温度控制: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避免过高的温度导致混凝土早期收缩和裂缝的产生。
2. 控制浇注层数:在浇筑混凝土时,应合理控制每层的厚度,避免过大的厚度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风险。
3. 振捣控制:振捣是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的关键步骤,应注意振捣的时间、频率和力度,以避免振捣过度造成混凝土过度收缩。
四、养护管理养护是混凝土抗裂的关键环节,应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管理,以确保混凝土充分硬化和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平衡。
混凝土抗裂技术及应用效果评价

混凝土抗裂技术及应用效果评价一、前言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最基础的材料之一,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对于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抗裂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避免裂缝的产生和扩展,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抗裂技术及应用效果评价。
二、混凝土抗裂技术混凝土抗裂技术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技术,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抗裂技术的基础,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在配合比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水泥种类和品种,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和骨料配合比,从而达到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目的。
2. 粘结剂的应用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粘结剂,能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和抗裂性能。
常用的粘结剂包括聚丙烯纤维、膨胀剂、聚合物改性材料等,这些粘结剂能够增加混凝土的内聚力和黏附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3. 钢筋的应用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钢筋,能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裂性能。
钢筋能够增加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韧性,从而避免混凝土的裂缝扩展,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和使用寿命。
4. 预应力技术的应用预应力技术是一种能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技术,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预应力钢筋,能够使混凝土在受力时产生预压应力,从而有效地抵抗外部荷载的影响,避免混凝土的裂缝产生和扩展。
5. 防护措施的应用在混凝土使用过程中,应采取一些防护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常用的防护措施包括加强混凝土的养护过程,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以及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等。
三、混凝土抗裂技术的应用效果评价混凝土抗裂技术的应用效果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反映混凝土抗裂技术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
评价混凝土抗裂技术的应用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抗裂性能评价抗裂性能是评价混凝土抗裂技术应用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够反映混凝土的裂缝产生和扩展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抗裂配比优化与施工中的抗裂技术
1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对混凝土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制备收缩抗裂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性能必须满足其相关标准的质量要求。
水泥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大,应选用低碱性、比表面积较小(300~350m2/kg)、C3A含量低的水泥;选用优质活性掺合料,采用粉煤灰和矿粉双掺;骨料的质量对混凝土抗裂性有较大影响,应控制含泥量和泥块含量,选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和连续级配、空隙率小的石子;选用减水率高收缩率比小的高性能减水剂。
2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参数
混凝土配合比参数对混凝土的抗裂性影响很大,为提高混凝土体积稳定性,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遵循抗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法则:即低水泥用量、低用水量、适当水灰比、最大骨料堆积密度,还有活性掺合料和高效减水剂的双掺等。
在保证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工作性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降低砂率和减少浆体的含量,同时控制其混凝土流动性和均匀性。
3混凝土其他抗裂措施
(1)纤维的作用
目前我国研究和工程中广泛应用的纤维主要是碳纤维、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和钢纤维。
纤维在土木工程材料中有增强增韧阻裂作用,向普通混凝土中掺入纤维,可以阻碍混凝土早期体积收缩,抵抗
混凝土内部产生微裂缝的能力,提高抗裂性能。
纤维的抗裂机理主要是防止裂缝的扩展以及阻止裂缝与裂缝之间的贯通而起作用的,其临界间距值10mm。
掺加多种纤维的混凝土抗裂性能优于掺加单一品种纤维的混凝土。
聚丙烯腈纤维对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开裂具有良好的阻裂效果,当纤维掺量较低时(体积分数<2%),其阻裂效果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强;混杂纤维的抗裂效果最佳;试验对比发现:混凝土中掺加0.1%聚丙烯腈纤维和0.5%钢纤维时,抗裂效果最好。
由于普通纤维掺量较高时易团聚,新型的UF500纤维素纤维掺入混凝土来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能有效抑制由于混凝土塑性收缩、温湿度变化等引起的裂纹的形成及发展。
UF500 纤维在混凝土中分散很容易,且纤维分散后不会再次团聚。
(2)膨胀剂和减缩剂的作用
膨胀剂和减缩剂的作用不可一概而论,这是一把双刃剑。
试验发现当粉煤灰掺量小于30%,掺适量硫铝酸钙—氧化钙类膨胀剂能够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但粉煤灰掺量较高时,同样的措施会使混凝土抗裂性能变差。
钙矾石类膨胀剂抑制混凝土早期收缩效果很明显,但较难控制混凝土后期收缩,因为对膨胀进行约束后干燥收缩较大,为了更好地发挥膨胀剂的补偿收缩作用,可以进行早期水养护和延长水养护时间。
膨胀剂水化产生Mg(OH)2 和Ca(OH)2,水化后体积膨胀,从而降低混凝土收缩。
减缩剂对水胶比不高的混凝土早期的收缩有良好的减缩效果;对于W/B0.32的低水胶比混凝土而言,通过它的掺用可以减小很大部分
自收缩,对总收缩的降低意义比较大,并且膨胀剂在补偿收缩方面的效用需要有良好的养护;但对w b=““0.47的高水胶比混凝土而言,如果进行良好的早期保湿养护,掺加减缩剂的效果不明显,因为占收缩绝大部分的干缩可以通过养护得以避免。
(3)内养护剂的作用
为了解决混凝土开裂问题,通过添加辅助抗裂材料来提升混凝土抗裂性能。
将具有典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高吸水树脂SAP掺入混凝土中,混凝土早期开裂面积有显著的降低。
高吸水树脂SAP的显微结构中含有网状结构的聚合物分子,遇水后产生内外渗透压并吸收水分,SAP颗粒急剧膨胀,吸水率很高。
SAP掺入混凝土中,能够较好地保存混凝土中的水分,随着混凝土水化的持续进行,SAP中水分慢慢向周围扩散,并且不会对混凝土的力学强度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并且产生的孔隙可以提高混凝土抗冻融能力。
当SAP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0.2%~0.3%时,可明显改善膨胀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变形性能、抗塑性开裂性能和耐久性能。
4施工中的抗裂技术
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插过快,这些均会对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有较大影响,进而产生裂缝。
搅拌时间过长或过短,导致混凝土不均匀;以及拌合后到浇筑时间间隔过长等,也易产生裂缝。
混凝土浇筑时间过长,各结构接触部分处理不当,易产生裂缝。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裂缝的产生:对大面积混凝土进行表面湿养护;对大体积混凝土做好拆模后的保温或者降温
措施;现场施工的时候避免在雨雪大风天气进行;对于地下连续墙结构,实施回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