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理化检验 已整理

合集下载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概述全解(完整版)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概述全解(完整版)
卫生理化检验 是什么?为什么学?学些什么?
定义
意义
内容
是什么?——定义
卫生 检验
卫生理化检验 微生物学检验
定义:运用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分析与人类生活质量、健康因素密切相关的 物质种类和数量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为什么学?——意义
1 用来检验其监测对象是否符合相应的卫生 标准。
2 可初步阐明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对 人体的影响程度。
•整体的某一特征:典型性
eg:检验车间空气,目的是了解某作业某有害物质的污 染程度以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样品采集过程和注意事项
监督监测和鉴定监测,采样时,卫生监督或卫生 监测人员都要亲临采样现场,进行周密调查,熟 悉背景,制定样品采集方案。
样品采集一般采集检验所需数量的三倍,供复检 和上级部门鉴定使用。
分三个步骤:炭化→灰化→溶解
适用于:Pb、Cu、Zn、Cr、Fe等金属元素 不适用:As、Hg
干法三个阶段
①炭化
脱水
②灰化
除去碳、氢、氧
灰化完全标志:样品成为无黑色颗粒的灰
白色粉末状残渣。
③溶解
用稀盐酸溶解灰白色粉末状
灼残渣的无机盐或氧化物
后过滤待用。
1.优点:是有机物被破坏彻底,操作简单, 使用试剂少,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
硝酸-硫酸法
原理:4HNO3
2H2O+4NO2 +2[O]
硝酸浸泡
开始消化

个 补加氧化剂


终止消化
脱硝
所加试剂
硝酸
现象
液体黄色
硫酸
液体黄色、棕红色气体
硝酸
液体无色或微黄色

(整理)预防医学技术理化检验技术

(整理)预防医学技术理化检验技术

法定计量单位和计量法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①乙醇、异丙醇含量之和≥10%,需要检验甲醇含量:②除防晒类产品需检测紫外线吸收剂含量外,紫外线吸收剂加入量≥0.5%的其他产品,也需加测紫外线吸收剂含量:③凡宣称含有α-羟基酸,但其总量≥3%的产品需测定α-羟基酸含量同时测定PH值化 合 物容许浓度( mg/m ³)超限倍数MAC PC-TMA PC-STEL氨 - 20 30 - 苯 - 6 10 - 苯乙烯 - 50 100 - 丙酮 - 300 450 - 臭氧 0.3 - - - 二甲苯 - 50 100 - 二硫化碳 - 5 10 - 二氯甲烷 - 200 - 2.0 二氧化氮 - 5 10 - 二氧化硫 - 5 10 - 酚 - 10 - 2.5 氟化氢(按F 计) 2 - - - 氟化物(按F 计) - 2 - 2.5 镉及其化合物(按Cd 计) - 0.01 0.02 - 汞蒸气 - 0.02 0.04 - 环己烷 - 250 - 2.0 甲苯 - 50 100 - 甲醛 0.5 - - - 硫化氢 10 - - - 氯 1 - - - 氯丙烯 - 2 4 -铅尘 - 0.05 - 3 铅烟 - 0.03 - 3 三氯甲烷 - 20 - 2 三氧化铬、隔酸盐、重铬酸盐(按Cr 计) - 0.05 - 3 一氧化氮 - 15 - 2 乙酸乙酯 - 200 300 -《GBZ2.2-2002工作场所物理有害因素接触限值》((四)激光辐射接触限值分为眼直视激光的接触限值和激光照射皮肤的接触限值。

高温作业指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25℃的作业。

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非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dB(A)。

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时间不等于8小时,需计算8小时等效声级;每周工作不是5天需计算40小时等效声级,限值为85dB(A)。

任何时间和场所,接触噪声强最大心率值不超过120次/分钟。

卫生理化检验(重医小抄终结版)

卫生理化检验(重医小抄终结版)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统称,凡是在基质上长成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菌丝体的真菌,都称为霉菌。

按照霉菌的生活习性分为:仓贮霉菌、田间霉菌。

霉菌毒素:霉菌污染食品后,在适宜的条件下会产生毒素,这种毒素其实就是霉菌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用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食品后可产生各种危害,如急性或慢性食源性疾病、肿瘤等。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数百种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存在于几乎所以的饲料原料和人类食品原料中。

酱油;是以富含蛋白质的豆类和富含淀粉的谷物类及其副产品为主要原料,在微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制成并经浸滤提取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蒸馏酒: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经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的白酒。

酒精度多在40%~65%,其余部分组成为水分及少量挥发性醇、醛、酯等。

发酵酒:以含淀粉或含糖物质为原料,经糖化发酵后不经蒸馏制得的酒。

酒精度为4%~18%,如啤洒、葡萄酒、广柑酒等。

此类酒含较多水溶性及醇溶性成分,如糖、色素、氨基酸、无机盐、有机酸及醛、酮、酯等。

由于含营养成分较多,酒精度偏低,故需加入少量防腐剂。

配制酒:以发酵酒或蒸馏酒为酒基,添加食用辅料配制而成。

酒精度为15%~30%。

常加入各香型物质,仿制成不同香型的酒。

调味品:在日常生活中,是指在烹饪菜肴过程中,一切符合营养卫生并可以改善,丰富及增强菜肴风味的佐料。

其主要功能在于增进人们所食用的菜品质量,刺激人们的食欲,增进人体健康油脂酸败:酸败即腐败,含蛋白质的食物腐败时可闻到臭味;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腐败时有馊味;而油脂酸败(腐败)时闻到的是油耗味(蛤蜊味)空气理化检验:是一门以保护人群健康为目的,以分析化学为技术手段,研究空气污染物采样、理化检验的方法和原理的科学。

空气污染: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混入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超过了空气的自净能力,致使空气原有的正常组成、性状发生了改变,对人体健康和生活条件造成了危害,对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气溶胶: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

0 卫生理化检验综合基础知识

0 卫生理化检验综合基础知识

第一节计量法规和计量认证1计量法和法定计量单位1计量法第一条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制定本法。

第五条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各种计量基准器具,作为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

第八条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建立本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经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

第二十二条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

2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计量认证。

第三十三条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的内容:(一)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性能;(二)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工作环境和人员的操作技能;(三)保证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及检测数据公正可靠的管理制度。

第三十四条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提出计量认证申请后,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应指定所属的计量检定机构或者被授权的技术机构按照本细则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内容进行考核。

考核合格后,由接受申请的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发给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未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不得开展产品质量检验工作。

3法定计量单位是强制性的,各行业、各组织都必须遵照执行,以确保单位的一致。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并选用少数其他单位制的计量单位来组成的。

(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2)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3)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5)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6)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

法定单位的定义、使用办法等,由国家计量局另行规定。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量的名称量的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长度l﹙L﹚米m质量m 千克﹙公斤﹚kg时间t秒s电流I安﹙培﹚A热力学温度T开﹙尔文﹚K物质的量n摩﹙尔﹚mol发光强度Iv坎﹙德拉﹚cd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平面角弧度rad立体角球面度sr3.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换算关系和说明时间分min1min=60s[小]时h 1h=60min=3600s天(日)d1d=24h=86400s平面角度(°)旋转速度转每分r/min体积升L, ﹙l﹚1L=1dm3 =10-3m3能电子伏eV级差分贝dB6.国际单位制中词头因数中文符号106兆M103千k102百h101十da10-1分d10-2厘c10-3 毫m10-6 微u10-9纳n10-12皮p2 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和实验室能力认可1 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和实验室能力认可的依据计量认证是我国通过计量立法,对为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检验机构(实验室)进行强制考核的一种手段。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总结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总结

物理检查法

不经化学反应,利用特定的仪器直接测定某些被测 物的物理性状,如温度、密度、熔点、折射率、旋 光度等。
卫生理化检验常用的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法

利用被测物在化学反应中表现的特性进 行检验的方法,可分为:

定性分析:目的是确定某一或某些物质是否存在。 常用于毒物分析; 定量分析:目的是准确测定待测组分的含量,包 括重量分析和滴定分析(或称容量分析)。


本法适宜金属元素和某些非金属元素的测定。
分为干法分解和湿法分解。
干法

干法分解,即灰化法。

高温灼烧下使样品脱水、炭化,并在 空气中氧的作用下,使有机物彻底分 解,生成CO2、水和其他气体挥发逸 去,剩下的无机物用盐酸或硝酸溶解 后供测试用。
干法操作:炭化、灰化、溶解

1.炭化:将粉碎均匀的固体样品置于坩埚中,采用逐步提高温度 的方法(温度控制在300℃以内),小心将样品炭化至无烟。若 为液体样品应先置于水浴上蒸发浓缩至干。 2.灰化:将炭化样品连同坩埚移入高温电炉(马弗炉)中,在 500~600℃高温下灼烧一定时间至得到灰白色粉末为止。若不易 灰化完全,可待冷却后向坩埚内加入数滴稀硝酸使残渣润湿,置 于水浴上蒸干后再灼烧至灰化完全。 3. 溶解:灰化完全后的灰分用酸(多数情况下用盐酸)溶解后过 滤,再定容供测定。


根据样品形态分为浸渍法和萃取法。
浸渍法

利用液体溶剂浸泡固体样品,将其中要分离的组分溶解, 以达到提取分离的目的。 分为冷浸法和回流提取法。 当样品为液体时,则采用萃取法来提取要分离的组分。 萃取法即可用于常量物质的分离,又可用于痕量物质的 分离和富集。 其基本原理是分配定律。

卫生理化

卫生理化

卫生理化检验综合实验 一.空气理化检验1.SO2测定方法 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正规)原理:SO 2被甲醛缓冲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羟甲基磺酸加成化合物。

在样品溶液中加氢氧化钠使化合物分解,释放出SO 2与副玫瑰苯胺、甲醛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用分光光度计在577nm 处测定。

快速测定法:溶液法——碘淀粉法。

原理:碘遇淀粉变蓝色,当二氧化硫存在时,能将碘还原成碘离子,蓝色消失。

根据碘的消耗量,即可测定空气中SO 2含量。

2.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①重量法测定空气中粉尘浓度原理:采集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尘阻留在已知重量的滤膜上,将增加的重量除以空气体积即可。

步骤:1.滤膜的制备:称重及正确放置2.采样:1.5m 高 20L/min. 1mg<<20mg温度及气压:V=V t ××3.称重:同一台天平,防污染器材:滤膜、采样器、采样夹分析天平。

②纳氏比色法测大气中的氨氮 一、NH3-N氨氮在水中主要以两种形态存在NH 4+ 和 NH 3。

一般要求饮用水中的氨氮不得超过0.02mg/L 。

1、纳氏试剂比色法(1)原理:在碱性溶液中氨与纳氏试剂碘化汞钾生成棕黄色的碘化氧汞胺,反应产物在15-30分钟内稳定,颜色深浅与氨氮的含量成正比。

(2)特点:本法是用于无色透明、氨氮含量较高的水样,本法准确、操作简便、但抗干扰能力差。

2、样品前处理--蒸馏法a.原理:利用在碱性条件下NH3易挥发,通过蒸馏使其与水中共存成分分离而消除干扰,再进行比色法检测。

b.特点:本法可分析有色浑浊干扰成分多的水样,也可用来分析成分复杂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c.操作:加热蒸馏,稀酸溶液做吸收液。

水样调至中性水样(25.0ml ) 标准系列 ↓+水至25ml ↓+酒石酸钾钠 ↓+纳氏试剂 混匀,放置15分钟,比色测定d.注意事项:a 采样后尽快分析。

如需保存加硫酸使 PH1.5~2于4℃下保存.b 余氯加Na2S2O3除去。

卫生理化检验 第一章 绪 论

卫生理化检验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卫生理化检验的定义、对象和任务预防医学的目的是研究各种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预防、治理的方法。

卫生检验学则是预防医学各领域中了解这些环境因素(包括人体外环境和人体内环境)的一个重要研究手段,因而也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卫生检验学由理化检验和微生物学检验组成,理化检验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1.定义:卫生理化检验是以物理、化学特别是分析化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 研究预防医学领域中与化学物质检测有关的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学科。

卫生理化检验的特点是:应用性强,它是分析科学在预防医学领域的应用。

多学科交叉,它以现代分析化学为基础,不断吸取其它学科如化学、物理学、电子学、数学和生物学等的最新成就;在医学领域与临床医学检验、基础医学检测检验关系密切。

2.研究对象:预防医学领域中有关化学物质检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卫生理化检验学的研究对象。

这些化学物质种类包括:存在于人体生命活动环境(空气、水、食品)中的有毒有害无机物、有机物;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代谢物、转化的产物;与中毒、致癌等疾病发生相关的人体内生物活性物质。

卫生理化检验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主要为分析测试和样品处理中的方法和技术。

它们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从常量到微量分析;从宏观组分到微观结构分析;从静态到快速反应追踪分析:从破坏试样到无损分析;从离体到在体分析等。

现代分析化学中的各种光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法,以及各种分离技术等,在预防医学的检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多数环境样品、生物样品及食品中的被测污染物与基体的状态不完全一致,对这样的样品必须经过预处理才能进行分析测定。

样品预处理理可以消除共存组分对测定的干扰、浓缩被测组分、提高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有时关系到卫生检验工作的成败。

因此,样品预处理方法与技术的研究一直是分析检验工作者极其关注的问题。

对各种样品预处理的新方法、新技术的探索、研究与完善已成为现代卫生化学的重要课题和发展方向之一。

卫生理化检验期末总结

卫生理化检验期末总结

卫生理化检验期末总结一、前言卫生理化检验是一门综合性实验课程,以对生物体内外物质进行分析和检测为主要内容。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卫生理化检验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充分掌握了常用的检验方法和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我注重培养了严谨的实验态度、细致的实验操作和科学的数据处理能力。

在期末考试前,我对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总结,将各个实验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形成了完整的学习笔记。

二、实验内容总结本学期的卫生理化检验实验内容涉及了生物体内外物质的检测、生物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一些特定卫生检验方法的应用。

以下是本学期实验内容的总结:1. 生化分析实验:包括尿液全定量分析、血液生化指标分析、肝功能指标分析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学会了使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高速离心机、试剂盒等仪器设备,熟悉了相关试剂的配置和操作流程,掌握了实验室中常用的生化指标分析方法。

2. 免疫学实验:包括血型鉴定、抗原抗体反应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学会了使用凝集反应、免疫层析等方法进行血型检测,并了解了一些与血型相关的疾病的检测方法。

3. 感染性疾病检验:包括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病毒检测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学会了细菌培养的方法、药敏试验的操作流程以及病毒检测的常用方法,对感染性疾病的检测有了一定的了解。

4. 物理检验:包括射线检测、电解质分析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学会了使用射线探测仪、电解质分析仪等仪器设备,了解了这些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了相关参数的测量和分析方法。

这些实验内容涵盖了卫生理化检验中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点,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实验收获与不足在学习卫生理化检验期间,我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验经验和专业知识,收获颇多。

首先,我养成了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细致的操作习惯,注重随笔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及时纠正和改进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我也对实验室的各类仪器设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熟悉,能够熟练操作常用的实验仪器和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比重(specific gravity):现称相对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同温度下的纯水质量的比值。

我国规定标准温度是20℃B饱和差:在一定气温下,空气的最大湿度与绝对湿度之差。

饱和差越大,说明空气中还可容纳的水汽越多,人体蒸发散热越容易,单位与绝对湿度相同。

C粗蛋白:凯氏定氮法所测得的含氮量为食品的总氮量,如尿素、游离氨、生物碱、无机盐氮等,故由定氮法所得的蛋白质量成为粗蛋白。

C粗脂肪(crude fat):用有机溶剂将食品中的游离脂肪和脂溶性成分提取出来的混合物成为粗脂肪。

D动态配气法:精确控制流量将原料气和稀释气混匀,混合标准气连续不断由混合室流出作为标准气使用。

E二次污染物:进入大气中的各种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作用下相互作用或与大气的正常组分反应形成物理或化学性质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

F风向频率:从某个方位吹来风的重复次数与各个方向吹来风的总次数的百分比。

G感官检验:以人的感觉为依据,凭人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对食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G干燥法:将食品样品在95—105℃下加热烘烤或在减压下低温加热烘烤,用样品减失的质量表示水分。

G过氧化值(peroside value):100g油脂氧化碘化钾生成碘的克数,以质量百分率表示。

H恒重:指前后两次烘烤称重,其质量差不超过规定的毫克数(2mg)H挥发性盐基氮:指动物性食品在腐败过程中,由于酶及细菌的作用,使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和胺(腐胺、尸胺、甲胺、二甲胺、三甲胺)等碱性含氮物质。

此类物质在碱性溶液中具有挥发性,故称挥发性盐基氮。

H化学耗氧量COD:在规定条件下,以强氧化剂(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氧化水中的有机物,测得所消耗的氧量。

J绝对湿度:在一定气温下,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J静态配气法:在已知体积容器中准确加入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气态的原料气,然后加入稀释气体混合均匀。

L雷因许试法(Reinsch test):是利用金属铜在盐酸溶液中能使砷、汞、锑、铋等化合物还原成元素状态(生成合金)或生成铜的化合物,沉积于铜的表面,显不同的颜色和光泽,用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这些金属。

R溶解氧DO:溶解于水中的单质氧。

若水中溶解氧较低,在不同程度上说明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可能性较大。

测定方法:碘量法:原理R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指任何一天多次测定的平均浓度的最高容许值。

(防止产生慢性和潜在性危害)S酸价(acid value):衡量油脂酸败程度的指标,指中和1g油脂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S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的现象。

S水体污染物:凡能造成水体的水质、生物、底质质量恶化的物质或能量。

S水体污染源:凡向水体排放或释放污染物的来源和场所。

S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使水体可基本上或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S水中三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S水的酸度:指水样中所有能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的总量。

构成水酸度的物质主要有强酸、弱酸和强酸弱碱盐。

S水的酸度:指水样中所有能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的总量。

构成水酸度的物质主要有强酸、弱酸和强酸弱碱盐。

S生理饱和差:当气温与人体温度相同时,单位体积空气中还能容纳多少水汽。

X相对湿度:绝对湿度与最大湿度的比值。

Y样品(sample):从总体中抽出的作为总体的代表参加检验的一部分食品Y余氯:加入氯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后,水中所剩余的氯。

包括游离性余氯:Cl2、HClO、ClO-和化合性余氯:一氯胺(NH2Cl)、二氯胺(NHCl2)、三氯化氮。

Y一次污染物:由人为或自然污染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未发生变化。

Y一次最高容许浓度:指任何一次测定结果的最大容许值。

(防止短期内出现刺激、过敏、急性中毒)Z总体(population):具有相同属性的被检验的食品的总和Z总脂肪(total fat):用酸或碱处理使食品中的结合脂肪水解出游离脂肪,再用有机溶剂萃取所测得的脂肪含量。

Z杂醇油:指比乙醇碳连长的各种高级醇的混合物。

Z主风向:风向频率最大的风向。

Z最大湿度:是在一定气温下,单位体积空气中可能又含有最大水汽的质量。

当超越这一含量,水分就要凝结,故又称为饱和湿度。

湿法中酸的性质比较:氧化性:高氯酸>硝酸>硫酸稳定性:硫酸>高氯酸>硝酸提高回收率的措施:①采取较适宜的灰化温度②加入助灰化剂③加酸加水,促进灰化。

测定比重的方法:酒精比重计、乳稠计、锤度计测定食品中水分的方法:常见的有直接干燥法、间接干燥法和蒸馏法。

直接干燥法:烘烤时间一般为3—4h。

蒸馏法:有机溶剂:甲苯(bp 111℃)、二甲苯(bp 140℃);集水管的最小刻度为0.lml酸水解法:须加入石油醚,以降低乙醚的极性,促使乙醇进入水层,这样才有利于分层碱水解法:用氨水代替盐酸还原糖: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双糖:麦芽糖、乳糖非还原糖:双糖:蔗糖;多糖:淀粉、纤维素山梨酸:化学名为2,4-己二烯酸,别名为花秋酸。

结构式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甲酸和山梨酸:5%DEGS(固定液)作用:①使固定液在担体表面涂布更均匀;②占据担体表面活性位点,改善出峰。

糖精:化学名邻磺酰苯酰亚胺,结构式如下:常见的天然着色剂:姜黄素、虫胶色素、红花黄色素、叶绿素铜钠、β-胡萝卜素、酱色允许使用的人工着色剂: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日落黄、赤藓红、亮蓝、新红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特点:含量较低,基地组分复杂,干扰程度大,有一大部分有害物质均为有机物吸附剂作用:硅镁吸附剂:或称弗罗里土,对油脂吸附能力强,常用于脱脂;氧化铝:用于吸附蜡质和脂肪等杂质;活性炭:对色素和一些高分子化合物有很好的吸附能力;硅藻土:用来调节淋洗剂的速度。

666:化学名为六氯环己烷、六氯化苯,有8种异构体DDT:又名二二三、滴滴涕,化学名为二氯二苯三氯乙烷,可有6种异构体测定磷化物的残留量,常用钼蓝比色法,标准溶液用磷酸二氢钾来配制粮食中氯化苦的测定原理:利用氯化苦被乙醇钠分解生成硝酸钠,在乙酸酸性溶液中,能与氨基苯磺酸和α—萘胺生成红色偶氮染料,与标准系列比色定量。

羰基价(carbonyl value):油脂中醛和酮的量,以每千克油脂中含有的醛和酮的毫克当量数表示(meq/kg)。

酱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pH8.2,加入甲醛溶液(固定氨基,释放羧基),再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pH9.2酒的卫生标准:结果要按60度进行折算——折算结果= 酒样实测结果×60÷酒样乙醇浓度变色酸比色法原理:甲醇在酸性条件下,被高锰酸钾氧化成甲醛,过量的高锰酸钾及在反应中产生的二氧化锰加草酸还原退色,甲醛与变色酸在硫酸存在下生成紫红色化合物,通过比色计算出酒样中甲醇的含量。

杂醇油标准:以异戊醇与异丁醇按8:2的比例用5%—6%的无杂醇油乙醇作溶剂配制。

食品器具和包装材料的检验浸泡溶剂及浸泡条件:①蒸馏水:60℃保温2小时;②4%醋酸:60 ℃保温2小时;③65%乙醇:常温(在20土1℃)浸泡2小时;④正己烷:常温(在20土1℃)浸泡2小时。

浸泡液量:以接触面积2ml/cm2计,空心容器则盛至溢流面,深度大于2.5cm上口0.5cm处,特殊情况按特殊要求。

橡胶制品综合指标的检验:①蒸发残渣试验②高锰酸钾消耗量③重金属的检查化学性毒物的分类:①水溶性毒物;②挥发性毒物;③不挥发性有机毒物;④不挥发性金属毒物;⑤农药和杀鼠药;⑥动植物的毒性成分毒物快速鉴定的程序:①现场调查作出初步判断②样品的采集③测定和结论挥发性毒物分离中所用的酸宜用酒石酸,酒石酸基本不挥发,又不具有氧化还原性。

不挥发性有机毒物:指那些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结构较复杂、不易被蒸取出来的有机毒物,按化学性质分为①酸性有机毒物②碱性有机毒物③两性有机毒物④中性有机毒物汞的确证实验:碘化亚铜法钡的快速鉴定:玫瑰红酸钠试法食品理化检验采样方法:袋装样品按(袋数/2 )1/2进行抽样,固体样品采用“四分法”缩分采样量:1.5Kg, 供检验、复查、备查用保存原则:防止污染、防止腐败变质、稳定水分、固定待测成分保存方法:净、密、冷、快湿消化法:简称消化法,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硝酸、高氯酸、硫酸等氧化性强酸,结合加热来破坏有机物,有时还要加入一些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或催化剂(如硫酸铜、硫酸汞、二氧化硒等),以加速样品的氧化分解,完全破坏样品中的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出来,并形成各种不挥发的无机化合物,以便作进一步分析鉴定的方法。

优点:分解有机物速度快、所需时间短、加热温度较低、可以减少待测成分的挥发损失。

缺点:易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泡沫,可能出现碳化引起待测成分损失,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需操作人员随时照管;试剂用量大,空白值有时较高干灰化法:简称灰化法或灼烧法,将样品放在坩埚中,在高温下灼烧使食品样品脱水,焦化,并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使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气体而挥发,剩下无机物供分析测试用。

优点:能处理较多的样品,提高检出率;不加试剂,空白值较低;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省时省事。

缺点:敞口高温导致被测成分挥发;坩埚对被测成分的吸留致使某些成分的回收率低。

凯氏定氮法依据:①蛋白质中的氮含量较恒定,只要能准确测定食物中的含氮量,就可以推算出蛋白质的含量②多数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为16%,即每克氮相当于6.25克蛋白质③食品中非蛋白氮微量原理:①消化:硫酸(氧化剂)、硫酸钠(提高溶液沸点,加快消化速度)、硫酸铜(催化剂);②蒸馏和吸收;③滴定:用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被硼酸吸收的氨。

蛋白质含量(%)=C(V-V0)×0.014×F×100/SC—盐酸标准溶液浓度;V—样品消耗盐酸的体积;V0—空白消耗盐酸的体积;F—蛋白质换算因子(6.25);S—每份样品的质量蒸馏的注意事项:①蒸馏瓶内加入数滴硫酸使蒸馏水呈酸性,防止水中微量氨挥发影响结果,并加数滴甲基红指示剂,指示酸性;②蒸馏时应将冷凝管末端先浸入硼酸吸收液液面以下,蒸馏结束时应首先使吸收液离开冷凝管口以免发生倒吸;③冷却的馏出液为中性说明蒸馏完全。

指示剂:溴甲酚绿甲基红醇溶液的混合液:绿色(碱式色)→灰色→酒红色(酸式色)注意事项:①对样品的要求:样品需先粉碎和干燥,因为水分的存在使有机溶剂不能进入食品内部;②对有机溶剂的要求:所用的有机溶剂应无水、无醇、无过氧化物;③对仪器的要求:密封性好。

接口处不得涂有凡士林;④终点的确定:恒重法、油迹法、查文献、色素法确定终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