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课程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采矿工程的毕业论文

采矿工程的毕业论文

采矿工程的毕业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采矿工程领域中的相关问题,包括采矿方法的选择、矿山安全管理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相关理论的研究,旨在为提高采矿工程的效率和安全性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采矿工程作为一门涉及地质、工程、机械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资源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资源需求的增加,采矿工程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二、采矿方法的选择(一)常见采矿方法概述在采矿工程中,常见的采矿方法包括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

露天开采适用于埋藏较浅、规模较大的矿床,其优点是开采效率高、成本低,但对环境的破坏较大。

地下开采则适用于埋藏较深的矿床,包括房柱法、充填法等,虽然开采成本较高,但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二)影响采矿方法选择的因素采矿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矿床的地质条件、矿石的品位和价值、开采技术水平、经济成本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

例如,对于地质构造复杂的矿床,可能需要采用更加灵活的采矿方法;而对于高品位的矿石,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回收率高的采矿方法。

(三)案例分析以某金矿为例,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详细研究,结合市场需求和经济成本,最终选择了地下充填采矿法。

这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矿石的回收率,同时减少了地表塌陷等环境问题。

三、矿山安全管理(一)矿山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矿山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常见的原因包括人为疏忽、设备故障、地质灾害以及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

例如,工人在操作设备时未遵循操作规程,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地质条件的突然变化,如果没有及时监测和预警,也可能引发坍塌等事故。

(二)安全管理措施为了确保矿山的安全生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

首先,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其次,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采矿工程结课论文5000字_采矿工程结课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采矿工程结课论文5000字_采矿工程结课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采矿工程结课论文5000字_采矿工程结课毕业论文范文模板采矿工程结课论文5000字(一):浅析采矿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论文摘要:采矿工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工程学科,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为强化采矿工程实验室在学生培养中的服务效果。

从教学、科研、设备管理及服务对象四方面分析了采矿工程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及采矿工程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从教学、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开放运行模式、实验室队伍建设及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改革的有效对策,为我国采矿工程类院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采矿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对策0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大高校纷纷扩招,而开设采矿工程专业的院校也在逐渐增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同时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更高,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能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1-4]。

采矿工程是一个工程应用较为明显,且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这就要求在采矿工程专业扩招的同时,采矿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也需与其共同发展[5-6]。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专门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学科实验室的教学水平,而实验室教学水平高低又主要取决于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好坏[7-8]。

采矿工程作为一个传统的行业,主要侧重于地下岩土体的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水利工程等,对专业的实践能力要求更为明显,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更好地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服务[9]。

1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1)人才培养的需要。

矿产资源作为国家资源的命脉,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采矿工程作为我国相对较传统的学科之一,主要培养具有矿山开采施工、设计及科研方面的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10-12]。

在过去10多年间,由于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采矿工程学科也得到了较大发展,需要进行采矿工程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学生人数在大幅增加,同时采矿工程也由宏观的研究逐渐向细观研究方向发展,这对实验设备的要求也更高。

采矿工程采煤课程设计毕业毕业论文

采矿工程采煤课程设计毕业毕业论文

采煤课程设计目录第一章井田概况21.矿井煤层赋存条件22.瓦斯和水文条件23.开拓方式3第二章井田开拓31井田准备方式选择的原则32井田准备方式的选择:3第三章采煤方法41采煤方法的选择42采煤工艺43、工作面设备选型与配套54.工作面回采工艺75.工作面劳动组织76、确定采区工作面数目与接替顺序8第四章井底车场91选择井底车场形式的原则92设计依据93井底车场线路布置104存车线长度的计算115井底车场线路的坡度与闭合计算126、通过能力计算12五章采区的井巷布置151采区多煤层联合准备方式152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163采区车场布置174采区煤仓形式175采区回采和准备巷道断面选型17备注:参考资料22第一章井田概况1.矿井煤层赋存条件拟设计矿井井田可采煤层总计3层,煤层倾角20°,根据煤层埋藏深度自上而下分别为Ml、M2和M3煤层,煤层厚度、层间距与顶底板岩性见综合柱状图。

设计采(带)区走向东西,长度3000m,倾斜长度900m,采(带)区各煤层赋存稳定,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M1煤层属简单结构煤层,普氏系数f=2,M2和M3煤层属中硬煤层。

设计矿井生产能力为120万t/a,生产布局为一井一面高产高效格局。

设计采(带)区综合柱状图2.瓦斯和水文条件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较8.49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6.50m3/min,有自然发火倾向性(发火期为1a)。

开采水平正常涌水量为118.8m3/h,最大涌水量为142.6m3/h。

3.开拓方式矿井采用立井开拓,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机械抽出式通风,主井采用箕斗提升,副井采用罐笼提升,井下大巷煤炭采用3t底卸式矿车运煤,辅助运输为1.5t固定式矿车,10t架线式电机车牵引,矸石量占矿井产量的5%,掘进煤量占10%。

第二章井田开拓1 井田准备方式选择的原则准备方式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工作面和矿井的生产效率,正确合理的准备方式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有利于矿井合理集中生产,使采准巷道系统有合理的生产能力和增产潜力;2)保证具备完善的生产系统,有利于充分发挥机电设备的效能,并为采用新技术、发展综合机械化和自动化创造条件;3)力求在技术和经济上合理,尽量简化巷道系统,减少巷道掘进与维护工程量,减少设备占用台数和生产费用,便于采掘衔接;4)煤炭损失少,有利于提高采出率;5)安全生产条件好符合《煤矿安全规程》。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引言采矿工程是矿山开采和矿石处理的一门学科。

毕业设计是矿山工程专业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可以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本文将介绍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选题与背景选题是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的第一步,合理选题对于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业知识,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一个具有一定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的矿山工程问题进行研究。

选题的背景部分应介绍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问题,说明为什么进行此项研究。

研究目标与意义研究目标是指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研究意义是指该研究对于学术界和工程实践的贡献。

例如,研究目标可以是优化某一种采矿方法的参数,研究意义可以是提高矿山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研究方法与步骤研究方法是指用于实现研究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在采矿工程毕业设计中,研究方法通常包括数据采集、实验设计、模拟计算、数据分析等。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选题的特点和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逐步实施。

本部分应详细描述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和技术路线。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如果毕业设计的选题需要进行实验研究,那么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学生要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选择适当的实验设备和方法,并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数据分析部分应根据研究方法的选择,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结果应支持毕业设计的研究目标和结论。

结果与讨论结果与讨论是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的核心部分。

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

对于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学生还应提出改进的建议。

结果与讨论的内容应详尽、准确,结论言之有据。

结论结论是对整个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应概括地回答研究目标是否实现,并对研究结果的重要性、意义进行阐述。

结论还可以包括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毕业设计的结论应简洁明了,突出论文的创新点和学术价值。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题目:XXX煤矿开采设计说明书专业:采矿工程本科生:指导老师:摘要:本设计所做只考虑甘肃靖远煤业集团XXXX煤矿一号煤层。

该井田地质条件较复杂,地质资源储量2。

1亿吨,可采储量1。

21亿吨,设计生产能力150万t/a,服务年限57a.矿井瓦斯涌出量较高,为高瓦斯矿井.矿井采用双斜井开拓。

初期开凿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立井。

采用单一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综合机械放顶煤采煤.分区域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

关键词:综合机械化放顶采煤法服务年限生产能力通风设计类型:模拟型AbstractThe design is about the exploitation design of 1coal seam of Dashuitou coal mine inGansu Province .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coal mine is complexity。

The workable mine reserves is 216Mt and the designed mine capbility is1。

2Mt/a ,so the mime serveice life is 72years。

The mine gas emission is higher, so it is highly gassy mine well。

Mine with double shafts development. The initial digging in inclined, deputy shafts and return air shaft. By using single longwall mining to back type,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top coal caving mining。

Points area,drew the ventilation type .Keywords: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method serveice life production capacity ventilationPaper type:Simulation type前言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教学时间最长(14~16周),参与教师最多,学生独立学习量最大,教育任务最重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的效果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就业后在专业上的发展。

采矿学课程设计范文

采矿学课程设计范文

采矿学课程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采矿事业的兴趣和责任感。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掌握采矿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采矿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采矿设计和计算、能够运用现代技术进行采矿信息的收集和管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矿学的基本概念、采矿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具体来说,我们将讲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如矿床、矿石、采矿等,以及采矿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露天采矿、地下采矿、选矿等。

同时,我们还会介绍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如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等,并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如环保型采矿技术、资源回收利用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讲授法主要用于讲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实验法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矿工艺的过程。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将提供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系统介绍,多媒体资料将展示采矿工艺的现场图片和视频,实验设备将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矿工艺的过程。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的运用,我们旨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进行评估;作业将包括课后习题、小论文、实践报告等,用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考试则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评估。

关于采矿工程论文精选3篇

关于采矿工程论文精选3篇

关于采矿工程论文精选3篇摘要:采矿工程处在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

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

但采矿工作者不可忽视挑战的存在,要具有忧患意识。

努力奋斗、实现国家采矿事业的高速发展和辉煌!关键字:采矿机遇挑战大学生通过这学期对《采煤概论》的学习,使我对采矿工程专业有了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

在高考结束后的志愿填报中,报考采矿工程专业完全出于长辈的建议。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在我大体了解了这个专业之后,我很庆幸当时我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1.采矿工程专业介绍采矿工程专业地矿类专业,主要研究学习矿床开采的理论和方法,发展矿业新技术。

采矿工程专业自西方起步比较早,在西方产业革命期间便已初具规模。

我国在清末也已开始设立采矿工程专业,现在已有好多高校设立此专业,为我国的采矿事业输送了大批人才。

采矿工程专业涉及岩体力学、工程力学、采矿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电工与电子技术、采矿机械、矿山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分析等多个学科。

此外,地质学、考古学、科学技术史也在采矿工程专业中有所渗透。

1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采矿技术突飞猛进,发展极为迅速。

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

但是,繁荣的表面依然没能够掩饰住背后的诸多问题和挑战。

作为这个专业的大学生一定要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价值。

为祖国的煤炭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采矿工程的发展现状多年来,采矿界的工作者奋战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大批科研成果的问世在具体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采矿工程向自动化、安全化、高效化的方向迈进。

涌现出一大批诸如钱鸣高教授(中国矿业大学教授,著名采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韩继馨教授(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鲜学福教授(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优秀人才,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相继问世,对中国采矿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奠定了采矿业的高质量高素质发展的基础。

采矿毕业论文

采矿毕业论文

采矿毕业论文采矿是一门理工科的专业,主要研究地下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利用。

于此,我在我的毕业论文中选择了一个与此相关的主题——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

本文将探讨采矿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矿山环境治理。

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土壤破坏、水源污染以及空气污染。

首先,矿山开采会导致土壤的破坏。

这是因为在采矿过程中,大量的泥土和岩石被开采出来,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水分减少,导致土壤贫瘠化。

其次,矿山开采还会导致水源的污染。

采矿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矿渣和废水会直接排入附近的水体中,导致水源的污染,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最后,矿山开采还会导致空气污染。

采矿作业中产生的粉尘、尾气和尘埃等,都会被风扬起进入大气中,影响周围地区的空气质量,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威胁。

针对以上矿山开采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科学治理方法。

首先,应制定严格的矿山开采规划。

矿山的开采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划进行,科学合理地利用地下资源,减少对土壤的破坏。

其次,应加强矿山废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建立废水处理设施,对矿山废水进行处理,减少对水源的污染。

同时,可以通过回收利用废水中的有益物质,促进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应加强矿山粉尘和废气的治理。

建立先进的粉尘和废气治理设备,减少粉尘和废气排放,改善周围地区的空气质量。

综上所述,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是矿山开采领域的重要问题。

通过制定科学规划、加强废水处理和回收利用以及加强粉尘和废气治理,我们可以减小矿山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实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矿学课程设计目录第一章前言第二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第一节采区储量第二节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第三章开拓方式简介第一节井筒第二节大巷第四章采区准备方式第一节上山布置与断面第二节采区车场与硐室第五章采煤方法第一节采煤系统和回采巷道布置第二节采煤工艺 (含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 第三节采煤工作面设备选型第六章总结与分析第一章前言一、设计的目的1、应用《采矿学》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2、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绘图、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奠定基础。

二、矿井开采条件1、二1煤层二1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矿区范围标高为-600~+300m,埋深约179~1080m。

上距砂锅窑砂岩一般为65.02m,下距L9石灰岩7.24m左右。

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厚0~16.26m,平均5.74m,为薄~特厚煤层。

二1煤层结构较简单,含1层夹矸,夹矸厚分别为0.14~0.05m,岩性为炭质泥岩。

二1煤层顶底板特征:1)顶板:二1煤层直接顶板以砂质泥岩为主,厚0~7.35m,平均1.93m,抗压强度58.5Mpa;老顶大占砂岩,以中粒砂岩为主,厚 1.03~28.52m,平均14.82m,抗压强度44.6~103.5Mpa、抗拉强度4.83~5.23Mpa。

二1煤层顶板受滑动构造影响较大,顶板不稳定,不易管理。

2)底板:二1煤层直接底板为砂质泥岩或条带状细砂岩,平均厚7.42m;局部直接底板为粉细砂岩、炭质泥岩及泥岩,采煤过程中,泥岩易遇水膨胀发生地鼓现象。

大部分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间接顶板为大占砂岩,以中粒砂岩为主,有时可成为直接顶板,厚1.03~28.52m,平均14.82m。

大部分直接底板为砂质泥岩或条带状细粒岩,平均7.24m;间接底板为太原组L7~8石灰岩。

2、煤质(1)、物理性质二1煤层物理性质:二1煤层以粉煤为主,为黑~灰黑色,玻璃光泽,粉状、鳞片状产出,强度很低,手捻即成为煤粉,易污手。

煤层中下部常有碎粒或块状煤分层,含有方解石或黄铁矿结核,其硬度大,不易破碎。

无烟煤视密度为1.38,真密度为1.48;贫煤视密度为1.32,真密度为1.45。

(2)、化学性质煤的发热量(Qgr.v.d)为27.43~32.53MJ/kg,平均30.03MJ/kg;发热量:二1浮煤发热量(Qgr.v.d)为33.75~34.41MJ/kg,平均33.99MJ/kg。

煤属低灰、特低硫、低磷煤,可磨性好,可作为喷吹用煤。

二1采样测煤的可选性:通过对邻区任岗煤矿、刘寨煤矿及矿区内1601孔二1煤为中等可选煤。

试,矿区内二13、矿井充水条件(1)充水水源本矿井的充水水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下水。

①大气降水:据矿井煤层开采近几年排水情况,雨季和枯水季节矿井涌水量几乎无变化。

因此对该煤矿开采影响很小。

只有当浅部煤层形成采空区后,顶板陷落后所形成的垂直裂隙与浅部基岩风化裂隙带沟通后,大气降水可通过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基岩风化裂隙带、冒裂带而充入坑道。

②地下水:影响矿井煤层开采的地下水主要有顶板水、底板水、构造带水。

A、顶板水:主要由二煤层顶板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成,由于长期的矿井1开采,局部地段的煤层顶板已经放顶,顶板的岩石破碎、透水性和流动性均显著增强,加之此类砂岩本身富水性弱,所以,常常随着巷道破顶或采面首次来压破坏而渗入采掘工作面。

本矿井在-150m水平以浅采煤时,主要水源为顶板水,矿井涌水量中顶板水量为58m3/h,总体对矿井的生产威胁不大。

煤层的底板水为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尤其是上部灰岩含水B、底板水:二1煤层平均10m,开采煤层如遇底板薄层段相对富水性较强,且不均一,距离二1煤层的主要水害。

本矿井7.31突水事故已说明该弱地段,产生突水是开采二1水害的严重性。

(2)、矿井涌水量目前当前开采水平时,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30 m3/h,最大涌水量为240 m3/h。

4、其它开采技术条件1、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5.64m3/t,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2.98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4.37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2.31m3/min,属低瓦斯矿井。

矿区内测得二1煤层钻孔煤芯样,CH4含量为0.09~8.58ml/gr,CH4成分为2.49~93.33﹪,由浅往深,CH4含量和成分逐渐增高。

2、煤尘矿区内二1煤以粉状煤为主,生产中煤尘一般较大。

二1煤煤样检验知,煤尘无爆炸危险性。

但开采过程中必须加强洒水防尘等综合防尘工作。

3、自燃地质报告提供本矿煤层具有自燃发火倾向,自燃发火期为5-6个月。

4、地温矿区内二1煤层底板温度为20.2°C-22.5°C,随着二1煤层埋度增加,温度增高:地温梯度1.6-2.3°C/100m,平均1.93°C/100m,小于3°C/100m,属地温正常区。

第二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第一节采区储量一、采区划分1.井田划分原则:(1)井田范围、储量、煤层赋存及开采条件要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2)保证井田有合理的尺寸;(3)充分利用自然等条件划分井田;(4)合理规划矿井开采范围,处理好相邻矿井之间的关系。

2.井田内划分一个井田的范围相当大,其走向和倾向长度可达数千米,因此,必须,将井田划分为若干更小的部分,才能有规律地进行开采。

在井田范围内,沿煤层的倾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部分,每个长条部分称为一个阶段;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块段,每一个块段称为采区。

二、工业储量经划分后,采区呈不规则五边形,煤的密度1.45,面积726016m2。

煤层倾角4°~26 º,平均18º,根据地面钻孔及井下溜煤眼揭露地质资料分析,该采区煤层厚度0~16.26m,平均5.74m。

储量计算公式:Q=d.s.M/cos18°.式中: d----煤的容重s----水平面积M----煤的真厚度Q=726016×1.46×5.74/0.95=639.8万t二、可采储量储量计算公式: ZK=(Q-p)×C式中:ZK---- 设计可采储量, 万t;Q---- 工业储量,万t;C---- 采区采出率,厚煤层的采出率为75%以上,本设计取80%。

P---- 上下两端永久煤柱损失量,左右两边界永久煤柱损失量,万t;经初步计算煤柱损失量为43.7万t。

Z K1= ZK2= (Q-p1)× C1=(639.8-43.7)×0.80 =476.88万t储量计算结果表:第二节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一、采区生产能力煤层倾角4°~26 º,平均18º,煤层倾角小,可采储量476.88万t,为此,采区设计一个回采工作面生产。

一个采面的生产能力为:A0=LVMγC式中:L——采煤工作面长度,mV——推进速度,m/a;M——煤层厚度或采高,m;γ——煤的密度,t/m3C——采煤工作面采出率,一般取0.93~0.97,薄煤层取高限,厚煤层取低限;此处取0.94。

采煤班每班进尺1.8m,采用三八制,一个班检修,两班分段采煤,一天工作面推进速度为3.6m,采煤工作面年推进速3.6m/d×300d×0.7=756m/a。

因此一个采面生产能力A200×756×5.74×1.46×0.94=119万t/a。

采区生产能力为:AB = n k2(A+ k1)式中:n——采区内同采的工作面个数,此处取1;k1——采区掘进出煤,本设计取2.4万t 左右;k2——工作面之间出煤影响系数,n=1取1;采区生产能力 AB=1×1×(119+2.4)=121.4万t/a。

二、服务年限采区服务年限的计算:T=K•AZk=476.88/(121.4×1.4)=2.8年T---采区的服务年限;Zk---采区的可采储量;A---采区的生产能力;K---采区储量备用系数一般取1.4.故采区服务年限为2.8年。

第三章开拓方式简介第一节井筒本设计为斜井开拓,单水平上山开采,主斜井、副斜井均位于可采煤层的底板岩层中。

斜井达到+100m第一水平后,开掘井底车场。

主、副斜井位于采区东北部,风井位于采区东北方向。

主斜井方位角140°,倾角为26°,主井装备一部DTL100/15/450带式输送机运煤,担负全矿井运煤任务。

副斜井方位角140°,倾角为24°,装备一台2JT-2.5/20型提升机,双码提升,提升容为1t矿车,并装备液压驱动式猴车,担负全矿下料、提升矸石任务。

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主斜井和副斜井设在井田中央,主井作进风井,采区边界设回风井。

13上山采区开采仍利用现有的开拓系统,单水平上山开采,主、副井为斜井兼作矿井两个安全出口,回风井为矿井另一个安全出口。

第二节大巷本设计布置三条主要大巷,运输大巷、轨道大巷、回风大巷。

由于煤层赋存不理想,三条大巷的服务年限较长,故而将它们均布置在煤层底板岩层,L灰岩7中,距离煤层底板15m以上,减小开采矿压影响。

三条大巷平行布置,回风上山位置高于运输和轨道大巷。

当斜井达到+100m后,开掘运输大巷和轨道大巷;当斜井达到+110m回风水平后,开掘回风大巷。

大巷采用半圆拱断面,考虑到其服务年限较长,采用钢筋砼或者砼砌碹支护,采用挂网锚喷支护;断面较大、岩层较弱时或交岔口等大断面处增加锚索,以加强支护。

若有淋水,应采取防水措施。

第四章采区准备方式第一节上山布置与断面一、13采区上山位置的选择采区上山的位置,是布置在煤层中或底板岩层中的问题。

依据13采区煤层赋存条件,根据开拓部署,共布置三条采区上山,分别为轨道运输上山、皮带运输上山和回风上山。

回风上山沿二煤层顶板布置,是为了进一步弄清地质构造和煤层情况。

一1般先掘通风行人上山,为两条岩石上山导向。

回风上山支护形式以锚杆加“U”型钢支架支护。

轨道运输上山和胶带运输上山沿底板岩层掘进,支护形式锚杆加“U”型钢支架支护。

13采区轨道上山采用1t矿车运输,担负全矿井的矸石和材料运输任务。

矿车通过绞车提升,并设跑车防护装置。

运输上山采用胶带运输,从煤仓出来注意淋水防尘。

二、巷道断面布置和支护方式1、硐室:采用半圆拱断面,考虑到其服务年限较长,绞车房、变电所、及固定避难硐等主要硐室采用钢筋砼或者砼砌碹支护,一般硐室和巷道原则上采用挂网锚喷支护;断面较大、岩层较弱时或交岔口等大断面处增加锚索,以加强支护。

井下主要机电硐室采用砼砌碹支护,若有淋水,应采取防水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