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气温和降水(湘教版七年级上)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6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理解地球气候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气温和降水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的基本面貌有了初步了解。
但气温和降水概念抽象,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气温和降水有直观感受,但缺乏系统分析的能力,需要教师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掌握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能分析气温和降水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气温和降水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气温和降水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难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实例,分析气温和降水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图表和实例,制作PPT。
2.准备案例分析材料,分发给学生。
3.设计好讨论问题,准备相关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气温和降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和降水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气温和降水的概念,通过PPT展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湘教版)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02
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怎么看?看什么?
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
月 份
1 月
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降
11112111 5
水
00550550 0
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
量 ( m
5 0
1 00000000 1 00 00
m
)
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02
降水量的测量
|降水量
指一段时间内,雨水(或 融化后的固体降水)未经 蒸发、渗透和流失所积聚 起来的水层深度,通常以 毫米为单位。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02
等降水量线 含义: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特点:
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的各点,降水量相等。 等降水量线稠密,表示各地的降水量差别大; 等降水量线稀疏,表示各地的降水量差别小。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02
降水的类型
|对流雨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形成降 水。
一般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雷电
如:我国夏季午后的雷阵雨。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02
降水的类型
迎风坡
|地形雨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背风时坡,遇到山地,沿 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 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往往在湿润气 流的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少。
2021年3月23-29日,苏伊士运河“大堵船”,至少造成 400余艘通行此处的货轮滞留。此次 “堵船” 事故也引发 国际货运对于苏伊士运河的替代方案思考,更为稳定、 可靠的我国“钢铁驼队” ———中欧班列的业务量一周 内增加三成。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4月8日,装满衣服鞋帽、 防疫物资等的列车从武汉出发, 驶往德国杜伊斯堡。回程列车装载德国香肠、 哈萨克斯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专题12 气温和降水(解析版)

专题12 气温和降水知识讲解1.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2.最炎热的大陆非洲;最寒冷的大陆南极洲;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亚洲。
3.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①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同纬度的范围内,海洋与陆地的气温不相同;③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处的气温比周围低。
4.北半球,7月,是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气温高。
1月,是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
南半球冬夏季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5.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6.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7.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中纬度地区大陆沿海降水多于内陆地区;③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少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
8.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乞拉朋齐9.气候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分布、地形地势和人类的活动。
10.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太阳光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综合训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中四种气候类型中,代表热带雨林气候的是()A.甲B.乙C.丙D.丁【分析】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气候资料图中气温曲线上的点表示各月气温,降水柱状图表示各月降水量;根据气温和降水特点能够判断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解答】解:读图可知,甲图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故A正确;乙图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故B错误;丙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故C错误;丁图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正确叙述是()A.赤道地区降水多B.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量多于东岸C.两极地区地面潮湿,降水较少D.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多于沿海地区【分析】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很不均衡。
地理:气温和降水(湘教版七年级上)

13
全年温和,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50 160降水
100 80
140(毫米) 120
0
10 20 30 1 2 3 4 5 6 7 8
60
40 20
0 9 10 11 12(月)
黄山雾凇、雪景
南北各异的景色 南国风光
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1.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有什么觃律? 思考: 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 2. 世界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有那些地区?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 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亚洲。
3.你所在地的年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
低
100km
半径
危害: 破坏农业、交通、通讯、公共设 施等。
内蒙古的雪灾
孟加拉国的水灾
锋面雨
1、锋面及锋面附近天气 暖气团 冷气团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雪、大风 以及沙尘暴等天气
2、锋面类型及特点
冷气团
暖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
冷锋 冷气团主动 阴雨、大 移向暖气团 风、降温
1. 读图4—8,算一算这一天的平均 月平均气温
是多少?想一想,怎样计算一个月 =每天的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 或一年的平均气温? 之和÷本月天数 =每次观测到的气温 年平均气温 度数之和÷观测次数 =每月的月平均气温 度数之和÷12
最高气温:午后2点 一天当中 最低气温:日出前后 一年当中
北半球大陆上 北半球海洋上 最高 气温 最低 气温 7月 1月 8月 2月
温度计
风杯—风向仪
1.北京与悉尼相比,1月哪个地方气 温高?7月哪个地方气温高,为什么? 1月,悉尼气温高。7月北京气温高。
因为它们分别处于南北半球,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5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气温和降水,这是地理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气温和降水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对于一个地区来说,了解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是非常必要的。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的概念、测量方式、分布规律以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气温和降水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气温和降水的深层次规律和影响因素,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图示,让学生深入理解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和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掌握气温和降水的测量方式,了解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分析气温和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研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和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明白地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和降水的概念、测量方式、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的深层次原因,气温和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实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教具:多媒体设备、地图、图片、实例资料等。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和降水这两个地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一气温世界气温的分布【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2.理解等温线的含义,学会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3.根据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1.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2.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1.等温线图的判读。
2.根据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最热月和最冷月气温分布及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归纳法、演示法等。
【教具准备】温度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哈尔滨遇到高温天气:看视频,哈尔滨遇到极端高温天气。
根据视频内容,说一说,本次高温天气是如何形成的?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2.我国部分地区大范围降温:2024年3月13日夜间至15日,新疆中北部有雨雪天气;15日夜间至17日,内蒙古中东部、吉林、黑龙江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局地大到暴雪。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交通运输带来了不利影响。
想一想,低温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哪些影响?3.“我在北半球瑟瑟发抖,你在南半球大汗淋漓”,近来地球两头冰火两重天的模式,让遭受极端天气肆虐的民众叫苦不迭。
撒哈拉沙漠飘起了大雪,“炸弹气旋”冰封美国,同时,澳大利亚多地出现极端高温,悉尼气温创79年来最高……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世界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讲授新课】一、气温第一个板块——议一议: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一)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那么,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说一说你的看法。
(二)课件展示气温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二个板块:读一读,测一测——气温的测定。
(一)测量气温的工具是什么?出示气温计,观察上面的单位,学会读数。
(二)说明:测量气温时,要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内。
观察百叶箱的构造,百叶箱外表是白色,有利于反射太阳光。
如果没有百叶箱,要把温度计放在哪里测量?第三个板块:算一算——计算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一)读87页活动,解决以下问题:1.一天中的日平均气温通常要测量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出示课件,观察气温日变化曲线,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2.读出课本87页图中温度计的读数,并计算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地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主要介绍了气温和降水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包括气温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形式和分布等内容。
学生已经学习过地球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对气温和降水有一定的了解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气温的分布规律,包括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降水的形式和分布,包括降水的类型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气温和降水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气温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形式和分布。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气温和降水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地球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对气温和降水有一定的了解基础。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但对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引入气温和降水的概念,与学生共同回顾地球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老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内容,地球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非常好!那么,我们知道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气温和降水这两个与气候密切相关的因素。
2. 提问:你们知道气温和降水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吗?请举例说明。
-老师:请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地方气温很高,会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老师:非常好!那么,如果一个地方降水很多,会有什么影响呢?(学生回答)第二环节:知识讲解与讨论1. 讲解气温的分布规律:-老师: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气温的分布规律。
首先,纬度对气温有什么影响呢?(学生回答)-老师:没错!赤道附近的地方气温较高,随着纬度升高,温度逐渐降低。
那么,海陆分布对气温有什么影响呢?(学生回答)-老师:非常好!海洋温度变化较缓慢,而陆地温度变化较快。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对流雨一般强度大、 历时短、范围小,常伴 有雷电。
地形雨:湿润空气水 平运动时,遇到山地, 沿山坡“爬升“,温度 下降,水汽凝结,在迎 风坡产生得降水。
往往在湿润气流得 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 水少。
锋面雨: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得暖空气被 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得降水。
一、什么就是降水?
从大气中降落得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二、降水形成得两个条件
(1)空气中含有足够得水汽。 (2)空气气温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得程度。
三、降水量得测量
(1)降水量一般用雨量器来测量。 (2)降水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四、主要降水类型
依据空气上升得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对流雨, 地形雨、锋面雨。
降水量 (mm)
25
Hale Waihona Puke 275168 126 297 256 117 186 100 34
41
根据表格资料,归纳该地得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二、坐标统计图
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气温(℃)
降水(毫米)
1、绘制坐标图 标上气温和降水坐标值,
标上月份坐标值。 2、描点(在坐标上相应 位置标出代表各月得气 温值得点) 3、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 4、在对应月份画上相应 长短得柱形图,表示各月 降水值
最高
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 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最高
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a
b
什么地区气温最高? 什么地区气温最低? 北半球同纬海、陆气温谁高?
最低
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阅读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思考回答下列 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测定降水量时我会这样做? 测量时雨量器放在水平、开阔、不障碍影响的地 方,并准确的记录降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降雨 结束后及时把储水瓶中的雨水倒入量杯中,读出 量杯的正确计数。
三、我会读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三、我会读图
1、等温线越疏温差越小 等温线越密温差越 大 2、世界最热的大洲非洲,世界最冷的大洲南极洲
世界寒冷面积最大的洲亚洲
3、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同纬度方面:低纬度地区温度高 高纬度地区温度 低 海陆方面看:临海陆地气温 高 内陆气温 低
三、我会读图
三、我会读图
1、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区非洲中部 亚洲东南 南美洲
东北雪景
新疆沙漠
江南水乡
为什么?
教学目标:
1 了解气温、降水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2 学会年等温线分布图、年等降水 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图归纳 出世界气温、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3 知道降水的条件及降水的类型
一﹑我会学 P71—76 页
1 气温是指 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2 降水是指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的统称 3 测定气温时使用温度计单位是 ℃
世界降水最少的地区非洲北部 亚洲内陆 大洋洲 南极洲 2、我们生活的地区年降水量是 500毫米
3、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同纬度方面:低纬度降水较 多高纬度降水较 少 海陆方面看:临海陆地降水较 多 内陆降水较少
四.我会辩析
1.降水形成的两个必备条件: a.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 b.空气气温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主要降水类型: a.对流雨----形成? b.地形雨----形成? c.锋面雨----形成?
五、我会复习
1、对于气温我记得:
2、对于降水我记得:
对流雨
对流雨的形成
内蒙古的雪灾 孟加拉国的水灾
地形雨 地形雨示意图
米
4000
3000
止
2000
1000
0
锋面雨
冷空气
暖空气
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锋面 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雪、大风 以及沙尘暴等天气
2、锋面类型及特点
冷空气
暖气团
冷锋 冬季风 阴雨、大风、降温
暖空气
冷气团
暖锋 夏季风 梅雨
天气变化
测定降水时使用 雨量器、量杯 单位是 毫米 4 降水分为 三 种类型具体分为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5气温 和降水对生产、生活影响深刻,是我们最为 关注的气候因素。
二、我会做 P72活动 、P75阅读
1、测定气温时我这样做?我会算日平均所温、 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温度计放于离地面约1.5米阴影处,计算北京时 间2、8、14、20时4次气温的平均值 日平均气温=每次观测到的气温度数之和÷观测次数