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他人的十大原则

合集下载

生活经验安慰人的10大原则

生活经验安慰人的10大原则

生活经验安慰人的10大原则资料整理 1.聆听聆听不是保持沉默,而是仔细听听对方说了什么、没说什么,以及真正的涵意。

聆听也不是指说话或发问;通常我们会急于分享自己的故事,或询问对方问题,以为这样就是聆听该有的姿态。

然而,所谓的聆听,应该是用我们的眼、耳和心去听对方的声音,同时不急着立刻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我们必须愿意把自己的「内在对话」暂抛一边。

所谓的「内在对话」,是指聆听的同时,在脑海中不自觉进行的对话,包括动脑筋想着该说什么、如何响应对方的话,或盘算着接下来的话题。

2.停顿在对话之间,有时说,有时听;当听到自己心里响起「我不懂……」的声音时,就是该暂时停顿一下问对方:「我是否错过了什么情节?」我们还必须提醒自己,放慢不自觉产生的机械式反应,例如,想快速解决对方的不安,因而没有正面思考问题,便直接跳到采取行动的阶段──说些或做些我们认为对对方有益的事。

从容不迫地停顿与思考,可让我们停止下判断、停止反应,并且产生好奇心。

如此,有助于在重要的剎那间,发挥同理心,如果没有做这样的停顿,我们可能会在剎那间,说出稍后会反悔的话。

停顿就像开车时,变换排挡时所需使用的离合器:先减速到某种程度,扣上齿轮之后,才能进行加速。

安慰的艺术,在于「在适当的时机,说适当的话」,以及「不在一时冲动下,说出不该说的话」。

3.当朋友不当英雄帮助别人度过艰难岁月,不等同于将他们从痛苦的处境中「拯救」出来。

人们有权利和责任,去承受他们行为的后果,和其所带来的困境。

我们应该认同他们的痛苦,让他们去感觉痛苦,并且不试着快速驱散痛苦。

我们仅试着提供让他们越过「恐惧之河」的桥梁。

当朋友、家人陷于情绪或身体的痛苦之中时,支持他们的最基本方法是:允许对方哭泣。

面对哭泣的人,人们最自然的反应,即是希望对方停止哭泣,并跟他说:「别哭了,事情一定可以安然解决的!」其实这并不是最适当的反应。

当对方啜泣或掉泪时,我们通常会对自己的无助而感到坐立难安。

然而,哭泣是人体尝试将情绪毒素排出体外的一种方式,而掉泪则是疗伤的一种过程。

安慰人的10大原则

安慰人的10大原则

安慰人的10大原则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一些挫折和困难,这时候需要有人来给予安慰和支持。

安慰他人不仅是一种关怀和爱的表达方式,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环节。

然而,很多人在安慰他人时并不懂得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关心,甚至会无意间加重他人的伤痛。

下面是安慰人的10大原则,帮助你更好地安抚他人的情绪和痛苦。

一、倾听在安慰他人时,最重要的是倾听对方的心声。

给予对方足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不要打断或者中断对方的发言。

通过倾听,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感受,也能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和支持。

二、安静陪伴有时候,对方并不需要你说太多的话,而只是需要一个人陪伴在身边。

尤其是在他们遭受创伤或者失去亲人时,你的陪伴就已经是最好的安慰了。

用你的身体语言表达出你的关心和支持,比如握住对方的手,拥抱他们,或者给予一个温暖的微笑。

三、尊重感受在安慰他人时,避免说一些轻率的话语,以免伤害对方的感受。

尊重对方的情绪和体验,不要试图去否定或者轻描淡写对方的痛苦。

给予对方足够的理解和同情,并且让对方感受到他们的感受是被认可和尊重的。

四、避免评判当他人向你倾诉心事时,不要试图对对方进行评判或者指责。

每个人的观念和行为背后都有其独特的原因和经历,我们不能以自己的观点来要求对方的行为和感受。

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他人的选择,并给予积极的建议和引导。

五、提供实际帮助除了言语上的安慰,实际行动也可以给予对方更大的支持。

根据对方的需求,提供合适的帮助和支持,比如一起完成某项任务,陪伴对方去医院看病,或者提供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等。

实际帮助能够更有效地缓解对方的困难和痛苦。

六、信任与保密在他人向你倾诉他们的困惑和痛苦时,要保持对方的信任。

不要将对方的秘密泄露给其他人,即使在你和对方之间没有直接交往的人,也要保持对方的隐私和秘密。

只有建立起信任才能更好地安慰对方,让对方敞开心扉。

七、不要轻视情绪对方在痛苦时常常会表达出消极的情绪,这不代表他们无法自己解决问题或者需要你来劝解。

心理学安慰的十大原则

心理学安慰的十大原则

心理学安慰的十大原则1.倾听和尊重最基本的原则是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感受。

倾听意味着专注于对方的故事和情感,不打断或质疑。

尊重意味着接受对方的感受和感受,不评论或评判。

2.提供情感支持表达情感支持,让对方感到被接纳和理解。

这可以通过温暖的肢体语言,如拥抱或握手,以及鼓励性的语言,如“我理解你的感受”或“你不是一个人”。

3.避免无情的陈述避免做出无情的陈述或简单化的评论,如“一切都会好起来”,这可能让对方感到无助或无助。

相反,你可以使用更复杂和灵活的表达方式,如“我知道这很困难,但我相信你能度过这个难关”。

4.提供帮助和实质性支持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和支持,给予对方力所能及的援助。

这可能包括提供建议或资源,帮助解决问题,或者实际参与到对方的困境中。

5.引导积极思考鼓励对方积极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可以通过询问问题或提供新的视角来实现。

例如,你可以问对方“你终将从这个经历中学到什么?”或“在这种情况下,你有哪些选项可供选择?”这有助于对方转变思维方式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6.帮助对方辩论和控制情绪不论情绪处于哪种状态,都要帮助对方识别、控制和辩论情绪。

这可以通过提供情绪调节技巧和技巧来实现,如深呼吸、正向思维和透视问题的重要性。

这有助于对方有效地处理情绪并避免消极行为。

7.鼓励社会支持和互助鼓励对方寻求社会支持和与周围人进行交流。

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有助于人们减轻负担、分享心情,并从别人的经历中获得启发和支持。

可以向对方提出建议,如与家人、朋友、群体或专业人士沟通。

8.鼓励积极行为和自我关怀鼓励对方进行积极的行为和自我关怀。

这包括建议他们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适度锻炼和规律作息。

同时,提醒他们采取自我关爱的行动,如独处、放松、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寻找机会享受生活。

9.培养希望和乐观积极培养希望和乐观的心态,鼓励对方相信未来会好转。

这可以通过提供希望的例子、分享成功故事、引用名人名言或鼓励他们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来实现。

心理学安慰的十大原则

心理学安慰的十大原则

心理学安慰的十大原则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困难和痛苦,这时,来自他人的安慰就像一束温暖的光,能照亮我们内心的黑暗。

然而,安慰并非简单的几句言语,而是一门需要技巧和原则的艺术。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心理学安慰的十大原则。

原则一:倾听为先倾听是安慰的基础。

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他们往往最需要的是有人能耐心地听他们倾诉。

在倾听的过程中,要保持专注,不要打断对方,用眼神和肢体语言表示你在认真聆听。

比如,微微点头、身体前倾等。

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注和尊重,让他们能够毫无顾忌地将内心的痛苦和烦恼释放出来。

原则二:表达理解在倾听完对方的诉说后,要表达出你对他们的理解。

用一些诸如“我能明白你的感受”“如果我处在你的位置,也会有同样的困扰”之类的话语,让对方知道他们不是孤单的,他们的情绪和经历是被认可和接受的。

原则三:给予支持支持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实际行动上的。

告诉对方你会一直在他们身边,支持他们度过难关。

如果可能的话,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比如帮忙照顾孩子、做家务等,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心不是停留在口头上。

原则四:避免批评和指责在安慰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批评或指责对方。

即使他们的行为可能有不妥之处,此时也不是指出问题的时候。

批评只会让对方感到更加沮丧和无助,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

原则五:尊重感受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情的感受都是不同的,要尊重对方的感受,不要试图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或改变他们的情绪。

例如,如果对方因为失去工作而极度伤心,不要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再找一份就是了”,而是要认同这份工作对他们的重要性以及失去工作带来的痛苦。

原则六:传递希望无论情况多么糟糕,都要给对方传递希望。

让他们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未来会更好。

可以分享一些类似经历成功克服困难的故事,或者一起探讨可能的解决办法,帮助他们看到生活中的积极面。

原则七:保持真诚安慰一定要发自内心,真诚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不要虚情假意地安慰,否则对方很容易察觉到你的敷衍,反而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如何安慰人让人感到贴心温暖

如何安慰人让人感到贴心温暖

如何安慰人让人感到贴心温暖安慰他人,使其感到贴心和温暖,是一种非常关怀和体贴他人情感的表达方式。

下面是一些方法和建议,可以帮助你通过你的言语和行动来安慰他人。

1.倾听和理解:当别人感到伤心或沮丧时,先要倾听他们的感受和经历。

给予他们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以理解和共鸣的态度回应。

2.表达同情和关怀:在听完他们的倾诉后,表达出你的同情和关怀之情。

你可以用简单的话语,例如“我很理解你此刻的感受”、“我会一直陪着你”、“我很关心你”。

这些话语能够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支持和安慰。

3.提供实际的帮助:除了言语上的安慰外,提供实际的帮助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询问对方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并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

例如,如果对方因为一些事件感到心烦意乱,你可以主动提供帮助,帮助他们处理其他琐事。

4.重塑积极的思维:当别人陷入负面情绪中时,你可以试着帮助他们重塑积极的思维方式,鼓励他们从正面角度看待问题。

例如,告诉对方过去如何克服类似的困难,以及他们如何能够战胜当前的困境。

5.分享亲身经历:如果你曾经经历过类似的困扰或挫折,可以与对方分享你自己的故事,并告诉他们你是如何度过困难时刻的。

这样能够给对方以勇气和希望,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

6.笑容和温暖的肢体语言:温暖的笑容和亲切的身体语言能够传递出一种安慰和宽慰的感觉。

当你与对方交谈时,保持微笑,并用温和的语气表达你的想法。

同时,通过身体接触或抚摸,例如拥抱、轻拍对方的手臂等,传递出你的关怀和安慰之意。

7.认可对方的感受和经历:对于他人的感受和经历,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要给予认可和尊重。

不要试图无视或贬低对方的情感,而是要与对方共享他们的情绪,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鼓励。

这样的做法能够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理解。

8.给予鼓励和赞赏:当对方面临挑战时,给予他们鼓励和赞赏是非常重要的。

告诉对方你相信他们能够克服困难,并赞赏他们的努力和奋斗。

这样的鼓励能够增强对方的信心和动力,使他们更加坚强地面对问题。

安慰他人的方法

安慰他人的方法

安慰他人的方法一、认真倾听。

当别人找你倾诉的时候,你就先把自己的事儿放一边儿。

听他把苦水倒完,别中途打断人家。

就像他在讲一个超级重要的故事,你得是那个最忠实的听众。

比如说你朋友跟你说在公司被老板骂了,你就静静地听着,让他把心里的委屈、愤怒都一股脑儿说出来。

有时候,人就是想找个出口把这些负面情绪释放出来,你听着就已经是一种安慰啦。

二、感同身受。

听完之后呢,你得让他知道你能理解他的感受。

你可以说“要是我遇到这事儿,肯定也特别难受,你太不容易了”。

这不是敷衍,是真的设身处地去想他的处境。

要是他失恋了,你就说“我懂那种感觉,就像心里缺了一块似的,空落落的”。

这样他就会觉得自己不是孤单的,还有人能体会到他的痛苦呢。

三、给点小建议。

如果情况合适的话,你可以给点小建议。

但别像个老学究似的,长篇大论。

就简单直接地说。

比如他说工作压力大,你可以说“要不你试试每天早上起来跑跑步,出出汗,说不定压力就小些了呢”。

要是他和朋友闹别扭了,你就说“你要不去找他好好聊聊,把心里的想法说开了,说不定就好了呀”。

不过要是他只是想倾诉,并不想听建议,那你就别硬给,还是接着听他说就好。

四、讲个小笑话或者分享自己的糗事。

在他情绪低落的时候,讲个小笑话能让气氛轻松不少呢。

比如说“许仙给老婆买了一顶帽子,白娘子戴上之后死了,因为那是鸭(压)舌(蛇)帽。

”哈哈。

或者分享自己的糗事,像“我上次出门,穿了两只不一样的鞋子就去上班了,到了公司才发现,当时尴尬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你这事儿和我比起来,都不算啥啦。

”这能让他暂时从自己的烦恼中走出来,也会觉得自己的事儿没那么糟糕了。

五、给个温暖的拥抱。

如果你们是比较亲近的关系,一个拥抱能胜过千言万语呢。

紧紧地抱住他,拍拍他的后背,啥也不用说,他就能感受到你的关心和支持。

就像在传递一种力量,告诉他“没事儿,有我在呢”。

这种身体上的接触会让人特别有安全感,尤其是在他很脆弱的时候。

心理学安慰的十大原则

心理学安慰的十大原则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他人处于困境、情绪低落或者遭遇挫折的时候。

这时,给予恰当的安慰能够传递温暖、减轻痛苦,帮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

然而,安慰并非简单的言语表达,而是一门需要遵循一定原则的心理学艺术。

以下是心理学安慰的十大原则:原则一:倾听为先当一个人向你倾诉时,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给出建议,而是静下心来认真倾听。

倾听不仅仅是听到对方说的话,更要理解话语背后的情感和需求。

给予对方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够毫无顾忌地表达内心的感受。

通过专注的倾听,你向对方传递出“我在乎你的感受,我愿意陪伴你”的信息。

原则二:表达真诚的关心在安慰他人时,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和关心。

用温暖、亲切的语气和表情,以及真诚的眼神交流,让对方知道你是真心希望他们能够好起来。

避免敷衍和冷漠的态度,因为这只会让对方感到更加孤独和无助。

原则三:尊重对方的感受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情的感受可能不同,不要试图去否定或贬低对方的情绪。

即使你认为他们的反应有些过度,也要尊重他们的感受。

例如,如果有人因为失去一份工作而极度沮丧,不要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再找一份就行了”,而是说“我知道失去这份工作对你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你一定很难过”。

原则四:避免比较和评判不要将对方的困境与他人进行比较,也不要对他们的行为或选择进行评判。

每个人的经历和处境都是独特的,比较和评判只会让对方感到不被理解和接受。

比如,不要说“你看看别人遇到这种情况都能挺过去,你怎么就不行呢”,这样的话只会加重对方的心理负担。

原则五:提供实际的支持除了情感上的安慰,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供实际的帮助和支持。

这可能包括帮忙解决问题、提供物质上的援助或者分享有用的信息和资源。

例如,如果对方因为生病而无法完成工作,你可以帮忙分担一些任务或者提供一些医疗方面的建议。

原则六:给予积极的反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对方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

例如,“我相信你有足够的能力度过这个难关,因为你以前也克服过很多困难”。

“安慰”别人的十种原则


善用同理心
即使我们遭遇过类似的经验,也无法百分之百了解别人的感受,但是我们可以善用同理心去关怀对方.切记需先耐心听完别人的故事,再考虑有没有必要分享自己的故事,而分享的结果是否对对方有益.

聆听
聆听不是保持沉默,而是仔细听听对方说了什么、没说什么,以及真正的含意.所谓的聆听,应该是用我们的眼、耳和心去听对方的声音,同时不急着立刻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我们必须愿意把自己的“内在对话”暂抛一边.所谓的“内在对话”,是指聆听的同时,在脑海中不自觉进行的对话,包括动脑筋想着该说什么、如何响应对方的话,或盘算着接下来的话题.
停顿
在对话之间,有时说,有时听;我们还必须提醒自己,放慢不自觉产生的机械式反应,例如,想快速解决对方的不安,便直接跳到采取行动的阶段——说些或做些我们认为对对方有益的事.如果没有停顿,我们可能会在刹那间,说出稍后会反悔的话.安慰的艺术,在于“在适当的时机,说适当的话”,以及“不在一时冲动下,说出不该说的话”.
பைடு நூலகம்
提供实用资源
不需帮别人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但可以尽力提供可用资源——别的朋友、专家、朋友的朋友,来帮忙他们找到答案.可以为对方打几通电话,连结人脉;也可以找相关的书籍给他们阅读;或是干脆提供一个躲避的空间,让他们得以平静地寻找自己的答案.
设身处地、主动帮忙
当我们问:“有没有我可以帮忙的地方?”有时候有答案,有时候他们也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帮忙.然而,人们有时会对自己真正的需要开不了口.设身处地去考量人们可能需要的协助,是有效助人的第一步.
有些人则为了避免说错话,宁愿选择什么都不说,而错失表达关心的时机.当别人需要支持,或是自己需要求援时,却往往言不由衷,或不着边际.该如何开启“发自内心”的深层对话,而不是仅止于“绞尽脑汁”的表面对话?该如何整合身、心、灵,以自然之姿来做最有效的对谈?

安慰别人十种原则

---------------------------------------------------------------范文最新推荐------------------------------------------------------安慰别人十种原则当朋友痛哭无语时,该如何按捺内心的不安与疑问,倾心聆听并安抚他的苦痛与焦虑?而当自己遭遇困难、濒临绝境时,该如何适时求援?我们具备坦然接受别人帮忙的能力吗?在这种时候,我们该“说什么”、“怎么说”?对许多人而言,目击别人的伤痛与不安,是件很痛苦的事,我们经常会想快速解决它、采取某些行动,或设法提供立即的解脱。

有些人则为了避免说错话,宁愿选择什么都不说,而错失表达关心的时机。

当别人需要支持,或是自己需要求援时,却往往言不由衷,或不着边际。

该如何开启“发自内心”的深层对话,而不是仅止于“绞尽脑汁”的表面对话?该如何整合身、心、灵,以自然之姿来做最有效的对谈?《HealingConversation》作者南丝·格尔马丁,针对如何弥补人际沟通的鸿沟、适时适度表达关心,提供了“疗效对话”的10项原则。

所谓“疗效对话”,是指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对谈,让求援者获得适度疏解,进而自然地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十大原则是:聆听聆听不是保持沉默,而是仔细听听对方说了什么、没说什么,以及真正的含意。

所谓的聆听,应该是用我们的眼、耳和心去听对方的声音,同时不急着立刻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我们必须愿意把自己的“内在对话”暂抛一边。

所谓的“内在对话”,是指聆听的同时,在脑海中不自觉进行的对话,包括动脑筋想着该说什么、1 / 6如何响应对方的话,或盘算着接下来的话题。

停顿在对话之间,有时说,有时听;我们还必须提醒自己,放慢不自觉产生的机械式反应,例如,想快速解决对方的不安,便直接跳到采取行动的阶段——说些或做些我们认为对对方有益的事。

如果没有停顿,我们可能会在刹那间,说出稍后会反悔的话。

安慰人的10大原则:当不知该说什么的时候_人生励志

安慰人的10大原则:当不知该说什么的时候_人生励志当朋友痛哭无语时,该如何按捺内心的不安与疑问,倾心聆听并安抚他的苦痛与焦虑?而当自己遭遇困难、濒临绝境时,该如何适时求援?我们具备坦然接受别人帮忙的能力吗?对许多人而言,目击别人的伤痛与不安,是件很痛苦的事,我们经常会想快速解决它、采取某些行动,或设法提供立即的解脱。

有些人则为了避免说错话,宁愿选择什么都不说,而错失表达关心的时机。

当别人需要支持,或是自己需要求援时,却往往言不由衷,或不着边际。

该如何开启「发自内心」的深层对话?而不是仅止于「绞尽脑汁」的表面对话?该如何整合身、心、灵,以自然之姿来做最有效的对谈?《Healing Conversation》作者南丝.格尔马丁,针对如何弥补人际沟通的鸿沟、适时适度表达关心,提供了「疗效对话」的10项原则。

所谓「疗效对话」,是指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对谈,让求援者获得适度纾解,进而自然地达到「治疗的效果」。

当你不确定「说什么?」和「如何说?」的时候,本书可以提供许多实用的参考。

疗效对话的10大原则:1. 聆听聆听不是保持沉默,而是仔细听听对方说了什么、没说什么,以及真正的涵意。

所谓的聆听,应该是用我们的眼、耳和心去听对方的声音,同时不急着立刻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我们必须愿意把自己的「内在对话」暂抛一边。

所谓的「内在对话」,是指聆听的同时,在脑海中不自觉进行的对话,包括动脑筋想着该说什么、如何响应对方的话,或盘算着接下来的话题。

2. 停顿4国外笑话4国外幽默4现代笑话4校园笑话在对话之间,有时说,有时听;我们还必须提醒自己,放慢不自觉产生的机械式反应,例如,想快速解决对方的不安,便直接跳到采取行动的阶段──说些或做些我们认为对对方有益的事。

如果没有停顿,我们可能会在剎那间,说出稍后会反悔的话。

安慰的艺术,在于「在适当的时机,说适当的话」,以及「不在一时冲动下,说出不该说的话」。

3. 当朋友不当英雄帮助别人度过艰难岁月,不等同于将他们从痛苦的处境中「拯救」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慰他人的十大原则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不知道说什么的窘况:朋友打电话告诉你,他失业了;同事的检查报告出炉,确定他罹患癌症……面对这些伤痛或难堪,你该说些什么呢?
心理学家南丝·格尔马丁在《疗效对话》中提出了安慰他人的10项原则。

1.聆听。

聆听不是保持沉默,而是仔细地听对方说了什么、
没说什么,以及话里真正的含意。

通常我们会急于表达自己
的感受。

或询问对方问题,以为这样就是聆听,但事实并非
如此。

聆听,是用我们的眼、耳和心去听对方的声音,不追
问是事情的前因后果。

2.停顿。

对话时,当发现自己心里响起“我不懂……”的声
音时,你一定要停顿下来,问问对方,把问题问清楚了。


们还必须提醒自己,不要立刻采取那些不自觉产生的机械式
行动。

从容不迫地停顿与思考,可让我们停止下判断,停止反应,并理智对待问题。

否则我们可能会说出让自己后悔的话。

安慰的艺术,在于“在适当的时机,说适当的话”,以及“不在一时冲动下,说出不该说的话”。

3.不当英雄。

帮助别人度过艰难岁月,并不等于将他们从痛苦
的处境中“拯救”出来。

人们有责任去承受他们行为的后果
和其带来的困难。

我们应该认同他们的痛苦,但不要试图快
速驱散他们的痛苦。

我们能够提供的是让他们越过“恐惧之
河”的桥梁。

当朋友、家人陷于情绪或身体的痛苦之中时,支持他们的最基本方法是:允许对方哭泣。

哭泣是人体将情绪毒素排出体外的一种基本方法。

所以,请别急着拿面巾纸给对方,只要让他知道你支持他的心意就够了。

4.给与支持。

安慰别人并不是要告诉别人,“你应该觉得……”
“你不应该觉得……”。

人们有权利保有其真正的感受。

安慰是指给予他们空间去做自己并认同自己的感觉。

我们不需要用“同意”或“反对”来表达关心。

5.感同身受。

当我们试图忙着帮助他人时,可能会忘记人们
会察觉到我们内心的波动——没有说出来的想法和感觉。

面对面地安慰别人,效果如何和我们内心真正的状态有很大的关联。

因为如果我们对他人的遭遇感同身受,我们不仅会分担对方的痛苦,也需忍受自己内心的煎熬。

而对被安慰者而言,这种感同身受的表现与安慰,就是给与他们的最好的礼物。

6.长期守候。

改变会带来许多混乱,没有人可以迅速整顿那
样的混乱。

人们需要时间去调整、检讨、改变和询问“假如……会怎样?”之类的问题。

我们可以学着接受一下事实:我们的家庭成员、同事或邻居,有时候仅需要我们当他们的“共鸣箱”,且能不厌其烦地供其反复使用。

7.挺身而出。

不论身处任何状况,对自己不知该说什么而感
到困窘是无妨的:让我们想帮助的人知道我们的感觉也是无妨的。

你甚至可以老实地说:“我不知道你的感觉,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但是我真的很关心你。

”即使自己对这样的表达觉得可笑,但还是可以让对方知道,你不急着“现在”
和他交谈。

你也可以选择用书写的方式来表达感觉和想法。

8.提供实用资源。

你无须帮别人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但可
以尽力提供可用资源——别的朋友、专家、朋友的朋友,来帮他们找到答案。

可以为对方打几通电话,也可以找相关的书籍给他们阅读,或是干脆提供一个躲避的空间,让他们得以平静地寻找自己的答案。

9.设身处地。

当我们问别人“有没有我可以帮忙的地方?”
时,有时候我们能得到答案;有时候对方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而有的时候,他们会无法开口说出自己真正
的需要。

这时,你应该设身处地思考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
帮助,这也是有效帮助他人的第一步。

10.推己及人。

在他人遭受痛苦时。

即使我们有过类似的经验,
也无法百分百地了解别人的感受,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感受去关怀对方。

这样做,切记须先耐心地听完别人的故事,再想想有没有必要和对方分享自己的故事,而分享的结果是否对对方有益,考虑清楚后再作决定。

吴章鸿点评
孩子:妈妈觉得这“安慰他人的十大原则”非常好,要都能做到是非常不容易的,但你要努力按照以上原则去做,这样会为你赢得更多的朋友。

不是有句话叫“朋友多了路好走”吗?多一个朋友真的就会多一条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